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精选14篇)
1.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一
用户操作手册
1.引言
1.1编写目的本操作手册供本系统操作人员参考之用,分别为客户机端使用人员说明本系统操作方法。
1.2项目背景
本项目(飞Q2012系统)由计算机系软件开发小组负责开发。
1.3定义
WINDOWS NT:本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
SQL SERVER: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4参考资料
[1]黄凯,陶宏才.即时通讯系统服务器端简要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4),20-23.[2]马丹.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设计与实现[C].电子科技大学,2005.[3] 潭献海等编著.网络编程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4] 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5] 徐国平等编著,JSP网络开发务实,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
2.1目标
本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两个部分,用户为客户机端。客户机和
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用户网络把信息(qq号,密码等)传输到
服务器,服务器程序通过对数据库的查询来为用户安排登陆查询等信息
服务,并把结果传输到客户机,客户机就可以使用了。
2.2功能
系统实现了在各个客户机端聊天,文件传输的功能,并在分布式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实时处理,以达到快速响应。客户机端除了简单的聊
天之外,本系统还可进行查询和检索的功能。服务器端还实现了用户信
息的自动管理和数据库查询,维护功能。
2.3性能
输入数据:
用户输入:
飞Q号码:String
密码:Sring
输出数据:
好友列表:
飞Q号码:String
时间特性:
要求数据传输时间在10秒钟以内,服务器响应时间在10秒以内,总响应时间为0.5分钟。
3.运行环境
3.1硬件
服务器端:Pentium II 450以上,1024M RAM,36G HD
客户机端:支持java se 虚拟机的pc机
系统软件:服务器端:Windows NT Server
客户机端:Windows NT Workstation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4.使用说明
4.1安装和初始化
由于使用了安装自动生成工具,安装变的非常简单,只需运行飞Qserver_SQLServer_fat.jar即可根据提示安装服务器端程序或是客户机端程序。
在安装的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初始化,为第一次运行作准备。
4.2输入
4.2.1 数据背景
数据的来源参见需求分析说明书和概要设计说明书。
4.2.2 数据格式
用户输入:
飞Q账号String
密码String
4.2.3 输入举例
旅客输入:
飞Q账号1000005
密码1234567
4.3输出
4.3.1 数据背景
数据的来源参见需求分析说明书和概要设计说明书。
4.4出错和恢复
如果输入数据出错,可立即进行取消操作,重新输入。
如果突然断电或系统没有响应,则关机,等系统重新启动时,会根据日志文件自动ROLLBACK到正确的阶段。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如果系统繁忙,也要等待一段时间。
5. 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一览表
客户机端:飞Q2012.jar
readme.txt
客户机端主文件 说明文件
2.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二
关键词:虚拟分组,远程用户,分组日志
0 引 言
当前的远程用户参与的实验,多是利用网关的Web认证后,开通相关端口加密通信信道,利用端口转发进行远程控制和实验。通过公钥认证解决通信节点之间的信任问题。服务器通过ACL来管理远程用户权限。存在着:认证关系复杂,认证速度缓慢,参与实验速度慢,真实性透明性不够以及用户策略不够明晰等问题。特别是用户在进行防火墙实验的时候,用户虚拟分组策略管理繁琐、不够细致。
本文研究支持远程访问的大规模多用户的虚拟分组及其应用技术,引入了虚拟分组的概念。通过虚拟客户端代理仿真远程用户,加入虚拟分组,从而打破了网络拓扑的局限。用户利用Web页面参与实验,仅需要传输相关的请求和结果,大大提高了实验速度。同时,对虚拟分组成员管理和特定日志管理进行了多用户的细化处理,从而支持了大规模多用户的实验教学,进而支持了远程教学远程实验。
1 虚拟分组技术分析
1.1 虚拟分组技术原理
Linux主机作为网关进行路由的时候,非流向本机的外部数据进入网关随即被转发。由于Linux自带iptables支持建立特殊的数据流向,可以建立需要的数据目的,实现虚拟分组。利用虚拟分组算法在防火墙内核中加入相应规则,设置好数据流向(即用户所在分组)后,外部流进网关的发往用户的数据就流向了设定的目的。属于同样目的的用户构成了一个虚拟分组。不同分组的数据不会互相干扰。最后在这个目的地再将相关数据转发给特定用户[1]。
这样,相关的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由于网络安全性实验多是通过Web页面提交规则,利用相关的网络访问作为验证的手段。而防火墙不会禁止服务器提供普通Web服务的80端口,因此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加入虚拟分组进行远程虚拟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利用用户名和密码认证身份,Web方式登录防火墙网关。网关接受请求,利用虚拟主机代理服务进程通过虚拟主机服务器为远程用户分配虚拟网卡、虚拟主机,得到虚拟的内部网络IP。然后,将得到的虚拟主机地址指定给相关组,即加入一个组。此后,用户提交的Web访问请求就由虚拟主机代理服务进程传送给虚拟主机,由它来进行Web访问,并得到相关应答。因为虚拟主机处于防火墙管辖的LAN中,数据包得到了防火墙网关的过滤,从而可以仿真远程用户,实现组策略。最后防火墙网关将虚拟主机发过来的应答数据进行html封装后,发给远程用户,实现了模拟本地实验的目的。整个过程,客户端不需要有特殊的设置,只需要一个Web浏览器提交请求,并查看结果就可以[2]。
1.2 虚拟分组管理技术及其安全性分析
在分组管理上,网关(也是策略服务器)可设定用户分组。通过虚拟分组算法更改外部流向用户的数据流向,将用户加入相关分组,或者踢出分组。并可通过在相关数据流向上加入规则,由于此流向的分组都服从这一规则,从而实现了分组规则。
在分组成员管理上,管理员登录Web页面,根据远程的虚拟代理IP的特征,区分远程虚拟客户和本地客户,利用图表显示出来。利用Web页面设置命令管理相关的组成员,分配组策略,以用户ID为主键列出所有虚拟主机,管理虚拟主机,查看虚拟主机应用进程,启动或者关闭相关的虚拟主机应用进程,从而实现虚拟主机资源的手动动态管理[3]。
对于远程用户来说,在大规模多用户实验中,通过资源均衡算法,查找当前资源需求占本机资源比例最小的机器来支持新的远程用户请求[4]。上面的虚拟主机管理系统需要记住相关用户所分配到的虚拟代理主机的IP。从而和相关主机通信,对虚拟用户进行动态管理。
由于虚拟主机多重启动是非常耗费服务器资源的。故因此带来dos攻击及其重放攻击的安全威胁。用户代理服务进程检查请求信息,如果是用户首次登录,则启动一个虚拟机。对于以后的每次请求,可根据IP和time属性加以约束,同一IP同时不能启动多个虚拟机。这样,服务器端对请求数据的分析过程防止了针对系统的DoS攻击和重放攻击[5]。
由于远程用户由其虚拟代理参与实际网络事件,而虚拟代理在防火墙的控制之下,故可以完成相关的安全控制,实现组策略,符合安全性需求。
2 虚拟分组技术在防火墙实验中的应用
商业防火墙一般只有1个管理员,设置的规则在其管辖网络范围内所有用户有效。利用虚拟分组算法,为每个用户建立一个组,组规则由用户设置,防火墙将属于分组的数据利用组规则进行处理,转发到相关分组,实现了每个用户本机设置规则、本机观察结果的目的,每个小组互不干扰,多用户并发控制得以实现。远程用户通过登录网关,建立虚拟客户端参与虚拟分组,进行防火墙实验。
日志管理方面,普通防火墙日志根据IP等参数列出日志条目,缺乏对小组日志的支持,并且防火墙不同模块(如包过滤和应用代理)对数据包的处理也没有详细区分,即用户设置的规则及其产生的效果对比不明晰。这里可启动Linux防火墙日志模块,利用分组日志记录算法在转发到每个组的数据包日志中加上组ID。根据组ID来识别组日志。另外在数据转发到相关分组的时候,增加一个失败转向,收集相关分组访问失败的数据,组ID再配上失败标识,可清晰地辨识失败或者成功的数据。方便分组日志记录算法识别并分类显示[6]。
普通包过滤日志部分由iptables处理,应用代理日志由应用网关型防火墙处理。它们都有自己特有的数据格式,分类方便。这样,跟踪以及审计组成员的详细的网络行为,收集整理组实验报告,就变得容易多了。
在测试方面,首先验证规则设置的实效性,在某高校进行的上百人的实验过程中,可满足即时生效。相关模拟测试利用java多线程,每一个线程模拟一个小组。测试用服务端是:P4 2.4G CPU,512M DDR内存,80G硬盘的工控机。测试结果表明,在并发用户100的情况下,响应时间小于30毫秒。
其次,验证日志生成时效性。由于用户采集和生成日志的时间很短,并且大量用户同时采集日志的概率很小,即用户进度一致的可能性很小,故单个用户日志采集与生成的所需时间与大规模多用户日志相关时间在数量级上是一致的。采用一个程序记录相关时间差,服务器配置同多用户模拟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说明本日志生成算法时间性能较好,基本满足实验需要。
3 结 论
综上,本实验系统实现了大规模多用户虚拟分组以及远程用户虚拟设备仿真代理。用户虚拟分组规则独立,支持大规模多用户及其并发控制,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同时利用类似Webmin的形式,提供了一个管理远程用户代理的接口,实现了资源的动态管理。细化了组日志,方便后期审计及其教学管理。以上几个方面,在国内的远程教学及远程实验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rkham T,Meredith L,Payne C.Distributed embedded firewalls with virtual private groups.DARPAInformation Survivability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2003(2):81-83.
[2]Walther J B,Boos M,Jonas K J.Misattribution and attributional redi-rect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groups.System Sciences,HICSS.Proceed-ings of the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7-10Jan2002:10.
[3]Smith R N,Bhattacharya S.Operating firewalls outside the LAN perim-eter.Performance,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IEEE International,10-12Feb.1999:493-498.
[4]倪晓宇,易红,倪中华,汤文成.基于虚拟机的B/S协同系统的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5(2).
[5]Walther J B,Bunz U,Bazarova N N.The Rules of Virtual Groups.Sys-tem Sciences,HICSS05.Proceedings of the38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03-06Jan.2005:51b-51b.
3.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三
关键词:化学分组实验;重要性;适当指导;创造条件;完善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94-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36
