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的作文

2024-11-1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养蚕的作文(精选8篇)

1.养蚕的作文 篇一

在科学课上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去养蚕。所以爸爸就去买来一百多粒蚕卵,从此我就开始进入了我的养蚕生涯。

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装蚕的纸盒里竟然有一只正在慢慢爬动的小黑虫,小黑虫肚子下面长着两排脚,我马上反应过来,是蚕出生了。我赶紧到后山上去摘来一片桑叶,放进去,那条蚕马上爬上去,大吃起来,一会儿就啃了一个洞。一天下来,有四条蚕虫出生了。我经常为它们准备“桑叶餐”,两天“蚕队”便“扩军”到了十几只。食量变大了,我就马上多放几片桑叶放进去,还不忘记观察几下。

就这样,蚕以惊人的速度出生,大约一个星期后,一只蚕的头竟然变白了,我定睛一看,马上就明白了:蚕开始蜕皮了。第二天,大部分的蚕都开始进行自己的“史上第一蜕”,蜕完皮的蚕都长得很快,食量也异常惊人:十来片手掌大的叶子一夜之间只剩下骨架了!我们不得不摘更多的桑叶,从五六片到了十几片、二十几片、四十几片。我观察了它们怎么吃:从边上吃,像镰刀一样割,几分钟就吃完了半片,我不得不佩服。

有一次,换叶子,我发现有一只腊黄的蚕一动不动,就用手碰了一下,仍然一动不动,我蒙了:“是不是饿死了?”想扔进垃圾桶,闻后还是没舍得扔,毕竟我与它有感情。第二天还是没动静,第三天正准备扔掉的时候,它似乎动了一下,我又把它放回去,过了半天,它痉挛着,颤抖着,钻了出来,原来在蜕皮呢!看着它那么辛苦,我真想帮它把那层皮撕下来。

最后,我祝这些可爱的蚕越长越大。

2.养蚕的作文 篇二

1、高温多湿时

经常开放门窗, 并用风扇增强空气对流, 做到“三稀”, 即蚕架稀、蚕匾稀、蚕头稀。采用多回薄饲, 勤除沙, 匾内多撒干燥性材料。

2、适温多湿时

生微火排湿, 或室内熏烟, 促进通风换气, 勤除沙, 多撒干燥材料。

3、低温多湿时

生火补温同时排除水气降低湿度, 减少每次给桑量, 叶子切的偏小些。

4、高温适湿时

在屋外搭大棚, 多回薄饲, 棚顶用草帘覆盖, 注意通风换气。

5、低温适湿时

生火补温, 同时注意补湿, 以补充加温后空气中水气的损失。

6、高温干燥时

小蚕期可用湿匾、塑料薄膜或放干纸覆盖, 大蚕期多挂湿帘、湿布或用补湿器补湿。多回薄饲, 用片叶或条桑, 在早上或晚上除沙。

7、适温干燥时

室内挂湿帘、湿布, 或在蚕座上覆盖湿匾。

8、低温干燥时

应生火补温, 同时采取喷雾、 挂湿布、洒水等办法补湿。

3.养蚕的女孩 篇三

似乎,养蚕是男孩子的专利,如果一个女孩子喜欢养蚕,那就太与众不同了,因为大多数女孩子都怕蚕,很多“可恶”的小男孩,常常拿着蠕动的蚕去吓唬女孩子,女孩子常常被吓哭,所以乡下的女孩子很少养蚕。而如果一个大女孩子还喜欢养蚕,并将蚕视为自己的生命,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阿芬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女孩子,她是县城一所小学的老师,她的儿子都已经上幼儿园了,她现在竟然还喜欢养蚕,而且养的蚕是又白又胖,结的茧是又厚又白。

夏天,阿芬突然约我去她家,说是让我看一样东西。到了她家,她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精致的大盒子,天呀,里面竟然住着几百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阿芬竟养着这么多的蚕!多么可爱的蚕呀,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专注地啃着桑叶,发出细碎的声音。阿芬小心翼翼地为蚕换上新鲜的桑叶,清理出蚕的粪便……

“阿芬,你家住县城,哪来这么多的桑叶呀?”我问。

“你不知道呀,我乡下老家有好多桑树,三天两头,我妈妈都为我寄桑叶的。”

“教书本来就挺忙的,你还养了这么多的蚕,不会很累吗?”

