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疾病防控征文

2025-02-0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健康第一疾病防控征文(精选2篇)

1.健康第一疾病防控征文 篇一

3月3日下午2点半,同济大学20__年春季学期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在线开讲,我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医学院教授、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医学院教授、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院长赵旭东分别围绕“同济人要带着责任与担当砥砺前行”“从新冠肺炎防控到灾难医学体系建设”“在灾难中学习和成长——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主题为学子授课,勉励广大同济青年带着在抗击疫情中真切感受到的责任与担当,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砥砺前行。此次授课由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主持。

“同济担当!”“同心同德同舟楫!”“想看学校的樱花了!”在历时近100分钟的直播中,包括同济大学3万余名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近80万人次在线听课,他们纷纷在同济大学官方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直播平台留言互动,抒感怀、送祝福,一条条温馨弹幕全程满屏。

方守恩:同济人要带着责任与担当砥砺前行

“今天是新学期线上教学的第二天,我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给大家上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方守恩对同学们说,目前,虽然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安排今天的疫情防控第一课,就是要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教育部、上海市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判断与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方守恩表示,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统一部署要求,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学生不返校,最大程度保护师生健康。近阶段,学校坚持一手抓好校园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线上教学,“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虽然大家身在各处,很多同学暂时只能宅在家中,但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愿是一致的:期盼着战疫阻击战的胜利,期盼着大家早日回到校园!

方守恩向同学们讲述了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难关之时,同济人如何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用实际行动践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学校各项工作中将责任与担当熔铸其中的一件件感人事迹:学校党员干部全力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师者不忘初心、守土有责,停课不停教;专家教授勇挑重担,聚焦科技攻关;各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发扬“逆行者”精神,紧急驰援一线;广大校友贡献同济智慧,纷纷汇聚爱心;莘莘学子从我做起,加强自律。

“同学们,疫情终将被战胜,大家也将重返校园。在疫情结束之前,一段时间内,学校都将采用这种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完成学业。”方守恩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在责任担当中激发学习动力,将抗击疫情中感受到的这份责任、担当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将个人抱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二要在坚韧不拔中磨砺学习意志,正面看待学习生活中的急流险滩,从容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守得云开见月明”;三要在开放包容中创新学习方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和科研要求。

方守恩最后寄语同学们: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斗员,愿大家在新学期,将责任担当扛在肩上,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这个特殊学期的到来!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刘中民:从新冠肺炎防控到灾难医学体系建设

刘中民首先从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传播特点及预防措施说起,他指出,目前开学的时机尚未到来,大学生要为同龄人抗疫起带头及先锋作用。

2月4日,附属东方医院整建制承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暨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受命派出55名队员,以及10辆专业车辆装载物资、药耗、生活保障、帐篷医院等共计30吨,紧急驰援武汉,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展开医疗救治工作。医疗队搭建了中型医院规模的25顶帐篷的移动医院,先后提供近20顶帐篷作为方舱医院的指挥中心、办公室、工作清洁区、员工更衣及物资后勤保障基地,并设立了监护室、远程会诊中心。

刘中民与同学们分享了一组数据:东方医院医疗队已在武汉方舱医院累计管理住院患者人数6389人次,出院272人(重症患者转出19人),门诊接诊87人次,对630余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书写入院记录500余份,护理患者人数3053人次,调剂药方18549份,CT检查人数1019人,检验标本347个,培训医护人员200余人。医疗队出征前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组织的感召下,现已有21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1医1护火线入党。

刘中民等还先后主编出版《大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学生防护读本》《疫情来临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防护指南》三本著作。

最后,刘中民谈到了灾难医学学科中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介绍了同济大学首创的灾难医学教学体系,以及同济大学应对生物灾难的储备力量。他特别提到了当前东方医院正全力加快推进的科研攻关项目,包括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重症的临床试验、mRNA疫苗研制、院内广谱抗病毒雾化剂Ⅱ期临床试验、20__-nCoV特异性抗原检测试剂的开发等。

赵旭东:在灾难中学习和成长

自疫情发生以来,赵旭东教授一直在为新冠肺炎患者及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编书、建言,在由政府部门领导及多个学术组织实施的全国性的救援活动中起到了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他面向校内防控一线师生举办的舒心沙龙,以及面向武汉方舱医院的网上直播演讲,抚慰了一颗颗焦躁的心灵。

面对重大疫情,为何要开展心理健康援助工作?赵旭东说,疫情突如其来,处于紧急事态中的人们需要陪伴、支持和引导。为此,心理救援队员要跟一线的其他医务人员一样,要顶着恐慌、焦虑、迷茫的雾霾逆行。心理疏导、心理救援、精神医学干预,与抗病毒斗争的其它医学行动是相平行的。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时刻,心理援助如何发挥作用?赵旭东认为,心理援助能对个体心理的应激反应,进行管理、疏导,预防心理创伤,缓解痛苦、调节情绪、鼓舞士气;引导和构建社会认知,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

