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短评写作训练(精选3篇)
1.新闻短评写作训练 篇一
新闻短评写作
一、考情大视界
《考试说明》规定,占6分的文字表达题为二选一的形式,一是文化经典解读,一是新闻短评写作,答案百字左右。
二、内 涵
新闻评论:对新闻发表的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或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新闻体裁。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
新闻短评:篇幅短小的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
三、特 点
1、形式短小精悍
2、内容鲜明独到
3、语言精练深刻
四、新闻短评事例
阅读下面新闻,写一则百字左右的短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8年3月开始,全国十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剧进校园”剧目中的唱段。此通知一出台,人们议论纷纷,赞叹声、反对声此起彼伏,莫衷一是。
写作示例及分析
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徽班进京已有二百多年了,京剧是京城文化的一块活化石,人们通过它,了解了历史,了解了文化„„唱念做打的艺术更是令人陶醉,它是北京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因此,我喜欢它,希望更多的人接近它,爱上它!
五、写作要求与技巧:
1、提取要素,概述事实。
先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 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 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后 “重组” 材料: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 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 或异向合并。如上文材料1、2的“物”分别是名片和名片交换热,“事”分别是中学生分发名片和交换名片成风。重组信息拟成答案: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
2、选取角度,提出观点。
①角度: 正肯、反否、正反结合。
②观点: 正确,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
• 对于名片热的兴起,你持何种态度?
3、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①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② 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 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
③ 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④ 融情于理,有说服力。
4、注意格式,表达简练。
典型题例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
副主席、x x报小记者、x 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敷的35%以上。(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问(2)答案示例①
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总说作肯定)∣因果
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并列
另外,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
问(2)答案示例②
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总说作否定)∣因果
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并列
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事件必要性和结果角度分说理由)
2、(10年湖南卷)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答案示例: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六、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120 字左右)
《武汉晚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
“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生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参考示例
1、善意提示牌?不善!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
2、应该倡导善行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善意提示牌的隐喻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和人情冷漠。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
