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目标性监测月小结

2025-03-1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icu目标性监测月小结(精选2篇)

1.icu目标性监测月小结 篇一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为有效预防和控制ICU 内医院感染,我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ICU 兼职感控人员密切配合,对ICU 开展了目标性监测,现将2012年下半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数据与方法

1、监测对象 2012年7-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并对转出ICU的患者有专人到相应科室随诊48小时。

2、监测方法 每日对ICU进行调查,填写ICU患者日志,再将数据汇总。

3、诊断标准 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感染率的比较 ICU 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 各等级患者临床病情分级总分/ 同期ICU被评定患者总例数;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发病率/ ASIS。

二、结果

1、感染率 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197人,医院感染16例(22例次),感染率为8.12%,感染例次率为11.17%。16例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同期ICU患者住院日数为668日,日感染率为23.26‰,调整后日感染率为7.11‰。(详见 表一)

2、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 ICU常用的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日感染分别为: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89.74‰,调整后日感染率为27.44‰;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UTI)1.51‰,调整后日感染率为0.46;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0.(详见 表二)

3、部位感染率 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率95.45%;其次为泌尿道4.55%。(详见 表三)

4、医院感染病原菌 16例(22例次医院感染)治疗用药,送检率为100%。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检出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真菌1株,其它(为单发少见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7株,故不做详细统计分析。(详见 表四)

ICU医院感染率(%)及日感染率(‰)表一

月份 调查 例数

例数 8 9 10 11 12 合计

医院感染

感染率 5.00 9.38 5.88 14.81 11.54 5.26 8.12

住院日

ASIS 评分

感染例次

感染例次率

日数

日感染率

调整日感染率 5 3 5 3 2 22

10.00 15.63 8.82 18.52 11.54 5.26 11.17

128

131

120

15.63 28.85 15.27 36.36 25.00 21.05 23.26

14.47 8.88 5.28 11.84 7.74 7.09 7.11

4.08 3.25 2.89 3.07 3.23 2.97 3.27 40 32 34 27 26 38 197 3 2 4 3 2 16

688

ICU 器械使用率(%)及日感染率(‰)表二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

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

月 日 感使份 数 染 用

例天次 数 使

用 率

日 感 染 率 感使

调整

染用

日感

例天

染率

次 数

使

用 率

日 感 染 率 感使

调整

染用

日感

例天

染率

次 数

使

用 率

调整

日感染

染率

率 128 4 52 40.63 76.92 18.85 8 104 1 60 57.69 16.67 5.13 9 131 3 47 35.88 63.83 22.09 10 110 5 23 20.91 217.39 70.81 11 120 3 27 22.50 111.11 34.40 12 95 2 25 26.32 80.00 26.94 合688 21 234 34.01 89.74 27.44 计

0 0 1 0 0 0 1

92.97

93.27

0 0

0 0

0 0 0 0 0 0 0

99.22

78.85

27.48

30.00

33.33

6.3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7.71 7.81 2.70

99.09

95.83

97.89

0 0 0

0 0 0

661 96.08 1.51 0.46

324 47.09

ICU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表三95.45下呼吸道 n=21泌尿道 n=14.55

ICU病原菌分布情况 表四

病原体 真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其他 合计

菌株数 1 10 4 7 22 ICU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18.1845.4531.824.55真菌 n=1鲍曼不动杆菌 n=10铜绿假单胞菌 n=4其他 n=7

三、分析

1、ICU 医院感染现状 2012年下半年对ICU 监测显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12 %,例次感染率为11.17 %,日感染率为23.26 ‰,明显低于2012年上半年ICU医院感染率(16.20%),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相应部位感染的95.45%,提示气管插管等相关侵入性操作是ICU 医院感染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指征,及时去除不必要的导管。ICU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师应及时送检病原学,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以有效控制感染。ICU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常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长等多种易感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应重视对ICU 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进行有效干预。

