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

2025-01-2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共9篇)(共9篇)

1.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 篇一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我为校园添色彩

(综合*探索)我为校园添色彩 人教版美术 淮北市矿业集团水泥厂学校 刘 晛 单元总目标我为校园添色彩 人教版美术

通过对我为校园添色彩中,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自己的形象、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人教版美术)我为校园添色彩 人教版美术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可分3课进行教学,共用5课时完成。其

第1课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1课时)第2课 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2课时)第3课 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2课时)活动一

课题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活动安排: 设设与展示

1、画一幅学生装设计图,写出设计思路,还可以用你小活中的材料试着做一件模拟学生装。

2、利用自己设计的学生装开—个学生装发布会。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请数名同学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以备课堂表演供同学欣赏、参考。

◆学生准备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2.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

a.与学生讨论“如何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话题,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请数名已穿好学生装的同学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c.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进行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学校的学生装应该体现什么特色? d.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①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造型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②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③服装的面料选择(只作提示,内容从略)(2)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练习方式:

①效果图的绘制: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②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致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③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3.课后拓展

(1)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装设计作业,主动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学生装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2)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衣服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3)举办学生装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4)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纸盒、塑料、线材、布料、等废旧材料以及围巾、帽子饰物等现成品制作成服装,召开服装设计新作模拟发布会,进行服装表演,配以音乐、化妆、动作、舞台美术、海报招贴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和表演才能。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人们的着装。

2.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3.是否对本课内容有持续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本课的各项活动。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关于校园学生装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途径与方式的研究 2.关于学生装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2.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 篇二

一、歌曲引入

在上课前播放《秋日私语》,渲染课堂气筑。

二、走进新课

当时光完成最后一朵花的凋零,气所有的植物腿色成一种颜色的时候,秋又如约而至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兰笔下的狄天。学习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写景的方法。2 体会作者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

三、拜访作者

投影出示作者简介

四、听读课文 整休感知

1、认真听读,谈谈本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你认为作者颂了“秋”的什么?

1、学生自由畅谈。

2、跳读课文 寻章摘旬

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点到了秋的品格?

重点体会: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明确:秋天是闲逸、淡泊的。

五、寻找秋景

为了把秋天的风格写得更加形象生动,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具体可感的景物来写,你能把这些景物找出来么? 学生自由寻找。

六、赏析秋景

1教师以秋日图为例带领学生赏析

I作者在描写中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提示:可用文中词句概括)2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来突出思物特点的?(提示:勾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句)重点带领学生完成笫二题

可先进行方法指导-------赏析要点:

1、赏修辞

2、赏用词

3、赏哲理

4、赏意境

5、赏语言风格

重点休会用词的准确性:如酡红、浸染、醉红等词。

七、合作探讨

交流厅为学生提供交流模式

1、你赏析的是 图,它的特点是。

2、你最欣赏的句子是,它妙在

八、由秋及人、感悟主旨

跳读课文寻章摘句

找一找:哪些句子由秋写到了人?

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隘、拈、冀、鄙、忱。

理解并运用“漠不关心”“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五个成语。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

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

2、练习运用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三)情感目标:

学习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教学重点:

弄清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学习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教学难点:

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教(学)法: 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秋风吹着细雨/廷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于1939年12月21日写成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课前热身

1、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派遗()以身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鄙薄()纯粹()漠不关心()晋察冀()()

3、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宏大量。极端:<副>达到极点。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情义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纯粹:<形>不搀杂别的成分的。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漠不关心:冷淡,不关心。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根据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的写作目的,根据白求恩精神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很自然地用三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阐述,最后再用一段文字总结,号召全党同志向白求恩学习。这样,就构成了文章四段文字的内容。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本节课我们主要理清思路,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四边互动

互动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明确:学生边听边画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互动

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互动

3、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明确:

第一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 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互动

4、“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明确:(1)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3)第四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互动

5、分析第一部分。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子外国人”到“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到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互动

6、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互动

7、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从阅读者的角度来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理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

