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设计学习心得

2024-12-3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制药工艺设计学习心得(共9篇)

1.制药工艺设计学习心得 篇一

设备课课堂讲解提纲

1.指导制药机械分类的国家标准是哪一个?如何分类的?

2.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的生产机械有哪些?主要工序?

3.药筛的概念、规格及与工业筛的区别与联系。

4.GMP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药厂车间按不同的卫生要求如何分区?各区洁净级要求?

6.洁净区气流组织方式有哪些?各适用什么场所?

7.反应设备分类?

8.三类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反应特性?设计公式及适用条件。

9.反应器工艺设计及生产组织计算。

10.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分析方法、判据?如何调控?

11.药厂厂址选择原则?

12.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程序及主要内容?

13.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的方法、条件?

14.工艺设计一般要绘制哪些流程图?各图如何绘制?

15.车间设计图纸主要包括哪几张?各图特点?

16.自由度分析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作自由度分析?

17.物料流程图绘制条件、绘制方法?同时为设计的那一个环节提供定量依据?

18.总要求:熟悉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

2.制药工艺设计学习心得 篇二

1 法定标准要求

中国药典 (2010年版) 规定注射用水来源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性状为无色澄明液体, 无臭、无味;p H在5.0-7.0范围内;氨小于0.00002%;亚硝酸盐小于0.000002%;不发挥物小于0.1mg/l;硝酸盐小于0.000006%;重金属小于0.00001%总有机碳小于0.5mg/l;电导率小于1.1μS/cm (20℃) ;细菌内毒素小于0.25E.U./ml;微生物限度小于10CFU/100ml;注射用水中国药典 (2010年版) 规定其来源为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 不含任何附加剂;欧洲药典 (第六版) 规定其来源为由符合法定标准的饮用水经蒸馏、离子交换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美国药典 (USP32) 规定其来源为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 不含任何附加剂[1,2,3]。中国药典 (2010年版) 对注射用水的性状、酸碱度、氯化物、硫酸盐、钙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重金属、总有机碳等均有要求。

2 工艺用水管道的流速

随着各使用点用水量的增加如果输送管路为同一管径管路末端的流量就会减小, 流速也会减小, 很有可能会低于最低设计流速, 所以管道流速匹配设计常常把输配管路管径设计为两个数值, 输配系统的回水管路设计为较小管径。从流体力学来说流体在管道内流动可分为三种流动状态, 一种是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成轴向有条不紊运动, 流体处于这样的流动状态下其雷诺数 (Re) 小于2300 (层流) , 一种是流体的雷诺数 (Re) 处于2300~4000时其流动状态为过渡状态, 也称之为不稳定状态 (介于这两种之间) , 另一种是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不仅有轴向流动, 同时又有径向流动, 流体处于这样的流动状态下其雷诺数 (Re) 大于4000 (湍流) 。当雷诺数超过10000流体中的质点才不至于停留在管壁上。工艺用只有水输配管路管径的雷诺数大于10000时处于稳定状态的湍流中的微生物不易滞留在输配管路的管壁上生长从而形成生物膜。ISPE指南中指出防止营养物聚集和细菌黏附在管壁所需流速要超过3ft/s或雷诺数大于湍流值。当在生产中大量用水期问, 保证管道中流速大于3ft/s或更高的流速是很容易的, 但是在停产期间或用水量很小的运行情况下输送管路的流速可能达不到3ft/s, 所以在全球许多大的制药公司普遍采用输配管路的管径雷诺数达到20000以上的设计。

3 工艺用水输配系统的定期灭菌

整个工艺用水输配系统运行了一定的周期之后需要整个输配系统管路的定期灭菌消毒降低其微生物水平。输配系统定期的消毒灭菌主要分为热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类。热消毒是80℃的巴氏消毒或者是直接将纯蒸汽通人输配管路中进行灭菌 (注射用水的输配管路灭菌方法) , 化学消毒有臭氧、双氧水消毒等等。巴氏灭菌法 (pasteurization) , 亦称低温消毒法, 冷杀菌法, 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热消毒与化学消毒相比具备更多优点, 在热消毒过程中有在线的温度可控, 消毒后无需进行消毒介质残留量的检测, 穿透力强于化学消毒剂。部分纯化水还配有在线紫外线杀菌装置, 并有臭氧发生器, 定期对系统消毒。大多数工艺用水输配系统采用纯蒸汽消毒灭菌 (一般是将121℃纯蒸汽通入管路中, 保压半个小时) 或巴氏消毒 (80℃) 。

