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扶不扶》观后感

2025-07-05

小品《扶不扶》观后感(共10篇)(共10篇)

1.小品《扶不扶》观后感 篇一

看春晚小品《扶不扶》有感

马年央视春晚有一个小品《扶不扶》,谈的是是否扶摔倒的老太太这一近来引发热议的问题,小品中说“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然而,单单“扶不扶”成为热议的话题本身,就说明中国的“人心”已经倒了,虽然还没完全倒。因为在毛主席时代,“扶不扶”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问我:你扶不扶摔倒的老太太?我的答案很明确:不扶。因为厉以宁教授经济学的第一课就是:“人是自利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我扶了摔倒的老太太,那么就是“违背人的本性”,就是“反人类”,就是“文革余孽”,我还怎么敢扶?人心倒了怎么扶?靠道德的血液,人格的完美,赤条条的来去吗?恐怕是扶不起来的。毛主席时代之所以“扶不扶”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不是因为当时人人有道德的血液,人格的完美,赤条条的来去,而是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免费医疗,不会为看不起病发愁,谁还会费力不讨好去坑自己的恩人?就在春节前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去看望了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卡斯特罗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发了疯的、野蛮的畜生,市场规律造成了人类最自私、最无情的制度”。其实中国古代早就有类似的说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 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 由此起。”简而言之,就是“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古代希腊和中国远隔千山万水,却也把“天下为公”的时代称为“黄金时代”,而把被后来西方人吹嘘的神乎其神的“古典时代”称为“黑铁时代”,和中国异曲同工。然而不知何时起,西方人把“黄金时代”贬低为“野蛮时代”,却把“罪恶的黑铁时代”推崇为“普世价值”。同样,中国人也抛弃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中国梦”,转而追求“奔小康”,连年春晚的主题也变成了 “家”。在这种情况下,扶不扶”成为热议的话题也就是无法避免的了。当我们指责“人心倒了”的同时,能否扪心自问,我们也是“人心倒了”的罪魁祸首之一?——明明是改革造成的问题,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明明是市场化造成的问题,却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作用。——明明是“新体制”造成的问题,却要进一步“破除旧体制”。——明明是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造成的问题,却要进一步推崇“普世价值”。——明明是墙破了造成的问题,却要进一步“推墙”。——明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春晚,却邀请法国、南朝鲜、匈牙利的反共艺人上春晚,而不邀请朝鲜、古巴的红色人民艺术家。„„面对这一切,我只想说一句:什么“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你们不作死就不会死!

编辑 烟雨徐行 2014/02/08

2.小品《扶不扶》观后感 篇二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着各式各样的节目, 如歌舞、杂技、相声、小品, 这些节目带给观众不仅是浓浓的年味, 也用表演与观众一起讨论热门的社会话题。2014的晚会节目中, 观众给予掌声最多的是沈腾、马丽和杜晓宇联袂出演的小品《扶不扶》。因为这个小品的题材来源于常见的社会话题“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 不仅让观众大笑不已, 还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共鸣, 所以深受观众的欢迎。本文以《扶不扶》剧本为研究对象,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 对扶不扶等现实社会现象所引发的幽默进行层创性实时意义建构。作者试图对《扶不扶》中的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探索, 从而希望对今后小品的剧本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概念整合理论及心理空间实时意义层创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并建立起来的 (Fauconnier&Turner, 1998) , 属于认知语言学, 它是由既定的框架和认知模式构成, 合成可以是部分元素的集合, 也可以是所有元素的集合, 集合的元素之间能够互相连接, 并且它们随着思维和语篇的展开而形成一个动态的模式。概念理论就是运用多个概念在心理空间的映射和合成来解释语言交际现象的心理认知过程, 从而描述思维和言语过程中的动态映射模式。心理空间是人们在思考交流时为达到被理解的目的而形成的概念包。心理空间网络体系包括四个空间, 即输入空间I1和输入空间I2、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话语的实时意义的建构实际就是四个空间的合成模式, 建构通过合成实现。合成是一种动态的模式, 比如, 人们对同一话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四个空间彼此进行组合、整合, 概念化构建成复杂的认知网络。在Fauconnier看来, 四个空间在心理空间网络模式中需要有联系才能彼此映射出意义, 或者说有相似性之处才能产生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当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认知的信息进入两个输入空间后, 形成类属空间, 最后选择性地将部分概念内容投射到另一空间形成可得到动态解释的合成空间。层创结构是合成空间的核心部分, 层创结构就是概念四个空间的合成过程:两个输入空间和类属空间的映射内容在层创结构中得以组合, 这一过程中会激发大脑中的认知意象图式, 这些图式结构所激活的形式结构会使投射的内容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在概念合成空间中, 层创逻辑所进行的认知运作非常复杂, 因此, 其合成心理也是个特别复杂的过程 (Fauconnier&Turner) 。概念整合网络是CI理论的核心部分, 它指一系列概念整合中所涉及的心理空间 (Fauconnier&Turner, 1998) 。

