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化节讲座总结(精选8篇)
1.清华大学 文化素质讲座课程总结 篇一
——文化素质讲座报告
系别:马赛克 班级:马赛克
姓名:马赛克
学号:201XXXXX 自2010年入校算起,文化素质讲座已经陪伴我们零字班度过了三年大学时光。三年间,文化素质讲座涉及的专题与相关报告,在艺术、历史、音乐等方方面面扩充或再造了我们的认知,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深思。其中,我参加过的报告有十场有余,从中遴选出8次加以回顾,并赋予之新的思考与讨论,撰成此报告。一 对各场次报告的主题综述
首先,概述本报告涉及的八次讲座的内容如下:
在《读书与人生》的讲座中,彭林教授与大家分享自己青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有渴望知识的热忱,有面对困难的坚忍,最重要的还是收获知识的快乐——那种非功利的、纯粹的喜悦;此外,他也痛心于如今人们就读书能力的退化:如今便利快捷的读书环境下,人们却纷纷遗失了读书的热情、盲目选择肤浅与从众,抛弃了读书的习惯„„忧之于心,彭林教授热切呼吁我们重拾书本、守住孤独,在物质寂寞中丰富内心、笃定地陶冶自我。
在《中国诗词的爱国传统》这一讲座中,王步高教授引经据典,用韵味十足的吴语乡音给大家诵读、分析古往今来中国的爱国诗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写下的诗篇:或呕心泣血,或慷当以慷,或郁郁于胸„„无不令人重返其境,忧其所以忧,恨其所以恨,爱其所以爱。这些诗篇与历史契合,有着各自的时代张力与血肉,除了文学意义,更有其历史价值;以这次讲座为契机,大家共同回忆历史,由古思今,更多一分感恩与时代责任感。
在《<圣经>和革命传统》中,冯象教授则为诸多学子打开了认知的另一扇门——通往宗教世界的一扇门;在《社会转型与精神重建》中,王冀生老师慷慨激昂感情充沛地对社会发展进行了剖析;在《谈谈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中,胡显章老师结合学术研究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在《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中,肖鹰教授和同学们热情互动,直到讲座结束许久,还能看到同学们围着他答疑解惑;在《清华大学改革与开放》中,胡鞍钢教授让大家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清华的历史角色;在《大学校园建筑漫谈》中,关肇邺教授对校园建筑一丝不苟地进行分析,并和世界高校对比,不仅让同学们增长了相关知识,更多了一份清华人的自豪感。二 心得体会:关于文化的荒漠与重建
上述八场讲座无疑都体现了一个问题,便是现代中国的文化沙漠:我们在世界上能拿得出的文化太少了——杰出的作家、电影制作者、画家、音乐家、科学家、设计师等等,太少了;诚然,我们中国人中也有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可放在国际舞台上逐鹿,却往往引不起文化**,亦不能形成潮流、更不能自成一派。我们的佼佼者和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家(如卡尔维诺、加西亚·马尔克斯、莫奈、梵高、贝多芬等)在作品质量与国际知名度上仍有很大差距。甚至我们的文化,也缺乏如法国咖啡、波尔多红酒、德国啤酒、美国好莱坞、百老汇等文化商标。
近几日读了《论群众路线》,其中涉及了总书记的一些论述。书中对他论述的收录涉猎很广,包括反腐、文化弘扬与民生建设等。就文化建设这一部分,总书记提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相比习总之所以呼吁大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因为看到了国内的文化危机。记得韩少功在周末文化大讲堂系列的演讲里提到:“相对于中国经济所面对的问题,中国的人文重建要困难得多,它至少涉及三个重要症结:第一个是道德失守,第二个是文化虚肿,第三个是生活平庸。”
这三点在日常生活中都体现的足够鲜明。比如,道德失守体现在人们对彼此的道德期望自然而然地在日益降低——商家不坑蒙拐骗就是良心企业,学术不弄虚作假就是诚心学术,领导干部不贪污腐败就是清廉好官、文化创作不剽窃捏造就是优质创作„„各行各业的道德标准都降低了:过去为人不齿的行为成了今天的道德底线,贴着底线低空飘过的人群战战兢兢、内心扭曲:一方面,他们感受到良心不安的约束,另一方面,人们又垂涎于底线下唾手可得的好处;也因此般普遍的情感纠结,在最终没跨过底线的人中,又滋生着对那些跨越底线的既得利益者的嫉恨。其次是文化虚肿现象。文化虚肿之所以谓之“虚”,是因为中国庞大的种种基数——中国四亿网民、两亿微博用户、七亿电视机——却酝酿不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至于生活平庸则更好理解,看看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常规性事物便可窥豹一斑:人们善于跟风与模仿,国外用语被频繁、盲目、不加批判地套用进生活的各个缝隙,各种山寨层出不穷。富豪用极奢华掩饰精神的极贫瘠;手头不阔绰的人家用“将就”代替了“讲究”。大环境如此,纵有少数货真价实的文化优质分子也无力回天。