化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利用化学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 教师应充分认识分组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分组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重要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无法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中体现。教师存在“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分组实验“走过场式”,这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分组实验是学生与化学物质、与反应的近距离接触,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身临其境地体验化学验证的过程。如果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经常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就会受到激发,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 教师应为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
学生由于认知的不足及经验的缺乏,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情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伤害。我在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这个分组实验课时,学生发生了如下意想不到的状况:①不会使用火柴点燃酒精灯;②水槽中的水变红了;③不知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④有一位学生的手甚至在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时被割伤。课后反思,我发现这些状况的发生与教师实验前的指导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每次分组实验都发生以上类似的情况,那么学生参与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能为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那么实验中产生的意外就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也会大大地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只是为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坚决不能越俎代庖,把学生该做的都做了,这样会限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三、 教师应尽力为分组实验创造条件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可替代的化学试剂给实验创造条件。在复习“酸碱盐的性质”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运用酸碱盐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学中我用分组实验来突破了这一难点。事先在学生实验桌上准备了以下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引导学生不借助其他化学试剂鉴别出这五种溶液并贴上标签。学生在实验中体会了利用酸碱盐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熟练了试管、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品尝到了团结合作完成实验的这种成就感。教师只有尽力地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学生才能走进实验室,近距离地接触药品和仪器,亲身去参与实验过程,切身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体会了化学实验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才会积极地参加分组实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通过分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 教师应不断完善对分组实验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评价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生的智育成长以及科学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实验能力评价体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设计分组实验评价表时,我比较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如在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分组实验进行评价时,我要求对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探究Fe、Cu、Zn的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②药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合理;③实验现象的观察、题记录是否及时准确;④金属是否回收、废液是否处理;⑤仪器清洗、整理桌面;⑥是否与他人合作;⑦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只有关注实验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可能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二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有助于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认识分组实验的重要性,善于引导学生把实验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导到科学探究上来;要对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要尽力地为分组实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不断完善对分组实验的评价,保护好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爱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48
4.金蝶软件实验报告 篇四
实验内容:
1.系统初始化:在这个实验中首先我们进行了金蝶系统帐套的建立,创建了公司名称、成立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对公司会计架构的设定。其次添加公司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以便后期进行账务的处理。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系统初始化程序,对财务系统帐套的设定,并录入所需要的初期数据资料,包括职员、部门、期初余额等。同时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帐套的恢复与备份。
2.账务处理:实验二中我们主要是进行凭证的编制和审核,同时还学习了如何查询总账和明细账。
3.出纳管理:这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与出纳相关的各类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以及支票的处理。现金模块主要有以下功能点:现金日记账、现金盘点单、现金对账和现金日报,我们主要学习了前三个内容。银行存款的学习集中在银行日记账的编制和银行对账单的填写与审核。最后学习了支票业务的相应知识。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实物资产,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我们金蝶软件实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我们学习了固定资产的新增和减少处理,以及计提折旧和查看固定资产相关明细账的方法。
5.工资核算:这个模块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工资项目的新增,然后对需要计算的工资项目进行公式的设定,并在老师的要求下理解并记忆了比较重要的几个工资项目核算的公式。接下来就是录入员工的工资数据,并分配员工本月的工资生成本月工资表。
6.往来管理:在现实中公司会与其他公司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往来业务,所以在金蝶软件中往来业务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这个模块中我们学习了往来业务的确认与核销,以及往来对账单的查询与输出。
7.报表处理:最后的实验阶段就是进行公司这个月报表的输出。我们先是学习了自定义报表的编制和输出,然后用系统中自带的模板进行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及输出。
遇到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1.第一节课进行系统的初始化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直到进行到固定资产业务的处理时,结转相应的损益账户,许多同学都发现数目不对以及不能计提折旧。原因就在于先前初始化时固定资产的初期数据录入错误,并且初期数据录入完毕便不可更改了。针对这一困难,我们只能选择重新录入期初数据,然后开启帐套进行再一次的业务处理。
2.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总是会发生各种因为马虎造成的错误。比如编制凭证时对记账凭证“收付转”性质的选择,会计科目的选定以及相应数据的计算。对于这个困难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提高了编制记账凭证的仔细程度,另一方面在审核时让同桌同学处理,进行第二次的检查。若进行账务处理之后的项目时仍发现错误,可以进行反过账对错误的凭证进行修改。
3.在进行报表管理时,发现输出后仍有些项目与其他同学不尽相同,查明原因发现是在编制记账凭证时,没有将相应的支出记录到正确的费用类账户里。同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相对其他两个报表来说是相对复杂的,所以在听从老师的建议后,自己单独进行了第二次的报表编制,以加深记忆。
总结:
1.新建立账套的时候,就要在账套的属性里把会计期间的时间设置好。否则账套启用后,账套的启用时间将无法再修改
2.做好数据备份。每做完一次实验都要进行完全备份,并注明相关信息。这可以使你在后面的实验出现问题后得到最好的补救——把数据恢复到最近的一次正确的状态。
3.加强理论学习,打好基础知识。如果基础只是不过关,则直接关系到金蝶的操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课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4.经验交流,相互帮助成长。通过这次实验,是我真正体会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当你卡在一个问题上动不了的时候,这时候同学的一个提点或知道是很有用的。