“累是累,可是,你不觉得很有意义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小生命的健康成长,就觉得很欣慰。其实,我们每天站在讲台上,付出青春,不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吗?养蚕和教书其实很多地方是相似的。”

阿芬说得头头是道。

我也曾经是个爱蚕如命的孩子。说起养蚕,我想起了许多幸福的童稚的往事:

那时我家境贫寒,一毛钱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然而,我为了养蚕,竟用一毛钱买来十条蚕。有了蚕,为没有桑叶发愁,竟然用一分钱去买十片桑叶,还对卖桑叶的人感激不尽……

对蚕,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因此,后来我当了老师,从来没有没收过学生的一条蚕……

我爱蚕,当然也对养蚕的女孩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我想,养蚕的女孩,她肯定是善良的。因为她有浓浓的爱心,她把满腔的爱心,化作对蚕的精心呵护。

我想,养蚕的女孩,她肯定是细心的。小小的蚕,命若游丝,你必须小心翼翼地照顾它们,容不得半点的粗心。

我想,养蚕的女孩,她肯定是美丽的。你可以想象,一个善良、细心的女孩,专心致志地给蚕换桑叶,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那可爱的小生灵吞啮桑叶,那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我想,养蚕的女孩,她肯定有许多美丽的梦想。她幻想着,小小的蚕慢慢长大,化作蛹,化为蝶,她也幻想着自己变成美丽的蝶儿,在蓝天下翩翩起舞……

我想,养蚕的女孩,她肯定也是一个最优秀的教师,因为,养蚕的人生和教育的人生,都是让生命成长的人生。

(作者单位:福建德化龙浔中心小学)

4.养蚕的过程的作文 篇四

3月份,我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些蚕卵,一粒粒的,像芝麻一样。我很好奇,蚕宝宝究竟长什么样?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养蚕之旅。

我把蚕卵放在一个纸盒子里,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看一看蚕卵。我真希望能有一只蚕宝宝破壳而出。

过了几天,我发现有只小小的,像蚂蚁一样的蚕宝宝,从壳里钻出来了。我赶紧把妈妈买的桑叶放了进去,。慢慢地,一群蚕宝宝都从壳里钻出来了。从此,每天早上,我和妈妈都要给蚕宝宝喂桑叶,清理粪便。我发现蚕宝宝在桑叶上啃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洞。

黑色的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变成了一条条白色的小虫。每当我把新鲜的桑叶放进去,蚕宝宝闻到了香味,马上爬到了新叶子上来,从叶子的茎开始啃起来。蚕宝宝吃完桑叶,就头仰着,在休息。

突然我发现蚕宝宝的身上,有一层黄色的皮,慢慢地蜕下来,叫做“蜕皮”。听杨老师说,蚕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在慢慢地长大,但是皮不会长大,所以要蜕皮。蚕宝宝一生要蜕6次皮,每蜕一次皮,就长一岁。

随着蚕宝宝慢慢长大,它们啃桑叶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而且食量越来越大,有时,晚上放好的桑叶,早上就剩下叶子的茎了,我们不得不一天喂三次。

一个月以后,我发现有一条蚕宝宝拉了一滩水,然后它不吃不喝,到处乱爬。我不明白为什么。第二天,我放学回家,看到这只蚕宝宝在纸缝里吐丝结茧。我明白了,原来蚕宝宝到处乱爬,其实是在找地方结茧。接着蚕宝宝一只一只结茧了,一个个白白的`茧,看上去很好玩。

过了一个星期,我看到蚕宝宝从茧里钻出了一个头,慢慢的,整个身体都从茧里爬出来了。蚕蛾的翅膀原来是卷卷的,慢慢的,翅膀展开了。整个过程用了15分钟。

通过养蚕,我了解了很多的知识。

5.养蚕的乐趣作文600字 篇五

天气热了,同学们也买冰激凌了,还有一位在夏天最受欢迎的动物——蚕儿,也来到我们学校门口。

放了学,我们学校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来到了这位卖蚕老奶奶的旁边。我问奶奶说:“奶奶,请问一只蚕卖多少钱呢?”奶奶回答给我说:“普通蚕是五只小的卖五角,大的三只卖五角,虎蚕小的三个卖五角,大的一个五角。”我给奶奶说:“那我买十只小蚕儿和两只大虎蚕。”奶奶给我了一个自己折好的小盒子,里面放一些桑叶和那十二指蚕。奶奶还给我说:“普通蚕和虎蚕不能放在一起,要不然它们会自相残杀的。算了,奶奶多给你送一个小的盒子,里面再给你放一点桑叶。”我给奶奶说:“谢谢了!”很快,我就带着蚕儿开开心心的回家吃晚饭去了。