Fauconnier的心理合成空间层创结构的形成认知过程可用于文本人物的心理空间实时意义的层创结构, 因为他们的认知过程与推理机制大致相似。小品人物心理空间形成是剧作家、观众和演员三者之间动态实时意义的层创, 其实际空间概念映射的状态不仅隐含了剧作家在创作时的动机, 同时对不同剧本人物心理空间实时意义进行阐释。空间中的概念元素既可以进行彼此映射, 也可以衍生出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子空间, 这会因个体不同而产生差异, 观众可以进行概念合成, 也可以不合成, 这样便形成了人物心里空间层创实时意义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三、《扶不扶》的言语幽默

概念的相似性就是指概念间有联系, 他们可以是物理表象或心理上的联系, 可以是具体存在的, 也可以是臆想的。物理的相似可以是在形状、外表或功能上的一种相似, 而心理情感的相似则是某些事物的物理基础与某些心理体验的相互映射和整合, 即一种心理感受上的相似 (束定芳, 2002) 。如果想要利用心理空间实时意义层创来制造幽默, 则这个作品不仅仅取材于社会现象, 也必须是群众熟知的社会题材, 这样才能够激发观众大脑中先定的认知, 观众才能够理解台词的笑点, 领会其幽默。如开场的一幕, 一位路人 (沈腾) 碰见一位已摔倒在地的大妈 (马丽) , 然后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马丽: (上场) 呃……啊……啊 (摇摇晃晃) ……哎……哎哟! (摔倒)

沈腾: (若无其事) 啥也没看着。

马丽:哎呀……

沈腾:哎呀……

马丽:哎呀妈呀……

沈腾: (转身) 你赢了!大妈呀, 你没事吧?

在这个对话中, 沈腾说的最简单通俗的台词“啥也没看着”和最后的“你赢了”不但从听觉上戳中了观众的笑点, 在视觉上也有了很大的冲击。此句的源域空间的“啥也没看着”和“你赢了”与目的域空间的“害怕”和“良心”想投射。“啥也没看着”在这并不是指视觉上的空无一物, 而是在一定事件后产生害怕而犹豫不决的心情。“你赢了”在这不是指竞赛的成功或战场的胜利, 而是在良心的权衡后的一种精神胜利。通过空间的概念映射整合, 这个小品建构出“情由景生, 景随情移”的实时意义。在这段台词中, 其幽默效果则运用概念整合中不突出的相异性体现出来的。而是基于不协调性产生的。下段台词尝试在“相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输入空间中反常的表象对比, 反讽当代老人摔倒没人扶只发微博的社会现象。最终以其有悖常规的思维、高卓的机智及其心力活跃超出一般戏谑的表现形式, “层创”出对人物心理空间丑陋人性犀利的讽刺和抨击。

杜晓宇 (路人甲) :媳妇儿, 我马上到家了, 别着急哦……等等, 我看见有个老太太摔倒在大马路上也没个人来扶一把, 你说现在的社会风气怎么就成这样了, 别人不管, 我管!大妈, 您别动啊。 (照相) 我马上发条微博好好谴责一下这种行为, 让爸妈都转都评论, 媳妇, 记得给我点赞喔。哎呀, 这老太太摔的, 老惨了…… (路人甲潇洒飘过, 沈腾在后面张牙舞爪)

当观众听到“别人不管, 我管!”时, 其输入空间I1是路人甲一定会把大妈扶起来, 然后送她回家, 输入空间I2是他是个善良的同志,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路人甲 (杜晓宇) 遇见这位摔倒的大妈没人扶的愤慨之言, 可后面的话语“我马上发条微博好好谴责一下这种行为……”大大出乎了观众的意料, 这种行为与物象的对比让观众感到十分讽刺, 也正是这种的反常, 不仅刺激了观众的笑点, 也给观众带来反思。

在日常交谈和文本中, 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境在概念整合理论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身份、性格特征、年龄都要符合一定得语境。当相同一句话用于不同上下文语境, 则会产生不同的预设, 导致幽默的产生 (唐莹, 2012) 。如下两例:

1. 马丽:

我, 是个无辜的路人, 无辜地被你给撞倒了, 完了你还要跑啊! (得意) 呵呵呵……呵呵呵……哎呀……

沈腾:大妈, 你这么顽皮, 你家里人知道吗?

