协同办公系统V

2025-04-1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协同办公系统V(8篇)

1.协同办公系统V 篇一

封面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1.公司简介

欧索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全新软件开发理念为主导,致力于建立软件生产新模式,以实现中国软件产业化为目标的新型软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是苏州市首家通过 ISO9001:2000认证的软件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认定的软件企业。目前主营业务:自主研发软件产品、软件人才教育、管理咨询与服务。公司拥有近400名软件技术工程师,本科学历以上者占98%,并且拥有完善的职业经理管理团队。欧索软件有限公司以“软件工厂”的形式进行软件的研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公司的口号是“电子化运营的赋能者”,目标是成为一流的行业软件和服务的提供商。

2.金图国土电子政务简介

公司自1999年就开始从事GIS相关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形成面向国土行业综合事务、地政业务、矿政业务、测绘业务等多个领域相对完善的金图国土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产品客户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典型用户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盐城,安徽怀宁、固镇、舒城、颖上、临泉、五河,河南许昌、洛阳、漯河、鹤壁,山西太原,辽宁大连,天津等省、市、县级国土资源系统。

金图国土电子政务下的系列产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GMCIS)”在2000年荣获“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 在2001年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通过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地籍信息系统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类测评”,首批成为国土资源部推荐使用软件;2008年3月份,公司针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自主开发的金图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和农村地籍管理系统已正式通过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县(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测评,成为首批国土资源部二调办推荐使用软件。该软件符合国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标准,并可以根据各省市具体标准作相应调整,以符合当地实际需求。

2/24 本手册着重介绍金图国土电子政务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V1.0。

3.金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V1.0 3.1.系统简介

金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市、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部门的专业系统软件。是江苏金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积极了解和分析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标准,与相关专家实时沟通、吸取专家建议,重新开发完成的符合国家最新管理理念的一套强有力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具。

系统包括了预审、规划审查、规划调整、年度计划实施管理、辅助分析、综合统计等功能模块,能够有效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

3.2.系统特点

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建设标准 ;  遵循金图数据中心统一标准 ;

 插件式系统开发框架、方便业务功能扩展 ;  专注、专业,只提供规划管理、分析等功能 ;

 安全,提供完整的权限加载机制,可因人而异加载可使用模块、可调图区域等。

3.3.系统功能结构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规规划划专划查单独选址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实成题图询施果分形统管管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规划审查析管计理理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规划审查 影像图文指用差数规数成成件档标指地平异据划据果果成成成标衡分入调核输管果果果分分析库整检出理管管管析理理理析

3.4.操作系统及运行环境要求

WindowsXP Professional中文版 SP2.NET Framework 3.5 ESRI ArcGIS Engine Runtime 9.3

推荐运行环境:

CPU: Pentium(R)Dual-Core 3GHz及以上 内存: 2.00GB及以上

硬盘: 可用空间10GB及以上 A4激光打印机及以上(可选)

3.5.软件安装部署 3.5.1..NET Framework3.5 1)点击.NET Framework3.5的安装包,弹出如下界面:

系统设置4/24

2)点击安装,安装程序尝试下载必需的数据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3)点击“退出”按扭,.NET Framework 3.5完成安装。

6/24 3.5.2.ESRI ArcGIS Engine Runtime 9.3 1)点击ArcGIS Engine Runtime软件包的setup运行安装程序,弹出如下界面:

2)点击“Next”,弹出如下界面:

3)上面点击“Next”,弹出安装类型选择界面: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4)上面选择“Complete”安装类型,点击“Next”,弹出如下界面:

5)选择安装路径,点击“Next”,弹出如下界面:

8/24

6)选择日志文件夹路径,点击“Next”,弹出如下界面:

7)上面点击“Next”,弹出安装进度界面: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8)当进度条达到100%时,出现安装完毕界面:

9)点击“Finish“,完成ArcGIS Engine Runtime的安装。10)注册ArcGIS Engine;点击开始,选择程序->ARCGIS->SoftWare Authorization菜单项,弹出如下界面:

10/24

11)上面选择注册方式(第三项),点击“下一步”,弹出如下界面:

12)上面选择第一项,单击“Browse”弹出License所在的文件夹如下图,选择相应的ECP许可文件;弹出安装完成界面,点击“完成”,ArcGIS Engine Runtime注册完成。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3.5.3.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安装

1)双击金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V1.0.exe安装程序,如下图:

弹出安装程序欢迎界面,如下图:

12/24

2)点击“下一步”,弹出安装类型选择界面,如下图所示: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3)选择“定制”,点击“下一步”,定制安装类型,弹出如下界面

这里可选安装文件夹位置。4)点击“下一步”,选择安装类型

14/24 5)勾选相应安装类型,点击“下一步”,弹出如下界面,完成安装向导设置

6)点击“安装”,弹出如下界面,安装程序开始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直到安装完成

7)点击“完成”,结束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装。

3.6.如何卸载

有两种办法可以卸载本系统。一是通过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卸载;二是通过安装程序中的卸载功能来删除本系统。

3.6.1.通过控制面板删除

1)打开控制面板,找到“添加/删除程序”

2)双击“添加/删除程序”,操作系统列出所有已安装的程序,如下图

16/24

3)找到“金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V1.0”,点击“删除”按钮,弹出如下确认删除对话框

4)点击“是”,安装向导自动完成删除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5)点击“完成”,退出删除系统操作。

3.6.2.通过安装向导删除

1)双击安装程序,弹出如下界面

18/24

2)选择“除去”,点击“下一步”,弹出如下确认删除对话框

3)点击“是”,安装向导自动完成删除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4)点击“完成”,退出删除系统操作。

3.7.如何使用

1、在桌面或开始菜单中单击“金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图标启系统登录界面,如下图所示:,开

20/24

2、系统启动进入登录界面,如果系统第一次被使用,需要单击参数配置界面:

A:配置业务库连接地址:

按钮进入

B:配置图形库连接地址: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用户正确配置完的地址后,先通过钮将被开启,单击此按钮保存相关配置。

按钮进行连接测试,通过后

3、连接配置完成后,用户在登录界面中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回车或者单击按钮,验证用户名和密码,通过后进入系统加载界面,如下图所示:

22/24

4、系统加载完成后,加载页面消失进入系统主界面,用户便可处理相关业务。

金图城镇地籍建库系统 产品手册 QUICK REFERENCE GUIDE

封底

24/24

2.协同办公系统V 篇二

1 安全级软件V&V总体要求

数字化系统与传统模拟系统的故障失效机理有很大不同, 大部分软件的故障是在设计阶段引入的, 因此软件的故障具有潜在性。另外, 由于软件是无法证明不含错误的, 因此软件的质量只能靠严格的开发过程和必要的验证和确认 (V&V) 来保证。

1.1 标准分析

IEEE、IAEA、和IEC等机构发布了多个标准对软件V&V的要求进行了说明, IEEE std7-4.3.2作为IEEE Std 603的扩展和补充, 经过NRC的确认成为了安全级系统软件标准。IEC60880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级软件的设计标准, 其中部分涉及V&V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IAEA从质量保证、安全设计和软件要求三方面层层递进说明了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同时其也声明IAEA NS-G-1.1的内容与IEEE std 1012在内容上是一致的。IEEE1012关于V&V的要求较为完整, 其根据软件的重要性程度分为了4个等级。

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布关于安全级软件V&V的相应标准, 但已将IEEE7-4.3.2等效为国家推荐标准GB/T13629, 将IAEA NS-G-1.1等效为我国核安全导则HAD 102/16, 因此, 也就承认IEEE1012作为V&V的标准。

1.2 V&V标准要求

在核电厂安全级软件V&V活动中, 国内广泛采用的是IEEE Std1012, 根据该标准的要求一个完整的V&V应该包括获取阶段V&V、概念阶段V&V、需求阶段V&V、设计阶段V&V、实现阶段V&V、测试阶段V&V和安全阶段V&V。其中关键阶段包括了需求、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

其中需求阶段V&V需要明确软件的具体需求, 通过验证来明确软件功能、软件外部接口、维护要求和性能等要求。设计阶段V&V要求通过评审软件设计文件, 对系统功能转化为成软件设计体系和部件的过程进行严格的验证和确认, 以此来保证软件设计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成性等。实现阶段V&V要求对设计转化为软件代码或软功能图进行验证和确认, 同时对软件进行可追踪性分析。

2 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用户软件V&V过程

2.1 系统介绍

先进堆芯测量系统属于核电厂事故后监测系统的一部分, 为安全级系统, 对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用户软件的开发环境采用图形化的安全级软件开发工具SCADE进行开发,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处理来自燃料组件出口的热电偶温度信号, 计算出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区域温度最高差值等信息。

(2) 根据堆芯温度以及反应堆压力计算堆芯过冷裕度。

(3) 堆芯水位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并给出关键点水位的报警信息。

(4) 系统故障监测和故障报警。

2.2 V&V准备

在进行具体的V&V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软件的设计特点, 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用户软件采用的是SCADE软件, 是一款图形化的安全级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在设计完成后会通过经过安全级验证的工具模块自动的将SCADE模型转换为C代码, 避免了手工编码。

关于软件级别的划分, 对应于IEC 60880应划分为A级, 即核电厂安全重要仪表和控制系统执行A类功能的计算机软件, 而对应于标准IEEE 1012应划分为4级, 即该级别软件必须正确执行其功能, 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且无法缓解。

根据IEEE Std 1012-2012的要求, 在V&V正式活动开始前要制定软件V&V计划 (SVVP) , 该文档是开展各项V&V活动的依据和指南, 其中主要包括V&V活动组织结构、V&V具体方法、过程, V&V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图1给出了SVVP中定义的本系统用户软件的V&V模型。

2.3 需求阶段V&V

需求阶段V&V活动主要是从准确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对需求文档进行验证, 关键是要验证软件需求是否完整和准确的覆盖了系统设计时分配给软件的功能。本阶段V&V活动主要是采取如文档审查和评审等人工验证 (Verify) 的手段, 并且通过功能矩阵来保证系统功能的全覆盖。

需求阶段V&V活动的输入文件包括了《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研制任务书》和《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需求说明书》输出文件包括了V&V问题报告单、《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V&V阶段报告 (需求) 》和V&V独立验证模型。

2.4 设计阶段V&V

软件设计的目的是将需求信息转换为软件层次的实现, 设计阶段V&V主要是证明软件需求是否被正确完整体现在软件设计中, 确保软件的设计能够正确实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设计阶段V&V活动的输入文件包括《ICCMS数据处理机柜软件需求说明书》、《ICCMS数据处理机柜软件设计说明书》和V&V独立验证模型。输出文件包括了V&V问题报告单和《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V&V阶段报告 (设计) 》。

另外, 在本阶段V&V团队与设计团队分别根据需求文件分别开发了设计模型和V&V模型, 该开发过程采用的是背靠背的方式。主要验证手段与需求阶段类似, 但是不同的是需要根据SCADE自身的编码规则对软件进行审查, 以评估其是否符合编码规范。