然而,中国人文的重建仍是不乏可能性的。因为中国历史绵长、文化资源丰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重建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并从建国初期便开始不断有着的经验累积。我认为,能明确现存的问题能最大化催生改良动力,不看到自己所在文化环境的悲凉现状,就很难产生优化它的想法——正所谓“穷则思变”。
诚然,中国现代也有很优秀的思想家,至少有一批直指社会诟病、直言不讳的人。但是,由于听众有限,他们的发言不能被广泛传播,不能引发足够大的思想风暴,是很可惜的。常用体会:广泛阅读使人谦卑,写作过多则使人自大,读和写的比例非常微妙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凡诚心阅读过的人,必有此种共鸣。我希望从大学生带头开始,不要只进行轻松、休闲式的阅读,不要把读书学习停留在专业或对自己前途直接有利的方面,更不要把普通阅读的目的放在“获得快乐”上;希望大家逐渐尝试“零期待阅读”和“思索式阅读”,不断提高,不断思索,为祖国的文化弘扬打些基础。三 课程建议
本科阶段的学习步入尾声,对过去曾参加的讲座记忆犹新。考虑到组织难度,维持现状已可;若一定要提出建议,我想可以从如下三点着手:
首先,条件允许的话,我们的讲座人可以不拘泥于大学教授,可以邀请一些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如作家、演员、曲艺艺术家等,为我们的系列讲座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注意到过去的讲座人多为男性,希望多联系一些女性学者/演讲人,听听她们的声音与发现;此外,通过校内的信息门户与网络学堂进行宣传预告的力度较小,可以增大校内海报张贴量,或建立社交网络(如人人网、微信群等)相关主页账号,进行宣传。四 报告总结
文化素质讲座次数有限而意义深远。学校坚持开设这门课,可见其良苦用心。通过亲身参加的讲座,也的确收获颇丰:我不仅学习了讲座涉及的内容,更引发了自己相关的思索、激发了求知欲,提升了个人文化素质。
2.学术文化部工作总结 篇二
我们已经在学术文化部工作一个学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生活,大学的轮廓在我们的脑海里日渐清晰了,它是既充实又富有挑战性的,每一天都会有新收获,自己的能力也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提高。到了期末,回顾这一学期在学术文化部工作的点点滴滴,我们真的是收获颇多,每一个活动都倾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血,每个人都在尽全力时刻为活动做着准备,从最初的策划到活动的开展再到活动的圆满落幕,每个人都没有懈怠。在这些活动中,让大家的感情又增进了不少,做事又成熟了不少。心中莫名的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感激,感谢这个温暖的集体,感谢身边每天帮助我们的同伴,能够跟大家在一起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这个学期的工作中,学习部主要承办了以下四个活动: 1、日常考勤 2、致远讲坛
3、新枫读书节之“让经典穿越现实”的活动 4、社团进班级的活动
平日里的早晚自习考勤,我们都在认真严格地执行,每天的考勤我们都会由专人负责,当然我们也会跟查到班级,时刻关注班级上早晚自习的状态,最后各个区域负责人会定期制作表格发送给老师,为学校评选朝阳班级提供了材料。
每次致远讲坛的开展我们都会提前去做准备(如安排会场的布置,调动人员,发票等)。从最初的不熟悉到后来的自己着手做事,少不了学长学姐的引导,潜移默化中我们收获了很多。
新枫读书节之“让经典穿越现实”活动是由我们几个大一新生经过长期的讨论中得出的一个想法,然后给予了实施。我们作为新生组织开展了这样一个大型活动,必然有很多考虑不到的地方,但是我们齐心协力,遇到问题一起开会协商解决,最终还是将这个活动完美呈现出来,也许还是有很多缺陷,但我们做的很用心。在我们逐渐改进的同时个人能力也在自我提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社团进班级是学校的“特色三早”活动之一,刚开始我们对这次活动会出现的问题没有作出预料,导致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慢慢的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将这个活动完善,也使得这个活动圆满完成,并且也得到了一些社团和同学的好评。
当然,其实组织并开展每一个活动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在此过程中我们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好在我们在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内部人员联系不密切,个人观念比较强即出现了个人思考,产生的思维局限性,团体的凝聚力不够强。
2、态度不够明确。
3、有时候没有分工合作的意识,产生了个别同学很忙个别同学很闲的状况,需要人员时找不到人的现象。