2、侵入性操作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73%,日感染率为89.74‰,调整后日感染率为27.44‰。较2012年上半年感染率(12.29%)有所下降,仍是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引起VAP 相关危险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本身的原因,如存在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高龄、昏迷、误吸;另一方面也与各种诊疗措施有关,如体位、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应用抑酸剂、镇静剂、免疫抑制剂、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均有可能影响到VAP 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诊疗 护理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手卫生规范;随时做好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在患者病情允许下将患者床头抬高45,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等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定期评估呼吸机使用的指征,及早撤机,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感染率为0.56%,日感染率为1.51‰。留置尿管时间长短是影响其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基础疾病等也影响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尽可能缩短尿管的留置时间,降低感染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本次监测期间发生率为0,导管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类型、存在感染灶等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鉴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及时拔除导管。

总之, ICU 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3 种导管相关性感染是ICU 的主要医院感染类型,需要重点监控。在ICU 内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可及时获得准确资料,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控制和预防ICU 医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感染科整改建议

具体整改措施:

1、每日认真执行本院制定的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2、增加日常消毒频次;在监护区无患者情况下,将所有仪器、物体表面及地面、墙面(2米以下)用1000mg/L文华消毒液擦拭,有效清除杀灭多重耐药菌,防止多重耐药菌定植。

3、按要求及时清洗层流洁净系统初、中、高效过滤网。保证空气的洁净程度。

4、认真执行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5、认真执行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标准操作规程(SOP)。

6、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落实手卫生规范。

7、定时召开科室医院感控小组会议,对照制度规范,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主治医生应积极送检,根据药敏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9、加强培训,科室内对手卫生规范、无菌操作原则等相关制度进行再学习。

五、目标

1、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2、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及其他侵入性操作感染发病率。

2.icu目标性监测月小结 篇二

关键词: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干预

综合ICU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综合性监测表明,ICU感染率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水平。为了解我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掌握导管使用率、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自2011年7月开始对ICU进行目标性监测,现将1年来的监测结果及运用PDCA循环[P即计划(plan)、D执行(do)、C检查(check)、A改进(action)]方法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7月—2012年6月所有入住ICU超过24 h的患者,共338人。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追踪观察48 h,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1.2 方法

1.2.1 目标性监测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1],感染管理小组监控护士每天填写ICU日志,发生感染时由监控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控制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每周至少2次下病房查看工作人员操作情况、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监督、指导医务人员及时完成各类监测表的填写工作,每周评定ICU患者病情等级;每季度统计、分析、反馈,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1.2.2 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干预

针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干预计划、执行干预措施、检查干预效果、存在问题继续改进,进入下一个循环。

针对第1个季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①全科培训VAP预防控制措施。②呼吸机管路停止浸泡消毒,下供应室集中高温消毒烘干,不频繁更换;③制定具体的VAP预防控制实施表,每日记录,内容包括:无禁忌床头抬高30~45°;0.02%洗必泰口腔护理,每日4次;密闭吸痰;每日评估插管及机械通气必要性,及时撤机。④手卫生,每个床头配免洗手消毒液,现场培训,现场观察手卫生依从性;不定期采样监测,监测科室手卫生用品用量。⑤每周检查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实施表的记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锁骨下静脉插管,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纱布敷料每日更换,透明贴每周2次,每日评估置管必要性,及时拔管。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控措施:严格把握留置尿管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不必行常规膀胱冲洗,不频繁更换导尿管,(2周1次),5日后评估置管必要性,及时拔管。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共监测338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7例,52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0.95%,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5.38%;同期ICU患者总住院日数为1 874 d,日感染发病率为19.74‰,日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7.75‰;病情等级评定总分值为851分,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228人,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73分,调正例次感染发病率为4.13%。见表1。

2.2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52例次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33例次,占63.46%;泌尿系感染8例次,占15.38%; 血流感染6例次,占11.54%;表浅切口感染4例次,占7.6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次,占1.92%。