2.5 实现阶段V&V

实现阶段V&V的主要活动是软件功能测试、模型对比测试以及覆盖率测试。软件实现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软件的功能测试, , 其主要目的是确认软件实现的功能与上游设计输入的一致性。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测试用例 (Test Case) , 本项目针对每一个功能设计了一组测试用例, 通过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来说明软件实现的功能是否一致。

模型对比测试, 是将相同的Test case应用到设计模型和V&V模型中, 将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对比, 对于输出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单。最后对软件进行覆盖率测试, 保证软件的测试达到100%全路径覆盖。

3 关键技术

标准中关于V&V只是一个总体的要求, 由于软件不可能进行无穷尽的测试, 因此只能根据具体软件开发过程以及软件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尽可能合理的V&V计划。本系统用户软件的V&V活动制定过程中除了满足标准的相关要求外, 还形成了一些独有的V&V方法和策略, 对提高本系统应用软件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1 背靠背开发

在需求阶段, 经过V&V团队验证的软件需求规格书是软件设计阶段的唯一正式设计输入。软件设计团队和V&V团队均以该文件为输入根据分别建立设计模型和V&V模型, 其中设计模型为最终用户软件所使用的模型, 而V&V模型只用来定义预期的输出。在设计阶段要对两个模型进行人工比对, 对比后两个模型不一致的部分可以两类, 一类问题主要是由双方对需求规格书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双方的人因错误造成的, 这类问题必须进行对错误的模型进行修改。另一类是两个模型使用的基础模块不一致, 但通过人工验证认为其实现的功能是一直的, 对于这类问题则不需要修改。在实现阶段需要将相同的测试用例分别输入两个模型中, 最后对输出结果进行核实, 图2是两个模型输出一致的情况, 从图中可见两个模型的输出一致且重合成为一条线。图3是两个模型输出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 背靠背的验证方式对提升软件的质量存在明显的优势, 首先两个团队独立开发模型, 这种多样化的设置可以大大避免人因的共模错误, 另外双方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对需求文件进行解读, 视同为对需求文件进行了二次验证, 需求错误的减少可以将软件错误处理在萌芽阶段, 很好的提高了V&V的效率。

3.2 全路径覆盖测试

虽然在标准中对于图形化软件的全路径覆盖测试并没有详细的要求, 但是全路径覆盖测试仍然是评估软件质量以及通过核安全当局审查的有效手段, 但是由于图形化软件的固有特点, 人工很难完成对于软件的全路径覆盖测试。

借助于SCADE的MCDC工具, 本软件V&V活动中实现了全路径的覆盖测试, 该工具是基于MC/DC覆盖率准则制定的, 其定义为:每个入口点和出口点至少要唤醒一次, 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 每个判定本身的所有可能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并且每个条件都能单独影响判定结果。基于该准侧, 本系统用户软件的测试覆盖率达到了89.89% (见图4) , 其中剩余的10.1%是常数节点相关部分无需覆盖, 因此可以认为达到了100%全覆盖测试。

3.3 功能追踪

软件是否完整、正确的反应了系统需求规格书中规定的软件功能是软件V&V活动的重要内容。本项目采取了基于基线的功能追踪矩阵对软件功能进行验证。基本思路是从需求阶段开始建立功能代码, 以该代码为唯一功能识别符在后续的设计阶段、实现阶段以及集成测试阶段对相关功能进行追踪。

唯一功能识别符的采用以及功能矩阵的应用能够保证系统功能完整的体现在软件中, 另外在背靠背的开发过程中能够保证双方对功能验证的一致性。

4 结论

安全级软件的开发过程需要有相应的V&V流程来保证软件的质量与可靠性, 这已经是业内以及核安全监管当局的共识。通过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用户软件V&V活动的进行, 一套完整的安全级软件V&V流程被建立。本文在分析相关V&V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对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的V&V流程进行了讨论。该流程在每个阶段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在不同阶段均开展了相应的V&V活动。同时, 根据软件自身的特点, 通过背靠背开发、全路径覆盖测试和功能追踪等方法的应用对先进堆芯测量系统软件进行了完整的V&V活动, 有效的保证了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IEEE Std 1012, IEEE Standard for Software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S].

[2]刘真, 孙永滨, 李季学.核电厂数字化安全仪控软件的V&V实现[J].核科学与工程, 2010, 12, 30-13.

[3]杨岐.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核动力工程, 1998, 19 (2) -129.

3.协同办公系统带来高效 篇三

企业信息化管理亟需普及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化管理亟待普及,传统的办公模式已经极大地束缚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埋没了人的智慧和潜能,人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工处理那些繁杂、重复的工作。手工模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人们需要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

传统的管理方式造成整个单位办公环境的混乱、无序、低效,管理成本、办公费用居高不下,不但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不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办公环境。企业管理层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各项工作按轻重缓急来处理,带来了繁重的工作压力。因此企业需要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让所有的工作不但能有条不紊,更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协同办公系统的高效性

协同办公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运作的规范管理平台,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它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规范管理与执行效率等问题,把握企业管理制度高效执行的关键,为促使企业规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及时沟通与协同的手段与工具,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知识的收集、共享、利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帮助企业提高决策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逐步改进管理制度,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螺旋上升。

信息资料统一存储,分权限查看。日常协同办公、个人事务管理、行政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等信息集中管理;多级的权限设置,保证有权限的人才能获取相应的信息,系统以目录为基础来进行权限的控制。实现企业内部的日常协同办公,使企业的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及总部与分部之间形成紧密的有机统一。

随时随地办公。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无论您身处何地,都可借助网络的力量随时了解公司各项资讯,及时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效地把握办公的工作进度与状况,了解下属工作进展情况,及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建议,以免事后弥补,即便出差在外也不会耽误工作。

合理统筹高效开展工作。员工不用为某件事而几次跑到相关人员办公室办理,从而节约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同时,一项工作需要几个人或几个部门共同完成时,可通过协同功能,实时掌握合作伙伴的进度,主要负责人也可根据各方进展情况及时对工作安排进行合理调整,保证所有参与员工密切协助,按时完成工作。

4.协同办公系统 篇四

OA协同办公系统即OA,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指办公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笔者认为:OA本身就不是一个有确定界定的概念,它是一个过程、一种境界。它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人们办公方式和习惯以及管理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人们给OA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新的想象,技术与管理的进步给OA打下了每一步发展的历史烙印。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对OA的看法和理解也各有不同。也许正是OA这种变化和发展的特点使之成为30多年来常新不衰的话题。

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认为OA仅仅是诸如公文流转、收发文管理、档案管理、会议安排、制度文献检索、邮箱管理等等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交换过程,面向的用户群也只是机关办公室或企业的职能部门、文秘部门。其实,今天看来,OA应有更丰富的内容和层面,更广泛的用户群。在功能方面:广义而言,OA应该是一个企业除了生产控制之外的一切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集合。它面向不同层次的使用者,便有不同的功能表现: 对于企业高层领导而言,OA是决策支持系统(DSS)。OA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以结合企业内部、外部的信息为条件,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OA是信息管理系统(IMS),OA利用业务各环节提供的基础“数据”,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把握业务进程,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对于普通员工而言:OA是事务、业务处理系统。例如,很多需要审批的流程都可以搬上OA系统并进行一定的优化,告别以往的纸质办公习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OA为办公室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手段和环境,使之准确、高效,愉快地工作。

2.OA的作用

2.1.通讯沟通的中心

系统充分满足用户沟通的便捷性和多样性要求。提供邮件、通知公告、及时信息、短信等多种沟通方式,满足了用户之间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多层次的沟通需要。

实施OA系统可帮助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强化领导的监控管理;有效管理起有形(设备等)、无形(业务信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实现公文流转、审核、签批等行政事务的自动处理,促进管理电子化、规范化,完美整合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具体来说,实施OA办公自动化系统作用为:

2.1.1.建立内部的通信平台

建立单位内部的邮件系统,使单位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2.1.2.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

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通知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动态。

2.1.3.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变革了单位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企业内外部的收发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审批、会签、签发、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不用拿着各种文件、申请、单据在各部门跑来跑去,等候审批、签字、盖章,而是轻松点击鼠标,利用快速而廉价的网络传递手段,发挥信息共享功能来协调单位内各部门的工作,减少工作中复杂环节。

2.1.4.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

可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文档管理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实现文档管理自动化以后,如企业来了一个新员工,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他自己进入系统就可以看到这个单位积累下来的东西,规章制度、各种技术文件等等,只要他的身份符合权限可以阅览的范围,他自然而然都能看到,可想

而知,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培训环节。

2.1.5.辅助办公

它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像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我们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2.1.6.实现分布式办公

变革了传统的集中办公室的办公方式,扩大了办公区域,可在家中、城市各地甚至世界各个角落通过网络连接随时办公,大大方便了员工出差在外的办公与信息交流。

2.1.7.建立信息集成平台

现代企业中已存在的MIS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等存储着企业一些经营管理业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静态的,智能网络办公系统具备数据接口功能,能把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企业员工能有效获取处理信息,提高企业整体反应速度。

2.1.8.有效节省企业的办公费用支出

将传统的纸张填写过程电子化,尤其是长途电话、传真、复印、打印和办公用纸费用,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2.1.9.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系统性利用企业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办公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2.1.10.增强领导监控能力

强化领导的监控管理,增强管理层对组织的控制力,及时有效监控各部门、各个人员的工作进度情况;实时、全面掌控各部门的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

2.2.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OA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细则 篇五

OA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细则:

1、总则:近期公司引入OA协同办公系统,旨在支持整个集团内总公司和各级分公司之间

协同办公,变手工审批为电子审批,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和规范流程、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管理的执行力。

2、适用范围:集团所有办公人员。

3、日常应用细则:

a)关于工作周报:

 每周六之前在我的知识-新建文档-工作计划与总结中提交本周工作周报及下...............

周工作计划;

 工作周报默认会提交给用户的直接上级、总经办主任及总经理,用户也可以共

享给其他人查看;

 在个人工作门户中的最新文档中或我的知识-文档目录-工作计划与总结中查.......................

看下级提交的工作周报;

 每天下班前在我的知识-我的文档中更新本周工作进展情况; ........

b)关于日程:

 每天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录入到我的日程中,方便自己和上司查看;注意维护日....

程的状态,在日程完成时在我的日程中点击日程结束按钮; ....

用户也可以在我的日程中给下级安排工作或与同事进行工作协作; ....

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的日程共享给其他同事查看。.. 

c)关于行政类流程:

 办公用品领用: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办公用品领用流程发起办公用品、................

IT设备和特殊用品的领用审批流程,用户注意选择正确的物料类型(低值易

耗品、其他办公用品和特殊用品),不同的物料类型会走不同的审批流程;办

公用品管理员确认领用的办公用品类型是否正确。若领用物品时发现办公用品

目录中无领用的物品,请联系办公用品管理员添加该办公用品。

 办公用品请购:办公用品管理员根据库存和领用情况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

办公用品请购流程进行办公用品、后勤用品、IT设备和特殊用品的请购审批........

