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新闻稿

2025-03-2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艾滋病新闻稿(共10篇)

1.艾滋病新闻稿 篇一

为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及自我保护意识,11月18日下午,校医院联合黄山市疾控中心在率水校区文端楼一楼报告厅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200余名学生及校医院工作人员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围绕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等主题,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有奖知识抢答、现场咨询等形式,向现场学生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现场抢答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气氛轻松热烈。

此次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艾滋病,掌握自我保护技巧,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增强“防艾”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歧视,伸出援助之手,科学理性的看待艾滋病。

2.艾滋病新闻稿 篇二

1 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医护学生自身行为的影响

1.1 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医护学生行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人健康行为的形成。

高职护生正处于性成熟期, 更有必要加强AIDS健康教育以及有保护的性行为教育, 使之学会正确使用安全套, 提高AIDS的防范意识和技能[2]。性观念调查中, 发现有10%的学生性观念相当开放, 赞成婚前性行为, 而这些婚前性行为和无保护性交正是AIDS的高危行为[3]。因此有必要对医护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 安全套的使用、安全性行为是重点, 还包括远离毒品、安全的静脉输液、输血及血制品、安全的纹身、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多方面, 养成个人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远离艾滋病。

1.2 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医学生个人行为的影响还体现在良好执业行为习惯的形成。

1.2.1 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力开展, 让医护学生具备全面的艾滋病防治知识, 在执业过程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降低医护学生就业后HIV职业暴露的危险。

1.2.1 通过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让医护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因素、安全性行为及艾滋病的危害有深刻的了解后, 能使医护生在今后执业过程中减少及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平等优良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医护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社会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的防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根治的方法, 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4]。健康教育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 在预防艾滋病流行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医护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其就业后将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力传播者, 不仅能使预防艾滋病的健康行为影响家人和同伴, 也能向群众宣传, 是社会有关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对医护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久关系个人对艾滋病预防的成效, 而且还关系到群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促使健康行为的形成, 从而达到全民行动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综上所述, 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能促使医护生获得艾滋病自我防护知识和法方,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能使医护生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及歧视, 使艾滋病患者得到平等的待遇, 接受优良的医疗救治服务, 也是艾滋病预防的健康行为在群众中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 从而能有效的促进艾滋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张聘年, 吴寿青, 陈有明, 等.学校健康教育对提高社会健康教育水平的促进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6) :83.

[2]黄铁牛.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2) :4244-4245.

[3]习青华, 周小军, 洪鹰.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4) :4828-4830.

[4]郑钟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行为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3) :235-237.

3.艾滋病讲座的新闻稿 篇三

此次公益讲座分为两个流程,先是由来自市里的艾滋病专家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再是针对艾滋病的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专家对同学们的疑问做出解答以及现场的问答抽奖环节。

下午13:00时许,志愿者们来到会场开始布置场地,13:30时许,来自市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家及老师们来到会场,志愿者们与来自市里的专家及老师们针对讲座的流程以及艾滋病方面的知识作了简短的交流,同时与会听讲座的同学陆陆续续坐满了整个教室。14:00,在主持人对老师丰富的工作经历的介绍中,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老师开始了艾滋病知识的普及讲座。讲座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在无座位的情况下,有的同学依然坚持听到了讲座的最后。15时许,开始了提问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现场发放的奖品。15:30左右,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此次艾滋病公益宣传讲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了解到了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去预防艾滋病,如何去积极地传播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更深层次地,也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在为预防、治疗艾滋病而工作在幕后的医护人员的辛劳,也对艾滋病患者有了正确的对待,学会了去关爱,关怀,感恩。

以此讲座为契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去关注艾滋病,给艾滋病患者送去关怀,积极传播艾滋病的预防、治疗知识。

4.艾滋病新闻稿 篇四

我们知道所有的高危行为都可能感染艾滋病,那么哪些行为属于高危行为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 :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其它可以引起血液传染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如果发生了以上的高位行为,感到什么有什么不适,那么可以在高危6周后通过艾滋病试纸进行检测,排除心中的恐慌。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1、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低下。很多女性很难要求性伴使用避孕套,甚至无法限制丈夫有其他性伴侣。

2、女性遭受性暴力的机会较多。

3、在性交过程中,进入阴道的精液量,要大于阴道液;精液里所含的病毒量要多于阴道液中的病毒含量;女性阴道黏膜上皮在性交的过程中容易破损,尤其是在暴力性交的过程中。

4、由于怀孕和分娩,女性容易失血和贫血,输血的机会比男性多,增加了由输而导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可以活多久? 一般来说,感染HIV后,有8--10年,的潜伏期,然后进入艾滋病期,这时如果不进行治疗,通常只能存活1--2年,如果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患者可以长期存活。是否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艾滋病疫苗尚在研究中,目前尚未成功。哪些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易感人群?

吸毒者、性工作者、性病患者、感染艾滋病母亲的孩子。

正规的洗浴中心有会感染艾滋病吗?

以下这些问题,可能很肤浅,但并非假设,时常产生,我个别每年在惯例体检的时候,才检讨一次艾滋抗体。然而始终以来有些恐艾,这些日常的小问题,已经多少影响到咱们夫妻畸形的性生涯了跟跟孩子家人的正常的生活了,所以,请老师赐教,解我心头的迷惑,十分感激!

1、我35岁,和妻子情感较好,有一个3岁多的男孩,孩子晚上非要跟我俩睡一张大床,白天呢,白叟在家。所以,夫妻生活亲热诸多不便。于是,我们经常到快捷酒店或较为高级正规的洗浴中央约会。

我 的问题是:经常我俩刚到酒店房间,就冲澡,或者事后冲澡,而我和妻子经常在淋浴下直接冲洗下身包皮或、生殖器或妻子下身阴部,也常常用手摸过淋浴龙头后拿 起来直接冲洗或用手洗一洗。我真的很是担忧,龙头上,是否沾有前面客人的精液或者别的,我们摸了,又去摸自己的下身,又冲刷的,是否,会因此而感染艾滋病 呢?

2、还有一次,我们两口子在床上亲切的时候,偶然发明床上有一小块红色的东西,似乎是血痂之类的货色,假如是上位客人留下的,床单不洗净,又或者是服务员在收拾床铺的时候刚从自己伤口掉下来的,如果是艾滋携带者或病人的,凑巧遇到妻子阴部,是否会导致感染呢?