互动

8、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互动

9、学生朗读此段。

明确: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课堂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理清全文写作思路;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国际主义精神;理清局部思路(第一部分的思路、某些句子的思路);初步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

2、方法归纳

首先,阅读有关白求恩事迹的材料,搜集白求恩同志的故事。以阅读为切入点,在对白求恩生平事迹逐步了解的过程中得到教育,从而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其次,学会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一句中,“麻木不仁”一词的原意是指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而在本句中则指缺乏政治敏感与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四、作业布置:

(一)下列各句属于哪种修辞手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1、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2、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份。

B、《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D、《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答()

(三)用成语概括下列句意。

1、冷漠不关心。__________

2、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情绪淡漠。__________

3、微小得不值得一谈。__________

4、在工作中挑轻的,躲避繁重的。__________

5、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检查,让学生拼读、解释一些词语:派遣、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新课教学:

(一)课前热身

1、《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

A. 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B.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C.纪念白求恩,就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D.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 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 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作为一篇纪念抗日战争而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文章,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怎样向他学习。通过对比,褒贬分明,白求恩的精神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本节课主要学习对比在文中的运用。

2、四边互动

互动

1、学生朗读2、3部分,思考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

明确: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分三层写:第一层(从开头到“至少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三层,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互动

2、作者在赞扬白求恩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 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互动

3、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来证明自己的诊断,证明书第二部分中的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互动

4、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这么少?

明确: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了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

互动

5、阅读第四部分。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互动

6、“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互动

7、“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互动

8、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齐读“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杨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明确:“高尚”是指人格;“纯粹”是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是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是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

互动

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背诵。明确:按两层指导背诵。

互动

10、本文语言概括有力,一是恰当运用成语,使语言生动简洁,感情色彩鲜明,音节整齐均匀,便于诵读;二是双重否定句式和长句子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论证的鲜明性,使论证更准确、严密;三是对比句式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也增添了说理的雄辩力量。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个例句来体会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堂小结:

1、内容总结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经过,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方法归纳

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运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学习时,可采用比较阅读法感知文章内容及写作特色。

四、作业布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武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D、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2、指出文中的三个“这”字,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4、用横线将文中论据画出来,并指出是什么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D

2、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当作自己的事业;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3、A

4、白求恩同志……当作自己的事业”。事实。

5、运用设问句,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强调突出论点。

五、板书设计:

4.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 篇四

《向沙漠进军》是竺可桢爷爷的一篇著作,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关心气候,关注自然条件。文章中提到: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千百年来,人类和沙漠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啊,即使是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沙漠的可怕和强悍。

怎样保全绿洲,惩治风沙永远是人类向沙漠进军的主旋律。我国的陕西榆林地区在明末清初还是个天然的草原区,但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短短数十年已经使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大沙漠。我们不禁要问,何以一个天然草原会成了一个大沙漠呢?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地方干旱少雨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却不是决定因素,这个地方并不是在这几十年间才干旱少雨的,而是历来如此,怎么就早不变晚不变,到了乾隆年间成了沙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为因素:原来在那几十年里,人们慢慢从榆林地区移居关外去开垦荒地,原来的广袤草原逐渐荒废,草地变成泥土,泥土经过风吹日晒,沙尘自然到处飞扬。从这个教训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防风治沙少不了人类的辛勤劳作,如果听之任之,美丽的草原总有一天会消失殆尽。

5.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五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汉字。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 反复朗读课文,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涵其间的美好感情。

4 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美的语言,学会几种写景的语言技巧。

5 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分层描写景物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 单元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 单元整体学习一课时