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2、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1500硕士竞聘卖猪肉工作,据称包括海归人士”,言称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别说大学生就连硕士博士就业也费劲,就有那么一家天才公司此时出了招聘广告,高薪之下竟引来无数硕士征聘,一下子火了。先前就有过“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也听说过放弃20万年薪回家乡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都挺成功的,虽然在世俗眼光里此举动不可思议,但人家自己乐意,而且赚钱了,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是别人的事。但今天这新闻够轰动,人数众多、层层筛选、条件苛刻。对于这一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众说纷纭。
对上千硕士竞聘卖猪肉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
答案示例1:
硕士竞聘卖猪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市场有需求,就有实现的可能。一方需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需要钱满足生活需要,好像也算得上市场经济的一种反映。改革年代,卖猪肉也需要人才,只有转变思想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答案示例2:
我为千余硕士竞聘“卖猪肉”的现象大声叫好。因为这是就业者端正心态、消除职业歧视的体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世上三百六十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根据贡献大小和市场规律来决定薪酬。更何况该公司还要发展壮大“卖猪肉”产业,需要的是人才。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认清事实,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继续昂着高傲的脑袋。答案示例3:
硕士竞聘卖猪肉,这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年寒窗,却终于学非所用。虽说学历不代表实力,但研究生卖猪肉可以体现什么学术价值,知识力量。卖猪肉这活也可能需要统计学、经济学甚至会计学。但不至于需要硕士研究生吧。倘若一个妈妈指着“卖猪肉的”告诉孩子,他是硕士时,孩子又会做何感想? 我觉的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认清自己,学以致用。
注意事项:
(1)没有观点,或观点含糊其辞。
(2)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3)观点偏激,强词夺理,无法接受。
(4)字数太少或严重超标。
七、课后作业
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2月14日,在长沙世界之窗,拍到的惊人一幕:一名年轻女子骑上毛主席塑像照相。一名年轻女游客在同伴的帮助下爬上毛主席雕像,并骑在雕像的肩膀上拍照。19日,网友“沉默的麻雀”在某论坛上发出题为“一个可耻的中国人”的帖子,该帖点击率已飙升至15000余人次,同时,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该女子的行为引来网友的一片讨伐之声。有人甚至提出要“人肉搜索”出这个“脑残”。从论坛发布的两张图片看,这名骑上雕像的女孩年龄在20岁左右,与她同行的一名男孩帮助她爬上雕塑,另外两名女孩则拿出手机为她拍照。
包括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在内,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绝大多数跟帖网友认为,这个女孩“可怜可悲”、“太没有素质”。一位网名为“炎黄春秋”的网友在天涯社区的论坛上发帖,认为这是“国耻”,是“社会之悲哀”,“让我们对这样可耻的行为全民共讨之吧!”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要点。(2分)
(2)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4分)
参考答案1:
(1)女孩骑在伟人塑像上照像引来网友一片讨伐之声。
(2)姑且原谅骑毛主席像的辣妹。我认为,首先是公园管理部门没有尽到管理者的责任;其次,在“辣妹”的成长过程中,她的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她的教育缺失;还有与“辣妹”同行的伙伴,包括附近的游客,对“辣妹”的举止没有及时制。“批评辣妹,又原谅辣妹,是在倡导一种宽容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2:
(1)女孩骑在伟人塑像上照像引来网友一片讨伐之声。
(2)在景区的骑在伟人的塑像上照像玩,这是不文明的,极其不妥的。因为对景点的景物,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塑像,或其它景物都不能任意在上面踩踏、骑坐,这是文明常识。于此大家表示愤慨是理所当然。我反对在景区骑在毛泽东塑像上玩的不文明行为。但也希望网友不要遵循文革遗风将此现象政治化,愤而斥之为脑残,去人肉搜索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参考答案3:
(1)女孩骑在伟人塑像上照像引来网友一片讨伐之声。
(2)对于这样地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名人形象雕塑,目的是“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湖南历史名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于伟人,对于名人,应该说他们就是中华的见证人,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这样财富性的宣传内容我们应该出于一种怎样的目的呢?与毛主席合影,是一种对伟人的尊重,更是体现对伟人的崇敬,似乎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意思,但骑在上面就有伤大雅,甚至有些龌龊的感觉,这位时尚少女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到此一游”的动机作出了这样的惊人之举,但却肤浅得很,无知得很。这样的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