流程,注意选择正确的预算科目,系统根据是否有可用预算走不同的审批流程。

 办公用品入库:办公用品管理员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办公用品入库流程办................

理物品入库,并通知相关领用人领用。

 派车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派车流程发起派车审批流程,注意选............

择“华士江阴张家港、其他地区”,华士江阴张家港部门经理审批,其他地区需要条线负责人审批,部门经理和条线负责人审批通过后需要行政部确认和安排,行政部审核后用户可打印该派车单用于派车。

 订餐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订餐流程发起订餐审批流程,注意选............

择用餐类型(商务、便饭、工作餐),工作餐部门经理审批,部门经理审批通过后打印订餐申请单到食堂就餐;商务餐和便饭需要条线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需要后勤主任确认和安排包厢,后勤主任确认后申请人可打印订餐申请单到小食堂就餐,就餐结束后申请人签字,后勤主任填写实际消费金额。

 酒店住宿申请: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酒店住宿申请流程发起酒店住宿................

申请审批流程,酒店住宿申请均需条线负责人审批,条线负责人审批通过后需要总经办主任审核,用户在报销酒店住宿费用时需在相关流程中关联酒店住宿申请单作为财务审核依据。

 话费补贴申请: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话费补贴申请流程发起话费补贴................

申请审批流程,填写电话号码、归属地、申请金额和申请理由,行政部经理审批时确定是否制度内,若为制度外需总经理审批。

 会议室使用申请: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会议室使用申请流程发起会议.................

室使用申请流程,申请时可以图形化查看会议室使用情况。

 联络票: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联络票流程发起工作联系,受入部门反.............

馈联络情况,归档在发起部门、受入部门和行政部。

 内部邮件: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内部邮件发起公司内部留言,通过我.............的流程-我的请求-内部邮件的流程状态关注哪些人已经看过留言。...............

d)关于总经办流程:

 收文流程:总经办相关人员接收外部单位公文,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收文..........

流程记录公文,并对收文进行编号,总经办主任填写拟办意见并确认是否需总..

经理审批,并抄送相关人员会签,会签的相关人员在个人工作门户的待办请求....中查看并反馈办理情况。

 发文流程:发文部门经理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发文流程进行拟稿,条线负............

责人审核;若发文与其它条线有关,需要相关条线负责人会签;再由总经办主任审核,若为红头文件还需总经理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档案管理员编号和套红,并分发给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在待办请求中查看发文。....

 办公会议管理流程:总经办主任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办公会议管理流程发................

起公司级办公管理会议,由总经理审核;与会人员会在个人工作门户的待办请...求中查看到会议通知并可进行反馈或请假;会议结束后,由总经办主任整理会.

议纪要,与会人员和抄送人员在个人工作门户的待办请求中收到查看会议纪要....

提醒;总经办主任督办并反馈相关议题办理情况。

 用印申请:用户通过用印申请流程发起用印申请审批流程。......印章、证件外借申请:相关用户通过印章、证件外借申请流程发起印章、证件...........

外借审批流程。

e)关于人力资源相关流程:

 请假申请: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请假申请流程发起请假申请,用户提..............

交请假期间和请假事由,并填写请假天数,根据请假天数走不同的审批流程(两天以下部门经理审批,四天以下条线负责人,其他需人力资源总监审批),部门经理审核请假天数。

 销假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销假流程发起销假申请,用户填写原............

请假期间和现销假期间,由考勤专员和用人部门经理审核确认。

 招聘申请流程:用人部门经理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招聘申请流程填写《人..............

力需求申请表》发起招聘申请流程。

 普工录用审批流程:用人部门负责人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普工面试流程发..............

起普工录用审批流程。

 管理人员录用审批流程:用人部门经理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管理人员面试..............

流程发起管理人员录用审批流程。..

 培训申请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培训申请流程填写《培训申请表》..............

发起培训申请审批流程,培训专员审核并选择相关课程和是否在培训计划内。

 培训计划:年底时各部门经理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培训计划流程发起..............

培训计划上报流程。

 离职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离职流程填写《离职申请表》发起离............

职申请流程。

 辞退流程:用人部门经理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辞退流程填写《辞退申请表》............

发起辞退申请流程。

 人员调动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人员调动申请流程填写《人员调................

动审批表》发起人员调动审批流程,发起人需填写员工意见,并由转出部门、人力资源部经理和转入部门经理会签。

 普工转正流程:人资部相关人员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转正流程(普通员工)..................

发起普通员工转正流程。

 管理人员转正流程:人资部相关人员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转正流程(管理...............

人员)发起管理人员转正流程。...

 加班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加班申请流程填写《加班申请单》发..............

起加班申请审批流程。

f)关于销售相关流程:

 客户审核流程:销售人员通过在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客户审核流程填写《客户..............

审核申请单》发起客户审核流程,需要发起人填写客户代码及注意事项,由销售部长审核通过后,由品质中心牵头各相关部门对客户审核事项进行预审和相关准备,最后由品保部汇总各部门完成情况,品质总监审核。

 技术评审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技术评审流程填写《技术评审单》发起技术评......

审流程,填写相关事项,由技术部门牵头和各相关部门就评审内容进行会签,会签后由销售员与客户进行确认。

 样品申请及试制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样品申请及试制流程填写《样品申请单》.........

发起样品申请流程,由发起人直接上级审核,其中免费样品需销售部长审批;由技术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开会反馈业务员交期,业务员与客户确认交期;交期确定后由各相关部门在各自期限内反映完成情况,样品试制完成后,由业务员同客户确认样品使用情况。

 长期合同评审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长期合同评审流程填写《长期合同评审单》........

发起长期合同评审流程,由区域经理、销售部长、销售总监审批后,需经过风控会签和总经理审批。

 销售报价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销售报价流程《销售报价单》发起销售报价流......

程,因各分厂产品差异比较大,具体的销售报价信息以附件形式上传,由区域经理、销售部长、财务成本主管(或分厂厂长)和财务总监审批,财务总监最终确定报价标准,若低于标准由营销总监审批。

 销售订单评审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销售订单评审流程填写《订单评审表》发........

起销售订单评审流程,由区域经理和销售部长审批,若提前期小于21天,需要生产计划部经理审批。

 销售订单取消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销售订单取消流程填写《销售订单取消申........

请表》发起销售订单取消流程,业务员提交取消数量等相关信息,由采购计划部统计库存,分厂生产部统计生产费用,由财务部核算损失,营销总监和运营总监会签,若预计损失大于一定标准,需总经理审批。

 月度销售预测:由各级销售人员通过月度销售预测流程填写《销售预测表》,........

由区域经理、销售部长和营销总监审批。

 延期付款客户发货申请流程:用户通过延期付款客户发货申请流程填写《延期............

付款客户发货申请表》发起延期付款客户发货申请流程,业务员填写客户代码、延期期间和延期付款金额,根据延期期间和延期付款金额的不同有不同的审批流程。

 工程变更控制流程:由工程变更部门相关人通过工程变更控制流程填写《工程........

变更申请单》发起工程变更控制流程,直接上级审批后,由分厂技术部组织评审会,技术部和相关部门会签形成会议决议,由业务员与客户沟通并反馈客户

意见,相关人员落实并由申请人最终验证。

g)关于客服流程:

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填................

写《客户投诉处理申请表》,注明客户信息及投诉相关信息,并选择对应的客服工程师,客服工程师填写处理意见,客户质量部经理审核,由品质总监、销售部长和营销总监会签;若需要退货,通知物流部经理处理;退货后由生产计划部经理安排相关事宜,若需返工由分厂相关部门填写退货处理结果。

h)关于财务相关流程:

 差旅申请流程:用户通过我的流程-新建流程-差旅申请流程填写《差旅申请单》,..............

注明出差类型、出差时间、出差事由、往返交通方式、费用承担部门和工作代理人等信息,并选择是否需要订票及是否需要借款。若需要订票,填写订票详细信息,审批通过后行政部会接收到订票信息;若需要借款,填写借款明细。由部门经理和条线负责人审批,若涉及借款,由费用报销会计审核,财务总监审批;若借款超限或条线负责人出差,需总经理审批,审批通过后出纳通知申请人领取借款。

 备用金申请流程:用户通过备用金申请流程填写《备用金申请单》申请备用金,.......

由部门经理和条线负责人审批,费用报销会计审核,财务总监审批,若借款超限或条线负责人借款,需总经理审批。

 出差费用报销流程:用户通过出差费用报销流程填写《出差费用报销申请单》........

发起出差报销申请流程,填写相关信息,并关联出差申请流程,若与项目相关,选择相关项目;由部门经理和条线负责人审批;用户将发票粘贴在发票粘贴单上递交到财务费用报销会计处,费用报销会计对报销明细进行审核,财务总监审批;若出差费用超限或条线负责人报销,需总经理审批;审批通过后,出纳通知报销人报销。

 其他费用报销流程:用户通过其他费用报销流程填写《其他费用报销申请单》........

发起除出差费用报销外的其他费用报销流程,若与项目相关,选择相关项目;由部门经理和条线负责人审批,用户将发票粘贴在发票粘贴单上递交到财务费用报销会计处,费用报销会计对报销明细进行审核,财务总监审批;若报销费用超限或条线负责人报销,需总经理审批;审批通过后,出纳通知报销人报销。 资金计划:各条线负责人通过资金计划流程填写《部门资金使用计划表》提交......

本部门的月度资金使用计划给资金部和财务部会签,并由总经理审批,注意填写月度资金计划支出项目编号,编号规则为-月度-3位流水号(如1006001),在付款请求时需关联资金计划并填写对应的月度资金计划支出项目编号。 付款流程:用户通过付款申请流程填写《用款申请单》发起对供应商的付款申......

请流程,若与项目相关,选择相关项目;注意选择“费用类型”,不同的费用类型财务审批节点不同;付款时需填写正确的支出项目编号,若本月未做资金计划,需进行预算外支付申请,在付款时关联预算外支付申请。

 预算外支付申请:部门经理通过预算外支付申请流程填写《预算外支付申请单》.........

发起预算外支付申请流程,说明开支事项、开支原因、开支金额和未列入预算管理的原因,报条线领导审批和财务副总审批,由总经理核准。

 预算追加审批流程:若预算需追加,追加预算部门经理通过预算追加审批流程........

填写《预算追加审批表》,说明预算追加原因和需追加的预算项目,报条线领导审批和财务副总审批,由总经理核准。

 客户信用管理流程:由销售人员通过客户信用管理流程填写《客户信用管理申........

请单》,填写客户相关信息及调查重点,信保员审核并提交外部单位进行信息调查,并填写审核结果,财务总监决定客户的收款条件及信用额度。

i)关于运营相关流程:

 供应商开发评审流程:资源采购通过供应商开发评审流程填写《供应商开发申.........