2 《春》二课时

3 《三峡》二课时

4 《济南的冬天》二课时

5 《夏》一课时

6 诵读欣赏一课时

7 写作三课时

8 口语交际一课时

三 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当色彩斑斓的秋天悄悄从我们身边滑过时,我们的指尖将轻轻触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百花竟放、绿树浓阴、漫山红叶、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这份诗意的感觉会带着你走进百读不厌的《春》、《济南的冬天》,让你在领略它们的美丽时,再次享受那份纯真、惊喜、温暖、恬静、满足的美好情感;面对《三峡》多层面的美,你会惊奇于作者居然只用一百多字就让“三峡”显山露水;《夏》也许是你稍觉陌生的,但它的热烈会感染你,它的紧张会敦促你,那浸在苦涩汗水里的美会启发你。还有三首绝佳的古诗、四个精美的片段,无一不是作者面对四季时“情动而辞发”的佳作,我们所要做的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让它的“幽”显现出来。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美丽而多彩的四季?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有人说:积累是课堂教学之魂。也许你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你不会否认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积累,怎样帮助并鼓励他们有目的的进行专题积累,而且要让积累丰富的同学在课堂上闪光,这是对学生最积极的肯定,也是无声的激励。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在这样美好的四季,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6.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英语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谈论物品的所在位置,通过这一话题,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询问物品的位置,学习一些物品的单词,及方位介词 on , in , under ,behind 等的用法;学习并掌握where句型的运用,使学生养成干净、整洁、合理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会一些表示家具的名词以及学习用品的单词;

B、方位介词,如:in , on , under , behind的用法;

C、学会运用方位介词和where句型表述物品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描述物品作在的位置;

B、学会询问自己或他人物品的具体位置;

C、能够合理地描述和设计房间。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整齐地摆放自己物品的生活习惯。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A、方位介词in , on , under , behind的用法。

B、Where的特殊疑问句和Is this a/an...?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和否定回答。C、学习名词bed , dresser , bookcase ,backpack...难点:A、能够正确运用方位介词描述物品作在的位置; B、能够运用Where的问句找到物品位置。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 第二课时Section A 2a-4 第三课时Section B 1-2b 第四课时Section B 3a-4 Self-check

Period One 教师:准备一个带有家具的房间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搜集图片、卡片、一些学习用品的实物,以及闹钟、光盘、数学书和其他日常用品。学生:彩笔

学生用品、大白纸、课本所涉及的单词的实物。

学步骤

Step One: Present the New words.①Warming up.(Prepare some school things for the students as presents.)

T:What’s this ?(There is a pencil in the teacher’s hand.)S1: Yes you a right.Here you are.(give it to the student as a present.)

T: Is this a ruler ?(hold up a ruler.)S2: Yes it is.T: How to spell ruler ? S2: R-U-L-E-R , ruler.T: Good , here you are.(Hold up a pen , an eraser , a notebook and so on.Ask the questions in the same way.And give the presents to the students.)

T:What’s this ? S3: It’s a backpack.T:I have a backpack for you as a present ,(Looking for it in the desk , under the chair...)but I can’t find it.Where’s it ? Do you know ?

S3: I don’t know.S4: I think it’s in your desk..T:(Look into the desk.)No ,it isn’t.Now , let’s look for the backpack together , OK ?(Write down the title on the blackboard.)

②Learn the New words.T:Look at the big picture on the screen.This is a big nice room.I want to own such a room.Because there is some nice furniture in it.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 furniture ?(Show a picture of a bed and a dresser.)

T:What’s this ? It’s a bed.“BED”.Read after me.B-E-D , bed.Ss:B-E-D , bed.T:What’s this ? It’s a dresser.D-R-E-S-S-R , dresser.Ss:D-R-E-S-S-R , dresser.(Teach the other words bookcase /sofa/chair/drawer/plant/...in the same way.)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并用学过的句子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直观地呈现单词,使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单词。T:Read the words aloud.③Present the words in , on , under , behind using the objects.T:Where is my book ? It’s on the desk.(Put a book on the desk.)T:Where is my bag ?(Put a bag on the desk and ask this question.)S1:It’s on the desk.T:Where is my bag ?(To all the students)Ss:It’s on the desk.T:Where is my pen ? It’s in the pencil case.(Put a pen in the pencil case and ask.)T:Where is my ruler ?(Put a ruler in the pencil case , too.)S1:It’s in the pencil case , too.T:Where is the ruler ? Ss:It’s in the pencil case.(Then learn the other two prepositions “under”, “behind” in the same way.)