3、还有,我常常惧怕本人手不警惕弄破的,已经不流血的小伤口,当在跟儿子游玩,亲热的时候,比方他摸到我的小伤口,之后,又立刻揉眼睛抠鼻子等之类的动作(小孩子老是很淘的,从不留神这些),如果我健康有问题,孩子会因而而有沾染的危险吗?

4、还有,老婆时常在早上我洗过脸后的脸盆洗脸,而我又最近常常的流鼻血,有时候我洗过脸后,脸盆未必冲的无比清洁,有可能会沾有我的少量的鼻血点。假如老婆 在洗脸的进程中,不当心手上遇到一点点,之后或擦一下手或仅仅是甩一甩手上的水珠,就去帮儿子接水,让儿子自己洗脸。问题是”如果我有问题,老婆沾有很少 很少的血点,之后帮儿子洗漱,和儿子的小手、牙刷把、给儿子递毛巾等接触有时候是未免的,这样的话,儿子会因此而有感染的危险吗???

各位专家老师,感谢你们的辛勤奋动和悉心领导,帮很多人解脱困惑。我是个有些恐艾的人,有多少个问题,想专门求教。

尊重的诸位专家老师,请千万别见笑.回复内容 问题

1、艾滋病的生物学特征是不会通过日常工作生活,如你说的在洗浴等类同场地沾染。问题

2、血痂不会传布。

3、感染几率不大。

4、不会感染。

高危后艾滋病检测的概率是多少?

人体感染艾滋病后,都有一段“艾滋病窗口期”。窗口期的长度一般是6周到3个月。窗口期内可能出现假阴的结果。但是绝大多数人在6周就可以100%排除。

高危行为后,一般需2周时间才可检测出艾滋病抗体。时间越往后,检测的准确性就越高。在不同时间进行艾滋病检测,其准确率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22.6% 2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53.775% 3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84.1% 4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8.4% 5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45% 6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994% 7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99986% 8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999999979% 3个月检查出抗体的概率:100%

避孕套能防艾滋病吗? 中国健康教育所教授朱琪,是国内最早研究艾滋病的专家之一。朱琪说,在西方,尤其是美国,人们与艾滋病作了20年痛苦的斗争,终于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艾滋病决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它还是一个由吸毒、性自由和家庭解体派生出来的社会问题。人们不能仅靠医学知识来制止艾滋病的流行,要从社会教育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多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官员认为,开放的中国,性自由度必然会加大,于是只有公开向公众提倡减少性伴侣,广泛提倡使用避孕套,即所谓安全性行为,才可能制止艾滋病的流行。

20年来,美国的数百万年轻人相信对于性行为最重要的是“你采取保护措施了吗?”但正是这种“抵御艾滋病”的策略,使美国艾滋病的感染率飞速地增长,有些青少年的感染率年年巨增。朱琪教授警告:我们正在犯美国人犯过的同样错误——高估了避孕套(也称保险套)的安全作用,而没有告诉青少年:人格教育和健康家庭教育是惟一的选择。至今,还有许多的中国人不了解保险套的失败率高达31%。这是美国近年的研究证明的。

今天,世界各国的社会调查研究者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凡是性自由盛行,家庭震荡、解体越严重的地方,青少年问题和各种社会弊端就越严重,艾滋病流行也越难于遏制。健康的家庭和健康的社会才是抵御艾滋病最坚固的堡垒。

1993年起,美国开始重建家庭运动。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设立作为重建家庭象征的父母节。1995年,纽约市政府废止在公立学校实施多年的避孕套教育,规定进行性纯洁教育。1996年,美国国会拨款2.5亿美元支持青少年性纯洁教育。1997年,全美第一次性纯洁教育会议在华盛顿举行,配合国会通过为性纯洁教育巨额拨款的法案,讨论学校的课程设置。

女用避孕套新说

女用避孕套是一种衬在阴道内以形成一种防止精子和性传播微生物的屏障的坚韧、柔软、透明的套子。女用避孕套提供妇女一个重要的上佳选择,它是除了男用避孕套以外既预防性病、艾滋病又预防计划外怀孕的惟一选择,它没有副作用也不需要由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它更加安全和可逆,可由使用者控制,不会影响全身各系统,是一种新的给女性一些控制权、给男女双方另一种保护自己和性伴的屏障方法。

避孕套不能预防艾滋病吗?

“避孕套失败率高达31%”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我读过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做过的大量研究,避孕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都在90%以上。在这些研究中,避孕套之所以不能100%有效,最常见的原因是不能坚持每次性生活都用。其次,我们不能把宣传避孕套的防病作用与提倡性道德对立起来。再次,虽然避孕套的防病效果不是100%,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宣传其防病作用。

美国既不是世界上艾滋病控制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也不是宣传推广避孚套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以美国为例来说了无妨,可惜朱琪先生所引用的材料多数是与美国的实际情况相反,或把因果关系给颠倒了。我们看一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数字就清楚了。美国从1981年首先报告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后病例数逐年上升,到1993年达发病高峰,尔后逐年下降。这一下降趋势一直保持到现在。如果说美国有些州青少年的艾滋病毒感染率年年翻番,在1993年以前可能是事实,而现在却不是这样。1993年以前有些州之所以会出现青少年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数快速上升,那是因为宣传避孕套防病工作做得不好。1993年以后出现的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正说明宣传使用避孕套在美国控制艾滋病流行方面起到作用了。

在1989年以前,泰国控制性病的策略是治疗性病病人和追踪性伴,同时开展性道德等教育,结果性病发病每年都维持在高水平。从1989年开始,泰国调整了策略,在所有的妓院推广100%避孕套政策,同时向全民宣传以避孕套为主要内容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结果性病病人数一下就降了下来。1975——1989年,泰国男性性病病人每年至少是20万例,推广避孕套不到一年的工夫,性病病人数就下降到15万,两年后下降到10万,1992年又下降到5万,到了1996年,性病病人数降至1万以下。与此同时,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性乱人群中也快速下降。

避孕套在中国能预防性病/艾滋病吗?1997年,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我们在云南省某县对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开展了推广避孚套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为三个月。服务小姐避孕套的使用率由宣传工作前的21.5%上升到宣传工作后的85%,与此同时,服务小姐中梅毒的感染率从13.3%下降到7.3%,淋病的感染率从71.7%下降到32.7%。

