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种花》及教学反思

2025-05-2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种花》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1.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种花》及教学反思 篇一

《中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2、理解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4、5、6个枝条的花枝若干;

2、有4、5、6颗种子的花盆若干;

3、三个花架分别有数字4、5、6;

4、若干朵红色的花;

5、4个大篮子,8个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昨天接到一个电话,说兔妈妈家的花店开张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插花。

二、插花“实物与实物的对应”

关键性语言:有几根花枝?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4根枝条的花枝

提问:(1)这是什么?(花枝)我们数一数花枝上有几根枝条?。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同样出示4、5、6的枝条)

师:真的是6根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2)一根枝条插一朵花,(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插花),每根枝条都要插上花。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上来展示。

三、种花“圆点与实物的对应”

1、师:小朋友的小手真巧,每根枝条都插上花了,现在兔妈妈的花店还要请小朋友帮忙种花呢。

2、出示花盆,数一数花盆上有几粒种子,一粒种子开一朵花,4粒种子应种几朵花?

3、老师展示种花(数出总数,总数与总数是对应)。

4、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操作作品,并纠正错误。

6、提升经验:我有4粒种子,所以种4朵花。

7、小结:6粒种子、6朵花用数字6来表示。

四、送花“数字与实物的对应”

1、师:看兔妈妈送什么来了?这是什么?(花架)

出示花架,看,这是什么?花架上有什么?你认识吗?读一读。

2、送花要求:4朵花的花盆放在数字4的花架上。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操作成果,并检查纠正错误。

5、小结:4粒种子、4朵花、4盆花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同样小结5、6)。

五、给兔妈妈送花。

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炼,善于引导幼儿学习。在插花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热衷于将花插在地板的缝隙中。对于这一情况,老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而强调让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最终幼儿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一活动。可在下一环节中又出现了相同情况,幼儿将花盆放到了地板的缝隙中。如果老师的在插花环节应变及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中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694字。

2.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种花》及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数●区分“1”和“许多”,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一、《串项链》

材料:有开口的串链(白色的一个,红色的若干个)。

操作方法:把串链一个一个串起来,再一个一个取下来。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一个一个串起来,一个变成许多个”“一个一个拿下来,许多变成一个一个”,观察项链由一个白色的串链和许多个红色的串链连接而成。

2.可以将串链换成雪花片、回形针等材料进行类似练习。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二、《玩卡片》

材料:卡片若干(分别标有表示“1”和“许多”的图案)。

操作方法:将卡片按照“1”和“许多”分类。

指导建议:

1.幼儿已经有“1”和“许多”的概念并能简单区分。

2.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图片内容表述:“一只小猫,许多小鱼……”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学习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重叠法、并置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三、《笔套找朋友》

材料:大、小笔套若干。

操作方法:将笔套一一对应插起来。

指导建议:

1.也可搜集各种带瓶盖的塑料瓶,瓶身做娃娃,瓶盖当帽子。将帽子(瓶盖)和娃娃(瓶身)一一对应,为每个娃娃戴上相应的帽子,从而发现瓶盖和瓶身在数量上是否一样多。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四、《拧螺丝》

材料:螺丝钉、螺帽若干。

操作方法:拧螺丝。

指导建议:

1.螺丝钉和螺帽的数量可以不一样。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五、《小猫吃鱼》

材料:操作卡片一张(画有小猫图案),“小鱼”若干。

操作方法:喂“小猫”吃“鱼”。

指导建议:

1.指导语:“小猫肚子饿了,小朋友来喂它们吃鱼吧!”2.指导语:“是不是每只小猫都有小鱼吃了,请你们比一比小猫和小鱼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手口一致点数1-5,并能说出总数。

六、《按揿纽》

材料:揿纽若干,操作底板若干(标有数字)。

操作方法:根据数字按上相应数量的揿纽。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所放的揿纽数量是否正确。

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七、《娃娃夹辫子》

材料:身体上标有数字的娃娃卡片若干,夹子若干。

操作方法:根据娃娃身上的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八、《家具展览》

材料:标有各种家具的卡片若干,标有数字和点子的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找出与卡片上家具数目一致的数字或点子卡片。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幼儿所使用的方法。

2.本套材料是结合“家”的主题制作的,可根据主题内容的变化调整材料,更改卡片上的图案。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九、《拼板找朋友》

材料:木板若干(标有点子或数字)。

操作方法:找到数量含义一致的木板拼在一起。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幼儿所使用的方法。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搓丸子》

材料:底板若干(标有数字),橡皮泥。

操作方法:用橡皮泥搓出相应数量的丸子放在底板上。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一、《日历》