4、做事草率,不够严谨,考虑不周全,不够细心,没有重复检查的习惯。接下来我们需要改进的是:培养足够的思想意识,明确的工作态度,加强分工合作意识,紧密联系内部人员,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做事要细心、耐心。
经过这一学期在学术文化部的工作与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1、只有合作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
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我们部门几个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强大的存在。这些活动离开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完成不好。
2、学会包容
在问题的探讨中,我们的意见会存在分歧,每个人有每个人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的思想相同,但是我们学会包容,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包容每个人的不足,最终意见总会统一。
3、学会沟通
遇到问题不能憋在心里,有问题就要及时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做,问题也比较好解决。
4、学会理解
明白每个人做事总有它的道理,理解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要认死理,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理解别人做事是为什么。
5、善于聆听
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及建议,做事不能一意孤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善于采纳他人一些好的意见与建议。
3.学术讲座心得 篇三
我特别喜欢“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因为他内容丰富而广,为我们增加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扩宽我们的视野和涉猎。
第427讲是由肖蕾博士主讲的,他是我们学院的副教授,主讲内容是 “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提高自身科创能力”,分别阐述了一下内容: 1.介绍我校为大学生提供的科研平台;2.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及相关技术介绍;3.大学生科研立项情况介绍。增加了我对学院的了解,也为我的大学生活规划有了一定的帮助。
而“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第429讲,由黄谷甘副教授主讲 的“MIDI环境下按声调谱曲唱古诗”,则向我们展示了古典诗词是中国璀璨的文化精品,“诗乐合一”是传统的至道鸿教。为继承和创新往圣传统的吟诵,演讲人基于全国95%以上的方言点平声都分阴平、阳平,大多数方言区保留有中古入声的共性,借鉴、集取名家及各地吟诵调之所长,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为古诗词谱上数字简谱,再应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介、计算机技术合成数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出《基于MIDI唱诗词》的wmv视频文件,创新可视(谱)、可听(曲)、可歌诗(唱辞)、可学格律多位一体教学新环境。能开启天聪,激活右脑,启迪智慧。概括为:唐诗宋词声律精,吟诵应觉仄与平。1235唱唐诗,平仄仄平歌中知。汉字古来平声多,阴阳分唱5(so)与1(do)。5(so)高平第一声,1(do)第二声自明。2(lai)只唱入声字,剩余上去唱3(mi)。谱成曲调配MIDI,诗如歌唱最好记。我不是个懂音乐的人,但是在黄谷甘副教授的感染下,感受到了音乐与科技碰撞出来的火花是那么的有魅力。
4.学术讲座通知1 篇四
各科室:
为激发我院职工对心脏病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进一步提升我院在该领域医疗技术与科研的整体水平,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学习及交流平台,我院拟邀请美国佐治亚瑞金斯大学佐治亚医学院苏华波博士来我院讲授相关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时 间:2015年5月19日(下周三)下午15:30 地 点:二十三楼会议室
主 题:心脏中的蛋白质质量控制和类泛素化修饰
主讲人:苏华波博士
本次讲座要求心内一区、心内二区、老干病区(心内三区)、急诊科、胸心外科全体人员(门诊及值班人员除外)及全院研究生和实习同学务必按时参加。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医师参加!