宣传使用避孕套防病会鼓励人们的性乱行为吗?开车系安全带的目的是当违章驾驶发生车祸时减少死亡或伤害。规定系安全带并不是鼓励司机违章开车。同样道理,宣传使用避孕套并不是鼓励性乱,而是当性乱发生时减少性病/艾滋病传播。泰国是宣传使用避孚套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泰国红十字会作过调查,男青年非婚非商业性行为由1990年的28%下降到1993年的15%;男青年嫖娼行为由1990年的22%下降到1993年的10%。

世界范围内近20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宣传使用避孕套预防性病/艾滋病不会鼓励性乱行为;只要是避孕套推广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经性传播艾滋病流行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哪些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HIV 虽说,艾滋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但是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可能会感染艾滋病,因此,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能大意,下面介绍的一些特殊行为都可能感染艾滋病:

第一,与感染者密切的性接触传染,异性性接触及男性同性恋的性行为感染者高达75%.第二,被污染的血及血液制品,也就是由于输入了艾滋病者提供的血及血制品而传染上艾滋病。

第三,通过受感染的母亲传给胎儿。患艾滋病的母亲其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分娩以及哺乳和密切接触途径传播。

第四,通过污染的未消毒的注射器及针头传播。由于艾滋病毒长期在患者血液中存在,因此被艾滋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就成为静脉药瘾者(注射海洛因等毒品)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目前已有报告医务人员因不慎被针头刺伤后而引起感染的病例。

第五,通过接受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的器官、组织或精液而感染。

因此,一般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一般生活接触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时,自身皮肤有破坏时,感染上艾滋病毒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身边有艾滋病感染者怎么办

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并动员自己的性接触者或共用针具者)到正规医疗卫

生机构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艾滋病感染者被确诊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保持乐观的情绪;坚决改变过去的危险行为;保证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避免感染和皮肤破损;戒烟戒酒,过有规律的生活。

这样将大大延缓艾滋病的发作,要相信,人类总有一天会战胜艾滋病病毒的。活下去,就有

希望!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确诊后,还应该做到:决不故意传染给他人。要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剃须刀、牙刷等物品;不献血、不捐献器官、不捐献精子、避免怀孕。这样的行为能够使艾滋病感染者赢得周围群众的尊重,从而有利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常生活和

工作。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歧视、排斥艾滋病感染者是非常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如果你的身边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你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因为:你已经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对于公开了病情的艾滋病感染者你更加容易防范;艾滋病感染者在很长的时间内同样具有工作和生活能力,照样能够为国家和家庭作出贡献。因此,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要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

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艾滋病感染者的家人怎么办:家里如果有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也不用害怕,因为日常生活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事例表明,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完全

可以与感染者亲密相处多年而不受感染。

作为感染者家属,需要做到:夫妻性生活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分开使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容易弄破皮肤或粘膜的物品;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测。

在血站和采血车无偿献血会染病吗? 在血站以及采血车无偿献血不会感染任何疾病。

市民主所以有献血染病的顾虑,是因为不少偏远山区的农民频繁卖血给非法采血点,由于采血器械不规范,导致卖血者感染了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

正规的中心血站是由国家批准建立的采供血机构,一般都通过了,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采血医务人员都是经过考试合格上岗,使用的采血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器材都是国家指定的生产厂家生产的,用后按规定及时进行销毁,能有效杜绝传染病和艾滋病的传播。采血车也是经过严格擦洗和消毒的。

唾液能否传播艾滋病毒?

唾液中的确可查到艾滋病病毒,但其中的病毒量是很少的。艾滋病病毒要达到一定量都能引起传播。

有人推算过,如果要使唾液中的病毒达到致感染量,恐怕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另外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唾液中有一种“分泌性白细胞抑制蛋白酶”的蛋白质,这种蛋白在试管中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所以一般性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都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目前的报道中也无经唾液感染的病例报告。但是热烈地深吻并伴有感染者口腔牙龈出血或发生溃疡;口交中,感染者的精液排放到健康人的口腔中时,就有可能发生艾滋病毒通过口腔粘膜而进入血液的传播。

公共浴池不会感染艾滋

艾滋病病毒只能寄生于人的血液中,离开了人体很容易死亡,它在外界环境中适应性很差。对温度很敏感,56℃30分钟时间就能杀灭它,温度越高,生存时间越短;许多化学物质很容易杀灭它,20%的酒精、2.5%漂白粉液只要5分钟浸泡,就可以完全杀灭它;我们饮食中吃的油盐酱醋和胃中的胃液都能杀死艾滋病病毒;完整无破损的皮肤是防御艾滋病病毒入侵最好的屏障;除了黑猩猩能得艾滋病外,其他任何动物和昆虫都不会感染艾滋病毒,所以与日常生活中的家禽家畜接触或被跳蚤、虱子、蚊子等叮咬都没有被传染上艾滋病的危险。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唾液和泪液中可含有病毒,但含量很低,但这种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很短,而且必须直接接触到对方的伤口或直接进入到血液中才能感染,所以通过咳嗽、打喷嚏的呼吸道传播是不可能的。

根据艾滋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它的生存情况,我们可以知道艾滋病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完整皮肤的接触是不会传播的。据此,下列情况是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①集会、游行、看电影、逛商店或在人群众多拥挤的场所;②幼儿院,学校集体学习和生活的环境;③公共娱乐和服务场所:公共浴池、公共厕所、理发馆、美容厅、宾馆和旅社、游泳他、餐厅和食堂;④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社交性的接触,如共同进餐、谈话、乘车或礼节性的握手、拥抱和接吻都不会被感染;⑤苍蝇、蚊子能传播一些传染病,但它们不会传播艾滋病,因为艾滋病不会在这些昆虫体内生存。所以,即使与艾滋病病人同居一室,也不用担心会被蚊子叮咬而相互传染。

了解了上面的一些情况后,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必过分的担忧和恐惧了。

熟知几个小妙招有效防艾滋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避免感染艾滋病预防须知

(1)只能与一个未感染的异性保持绝对忠诚的性关系当你准备与一个人建立婚姻关系时,必须格外小心你的恋人是否患有性传播疾病,你有责任和权利问个明白,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们双方的健康问题,还与下一代有关。

如果夫妻双方都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其它性传播疾病,并且互相之间绝对忠诚,就不会染上艾滋病。但是,如果一方参与了危险的活动(如静脉注射麻醉药品,搞同性恋等),就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并会传给配偶。此外,为了防患于未然,应该学会使用避孕套(**套)。