材料:日历一本(左边写有数字,右边贴有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图案)。

操作方法:根据图案上物体的数量找出相应数字,或者根据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物体的图案。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二、《漂亮的蝴蝶》

材料:蝴蝶卡片若干(一边标有点子,一边写有数字),将其剪为两半。

操作方法:拼出完整的“蝴蝶”(即点子数和数字相对应)。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幼儿可能会根据“蝴蝶”的颜色和拼合处的轮廓拼出蝴蝶,教师应逐步引导他们观察点子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三、《小鸟回家》

材料:“大树”卡片若干(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上标有点子),“小鸟”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根据鸟窝上的点子数摆上相应数量的小鸟。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认读数字1-5。

十四、《拓印数字》

材料:底板若干(刻有突起的数字1~5),蜡笔若干,白纸若干。

操作方法:将白纸放在底板上,用拓印的方法涂画数字的形状。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拓印的方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涂画的是数字几。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五、《捏数字》

材料:数字底板若干,塑料垫板一块,橡皮泥。

操作方法:利用橡皮泥捏数字(可参照数字底板上的数字形状)。

指导建议:

1.还可结合美工建构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数字,如用雪花片拼数字,用火柴棒搭数字等。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二>、量●感知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的不同。通过比较能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最多”“最少”和“一样大”“一样长”“一样多”,并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屈;老.师”能按物体的大小、长短对物体进行顺向或逆向排序。

十六、《比大小》

材料:糖果若干,图示卡一张。

操作方法:按照图示将糖果按大小排队。

指导建议:

1.可以把糖果换成纽扣、木珠等材料,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十七、《三只熊》

材料:操作卡片一张,图片若干(分别标有大、中、小三套物品)。

操作方法:将卡片按要求放入操作底卡中。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是否按照大、中、小为熊宝宝一家找到适用的东西。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谁的碗最大,谁的碗最小”,引导幼儿表述“爸爸用的椅子比妈妈的大,妈妈用的椅子比爸爸的小”,等等。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十八、《比长短》

材料:操作底卡一张,缎带若干。

操作方法:根据底卡的提示将缎带按照长短排序。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最长”“最短”,并按照“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九、《我的家》

材料:可翻页的图书(左右两边的图案数目不同),写有“多”和“少”的字卡。

操作方法:每翻一页,幼儿可将左右页的图案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在多的一页上贴上“多”字,在少的一页上贴上“少”字。

指导建议:

1.可按由简到繁的顺序制作材料:两组物体数量在5以内;两组物体数量差异明显;两组物体数量超过5但未超过10,且数量差异不明显(如少1或多1)。

2.指导语:“请你比一比哪边多?哪边少?”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二十、《抢座位》

游戏目标:通过亲自参与游戏,能够迅速正确的认识5以内的序数。

游戏玩法:

1、5个幼儿一组,幼儿座位按1~5的顺序坐好,座位1插面红旗为标志。

2、准备1~5的20张牌,每人抓一张后一起翻牌,然后马上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找座位,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如遇两个相同的牌就要看谁先抢到座位,没有座位的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幼儿掌握后可逐渐增加数量到10)游戏规则:5个人必须是一起翻牌,不能提前偷看。

教学反思

本此活动的设计创意源于幼儿平时生活的小细节,选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夹子为题材,延发出一个生动而极富内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科)学活动。

第一环节开始在教师身上夹夹子,通过点数和说出总数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幼儿自由的玩夹子让孩子自己夹出喜欢的形状,物体等,同时请小朋友一定要爱护小夹子,要不然小夹子就不能和小朋友做游戏了,每个孩子在这一环节都能玩的尽兴,用小夹子夹出的物品让孩子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游戏后让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数。

然后第二个环节教师利用夹子本身颜色的不同,让每个幼儿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做一件作品,引导幼儿巩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并对颜色分类,这一系列的细节,不仅帮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手指小肌肉动作。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

第三环节,延续了夹子为线索,出现了对数字的巩固和认识,在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的基础上进行夹子与数字或颜色之间的匹配,这一环节孩子的兴趣点更高,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仔细观察毛绒玩具身上的不同来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有的孩子观察出毛绒玩具身上有数字就按照数字对应夹夹子,有的孩子按照毛绒玩具的颜色夹夹子,还有的孩子观察敏锐根据毛绒玩具的颜色和玩具身上的数字夹上了相对应的夹子,本环节达到了教育的目标,锻炼了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把毛绒玩具和小夹子收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活动进行延伸,让幼儿回到班级对班级的男生女生进行点数,巩固学习的内容。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自己富有活力和亲和力的教态感染每一个孩子,牢牢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的时候,语言明确,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的活动环节非常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的特点,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实在自己反复动手操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都是幼儿自己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操作空间,活动效果较好。