参会人员务必于下午15:20前入场完毕;本次学术活动可授予II类学分0.5分,请参加人员带好学分卡。医务部及教务学生部负责相关考勤事宜。
附:苏华波博士个人简介
医务部 教务学生部
2015年5月15日 苏华波博士个人简介:
5.文化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模版] 篇五
2011年9月17——19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共莱芜市委宣传部主办,由市文联、市文广新局、市史志办、莱城区委宣传部、山东嬴牟文化研究中心、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承办,由九羊集团、泰山钢铁、普阳集团、莱商银行、泰丰纺织、鄂庄煤矿、辛庄煤矿、万祥矿业、通海食品、山东兰陵集团、凤城酒业协办,由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鼎力支持的“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莱芜宾馆成功召开这次嬴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引起了中国史学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中国史学界、特别是中国先秦历史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出席这次嬴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来自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上海、湖南、江苏、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天津、河北、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市单位,主要涵盖先秦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三大学术领域共91人,包括省、市有关领导共100余人。
本届研讨会是全国范围内就嬴、秦关系举行的 昊氏与伯益的关系,3、皋陶、伯益与尧、舜、禹,4、秦国早期的历史与夏、商、周三代社会,5、秦置嬴县与始皇东巡,6、考古发现与嬴文化研究,7、嬴姓诸氏的分布与播迁,8、嬴秦与莱芜,9、上古莱芜农业、物业与手工业,10、有关嬴文化开发的构想与建议。
围绕以上议题,大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深入研讨。播放了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勤先生接受采访的电视录像,宣读了他本人撰写的《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地的重要发现》的论文;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世凯先生、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先生和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柳明瑞先生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并分三个学术小组进行了发言、讨论、交流;与会学者还到“嬴城遗址”、齐长城进行了实地考察。
研讨会经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考察,达到了以文会友、交流学术的预期目的。与会学者达成共识:莱芜为嬴秦的始源地。
对于这一研究成果和大会盛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凤凰卫视、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网、新浪网、人民网、中新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到会进行了采访报道,二、成果与意义
1、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了《大会总结》,确认了嬴秦起源于东方、源于莱芜的学术观点,留下了宝贵财富。
本次嬴文化研讨会的标志性成果:一是通过了《嬴文化学术研讨会总结》。总结中明确指出:莱芜为嬴秦的始源地。从此,莱芜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成为定论。彻底摘掉了长期以来戴在头上“荒芜说”的帽子。证明了莱芜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让莱芜人民看到了由自己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上古文明。为之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必将激发莱芜人民的自信心和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这一研究成果定义了一个概念,即在原始社会,嬴姓部族诞生于今山东莱芜市的嬴水之滨。待嬴姓部族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其首领少昊乃迁都于今山东曲阜市,故曲阜后来成为“少昊之墟”。到原始社会之末的舜、禹时期,嬴姓部族首
领伯益,因佐禹治水和佐舜驯兽有功,被封于其故土,并郑重“赐姓嬴氏”,以表明其发祥于嬴水之滨的历史事实。
在夏、商、周时期,嬴姓中的一支主干部族,逐渐向西迁徙,经由今河南、山西、陕西,一直到达今甘肃东部的天水市和清水县一带。东周以后,这支嬴姓主干部族建立的秦国,又不断向东发展,直至统一六国,建立起秦王朝——我国 芜产生了嬴,嬴产生了秦人,秦人建立了秦国,秦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王朝体系,汉代继承完善了这个体系。因此,研究嬴秦就是研究汉文明的起源、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其中自然引出了若干课题可供选择研究。再如,我们都说莱芜是“凤城”,那么“凤城”是否与上古文化有关,东夷人崇鸟,不同支系部落,崇不同的鸟。凤是鸟中之王,这是否意味着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伯益嬴祖是崇“凤”,也是众支系中最优秀的一支,等等。
六是这次研讨会给我们留下了先秦史学会良好的学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会议落实了孟世凯先生倡导的“稷下学风”,做到了百家争鸣。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报告讨论积极认真,发言争先恐后,严谨而生动。特别是许多70多岁的老专家,不顾旅途劳累,不怕年老体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报告讨论、实地考察之中,充分表现了对历史负责,对地方负责的崇高史德,这种学风和精神值得敬仰和学习。
2、展示了研讨成果,形成了专家共识。
