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唱响中国梦之歌

2025-04-1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用劳动唱响中国梦之歌(精选4篇)

1.用劳动唱响中国梦之歌 篇一

用宽容之心唱响和谐之歌

上下楼梯,一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于是战火点燃:“瞎了眼了,眼长裤裆里了?”,“叫什么叫?踩你又怎样?信不信我再踩你一脚。”上课铃声响起,他冲进教室,撞倒了书立,撞飞了书本和文具,于是冲突又起:“你找死啊!慌什么慌?”,“谁找死啊,有种,放学你等着我!”......桩桩件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刺耳刺心,吵乱了校园的宁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事”的你,可曾体谅、尊重过别人的感受,进而真诚的道歉?“受伤害”的我,面对他人的过失,是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还是大人不计小人过,得饶人处且饶人?

众所周知,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七擒孟获”、“歌德让路 ”,更让人感悟宽容的品质与境界;“管鲍之交”、“郑板桥以诗却贼”,更给我们树立了宽以待人的榜样。是啊,宽容是大海,能容下滔滔江河,也能容下涓涓细流;宽容是高山,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丝丝春雨,能融化坚冰,敲醒沉睡的爱心;宽容是萧萧秋风,能吹散阴云,唤醒迷失的良知。

一个不善宽容的人,他会快乐吗?今天为这儿争吵,明天为那儿打斗,整天陷于烦恼之中。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能幸福吗?他心胸开阔,大肚能容;他与人为善,笑口常开;他善于化干戈为玉帛,而受人尊敬;他淡淡一笑泯却仇怨,但他体验到的是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宁静与满足,他能不快乐吗?争吵,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冲突,只会使事情更为复杂。

学会用宽容之心善待身边的同学、朋友吧!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能容忍、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能原谅他人对自己的误解,甚至能谅解他人因一时糊涂而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你会发现推开窗后的阳光更明媚、更温暖,你会发现和解后的友情更温馨、更珍贵。

让尊重、理解、宽容之花在校园中绽放,让和谐、友好、共进的歌曲在班级中传唱。青春因为宽容而布满阳光。

“中华美德颂”征文

用宽容之心唱响和谐之歌

学生:李佩馨

辅导老师:丁永豪

单位:平顶山市第二十八中学

时间:2013-11-7

2.唱响青春之歌 篇二

威县二中 初二十五班作者:王颖

我的诗,我的梦,我的蓝天,我的歌,我要用灿烂的乐章奏出我的青春之歌。

有人说,青春是一个季节,或春或秋,或冬或夏,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条很长的跑道,铺满落叶,铺落野花,还有人说,青春是一泓欢乐的泉水,在鸟语花香的春天奔流,而我说,青春是一首歌,它的作者与演奏者就是拥有它的每个人。

曾经的我很厌恶歌曲,因为他让我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我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随之离去,那时的我很迷茫,就在我几乎快要崩溃的时候,她给了我方向,她说:我在音乐里听出了自己,音乐让我的心一点点的温暖,希望你也让你的青春之歌为你的存在演奏出来。她的这句话,让我清醒了,我开始尝试听一些温柔的歌,一点点的,我发现,原来歌曲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它让我在快乐中体验那首歌的妙处,它让我彻彻底底的忘记了当初的我,现在的我已经爱上了音乐,当我现在的同学也在厌恶、讨厌音乐时,我就会拍着她的肩膀,意味深长的对她说:其实音乐就是心灵的窗户,它就在你的身旁,只要你有一双发现它的慧眼,我相信你的青春之歌也会为你的存在演奏出来。这句话是她当初告诉我的话,现在我会把她的希望告诉那些厌恶音乐的人,希望他们也会让自己的青春之歌演奏出来,为自己的青春和音乐而喝彩!

3.唱响自信之歌 篇三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俞敏洪从自卑走向自信”这一事例,意识到自卑心理是正常的并且是可以战胜的;学生通过“完善自我,自信常在”活动培养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愉悦心态,逐渐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全面看待自己的能力;通过“完善自我,自信常在”活动培养运用树立信心的方法增强自信心的能力。

3.知识目标:结合案例及自身经历了解自卑心理是可以战胜的,总结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策略

体验感悟式、探究式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自己或名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收获自信与快乐的故事和经历,课上交流。

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小活动: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逐步展示材料:他不是天才,甚至自诩为蠢笨的蜗牛,却登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他是一介农民穷小子,却成为今天全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他两次高考落榜,却成为今天年轻人最热爱的导师;他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

【设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教师:对,他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演绎精彩人生的俞敏洪。今天我们就来结合俞敏洪的故事和我们自己的经历一起探讨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教学环节一:案例分析,我要自信

教师出示:俞敏洪曾经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到了北大之后,才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在北大,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吹拉弹唱”,无论是谈吐还是见识,都要比城市来的孩子略逊一筹。自卑感在他的心中滋生,他把同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注入了本来并不存在的意义,心灵也由此变得敏感和脆弱,以至于时时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俞敏洪说:“自卑的人可能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你害怕失败,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对于俞敏洪而言,在北大的几年,过的是一种比较痛苦的生活。

【设问】1.结合俞敏洪的事例谈一谈自卑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

2.曾经如此自卑的俞敏洪能够变得这样自信,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我们的成长,但自卑心理是可以战胜的,甚至可以变成进步的动力。

教学环节二:深入探究,自信有道

(一)课前小调查结果展示:

1.你曾经被自卑心理困扰过或现在被自卑心理困扰着吗?