回到家里,我给爸爸说:“看,我的小宠物——蚕。”爸爸也惊喜的给我说:“你要养蚕的话,必须要摘桑叶,要不然的话,你的蚕不出三日就会全死的。”我急忙给爸爸说:“那……那咱吃完饭就去摘。”爸爸说好的.。

吃完饭后,我和爸爸来到了我家后面的足足有一公顷的树林里去摘桑叶,爸爸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摘桑叶,一天一筐,一天一筐,把蚕儿吃得饱饱的,才过了几个星期,就和一只铅笔一样粗了。”说着说着,我们便来到了桑林区,让我投入眼前的是一个不高的树,但它很“胖”,好像是让我们可以轻松地摘到它一样,树和爸爸的个子一样高,说罢,我们一个一棵树地采摘起来,足足用了十几分钟,我和爸爸拿的大袋子都装的鼓鼓的了,我对爸爸说:“这下蚕儿可有吃的了,让它赶快长大,生出来很多的蚕宝宝!”

夏天快要过去了,秋天又来了,蚕儿们也长的很大很大,自己把自己包在茧里面,有些成为了蛹,有些成了很多的小黑点儿,为下一代做出了奉献。

6.以养蚕为题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篇六

这几天我家养了几只蚕,有的是梅怡涵送给我的,有的是陈升送我的,还有的是赵刚毅送的。他们送我蚕的时候我高兴的连蹦带跳,可是妈妈看到我拿回来的蚕的时候却很生气,因为去年我也养蚕了,可是我没管一下,都是妈妈帮着养的,今年看到我又要养蚕,说什么也不同意,我知道妈妈生气的原因,所以我对妈妈说今年我自己养蚕,不让她帮忙,最后妈妈虽然同意了,但是说要看我的表现。

这几只蚕很可爱,它们的形状像毛毛虫,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它吃桑叶的时候我会趁它不注意轻轻的摸它一下,它就会立马缩起来,样子可爱极了,然后我就会说:“你可真胆小!”我拿着它换桑叶的时候它会在我手上吐丝,我让它下来它还不愿意呢。

这就是我养的可爱的蚕宝宝!

养蚕2

春天来了,养蚕的季节到了。前几天,李加铭给我了34个蚕子,我送给王洋洋了6个,我还有28个蚕子。我要亲自体会一下养蚕的过程,我心里十分高兴。

我找了一个鞋盒,作为蚕的家。然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开元社区里的一棵桑树上摘了很多桑叶,妈妈说;“把桑叶放到冰箱里就不会干了。”我就把桑叶放到冰箱里,这样桑叶就一直是新鲜的了。我每天都观察蚕子的变化。没过几天,蚕宝宝就出生了。它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蚕宝宝,它是黑色的,有很多的腿,身上有很多的毛毛,很像毛毛虫。生出来有3——4毫米长,眼睛很小,爬的很快,吃桑叶的时候,一动也不动,被吃过的桑叶上有很多小洞洞,那是蚕吃的。

我一定要把蚕养大,生更多的蚕子。了解养蚕的知识,养成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养蚕3

有一天爸爸回来送给我一盒虫子,他告诉我它们叫蚕宝宝,因为它们还很小,只是一条条白色的虫子,爸爸说“要每天给它们喂桑叶,它们就会慢慢长大,然后就会叶丝,再后来它们就把自己包起来,到最后就会变成飞蛾飞走了。”我听着爸爸的话,心里想那将会是什么样呢?我仔细的观察,发现它们吃东西都是一竖行一竖行的吃,它们吃东西的速度很慢,可它们为了早一点让自己长大,不停的吃,连晚上也是不休息,爸爸告诉我,要保护这些可爱的宝宝,因为它们很容易被小鸡吃掉。我把它们放在一个鞋盒里,晚上把盒盖盖上,还把盒盖上挖了几个小洞,好让它们呼吸,在我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了,开始叶丝了,把自己包起来了。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一个蚕宝宝里空了,原来它变成飞蛾飞走了,哦!原来这就是它的归宿,它终于成功了!