5.遇到难题要及时解决。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哪怕一个最小的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否则可能它会直接影响到你后面的操作,以至于你停滞不前。
6.。全方位地了解了企业会计的工作程序及会计体系将过去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对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把会计的理论知识与实操联系到了一起也体会到了会计电脑化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便利。
实验结果(见表)对会计软件应用的评价:
优点:
1.金蝶软件功能基本齐全,除一些公司特殊需求外能满足公司大部分业务,性能稳定。安装实施、维护方便;对公司业务处理的分类明确且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2.在基本功能上包括:组织结构、人员信息、薪酬、培训、考勤、绩效、招聘、福利、制度文档管理等; 在系统功能上包括:用户登录、语种选择、功能和权限设置、流程制订等。
3.操作相对简单。对于系统操作人员容易上手,账务处理流程安排得当。
缺点:
1.在相应功能上的设置并不完善,比如:外币方面,每种外币只能设置一个汇率还不能按月、按日设置汇率、新增凭证与修改凭证分开在两个模块中,不太方便等等。
2.所有模块集成与各功能模块独立选配最大
5.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五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四
Ethereal抓包软件高级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学习掌握Ethereal过滤规则的设置
2.使用Ethereal捕获Ethernet帧,并对高层协议数据包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原理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1.在Ethereal中创建并设置以下过滤规则 1.1 捕获局域网上的所有UDP数据包 【过滤规则】 Udp 1.2 捕获本地主机收到和发出的所有FTP数据包 【过滤规则】
Tcp port 21 1.3 捕获本地主机和某一主机之间的远程桌面控制数据包(TCP端口3389)【过滤规则】 Tcp port 3389 1.4 捕获本地主机和),找出其中三次握手的数据包,并进行解释,同时分析HTTP的命令和响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一次握手
第二次握手
第三次握手
发送请求
回应请求
三.讨论、心得
6.SPSS数据统计软件实验报告 篇六
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级班
组别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时间
2018
****年**月**日
实验地点
实验名称
方差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其掌握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比较数据。
实验仪器:
1、支持Intel
Pentium
Ⅲ及其以上CPU,内存256MB以上、硬盘1GB以上容量的微机;
软件配有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及SPSS软件。
2、了解SPSS软件的特点及系统组成,在电脑上操作SPSS软件。
实验内容、步骤及程序:
一、1.实例内容:
下表给出销售方式对销售量的对比试验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不同的销售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
2.实例操作:
Step
01
打开对话框。
打开数据文件,选择菜单栏中的【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 ANOVA】命令,弹出【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
Step
02
选择因变量。
在候选变量列表框中选择【销售量】变量作为因变量,将其添加至【因变量列表】列表框中。
Step
03
选择因变量。
在候选变量列表框中选择【销售方式】变量,将其添加至【因子】文本框中。
Step
04
定义相关统计选项以及缺失值处理方法。
单击【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选中【方差同质性检验】、【平均值图】复选框,然后单击【继续】。
Step
05
事后多重比较。
单击【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事后比较】,在弹出图中选中Bonferroni复选框,然后单击【继续】。
Step
06
对组间平方和进行线性分解并检验。
单击【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对比】,弹出图的对话框选中【多项式】,将【等级】设为【线性】,单击【继续】返回【单因素ANOVA检验】的对话框。
Step
07
单击【确定】,输出分析结果。
3.实例结果及分析
變異數同質性測試
销售量
Levene
統計資料
df1
df2
顯著性
.346
.793
给出了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从该表可以得到
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为0.793,与显著性水平0.05相差大,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样本数据之间的方差是非齐次的。
變異數分析
销售量
平方和
df
平均值平方
F
顯著性
群組之間
(合併)
685.000
228.333
7.336
.003
線性項
比對
196.000
196.000
6.297
.023
偏差
489.000
244.500
7.855
.004
在群組內
498.000
31.125
總計
1183.000
给出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组间平方和是685、组内平方
和是196,其中组间平方和的的F值为7.336,相应的概率值是0.00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不同的销售方式对销售量有显著的影响。另外,这个表中也给出了线性形式的趋势检验结果,组间变异被销售方式所能解释的部分是196,被其他因素解释的有244.5,并且组间变异被销售方式所能解释的部分是非常显著的4.事后检验
多重比較
因變數:
销售量
Bonferroni
法
(I)
销售方式
(J)
销售方式
平均差異
(I-J)
標準錯誤
顯著性
95%
信賴區間
下限
上限
1.0
2.0
-7.0000
3.5285
.388
-17.615
3.615
3.0
9.0000
3.5285
.128
-1.615
19.615
4.0
4.0000
3.5285
1.000
-6.615
14.615
2.0
1.0
7.0000
3.5285
.388
-3.615
17.615
3.0
16.0000*
3.5285
.002
5.385
26.615
4.0
11.0000*
3.5285
.040
.385
21.615
3.0
1.0
-9.0000
3.5285
.128
-19.615
1.615
2.0
-16.0000*
3.5285
.002
-26.615
-5.385
4.0
-5.0000
3.5285
1.000
-15.615
5.615
4.0
1.0
-4.0000
3.5285
1.000
-14.615
6.615
2.0
-11.0000*
3.5285
.040
-21.615
-.385
3.0
5.0000
3.5285
1.000
-5.615
15.615
*.平均值差異在0.05
層級顯著。
给出了多重比较的结果,*表示该组均值差是是显著的。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二组和第三组、第四组的销售量均值差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第三组与第四组的销售量均值差话相却不是很明显。另外,还可以得到每组之间均值差的标准误差、置信区间等信息。
平均值圖形
给出了各组的均值图。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施肥类型对应不同的销售量均
值。可见,第三组的销售量最低,且与其他两组的销售量均值相差较大,而第二组和和第三组之间的销售量均值差异不大,这个结果和多重比较的结果非常一致
二、1.实例内容:
某研究机构研究了3种动物饲料对4种品系小鼠体重增加的影响,数据如图下所示,变量a为饲料种类,变量b为鼠的品系,变量x为增重克数。
2.实例操作:
Step
01
打开对话框。
打开数据文件,选择菜单栏中的【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命令,弹出【单变量】对话框,如图所示。
Step
02
选择观测变量。
在候选变量列表框中选择【体重】变量作为因变量,将其添加至【因变量】列表框中。
Step
03
选择因素变量。
选择【饲料类型】和和【小鼠品系】变量作为因素变量,将它们添加至【固固定因子】列表框中,如图所示。
Step
04选择多重比较。
单击【模型】按按钮,弹弹出【单变量:模型】对话框,如图5.23所示。选中【定制】单选按钮,在左侧列表框中选择“因因素a”和“因因素b”变量并移至【模型】列表框中。选择【构建项】选项组中【类型】下拉列表框中的【主效应】选项,再单击【继继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
Step
05其他选项选择。
单击【图】按钮,弹出图5.24所示【单变量:轮廓图】对话框。将因素b放入【单独的线条】框,将因素a放入【水平轴)】文本框,单击【添加】按钮,再单击【继续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
单击【事后比较】按钮,弹出图所示对话框。将因素a和因素b放入【下列各项的事后检验】列表框,比较方法选择LSD法。
单击【选项】按钮,弹出图5.26所示【单变量:选项】对话框。将因素a和因素b放入【显示下列各项的平均值】列表框,选中【比较主效应】复选框。选中【描述统计】复选框表示输出描述性统计量;选中【齐性检验】复选框表示输出方差齐性检验表。再单击【继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
Step
06
完成操作。
最后,单击【确确定】按钮,操作作完成。
3.实例结果及分析
(1)主体间效应检验表
表所示为主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可见校正模型统计量F=6.772、P=0.000,说明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因素a和因素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37,均小于0.05。
主旨間效果檢定
因變數:
体重
來源
第III
類平方和
df
平均值平方
F
顯著性
修正的模型
8929.625a
1785.925
6.772
.000
截距
167796.750
167796.750
636.304
.000
a
6487.875
3243.938
12.301
.000
b
2441.750
813.917
3.086
.037
錯誤
11075.625
263.705
總計
187802.000
校正後總數
20005.250
a.R
平方
=
.446(調整的R
平方
=
.380)
(2)成对比较表。
表所示为不同饲料类型两两比较结果,从Sig值(即P值)可见,饲料B与饲料C没有差异(p=0.117),其余均有差异,p<0.05。
成對比較
因變數:
体重
(I)
饲料类型
(J)
饲料类型
平均差異
(I-J)
標準錯誤
顯著性b
95%
差異的信賴區間b
下限
上限
A饲料
B饲料
18.750*
5.741
.002
7.163
30.337
C饲料
27.938*
5.741
.000
16.351
39.524
B饲料
A饲料
-18.750*
5.741
.002
-30.337
-7.163
C饲料
9.188
5.741
.117
-2.399
20.774
C饲料
A饲料
-27.938*
5.741
.000
-39.524
-16.351
B饲料
-9.188
5.741
.117
-20.774
2.399
根據估計的邊際平均值
*.平均值差異在.05
層級顯著。
b.調整多重比較:最小顯著差異(等同於未調整)。
(3)均值图