同学们应该如何克服焦虑情绪,安下心来、专心学习呢?赵旭东给出了5个关键词:一是“安全”,物理环境安全,身体和心理健康;二是“平静”,情绪健康表达,情绪情感稳定;三是“连接性”,人际沟通和谐,有亲人+朋友;四是“自我效能和团体效能”,家庭及个体的自信建设;五是“希望”,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定会越来越好。如果能做到这5个方面,大多数人是不需要专门的心理学和医学干预的。

“我们要认识到,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性,同学们要学会在灾难中学习和成长。”赵旭东指出,如果我们把处理危机当成升华精神、磨砺意志、锻炼体魄、提高能力、增加体验、加速成长、承担责任、成就业绩的重大机遇,那么我们不仅会有超常的功能水平发挥,还会获得在舒适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生洗礼和感悟。

“今天下午通过远程收看学校的疫情防控第一课,给身处重点疫区的我又一次送来了学校的温暖,给我注入了强心针。”来自湖北武汉的我校新生院济美学堂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大一学生柯子涵说,“经过这次疫情,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同济青年,我们应当有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应该像奋进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每一位战士那样,成为有理想、有信念、心有家国的社会栋梁!”

我校医学院临床医学(贯通培养)专业20__级学生林可说:“这第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这场疫情之战中彰显的同济力量。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必当牢记‘同济天下’之情怀,不断夯实医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为成为一名‘人民的好医生’不懈奋斗!

“这不仅仅是一堂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课,更是一堂特殊的思政实践课。”我校医学院20__级临床硕士生焦甜甜说。

2.健康第一疾病防控征文 篇二

农历腊月二十八,我们全家人踏上了宁波开往长沙的列车。回老家过年,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情了。 路上妈妈告诉我,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爆发了,我们要戴口罩出行。我无奈地戴上了口罩,觉得有些不舒服,不过两岁的妹妹好像更不适应。火车上,爸爸妈妈刷着手机,不时地谈论着肺炎的进展情况,我隐隐有些害怕。 到了长沙,倒了车,终于来到了奶奶家。然而今年的春节和往年完全不同,我自打进了奶奶家门后,就没有出过门。没有了走街串巷,也没有了我最喜欢的放烟花,连拜访亲友都是通过手机视频进行的。尽管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年饭,但是我们全家还是拒绝邀请亲朋好友来聚餐。 就这样,我每天在写作业、看书、陪妹妹玩中度过。 时间来到了大年初六。到底要不要回宁波?什么时候回宁波?爸爸妈妈焦急万分,时刻刷着手机,关注着疫情的最新情况。纠结再三,我们还是决定初七返回宁波。 初七我们全家起了个大早。早早地洗漱完毕,整装待发,预想着火车站可能拥堵的情景,我用手扯了扯我的双层口罩,深吸一口气。为避免交叉感染,叔叔开车送我们赶往长沙火车站。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沿途只看到零星的几辆小轿车在奔跑,以往繁忙的高速公路显得异常冷清。 进了长沙城,只见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街上几乎见不到人影。只有路旁的小树随风微微摇头,仿佛也在诉说着委屈。这让我想起电视上看到的武汉封城后街道冰冷的模样。没曾想,长沙的街道也是如此。不过这才是正确的,大家都居家隔离,才能有效地切断病毒的传播。 车子很快就到了出发平台,往常喧闹的平台上只有几十名旅客,每个人都戴着口罩,相隔甚远。往年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不复存在。看来大多数人都在以禁足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啊。 到了进站口,虽然我戴了两层口罩,还是能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进站口站着戴着N95口罩的三位武警叔叔和几名工作人员,旁边是一台红外线测温仪。工作人员要求每位旅客单独通行,红外线测温仪会给每位乘客测量体温。再往里走,有3名身穿防护服,从头到脚包裹严实的医护人员观察着每一位旅客,想必他们驻守在这里是为了及时安排好体温异常的乘客吧。看着冲在疫情的第一线的他们,我不禁肃然起敬。 进站后,我看到偌大的候车厅里非常安静,稀稀拉拉站着几十位旅客,一度拥挤的按摩椅上空无一人。可能看到所有人都戴着口罩,神情严肃,原本闹腾的妹妹也突然特别乖巧了,再也不扯口罩、不哭闹了。 我们乘坐的这列火车始发站是长沙,共有16节车厢。我在上厕所的空隙,观察了一下临近的2节车厢,除了乘务员,居然一位旅客也没有。沿途经停了几站,也鲜少看到站台上有乘客。 5个多小时后,我们平安抵达宁波。出站口,六名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和一台红外线测温仪等待着我们。体温合格,算是暂时通关了。回到家里,我们全家大消毒,然后就乖乖地在家隔离,不轻易外出。 宁波――长沙,长沙――宁波,这一条承载着思念与祝福的线,我已经坐了好几年。今年的回乡之路是如此特别。我坚信,有那么多的科研人员在加班加点研究抗病毒的方法,有那么多无私无畏的医护人员在前线救死扶伤,有那么多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在严防死守……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浅谈怎样当好班主任下一篇:你还记得吗初中作文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