4 GMP对制药用水制备装置的要求

系统设计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生长的可能。避免对纯化水的意外的污染。保安过滤器之后应无系统死点, 符合3D要求。为了控制纯化水产品的质量, 必须控制每个设备单元水质, 保证不合格水不进入下一设备单元。卫生泵材质SUS316L, 耐温100℃, 内壁抛光Ra<0.5μm, 带下排口, 密封。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表面处理, 以耐腐蚀, 防止生锈。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 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制备纯化水设备应采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注射用水接触的材料应选用316L不锈钢。反渗透元件采用SUS304不锈钢膜壳, 内表面Ra≤0.8μm。材质应无毒、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 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每一步应设置必要的取样点及取样阀。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 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管路上有一定的倾斜度, 便于排放存水。管路采用循环布置, 回水流入贮存罐, 回水应装用压力调节阀和流量显示器。使用点装阀门处的死角长度不应大于支管内径的3倍。整个系统设置必要的取样阀, 取样阀应避免死角, 耐受灭菌操作。

5 水源预处理

水源中如果细菌较多, 需采用消毒设备如加氯、臭氧或紫外灭菌。水源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需采用除去有机物装置如凝聚或活性炭吸附装置。如果水源中硬度高, 需采用树脂进行软化。如果水源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时, 采用脱气装置进行脱气。如果水源中悬浮物含量较高时, 必须采用初滤装置。如果水源中氯离子较高, 通常采用亚硫酸氢钠进行氧化-还原处理。

6 常用参考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 (2010年新版GMP公示稿) 、欧盟药品法规第4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 (FDA) 化学原料药的检查指南、欧盟GMP的附录15, 验证和确认、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中国国家制造标准、中国制药装备协会所颁布的制药工程设备标准、中国安全环保法规、ISO14001、OSAHS18001、中国药典2010版。

摘要:制药工艺用水主要包括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是生物制药行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原料, 其质量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制药工艺用水的管道严重影响着制药工艺的质量。本文对制药工艺用水的管道设计进行综述。

关键词:制药,用水,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457-2008.医药工业清净厂房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1]GB50457-2008.医药工业清净厂房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2]钱应璞.制药用水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 2001.[2]钱应璞.制药用水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 2001.

3.制药工艺设计学习心得 篇三

摘要:

生物制药技术为制药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当代制药工艺也因此有了全新的发展优势,其展示出不可比拟的应用优势。生物制药技术的实现,开创了制药工艺的新格局,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生物制药技术逐渐被医药、保健和日化等等诸多领域所认同并应用,成为了高科技时代背景下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重要驱动力。由此,生物制药产业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大产业。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生物制药;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兴起始于上个世纪后期,在时至今日的几十年间,在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下,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猛,成就突出,特别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得以碰的发展,当前生产出的免疫性药物、神经性药物、肿瘤性药物等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试验效果,在各个领域当中涌现出了无数的研究成果。回顾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历程能够看出,其见证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在当前已经实现了将生物制药产品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全新科技武器,制药工艺更是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1 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及常见种类