(2)避免通过血液感染不要与他人共用皮下注射针头,更不要使用消毒不严格的针头或针管。当你患病需要注射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或使用你能肯定是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具。对血液或血制品应慎用,输用的血液或使用的血制品应该是经过筛检、未受到病毒污染或经过加热处理的。

避免共用牙刷、刮须刀片等,这些物品上可能到处存在着极小的血迹,肉眼可能是看不见的,但却可能含有病毒。莫斯科卫生当局已下令,禁止市内各理发店给顾客刮胡子,原因是低劣的消毒技术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另外,口腔中有伤口或牙龈出血时,应尽量不与他人进行深吻(即有唾液交换的吻)。

(3)艾滋病患者或有感染危险性高的妇女,应避免怀孕。专家告诫说,如果你是一位参与过危险活动(如静脉扎毒、卖淫等)的妇女,你又打算要一个孩子或未采用避孕措施,那么,你应该去做一次艾滋病检查,如果你的检查呈阳性,表明你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当然,一直保持安全行为的人是不用做检查的。

预防艾滋的须知。

1、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其次是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4、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5、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6、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可以预防经母婴途径传染艾滋病。

7、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通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很多年,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8、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不必恐惧与艾滋病病人接触。

9、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5.艾滋病英语作文:艾滋病未解之谜 篇五

yet peter piot, who directs the united nations aids program, and stefano vella of rome,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 and other experts say reviewing unanswered questions could prove useful as a measure of progress for aids and other diseases.

among the important broader scientific questions that remain:

why does aids predispose infected persons to certain types of cancer and infections?

a long-standing belief is that cancer cells constantly develop and are held in check by a healthy immune system. but aids has challenged that belief. people with aids are much more prone to certain cancers like non-hodgkins lymphomas and kaposi’s sarcoma , but not to breast, colon and lung,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ttern suggests that an impaired immune system, at least the type that occurs in aids, does not allow common cancers to develop.

what route does hiv take after it enters the body to destroy the immune system?

when hiv is transmitted sexually, the virus must cross a tissue barrier to enter the body. how that happens is still unclear. the virus might invade directly or be carried by a seri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cells.

eventually hiv travels through lymph vessels to lymph nodes and the rest of the lymph system. but what is not known is how the virus proceeds to destroy the body’s cd-4cells that are needed to combat invading infectious agents.

how does hiv subvert the immune sys-tem?

although hiv kills the immune cells sent to kill the virus, there is widespread variation in the rate at which hiv infected people become ill with aids. so scientists ask:can the elem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 responsible for that variability be identified?if so, can they be used to stop progression to aids in infected individuals and possibly prevent infection in the first place?

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ti-hiv therapy?

in theory, early treatment should offer the best chance of preserving immune function. but the new drugs do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hiv from the body so the medicines, which can have dangerous side effects, will have to be taken for a lifetime and perhaps changed to combat resistance. the new policy is expected to recommend that treatment be deferred until there are signs the immune system is weakening.

is a vaccine possible?

there is little question that an effective vaccine is crucial to controlling the epidemic . yet only one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full testing, and there is wide controversy over the degree of protection it will provide. hiv strains that are transmitted in various areas of the world differ genetically.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a vaccine derived from one type of hiv will confer 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types.

in the absence of a vaccine, how can hiv be stopped?

6.艾滋病新闻稿 篇六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广西、福建、新疆和山西四个项目地区的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先在四省/区所有卫九项目县里随机选择15个项目县, 再选择与该15个项目县地理位置相邻、人 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15个非项目县作为对照县。对项目县和非项目县的601名政府与多部门分管领导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问卷由有关专家组设计, 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传播途径以及卫九项目实施时的防治行为等问题。

1.3 统计分析

采用 EpiData3.0 以双录入方式输入计算机并进行逻辑核对, 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 t检验和χ2 检验。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4个项目省/区共调查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601人, 收集有效问卷590份, 应答率为98.2%。调查的人群的一般情况 (文化程度) 见表1, 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文化程度以大专/大学的为主, 占91.20%。从文化程度看, 项目县与非项目县的调查人群均无统计学差异, 提示两组数据的均衡性较好。

2.2 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8.89%, 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分别为90.18%, 86.74%。除对“无偿献血可以感染艾滋病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准确率较低以及对照地区对“锻炼身体可以预防艾滋病吗?”的回答准确率为62.61%外, 调查人群应答准确率都在70%以上。其中对回答“艾滋病可以彻底治好吗?”、“艾滋病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吗?”、“多吃保健品等可以预防艾滋病吗?”和“锻炼身体可以预防艾滋病吗?”4个问题的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3 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对艾滋病感染者态度

对艾滋病感染者态度的三个问题的回答, 认为对HIV感染者身份公开好的占64.20%, 保密好的占6.50%;认为HIV感染者可以继续工作/学习的占76.10%, 不可以继续工作/学习的占3.20%;愿意同感染HIV的朋友继续来往的占75.50%, 不愿意同其来往的占3.70%。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在项目地区和对照地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3)

2.4 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

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最近一年来用于防治艾滋病的时间和精力进行χ2检验, 除一年用于防艾时间和精力为0~25%外, 其余的项目县均高于对照县, χ2=10.19, 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详见表4-1, 对07年来参加防治艾滋病工作次数进行t检验, “07年来参加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在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07年来参加艾滋病防治相关活动”和“07年来主持或参与本部门艾防工作会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合作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各部门在政府的统一协调领导下, 按照各司其责,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性质与特点, 认真落实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针对社会上存在恐艾以及对艾滋病患者有歧视的态度的前提下, 要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有比较专业性的了解和在不歧视艾滋病患者、敢于接近艾滋病患者方面起一个带头的作用, 以便更好的指导艾滋病防治活动。

上述结果提示卫九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部门分管领导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改变, 但是又提示这种改变程度是有限的, 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各部门分管领导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且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的问题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出现此种结果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分管卫生的政府领导的变动频率较大, 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中国的国情, 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还不是很容易就能转变, 提示了应该进一步加大防艾工作宣传力度, 继续开展针对领导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政策措施的培训和学习工作[2]。值得指出的是, 目前对于研究各部门分管领导艾滋病KAP调查的文献很少, 也即对各部门分管领导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清楚。

研究结果还表示卫九项目对政府各部门分管领导艾滋病防治的时间和精力和参加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在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差别由统计学意义, 显示项目的资金等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提高政府各部门系统内部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能力, 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减轻艾滋病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保持社会稳定[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 2006.