请单》,由供应商资源开发部经理批准后,由分厂技术部经理和供应商品质管理部经理会签后,由品质总监和运营总监会签。

 采购调价审批流程:供应商资源开发部尽量通过采购调价审批流程填写《采购........

调价申请单》,报运营总监审批,由材料会计审核,财务总监审批后报总经理审批。

 货运申请流程:用户通过货运申请管理流程填写《用车申请单》发起货运用车........

流程,由物流部经理审批。

 额外运费费用申请:用户通过额外运费费用申请流程填写《额外运费申请单》,..........

注明原因,由部门经理和条线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由运营总监审核,并报总经理审批,审批通过后后物流部经理确认。

 发货联络及出门证管理流程:物流部用户通过发货联络及出门证管理流程填写............

6.协同办公 篇六

1.1 建设目标和任务

1.1.1 建设目标

根据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协同办公的特点和要求,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协同办公系统,通过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协同办公日常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移动化管理提供科学、便捷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建立一套适用的协同办公平台来解决公文流转、公文的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解决办文和办会的问题,形成工作及决策管理的知识库,对行政类事务及车辆、资产、工会工作等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与各个行政部门及县市区进行快速的信息传递和管理,后期,将围绕所有行政部门,建立覆盖全省的综合协同办公平台是大势所趋。

1.1.2 建设任务

协同办公系统应达到办公管理的电子化、流程化、规范化,实现提高管理效率,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工作效率,节省办公费用以及移动办公的目的。

该方案不仅要求计算机软、硬件是先进和成熟的,符合当今网络发展趋势,在一定时期内技术先进,更重要的是方案应能满足应用需求,切实解决机关单位各部门的信息化办公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根据对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深入调研,并结合国内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目标总结为以下几点:

1.1.2.1 统一信息门户、整合信息资源

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整合分散的各类应用系统,建立面向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门户。实现用户的整合、数据的整合以及应用的整合。系统建成完毕后,用户的内部各办公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彼此能互联互通,屏蔽掉“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用户通过一个统一的内部门户入口,即可根据自身权限调用视频会议、电子邮件、财务数据等各种内部资源,无需考虑资源的出处和底层的管理。

1.1.2.2 搭建组织知识共享管理系统

借助这个系统,能够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优势显然的办公系统集成功能,利用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将知识共享/知识管理与发布同各处室的办公流程相结合,并集成到办公协作与知识管理系统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开支,更重要的是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实现对办公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从而提高办公水平和效率。

在这个系统环境中,知识的高度共享能确保机关所有办公人员在协作办公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借助知识的力量,提升办公人员的创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组织机构的整体创新和应变能力。使知识管理与业务协作系统能够紧密地把信息处理、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融合于一体,实现从“工作流应用系统”到更高级的“决策智能系统”——即知识管理与业务协作系统的革命性转变。

1.1.2.3 工作流程化,管理规范化

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对信息流程的约束,有效进行过程管理,实现管理思想与操作规范有机结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各项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各项工作的受理、审批、阅办、报结、存档、督办、查阅等全过程计算机处理,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为网上办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从目前手写操作到计算机全程操作的过渡,从有纸运转办公到无纸化办公的转变,从进门办公到网络传输办公模式的进化。

1.2 系统总体设计

1.2.1 协同管理理念

1.2.1.1 协同的概念

协同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等)之间的各种壁垒和

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共同的目标。

1.2.1.2 协同管理思想

“信息网状思想”:建立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信息获取、共享和使用的环境,无论信息的来源、结构是什么,都可以得到统一的管理;同时协同平台为这些信息节点之间提供了立体化的“网状”关联通道,从任何一个信息节点都可以到达任意的相关信息节点,极大的方便获取完整的、真实的信息。

“业务关联思想”:提供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整合的方案,使得协同平台可以面向整个业务过程来进行管理。表面上看在协同平台中还是采用某个模块或某个功能完成某个业务环节的要求,但随之这个应用可以自动启动其他的关联应用,并完成相关数据的更新,使得用户无需在不同应用平台之间切换便可以完成对业务链的管理。

“随需而应思想”:将单位的“人”、“信息”和“流程”进行充分的整合。在协同办公系统中,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各种关联,当用户由于某个目的触发一个应用的时候,相关的资源可以随之被调动并被自动加入统一管理和协同工作的环境中,从而进行紧密的协调和运作。

总结而言,在协同管理平台中,用户可以更有效的对各种分散存在或被分隔的资源进行整合,并让它们在统一管理和调配下进行优化,从而发挥这些资源最大的价值。

1.2.2 系统设计思想

协同管理应用平台主要采用以人为核心,工作流程为血脉的设计理念,体现为齿轮联动模型、协同矩阵模型和1248协同管控体系。通过这样的设计思想,将各种信息和应用紧密集成在一起,并实现彼此之间的融会贯通和统一管理。

1.2.2.1 以人为核心

以组织人员为核心,构建整个系统的权限架构体系,基于整体的组织权限架

构,构建整体的应用,通过流程作为血脉带动所有应用的运转,从而为不同角色用户提供协同管理的应用。

1.2.2.2 齿轮联动模型

齿轮联动模型的主要功能是为提升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绞合作用。当启动某一个模块的时候,其他的关联模块便可以随之启动,并一起协同工作,产生强大的齿轮联动效用,大大加强单一模块的功能,达成协同的功效。

齿轮联动模型提供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整合的方案,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协同平台面向整个业务过程来进行管理。

1.2.2.3 协同矩阵模型

协同矩阵模型提供了企业信息网状管理的解决方案。在系统中,如果用户找到一个信息点,与这个信息点相关联的所有信息都被找到。例如:找到一位系统内的用户,那么与该用户相关联的文档、流程等所有相关的信息像一张网,可以通过个人资料这个信息节点被迅速的提取出来。

1.2.2.4 1248协同管控体系

1248协同管控体系是指一个闭环、两个基本点、四大要素及八大应用平台,即实现从目标、执行、核查、绩效目标调整的一个闭环管控,以“管事”和“理人”二者为主线的模式指引用户有效办公,结合制度执行、互动沟通、知识体系及门户推送的四个要素,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门户应用、流程管理、知识管理、事务处理、通讯整合、智能报表、异构整合”平台。

1.2.3 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整体架构分为前端用户中心及后端引擎应用中心,前端应用是指PC应用及移动应用,而后端主要由各个引擎组成。前后端面向用户,面向终端的前端应用适配,完全引擎化和平台化的后端设计,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协同管理应用平台由四大主要模块组成,分别是信息门户、工作流程管理、知识文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信息门户:以用户关注和数据整合为对象,及时聚合推送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建立统一工作中心。

 工作流程管理:电子化工作流程,打通业务运作各个环节,提升工作效率。

 知识文档管理:搭建内部知识库,为知识的积累,共享和创新提供一个平台。

 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组织和管理系统用户,以及他们的工作。除了这四大模块以外,协同办公系统还提供了其他协同应用模块。 执行力管理:构建以目标为核心的工作执行体系,提高整体执行力。 会议管理:构建高效、协同的会议管理体系。 日程管理:更高效的调整个人工作安排。 邮件管理:实现内外部邮件统一收发。

 车辆管理:实现企业车辆信息及用车申请的统一管理。

 社交化管理: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社交化平台。

协同办公系统提供给不同的访问群体不同的门户。门户集成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使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WEB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应用。

1.2.4 系统功能结构

协同办公系统协同管理平台涵盖办公门户、公文管理、公文流程、公文传输、河长信箱、工作中心、日程管理、文档管理、邮件系统及共享空间等功能,它以工作流引擎为底层服务,以通讯沟通平台为交流手段,以门户自定义平台为信息推送显示平台,为用户提供集成的协同工作环境。

1.2.5 数据交换设计

由于系统存在多个子系统,因此需要进行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的主要方式是webservice。

1.2.5.1 与RTX集成

系统通过专门的rtx集成服务实现了与RTX的集成。包括组织机构的同步,待办等消息提醒等。

1.2.5.2 与档案系统集成

系统开发专门的数据交换程序,利用系统提供的webservie服务,将需要归档的信息以及文件获取到,并传送到档案系统的中间数据库中。

1.2.5.3 与公文传输系统集成

公文传输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webservice服务,供外部系统调用实现数据的共享与集成。我们只需调用服务即可,同时获取流程方面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调用其提供的流程和文档的webservice服务来实现。

1.3 详细功能设计

1.3.1 流程引擎设计

1.3.1.1 总体设计

通过流程管理解决方案,总体可实现:

1.帮助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体系:提炼日常工作过程的规律,建立通用可行的流程管控机制;

2.降低培训成本,明确审批权限:通过流程引导内部沟通路径,让文本管理制度图形化;

3.丰富的数据支持流程审批:协同、立体、全面的数据信息表帮助决策者

快速审批;

4.帮助内部流程管理优化:通过流程效率分析,提供数据帮助适时优化内部流程;

5.提供流程数据报表决策:自定义的流程和数据报表,快速呈现数据统计; 6.灵活的工作流程配置:从字段、表单到流程路径的全面开放,方便日常流程的变更和快速调整。

1.3.1.2 技术实现

从工作流程管理应用对应的技术实现上,其技术总体架构如下:

>流程配置业务规则定义Webservice外部调用接口(SOA)字段定义>配置库流程导出流程导入WFMC规范定义工作流模块表单定义>流程运行流程定义协同引擎Webservice外部返回接口(SOA)流程运行流程监控>业务模块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知识文档管理人力资源客户管理>管理驾驶舱表单报表Birt报表>外部系统标准数据接口……

工作流的配置&应用遵循国际WFMC的标准:  工作流分类:根据单位的需求分类流程;  工作流基础配置:设定对应相应的表单卡片;

 工作流节点管理:对流程节点操作人自定义,并对节点数无限制;  工作流节点操作权限:可按照不同规则设定节点操作者,并支持不同节点操作人设置不同布局;

 节点权限重构:在设定新节点操作权限后,可重构对历史数据的管理权限;

 工作流节点表单管理:支持不同节点设置不同布局,支持直接修改已有

操作人权限;

 工作流出口管理:流程出口自定义,可设置自行出口条件路由;  流程会签审批:支持流程单个节点的人员会签或非会签或依此逐个审批处理流程;

 流程并行处理:可满足对流程使用并行操作,可设置同步聚合、异或聚合;

 流程分叉处理:可设置流程分叉后单独流转;

 流程合并处理:可设置流程并行处理后再汇总合并流转;

 流程触发关系:可设置流程在某个节点自动触发生成另外一个流程;  流程退回:可设定退回至任意已经过节点,也可默认指定退回节点;  流程抄送/知会:可设定流程抄送/知会对象,或用户在审批处理时自行添加审批人/知会人;

 流程赋权:可设定对文档的权限分配;

 流程触发修改卡片数据:可设定通过数据接口修改卡片字段数据,也可设定通过流程操作设置修改卡片字段数据。

 流程跨表数据抓取:可设定自动抓取其他流程表中的数据或报表中的数据,展现在本流程中;