④Present the words.T:Now ,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 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1 ? S1:I think it’s in the box.T: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2 ? S2:It’s on the box.T: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3 ? S3:It’s behind the box.T: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4 ? S4:It’s under the box.T: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 please match the sentences and the pictures.1: The cat is under the chair.2: The cat is on the bed.3: The cat is behind the door.4: The cat is in the box.5: The cat is next to the plant.通过实物所在的位置直观地呈现乏味介词。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准确呈现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和掌握方位介词。

让学生把句子和图画匹配起来,巩固方位介词的用法。6: The cat is on the chair.T: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do 1a quickly as you can.(After doing 1a,check the answer.)Step Two :drills.①Practice the drills.T:This time , use the school things around you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T:Where’s the watch?(Hold up a watch in the hand.)S1:It’s in your hand.T: Where’s the bag?(Put a bag on the chair.)S2:It’s on the chair.(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like this.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②Introduce a room and listen to the tape.T: This is Tommy’s room, but he can’t find his books, his pencil case, his baseball, his computer game and his keys, please help him find the things.Listen and number [1-5]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Play the recording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tep Three: Play a game.T: Now, we will play a game , I have a new ruler, all the students close your eyes, and I hide it in our classroom.Please guess, Where is it ? If your answer is right, it is yours.Please ask like this Is it on the desk? Is it on the floor? Are you ready? S1: Is it in the...? T: No,it isn’t.S2: Is it under the…? T:No, it isn’t.S3: Is it behind the…?

T: Yes, it is.Please find it out.Here you are.(Give the ruler to him.)(Ask three or four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hide three or four new school things, others look for them.)T:Who can come here to hide my new pen? Ss: I can.(After playing the game, some students who can find the school things will have them.)Step Four: Task.T: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This is Mary’s room.In groups of four , describe where the things are in the room.(Prepare 让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操练句型,达到熟练运用where提问。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以游戏的方式操练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增强趣味性。利用屏幕上所给图片,描述Mary房间物品的位置,强化句型。For five minutes.)S1: Is the book on the desk? S2:Yes, it is.Is the backpack under the chair? S3: No, it isn’t.It’s… Where are the keys? S4:They are…

Homework: Make a play.There is a man.His name is “forgetful”.He always forgets somethings, and he always asks Where is / are my …?

7.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七

1、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的构成:介词+the / 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名词等。

(1) 在介词短语中,定冠词the常常不翻译成中文,但the不能省略,是表示特指的。例:behind the door 在门后面

(2) 若介词短语中名词前用了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时,不能再用定冠词the,但名词所有格前可以用the。

例:on his desk 在他的书桌上;in the teacher’s room 在老师的房间里

(3) 专有名词前不能用the。

(4) 表示方位的介词:on, in, behind, between, under等。

on在……上面(紧贴着某物,有面的接触);in 在……里面;behind在……后面;between在……之间;常于and连用;under在……的下面。

2、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由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意在询问人或者物品所在的位置,句式“where +be+名词”,注意where后的be动词用is还是用are,取决于be动词后面的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答语句式:It is +介词短语 (对应的问句为where is);

They are+介词短语(对应的问句为where are)或者直接用介词短语回答,省略it is或they are。

例:1.—Where is my eraser?

—It’s on the desk. / On the desk.

2.—Where are the keys?

—They are under the bed. / Under the bed.

3、I think it’s in your grandparents’ room. 我认为它在你(外)祖父母的房间里。

变否定句:I don’t think it’s in your grandparents’ room..

当主语是第一人称,think表示“看法”,其后接宾语从句时,若宾语从句表示否定意义,在形式上应该否定前面的主句,这种现象叫否定转移。

(误)I think he is not a teacher.

(正) I don’t think he is a teacher. 我认为他不是一位老师。

4、谈论物品的位置

Where’s + 单数物品?