[2]孙维权, 邓德明, 任伯绪等.基层领导AIDS知识、态度、行为及信念相关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2006;4 (3) :337-339.

7.艾滋病日预防艾滋病倡议书演讲稿 篇七

2020预防艾滋病倡议书演讲稿

艾滋病固然可怕,但我们应该拿出爱心,去关爱艾滋病人,相信病魔一定会有所屈服的,因为我们有红丝带,因为我们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艾滋病的可怕之处便在于此: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全身的防御系统即被破坏,全身会出现大量的疱疹。人的免疫功能丧失后,艾滋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而且还会通过遗传来传染给后代。艾滋病患者就因为一次小小的感冒和发烧就有可能夺去他们的生命据统计,我国患有艾滋病的人数已经高达70余万人,已经成为最威胁我国人民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

每年的12月1日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定为预防艾滋病日,宗旨就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几种方式。正常人只要不和艾滋病患者有太过与亲密的接触,正常的交往是不会被感染的。

预防归预防,最主要的是要去关爱艾滋病患者有一则骇人听闻的事例让人们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有一年夏天,一位艾滋病患者因为心理不平衡,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快,竟抽出自己的血液注射到了一车西瓜里;幸亏被工商局及时查获,不然又要有多少人要被感染上了一些人知道此事后大声咒骂、谴责那个人。其实,他也是非常苦恼的呀!因为人们不正眼看他,所以使他产生了一个这样报复社会的念头。

一些人鄙视艾滋病人,瞧不起他们,这是他们感到十分自卑,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生的尊严和权利,让他们想尽办法,要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来报复这个“黑暗”的社会!有一些艾滋病人甚至产生了死的念头,先要用死这个方法来离开这个令人悲伤和失落的伤心之地。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用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自由、高昂的生活!我们要用心去关爱他们,用爱去鼓励他们。我们要主动和他们拉拉手,做朋友,帮助他们走出失落的低谷,让他们沐浴着爱的阳光,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我们一起生活!

拿出爱心,与艾滋病患者同行!拿出爱心,洒向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2020预防艾滋病倡议书演讲稿2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昨天是第x个世界艾滋病,你们了解艾滋病吗?你们知道这种疾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吗?

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一种疾病,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去年,全球就有210万青少年感染艾滋病毒;而我们广州,艾滋病感染者在全省排第1位,而且每年都以13%的速度增长。今年头10个月,广州全市新报告病例就达1148例。而在这些发病群体中,学生病例也从2008年的7例上升到去年的25例。九成新发病例都是经性传播的。最令艾滋病患者煎熬的,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周遭的歧视和冷漠。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分为三种1、血液传播: 你的伤口接触到艾滋病人的血。2、性传播:在性接触过程中艾滋病毒会随体液相互传播。3、母婴传播:患有艾滋病的母亲将病传播给胎儿。但是感染还需满足三个条件足够量的病毒、传播的媒介,也就是接触和时间。而汗液、唾液、泪水、尿液中含量极低,是不容易感染的。目前还没有发现唾液感染的案例。

艾滋病一旦感染,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无药可救的,但是只要我们洁身自好,科学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患上艾滋病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要远离可导致性骚扰和性暴力的环境和场所,比如不要出入__、歌厅;晚上不要单独外出;休息时间在网吧、游戏厅等场所不能玩得太晚等。第二,不和他人共用牙刷、不共用电动剃须刀,不吸毒品,不纹身,不纹眉,不纹唇线和扎耳朵眼,不和别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不到消毒不规范无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和诊所拔牙治牙。

我们也要知道一般性的接触,比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学习用品,公用电 话机,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游泳这些都不会感染爱滋病。

虽然艾滋病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仍然是我们的朋友。昨日,世卫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与参与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的青少年一起参加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呼吁各界共同关心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呼吁更多人关爱、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恐惧;多一分关爱,少一分歧视,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2020预防艾滋病倡议书演讲稿3

今晚,大家都神色凝重,心情沉重,我也一样,因为我们今晚的相聚,是为了千万个身患绝症的艾滋病人,为了无数个家破人亡的艾滋家庭。在世界艾滋病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关注到了广西柳州6岁的艾滋孤儿阿龙。去年3月,阿龙的母亲因为得艾滋病去世,死前她被艾滋折磨得只剩下皮包骨。不久后,他的父亲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艾滋病魔让这个曾经健壮的男人也虚弱得无法下床最后相继离世,于是这种致命病毒的恐惧感,在这个小村庄里迅速蔓延开来。听到这一消息,村里没有人敢和啊龙生活在一起。就连他最亲近的奶奶,也离他而去,于是阿龙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喂鸡养狗,一个人玩耍嬉戏,一个人入睡……尽管他还只有6岁,看到他与小狗开心的玩耍那张照片,我也禁不住流下心酸的眼泪,多想去抱一抱这个坚强的孩子!

我亲爱的朋友们,如果当你看到无辜的孩子,被艾滋病折磨得奄奄一息,你能不为之心痛吗?如果你看到妙龄的少女被艾滋病摧残得瘦比黄花,你能不为之惋惜吗?他们也许因为与生俱来的贫穷,也许因为一次意外的医疗事故,却要背上这沉重的无法解脱的痛苦;也许因为一时的失足,却要用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他们在痛苦中呐喊,在无奈中抗争,在失望中期盼。我的朋友们,面对这样一群不幸的病人,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能忍心弃之不顾吗?如果不能,请你们用 你们的掌声告诉我!

朋友们,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医生,我们的志愿者,他们或者万众瞩目,或者普通平凡,但,他们却共神圣!是他们,用亲切的微笑融化了艾滋患者心中的坚冰;是他们,用滚烫的爱心驱走了艾滋患者心中的黑暗;是他们,用五色的青春换来另一颗绽放生命。

防治艾滋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只有爱心才能战胜的战争。我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防治艾滋,从我做起!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关注艾滋、宣传艾滋、防治艾滋,让我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让更多的艾滋病人有温暖有尊严的过完这美丽的人生。让红丝带在我们每一位人的心中飘扬。让红丝带将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我们的心连结在一块;让红丝带把你的力量,我的力量,他的力量,我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用我们的爱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2020预防艾滋病倡议书演讲稿4

今天,当我在这里讲“关爱妇女,远离艾滋”,谈“相互关爱,共享生命”,宣传“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时,也许有人会问,这里是菁菁校园,是远离尘嚣的象牙塔,谈艾滋病不是杞人忧天吗?