2. 马丽:……我就当你没撞过我, 行了吧!你走吧, 去吧去吧, 逃逸去吧!

沈腾:我怎么还成逃逸的了呢?老这么说话, 咱们以后还能不能一起玩耍了?

小品发展到这里, 观众都会觉得大妈开始胡搅蛮缠和耍赖了, 可是沈腾的台词里并没有直接指责大妈的词语, 他将愤怒和无奈巧妙地用“顽皮”和“玩耍”两词表达得淋漓尽致。“顽皮”和“玩耍”源语空间是一般是形容小孩或动物的词语, 目的语空间是做事毫无顾忌, 不懂人情世故。两个空间整合后指大妈耍无赖的行为就像小孩一样, 甚至无理取闹。这段词语的不协调性使观众能够层创出小品的幽默诙谐。

四、结语

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特征出发, 分析了小品《扶不扶》如何使观众捧腹大笑, 如何在认知作品中台词的幽默后反思社会现象。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概念整合理论是利用输入空间的相似性来类属并激活人们大脑已存的意象图示来感受台词中的幽默, 所以两个输入空间要有共同之处;但是有些台词不能直接看出他们的相似, 如使用反常的词语搭配, 需要特别之处的是使用这种看似不协调性来挖掘观众大脑中的深层认知, 从而能够产生幽默的效果。本文尝试从概念整合理论这个角度来分析《扶不扶》中言语幽默产生的原因, 作者尝试用新的视角拓宽小品之路, 从而实现其正能量的意义。

摘要:小品不仅能带给观众幽默, 让人捧腹大笑, 还能引起观众反思与共鸣, 从而传递正能量。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知识, 对小品《扶不扶》剧本的幽默文本进行分析, 研究了由扶不扶等所引发的幽默。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层创结构, 它显示出四个空间模型的概念合成过程。本文基于这一理论, 试图阐释《扶不扶》作品中的幽默。

关键词:小品,概念整合,语言幽默

参考文献

3.扶不扶作文 篇三

一个老奶奶过马路时摔倒在地,她有气无力地喊着:“哎呦!哎呦!”

这时候,来了一个穿着西装,一旁还带着个小男孩的男人,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小男孩看见这个老太太摔倒在地,很想扶她起来,可是被他父亲的一个眼神制止了。

很快,又走来一位大叔,看见老太太摔倒在地,以为是个碰瓷的,边走边说:“这年头,碰瓷的可真多,我已经被骗了一次,就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接着两个刚买完菜准备回家做饭的中年妇女同时看到摔倒在地的老太太,其中一个对另一个妇女说:“我去把老太太扶起来,你帮我作证,可以吗?”另一个妇女小声地嘀咕:“算了吧!还是不要去惹这个事了,万一赖上了怎么办?咱们不要给儿女惹麻烦了。”说完她们就走了。

最后,来了一个小女孩,她看见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扶起了老太太,并对她说:“您没事吧?摔疼了吗?要不要给您家人打电话送您去医院?”老太太非常感激地对她说:“小姑娘,谢谢你,可是这么多人看见了都不扶我,你为什么要扶我呢?”小女孩说:“为什么不扶呢?我摔倒都会有很多人扶我啊!”老太太感激地对她说:“你真是个善良的姑娘!”

4.扶不扶作文 篇四

“哎哟――”我只顾着欣赏美景,一不留神――跌倒了!我连忙爬起来,狼狈不堪地抖抖身上的土屑,继续和妈妈散步。“女儿,”妈妈忽然开口道,“要是遇上老人不慎跌倒,你会去扶他一把吗?”

“呃,这个嘛――”我一时想不出答案,看着妈妈期待的目光,只好作出努力思考的模样,“其实我也很想扶一把,但是,你看那些电视新闻里总是报道,好心人扶跌倒的老人反被讹之类的事,那样不就太亏了吗?”

妈妈听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叹了一口气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要是那个老人危在旦夕呢?你还能视而不见吗?如果那个老人是你的亲人呢,你能逃避吗?如果你不去扶,老人出事了,你于心会安吗?”面对妈妈一连串的反问,我沉默了。妈妈继续说道:“显然,我们必须得扶。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对老人来说,你那么微小的一个举动,也许能给他带来一线生机,挽救他的生命。对老人的家人来说,你微小的一个举动,却足以温暖他们的心。对你来说,却这微小的一个举动,可以使你一辈子心安。从社会道德来说,你微小的一个举动,正是社会道德良知的体现。因此,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舍弃个人利益,遵循社会道德法则。也许,你们素昧平生,也许你们从未相见,但,道德大爱将整个社会紧密相连,将人们的心彼此紧依!”