Where are + 复数物品?

It’s + 介词短语.

They’re + 介词短语.

1) Where’s the baseball? It’s in the backpack. 棒球在哪?在背包里。

2) Where’s my computer game? It’s under the bed.我的电子游戏机在哪?在床下面。

3) Where are your books? They’re on the chair.你的书在哪?在椅子上。

4) Where are the keys? They’re on the dresser. 钥匙在哪?在梳妆台上。

名词前已有作定语的this, that, my, your, some, any, each, every等代词,则不用冠词。

5、表位置的介词

on 在......上(两者相接触)

in 在......里

under在......下面(正下方)

6、Come on, Jack! 快点儿,杰克!= Hurry (up), Jack!

7、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吉娜的书到处都是。

8、I don’t know.我不知道。

9、take sb/sth to + 地点:把某人/某物带到某地。

take sth to sb 把某物带给某人 2) 把书带给他

10、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你能带些东西到学校吗?

bring“带来,拿来”表示从远处带到近处,从别的地方带到说话者的地方。

take “带走,拿走”表示从近处带到远处,从说话者的地方带到别的地方。

1) Please bring me an eraser.

请给我带块橡皮擦。

2) Please take these books to your sister请把这些书带给你妹妹。

11、some和any(一些)

1) some一般用于肯定句,any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

①I need some notebooks我需要一些笔本。

②I don’t have any books. 我没有书。

③Do you have any books? 你有一些书吗?

2) 在表示请求、建议、征求意见等委婉语气的疑问句中,用some而不用any。

①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你能带些东西到学校吗?

②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 你想要一些苹果吗?

12、on the wall与in the wall(在墙上)

图画、黑板、风筝等“在墙上”,是因为它们在墙的表面,故用on the wall。

8.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 篇八

B. 听句子,选出正确的应答语(听两遍): (5分)

( )6. A. I want to buy a T-shirt. B. Thank you. C. Don’t worry.

( )7. A. It’s mine . B. It’s nine yuan. C. It’s a pen.

( )8. A. It’s yours . B. It’s very kind of you. C. It’s half past two.

( )9. A. Yes, I’d love to. . B. Yes, please. C. Yes, I would.

( )10. A.I am Tom . B. This is Tom. C. My name is Tom.

C. 听五段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听两遍): (5分)

( ) 12. Where are they talking(谈话)

A. In a school. B. In a shop.. C. On a farm

( ) 13.What time is it now?

A. 7:30 B. 7:13. C. 7:03.

( ) 14.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pay(付钱)?

A.¥5. B.¥10 C. ¥15

( ) 15. What’s wrong with Jack?

A. He can’t find his pen.. B. He can’t find his mother. C. He can’t find his father.

D. 听短文,填入所缺单词,每空一词(听两遍): (5分)

Name Age Country Job Workplace

David 16.________ England student school

Paul thirty-six the U.S.A. 17 _________ No. 2 High School

Lisa

18 _________ 19 _________ 20.__________

11. __________ 12. __________ 13. __________ 14. __________ 15. __________

笔试部分(80分)

II. 词汇。(15分)

A)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单词。(5分)

1. wrong(反义词)__________ 2. they(宾格)_____

3. bye(同音词)_____________ 4. mouse(复数)______

5. their(同音词)____________ 6. four(同音词)______

7. aunt(同音词)___________ 8. bring(反义词)_______

9. carry(第三人称单数)______ 10. like(同义词)________

B)翻译下列短语或词组。(5分)

11. 试穿__________ 12. 去钓鱼__________________

13. 起床_________ 14.吃早饭___________

15. 回家________

C)根据句意、汉语和首字母补全单词。(5分)

16.The box is too h______. I can’t carry it.

17.I have _______ (四十)books.

18. What time is it? It’s a _______ past four.

19.Don’t _______ (忘记)to bring your guitar.