图所示为不同品系小鼠喂养不同饲料的体重增重的均值图。可见A饲料较好,B饲料和C饲料差异不大。
实验小结:
通过该实验,让我懂得了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很好的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再接再厉的。
教师评语:
1.实验结果及解释:(准确合理、较准确、不合理);占30%
2.实验步骤的完整度:(完整、中等、不完整);占30%
3.实验程序的正确性:(很好、较好、中等、较差、很差);占30%
4.卷面整洁度:(很好、较好、中等、较差、很差);占10%
评定等级:()
教师签名:
7.初中科学分组实验的有效策略 篇七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大量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实验,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开展初中科学分组实验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主要涉及明确分组实验的优势,克服不良实验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展有效的实验评价。
[关键词]初中科学 分组实验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94
长期以来,教师注重应试教育,学生以牺牲素质发展为代价专注于如何应付考试。新课程改革后,这种状况虽然有所转变,但还是存在诸多干扰因素。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应付练习、测验,依然想方设法削弱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地位,减少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时间,漠视分组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的作用。于是,日常实验教学多以演示实验为主,甚至用PPT讲解直接代替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直接代替学生具体操作。许多低效的实验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分组实验操作,不懂得探究科学规律,不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只是被动吸收教材中的知识,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相违背。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科学分组实验。
一、分组实验的优势
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除了学生独自开展实验外,大多数分组实验离不开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实验小组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设计,进而实现实验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实验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除了男女之间的搭配,同座或临近学生的搭配外,还要结合学生不同的能力取向。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强项,有的动手能力突出,有的沟通协调能力好,有的实验设计思路开阔,教师要综合考虑,尽量平衡各小组的综合水平。出现配合不理想的小组,教师要及时引导、调整,配置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并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
学生分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必然对实验目标、过程、结果有明晰地设定,但是在学生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难、意外。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分组实验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许多实验创新的灵感会在碰撞中酝酿、诞生。有时,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该小组的学生依然受益良多,各种实验现象能刺激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新思维。学生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还能提升实验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能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中科学课程与生活密切相连,许多分组实验可以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实验资源。教材中知识、技能在联系生活经验后,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实验乐趣,从而真正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主设计实验、自制实验仪器。例如,在杠杆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或者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供榔头、钳子、剪刀等生活用品,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用品,尝试设计、开展实验。期间,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开放性增加,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二、克服不良的实验心理
教师不能只关注分组实验的成败与否,还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实验心理,引导学生不主观臆断、弄虚作假。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严谨、细致的心态,思想上不能敷衍了事。在达到预定的实验目标前,学生往往需要克服某些困难,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专注力、自制力获得提升。如果学生出现中途放弃,抄袭实验数据等不良现象,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实验心态是实验顺利完成的必备品质。
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防止爆炸、漏电、起火,解剖刀割伤手等意外情况发生。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出现逆反情绪、求异心理,过度兴奋、拒绝合作等现象,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预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当然,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除了教育、疏导,教师还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师生间的理解、配合。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当前,许多学生分组实验方案是教师唯一指定并提供的。教师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详细了解实验目标、原理、步骤,并将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明确告知学生,学生没有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只能按部就班地操作,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分组实验是教师一步步讲解,学生一步步跟着做。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精神的愉悦,从而激发实验兴趣,提升探究意识。
许多教师为了教学上的简便,往往不重视探究性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知道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能正确观察实验对象的特征,能认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单单设定为验证或模仿,要指向探究与创新。教师要积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从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过渡到探究性实验为主,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开展分组实验。当然,开展探究性实验需要考虑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初一学生刚开始做分组实验,教师必然要在实验前明确交代任务,详细地分解各个实验环节,精心安排学生分工。到了初一下学期开始,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教师就可以慢慢放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四、开展有效的实验评价
(一)评价要全面、客观
教师不能只重视分组实验过程指导,还要重视评价的巨大作用,有效的实验评价能大力提升学习效果。评价不能单单依靠练习、考试,不能过分强调标准化评价,要客观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各项要素,注重具体的实验过程、实验事实。评价的主体要多样,要积极推动学生自评、互评。良好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优劣,提升改正错误、克服困难的动力。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客观、可操作,符合班级学生的总体认知水平。评价标准必须有层次,每一个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等级,等级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开发评价工具
1.实验报告评价表
教师可以编制实验报告评价表,把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力求简洁、有层次,例如“实验目的”可以分为“表述全面”、“表述不全面”等层次,“数据记录”可以分为“能收集数据”、“多次收集数据”、“多次收集数据,并考虑数据有效性,单位正确”等层次。评价可以先学生自评,后教师评价。在评价开始前,教师要让每个学生了解评价标准,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文字表述,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修改,达成共识。
实验报告评价表需要建立在实验报告的基础之上。当前,不少学生漠视实验报告的作用,甚至认为没必要撰写报告,把实验报告当做无用的累赘。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写实验报告就是回顾、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实验报告的重点可以围绕学生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异常实验现象,并要求学生进行解释。学生也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原始数据、简单结论,同时注意数字有效性及单位规范性。通过分析实验报告评价表,教师不单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从而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2.实验操作评价表