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近年来,明星移民,国外产子的现象颇为常见,土生土长的中国著名演员巩俐远嫁新加坡并于上月宣誓加入新加坡国籍。章子怡早前开心地宣布已与美国富豪男友Vivi Nevo订婚,以及明年结婚;坦言有计划结婚及生育,她强调“即使下一代是美国人,但她永远都是中国人”。同样2006年前乒乓球国手邓亚萍,在巴黎一家医院剖腹产下一男婴。有人质问邓亚萍:为什么把孩子生在法国?中国之大,就没适合她生孩子的地方吗?分明是想混法国国籍。消息传出后,引起公众的关注,国内网友们更是掀起激烈的争论。
(1)为上面材料拟一个新闻标题(2分)
明星移民,国外产子现象引发争论
(或明星名人户籍移民引争论)
(2)有人认为这是不爱国的表现。有人认为这与爱国无关,那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4分)
答案示例1:
不管是国外生子还是移民他乡,这与爱国无关。巩俐、章子怡加入他国国籍完全是为了爱情。邓亚萍法国生子又与爱国有何关联。爱不爱国不是拥有哪国的国籍,那是发自心里深处的情感。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就是最好的证明。再说加入外籍是她们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巩俐等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还是以正常的心态去看待此类现象。答案示例2:
这是不爱国的表现。巩俐此举虽属个人权利,却伤害了很多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对于明星加入外国国籍的意图,可能每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但在国内名利双收的时候却放弃滋养自己的祖国,有一点忘记爹娘的感觉。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形时,应当记住做中国的公民是最基本的爱国表现。
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1.2008年8月18日中午,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发生了令人意外的一幕:被视为国人的骄傲的中国选手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对中国人来说,北京奥运会最值得期待的恐怕就是刘翔的110米跨栏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场比赛刘翔就黯然退场了,给数万名正在狂热呼喊“刘翔加油”的观众留下一个苍凉的背影。刘翔的退赛,引发了热议……
材料2.1994年第17届冬奥会上叶乔波为中国代表队夺得冬奥会上的首枚铜牌。在赛后的手术中,医生惊讶地发现她左膝盖的两侧韧带和髌骨早已断裂,腔内有8块游离的碎骨,骨骼的相交处呈锯齿状。“叶乔波精神”一度是被广泛宣传的,叶乔波成了英雄,成了诠释“中国精神”的形象代表。但此后的很长一
段时间她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甚至不少人还担心她“永远都站不起来了”。
(1)仿照下面一句话,续写后半句。(2分)
叶乔波的“坚持”让人钦佩,更让人心酸;
刘翔的退出让人惋惜,但也让人欣慰。
(2)针对上面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答案示例:
刘翔不必成为第二个叶乔波。竞技体育不是以运动员玩命来来博取观众欢心的斗兽场。在可能严重损及健康的情况下,选择了退出是明智而理性的,体育的终极目的是锻炼国人的体魄。刘翔是真正的英雄,为了满足国人的期望,拼到了最后。他唯一没有做到的就是把自己整成残废!
2.新闻短评写作训练 篇二
1.了解短评文体特征。2.学习写作短评。
【教法学法】
研讨法、探究法
【课堂实录】
师:本节课学习写作短评, 首先请阅读下面这则短评, 思考并说说短评有哪些文体特点?
日本政府自我罚薪耐人寻味
6月30日, 日本公布其国会议员2002年度个人收入报告, 一个结论是: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开支直接影响其政治职业者的收入。2002年, 日本国会议员的平均收入为2693万日元 (约170万元人民币) , 与上一年相比, 下跌了6.2%;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个人去年的总收入为4079万日元 (257万人民币) , 较之过去, 荷包同样瘪了不少。
令人感兴趣的是, 是谁降了议员和首相的薪水呢?是日本政府自己。日本自1993年开始便公布国会议员及地方官员的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景气, 日本去年开始削减国会议员薪酬10%。
日本政府的自我罚薪, 是颇耐人寻味的举动。事由并非恶劣性突发事件, 而减薪又遍及全部大小“头目”。表面上看来是个自觉动作, 实际上却受制于现代执政之规则。与那种“朕忧民疾, 停肉三日”的表演, 主仆关系大异, 不可不察。 (《南方周末》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分析这则短评, 老师适时参与。)
生:短评是对人和事进行的简短的评论。
生:既要“短”, 又要“评”。“短”是指篇幅不太长, 也包括语言简洁明快, 不拖泥带水;“评”是指对特定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
师:很好, 弄清了什么是短评以及短评的特点, 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 如何写作短评?
生:写作短评, 首先得有明确的评论对象, 像刚才这则短评中的日本政府自我罚薪就是作者的评论对象。
师:对, 首先要有写作对象, 然后才能作文。那么, 大家写作短评时, 如何选择评论对象呢?