20. I see a __________ in the zoo.

Ⅲ. 句型转换.(5分)

1. My pen is 12 yuan.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 _____ is your pen?

2. How do you like this skirt?. (写出同义句)

______ do you ______ ______ this skirt?

3. Do you have time tomorrow? (写出同义句)

_____ you _____ tomorrow?

4. It is twelve past two .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is it ?

5.It’s have time supper to (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V. 单项选择(15分).

( ) 1. —___________. —Yes, please. I’d like to buy a cap.

A. Can I help you? B. Can you help me? C. Is that all?

( ) 2. —_________ are the shoes? —50 yuan, please.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How about

( ) 3. —These pants are nice. Can I _________? —Sure

A. try it on B. try them on C. try on them

( ) 4. —Sorry, I don’t know her name? —___________.

A.Thank you. B. All right. C. Thank you all the same.

( ) 5. —Do you have ______ bread? —Yes, I have ______.

A. some; any B. any; some C. a; any

( ) 6. —Does the zoo have ______ elephant? —Sorry, I don’t know.

A. a B. an C. the

( ) 7. —Hello! — Hello, Betty! __________ is Jill speaking.

A. I’m B.She is C. This is

( ) 8. —____________ —Sorry. She is not here now.

A. I speak to Kate. B. Are you Kate? C. May I speak to Kate?

( ) 9. —_________ going to the zoo? —All right.

A.Why not B. What about C. Why

( ) 10. It’s half past eleven. It’s time ________ have lunch.

A. to A. of C. at

( ) 11. She gets up ______ 6:10. I think she’s a good girl.

A. at B. in C. on

( ) 12. My coat is mine, but this _____ is blue.

A. it B. one C.coats

( ) 13. I have a cat. ____ name is Mimi. ____ very nice.

A. It’s; Its B. Its; It’s C. Its; It

( ) 14. It used to be(过去是)_______ telephone, but now it’s ______.

A. her; mine B. hers; my C. hers; mine

( ) 15.—Mr Chen is kind _____ us. —It’s very kind _____ him

A. to; to B. of; to C. to; of

V. 情景交际(10分)

A. 从B栏中找出与A栏中各句相应的答语。(5分)

A B

( ) 1. Are you free this Sunday? A. It’s two to two

( ) 2.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Songtao? B. Yes. What’s up?

( ) 3. 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 C. I can’t find my way home.

( ) 4. What time is it? D.Yes. I’d love to.

( ) 5. What’s wrong with you? . E. Pandas.

B. 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完成下列对话(其中有一个选项是多余的)。(5分)

A. No, he doesn’t.

B. He isn’t here now.

C. All right. I’ll tell him about it

D. Could you ask him to call me back

this afternoon?

E. May I speak to Yang Fang, please?

A:Hello!

B:Hello!______6 _______

A:Sorry. ______7______ Who is this?

B:This is Li Lan, Yang Fang’s classmate._____8 ___

A:Sure. Does he have your phone number?

B:______9_____ My phone number is 2835432

A:2835432. ______10_______

B:Thank you. Bye

A: Bye

6. _______ 7. _______ 8. ________9. ______ 10. _______

VI. 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This is a girl. She’s 1 English girl. Her name’s Becky. She’s twelve. She’s in 2 Grade Seven at No. 1 Middle School in Beijing. She studies(学习) 3 in it. Mr Liu is her Chinese teacher. 4 name is Liu Yong. He’s a good teacher. He teaches(教) her Chinese very well. His 5 number is (010)65268559. He loves(爱)his students very much.

Becky’s father and mother 6 teachers. Her father is 7 Green. He 8 in Beijing now. He teaches us 9 __ He goes to work on his bike. 10 our good English teacher and good friend.