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整个实验的最重要环节,能直观展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数据记录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主要得失。实验操作评价表可以简单罗列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明确操作要求,让学生有判断依据。为了简洁明了,实验操作评价可以用选择题的形式。例如,“行为习惯”方面可以设置“有聊天行为”、“随意走动”、“随意摆放仪器”等选项。
8.软件工程第二次实验报告 篇八
软件工程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2 编写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验日期 2014-04-03 专业班级 计算机111班 桌号
实 验 人
学号
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对一个软件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将可行性分析过程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编写一份描述计划任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系统概述。对当前系统及存在问题的简单描述、新系统特点及开发要点,新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与特性、新系统与当前系统的比较等。
(2)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报告的主体。论述新系统在经济上、技术上、运行上、管理及法律上的可行性,以及对新系统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
(3)初步开发方案及开发计划。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初步开发建议方案和计划。
(4)结论意见。综合上诉分析,说明新系统是否可行,给出具体结论。
三、结果分析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 确定问题是否可解
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中将要
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明确开发风险及其所带来的 经济效益。本报告经审核后,交软件经理审查。1.2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机票预订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中国民航及中国国际旅游开发公司。项目开发者:浙江大学IMK 开发小组。用户:中国民航及中国国际旅游开发公司。
第2 页 / 共4页
实现软件单位:中国国际旅游开发公司及浙江大学 项目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 NT 系统上以MicrosoftVisual C++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采用Linux 为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是采用Oracle8 的为开发软件的数据库服务程序。1.3 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机票预定服务,方便旅游局的售票工作,提高旅游局的服 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性能要求:机场提供的信息必须及时的反映在旅游局的工作平台上。售票系统的 定单必须无差错的存储在机场的主服务器上。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进行及时正确的刷新。
输出要求:数据完整,详实。输出要求:简捷,快速,实时。
安全与保密要求:服务器的管理员享有对机场航班信息库及机票信息库和定票信 息库的管理与修改。售票员只享有对订票信息库的部分修改(写入与读出)。完成期限:预计六个月。2.2目标:
系统实现后,大大提高旅游局的机票预定服务效率。降低售票服务中的错误发生率,减少信息交流的烦琐过程及其带来的开销。2.3条件,假定和限制 建议软件寿命:5 年。
经费来源:中国国际旅游开发公司。
硬件条件:服务器sun 工作站,终端为pc 机。运行环境:Linux 数据库:Oracle8
2.4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效益〉成本。
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全承担开发任务。操作可行,软件能被原有工作人员快速接受。3 技术可行性分析 系统简要描述:
在旅游局中的终端是安装了Windows NT 的PC 机,主要目的是向机场的服务器传 递数据。当顾客在旅游局进行咨询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根据航班信息库的实时数据,向终端发送数据,显示在终端的屏幕上。当顾客向售票员定票时,终
第3页 / 共4页第4页/ 共4页
端向服务器发出详尽的一份定单,服务器核对后,存入定票信息库,并修改机票信息库。当顾客再次来取票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定票请求,服务器接收后,查询定票信息库,核对后,传送机票确认表单,终端打印出机票。4 经济可行性分析 4.1支出 基础投资:
终端PC 机20台:8000*20 = 16 万 网络设备:10 万 辅助配置:10 万 共计:36 万
其他一次性投资: 系统管理员事务 航班信息的更新
服务器终端显示数据产生报表 售票员查询请求 数据库产生报表 客户机终端显示数据 售票员表单申请产生报表 客户机终端显示数据
售票员机票核对事务在客户端打印机票和帐单产生报表及帐单 Oracle 8.0 : 20 万 Windows NT: 10 万 操作员培训费:5 万 共计:35 万 经常性支出:
人工费用: 6(月)*20(人)*5000(圆)=60 万 其他不可知额外支出: 20 万 共计: 80 万
支出共计: 151 万 4.2效益 一次性收益 0 元
经常性收益
(按银行利率:1%);
减少员工20 人(1000 圆/人)五年收益:
1000*(1.1+(1.1)2+(1.1)3+(1.1)4+(1.1)5)*20*12*5=120 万 工作效率提高收益(工作效率提高30%):
30*(1.1+(1.1)2+(1.1)3+(1.1)4+(1.1)5)*(30%)*5 = 45 万 经常性收益共计: 160 万
不可定量收益
因服务质量提高增加旅客量10%:
1000 万*10%*(90%+(90%)2+(90%)3+(90%)4+(90%)5)=360 万 收益共计: 520 万 4.3收益/投资比
520 万/151 万= 344% 4.4投资回收周期 2-3 年
4.5敏感性分析
设计系统周期为五年, 估计最长可达10 年 处理速度: 一般查询速度<4 秒 关键数据查询速度: <2 秒 5 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软件人员要求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员,系统管理员要求由计算机的专业知 识,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本公司培训.管理人员也需经一般培训.经过培训人员将会熟练使用本软件.两名系统管理员,一名审计员将进行专业培训,他们将熟练管理本系统.6 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联系在一起,在旅游局中只设立终端,在机场设立服务器,数据输入由终端输入,所有数据都由服务器处理,只在终端上显示数据结果。此设计简化了数据处理,但加重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而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机理,简化数据流量,加快数据处理。7 结论意见
由于投资效益比远大于100%, 技术、经济、操作都有可行性,可以进行开发。
四、实验心得
9.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九
一、实验目的: 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图文演示设计,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影音处理软件及Flash CS4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习内容进行演示的设计与制作。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配乐诗朗诵 步骤:
1、建立课件场景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500*400,背景色为“青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卷轴素材
(1)选择主菜单“文件”/“导入”/“导入到库”,从外部文件中导入准备好的画轴和画卷的图片素材。
(2)从“库”中拖入画卷图片,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放置在画幅中,形成画卷条幅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图2
3、创建向一侧展开的卷轴动画
(1)回到场景,修改图层1为“画卷”层。在“库”中把画卷元件拖入到场景中心,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并在第800帧插入帧。
(2)在“画卷”层左方新增一图层“左画轴”层。在“库”中把“画轴”元件拖入场景作为左画轴,放置在画卷左边缘,并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适合画卷。(3)在“左画轴”层上方新增一图层“右画轴”层。同(2)方法制作“右画轴”,放置在紧贴左画轴右边位置,如图2所示。
(4)在“左画轴”层上第800帧插入帧,在“右画轴”层上第50帧插入关键帧,按住Shift键用鼠标把右画轴移动到画卷右侧边缘并与画卷对齐。选择“画轴”层上1-50帧序列中的任意帧,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传统补间”命令,为右画轴建立向右移动的补间动画,形成画轴展开,其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图4(5)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6)选择“遮罩”层第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左画轴下。选择该层第5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下画轴下,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1-5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
(7)选择“遮罩”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4所示。
4、添加按钮控制播放
在场景1时间轴上新建图层,命名为按钮,从主菜单“窗口-公共库”中选择合适的按钮,直接拖入场景,调整其大小,放在合适位置,如图5。
图5 图6
5、声音的加载(1)在主菜单中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打开“导入到库”对话框,在此对话框浏览选择需要导入的声音素材,单击“打开”按钮即可将声音素材导入当前Flash文档的“库”中。
(2)在场景的时间轴上新建一图层并命名为“音乐层”,选择该层为当前层。在第50帧插入关键帧
(3)打开“库”对话框,选择需加载的声音文件,直接拖入舞台中,实现声音素材的场景加载。
6、文本的加载