养蚕4

一天,我们乘车到老家去玩。

到了老家,我看见地上一片雪白,我就想:“现在是九月份,不可能下雪啊。”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奶奶家养的蚕宝宝啊!我决定要拿几只蚕宝宝回家养去。

回到了家,我找了几张旧报纸和一个大铁盒。先把报纸放到大铁盒里,然后把蚕宝宝放在报纸上,再把桑叶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洒在蚕宝宝的身上,过了一会儿,我就听到了沙沙沙的声音,我以为外面下雨,我往外看了一下,外面是烈日高照,再仔细一听,哦,原来是蚕宝宝吃桑叶的声音啊!

没过几天,蚕宝宝脱了一件白白的东西,我惊讶地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蚕宝宝脱了一件衣服,就表示它长大了一岁,就像我们人一样,过了一年,就会长大一岁,知道了吗?”我说:“知道了。”

我每天起床和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蚕宝宝,喂一些桑叶,看着蚕宝宝一天一天地长大。终于,我等到了最后,蚕宝宝结茧了,我的心愿也如愿以偿了。

养蚕宝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我要发明一台自动养蚕机,让奶奶减少劳力,轻松攒钱。

养蚕5

春天里,好朋友送我十几只蚕,并且叮嘱我好好观察。

朋友送我的蚕小小的,黑黑瘦瘦的,有一个黑色的大脑袋,身上有规律地遍布着黑色的小点,尾巴上还有一根柔软的肉刺。看到蚕一个个昂着脑袋找吃的,我马上往箱子里丢了几片鲜嫩的桑叶,饥肠辘辘的蚕立即埋头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叶子就被吃得干干净净。

它们总是在不停地吃桑叶,仔细听还可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它们每天都在长大长胖,有的甚至比我的手指头还要粗。这样过了二十来天,它们停止了吃桑叶,要结茧子了。果然,它们开始寻找箱子的角落,吐出丝来把自己包裹住,这个过程要几个小时,刚结出的茧子非常软,过了一段时间,茧子就变硬了。

再等上几个星期,蚕蛹咬破蚕茧飞出来,变成了飞蛾。雌飞蛾和雄飞蛾对在一起,开始产卵,刚产出的卵是黄颜色的,然后慢慢变黑。蚕的胚胎要在第二年春天才从卵里孵化出来,开始周而复始的生命。

养蚕6

开学的时候,沈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包蚕卵,让我们放在冰箱里冷藏。

四月到了,春暖花开了,天气变得暖和起来了,这是养蚕的最好时节。于是,我把蚕宝宝卵从冰箱里取了出来,我发现它的颜色是灰褐色的,形状是扁圆形的。我把蚕卵放在纸板盒子里,等待孵化出蚁蚕来。

到了第二天,蚁蚕果然孵出来了,它小小的、黑黑的,非常像蚂蚁,所以起名叫“蚁蚕”。它吃桑叶是一圈一圈吃的,样子非常可爱。

大约过了13天,蚁蚕变大了,脱下了第1层皮,变成了小蚕。小蚕摇动着身子,时而大口大口地吃桑叶;时而抬头张望,看着这陌生的世界。吃了几天的桑叶,它不吃也不动了,应该是蚕宝宝快要脱皮了吧?果然,蚕宝宝使尽全身力气,脱下了1层黄黄的皮,穿上了一件新衣裳。

我一共有9条蚕,最小的蚕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只有13毫米长,最大的蚕的颜色是白色的,还发着一点亮光,已经55毫米了。

我最喜欢这条最大的蚕,我多么希望它能快点吐丝、结茧,变成蚕蛾快快交尾、产卵啊!