相对来说,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在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大量生物制药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市场,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1]。然而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日新月异之势,生物制药技术亦当与时俱进通过技术创新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应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诸多相关领域技术的辅助,我国生物制药产品市场被全面拓宽。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国际生物制药领域当中参与竞争的主体也越来越多,可供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借鉴的成果充足。然而多年来相关专业领域人才的缺乏和相关费用支撑力度的不足却成为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产品也就困难重重。由此成为了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当前应当重点突破的一大难题。常见的生物制药技术大体有三种。1.1 细胞工程 世纪 70 年代后期,杂交瘤技术兴起,用传代的瘤细胞与可以产生抗体的脾细胞杂交,可以得到一种既可传代又可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这一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细胞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染色体操作、基因转移、细胞拆合、培养和融合等内容,为制药工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制药行业为了满足市场对于药品的需求,多是通过人工到全国各地区采摘各种中草药,而通过运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中草药植物细胞,从而培养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为制药工艺提供充足的中药材,缩短了制药工艺周期,并且有效降低制药企业的人力成本,满足了制药工艺对于生产材料的需求,有助于实现制药工艺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1.2 固定化酶技术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酶本身还是溶于水的,只是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其中,使得酶在水中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从而导致流动性降低。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便于运输和贮存,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有利于自动化生产。固定化酶技术在制药工艺中应用非常广泛,这种技术通过连续回收相关反应酶,可有效降低制药成本,提升制药质量和效率,主要用于生产激素、氨基酸、抗生素等药品。同时,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定位和限制细胞特定位置,从而固定某些特殊细胞。1.3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或细胞),重新组合遗传物质。细胞中各种激素和活性因子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存和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人体细胞中只有有限含量的这些物质,基因工程技术使很很难或不能获得的各种激素和活性因子以大规模合成。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时,主要集中在细胞级层面,在认为控制作用下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或者复制,从而达到制药目标。同时,细胞中各种激素和活性因子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存和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中只有有限含量的这些物质,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医疗需求,通过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如对于人们的糖尿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代替传统药物治疗,增加人体胰岛素含量,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 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生物制药工艺是由传统的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而来,相比之下具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而关于制药的思路,长期以来都是凭借着人们的经验以及对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而定,药物提取的方法也大多采用化学方法。对于传统制药方法的优势,本文认为无可否认,而现代生物制药工艺的生成,将药物作用机理的基础理论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药物的研发重点更多地关注在了药物的作用方面,对药物药理、药性和药效等等的相关研究都加大了对科学工具的应用,在科学合理工艺加工的中下生成了生物制药产品,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走向了成熟[2]。因此,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制药技术的不足,将生物制药工艺推向了更为完善的层次。另外,新时期新制药工艺的发展,也赋予了技术和工艺以更大的经济性,因此相对来说,生物制药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也就更加困难。而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在于,所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实施,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应用于制药工艺当中的诸多失败案例也曾为不少人造成过不同程度的痛苦。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为了更深入地挖掘出生物制药技术的空白领域,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始终未曾有所懈怠。生物制药技术应用于制药工艺当中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生物制药技术研究的重点则是如何通过生物技术满足人们身体不同机能对营养的需求方面。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几方面,包括冠心病类药物、精神病类药物、基因工程、免疫类药物、肿瘤类药物等,就生物制药的新产品来看,更多地覆盖于冠心病药物、免疫性药物和肿瘤药物等[3]。不难看出,当前的生物制药技术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并且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逐渐替代了传统制药工艺成为了新时期制药工艺的技术支撑,促进着当代制药工艺的持续发展。2.1 冠心病类药物

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运用抗体技术,能够明显缓解心绞痛。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运用抗体技术,能够明显缓解心绞痛。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快速发展,基因测序和治疗工艺越来越成熟,也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而通过应用各种转基因技术,有效提高药物研制水平,推动了冠心病类药药物生产的商业化发展。2.2 精神病类药物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近年来,现代化城市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临的工作、社会和家庭压力越来大,这使得很多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精神病问题越来越突出。精神病和普通病症不同,当前我国神经病治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在神经类药物过程中,通过运用固定化酶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对人体代谢酶进行氧化,结合酶活性情况,分析不同人体状况下药物代谢差异,为临床治疗精神疾病分析不同药物之间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

2.3 免疫类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混合结缔组织病、哮喘等。对于免疫类疾病,我国在研制相关药品时,如糖尿病药物时,在患者体内导入胰岛素基因,增加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实现良好的糖尿病治疗效果。国外的 Chiron 公司的 β-干扰素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病。2.4 肿瘤类药物

近年来,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各种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肿瘤疾病对于人体伤害极大,我国医学界一直以来对于肿瘤疾病的研究较多,在研制肿瘤类药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肿瘤疾病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肿瘤类疾病主要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手段,对于人体的伤害较大,而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通过运用生物制药技术,会使得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向人体注入基因药物抗体,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扩散和发展,而金属蛋白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扩张,控制肿瘤转移,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3 生物制药技术前景展望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要为目的,因此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提高着当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然而就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长期以来都是以借鉴外国先进技术经验为主要方式,尽管该专业领域人才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但精英人士却只有极少数,行业领域当中的高精尖企业数量也凤毛麟角,对于整个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影响重大。因此,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应当在继续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自身的发展途径,只有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为我国生物制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更多可能。

时至今日,生物制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越来越高,除了最基本的药物研发之外,更将相关研究方向拓展到了人体遗传物质领域,越来越多疾病的致病机理被明晰,所有问题的出现也都在证实着理论成果的深入。生物技术的发展拥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鉴于生物