 流程表中字段数据自动赋值:可设定规则自动计算出字段的默认值或计算值;

 流程数据接口预留:可自行定义流程节点对异构系统的接口对应;  流程审批处理菜单定义:可自行定义流程审批或提交时的按钮菜单名称;  工作流共享监控:可设定专人对该类流程进行监控查看,监控权包括查看,删除,永久删除;

 工作流程图设置:图形化显示流程的走向和流程的操作者;  关联特定类型文档:可设定本流程所对应可关联的文档类型;  流程使用权限:可满足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流程的使用权限;  流程提醒:可设置流程到达邮件提醒、短信提醒,并可设定指定流程提醒内容;

 流程超时处理:可设定超时周期或指定时间,并设定超时后的操作类型;

 流程新建提醒:可设置周期范围内自动生成待办流程,提醒申请人提交;  流程搜索:可查询所有有权限查看流程数据;  批处理流程:批量新建、提交、修改工作流;  流程代理:可支持设定流程代理人;

 流程打印:可由用户自行定义打印的数据和格式;

 自由定义审批人:可满足自由流程,由用户选择审批人/会签人/知会人。1.工作流的分级管理

根据单位的需求来分解流程管理权限,对流程管理的权限进行下发和收回,让不同部门对流程进行分级自主管理。

2.表单定制工具

表单定制工具要求是一个图形化的应用软件,可以开发出动态页面应用,其结果可保存为XML并具有数据库访问能力,只要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表单。

表单定制工具要求以图形化界面方式实现表单的定制和编辑,支持多种业务文档类型,能够对各种表单元素进行处理,同时要求表单的定制与组织架构无缝结合,在表单定制操作上要求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表单的定义将分开三个部分构件 1.表单的样式

在工作流设置功能中可以定义自身的流程表单样式。而且不需要任何的代码编写。如下图示:

后台能够灵活控制数据输入的格式和表单样式;前台能够按照设计的样式进行展现。

2.表单内容的自定义

提供了庞大的字段库(字段库可以根据需求来定义),完全可以满足定义要求。

3.对表单本身的安全控制

系统将安全控制到了字段一级,所有的表单权限可以定义到表单一级,在不同的审批接点上表单展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可控制流程任何节点对表单字段的控制,如下图示:

 图形化工作流

请求流转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形化工具快速获取请求流转的情况。包括当

前所在节点、节点操作者、所流经的路由和即将流经的路由。

图形化的编辑和拖拽:所见即所得,如下:

 串并行审批、条件路由判断以及混合审批

支持串行审批:所谓的串行审批就是一个节点一个阶段的处理。

并行审批(单人通过模式):就是在流转到某个节点前需要流程在几个部门或者机构之间并行流转,互不影响相互的流转情况,当并行的某一个分支已经完成流转才能正常到达下一节点,同时每个分支共享同样的流程表单数据,但是对表单数据拥有独立的操作权限。

这个可以通过系统中的从菜单“流程引擎”“路径设置”“流转设置”“节点信息”“编辑”进入设置节点分叉合并属性界面。

在编辑节点信息页面新增“节点属性”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流程出口设置了分叉属性的节点就可以设置两个多个相同条件或者是无条件的出口。

并行处理后的意见显示:

当流程分叉开始时,流程有几条分支就会生成几组不同的意见组,每条分支使用一个意见组,操作者会感觉到每条分支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流程。

条件审批:支持按条件进行不同的流转,根据条件进入事务处理分支流程;在流程节点设置中,根据用户的岗位、角色、表单中的字段等作为判断条件,判断下一步的分支。在流程出口设置中,可根据表单中的字段作为下一步的判断条件,表单中的任何一个字段都可以为判断条件,多条件可组合。

混合审批;混合审批的意义有很多,一个组织机构间的混合审批;例如,流程的发起以及审核在某个处室完成,在会签的时候需要涉及到其他处室的时候,需要其他处室的人员进行处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在流程审批过程中包含了条件审批、并行处理等情况。

否决处理;在流程的处理过程中,用户可选择退回,用户可在流程的出口设置中设置退回的节点或者人员。

 支持表单字段联动 需求理解:

在流程起草或者处理的时候,某一个字段的数据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他数据的属性以及是否表现或者必填,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整个表单过于庞大复杂,失去表单的导向型作用。

实现方案:

对于某些相互关联的字段之间设置对应的关联关系,如在河长发文流程中,拟稿环节表单中的“拟稿下一环节”选择初审,则表单自动将“初审人”设置必填,“分管领导”变为只读。

 流程模板自定义设置中,处理人员可选择通用岗位,也可以抄送给群组 需求理解:

在流程起草或者处理的时候,需要按照某一个岗位或者某一个群组来处理。而不是单纯的只发送给某一个人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人员的离职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流程的需要,在同一个单位中,有很多人的岗位是一样的,很多的事情也只是需要这个岗位的人确认就可以,不一定要具体某一个人处理。

实现方案:

首先,关键的是对于岗位的设置,在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中,建立对应的岗位,以及在通过系统设置建立好对应的角色设置。

另外除了流程的定义的角色组织外,还可以根据安全级别来作为一个群来区分。安全级别的最大作用弥补了岗位、角色的中的某些不足。尤其是当你需要在已经选择的角色与岗位的组的前提下再进行区分。

 每个节点可以通过设置权限,允许本节点的处理人员查看整个流程 需求理解:

在当前的办理人员,可以设置是否可以查看当前办理流程的所有的信息,包括了其他人员的办理意见,整个表单的所有信息。这个主要是避免某些关键信息的泄漏问题。因此,不管这个流程在办理结束之后,还是在办理的时候,都可以设定查看权限。

实现方案:

流程的流转表单采用html模式设置,可以只将此环节处理人员允许查看的字段、流转意见等信息设计在表单编辑器上。

 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可将文件退回到起草人或者任意一个节点 需求理解:

在流程处理中的退回有多种情况,不是按照常规的定义方式将流程直接退回至下一个节点或者最终节点,而是多级退回或者退回至任意一个节点。

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可将文件退回到起草人或者任意一个已处理过的节点。可以按流程节点或者人员角色动态配置是逐级退回还是多级退回; 实现方案:

在流程设计时,专门开辟退回设置的区域,包括是否允许流程退回到任意节点、是否开启退回提醒、退回到创建环节是否允许删除流程等。

1.3.2 门户及菜单设计

系统门户可以建立多个,根据用户所属部门和角色的不同,可以拥有一个或者多个门户。根据实际需要,建设了3套门户:河长门户、河长制工作人员门户和公众门户,但系统的登陆页是统一的。

1.3.2.1 界面设计

1.3.2.1.1 登陆页

1.3.2.1.2 河长门户首页

1.3.2.1.3 河长制工作人员门户首页

1.3.2.1.1 公众门户首页

1.3.2.2 门户管理技术实现

信息门户将是一个综合的门户,它是Web应用程序的简单统一的访问点,此外它还需要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附加功能,例如安全性、搜索、单点登录、文件管理,web内容发布、个性化,协作服务,应用集成,移动设备支持和站点分析和工作流等。

从技术层面上可以将信息门户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一是门户表现层、二是应用数据层、三是业务逻辑层、四是应用技术支撑层。

门户系统是本系统基础和最为关键的内容,根据当前的技术环境,设计项目的整体架构,包括设备、各子系统/模块的物理部署,系统软件、各子系统/模块的逻辑部署,各子系统的逻辑关系。架构上要满足几个层次:门户展现层、事务支持层、应用技术支撑层。展现层中的内容维护利用事务支持层中提供的组件,今后其他系统的展现,只需要在事务支持层部署相应的组件,进行权限设置后,就可以在展现层中体现。

门户系统的逻辑架构图

信息门户管理平台具有以下特性:

1.门户管理平台无论从界面菜单还是展示内容方面都支持无代码的个性化定义;

2.门户管理平台的内容由基于JSR168和JSR286B标准开发的portlet组合构成;

3.门户管理平台具备良好的权限体系设计。

从整体上来说维护权限和使用权限完全分离,保证系统维护人员能够在合理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自己的维护职责;无论是维护权限还是使用权限都可以通过组织、角色、人员多角度进行授予。

从维护权限来看每个门户需要有独立的维护权限,不同的门户可以交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维护,并且门户中不同的portlet也可以由不同人员进行维护,以保证每个单元模块都由相应的负责人维护,一来减轻系统管理员的负担,二来也保证了展示内容的准确性。

从使用权限来看每个门户都有独立的共享权限,不同的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查看范围,并且门户中的不同的portlet也可以有不同的人员进行查看,同一个portlet中不同组织角色的人员看到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 Ldap及AD认证

支持AD统一认证;根据用户角色、权限、分工、工作特点不同而有不同内容,展现用户的个性化工作界面,把个人可以执行的功能,以及需要的办理事宜

呈现,通过点击自动进入各自需要办理的工作流程或过程中

根据管理需求和现状,AD统一认证的具体实现如下:现有业务系统和一些部门级的应用系统,每一个应用系统的基础是组织结构,因此,如果系统中新建的一个员工或者离职、调动一个员工需要在每一个系统中进行设置。因此,用户希望由一个专门的组织结构管理的工具,只要这个组织结构一变,所有的应用系统都可以发生变化。因此,这个需求就产生了LDAP的软件。

LADP的解

LDAP

目录

务(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Protocol的简称)。他的最大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地址本,或者是单位组织结构体系,他可以方便为其他的系统所调用,其中包括了人员基本信息、岗位信息、邮件系统等。

在协同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中完全按照X500的标准设计,因此,系统中的用户配置文件,使用wms.xml文件定义来进行用户属性文件的配置。

在用户管理中,用户管理可以增加对其他应用基于功能的授权定义,对不同的应用及功能模块,既可通过采用WebService的技术方式,由其他系统调用管理,即达到用户数据统一存放、集中加分散管理;

在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后台的webservice的接口,方便的可以与LDAP服务器之间实现组织结构信息的同步。

 单点登录论证

通过单点登录对其他系统进行用户登录论证。只要一次登录协同办公平台,其它系统不需重复登录。通过各个系统与协同管理平台的绑定,实现了各个异构系统与协同管理平台集成一个界面,用户感受不到不同系统之间的切换。

 门户的个性化设置

根据有针对性的管理需求和现状,通过门户的设置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组织建立不同的登陆页面以及首页样式、和门户频道: 1)登录界面的个性化---不仅仅是个登录界面还是还可以作为单位内部网站。2)门户模板的个性化。

3)对左侧功能菜单区域的个性化。 门户权限控制设置

可以为每个门户设置相应的权限:每个门户的共享范围都能够按照组织岗位权限进行设定,每个门户中的信息都要按照组织岗位角色权限的不同进行区分,即: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门户,同一个门户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

每个人对自己的界面内容同样可以进行个性化定义:

在系统管理者为不同组织角色人员设置好工作台之后,根据不同的角色需要可以针对工作台设置三个层级的权限:

完全固定模式:系统管理者为各组织角色用户设置好固定的元素内容之后相关人员不能对其进行任何的修改和定义,能够显示的内容和样式根据系统权限决定,如图示:将门户锁定

1.3.2.3 系统菜单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系统菜单与角色和权限绑定,菜单根据权限选择性显示。系统菜单中的子系统,如公文传输、档案系统等通过单点登录来进行免登陆使用。

门户发起流程待办事宜已办事宜工作中心流程督办查询流程流程监控委托代理新建文档我的文档文档中心查询文档文档目录我的日程所有日程日程管理日程共享协同办公系统日程管理厅领导日程安排查询日程厅长信箱信件信件查询信件统计信访登记信访信访查询信访统计信件信访邮件系统公文传输系统档案系统下载专区规章制度流程报表报表中心短信报表

1.3.3 公文管理设计

公文管理主要实现收文、发文、签报、请示、通知、任免等公文的流转、审批、催办督办等功能,并对文件、信息处理情况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实时监控机制,方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公文信息流转的处理范围完全涵盖国家现有13种日常公文类型,包括如命令、决定、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议案、请示、报告、公告、通告、公报、函等等。公文管理具体工作流程可以由系统管理员在无须改动程序的情况下进行灵活定义,实现机关员工收发文处理工作流自动化,过程计算机化,提高办公效率。

1.3.3.1 公文管理特点

本次项目,将以应用支撑平台的工作流引擎为核心,以协同办公系统构建公文管理解决方案。

公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 系统提供图形化的公文流程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所需的公文流程,而且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由管理员随时进行更改。

 系统提供公文流程的实时监控及统计: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工具查看公文流转过程中的状况,还可以统计出个人或部门的文件办案率。 提供公文格式(表头、正文、附件、表单)的全屏设计功能:用户可以

根据需要设计所需的格式,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变化进行更改。 支撑WORD,可保留所有修改痕迹:无论是正文、附件还是公文处理表单,无论是word还是wps文件的修改的痕迹都可以保留,方便查询,并且表格中的签名、批示也可以保留批示人的信息。

 支持电子签名、印章、二维条码:手写笔签名批示、多级领导手写会签,领导可盖电子印章签名,以及支持二维条码的验证控制。

 支持包括手写签名在内的所有信息原稿打印:完整地显示出表格的批示内容,符合中国人的办公习惯。

 提供外出代理的授权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在出差时委托指定的代理人处理其负责的公文。

 提供公文回收功能:用户可对误操作的公文通过回收进行修改,增强系统的容错、排错能力。

 提供公文的并发处理功能:同一公文的不同传阅人员可同时办理公文,进一步保证了公文的办理效率。

 提供完善的远程办公功能:不仅可实现全听各部门之间的公文互流、信息传递,还可实现出差领导、人员的异地办公功能。

 提供常用词条功能:用户对一些常用批示意见进行设置后,便可在办理公文时自由调用,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 提供实时提醒功能:个人所有待办事务、待办公文的实时提醒。 提供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

 文档一体化功能:公文在系统流转完毕后可自动或者手工归档到档案系统内,并且保持公文原有的笔迹留痕。

 来文批量处理:可以方便地设计出符合用户办公的批量来文登记和转出,提高办文工作效率。

 支持公文格式自动规范化:按照制定的公文表单样式,有针对性的约束所需填写内容。

 支持公文正文自动套红:根据不同类型的公文模板,系统可自动套红形成正式公文文件。

 支持文件自动编号、文件主题词的自动标引和手动标引功能。

 支持多表单处理模式:在文件审批过程中,支持多表单的处理模式,当审批一件超过一页A4纸时,在打印过程中,系统能够根据审批内容的大小分页打印,并保留表单的基本格式。

 领导查询:领导随时可对在办公文、结案公文进行查询,快捷实现领导阅示、阅办公文、查询统计。

 支持与不同单位之间的公文交换:通过公文交换接口,可自定义与上下游单位或关联单位的公文交换。

 公文处理包括WEB客户端与管理工具端两部分,WEB客户端主要完成日常文件的流转与办理,管理工具端主要完成公文模板、公文流程的定制、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

1.3.3.2 WEB客户端应用设计

基于Internet/Intranet模式构建的公文流转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流转系统,其日常的办公工作都以WEB模式提供,对于普通用户或公文管理员,都可在WEB端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完成日常的办公工作,其操作的模式就如同在Internet冲浪一般,简单、实用。

在公文处理的WEB端可实现以下应用:

1.3.3.2.1 发文拟稿、收文登记

各级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撰写新公文(如进行收文登记、发文拟稿等),并可将扫描件、常用Office格式文件、甚至是办公自动化系统里的公文作为新公文的附件。新公文撰写完毕只需点击发送按钮便可将新公文发送给文件的下一步处理人。

1.3.3.2.2 收发文的过程审批、签核

待办公文是指他人发送给自己办理的公文,系统提供的实时提醒功能会及时地告知用户当前需要办理的待办事务。

用户办理待办公文可对公文进行以下操作:  对正文、附件进行修改;  在文件处理表输入批示意见;

 通过手写签名或电子印章进行文件的签发批示;  将文件发送给选定人员。

当然,所有的操作都只能在权限设定范围内进行,同时系统还将如实地记录下文件办理的修改痕迹:当前用户对文件内容的修改,系统都会自动记录下修改痕迹,而文件处理表则通过“所见即所得”的权限设置记录当前用户的批示意见及签名笔迹等信息。

1.3.3.2.3 收发文过程中的催办督办

利用流程设计工具中的催办、督办设置项目,就能简单的使流转中的公文处于系统监控中,达到催办、督办的目的。可对文件办理的具体步骤设定催办信息,催办期限一到,系统自动发送催办信息,催促文件办理延误人员及时办理文件。

系统记录下公文办理详细的处理信息,用户可随时查看到具体一份公文每一

步骤每一办理人办理公文的时间及批示信息,可随时了解当前有哪些人收到公文但尚未办理的具体时间信息,使公文处理过程透明化、规范化。

1.3.3.2.4 灵活查询权限范围内公文

系统提供组合查询与模糊检索的灵活查询方式,用户可随时查找到自己办理过的文件或自己没办理过但在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公文,查看公文的具体办理信息。用户可根据公文字段进行查询,或者进行全文检索。

1.3.3.2.5 授权、代理他人办理公文

领导或工作人员出差时,为避免公文的积压可授权他人代理自己的公文。可对不同的公文类型进行不同的授权,同时设定授权的具体时间,授权时间一过系统自动取消授权。

公文授权操作完成后,被授权人员——代理人可立即收到授权人当前待办的授权类型公文,同时系统会以明显的提示信息告知代理人授权的有关信息,并将代理人办理的意见以“XXX(代理XXX)的批示意见”的形式如实记录。授权人出差回来后,直接在已办公文中便可查看到具有明显代理人办理标识的文件办理信息。

1.3.3.2.6 公文处理完成后的归档

系统的公文处理子系统支持与档案管理子系统实现文档一体化,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即可实现批量公文的归档。归档后的档案记录中可查看到原先公文 的文件内容。

1.3.3.2.7 定制自己常用批示词语

用户在日常公文的办理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相同的句子、词语,如“同意”、“已阅”、“请速办”等,对于这类常用词语,若每次批示时都要输入则费时费力,本系统方案将提供常用词语的定制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为单位所有人员定制公用的常用词语,个人则可为自己定制自己常用的批示词语。常用词语定制后,用户在办理公文时便可用鼠标快速选择这些常用词语,从而避免了重复输入。

常用词语分为公用常用词语和私有常用词语两种。系统管理员将单位人员经常用到的短语、词语定制成公用常用词语,方便所有用户在办文时输入;每个用户也可以指定自己的私有常用词语,方便自己的办文。

1.3.3.2.8 个人签名与图章管理

每一个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真迹签名与私章扫描加密存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然后可以在公文批示时直接调用。调用时需要签章密码的确认,避免用户帐号密码泄漏后,被非法冒签。

1.3.3.2.9 对公文的日常维护

对公文的日常维护功能在于当前用户所拥有的权限,普通用户若没有管理权限是无法维护公文的。公文的日常维护功能包括:

 删除文件:将无须保留的文件从数据库中删除。

 结束流程:对于无须继续流转的文件通过结束流程完成文件的特殊处理。 修改文件名称:修改正在流转或流转结束后的文件名称。

 将文件归档:将处理完毕的文件归档到相应的档案系统进行管理。

1.3.3.3 管理工具端应用设计

系统通过管理工具端为模块管理员提供了自定义公文流程、自定义文件处理

表等公文定制与日常自定义的维护功能。

系统的管理工具端包括公文表单设计工具、流程设计工具,其中:公文设计工具侧重于文件处理表单的定制,流程设计工具侧重于可视化、结构化流程的定制。

1.3.3.3.1 可视化、结构化流程的定制与维护

公文管理员可在管理工具端任意定义本单位的各种工作流程,所有的定义工作不涉及任何源代码编写。

1.图形化的流程定制

可视化、结构化的流程定制是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定制工作流程,公文管理员只需用鼠标选择相应的各流程步骤、设定各步骤之间的流程连线(各个步骤的收件人、接收条件),便可以形象的流程图完成流程的定制工作。

2.流程日常的图形化更改

提供了图形化的流程设计界面,当机构改革、人事变动导致流程发生变化时可相当方便地对流程做出修改,彻底解决了以往需要源代码才能更改流程的问题。

1.3.3.3.2 文件处理表单的定制与维护

日常文件办理的处理表单均可无任何源代码的自定义实现。1.文件处理表单的定制

利用公文设计工具,公文管理员通过画表格、选取相应控件的方式便可定制出与单位日常办公所用表单完全一致的模板,普通用户无需更改任何办公习惯就可适应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

定制文件处理表单时,公文管理员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定制一份带表格、正文、附件的文件,也可以包含其中的一项或多项。更重要的是,本系统方案中的公文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公文形式,可以包含文字、表格、声音、图像、传真、E-mail、Word文档、Excel表格、扫描照片等非结构化信息。

2.权限的严格设定

系统的公文有双重权限设置:  文件类型的权限设置

对于不同的文件类型会有不同的权限设置,如拥有收文登记权限的用户也许只是少数,但拥有发文拟稿权限的用户则可能是全体人员,因而管理工具端提供了对文件类型的权限设置功能,公文管理员根据不同文件类型不同的处理情况分配哪些人具有读取、新建、访问、删除、归档等不同的操作权限。普通用户首先要拥有对该类型文件操作的权限,才可办理相应的文件。

 文件办理步骤的权限设置

在文件的实际办理中,公文处理系统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权限分配,即通过绑定相应流程的相应步骤,设定每一步骤对文件正文、附件、文件处理表单、流程的操作权限,能否查看、修改、是否保留修改痕迹等等。普通用户即使有该类型文件的操作权限,没有相应办理步骤的权限同样也无法对文件进行操作或修改。