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既有本地的学者,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既有文献学者,又有考古专家;既有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又有正当年的业务中坚和年轻才俊。地域、业务专长等几个方面的配置比较合理、互补,保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广度和深度。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7篇、提纲5篇,根据其内容归纳为:纵论嬴文化的特色类、价值与现实主义类、究根溯源类、西迁类、综论类、考古类、古文字类、民族学类、民俗学类、神话传说类、族间关系与中外交流类、方法论类。
他们都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莱芜为嬴秦的肇始(始源)之地”。如,当代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莱芜这一带古时候叫嬴,有一个村子就叫嬴(指城子县村),就在莱芜西北。这个地名实际上更古,在春秋时代前期已经有嬴这个地名。所以,它一定是嬴姓部族最早的一个中心地区。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世凯先生称莱芜是“秦之先土”。
中国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先生称莱芜是“嬴秦始原(源)”。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尹盛平:自战国以来,犬夷与戎夷被混为一谈,二者非同族。犬夷是东方夷族的一支。嬴姓,其都邑称为“垂”,又称犬丘,以此得名犬夷、秦夷。其族当起源于山东莱芜境内的嬴水流域,后来逐步向西方迁移。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嬴姓部族伯益,因佐禹治水和佐舜驯鸟兽有功,被封于其故土,并郑重“赐姓嬴氏”,以表明其发祥于嬴水之滨的历史事实。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定云:伯益是嬴姓,故“嬴城”应是伯益及后裔聚居之城。
湖南省社科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何光岳:嬴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西北四十里羊里镇,下临嬴汶河。
青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张广志:大费(伯益)之所以赐嬴姓,是因其居地为嬴,古嬴地在今莱芜境内。
河北大学教授沈长云:秦人祖先伯益当时就生活在莱芜。等等。
3、传播了嬴秦文化知识,提升了莱芜知名度。
(1)莱芜境内有嬴城,且历史悠久。“嬴城”,顾名思义,是“嬴姓”先民聚居之城。“嬴姓”是华夏民族中一重要姓氏,五帝之一的少昊即“嬴姓”(少昊在嬴滨出生而得嬴姓)。后伯夷被舜帝赐嬴姓,封地嬴城。由此,莱芜的历史可以从目前有文字记载的时间,向前推进到与中华文明史同步,是东夷族重要发祥地。这说明莱芜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方,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沃土。
(2)伯益的后裔繁衍出了100多个姓氏,其中的“秦”和“赵”是战国七雄中的“秦国”和“赵国”。可见,“嬴姓”先民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曾叱咤风云。在华夏部落联盟中,伯益曾担任过重要角色。《吕氏春秋?勿耕篇》:“伯益作井。”在古代,“井”的发明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大进步。先民最初是“逐水草而居”,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井”的发明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的用水问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舜继位之后,舜让“伯益管山林川泽”,这也是发挥其所长。加之嬴姓诸支族,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祥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由此也说明,现在的莱芜地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热土,决不是“败国流民”之地。
(3)嬴,《地理志》作“盈”。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后纪七》中写到“伯益大费能驯鸟兽,知其语言,以服事禹夏。始食于嬴,为嬴姓。”注曰:“嬴,盈也,庶物盈美而以为封。”《尚书?禹贡》:“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意思是说,古代莱芜畜牧兴旺,盛产柞茧丝。作为贡品,从汶水,到达济水去朝贡。由此也可以看出,莱芜自古就是一个畜牧发达,物产丰富的风水
宝地,而绝不是“邑落荒芜”的荒芜之地。
(4)嬴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之一,嬴姓源于莱芜,说明莱芜有:少昊和伯夷。也与伯夷的裔孙秦始皇(嬴政)密切相联。这既是贵族身份的体现,又代表着一段悠久的文明史。秦文化发祥于嬴,嬴是秦文化之根,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嬴秦文化将成为莱芜的城市名片。打出嬴秦这张名片,可以汇集海内外人士前来寻根问祖,具有实践性和长久性。
4、培养了嬴秦文化研究队伍,奠定了嬴秦文化研究的基础。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省内外部分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嬴姓的起源问题。自2000年开始,我市正式开始嬴秦历史文化的研究。2000年,成立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领导小组。2010年,成立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和山东嬴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现在,中国先秦史学会又与我市联合举办了首届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发行了柳明瑞先生的《嬴姓溯源》专著和《嬴秦与莱芜》、《嬴文化研究》期刊。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
特别是在这次嬴文化研讨会上,建立了“中国先秦史学会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基地”,为嬴秦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打下了基础。
三、经验和体会