5.老人摔倒扶不扶 篇五

性别:年龄:职业:(如:学生、工人、农民等)

1、如果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你是否会将其扶起?()

A、不考虑后果,毫不犹豫将老人扶起

B、会扶起老人,但要先找到路人作见证或拍视频

C、不敢扶老人,因为怕诬陷成肇事者

D、不会扶起老人,又不是自己撞倒的2、如果你将老人扶起,但老人却说你是肇事者,你会怎么办?()

A、就这样算了,决定以后不再扶

B、找他算账或打击报复

C、找有关部门帮助,要还你一个清白

3、你觉得是什么驱使老人诬蔑帮助他的好心人?()

A、生活无保障

B、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C、自身素质低

D、法律没有很多的保障施救者

4、如果有好人扶起摔倒的老人而被诬陷,而你是目击者,你会挺身而出为其作证吗?(A、会,不能助长歪风邪气

B、不会,不想给自己添麻烦,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信任危机”?()

A、人们对金钱和道德认识不清楚

B、自身素养低

C、因为前面那些被讹的案例

6、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减少“老人摔到无人敢扶”现象的发生?()

A、加大宣传和教育

B、加强法律惩罚制度

C、完善老人福利保障制度

D、奖励施救者

6.扶不扶说明文精选 篇六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扑通”一声,一位拎着好多菜的爷爷摔倒在马路上。马路上过往的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很多,有的觉得有兴趣,也停过来凑热闹:有的开汽车的人,到旁边降下窗户看了看,又开走了;还有的连看都不看一眼就一走了之了。这些人难道看不见这位老爷爷倒在地上了吗?难道就不能弯弯腰,伸手把那位老爷爷扶起来吗?我摇摇头,叹了口气:“唉,现在的人真是没有道德!”说完,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那位爷爷身旁。当我正要扶起那位爷爷时,身旁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阿姨,她告诫我:“小姑娘,你千万别扶,你一扶,他有可能就讹上你了!”我愣了一下,脑海里浮现出爸爸曾经说过的一件事:一位青年发现一位爷爷昏倒在地上,于是拨打了110,最后家属偏说是那位青年撞的,告上法庭后,法官不绿色作文网wWw.0279.nEt分青红皂白地反问道:“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报警?”可我又想起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道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我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前思后想,如果让我选择当一位好孩子帮助老爷爷或离开,我还是选择帮助老爷爷!

老爷爷已经动弹不得啦!我想把老爷爷扶到大树旁,可我力气太小,试了两次都没成功,这时走来一位强壮的叔叔帮我把爷爷扶到大树旁,然后拿出手机给120急救打了电话,救护车几分钟就到了,经医生的抢救,老爷爷已经没有危险了,医生摸了摸我的头,笑眯眯地对我和叔叔说:“谢谢你们及时的拨打120,不然这位老人可就有生命危险了!”

我听后心里既开心又感慨:天啊!如果我也像路上的那些没有公德心的人一样,不扶老爷爷的话,那这个世界岂不就又少了一个生命!

7.扶不扶的个人看法议论文 篇七

我先站了起来说:“老人摔 倒了一定是要扶起来的,如果是你的父母摔倒了,你难道不付吗?如果我们不扶起我们的长辈,是不是我们的良心没了,人倒了,可以再次把他(她)扶起来,可是我们中国人的良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呀!”

我说的话似乎镇定,说服了全班人。可是……

王小小也反驳道:“老人如果反咬一口,我们可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最后,老师说:“我们见到老人摔是一定要扶的,我们中国自古都是可以让80岁的老人进入朝堂的,为什么如今老人摔倒了竟然不扶了呢?”事来于11月20日在南京发生的“彭宇案”,是说有一个叫彭宇的,他再下公交车时,一位叫徐寿兰的一位老人摔倒了,他去扶老人,可是老人说是他弄的,法院说要彭宇赔了8万元给老人,最后,经过了仔细察看,法院要老人赔200多万给彭宇。”

8.扶不扶老人的议论文600字 篇八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去扶?