生: (略)
师:大家在生活学习中要不断培养自己感悟和捕捉的能力, 提高对评论对象的感受力、思考力和判断力。要多多注意贴近社会, 关注生活, 思考人生。
比如《南京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短评, 说的是作者一次乘公交车, 车厢内有一只空瓶来回晃荡, 几个乘客见此都忙着避让, 却无人捡起, 于是作者捡起它, 下车后扔进了垃圾箱的事情。面对这件在一般人眼里也许不值一提的小事, 作者却有了“灵感”, 发出了“该做就做”的呼唤。文章评论道:
这么一件小事拿出来自我表扬, 实在汗颜。不过, 想想忙着避让的人, 我毕竟做对了。
生活中不时会遇到这样的事:盲人踟蹰于斑马线旁, 扶他一把, 他就会安全地过马路;外地人问夫子庙怎么走, 告诉一声就解决问题;老人突然晕倒, 赶紧打车送医院……
这些年遇到这样的事, 有的人似乎接受了什么教训,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好心不得好报的事固然有, 但世上毕竟好人多, 讲理的人多。分不清良心、爱心与黑心的人, 是极少的。趁机栽赃的, 总归没有好结果。
遇事左顾右盼, 势必“来回晃荡”。而做人, 就是要该做就做,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看, 这道理说得多深刻!这种深刻理念的闪现, 决非偶然, 它来源于作者长期的生活体验, 因而才能披沙拣金。短评最好要能从寻常事物中发现他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独具慧眼;这样, 才能产生新观点、新思想, 才能写出新意。一句话, 要学会发现, 善于发现。
师:写作短评, 还有什么注意点吗?
生:老师, 我认为写作短评, 需要注意找准评论的切入点, 就是要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或问题本质的某个侧面切入, 从而展开分析、议论和评价, 揭示出深刻的含义。
比如上文作者就是抓住一些乘客不捡空瓶的现象, 联系到社会中一些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遇事左顾右盼、犹疑不决, 从而发出了做人要“该做就做”的呼唤。
师:对!同学们写作时要选取那些看似平常, 甚至不值一提, 但却蕴含深意或带有普遍意义的事件, 关键在于要抓住要害, 有的放矢, 切中肯綮。写短评要选准评论的切入点, 抓重点。除此之外, 大家再思考思考, 写作短评时, 是否还应该有所讲究呢?
生:我从上面几个例子中得到启发, 要想写好短评, 还应讲究一些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比如说要注意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思考问题, 而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要能灵活运用例证法、反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比如, 由日本政府自我罚薪的现象, 联系到它的的背后其实是现代执政规则的约束, 看问题就比较深刻, 没有仅仅浮于问题的表面。
师:说得好。经过大家共同讨论, 我们大致明白了短评这种文体的写作要求。
在我们周围, 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值得我们评说的事情, 你肯定也很想表达自己对它们的看法。接下来,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材构思, 写作一篇短评。
3.《如何写新闻短评 》教学课件 篇三
如何写新闻短评 放眼社会事事关心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江西卷)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②题目自拟。
③所有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2009年高考作文题(江西卷)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特点:针对性,时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新 闻 短 评 角度 态度 深度 新闻短评的特点: 形式短小精悍 观点鲜明独到 语言生动活泼
新闻短评的总体结构: 总——分
总——分——总 分——总
内容上由述到评,透彻深刻; 点明观点讲理由,思路清晰; 语言上生动活泼,笔染春秋。例题一
请看下面这则材料:
新华社11月22日的报道说,近年来,四川省剑阁县不少行业、机关部门建一个项目,就要立一块碑,诸如“计划生育三结合示范村”“黄羊养殖基地”“培植养猪大户”等等,表示重视和展示领导的政绩和形象。剑阁县日前根据有关公路法规,组织路政执法人员依法砸掉了竖立在本县境内干线公路两侧的178块所谓的“政绩碑”、“形象碑”、“功德碑”,受到全县干部群众欢迎。
你对上述事件有什么看法?