或许你认为只要不吸毒、不滥交就不会得艾滋病,其实,感染艾滋病的途径林林总总,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亲人、同学、朋友、火车上的临座,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说不定就有艾滋病感染者,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将来我们走入社会,也要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艾滋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们无需谈虎色变,走近它,正视它,做到远离艾滋病并不难。

爱滋病的英文全称是“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即“获得性免疫系统缺乏综合症”,简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aids”。这个简称的字面意义就是“援助”的意思。

多种途径都可能使你感染艾滋病,比如不规范采供血(浆),母婴传播,家庭内传播,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以及吸食毒品,滥交等等。感染艾滋病初期只是一些常见的感冒症状,而后病毒开始长达数年的潜伏期。一旦全面发作,就会连带一系列并发症状,病人痛苦难当,只能眼睁睁看着病魔吞噬自己的身体。现在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艾滋病带来的灾难是无法估算的!

艾滋病流行趋势非常严峻,给人类带来的严重损失和危害是触目惊心的。据介绍,自1983年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800万条生命被艾滋病魔夺走,新感染病毒的人数仍在以每年400至500万的数量增加,其中一半是15—24岁的青少年。艾滋病已经成为联合国确定的当今三大国际公害之一。预防艾滋病,刻不容缓!

正如1998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所说,青少年是迎战艾滋病的主力军。

我们是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有义务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宣传工作。不仅要自己掌握艾滋病的防御知识,还要在校园内社会上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不仅帮助人们消除恐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要带动社会其它成员消除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

在每所学校中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大学生防艾宣传志愿者队伍,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红丝带志愿者,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艾滋病知识、正视艾滋病问题、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关注艾滋病相关弱势群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防治、关爱艾滋病这个社会主题中来,成为抗击艾滋病蔓延的主力军。

2002年10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访华发表的3000字的演讲稿中,竟用了1800字谈中国爱滋病的防治。安南指出:“中国必须刻不容缓的防止艾滋病毒进一步大规模蔓延。中国正处于一个决定性时刻。”

青春是美好的,就像那翩跹飞舞的蝴蝶,只有保护好自己的翅膀,才能飞的更远,流连更多的花,让生命充盈美丽!“断翅蝴蝶,心碎难免,忧伤化白云飘荡在蓝天。”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我们要爱惜它,呵护它,别让上面爬满了虱子!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20预防艾滋病倡议书演讲稿5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人类近代医学最使人恐惧的一种疾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号称“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的艾滋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目前在国际医学界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目前,全世界有四千多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感染人数高达五百多万,死亡三百多万。

传染艾滋病主要有三种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中学生,主要防范血液传播(就是不要让ADIS病毒流入自身的血管内,不要用伤口去碰不明血液)。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1、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出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娱乐场所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地带。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不喝酒,不吸毒,不进入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包括歌舞厅、游戏厅、网吧酒吧等地方。

2、不和他人共用口杯、牙刷、不共用电动剃须刀,不吸毒品,不纹身,不纹眉,不扎耳朵眼,不和别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不到无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和诊所拔牙治牙。

8.艾滋病新闻稿 篇八

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

一、共同职责

参与研究制定全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全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制定本部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和本系统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以及组织开展本系统职工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参与全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调研和督导;承办协调会议确定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实现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目标,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成员单位防治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的通知》(青政办2005[132]号)中有关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组成形式,成立我县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周志全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张树新 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局长 王志江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郑建青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祁应全 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副局长

卓玛本 县教育科技文化局副局长

多 洛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宁秀加 县公安局 局长 周 格 县民政局局长 马香兰 县司法局局长 才让华杰 县财政局局长

刘 社 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局长 王振峰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吉群扎西 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 贾秀艳 县卫生局副局长 贾青德 县工商局副局长 彭毛扎西 县总工会副主席 杨桂兰 县团委书记 赵庆珊 县妇联主席

才 智 县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局长 张生清 县科技局局长

李 勇 县交通局局长

李鹏义 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 江 林 县藏语委主任

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由张树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开展。

三、部门职责(一)县委宣传部

1、参与研究制度全县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规划和工作计划,扩大宣传教育工作覆盖面。

2、协调县内主要新闻单位加大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宣传力度,保证新闻媒体全年宣传工作的连续性。

(二)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

1、将我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参与制定我县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3、按照基本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大投入,切实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设施建设。

4、会同县科技局、卫生局重点支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科研项目。

(三)县教育局

1、负责在全县普通中学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工作,将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工作纳入师资培训计划中,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2、组织协调卫生学校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程。

(四)县科技局

1、会同县财政局将艾滋病、性病重点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工作计划。

2、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纳入科普宣传工作计划。

(五)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有关调查,提出改进意见,协助处理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工作中涉及民族关系的有关事宜。

(六)县公安局

1、依法打击、取缔卖淫嫖娼、吸食注射毒品、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及血液制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2、支持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法规,参与有关调研工作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3、将艾滋病、性病防治基本知识、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等相关知识列为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等羁押收容场所的监管民警和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内容。

4、负责收容所、看守所和戒毒所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按有关规定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查和治疗,为羁押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防治及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宣传教育及培训。

5、承担对被收容教育的卖淫嫖娼及被强制戒毒(含自愿戒毒)人员的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对上述人员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在公共场所中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参与对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7、配合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共做好海洛因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七)县民政局

1、对因患艾滋病致贫,并且符合城乡社会救助条件的家庭,负责将他们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范围,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2、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活动。对接受救助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

3、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纳入社区建设中,会同教育部门共同落实艾滋病患者遗孤费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八)县司法局

1、会同卫生部门在监狱劳教场所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规定,参与有关调研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2、负责监狱、劳教场所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承担对在押罪犯、劳教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3、将艾滋病、性病防治基本知识、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等相关知识列入监狱、劳教场所的监管民警和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内容,为罪犯、劳教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和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

4、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列为新入监、入所人员常规检查的内容,按照有关规定提供相关信息。协助配合卫生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艾滋病、性病的检查和疫情监测工作。

5、按照有关规定,配合卫生部门对监狱、劳教场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进行医学管理,对不予或不能实施保外就医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