(1)新建图层,并重命名“字幕”,根据音乐,在第51帧,输入文本“如梦令 李清照”,第110帧处插入关键帧,在第51帧和第110帧之间创建传统补间,第11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第168帧处插入帧。
(2)新建图层,命名为“遮罩2”,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2”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
(3)选择“遮罩2”层第5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文本旁。选择该层第11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完全遮住文本,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51-11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4)根据声音起始位置,采用同样方法完成后面所有文本内容的操作。
(5)选择“遮罩2”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6所示。
7、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我不仅熟悉了图文创建环境,还学习到如何进行图形绘制与编辑,文本的创建与编辑,以及声音素材的添加。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更好地理解了Flash中显示图标的设置意义。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简单的操作,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所以,这次的实验使我获益匪浅。
实验二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设计
一、实验目的: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交互功能设计,主要运用Flash CS4平台和AS编程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心理测试 步骤:
1、创建新文档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1024*768,背景色为“白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软件背景画面
将所找的位图素材导入到库,并拖放到“背景”图层,调整好大小,效果如图1
图1 图2
3、制作题目静态内容画面。
1)新建两个图层,并命名为“题目”和“脚本”。
2)单击“背景”图层,将该图层锁定,避免在以后的操作中移动该图层的内容。3)在“题目”图层的第1帧,单击“文本”工具按钮,编辑文本,效果如图2。
4、制作选择题选项按钮。1)选择“窗口|组件”命令,打开“组件”窗口,双击User Interface组件类,找出RadioButton,如图3所示,并分别拖放3个RadioButton按钮到舞台,分别对应A、B、C文字位置,并将其对齐,最终效果如图4
图3 图4 2)选择其中一个RadioButton组件,选择右边面板的“属性”选项卡,激活“组件检查器”面板,选择“参数”选项卡,将文本“A„„”对应的RadioButton组件的groupName属性设置为answer,删除label参数的值,同样对B、C选项做相同操作
5、制作选择后的反馈显示
单击“文本”图层,选择工具栏中的文本工具,设置属性为“动态文本”,将该文本的实例名称命名为“answer”,并对该文本框的字体设置相应的格式,效果如图5
图5 图6
6、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设置问题选项点击动作行为
1)选择“脚本”图层的第一帧,并选择“窗口|动作”命令 2)在“动作-帧”面板中输入脚本代码,实现点击动作,如图6
7、添加背景音乐
将素材导入到库,直接拖入场景,在音乐结束位置,插入帧,其他图层也相应插入帧,如图7
图7 图8
8、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效果如图8(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这次实验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实验,我们通过搜索心理测试题,来做一个有交互性功能的Flash。该实验除了要求我们对图文创建和音乐背景添加的有一个更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的学习。没有脚本语言的flash不能算一个真正的flash,而脚本语言的学习又有一定复杂性,所以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脚本语言,真正学好Flash。
10.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十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测。教师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好实验时的巡视指导计划。
其次,应准备好仪器和相关器材,实验前仔细检查,了解各仪器的性能和注意事项,并将器材放置有序,保持整洁。
最后,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能力合理分组。只有合理分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分组实验的效率。分组实验时应尽量做到人人都能动手,防止分组过大,避免学生在实验时,只能做“观察员”或“记录员”。
二、加强上课时的组织指导
1.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扼要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明确实验目的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待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必要时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2. 实验中,教师宜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巡视指导。巡视指导一般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指导学生严格遵守物理实验操作规程。对初中学生来说,学生违犯操作规程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使用天平时不调零便测量,使用安培表时不注意量程等。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引发的危害,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和熟练的操作技巧,但绝不可在指导时由教师代替学生操作。如确实需要教师进行示范,示范后也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
(2)通过质疑与答疑形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在巡视指导中,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观察要点。例如读安培表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相垂直。特别是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在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指导,从理论方面、仪器装置方面、操作方面给予提示,让学生仔细检查,找出原因,重新实验,以便正确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3)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以及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记录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如实记录,并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实验现象。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节约水、电,洗涤整理实验用品,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整齐,做好清洁工作。在记录数据时,不得由果到因地去凑数据,实验中误差总是存在的,不必苛求数据的绝对精确。
三、重视实验后的讨论总结
首先,学生讨论总结。实验结束后,应让学生就刚才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并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然后让实验小组集体讨论,找出本组实验中存在的疏漏,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实验中得出的物理规律,讨论后让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其次,师生讨论总结。根据小组所展示的结果,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达成共识。之后,由教师重点强调本次实验的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总结规律及其以后的运用。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和观察及时发现一些重要现象,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培养想象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而达到在实验中认知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想中做、在做中学,在实验中感知,以此来提高我们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益,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1.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十一
实验名称:财务软件上机实习
【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ERP财务链的综合上机实习,可以了解如何规划企业的电算化财务、如何建立企业财务计算机帐,较熟练地操作电算化会计软件,从而知晓其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大致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了解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及其开发过程,同时基本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及维护知识,更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会计、数据库、计算机课程的融会贯通。该实验要求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学会会计建账、系统管理、凭证管理、记账、结账、查询账务直至输出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会计流程的应用。
【实验设备及实验日期】
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用友财务软件U8.61院校专版
实验日期:17-19周(具体日期各班根据上机时间自己填)
实验内容:
1、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建立单位账套、增加操作员、进行财务分工、输入基础信息、备份账套数据;
2、总账系统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外币及汇率、结算方式、辅助核算等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系统期初余额录入;