3.文件处理表单的更改

与流程的设计一样,公文表单设计工具也提供了图形化的界面。当用户的文件处理表单发生变化时,无须修改任何源代码便可轻松的修改文件处理表单、修改权限设置,使公文的定制、更改更好地适应了办公业务的变化。

1.3.3.3.3 套红模板、二维码维护

系统支持单位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公文设定对应的套红模板,以及生产的二维条码的样式设置。

提供自定义灵活的套红模板:

并可约定在公文流程中具体某个环节有套红盖章的操作:

以及对当自动生成二维条码时的形状要求,包括有:二维条码的高度、宽度、数据来源。

1.3.3.3.4 公文统计

系统支持对个人、或者单位所办理的公文进行各种数据统计,包括:公文总数、已办公文、未办办公、在办公文、办结率、公文处理时效等等。

1.3.3.4 发文管理设计

1.3.3.4.1 发文管理总体设计

发文管理整体包括:建立发文表单、正文或附件、和对应的发文流程,实现发文拟稿、审核、审批、批示、批注、签发、复核、分发等操作,完成公文审批、修改、套红、盖章等一系列动作,并形成可交换的正式电子公文的过程。

发文管理的总体图如下:

其总体应用特征如下:

 支持拟稿、审批、审核、复核、会签、签发的公文成文审批过程;  支持调用多种对应的公文模板;

 支持公文套红、盖章、分发、打印、二维条码、归档的公文处理过程;  支持公文过程的手写批注、文字批注、痕迹保留、电子印章、锁定;  支持发文转下级部门收文、日程安排、工作计划、或导出到excel中;  支持抄送、转送、会签、或签、退回、收回、自由流转、条件跳转、自动归档;

 支持发起人或审核人留言;支持补充正文、补充附件;

 支持关联其他公文、关联文档资料、日程安排、事务协作等;支持多种格式附件;

 支持发文短信、邮件提醒、催办、处理期限和超期提醒管理;  支持文号自动管理和自定义编号规则;

 支持发文表单处理过程中修改日志、以及日志查看范围;  支持发文过程中进行公文督办监督;  支持公文意见倒序、正序两种排列方式;  支持发文流程功能菜单名称;  支持发文归档自动转到档案库中;  支持发文处理过程的效率统计;

 支持发文按照部门单位等进行数量统计;

1.3.3.4.2 发文拟稿

可开放相关权限提供给公文专员或所有职员填写发文处理单,包括已定义好的“文件标题、种类、主题词、主送范围、抄送范围、正文、附件、紧急程度”等信息,拟稿人可直接查看到发文流程图以便很快了解到整个发文过程和追踪。针对同一平台下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可设定不同的发文表单和对应的样式模板,很直观的提供拟稿人所需要填写的内容。

1.3.3.4.3 发文跟踪

对于已经提交的发文处理单,拟稿人可跟踪此发文目前到达哪个环节,帮助判断是否需要提醒、催办;同时系统可提供一定期间的公文处理期限,超出期限可通过短信、邮件、流程提醒处理人员或退回或跳转。在跟踪的过程中,系统还提供图形化的审批对象的范围以及处理所消耗的时间,便于后面在统计时很快的进行分析。

以下即为在每个环节每个人员对于公文流转处理上对应的耗时:

1.3.3.4.4 发文审核

系统可根据单位的组织情况、部门结构情况和职员的职务关系,在不同的审核和处理环节上设定对应的操作人员,一般情况下可包括部门主管核稿、办公室审稿、相关部门会签、领导签发等主要环节,其中相关部门会签可由办公室审稿人员自行选定。

以下则为签发时所需要填写反馈的信息:

核稿人员可在线填写意见或手写批注,以代表本人的真实审核:

系统根据在不同的审核或处理人员对正文的修改过程,显示或隐藏修改痕迹:

办公室审稿时、部门会搞、领导签发对应的环节,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允许修改正文或者是手写批注、全文批注方法。

1.3.3.4.5 套红盖章

一般情况下在经过内部审核、核稿、签发之后,发文需要正式编写文号和套红、盖章,以保证后续即将发布的文件是严肃的。在套红过程中,系统会根据公文的种类自动判断套用的是哪种模板,从而避免人为上的失误而要重新审核。系统支持手动和自动编号。发文文件一旦经过套红盖章后,就完全锁定此文件,任何人员均不能修改。

1.3.3.4.6 用印与传输

发文的用印与传输是通过与公文传输系统进行对接完成的。协同办公系统将发文的信息发送给公文传输系统,由公文传输系统进行盖章和发送;最后将公文传输系统形成的正式件回传给协同办公系统,供协同办公系统使用和查询。

1.3.3.4.7 公文归档

对于归档的发文流程,系统可自动把正文和发文表单以及附件自动归档到文档库中,便于在文档库全文检索和归档管理。

1.3.3.4.8 发文查询

系统可支持根据发文表单上的各个栏目和通用的流程属性字段进行筛选,查询出来的发文流程是指本人有权限范围内的文件:

通过查询出来的结果列表,用户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每个发文流程的状态:

1.3.3.4.9 发文统计

发文统计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的统计:一是针对已经在执行的发文流程流转的时效统计,如可统计出哪些类型、哪些部门的发文流转所耗的时间最快、效率最高,或者统计出发文过程中哪个环节最容易消耗时间,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等等;而是针对发文表单的内容进行列表统计,即通过一定条件的筛选,可直接详细列出所有权限范围之内的发文数据:

1.3.3.4.10 发文监控

有相应权限的人员可对发文流程做一定的操作,如某个发文在流转过程中发生人员范围选择错误,可以通过“强制收回”跳转到前一个环节或其他环节;如某些发文流程由于职务变动或职员工作原因导致一直停滞不前时,可通过“强制归档”要求此发文直接归档结束。

1.3.3.4.11 发文督办

在一些允许的情况或部分部门的需求下,通常可针对对应类型的发文流程设定对应的督办者,帮助在发文流转过程中对发文的流转情况进行监督和发表对应 的意见,可填写督办意见:

1.3.3.5 收文管理设计

1.3.3.5.1 收文管理总体设计

收文管理是指对来自本机关内外部的公文所实施的处置与管理活动。收文办理过程是一个接收公文,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其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的过程,是收文机关履行其法定或特定职责的过程,是公文产生实际效用的过程。

收文管理解决方案整体包括:来文登记,并根据来文特征,对来文进行收办或收阅处理,实现对来文进行拟办、批示、承办、办理、阅读、归档等操作。

其总体应用特征如下:

 支持公文收文文号的自动引用;

 支持登记、拟办、会签、承办、办理、阅读、转会、结果记录等环节操作;

 支持收文过程的手写批注、文字批注;  支持系统内部收文登记;

 支持外来文纸质公文、外来电子公文登记;

 支持发文转收文:实现对上级单位、上级行政部门来文的转发;  支持调用收文模板;

 支持收文处理过程中的督办设置;

 支持收文短信、邮件提醒、催办、处理期限和超期提醒管理;  支持登记人登记公文时留言意见;支持补充正文、补充附件;  支持收文转内部日程安排、工作计划、或导出到excel中;

 支持抄送、转送、会签、或签、退回、收回、自由流转、条件跳转、自动归档;

 支持关联其他公文、关联文档资料、日程安排、事务协作等;支持多种格式附件;

 支持收文表单处理过程中修改日志、以及日志查看范围;  支持收文过程中进行公文督办监督;  支持公文意见倒序、正序两种排列方式;  支持收文流程功能菜单名称;  支持收文归档到自动转到档案库中;  支持收文处理过程的效率统计;

 支持收文按照部门单位等进行数量统计;

1.3.3.5.2 收文登记

系统支持两种登记模式:手动登记、自动收文登记:手动登记即指把纸质公文扫描件和关键信息填写到收文处理单上提交内部办理;自动收文登记即指通过公文交换或发文转收文自动触发的收文单:

1.3.3.5.3 收文处理

收文处理环节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整,常规情况下可包括办公室的拟办处理、领导的批示以及相关科室部门的承办意见,最后由经办人办理相应事宜并直接编号归档。

1.3.3.5.4 收文查询

系统可提供根据收文单的栏目直接查询:

1.3.3.5.5 收文统计

同发文管理的统计一样,可统计收文流程的时效和数量的统计

1.3.3.5.6 收文监控

同发文监控,有权限的人员可实时监控相应的收文并做相应的操作的,包括强制归档、强制收回等。

1.3.4 公文流程设计

1.3.4.1 河长发文流程设计

1.3.4.1.1 需求规定

河长发文流程是发文的主要流程,是指形成以河长名义对外发送的文件的过程,河长发文必须由河长签发审核。

1.3.4.1.2 流程图

1.3.4.1.3 流程表单

1.3.4.2 河长收文流程设计

1.3.4.2.1 需求规定

河长收文是接收发送给河长的文件后,发起的文件处理过程的流程。河长收文一般需要经过河长批示,然后给河长制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河长收文是公文处理比较常用的流程之一。

1.3.4.2.2 流程图

1.3.4.2.3 流程表单

1.3.4.3 河长办发文流程设计

1.3.4.3.1 需求规定

河长办发文是发文人以河长办的名义发文的流程审批过程。河长办发文的签

发人一般是河长办的主要负责人,发文文号以及盖章都在河长办内部完成。

1.3.4.3.2 流程图

1.3.4.3.3 流程表单

1.3.4.4 河长办收文流程设计

1.3.4.4.1 需求规定

河长办收文是指河长办收到文件之后处理过程的流程。河长办收文人一般为河长办的文件收发员。

7.协同办公系统V 篇七

普通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它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动力传动,具有传动稳、成本低、减少和缓冲振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传统的带传动设计主要依靠设计人员查阅机械设计手册中数据表格、线图、公式,经过手工反复试算,直至满足传动比、中心距、小带轮包角等要求。整个设计过程繁琐,存在大量重复劳动,而且容易出现设计误差和错误。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工作效率。

根据V带传动的设计要求,在Windows2000/XP平台上,利用Auto CAD的二次开发工具即用VBA语言进行编程,开发了V带传动的CAD系统。该系统能实现V带传动的设计与校核,并能自动绘制所设计的带轮零件图。该系统的设计做到了既符合机械设计的有关规定,又力求数据精确、且界面简洁、易操作。

2 V带传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作为标准件的V带在机械传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一个功能完善,界面友好的V带CAD系统,将给设计者带来诸多便利。下面给出在V带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步骤。