是──73%;没有──27%

2.你会因为什么事而自卑呢?

长相和身材;

学习成绩;

做某件事失败了;

我的性格不开朗;

……

(二)交流分享,寻找自信之道

要求: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深入探究自信的方法。

1.交流自己或他人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故事和经历。

2.归纳总结树立自信的方法。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到的方法都不错,这里老师再梳理一下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

1.调整认知法: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用忌讳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其实,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是自信的基础。

2.自我强化法。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因此,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自信心的强化。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3.自我暗示法。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

4.积极行动法。自卑是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克服的,建立自信,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

5.自我训练法。自信需要训练,练习微笑,练习当众发言,练习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练习说话时正视别人……这些都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这些方法都是树立自信的有效方法。俞敏洪之所以能够走出自卑的阴影,变得自信,也正是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并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和奋斗增强自己的实力。

教学环节三:完善自我,自信常伴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了解了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一下这些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要求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你的成果。

1.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小组成员说说你的优势和进步以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3.选择一个你佩服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佩服的特征和品质。

4.把前三项综合起来,思考自己想拥有的性格和品质。

5.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6.寻找各种机会表现你的新个性。

完善自我,自信常伴

学生课堂交流分享除“行动一段时间后的感受”的内容,感受部分在行动一段时间后再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如果没有走出自卑拥抱自信,就不会有今日的俞敏洪,信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但自信不是天生的,只有不断训练和培养的信心。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行动起来,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拥有真正的自信。

环节四:总结升华: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师:自信对一个人很重要,自信对一个国家也很关键,只有拥有民族自信心,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正如所说: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反思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以致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良心理。如何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学生自身的资源,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优点如下:

1.教学资源的选择。思品课的教学资源并不缺乏,但缺乏的精选的教学资源和对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节课选择了俞敏洪的事例,非常典型,还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资源和学生收集的故事。

4.用心唱响廉政之歌 篇四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用心唱响廉政之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尽享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的我们正朝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目标不断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共同去描绘,光明的前景需要我们共同去开创。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我们不曾忘记贫困县的富局长,不曾忘记当代“和绅”陈绍基,更不曾忘记“双面贪官”王华元……这一个个贪官的名字,诉说着反贪工作的严峻形势,反映了人们对廉洁从业的真情呼唤!建党89载,执政61年,深刻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早已深深懂得,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于党,于国,于民的意义是如此深远而重大。而多年不懈的反腐历程亦一再表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领导干部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避免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恰是治理腐败顽疾的根本。

《廉政准则》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破茧而出。这则来自春天的消息,振奋人心,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廉政准则》是在《廉政准则(试行)》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修订的,体现了继承与创新、治标与治本、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新修订的《廉政准则》共分为三章十八条,明确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8个禁止52个不准,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决心,是信心、是放心,其涵盖之全面、准确,令人赞叹之余,又倍生期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链条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廉政准则》中“8个禁止52个不准”无疑就是党员领导干部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底线,也是他们待人处事的底线,更是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底线。因此,这就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以《廉政准则》为镜,防微杜渐,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坚守“底线”,廉洁奉公,切实作学习的表率、落实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廉政准则》就是新时期为夺取“反腐倡廉”这场不见硝烟却又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战争而制定的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意义非同一般,是我党反腐倡廉工作史上的一项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厦,离不开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虽然身处基层,但是基层的腾飞与发展,离不开我们勤奋工作,廉洁从业,恪尽职守。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到勤政廉政,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需要真心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我们每一名基层干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明白,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要做到以平和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淡泊之心对“位”,以敬畏之心对“权”,时时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优患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小利所诱。

走进漫长的历史长廊,纵观我国封建文明历史中十几个王朝的兴衰沉浮,其最后没落直至灭亡的原因都与腐败脱不了干系。腐败之害由此可见。重新翻阅一代廉吏包公、于谦感人至深的沧桑画卷,我的认识一次次得到升华,我的思想一次次得到洗礼;再次观看孔繁森、任长霞先进事迹的教育片,我的热泪一次次涌上,我的心里一次次感慨……“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自焚。”贪婪是无止境的,唯有树立廉洁从政的坚定信念,以《廉政准则》为镜,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所做所为是否违反了准则,廉洁自律,忧民所忧,才是人民满意的好公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所言,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腐败猛于虎,这已经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的共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班组管理以人为本下一篇:400米运动会的加油稿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