3、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
4、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银行对账、自动转账设置与生成、对账和月末结账;
5、报表管理:利用报表模板编制报表、自定义报表;
6、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本科目定义、定义填报来源、定义项目来源、拆分凭证、生成报表。
7、薪资管理:薪资系统初始设置、薪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薪资分摊的月末处理以及薪资系统数据查询;
8、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系统参数设置、原始卡片录入、日常业务、月末处理;
9、应收款管理:应收款管理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日常处理及月末结账;
10、应付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日常处理及月末结账。
【实验结果】与【小结】
根据实验数据和体会自己填写。
附:上机打印结果
12.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反思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 物理实验教学 分组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不断观察和实验中,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操作的实验,因其感受性强、实践性强、独立性强,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媒体,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预习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时间短暂,所以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实验。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较为依赖教师,根本不进行课前预习,做实验时边看书边做,影响做实验的速度和效果。
2部分学生不喜欢做实验
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部分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不好好做实验,拿着实验仪器玩耍,最后拼凑实验数据,抄袭其他小组成员的实验结论。
3部分学生没有团队意识
由于学生性格不同,部分学生没有团队意识,做实验时必须自己做,不允许同组其他学生动手做实验,甚至有的学生故意放慢完成实验的进度,不给同组学生做实验的机会。
4教师实验模式单一
教师通常为了节省时间,实验仪器都已经准备好,实验报告已经由教师印制好,学生只要根据教师安排好的步骤做实验即可,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意义、特点
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获得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做好物理分组实验,对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意义重大。
1分组实验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演示实验由老师做,学生看,往往不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主要是:(1)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2)即使看得到,演示结果每次都和书中的一样,看与不看都没关系。时间一长学生的“参与”愈来愈少,由“看实验”变为“听实验”再变为“背实验”,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
结果往往是,演示实验做得再漂亮,效果也不理想。实验的乐趣其实就在于亲身的体验,不仅仅是视觉的体验、脑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手的体验,心灵的体验。分组后让学生自己实验:看得清,记得牢,更重要的是学得快乐。而分组实验教学法,能较好地克服演示实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参与实验、获得认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分组实验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和创新教育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命的生命,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進步都离不开创新。学生虽不能像科学家、思想家那样去探究,去创新,但从小树立探究和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实验虽多为验证实验,由老师来做,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早已定好,根本就没有可以创新的余地,但分组实验为探究实验提供了基础,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参与其中,探究了实验现象,分析了实现原理,总结了实验结论,激发了创新意识。
(三)分组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建立合作式学习环境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小组协作完成实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协同讨论解决问题,在协作中增长了学识,在实验中培养了感情,为学生日后更好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三、完善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实验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任务及分工
根据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层次以及男女进行搭配,分为2人一个操作组,4-6人为一个合作组(两个操作组组成),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每次实验课,每一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小组探究的物理任务;由小组长主持,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有利于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分析、设计实验、指导观察、收集数据、启发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这样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又教给他们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收集数据、得出结论、实验检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积极主动探究,重视了科学过程和方法训练,符合认知发展,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视失败实验的分析总结
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甚至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重视失败实验的分析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从失败走向成功的经验教训。从失败中再探究,帮助学生探究出实验成功的条件与原来的不足,这对学生思想方法的促进比起教师只做成功实验要大得多,教师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失败中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3.报纸编辑实验报告之认知排版软件 篇十三
课程编码:Z5004B005实验指导书:《报纸电子编辑实验教程》 面向专业: 新闻学
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认知排版软件
实验项目学时:4实验要求:■ 必修□ 选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验主要讲述飞腾文件的建立、打开与保存等每次使用飞腾要做的基本操作以及排版。
对象的基本操作方法,介绍在报纸排版过程中着重要掌握的版面参数及块设置的设置方法,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报纸的版面规格是如何确定的,还能够了解新闻稿件排入版面区域内所呈现的状态。
二、实验基本原理
采用飞腾排版软件进行报纸新闻稿件、图片、图元的编排操作,必须在飞腾中指定文件的版面上实现。并且任何编排操作都离不开操作对象。飞腾中对文字、文字块、图片和图元的操作,构成了报纸组版的主要过程。
报纸的版式风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报纸的工作环境体现出来,报纸的工作环境是指设置报纸成名尺寸和编辑方针规定的内容。版面参数的设置直接决定了报纸尺寸的大小,因此,在对报纸进行组版之前,必须根据自己所办报纸的组版规定,设置相应的版面参数,以符合报纸的版面风格。工作环境的设置是通过对一系列环境量得设置来完成的。系统全局量是指飞腾系统在灰屏状态下设置的参数,此时即版面参数在没有文件打开的时候设。文件全局量是指打开某文件后设置的参数量,即版面参数在新建文件的时候设,此时所设的参数量只对当前文件有效。对象全局量指选中某对象时设置的参数量,版面参数可以在排版过程中修改。块设置参数一旦设定,直接影响着版面中文字块(新闻稿件所占区域)呈现的状态。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
1台教师机、50 台学生机、北大方正飞腾集成排版软件、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
1、飞腾文件的基本操作
①、新建文件。打开飞腾软件,单击“文件”菜单下“新建”命令,或单击窗口工具条中的“新建文件”按钮(空白纸页状),弹出“版面设置”对话框。设置版面参数。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既可新建一个文件夹。
②、打开文件。单击“文件”菜单下“打开命令”,或直接点击窗口常用工具条中的“打开文件”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在“查找范围”下拉列表中选择“我的文档”中名为“报纸编辑”的文件夹,查找名为“FIT1.FIT”文件。然后单击“打开”按钮,或者双击此
文件名,即可打开飞腾文件FIT1.FIT。
③、保存文件。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或“存文件”命令,或直接点击窗口常用工具条中的“保存”按钮,或使用快捷键Crtl+S。弹出对话框,从“保存在”列表中选择“我的文档”中的“报纸编辑”文件夹。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第一版.FIT”。单击“保存”按钮,当前文件就会被存于“我的文档”中“报纸编辑”文件夹中。
2、飞腾对象的基本操作
①、选中一个对象。以个人所排的第一版为例,单击“工具”中的选取工具,及斜箭头状。单击要选择对象,显示控制点。
②、移动对象。当该对象成选中状态时,拖动对象,拖到合适位置,释放鼠标。如果要水平或垂直移动对象,则在拖动对象的同时,按住shift键即可。
③、删除对象。选中对象,按Delete键,或单击“编辑”下“删除”或“剪切”命令。④、复制、剪切和粘贴对象。选中对象,按快捷键Ctrl+C(剪切键为Ctrl+X),或单击“编辑”下“复制(剪切)”命令,或单击鼠标右键菜单的“复制(剪切)”命令。然后按快捷键Ctrl+V,或单击“编辑”下“粘贴”选项,或单击鼠标右键菜单的“粘贴”命令,即可将复制或剪切的对象粘贴。
