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的口语表述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2025-03-1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表象的口语表述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1.表象的口语表述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篇一

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美术活动在符合幼儿的年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出更有趣味性的美术教育课程,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更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安排上要不断创新课程安排,统筹兼顾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通过情境游戏创设、趣味教学等方式的灵活运用,并注重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人的创造力不是先天决定的,包含先天的禀赋和后天发展两个方面。后天的环境、教育、训练与幼儿本身的努力才是创造力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趣味美术教育通过趣味图画欣赏、趣味动手绘画、趣味手工制作三种形式,能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眼手协调能力及创造力。

幼儿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有不同的敏感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社会认知的速度有着天壤之别,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打开知识大门的基础时期。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2岁左右是幼儿大脑对空间知觉的关键期;2~5岁则是对形状知觉感知的关键期;4~5岁这个时间则是对颜色视觉系统形成的关键期。总之,在学前阶段,幼儿大脑开发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训练幼儿空间、视知觉的关键时期,通过趣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趣味美术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对作品的情感初步体会,它的目标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为了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学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

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才能培养幼儿绘画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判断一项事物。

趣味美术活动中的美工活动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在每种作品和材料的选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因此,我们从孩子生活中充分挖掘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学会去发现,并有效地运用这种联系和规律,正是幼儿发挥创造能力、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教学中要重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提供。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等,孩子们十分乐意摆弄它们,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进行美术活动。所以,我们要挖掘大自然中天然的宝贵素材,创意制作。

教学中,我们要探索生活美术活动形式,營造自主表现氛围。过去美术活动比较拘泥于以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为了能让美术活动走进真实的生活,我们注重探索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形式,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表现的氛围。我们把美术活动大面积地扩展到区角活动之中,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区角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达到两个效果:

1.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生活美术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生活经验。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最终获得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2.凸现幼儿园特色课程。“生活美术教育”是根据我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以创造性为基本特点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我们的目的在于满足本园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发展的需求是紧密结合的。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大学生选美大赛策划书下一篇:高温季节心情随笔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