(九)县财政局

1、根据艾滋病、性病疫情控制需要,负责安排应由县财政承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经费,并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效果评估工作。

2、参与制定我县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3、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对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奖励和补助政策。

(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配合有关部门在城镇职工中进行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列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

2、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负责为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3、对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积极消除对艾滋病、性病感染者的岐视。

4、对劳务输出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

(十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作为建筑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指导、督促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建设工地工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十二)县交通局

1、利用交通工具采用多种形式对旅客和司乘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

2、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依法向卫生部门报告疫情。

(十三)县农牧和科技局

1、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农牧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农牧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

2、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对农牧区基层宣传网络的建设和艾滋病、性病防治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基层宣传网的作用,利贴近农牧民群众的有效宣传形式,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以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群众集中的地点和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闻乐见的宣传活动。

3、积极发挥农牧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的作用,为感染艾滋病、性病的返乡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在良种良法等方面给予适当扶助,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4、将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纳入扶贫项目,支持重点地区以及艾滋病造成贫困的家庭收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十四)县经贸委

1、支持县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部门引进外资、进口仪器设备及药品器械等,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有关合作项目。

2、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好劳务输出人员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教育。

(十五)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1、会同县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我州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2、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3、负责艾滋病、性病疫情的监督与管理,制订有关技术标准,参与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技术指导。

4、负责艾滋病、性病防治志专业机构,采供血机构及队伍建设和管理;组织对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5、负责为农牧民和城镇中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负责艾滋病、性病治疗工作的组织管理。

6、承担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团体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活动的协调联络任务,组织交流疫情防治信息,提供技术服务。

7、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性病的研究。

8、定期发布全县艾滋病、性病疫情信息。

9、组织卫生系统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和干预工作。

10、组织实施艾滋病、性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11、指导基层社区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12、承担县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13、对全县产妇进行宣传等疾病监测工作(十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结合计划生育工作,指导各级各类计划生育机构在年龄人群中开展性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相关咨询和技术服务。

2、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报务,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等预防艾滋病、性病干预措施。

3、负责引入、推广具有预防艾滋病、性病作用的新型避孕药具。

4、与卫生等部门共同对流动人员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十七)县工商局

1、配合有关部门在娱乐和服务场所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工作。

2、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鼓励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公益广告,支持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广告宣传。

3、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涉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服务广告、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

(十八)县文体广电局

1、研究、协调、指导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有关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广播电视宣传教育节目,督促广播电台、电视台将防治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内容列入全宣传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积极协调广播电台、电视台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地报道我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

2、不定时、不限期地播出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广告内容由卫生部门提供),并作为长期的广告宣传内容。

(十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负责对治疗艾滋病、性病的药品、试剂以及预防用品的管理监督。

2、负责对辖区内血液制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质量进监督。

3、做好海洛因成瘾者维持治疗药品美沙酮供应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将以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纳入药物滥用监测范围。

(二十)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

1、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网络的优势,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职工、青年、妇女防治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职工、青年、妇女防范艾滋病、性病的意识和能力。

2、将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纳入我县女性素质工程的培训教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保护妇女、儿童免受艾滋病、性病危害,依法维护职工,青年、妇女中艾滋病、性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一)县藏语委 协助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等民族语言文字的宣传材料。

(二十二)县武装部、县武警中队

1、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做好军队的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2、协助和支持地方做好有关防治工作。(二十三)县政府办公室

1、组织、指导、协调各单位和新闻网站宣传艾滋病、性病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报道防治工作的成果、经验、重大活动以及有关信息。

2、负责组织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新闻发布会。

3、收集、分析省内外媒体对我县艾滋病、性病防治的舆情。

(二十四)县红十字会

1、依法开展无偿献血有宣传动员工作。

2、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家属开展关怀求助工作。

3、组织红十字会员和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9.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刍议 篇九

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1994年进入快速增长期。据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 截止2007年底, 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 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 全人群感染率为0.05%。目前,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仍相当严峻。截止2008年底,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7.63万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8.23万例, 累计死亡3.81万例。虽然从总体上看, 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 但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中感染率已很高,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二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三是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四是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1]。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我国正处于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2 艾滋病控制的关键环节

艾滋病是一种与人们的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可防可控的传染病。虽然艾滋病不可治愈, 但完全可以预防。研究表明,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途径, 通常将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三大类, 即经性途径传播、经血液途径传播和经母婴途径传播。因此, 只要针对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就能够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

首先, 如果采取有效的宣传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使人们自觉选择健康行为, 改变高危行为方式, 就能够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降低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其次, 如果及时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双重及多重感染治疗, 减少耐药发生, 就能够降低病死率, 延长生命。既能够体现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 也能够控制和管理艾滋病病人, 减少其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此, 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围绕“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的目标, 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 就能够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 就能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与蔓延。

3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取向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 将其作为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制订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年) 》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 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在借鉴国外艾滋病防治经验的同时, 结合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践, 形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提出了“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 强化艾滋病监测和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宣传教育, 采取行为干预和治疗救助等措施, 实行综合防治, 使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3.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⑴预防为主, 是长期以来我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 也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根本措施。在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中, 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健康促进教育, 提倡健康行为和理念, 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性道德观, 使人们自觉选择健康行为,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损害健康的危险行为, 从根本上减少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⑵防治结合, 就是要一手抓预防, 一手抓治疗。⑶综合治理, 就是既要治标, 又要治本;既要对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 又要对社会公众普及预防知识;既要坚决防止血源性传播, 又要有效控制注射吸毒、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其他渠道;既要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又要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2 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

艾滋病防治不仅是卫生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 其防治工作涉及社会多个方面, 需要全社会、政府及其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政府在艾滋病控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 其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 是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1996年, 国务院建立了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 协调各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领导, 2004年2月, 国务院在原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的基础上, 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 吴仪副总理任主任, 29个部门和7个省 (自治区) 的主管领导为成员, 负责研究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2008年4月, 国务院对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主任, 30个部门和7个省 (自治区) 的主管领导为成员。

3.3 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

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将艾滋病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艾滋病的传播。2006年3月1日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 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单病种而制订的国务院行政法规, 涵盖了艾滋病防治总则、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部分[5]。因此,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必须提高依法防治意识, 加强执法监督, 使艾滋病防治走上法制化轨道, 保证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3.4 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以及流行趋势

根据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建立健全艾滋病的监测网络, 及时发现艾滋病疫情, 准确掌握艾滋病流行形势, 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 对健康人群做好保护。