3.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种花》及教学反思 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色彩的美;

2.能熟练地区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寻找颜色的快乐。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颜色标志牌(红、黄、蓝、绿)若干,未涂色的小花图片若干。

2.《认识颜色》的白板课件。

3.教师头饰、花姐姐头饰、裙子各一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颜色

1.教师带头饰扮色彩妈妈,邀请幼儿做颜色宝宝,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妈妈和宝宝的角色使幼儿感到亲切,以游戏的方法导人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1)请幼儿带上颜色标志牌,相互观察,并说一说自己是X色宝宝。

(颜色标牌帮助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幼儿在相互观察和讲述中分享经验,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则可从旁观察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情况。)

(2)玩游戏《妈妈宝宝抱一抱》,巩固对四种颜色的认识。玩法:教师唱“x色宝宝你在哪里?”戴相应颜色标志牌的幼儿边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妈妈抱一抱,边走向教师和教师互相抱一抱。

(和妈妈一起游戏总是非常愉快的,抱一抱的动作既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要,又帮助其明确每种颜色的名称。)

二、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观看白板课件

师:今天小熊亮亮来到野外郊游,当他爬呀爬呀,终于爬上山顶的时候看到了漂亮迷人的风景,心情特别好。(观看小熊坐在山坡上的白板)

师:那小朋友猜一下,小熊都看到了哪些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请小朋友来完整地回答完问题。

师:原来小熊爬到了山顶看到了那么多颜色丰富的东西,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把山顶装饰地非常漂亮。小朋友,你们看了开心吗?(幼:开心)

(背景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引导幼儿的思维由单一的颜色扩展到五彩的大自然当中,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红(黄、蓝、绿)色的,感知色彩的美。

(从观察颜色、找相同的颜色到讲述生活中各种物品的颜色,逐步深入,加深幼儿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识。在讨论中幼儿的思维得到扩展,在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美的同时,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巩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观看白板第三张flash动画。

师:过了一会儿,四个小魔女飞过来对小熊说:我们想要和你一起玩游戏,好吗?小熊很爽快地答应了。

师:你们猜猜他们玩什么?(请小朋友简单回答)

2.观看第四张白板课件。

原来呀,他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四个小魔女要分别躲进他们身边的小花朵里藏起来,小熊闭上眼睛开始数数,数到15小熊就会去抓他们了。但是呀这些小花很小气,只允许和他长得相同颜色的小魔女躲进花朵里,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魔女们藏进花朵里吗?(幼:能)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上来帮助小魔女们分别躲进花朵里。(请小朋友上台来操作,老师在旁边指导用法)

3.观看第五个白板课件

师:游戏做完了,但是小魔女们和小熊的肚子却饿得咕咕叫了,于是他们便坐在草坪上吃起了小熊带来的食物。看,好多水果呀,五颜六色的。

师:那些水果是红(黄、蓝、绿)色的?(既巩固了颜色,有让小朋友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水果名字)

4.观看第六张白板课件。

师:小熊和小魔女们都吃饱了,但是还剩下了许多的水果,不能浪费食物啊,所以要把他们打包带回家,但是小熊很爱护环境,他的包包都装满了刚刚吃东西扔出来的垃圾,装不下了,怎么办呢?

师:于是小魔女想了个办法,说:我们都有各自的魔法袋子,但是我们的魔法袋子只能装跟我们袋子相同颜色的水果。小朋友,我们来帮小魔女们把水果装进他们各自的魔法袋子吧。(请小朋友上台来把水果装进袋子)

三、结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小花)。

2.幼儿和花姐姐一同外出游戏。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课,是根据我们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新知识情况来设计的。由于我们班孩子没有操作过书本练习,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进行操作,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他们都乐于参与其中。

(2)本次活动,我以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学习氛围,孩子没有约束,学习更主动。

(3)从孩子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清楚的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按要求将物品分类放好。

(4)不足的是:集体游戏环节,在请幼儿将雪花片送回家时,我是让幼儿以自由的形式将雪花片送回家的,没有特别地强调纪律,因此,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了。我应该让幼儿分批排好队,再将玩具送回家,课堂纪律才不会乱。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颜色》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617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轻重》含反思教案吧。

4.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种花》及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排序,体验事物的规律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大象、长颈鹿各不少于5只。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个出示大象与长颈鹿,;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师生一起按照1头大象、1只长颈鹿、1头大象、1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3、按照1头大象、2只长颈鹿、1头大象、2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4、让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排序方式,请幼儿上来自己排序,边排边说出排序的规律。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年轻的容颜下一篇:六一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