养蚕7

这回,我们班上又掀起了一层养蚕**。大家用自己的钱财买了一条条可爱的蚕宝宝,当然,我也不例外。

当我买蚕时,我心里充满了爱意,心中就有一个念想,一定要把蚕宝宝养大,像照顾一个婴儿似的照顾他。当我看着蚕宝宝那妖嫩的身躯,就觉得蚕宝宝身体软,白得像一个娇贵的小公主,让人又欢喜又开心。

今天中午,我闲着没事干,就把那些蚕宝宝给拿了出来。我把那个盒子理干净,放进我新买的桑叶,蚕宝宝向着桑叶火速似的往上爬,用它那小小的嘴巴,在那一点一点的吃着。我专心致志地看,看着蚕宝宝那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开心了许多。

这时,有些同学看见我们养蚕,也心动地买了蚕。我去看看卢成的蚕宝宝,到了他那,我大吃一惊,心想:他的蚕怎么那么大了,又白又胖,还结层薄薄的丝。看见蚕宝宝,在那缓慢地移动,嘴里不断地吐出一根根细丝,在那里不断绕圈。我就想让自己的蚕宝宝也快快长大,成为一个吐丝的蚕妈妈。

蚕宝宝不仅可爱,还非常得娇贵!我们要好好照顾它们噢!

养蚕8

大家蚕一定都见过吧,可是有些人却不仔细观察它。

今天,我从外婆那里挑选了十条蚕宝宝带回了家,准备养蚕,把蚕养得膘肥体壮。

我得先给它们安个家。于是,我找来一个盒子,把蚕宝宝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然后把桑叶撕成四份放进去。八张大桑叶才够它们吃一天,它们真是贪吃。蚕宝宝吃起来很整齐。它们一看见桑叶,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趁机观察它是怎样吃的:从外往里吃,目标大约长5厘米,宽1厘米,围着吃。

它们不仅贪吃,而且粪便也拉得多。两分钟,一粒粪便就出来了。照这样计算,一天就有720粒粪便,我还不要忙死。它的粪便像桑果子,就是小了一点,少了一根茎而已。要是它们的粪便放在树上,笨的人有可能还要把它当成桑果子呢。

蚕宝宝们的爪子带有粘性,一般都喜欢粘在桑叶的茎上。

蚕宝宝也是一条生命,应该珍惜才是。

我养的蚕宝宝已经很大了,有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它们足足吃了一箱桑叶,现在总算是不吃了,因为它们要吐丝了。

蚕宝宝一天比一天大,桑叶一天比一天少,蚕宝宝也渐渐地会吐丝了。

现在,我的蚕宝宝都已经会吐丝了,桑叶不吃了,而且蚕宝宝的身体也越来越黄了。它们吐丝做成一个个茧。

蚕宝宝们先从嘴里吐出一根丝来,然后把几根小棒用丝绕起来,形成一个圆球,自己钻进去,把口子封住,再在圆球里吐丝。

它们的粪便由紫到黑,由黑到绿,由绿到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也不知道。

爸爸说:“蚕宝宝刚出来不会爬,只会吃东西,两个星期后,蚕宝宝就会爬了,大概一个月后就会吐丝做茧了。这些茧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绵衣、棉被等的原料。”

那么小的一只蚕宝宝,全是宝啊!

所有的蚕宝宝都把自己嘴巴里所有的丝吐了出来,形成了一个个的茧,给我们带来了好处。

过了五天,蚕宝宝全结成茧了。奶奶说:“再过四天,就可以把它们采下来了。”

一个个圆球一天比一天硬,一天比一天结实。三天以后,没动静了,大概丝已经吐完了,等着我们去采摘。

四天到了,我把十个茧摘了下来,把多余的丝集起来,又形成了一个小“茧”,可这“茧”里没东西的,其它茧里就有东西了。

我随意拿了一个茧,摇了摇,便听见了声音,马上知道,里面有东西。我不知不觉得哭了起来。妈妈知道了我的心思,就安慰我:“没关系,还能再拿的。”可妈的话并未阻止我哭。“蚕宝宝不会死的,”爸爸说,“别哭了,蚕宝宝在这里,茧是它的家,它没有死,活得很好。”听了爸爸的话,我终于不哭了。但我还不相信,便问奶奶,奶奶说:“我小时候也喜欢养蚕,看着蚕宝宝一天天的长大,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做成茧子,再由茧变成蝴蝶,再过一段时间,又变成了蛾,蛾再生出小宝宝……就这样依次循环。”听了奶奶的话。我这才安心了。