1、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这次嬴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自始至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为了举办好这次学术研讨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几次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件很好的事情(指嬴文化学术研讨会),你们要研究,做好这篇文章;研究挖掘是基础,还要转化为现实文化实力,打造成发展莱芜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我们的祖先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要提高全市人民的认同感,增加人民的自信心,认同感、自信心就是力量!„„我们不仅要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也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振兴做出贡献!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平昌听了汇报后指示:这件事(举办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很好,要办好,要办稳妥,要拿出真凭实据,市委宣传部可代表市委、市政府牵头抓好落实。
会议期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惠,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良,副市长刘杰亲切会见了与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于建成书记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组织召开好首届中国
(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对于深入研究莱芜的历史文化,增加莱芜历史的厚重,提升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也为嬴文化的开发利用,服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好基础。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不断深化嬴文化研究,并为把嬴文化转化为地方文化实力提出好的建议。马平昌市长还在会议期间热情宴请款待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代表。
正是有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才保证了这次“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圆满成功。
2、精心组织,细心实施。
6.学术报告讲座心得1 篇六
——世界当前经济贸易形势分析
报告人:裴长洪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2年12月7日上午9:00~11:00
报告主题:世界当前经济贸易形势分析
报告地点:商学院128学术报告厅
裴长洪研究员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经济研究》杂志主编,199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2005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长期从事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与服务经济研究,其博士论文《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于2000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4年以来,多次参加由吴仪副总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领导主持的专家座谈会,参与讨论有关领域的政策问题;2005年5月31日为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讲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2006年2月6日应邀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的专家座谈会,讨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
裴教授认为,第一,当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呈现“弱增长”局面。在这个局面中,美国经济会延续复苏的势头;欧元区的经济将再次收缩;日本外需继续萎缩,经济上升势头减弱;新兴经济体的刺激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经济有望趋稳。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阶段性上行。第三,国际资本流动趋势性放缓,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压力。第四,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预期下降至2.5%。裴教授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让大家对当前的世界贸易形势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7.学术讲座新闻稿 篇七
本次讲座以《蒙古族文化核心理念的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为主题,共吸引百余名学生前来听讲。
主讲人包海青教授是文法学院学术副院长、教授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科技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
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厚的蒙古族语言文化知识,一直致力于蒙古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
随着高亢嘹亮的蒙古乐响起,讲座分别从“蒙古族文化渊源”、“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成吉思汗的事迹”三个方面介绍了蒙古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通过讲述成吉思汗对整个世界的重要影响来体现出蒙古族文化的深厚根基,并进一步解释了成吉思汗被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的原因。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向同学们讲授蒙古族文化的知识讲座,更是一次有利于推动民族平等、搞好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讲座。
8.学术讲座报告 篇八
学 号: xxxxxxxxx
姓 名: xxx