2.3 各导管使用及感染情况

监测期间总器械使用率205%;其中导尿管使用率98.45%,尿路感染8例,日感染率4.33‰;动、静脉插管使用率64.78%,相关血流感染6例,日感染率4.94‰;呼吸机使用率41.36%,VAP 33例,日感染率42.58‰。见表2。2.4 医院感染病原菌 52例次医院感染中,标本送检51例次,送检率为98.08%。检出革兰阳性菌7株,占13.78%;其中链球菌4株、葡萄球菌2株、肠球菌1株。革兰阴性菌40株,占78.43%;其中产气肠杆菌21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肺炎鲍曼不动杆菌4株、克雷伯菌3株、嗜麦芽假单胞菌2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真菌4株,占7.84%,全部为念珠菌。

3 讨论

3.1 ICU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部门

入住ICU的患者病情严重,多为昏迷患者及大手术后病情危重者,侵入性操作多,感染率较医院平均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此综合ICU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部门。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成立时间不长,床位8张,病区空间较小,工作人员相对不足。此次目标性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干预措施,调整后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13%,低于张莉莉等报道的2006—2007的9.33%[2]和黄新华等报道的2009年的7.39%[3]。这与报道二级医院感染率低于三级医院相符。

3.2 目标性监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随着目标性监测的不断深入,干预措施的积极落实,各相关感染指标呈下降趋势,从季度趋势来看,2011年四季度各相关感染率指标最高。这与该季度及时发现、处置了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有关,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标性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3 预防VAP很关键

VAP是ICU患者感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资料表明,降低VAP的发生需要采取多种干预措施进行长期干预[4]。我院通过PDCA循环的方式,采取科室全员培训,严格落实手卫生、床头抬高30~45°、0.02%洗必泰口腔护理每日4次、呼吸机管路彻底消毒烘干、不频繁更换呼吸机螺纹管等干预措施。特别在落实方面,增加护理人员,院科2级进行检查督导,现场采样、观察手卫生依从性,定期反馈,呼吸机使用率大幅下降,VAP呈下降趋势,说明干预措施是有效的,但是仍高于章华萍、张莉莉报道的32.9‰、37.1‰的水平[2,6]。VAP的预防还应从减少口咽部、胃内的细菌定植和定植菌的吸入,维持患者的口腔卫生;定期吸引口腔分泌物;严格控制制酸剂的使用;适当使用胃肠动力学药物,做好感染患者的隔离,特别是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等方面着手,降低感染率。

3.4 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很重要

中心静脉置管是重症医学科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一旦发生CLABSI,容易导致病情恶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CLABSI发生率为4.94‰,使用率64.78%;与张骏骥报道的2009年数据相当,但高于2010年数据[5]。分析这几例血流感染,均是危重患者,其中1人多部位感染,置管时间均超过20 d。 为预防CLABSI,尽可能采取锁骨下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定期维护及每日拔管评估等措施,但是1年内感染率无明显变化。因此,在CLABSI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方面还有待加强,应开展CLABSI专项监测进行研究分析。

3.5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有下降趋势

CAUTI染发病率1年来逐渐下降,感染率平均4.33‰,低于章华萍等报道的数据[6];但使用率高,无明显变化,平均98.45%。CAUTI的发生与置管时间的长短、尿管维护、患者自身状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关,我院控感处与护理部共同组织CAUTI培训、护理查房,共同监督检查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同时增加了ICU的护理人员,使得CAUTI呈下降趋势,说明干预措施有效。

3.6 手卫生仍有差距

通过1年的监测与干预,手卫生依从性大大提高,免洗手消毒液消耗量从2011年7月的5 ml/每床日到1年后的17.5 ml/每床日,但是与张骏骥报道的30.83 ml/每床日还有很大距离[5],仍有待提高。应加强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

3.7 建议

在医院感染高发的重点部门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地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及时发现各种侵入性操作存在的问题。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现场培训、制定预防控制计划,采取干预措施,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有效降低感染率。但是在监测过程中,针对器械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应采取更深层次的监测,获得更有力的数据。现场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感染控制素质[7],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更加有利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

[2]张莉莉,左改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105.

[3]黄新华,李清华,蔡宝绒,等.综合ICU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35-436.

[4]张译文,胡必杰,高晓东,等.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88-1689.

[5]张骏骥,卢萍,程念开.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7):333-334.

[6]章华萍,张玉琴、郑丹,等.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9-5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学位证遗失申请报告下一篇:钣金设计工程师职责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