7.养蚕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及对策 篇七

1 养蚕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1.1 农药污染养蚕环境

1.1.1 农田治虫农药种类增多。

20世纪80年代以有机磷农药为主, 90年代开始用有机氮和除虫菊酯杀虫剂, 主要品种有杀虫双、杀虫单及其复配剂和菊酯类杀虫剂, 杀虫单属沙蚕毒素类农药, 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作用, 对蚕桑生产危害大, 经常于4~5龄蚕中毒。最初症状不明显, 最后造成吐乱丝、平板丝和不结茧发生。市场上有18%杀虫双、多效朴虱灵、久效朴虱灵、杀虫单、杀螟2000 (95%杀虫单) 等, 在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与稻飞虱发生时大量使用。

1.1.2 农药用量逐年增加。

据近3年来对农资供应点和农户调查, 农药供应使用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据在新塍镇镇东农资经营部了解到2005年进货农药9.15万元;2006年11.44万元;2012年15.48万元, 而农户沙家浜村一农户0.61 hm2水稻田2005年用农药成本1 037.40元/hm2, 2006年1 128.75元/hm2, 2012年1 352.70元/hm2, 农药成本增加30.39%。

1.1.3 田间用药次数频繁。

从植保部门了解到, 每年晚稻7月初至10月初每20 d左右就有1次田间普治, 虫害多发年份还要增加用药次数;虫害大发生时在增加用药次数的基础上, 还要增加用药量, 提高使用浓度。如2012年部分害虫大发生, 农户用药防治次数明显增加, 农技部门的农药配方使用剂量也有较大增加。据对沙家浜村20户农户调查, 2012年平均农药使用次数9.2次, 最多的12次, 最少的7次 (未包括前期除草用药) , 平均10 d治虫1次。如此频繁地使用农药, 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1.1.4 喷雾机械优化带来污染。

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 农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集中, 在新塍镇承包种田3.33 hm2以上的大户就有90多户, 致使在治虫作业上, 由原来的背负手动喷雾机, 替换成机动高压喷雾机, 使喷雾量大、喷雾距离远, 造成直接污染范围面扩大。如2012年晚秋蚕期:新城街道一种田大户在9月29日用高压机械喷雾器治虫, 导致一条小河对面约20 m之外的陡门村8户养蚕户0.8 hm2桑园受到农药污染, 造成16张蚕种中毒死亡。类似这种利用高压泵治虫造成蚕中毒事故发生的近年来明显增多。

1.1.5 农药使用习惯难以改变。

除了种田大户购置使用机动喷雾器之外, 绝大部分是种植面积较少的散户, 还是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并且大部分利用早、晚在露水期间施药, 求高浓度、快速度, 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更没有掌握在害虫发生盛期施药, 致使有些农民认为害虫“越治越多”, 从而连续用药, 造成重复污染。

1.2 桑园治虫污染桑叶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 早秋蚕饲养每年有20%户颗粒无收。从2004年开始停止饲养早秋蚕, 夏蚕种也只有19%养蚕户饲养, 因此从春蚕结束至饲养中秋蚕有3个月的间隔。在这段时间里, 桑园害虫发生时间长、品种多、频率高, 特别是桑螟、桑蓟马等害虫, 世代重叠, 面广量大, 为害严重。如不进行多次治虫, 就会出现虫抢桑叶吃的现象。因此, 每年7—8月要进行4次以上的治虫。有些农户为了减少治虫次数, 采用高毒、残效期较长的甲胺磷等农药进行桑园治虫。如2006年新庄村12组部分养蚕户, 在7月底至8月初用甲胺磷治虫, 治虫后连续34 d晴天无雨, 导致中秋蚕大蚕用下部叶片, 造成蚕中毒情况发生。另外, 由于千家万户养蚕, 治虫时间难以统一, 桑园使用治虫农药品种随意性较大, 施药观念落后, 认为浓度越高、剂量越大越有效, 导致桑叶农药残留大, 中毒较深的蚕食叶后吐水乱爬, 最终死亡。中毒较轻的蚕一般不会表现明显的症状, 长期食用这些低残留毒叶, 就会出现微量农药积累性中毒, 老熟后往往会出现吐乱丝、吐平板丝, 结薄茧或不结茧等症状。