⑤、改变对象大小。选中对象,显示控制点时,将鼠标向放大或缩小的方向拖动对象的把柄中的任意一个控制点,在状态条上会显示拖动控制点的坐标,但达到所要求的大小事,释放鼠标左键。或者使用“快参数”对话框也可改变对象大小。
⑥、对象的旋转。以个人所排的第三版为例,从“工具”中选中旋转与变倍工具,双击要旋转的对象,横放的链状边框,显示把柄的形状,向要旋转的方向拖动旋转控制点,但旋转到所要求的角度时,释放鼠标左键。也可用“快参数”对话框或状态窗口精确地确定旋转角度。
⑦、选中多个对象。选中“工具”中的选取工具,选中一个对象,然后按住Shfit键,同时单击其他对象。或者选中“工具”中的选取工具,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显示虚线框时,框内的对象都被选中。
⑧、块合并和块分离。选中多个对象,选择“版面”下“块合并”命令,或右键菜单单击“块合并”命令,或者单击窗口常用工具条“块合并”按钮,或按快捷键F4,即可实现块合并。同理,单击“版面”下“块分离”,常用工具条“块分离”按钮,或快捷键Shfit+F4,即可实现块分离。
⑨、对象层次。选中准备改变层次的对象,选择“版面”下“层次”菜单中的命令。⑩、对象的锁定与解锁。选取准备锁定的对象,单击“版块”“快锁定”中的“普通锁定”命令,当该命令前出现一个对勾,表示此命令已经被选中。当对勾消失,表示块已经解锁。
⑪、对象的对齐。选中多个对象,单击“块对齐”窗口中某一对齐方式。
⑫、拷贝块。选中欲拷贝的对象,单击“版面”下“拷贝块”命令,弹出“拷贝块”对话框。然后设置好各选项后,单击“确定”按钮。
3、工作环境设置。在灰屏情况下进行工作环境设置。以报纸《新新青年》为例进行版
面设置和环境设置。
(1)、版面设置
①、新建文件,在弹出的“版面设置”对话框中,设置页面大小为:宽350.031毫米,高545毫米;选中复选框“单面印刷”,其余按默认设置。
②、单击“设置边空版心”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如下设置:选中“自动调整页面大小”单选按钮,背景格显示选择报版。“页边空”选项组中由上至下设置为上下空15毫米、左右空20毫米。“背景格分栏方式”选项组中,将“栏数”设置为6栏;选中“栏宽
相等”,将“栏宽”设置为15字;“栏间距”设置为2字;“行数”设置为130行,“行距”定为0.25字。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版面设置”主对话框。
③、单击“裁剪线”按钮,勾选“包含裁剪线”选项,裁剪外空和警戒内空均设置为3毫米,设置完单击“确定”,返回“版面设置”主对话框。
④、单击“版心及背景格字号”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小五字号的版心字号。设置完单击“确定”,返回“版面设置”主对话框。
⑤、单击“确定”,完成版面设置,新建的版面则呈现出来。
五、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
1、如果要排通版的话,版面设置应该怎么设置?
六、主要参考书
《报纸电子编辑实验教程》胡丹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浅谈化学分组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篇十四
【关键词】分组实验;学生主体;实验能力
实验是学生认识和感知化学科学的窗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是关注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教师常常会以分组来开展实验。但作为以学生为为主体开展的实验教学形式,分组实验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恰当地实施一系列的策略,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分组实验有效的开展。
一、合理分组和分工
一般来说,我们不主张随意的搭配分组,而应当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指导性的进行分组,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避免各个实验小组之间能力的差异过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小组自身的实验综合能力。除了分组,明确小组分工也是分组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在实验开始前缺乏明确的分工,很容易造成实验过程中的任务分配不均,这样就违背了分组实验活动的本意了。因此,教师在组织和设计分组实验时,一定要明确实验小组成员的职责。组长负责总领实验进度、维持实验过程中的纪律、调节成员间的合作、与教师或其他小组进行沟通,操作员主要负责组装实验器材、拿取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员负责观察实验药品反应前后的性状特征及变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生成物、操作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记录员一方面要客观记录下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协助观察员进行观察活动,报告员负责总结实验结论、撰写最后的实验报告。以上这样几个职位,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另外要注意,虽然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参与其它成员的活动,例如,在实验反应过程中,并不是只有观察员才能观察实验反应过程,小组成员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
二、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
在分组实验中,每个步骤都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和动手操作,因此,必然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实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个实验成员都要知道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方法等,而要想知道这些,课前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围绕着实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预习和准备,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很多的化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不安全性,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能会对实验者造成很大的损失。曾经有一次,有一名学生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就出现过意外。因为该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他只能一步步地模仿隔壁小组的操作步骤,当他看见别人点燃酒精灯以后,也按部就班地学样,结果却发生了爆炸,询问之下才知道,该学生没有将空气排尽,才造成了此次事故。由此可见,开始化学实验前认真进行预习工作至关重要。
三、尊重学生实验主体地位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毋庸置疑是实验活动的主导者,虽然在实验开始前,为了保证实验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都会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实验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应当有一些主体意识,相反,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一些创新的奇思妙想,应当给予肯定,这可能会是实验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最大的收获。例如,有一次,学生开展“氢气的制取”实验,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弄破了试管底部,因为害怕教师责罚,该小组学生决定继续用破了的试管进行实验,他们将试管放在了小烧杯中,结果药品依然继续反应,这时候,小组中有个学生产生了就用这样的装置继续进行氢气的制取的想法。当学生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时候,我也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并且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就这样,在教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大胆创新下,该小组竟然琢磨出了一套优于原先的实验装置方案。这个意外的收获就得益于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实验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才有了这样的收获。
四、多维度评价实验小组
在分组实验结束以后,对该小组进行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以往,教师往往只是对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显然过于单薄,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倡导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努力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实验的结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是否仔细、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数据、结论是否科学,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分析是否合理等都要作为教师评价的内容,只有这样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以此评价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提高训练。
总之,分组实验的开展很简单,但高效的开展却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进行方方面面的协调,需要学生做精心的准备,这样才可能对一次有效分组实验的形成打好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对待分组实验这一教学形式,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以更好的发挥分组实验应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文广.对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1年第1期
[2]钱利新.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现状与对策[J].学苑教育,2011年05期
【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软件产品用户使用报告06-27
软件用户许可协议12-26
创业孵化软件用户手册08-20
药房系统软件用户手册11-09
大数据分软件用户手册12-13
CRM软件“用户满意度”连续六年第一10-11
仓储软件实验报告09-03
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报告06-13
会计用友软件实验报告12-15
软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