3.5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 特别是目前人们对艾滋病认知的程度和社会环境, 应当将宣传教育置于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位置。⑴对全社会成员的普及教育。向公众普及艾滋病常识。⑵对青少年的重点教育。使其远离毒品, 远离不良行为, 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⑶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专门教育。向他们传递科学、准确的艾滋病防治信息, 引导他们改变危险行为, 减少或者阻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因素。

3.6 加强行为干预,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防治有效性

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人的自身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则涉及改变人的行为, 特别是涉及到有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恋行为的特殊人群的高危行为。因此, 改变高危行为成为防治艾滋病的关键。在行为干预方面, 要着重关注对艾滋病传播的社会行为因素的控制。为此, 要在依法严厉打击贩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 对重点人群采取诸如安全套推广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必要的行为干预措施, 减少他们传播或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要加强血站建设和管理, 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 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为所有愿意获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提供免费服务;普遍开展孕妇筛查和落实阻断母婴传播措施等。要实行综合防治, 切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提高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性。

3.7 加强救治与关怀, 降低病死率, 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

《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并将我国实行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内容法制化, 要求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等。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救治关怀, 不仅可以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 控制和管理艾滋病病人, 减少其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 大大减少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而且有利于解决艾滋病带来的社会问题,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7]。

3.8 加强性病和丙肝的防治管理, 进一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3.8.1 性病是指以性接触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 常见性病包括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性病病人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的病人, 更容易通过性接触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性病在我国流行和蔓延比较严重, 积极治疗性病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性。因此, 预防性病和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要紧密结合, 加强性病监测、规范性病诊疗市场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策略之一。

3.8.2 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 都可以通过血液和性途径传播。静脉注射吸毒者中丙肝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同时, 丙型肝炎引起的肝损害增加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复杂性和难治性, 慢性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威胁艾滋病病人并致死的原因之一。因此,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既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 也可以通过丙肝的防治, 进一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3.9 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无论是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还是艾滋病病人的救治与关怀、性病和丙肝的防治管理等工作, 都需要在基层社区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 基层社区就成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主要平台, 是所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心下沉的落脚点。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 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研究, 逐步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和工作机制, 使艾滋病防治工作下沉到社区, 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 调整策略, 适应工作发展需要

10.预防艾滋病 篇十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策略

(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政府领导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各地应当建立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各司其职,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二)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育、人口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宣教、家庭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关注疫情相对严重或偏远贫困地区人群、流动人口及青少年。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三)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健全防治物品及时供应和合理应用制度,提高干预效果。

(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各地应当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各级卫生部门应当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

二、措施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各级卫生部门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并张贴宣传栏、宣传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广播和电视专栏、学校课程、节假日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为育龄妇女、农民工、青少年及其家庭发放宣传册、小折页等宣传材料,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大众防治知识水平。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婚前保健门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多种服务场所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认识和利用。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其制订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建议梅毒感染妇女在梅毒治愈后计划怀孕。

(二)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1.检测前信息提供。

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2.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

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及时对艾滋病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确认试验,尤其要确保临产孕产妇尽早获得艾滋病抗体筛查,以及时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2图2和图3)。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类。采用其中一类试验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需用另一类试验进行复检,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3)。

为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

3.检测后咨询。

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三)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

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四)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1.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前,应当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并对孕产妇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临床分期,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病毒用药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方案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Ⅰ期或Ⅱ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见附件4。

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前和用药过程中,应当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持续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孕期每3个月和产后4~6周对孕产妇各进行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同时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和孕晚期各进行一次病毒载量的检测,观察并评价孕产妇的病情,并提供必要的处理或转介服务。

2.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其家人提供充分的咨询,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及早确定分娩医院,尽早到医院待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几率。

3.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医务人员应当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乳品、及时接受医务人员综合指导和支持等条件进行评估。对于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者尽量提供人工喂养,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对于因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4.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并详细记录随访的相关信息。

负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儿童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时间和技术要求采集血样,登记相关信息后,及时将血样转送到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省级妇幼保健机构接收血样后转送至省级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或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在得到检测结果后及时将结果反馈到各血样本送检单位。

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在其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采血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流程见附件5)。如6周早期诊断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则之后尽早采集血样进行第二次早期诊断检测,两次不同时间样本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确定儿童感染艾滋病,及时转介婴儿至儿童抗病毒治疗服务机构。两次不同时间(其中至少一次于婴儿满3个月后采血)样本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婴儿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常规儿童保健随访服务。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当于12月龄、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儿童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6)。

5.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

对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细胞/mm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应用复方新诺明,以预防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当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1)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阳性;(2)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25%;(3)反复出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4)母亲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间不足4周。复方新诺明用药方法、停药指征及注意事项等详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

(五)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1.为梅毒感染孕妇提供规范治疗。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梅毒感染孕妇提供规范(全程、足量)的治疗,以治疗孕妇的梅毒感染和减少梅毒母婴传播。根据孕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孕妇是否感染梅毒进行诊断,并对感染孕妇给予相应的规范治疗(治疗方案见附件7)。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当在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当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进行。对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应当立即给予治疗。在孕妇治疗梅毒期间应当进行随访,若发现其再次感染或复发,应当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梅毒治疗。所有梅毒感染孕妇的性伴侣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梅毒治疗。

2.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的危险,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机会。

3.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的儿童也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方案见附件7)。

4.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和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提供梅毒相关检测直至明确其梅毒感染状态(随访与感染状态监测流程见附件8),并记录相关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的儿童诊断为先天梅毒;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或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进行随访,对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至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亦诊断为先天梅毒。对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给予规范的治疗(治疗方案见附件7),并上报先天梅毒感染的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但有先天梅毒临床症状的儿童,应当先给予规范的治疗并随访,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诊断为先天梅毒,上报先天梅毒感染的信息。

(六)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七)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关怀和支持。

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及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当根据本机构服务的特点和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或渠道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避孕咨询指导、心理支持、综合关怀及转介服务等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营造减少歧视的社会氛围,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影响。

通知

各村保健员、乡村医生:

湟中县西堡镇为进一步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危害,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我镇特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培训班于

****年**月**日至

日开课,请各村乡医、保健员到时务必参加培训班,不得有误.此致

敬礼

西堡卫生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公司工作通报精选表扬下一篇:规划设计方案建议-物业(案例)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