1.3 砖瓦厂等企业的有毒物质污染

20世纪80—90年代, 全镇先后建起砖瓦厂8家、铝材厂6家、水泥厂1家, 在此期间时有氟化物中毒事故发生。特别是秋蚕桑叶污染更为严重, 在污染企业附近桑园中下部分叶片氟化物含量超过190 mg/kg, 大大超过了蚕正常发育的极限浓度, 从而使蚕食桑缓慢, 眠起不齐, 龄期延长。

2 对策

2.1 做好蚕作安全防护工作

在春蚕生产前, 市、区政府连年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蚕桑生产期间防治氟化物污染和防止杀虫双等农药中毒工作的通知”, 明确提出:春蚕生产期间4月25日至5月25日砖瓦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排氟企业停工1个月, 确保春蚕生产安全, 保证蚕农利益;并要求各级政府, 明确职责, 分级负责, 同时在发种前, 为严肃停工纪律, 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 分片包干, 检查停工执行情况[1]。在此基础上, 镇政府根据市、区有关精神, 在4月和7月连续下发“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杀虫双等农药的通知”, 要求全镇农资供应店和全镇农户, 在4—10月蚕桑生产期间, 禁止销售和使用杀虫双类和菊酯类农药。实行谁供货、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制度, 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影响[2]。

2.2 做好部门间情报互通

农业植保与蚕桑加强联系, 及时掌握和了解信息[3]。近年来, 8—9月是水稻防病、治虫最频繁的时期, 也是中、晚秋蚕饲养最为忙碌的时期, 为避免蚕桑生产受农药污染, 考虑到农业生产与蚕桑生产利弊关系, 在禁止使用杀虫双类与菊酯类农药的基础上, 选用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 并在防治技术、用药安全等方面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创造良好的养蚕环境[4]。

2.3 针对性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控

正确及时做好桑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在桑园治虫上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浓度, 同时要求桑园治虫有专用药械, 不用田沟水配药, 推广使用桑园专用农药, 如桑宝、桑虫清、护桑等残毒期短、容易掌握、使用安全的专用农药[5]。

2.4 建立和健全新形势下蚕桑服务体系

蚕桑技术部门要真正成为指导生产, 提供技术服务的组织。首先, 建立起技术服务网络, 在村内派蚕桑技术员, 在生产组培育科技示范户, 并利用广播讲座、发放技术资料、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6]。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树立环保意识, 使人人皆知环境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污染来源、预防与控制等知识, 提高了广大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并自觉行动起来, 应对环境污染而引发的事故, 最终达到避免或减轻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建民, 李志阳, 姚雯.加强桑园管理确保蚕作安全[J].中国蚕业, 2007, 28 (2) :43-44.

[2]郦民中, 邹晓强.环境污染与养蚕安全[J].江苏蚕业, 2006, 28 (4) :26-27.

[3]王尚俊, 杨增群.如何确保蚕作安全[J].广西蚕业, 2005, 42 (2) :48-49.

[4]陆冰梅, 覃庆福.加强养蚕环境综合治理, 提高蚕病防治效果[J].广西蚕业, 2010, 47 (3) :34-36, 39.

[5]李红梅, 杨文峰, 崔松明.加强环境整治提高蚕病防治效果[J].蚕桑茶叶通讯, 2009 (3) :15, 17.

8.养蚕对山区农村经济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 养蚕;山区;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6.8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1 养蚕行业

我国养蚕的地区根据气候条件将其分为3大区域:长江流域蚕区,每年的4-10月为养蚕时间,可以养4~5次/a;珠江流域蚕区,每年的3-11月,可以养7~8次/a;华北地区,每年的5-9月,可以养2~3次/a。以此看来,所处的区域环境不同,养蚕的时间以及次数也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相应的自然环境决定养蚕的时间和次数[1]。

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养蚕时应该在生产布局进行统筹,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桑树生长的情况以及养蚕需要配备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相应的筹备[2]。

1.1 养蚕的相关条件准备

1.1.1 生产布局

即根据养蚕的目的进行蚕的种类的确定和养蚕时间的确定,根据蚕的种类不同,其适宜生长的地区和时间也不相同。且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和对桑叶的要求及生长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