一、读懂材料(是什么)
1、弄清事实
考纲要求: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了解材料主要信息,即“何人或物做何事”。剑阁县 砸 “政绩碑”“形象碑”“功德碑”
2、把握情感倾向
新闻报道重在客观,但有时报道者情感还是有所流露的,带有情感倾向的词句意味着报道者对新闻现象评价有褒有贬,这对我们提炼观点暗示了方向。
二、立场鲜明(怎么看)
从新闻中看到什么,应当肯定什么,应当否定什么,都要明确。分别从给定的角度,对报道进行评论。
(1)对剑阁县“政绩碑”大肆泛滥的情况加以评论 金碑银碑政绩碑,不如“百姓的口碑”。真正能流芳百世的,终究是那些利国利民、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
(2)对剑阁县砸“政绩碑”的举措加以评论
砸掉“政绩碑”的举动,有利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干部踏踏实实为百姓谋福利。
(3)从提出建议的角度评论
应把砸碑行动和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转变当地官员的工作作风。(警戒劝告)(分析意义)(提出建议)
三、说理要深刻(为什么)阐述观点 以理服人: 推究原因 揭示意义 分析危害 提出建议 热情歌颂 警戒劝告 理论支持 揭示内涵 ······ 示例一:
砸碎“官本位”思想 树立公仆意识 “政绩碑”,砸得好!讲究面子的中国人素来有“树碑立传”的喜好,尤其是某些贪慕权力的官员,在他们看来,倘若不树碑立传就如同“锦衣夜行”,群众不知道也就罢了,但如果连上级也看不到,那就万万不可了。这样作秀的“政绩碑”,该砸!但是,砸碑只是治标,要想治本,还得彻底改变“官本位”思想,真正树立公仆意识。示例二:
砸石碑 树口碑 金碑银碑政绩碑,不如“百姓的口碑”。真正能流芳百世的,终究是那些利国利民、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与其花时间、花金钱自己把自己的碑立起来,不如为老百姓干些实事。这样,自然就在群众的心中立上了丰碑,在群众的嘴上立上了口碑。示例三:
大功无碑 功在人心
剑阁县以“拆碑”为突破口,整顿干部作风、倡导求真务实,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实践证明,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摒弃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例题二: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1500硕士竞聘卖猪肉工作,据称包括海归人士”。2008年12月,天地壹号公司正式与35名研究生签订工作协议。先前就有过“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也听说过放弃20万年薪回家乡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今年3月又传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39岁女子苏黎杰,在家乡当起了油漆工。对于这些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众说纷纭。
你对上述事件有什么看法?
示例1:
我为千余硕士竞聘“猪肉佬”的现象大声叫好。因为这是就业者端正心态、消除职业歧视的体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更何况该公司还要发展壮大“卖猪肉”产业,需要的是人才。大学生毕业选择卖肉作为自己职业,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认清形势,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继续昂着高傲的脑袋。示例2:
大学生卖猪肉合情又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才的培养潜力是无限的,而就业岗位是有限的,金融海啸过后的职场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远离了高技术、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但简单的工作也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实践,为国家 gdp增长做贡献。从改变观念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反而体现了现今大学生思想更成熟,更实际了,这有利于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从技术革新的角度讲,大学生从事这些工作,有利于这些行业更新换代,提升技术含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示例3:
硕士竞聘卖猪肉,这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年寒窗,却终于学非所用。虽说学历不代表实力,但研究生卖猪肉可以体现什么学术价值、知识力量?卖猪肉这活也可能需要统计学、经济学甚至会计学,但不至于需要硕士研究生吧。其次,这么多高学历、高水平的 青年都要做这些工作的话,那么那些低水平、低学历的人怎么办呢?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后者的就业形势,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时评写作的三个要求:
1.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2.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3.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课堂练习1:
日本“核危机”震动全球。从3月16号下午开始,风起于广东、浙江的食盐抢购潮蔓延到了北方地区,甚至连新疆、四川这样远在内陆的地区也未能“幸免”。有的商家借机涨价,原先1块多一袋的食盐卖到了5元甚至10多元,仍然供不应求。据说,争购食用盐的理由有二:海水可能被污染;食用盐含碘,可以抗辐射。你对此有何看法?写一篇新闻短评,100字左右。示例一: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谣盐”,做一个理性的公民。从这次谣言的产生背景来看,并不是食盐稀缺,而是公众的恐慌情绪。这一集体恐慌情绪的产生,表面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但更深层的间接原因,则是公众对自身安全状态的长期忧虑。在从谣言到抢盐的“谣盐”的过程中,公众采取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安全”措施。有效遏制谣言传播的方式,最好是运用大众传媒发布权威信息,阻断谣言传播路径,稳定市场,消除恐慌情绪。(探究原因——提出建议)示例二:
不需储备盐,多储备核安全知识。面对突发事件,人们要有未雨绸缪的心态,但是更要讲究科学应对。首先,从防辐射的角度来说,食用碘盐的作用微乎其微,要想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每天就需食用3公斤以上的食用盐,谁能做到? 其次,核辐射会污染海水、降低食盐产量的担忧也是杞人忧天。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矿盐资源充裕,也很难被污染。即使是海盐,也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不仅不能防辐射,而且有害于身体。应对核辐射,与其盲目地抢购食盐,还不如静下心来,学习积累一些核安全方面的知识。(总——分——总)示例三:
抢购食盐既害人有害己。它打乱了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剥夺了其他人正常的购买需求,使家里盐用完的人买不到盐,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同时由于个别商家乘机加价,使抢购者付出不合理的高价。不只是食盐,任何商品都经不起全民的抢购。任何产业都有相对平衡的产业生态,一年当中有高峰有低谷,但总归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果市场需求瞬间大增,平衡就会打破,市场链条就会暂时断裂。没必要责备老百姓愚昧,也不应放大老百姓的愚昧。真正需要谴责的是那些散播谣言、利用谣言囤积居奇的炒家,更要打击、处罚那些蓄意制造谣言、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奸商。(分析危害——警戒劝告)课堂练习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福建高考题)
材料1: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示例一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或许我们以环保、文明的方式来追远怀人,把清明节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才更符合其清雅深沉的节日精神,同时也能体现移风易俗、文明祭奠的时代精神。示例二
扫墓用品日益奢华,实属不该。如此祭奠,不是真的孝道,而是生者蒙昧落后思想的沉渣泛起及虚荣攀比的心理作祟。如此祭奠,不仅是对先人的亵渎,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大肆焚烧祭品还影响到环境卫生与安全。祭奠先人、表达哀思,无可厚非。但陋习应除!示例三
课堂练习3:(福建高考题)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 姑且原谅骑毛主席像的辣妹。我认为,首先是公园管理部门没有尽到管理者的责任;其次,在“辣妹”的成长过程中,她的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她的教育缺失;还有与“辣妹”同行的伙伴,包括附近的游客,对“辣妹”的举止没有及时制止。批评辣妹,又原谅辣妹,是在倡导一种宽容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3:
对于这样地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名人形象雕塑,目的是“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湖南历史名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于伟人,对于名人,应该说他们就是中华的见证人,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这样财富性的宣传内容我们应该出于一种怎样的目的呢?与毛主席合影,是一种对伟人的尊重,更是体现对伟人的崇敬,似乎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意思,但骑在上面就有些有伤大雅,甚至有些龌龊的感觉,这位时尚少女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到此一游”的动机作出了这样的惊人之举,但却肤浅得很,无知得很。这样的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
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3则材料,任选一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材料1:
材料2: “复旦黄山门”事件
【新闻短评写作训练】推荐阅读:
新闻短评写作授课10-05
新闻短评写作精编教案11-29
短评、编后(新闻评论)12-18
新闻短评300字范文02-21
2022高考语文复习学案:新闻短评01-03
训练新闻稿07-24
党政新闻写作08-20
新闻与写作09-07
新闻写作误区01-18
新闻写作特点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