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演奏)(2篇)
1.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演奏) 篇一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 6|| 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3)视唱(难点 附点)(2遍)。(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4)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2.凤阳花鼓教案 篇二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淮河三花”,享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并于2006年评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的一朵美丽奇葩。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课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并辅以体态律动、游戏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我的身体会唱歌--感受作品--学唱歌曲--分析歌曲--歌曲处理--舞动课堂--拓展欣赏几个环节,本着“重导轻演”的原则,引领学生在重复、对比欣赏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合作、体验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我选用了钢琴和双条鼓作为课堂教学乐器,钢琴主要用于歌唱教学,双条鼓可使学生更近距离的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和体验,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目标:
1、饶有兴趣地背唱歌曲。
2、了解凤阳花鼓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形式、曲式结构、节奏特点),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的理解和体验。
3、加强对民族五声调式的认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并饶有兴趣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切分音、衬段部分的情绪特点和演唱。教学准备:
一、搜集有关凤阳花鼓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课堂乐器选用钢琴和双条鼓,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我的身体会唱歌(打拍读节奏或者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未知的原有音乐知识水平,做了两种方案。若学生知识水平浅一些,可做打拍读节奏游戏,若学生知识水平较深,可以通过模仿击打节奏,并融入身体律动来感觉节奏。】
2、切分音
切分音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如何将复杂的切分音给学生讲明白,一我本着“从前”的原则,在课的开始趁学生还比较精神集中的时候讲解,二本着“从简”的原则,只对本节课出现的一种比较常用的切分节奏进行讲解。主要通过图示和体态律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切分节奏的理解和体验。
a.强拍与弱拍
b.切分节奏
3、谁的耳朵最灵?
由节奏向旋律迁移,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身体会唱歌、谁的耳朵最灵游戏,拉进师生距离,从感受节奏中了解作品特点,解决切分音,并由节奏开始向旋律迁移,通过感受旋律情绪导入本课课题,将新授的部分曲调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三、新授课程
1、凤阳花鼓简介
2、感受作品
(1)完整聆听作品并谈谈你的感受?(2)带着问题跟随哼唱作品。
问题: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设计意图:此曲旋律清新,简单易学通过完整聆听、哼唱作品,在感受作品的同时,使学生能基本常会歌曲。】
3、歌曲难点处理(1)切分节奏(2)小七度音程(3)“得儿”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形象直观的提示学生准确把握演唱情绪和风格】
4、分析作品
(1)谁的眼睛最亮?——主部 a.五声调式 b.鱼咬尾 c.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探
究找出旋律特点和民歌的几种创作手法,夯实基础】
(2)谁是记忆王?——衬部 a.衬部旋律节奏特点 b.歌词的记忆
【设计意图:本段歌词有点“绕口令”式,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快速准确记忆歌词,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演唱和表现,也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讨论、发现并展示成果,然后教师讲解自己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5、歌曲背唱处理
(1)正确的演唱姿势(2)饱满的情绪
(3)跟着老师的手势
6、双条鼓讲解及演示
7、舞动课堂
(1)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2)体会花鼓艺人的辛酸苦乐。
【设计意图: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课的后半部分,注意力开始下降。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再次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并加深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和体验,感悟生活。】
四、拓展欣赏
1、《凤阳花鼓》 :“说凤阳,到凤阳……”
2、《打花鼓》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余音绕梁中再次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凤阳花鼓的认识,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
五、课堂小结
【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演奏)】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活动《花鼓娃》教案11-25
凤阳花鼓音乐教学设计06-01
音乐《凤阳花鼓》的教学反思07-06
大班音乐活动树叶飘飘教案10-17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中国功夫12-07
大班音乐活动《问答歌》教案04-22
《小鸭子乖乖》大班音乐活动教案03-18
大班音乐活动三个小和尚教案05-14
大班音乐歌唱《小蚂蚁避雨》活动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