制药技术具有着较高的风险,因此相关研究也越发重视药品研发成功率的提升,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优势,致力于实现生物制药技术的价值,使其对人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4 总结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作用下,生物制药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作为关乎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产品,从宏观角度看其更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建设乃至于国家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从微观角度看生物制药技术对制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技术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能够有效提高制药工艺中的科学价值和技术含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生物制药企业的

发展指明了前景方向,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魏乐峰 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分析 [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2):50. [2] 王艳丽 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J].生物技术世界 ,2013(05):94. [3] 刘琰.论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J].生物技术世界,2014,(09):105.[4] 杨弢 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8):56 致谢:

4.制药企业工艺技术分析 篇四

【摘要】提供一个制药企业工艺技术分析模板,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工艺技术分析; 技术经济指标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组织生产,实施GMP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监控,以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控制包括工艺保证和现场监督,即首先要有先进、合理、稳定的生产工艺,其次要严格执行批准的生产工艺。通过生产工艺技术分析,可以找到生产关键控制点,不断地总结生产技术经验、挖掘潜力、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剂型不一,生产品种不一,所以工艺技术分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目前无工艺分析标准可借鉴,有必要制定一个工艺技术分析模板,便于制药企业开展工艺技术分析。

5.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 篇五

在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药物可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粉末,其中固态的药品由于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运输便利,在药物的使用中占比超过了百分之七十。

所以极其重要的便是保证它的药效有效性,而保证其药效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制药的工艺。

6.制药工艺设计学习心得 篇六

一般医院中央纯水设备公司都结合超纯水特点,然后根据不同制药纯化水设备用水标准与要求,制定出不同方案,大部分医院都采用反渗透以及EDI等最新工艺,针对以上这些就会制取满足药厂、医院的纯化水制取、大输液制取的用水。但是用水在进行运输时还有几点注意事项: 纯化水运输时注意事项

纯化水和制药用水宜采用易拆卸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泵输送。在需用压缩空气场合,压缩1

空气和氮气须净化处理

纯化水宜采用循环管路输送。应避免盲管和死角。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经验证无毒、耐2

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管材

输送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管道、输送泵应定期清洗、消毒灭菌,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

医用超纯水的水质标准

·2000版药典标准

·GMP标准

·电阻率:≥15MΩ.CM

·电导率:≤0.5μS

·氨≤0.3μg/ml

·硝酸盐≤0.06μg/ml

·重金属≤0.5μg/ml

7.制药工艺与工程学实习报告格式 篇七

制药工艺与工程学校内实训报告(黑体,字号小二)

(以下黑体,字号小三)

姓名:柯雅瑜

学号:102251002065

成绩:

指导老师:徐会有

实习地点: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制药工

程系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时间:2010.6.28~7.9目的与意义(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

(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2 校内实训内容(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

2.1小型提取浓缩回收机组(50L)(二级标题,四号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

2.1.1小型提取浓缩回收机组原理(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

(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2.1.2小型提取浓缩回收机组工艺流程图(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

2.1.3小型提取浓缩回收机组工艺操作过程(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2.1.4小型提取浓缩回收机组操作注意事项(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2.2 HA120-50-01型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二级标题,四号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

2.2.1 CO2超临界萃取原理(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

(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2.2.2 HA120-50-01型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外形图(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

2.2.3 HA120-50-01型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操作过程(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

(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2.2.4 HA120-50-01型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操作注意事项(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0行,段后0行)

(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3实训小结与心得(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

(正文部分宋体,字号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根据制药工艺和工程学校内实训内容归纳总结并写出该次实习的心得体会以及感受,不少于800字)

8.印刷工艺与设计实验报告及心得 篇八

印刷是一种文字和图像的复制技术,它所涉及的应用方面十分广泛,在现代文化交流以及信息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刷一般由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和印刷机械五个部分构成。而根据印版形式,印刷色彩和印刷品的用途,印刷工艺又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门类。每一个不同的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我们主要就丝网印刷工艺进行了实验探究。

原稿是制版,是印刷的基础,原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印刷成品的质量。因此在原稿的选择上最好使用矢量图形,或是精度很高的位图,以免精度不够印刷放大时会显示像素格。我们所做的丝网印刷是单色的,所以最好选择色彩对比强烈,颜色过渡不微妙,灰色少,的原稿才能印出品质较高的成平。需要注意的是原稿细节不宜过多,丝网印刷是一种孔板印刷工艺,受孔洞大小的制约,细节部分一般很难较好的呈现出来。根据这些原理,我们进行了原稿的选择,并将其制成了胶片为印刷工艺实践做前期准备。