1.1.2 养蚕设备和场所的准备

养蚕需要准备蚕室、蚕具,并根据不同种类的蚕和其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温度、适度及通风情况等的调节

1.1.3 其他准备

例如,根据蚕的种类进行桑叶的种类、劳动力的准备以及相关技术的准备等,保证养蚕的顺利进行。

1.2 蚕的用途

1.2.1 蚕丝

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被誉为“纤维皇后”,与人类的皮肤构造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又被称为“人体第二肌肤”。蚕丝滑爽、透气和轻柔的特点使其成为衣服或者居家产品的良好选择。用蚕丝加工而成的药物在抗凝血活性、延缓血凝固时间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保健品的主要成分[3]。

1.2.2 蚕

蚕因其种类不同,在不同的病理方面具有相应的治疗效果。例如,可以用来治疗偏头痛、祛黑斑、咳喘等。

2 山区特点

2.1 山区

有山地、丘陵以及较为崎岖的高原,都称为山区。根据山区的地形特点就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大都交通闭塞、通讯不便。因此,部分山区的农村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基础也较为薄弱。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严重不平衡水平。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山区的面积有近670万km2,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近70%。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等地区,这些山区面积分别覆盖着我国的1 564个县,这些地区共有我国人口6.74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2。

山区一般是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分布地,但是这些紫原敦额分布具有不均衡性。有的山区具有较好的资源分布,在耕地不适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这些资源能够很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质量。但在资源分布匮乏的地区,并不适于找到合适的发展契机,不利于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4]。

从总体看来,我国山区的资源现状虽然具有不均衡性,但资源匮乏的现状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农民选择养蚕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方式。

2.2 山区农村特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山区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生活,因此,在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的“无人村”或者“老人村”,从短期来看,外出打工能够为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但从长远看来,不利于我国城镇化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农村和城市的均衡发展,给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一些困扰。

3 养蚕行业的优势

3.1 环境适应性强

养蚕的前提是要有桑树为其生长提供桑叶,而桑树对其生长的土质的要求并不高,在沙质土地或者山坡地等地方都可以进行桑树的种植。且在种植桑树的同时,可以进行相关农作物的种植[5]。一方面,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2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到周边或者大城市打工,农村就只剩下一些老年人和妇女,养蚕作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甚至吸引在外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3 经济效益明显

首先,养蚕行业生产成本较低,且生产的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其次,养蚕的过程中。蚕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桑树上生长的桑葚可以作为水果进行销售;桑叶可以作为药用;桑条也可以经过简单的加工变成工艺品等。

养蚕业作为一项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行业,能够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人口的外出务工的比例,在减少大城市发展压力的同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养蚕业的发展也很好的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给现有的养蚕行业带来春天,也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蚕行业中来。蚕茧作为养蚕的产品之一,从2008年16~22元/kg涨到2013年的40~45元/kg,足以说明养蚕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4 养蚕对山区农村经济的影响

4.1 改善山区农村生态环境

养蚕产业的发展要以桑树的种植为基础,在我国,桑树的可种植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发展养蚕的同时,也提高了山区农村的植被覆盖率,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2 增加农民收入

养蚕的周期较短,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使农民得到收益,且成本较低。随着国家及世界经济战略的不断调整,蚕的相关产品价值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养蚕是一种能够实现农民增加收入的方式。

4.3 促进社会稳定

养蚕是一种对劳动力具有较大需求的行业,养蚕业的发展在为农村的老年人提供收入来源的同时,也为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就业的机会,减少其外出打工的机会,减少城市发展的压力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4.4 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原有的山区农村大都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观念,鉴于养蚕产业对环境的要求较低的特点,可以推广养蚕业在广大山区农村的发展,通过改变原有的农村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廖泳谋. 影响蚕业发展的生产性弊病及其对策[J].广西蚕业,2000(1).

[2]王其明. 谈谈凉山蚕业发展的几点体会[J].四川蚕业,2009(1).

[3]吴一舟. 关于蚕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探讨[J].中国蚕业,1999(1).

[4]刘文全,柳恩见.中国茧丝绸行业2012年运行分析与2013年展望[J].丝绸,2013(5).

[5]江苏省茧丝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江苏丝绸,201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婚恋问卷调查下一篇: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