报告题目: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指导教师: xxxxxx
所属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xx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Xxxx年x月xx日
于xxxx年x月xx日,来自xx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的xxx教授为我们做了有关德国工程教育及文化的学术讲座。让我们深入了解国外土木工程的发展情况,中外文化差异以及在大学应该怎么做,和以后的就业方向。
以以前自己对德国的认识,德国是一个工业化强的国家,很多发明都来自德国,德国销售产品注重售后服务。听过这次讲座后,我更了解到,德国除了科学家多以外,哲学家也有很多,俾斯麦,黑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再有,德国人的民族性格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深沉、反思、勇于认错,注重科学技术、讲究效率,遵守规则、讲究诚信,严谨,一丝不苟,较真等等。因为这种种性格,造就了今天德国的经济实力。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也应该学会其中的品格,为中国土木工程创造辉煌。德国的工业制造一流,尤其是我们最熟悉的汽车产业,奔驰,宝马,保时捷。其次,德国在电子电气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有很高的造诣。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是德国公司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德国制造之所以誉满全球,一是德国拥有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熟练劳动力。二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该体系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产品标准。
说到教育,众所周知,德国的教育体系要比中国完善,定向性高,注重平时成绩,高等教育更为严格。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而中国想要像德国一样更快发展工业经济,恐怕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善教育体系吧。德国注重理论实践教育结合,中国更偏爱理论并且动手能力差。德国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典型的联邦合作式教育管理;社会的广泛参与、监督和管理;基础教育双轨制;出色的职业教育制度。总的来说,小班化教学、贵在养成、大学宽进严出。有书说到:德国是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既是如此,拥有丰富原料的中国,何不因此借鉴德国教育,我们更加要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知识,除了学术上的,更要有实践中的,两者结合。
而讲座中说到的中国和德国文化差异,主要有几点:德国人独立,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过程有关,大胆勇于挑战等等。虽然与中国文化有很多差异,但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在社会中立足。路始终要一步一步走,怎么走靠的是我们自己。
接着,傅教授说到土木学子的未来。大学毕业后,可能留学读研,可能考公务员,可能去专业对口职业,也可能去非本专业对口职业,等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职业岗位种类很多,因为土木工程本身就设计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所以就业面及其广泛,岗位也比较众多,刚刚毕业的毕业生常见的岗位就是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岗位八大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报考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所以职业岗位相应还有一级、二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等。如果去了设计院,可能从事勘察、市政、地铁、水电、建筑、规划等,一般到地铁公司、铁路局、建设局(厅、部委)、质监站、国土局、任何大型国有企事单位的基建处。当然还有去其它土木建筑相关行业,如高校、银行等等。从讲座中还了解到中国中铁集团公司现拥有46家二级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一百多家二级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8个工程局,八个勘察设计院,五十一个海外分支机构,十二个国内分公司。这些都是我们土木学子以后的去处。中国土木行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桥梁,隧道,高铁走出国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等等,都是现时期重要发展的目标。
最后,讲座告诉我们该如何在大学四年为未来准备,身为大二的我们,有个最重要的抉择:专业的方向。了解到,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对自己职业目标有用的专业来拓展专业知识面,可以跟老师家长专家探讨,根据自己的经验成长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特别是相信自己对哪些感兴趣,自己的喜欢的课程,这些对选专业有很大的帮助,能做出更加积极正确的抉择。等到大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必须开始瞄准一些自己未来目标的职业、企业或进修高校进行细致入微的准备。尽管毕业看起来还很远,但韶华飞逝,有一些事情必须及早去做以为将来做好准备。大四的时候,尽管毕业看起来还有一年时间,但是这一年会过得飞快。这一年里需要把我们毕业后的计划定案。
大学里,我们需要收获到母校的文聘,实用的专业技能,自学能力,同学友情等等。还应该努力建立与完善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意识及自我修养。这能在未来社会上立足。
【学术文化节讲座总结】推荐阅读: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08-15
学期学术讲座心得体会10-13
托福学术词汇总结06-26
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总结08-29
制冷学术会后总结06-19
参加学术会议总结报告06-29
医院学术会议总结发言06-30
糖尿病学术年会总结07-30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页码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