(1)确定V带型号。根据计算功率Pca=KAP(式中KA为工作情况系数,P为名义传动功率)以及小带轮转速n1在普通V带选型图上选取。

(2)确定最小带轮直径ddmin即dd1,根据dd2=(1-ε)求出大带轮直径。

(3)确定中心距a,带基准长度Ld。

(4)验算小带轮包角α1≈180°-(dd2-dd1)57.3°/a≥120°。

(5)确定张紧力F0。

在V带传动中,既要保证传动功率又不出现滑时的单根传动带最合适的张紧力F0=500(2.5-Kα)Pcα/Kαzv+qv2(其中z为带根数,Kα为包角系数)。

(6)计算带传动的轴压力FP:FP=2z F0sinα1/2。

3 V带传动CAD系统实现方法

V带传动CAD系统,是集设计、绘图于一体的VBA语言程序,该程序只需输入传递的额定功率、大、小带轮的转速等设计参数,其余计算和绘图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参数化设计技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界面窗体及程序功能模块的设计来实现的。设计参数是在窗体界面中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程序模块从VBA控件中获取用户输入的参数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传递给绘图模块进行绘图,程序运行后可在CAD中显示运行结果。

3.1 V带传动设计的主程序流程图。

按照V带传动的设计过程我们编写出V带传动设计主程序流程图(见图1)。

为使主程序清晰、流畅、可读性好根据V带传动的设计步骤,编写了8个有特定功能的子程序,子程序独立于主程序,又易于编译和修改,调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使系统的设计更加可靠。

3.2 窗体设计。

本系统设计了V带传动系统界面窗体,程序运行后即进入该窗体,在该窗体界面上选择要设计的V带传动类型后,就进入该带传动设计系统,每一种带传动设计系统包含两个窗体,一个是设计参数输入窗体,一个是设计结果显示窗体。已知的设计参数输入后,系统通过程序的运行将在设计结果显示窗体自动给出设计结果,可输出并打印全部设计结果,也可进入绘图模块绘出图形。

V带传动基本参数输入窗体和设计结果输出窗体如图2、3所示。

3.3 计算模块设计。

在本模块中,由于带传动设计不仅涉及数值计算,还需要查找大量的图表以得出部分计算初值或设计结果,查表过程程序化是设计计算过程程序化的重要部分。所以程序不仅需要通过数值函数进行必要计算,也需要对这些图表进行正确、合适的处理。

本系统对数表的处理方法是先将这些数表中的数据存放在静态数组里,再用适当的VBA语言来实现查表。在将数表程序化时,处理离散数表和连续数表的程序不同。存放离散数表的静态数组是直接调用的,而存放连续数表的静态数组是用插值法调用。其他数据较多的三维数表的处理方法是先将它们定义成数据文件,在运行程序时用open函数打开要用的文件,并用input函数读入数据。对于线图,尽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其拟合成多项式方程,在程序中直接利用这些方程式。不能拟合成方程式的线图,采用弹出相应图表来提示操作者根据这个图形来选择。还有些线图可以先转换成数表,再按数表的输入方法处理。将所需数表程序化,免去人工查表的烦琐,提高设计效率。

该模块通过VBA语言将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与校核过程用程序代码表示出来,完成了V带传动的设计。

3.4 绘图模块设计。

程序中用到的部分参数如普通V带的轴径d是原始数据,需操作者输入。有的参数如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d2和dd1,主、从动轮之间的中心距a,带的基准长度Ld等就是设计结果。有的参数如基准宽度bd、槽间距e、第一槽对称面至端面距离f、基准线上槽深ha和基准线下槽深hf等需要由设计结果来计算。计算过程以及这些参数的取值范围由一定的程序来处理。

程序总体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全部设计任务按各自的功能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分别是初始化模块、参数化绘图模块、尺寸标注模块、技术要求标注模块和图幅、标题栏的绘制填充五个子模块,能够实现V带轮绘图工作环境的设置及其结构的参数化绘图,如能自动地进行实线、中心线、虚线、细实线的各个图层以及各层中包含着的线型、线宽、颜色的定义,能根据设计结果及内嵌的制图标准绘制出V带轮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完成尺寸公差的自动检索与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和技术要求的填写工作;实现常用图幅和标题栏的绘制填充等功能。

由于VBA无缝嵌入在Auto CAD中,所以可直接在程序中写入Auto CAD命令及参数进行工程图纸的绘制。参数化绘图模块是V带传动CAD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系统采用参数化编程的方式绘图,使整个系统的结构紧凑,使用灵活方便。模块运行后,系统自动转入Auto CAD绘图环境,操作者只需选取绘图初始点,即可进行V带轮图纸的自动绘制过程,得到所设计的带轮的零件图(如图4所示)。

4 结论

基于Auto CAD平台利用二次开发工具VBA编程语言开发了V带传动的CAD系统。系统实现了各种类型V带传动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在进行V带传动设计时,设计者只需将原始的设计参数输入系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带传动设计结果和主、从动带轮的零件图,实现了V带传动的设计和绘图的一体化。

应用该系统能避免繁琐的传统手工设计计算与绘图方法,提高了设计与绘图的质量和效率。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是机械零件设计中的一种较为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玉钰.用VBA开发AutoCAD2000应用程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钟启,李潇波,邱清盈.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带传动参数化CAD[J].轻工机械,2006(3):69-72.

8.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 篇八

[关键词] 协同过滤 web日志挖掘 推荐系统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researching and preprocessing the original web log data to website visit pattern. Then, we use the K-mean Clustering algorithm to cluster the website visit patterns, finally, we us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based recommendation technology to provide the website visitors the personalized services so as to generat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Web Log Mining Recommendation Systems

1 引言

目前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许多信息以网页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中。互联网提供海量网页信息的同时,也对网站访问者从庞杂的网站中快速地获取目标网页造成不小的障碍。为了帮助网站访问者高效获取目标信息,各网站纷纷推出具有个性化的服务。网站设计者可以根据用户访问偏好改变网站的架构,使同一页面对于不同的用户呈现不同的视图内容,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基于 Web日志挖掘技术是实现这种个性化服务的基本手段之一[2]。

目前许多网站采取个性化推荐技术,采用的主流技术一般有关联规则方法、协同过滤方法 [1]和内容过滤方法[3]。其中,协同过滤方法根据相似用户预测当前用户的兴趣并推荐信息,是当前个性化推荐系统中比较成功的方法。但是协同过滤方法每次查找相似用户计算相似度的时候,均必须扫描整个数据库,时间消耗非常大。本文用K-mean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查找相似邻居只需在相似度最高的类中进行查找,减少查找邻居的时间。通过K-mean聚类算法构造出用户的兴趣模型,当新的访问者访问网站时,可快速计算当前用户的兴趣模型,然后用协同过滤推荐技术向用户进行推荐。

2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是目前最流行和最成熟的推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推荐系统中。协同过滤思想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人们往往根据亲朋好友的推荐来做出一些选择。协同过滤系统就是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网络信息服务中,基于其他用户对某一信息的评价来向某一用户进行推荐。用户获得的推荐是系统从用户购买模式、访问模式或点击行为等隐式获得的,不需要用户努力地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推荐信息。

我们用K-mean算法将网站访问者分为 k类,得到 k个访问模式。当一个新用户访问网站时,我们先获取当前访问者的浏览行为,然后分别计算其的访问模式和 k个模式的相似性,最后将相似度最高的访问模式推荐给当前访问者。我们这里采用余弦相似性度量方法。余弦相似性度量方法把当前访问者的访问模式和模式库中的模式当作两个 n维向量。

3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流程

3.1 日志文件预处理

我们对日志文件进行预处理和进行会话识别,即对原始Web日志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分解、合并,最后转化为适合进行数据挖掘的数据格式,并保存到关系型数据库表中。对于一个网站来说,某一段时间的拓扑结构是不变的。我们可以用每个网页的 URL作为用户访问矩阵的列,发起每一个会话的用户作为用户访问矩阵的行。我们以IP作为用户识别的标识,设置timeout为30分钟作为会话识别的时间分割值。每一个会话只记录这一次会话访问的网页的URL和访问次数,对于没有访问到的网页,我们用把它的访问次数设为 0。按照以上的方法我们得到用户的访问矩阵,矩阵中每一行即为一个访问模式。

3.2 构造访问模式库

用K-means算法对历史访问模式库进行聚类分析,就可以得到k个模式。我们采用余弦相似性度量公式计算模式库中任意两个模式的相似度,对于k的选择,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当K>=6的时候,聚类结果变化不是很大,我们对实验数据集进行实验,发现数据集仍然符合这一规律,因此取K=6。

3.3 邻居访问者的确定

由用户访问矩阵计算用户的相似关系群。用户的相似关系群就是与用户的访问模式相似的用户集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认为如果两个用户访问模式相近,就意味着这两个用户在访问其他网页时的兴趣也是相近的。用户u和用户v之间的相似性值采用皮尔森相关关系式计算。

3.4为目标用户形成推荐

计算当前访问者产生的部分访问数据并构造一个访问模式,将这个当前访问模式和模式库中的k个中心进行相似度计算,在中心相似度最高的类中再次计算每个模式和当前访问模式的相似度,从而找到相似度最高的模式,最后将相似度最高的模式中用户未访问的网页推荐给用户。

4 实验及实验分析

4.1 实验系统设计流程图

整个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离线部分和在线部分。离线部分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线部分对当前访问者进行推荐。

离线部分中分为两部分:数据预处理和聚类分析。数据预处理主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用户识别、格式转换和会话识别,聚类分析对预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K个访问模式。在线部分利用离线部分得到的K个访问模式和当前访问者的访问模式进行相似性计算,然后向访问者推荐访问者没有访问的而且访问者很有可能感兴趣的网页url。

4.2 数据集

我们采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 2010 年9月4 日全天的网站日志文件,一共得到2800 个用户(相同IP,但是timeout 值超过30 分钟,这样的两个会话认为是不同的用户),453 个网页url,我们保留访问网页数大于5 的会话,一共提取出3300 个会话。整个日志文件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测试集。

4.3 实验结果

文中采用平均绝对偏差MAE作为推荐质量的度量标准。在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中,对于查找邻居用户,只需首先查找相似度最高的类中心,再从类中心相似度最高的类中查找邻居;如果在相似度最高的类中没有找全所有邻居,接着从相似度次高的类中进行查找,直到把所有邻居都找到为止。我们和未使用聚类的系统做了相应的推荐精度对比实验,实验结果中,使用K-mean聚类的推荐结果随着K的增大,MAE的值在0.6至0.85之间,K值越大,MAE的值越大;未使用K-mean聚类的推荐结果的MAE保持在0.6左右。

4.4 实验结果分析

查找当前访问模式的邻居只需在中心相似度最高的类中进行,速度相当快。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K-mean聚类的推荐结果和未进行聚类的推荐结果相比,推荐精度并没有显著下降。

参考文献:

[1]杨武剑,王泽兵,冯雁,武新玲.网站个性化服务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5月,第37卷第3期.

[2]Schafer J B, Konstan J, Riedl J.Recommender Systems in E-commerce[C].Proceedings of the ACM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1999.

[3]Sarwar B, Karypis G, Konstan J.et a1.Analysis of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for E-commerce[C].Proceeding of the ACM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200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材料下一篇:“献爱心、送温暖”慰问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