( )1. A. a B. an C. the D. /

( )2. A. class four B. class Four C. Class Four D. Class four

( )3. A. English B. Chinese C. Japanese D. American

( )4. A. My B. Your C. His D. Her

( )5. A. phone B. bike C. car D. bus

( )6. A. am B. is C. be D. are

( )7. A. Miss B. Mr C. Mrs D. teacher

( )8. A. work B. to work C. works D. work’s

( )9. A. English B.Chinese C. miao D. Japanese

( )10. A. She’s B. He’s C.It’s D.his

VII.阅读理解.(20分)

(A)

Dear Mike,

Thanks for your family photo. 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I have a happy family.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grandmother, my parents, my sister and I. The old woman is my grandmother. The man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David. He is a teacher. And what about the woman? She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Linda. She is very nice. Look at the girl. That’s my sister. She is in a middle school(中学). Her name is Lucy. Do you know(知道) the boy? It’s me.

Yours, Tony

根据这封信及照片,选择最佳答案:

( ) 1. There are ______ people in this family.

A. four B. five C. six D. seven

( ) 2. Who is Linda?

A. She is the boy’s aunt. B. She is the boy’s sister.

C. She is the boy’s mother. D. She is the boy’s cousin

( ) 3. Is David the old woman’s son?

A. Yes, he is. B. No, he isn’t. C. No, he is. D. No, it is

( ) 4. What’s the name of the boy?

A. Tony. B. Mike. C. David. D. Linda.

( ) 5. Which is true (正确的) according to (根据) the letter?

A. The parents have two sons. B. Lucy is a student.

C. Lucy’s mother is a teacher. D. David has no grandmother.

(B)

Maria

I like broccoli(花椰菜) and bananas. I don’t like hamburgers or French fries.I have two eggs and a banana for breakfast.

Bill

I like salad and chicken. I don’t like ice cream. I have chicken and tomatoes for dinner.

Bob

I like hamburgers and ice cream. I don’t like tomatoes. I eat lunch at school .I have hamburgers and oranges for lunch.

根据表格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 ) 6. Does Maria like broccoli?

A. Yes, she does B. No, she doesn’t.

C. Yes I do D.I don’t know.

( ) 7. What does Bill have for dinner?

A. Salad and chicken B. Ice cream

C Tomatoes and chicken D. Hamburgers and oranges

( ) 8. ______eats two eggs and a banana for breakfast.

A. Maria B. Bill C. Bob D. No one(没人)

( ) 9. _____likes ice cream, but ______doesn’t like it.

A. Bob, Maria B. Bill, Bob C. Maria, Bill D Bob, Bill

( ) 10. Does Bill have eggs or bananas for breakfast?

A. Eggs B. Bananas C.Eggs and bananas D. We don’t know.

( C )

Hello, everyone! I am Liu Yifei. My English name is Crystal. I am from Beijing. I am an actress(演员). I’m polite(有礼的) and helpful.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 My father is tall and thin. He is a professor(教授). My mother looks young and slim(苗条). She is a dancer. They are very kind. I like playing golf(高尔夫).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Chinese very well. Huang Xiaoming is my good friend. He is from Qingdao. He is my partner(搭档) in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神雕侠侣》).

根据短文判断正误:T(正确)F(错误)

( )11. Crystal is Huang Xiaoming’s English name.

( )12. Liu Yifei is polite and helpful.

( )13. Crystal’s father is a professor.

( )14. Liu Yifei’s mother likes playing golf.

9.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篇九

A.自然侵害B.社会侵害C.学校侵害D.家庭侵害

答案:B

2.面对一些突发事故和侵害,我们要()。

A.寻求社会、学校、家庭的保护,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B.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

C.没有办法,只能碰运气了

D.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答案:A

3.某校规定要严格查验入校的外来人员;每层教学楼要配备灭火器;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实行()。

A.司法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家庭保护

答案:C

4.下边的漫画《“雨中雨”》启示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

雨中雨

A.学校保护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解析:解答漫画类题目要认真阅读漫画,结合题目及辅助文字来综合判断。因成绩没考好,在雨中父亲对儿子进行训斥,唾沫四溅,犹如下雨,形象说明了家庭保护不到位。选B项。

答案:B

5.《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擅自约见网友;不得沉迷网络与电子游戏。”上述规定强调的是()。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解析: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强调的是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只要看清题干要求,就比较容易回答。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单下一篇: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5则范文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