有的人说,我不会去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惹祸上身。

执此观点的起因应该是当年一起轰动全国的案件。河南一名大学生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老人摔倒在地上,伸手就去扶,结果被诬赖是大学生把他推倒的,还要求大学生赔偿两万元钱作为损失费。本来一件助人为乐的美事却最终诉诸公堂,结果老人一方胜诉。本来一件极普通的民事案件,最终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对后来人们的助人为乐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还有的人认为应该去扶,不管是不是骗子,我们都应该去扶。我为这样的人点赞。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心中要有正能量,这样才能够使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就是因为没有人去扶摔倒的老人,所以发生了一系列惨痛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昆明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十几个路人旁观,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扶,在火热的马路上,老人因为躺在地上太久造成二级烧伤。在河南的大街上,一位老人心脏病复发摔倒在地,因为无人伸出援助之手,最终老人惨死在马路上。

这一件件惨痛的事例告诉人们,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见老人摔倒一定去扶。不管他是不是骗子,要坚信,人性的光明必将战胜人性的阴暗,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9.小品《扶不扶》观后感 篇九

那是一个黄昏,太阳正踏着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边残留着一抹紫红色的晚霞,异常的美丽。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着小曲,慢吞吞地向家里走去。走过一个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着一个老人。满头的白发,枯瘦的身躯。老人用手肘支撑着身体。那时刚刚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气凉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凉的人行道上。我在犹豫着,脑海里不停的想着一则报道:三个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遭到碰瓷。扶?还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着路对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渴望谁能过来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来,像我一样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走开了。正在我鼓起勇气,准备走过去时,老人的身边多了一个红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个不过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背着小书包,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女孩蹲下身,费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来,小女孩却没有力气了。这时,一旁卖菜的农民大叔看到了,忙跑过来扶起老人。小女孩看着老人被搀扶着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开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小女孩跑远了,我才回过神来,离开了。我看着胸前得红领巾在风中飘动,不由的为自己害臊起来。

这件事情过去了好久,每每想起总会万分后悔。一个小女孩都知道帮助别人,我为什么不能?

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文明久远,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在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的报道:某人见义勇为却反遭恩将仇报,助人为乐却惹祸上身。这不仅是当事人也使得我们寒心,大家心里都有个疑问,中国的传统美德到底去哪里了?大家还记得有一则报道,说是三个孩子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吗?孩子,天真可爱,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满心的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却遭到这样的回报,心灵受到这样的伤害,和大人一样,再遇到这种事情只会躲得远远的。这种事一再的发生,就会慢慢磨掉人们的爱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知道乐于助人,被帮助要懂得说声“谢谢”,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么举手之劳的事,只要你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总有人会为你喝彩。

10.扶不扶老人作文800字 篇十

父母都已过了花甲之年,我经常告诫二老双亲:当你们摔倒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别人扶起来,一定要自己站起来。如果你们自己站不起来,就给家人打电话,或者是给120打电话。为何?因为我的父母患有高血压,一旦让人扶起来就很有可能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前晚,南京台园小区内,一名七旬老太在回家途中,不慎滚下台阶受伤,瘫坐在地上动弹不得,附近居民看见了无一人伸出援手。40分钟后,直到120急救医生赶到,老太才从地上被扶起,并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按照常理来说,一位七旬老太摔倒在地,附近居民应该把她扶起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大家想过没有?老太太年事已高,假如有人去扶起她万一发生意外,这个责任由谁来负呢?这也是警察来到都不敢扶起她的原因。

在我看来,那些居民的做法真是理发洗脚面——从上错到下,他们不应该首先选择报警,而是,应该先和她的家人联系,她的`亲人来了,大家再帮忙送医院就不用担心被讹诈啦。假如她没有亲人,就应该首先给120打电话,医护人员扶起她还需要担责吗?

或曰:“老太太摔倒没有人扶是‘彭宇情结’在作祟,从中可以看出人情的冷漠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观点简直就是发高烧不出汗——胡说,如果一个小孩子摔倒,有人把他扶起来,举手之劳,何乐不为?可是,一个老人摔倒,有人贸然把他扶起来,就很可能好心办坏事,害了老人。

老人摔倒为什么不能轻易去扶呢?道理很简单,老人大都患有心脏并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摔倒以后,他们如果是自己爬起来,根本就不会落下后遗症。一旦被别人用强大的外力硬生生地拽起来,就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落下严重的疾病,重则就会丧命。兹事体大,岂能不防?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但是,在帮助摔倒的老人这件事情上,必须谨慎行事。比如,有老人被车撞伤了,躺在当街上,如果没有人扶他,他就会生还。可是,有人随便把老人扶起来,结果,他一命呜呼啦。你说,这是帮助老人还是“谋杀”老人呢?

上一篇:保险业务员工作心得下一篇:农村小学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