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在原稿胶片制作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印版的制作。在清理好网框后,我们进行了绷网的工作。绷网是把丝网绷紧并固定在网框上的工作,绷网的好坏决定着最后成品的质量。在绷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有四点:

一、必须保证张力均匀;

二、保证网线方向一致;

三、对网框施加预受力;

四、减小变形量。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分组进行了绷网的工作。裁剪好适合网框大小的丝网后,将一边先行固定在网框上,之后用夹子夹住相对的一边,施加压力以便丝网能绷紧在网框上。固定时应将钉子由中间向两边固定,以免最后丝网中间会皱起。绷网时我们尽量保持施加压力均匀,以避免丝网在网框上绷起后松紧不一。固定好后将多余的部分裁切掉我们便做好了绷网的工作。

绷网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涂布和粘贴感光胶的工作。感光胶的感光能力强,我们需要在暗室里工作以免感光材料曝光。我们选择了光线照射比较弱的地方进行了感光胶的涂布工作。我们将感光材料倒在上浆器里,保证感光胶均匀的布满在上浆器前端,并在网框保持一定角度摆放并固定不动的条件下,把上浆器在网框里由下至上缓慢均匀尽量呈90度角涂布。遇到涂布不均的情况可以直接用上浆器将多余的感光胶继续向上涂布。涂布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停顿,否则会在网框上出现一条直线的痕迹,影响印刷质量。为保证感光胶均匀涂布后可继续上胶两至三次。感光胶涂布完成后,避免接受光线照射,将其放进不超过60度的烘干设备里进行烘干,大约需要40分钟的时间。

感光材料烘干后,需要进行的是晒版曝光的工作。将原稿胶片放在印版下的适合位置,并将印版抽成真空后,我们对其使用紫外线曝光51秒,以使胶片上的原稿能被感光胶显示在印版上。曝光的时间不宜过长,会曝光过度,而曝光时间太短又会有曝光不够的现象。51秒曝光完成后,我们将印版取出并先行在上面布一些水,以免二次曝光。之后将印版小心的清洗干净。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感光材料能覆盖在未被曝光的部分,使其没有办法透过油墨,因而能将胶片上的图文印刷出来。我们需要仔细洗掉曝光区域的感光材料,以便上油墨时可以很好的成像。清洗之后,我们便可以在印版上看到胶片上的图像文字信息转移到印版上未被感光胶覆盖的部分了。

把印版上的水烘干之后,整个印版已经制作完成,我们需要开始印刷的工作。将印版固定在台面上,并将承印物放在印版下方适合的位置,就可以在印版上涂布油墨了。干了的油墨需要混合入慢干水以保证油墨可以顺利的附着在印版上。在印版非图像区域上一些油墨,在印版上施加压力均匀涂抹,油墨不需多上,会影响到印刷成品的质量。涂布以至两遍就可以在承印物上看到印刷出的效果了。将承印物上的油墨晾干之后,丝网印刷的整个流程就完成了。

9.制药厂废气治理工艺选型方案 篇九

制药厂在生产药品过程中主要产生丙酮和乙醇这两种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物质以及氮氧化物,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异味恶臭,主要的物质为硫化氢。

治理原则:

1.依据国家和当地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要求对工业污染进行治理,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妥善解决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产生的污染物,避免二次污染。

治理目标:

鉴于制药厂的主要污染物已经列出,所以根据制定依据中的排放标准,各个项目应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制药厂废气治理技术的选择:

1.吸附脱附处理活性炭是最为传统的处理有机废气的物质,它对与某些特定VOCs因子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且可以脱附再生,但是运费较高,二次处理麻烦。而且一般认为硫化氢,胺类,醛类本身就不适合用活性炭吸附;并且高挥发的物质(如乙醇)基本不被活性炭稳定吸附;高分子的挥发性低的物质容易吸附但是脱附非常困难。

2.催化燃烧法不仅能耗大,而且丙酮燃烧后会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所以也不适用。

3.低温等离子废气治理工艺+复合光催化工艺本方法是针对医药化工等行业的独特特点的降解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首先用低温等离子体产生高能量电子,直接分解废气因子中的有害气体,使其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再利用光媒触的作用,降解尚未完成的各类有害气体,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温岭虐童事件反思下一篇:小学四年级描写春天的作文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