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和美好生活

2025-05-1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中国梦和美好生活(精选9篇)

1.中国梦和美好生活 篇一

中国梦和我的奋斗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中国梦和我的奋斗”。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它需要我们挖掘知识,研究学问,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要学会运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去获取大量信息,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遇到难题时要学会与同学互相协作探讨,这种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业成绩。

绘制三年蓝图

相信我们对于大学生活,心中多少都有点谱了。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在慢慢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确立远期发展目标,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拼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制订并不断完善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为四年后的新一轮挑战增加筹码。

大一: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继续升学,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三:奋起直追。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三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二这一学期,以便大三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求职或考研。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大二下学期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大三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

大三下学期:扬帆千里。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求职,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多到求职网站和论坛转一转,会享受到勤劳的果实。继续升学,现在就是冲刺期,落足功夫,争取把目标拿下。在同学们为自己的前途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毕业论文这一关可马虎不得,这是对你大学三年学习的一个检验,要对自己负责,别“剪刀加浆糊”就糊弄过去,想想被评上优秀论文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只要在大学这三年都能认真践行自己计划的,那就是自己的收获了。

饲料与动物营养(1)班章飘海

2.中国梦和美好生活 篇二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电影诠释

梦思悠悠, 拨人心弦, 在这个谈论梦想的年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国家有强国梦、民族梦, 个人有成功梦、爱情梦。谈到梦想, 很容易联想到“美国梦”, 而“中国梦”一词的出现也引起了热议, 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也许是这一话题的艺术诠释。电影英文名American Dream in China, 翻译过来是“美国梦在中国”或“中国的美国梦”, 两种译法的中心词汇都是“美国梦”。究竟影片里做的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年轻人向往美国, 一个遥远、陌生而又充满机遇和诱惑的地方。十年前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讲述的就是中国人美国寻梦的故事, 剧中精彩台词“如果你爱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地狱”, 深刻反映了做着美国淘金梦的中国人, 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下所经历的兴奋喜悦和无助彷徨。在热议“中国梦”的今天, 《中国合伙人》又成为“中国梦”的宣传片。影片中以孟晓俊为典型代表的怀揣“美国梦”的中国学子, 梦碎美国后回国, 在中国经济发展大好时代最终梦圆中国。剧中另一男主角成东青, 在经历签证失败、好友出国圆梦、女友远赴美国、丢掉饭碗一系列失败后, 为生计所迫另辟蹊径, 闯出一条开创培训学校的新梦想道路。男三号王阳, 除了有个美国妞做女朋友外, 似乎没做过狂热的美国梦, 以他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在成就孟和成的个人梦想路上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中国合伙人》是新时代“中国梦”的政治宣传片, 是“中国梦”反击“美国梦”的艺术展现。三个年青人赶上出国潮、开培训学校帮助中国学子赴美、公司美国上市, 看似追求“美国梦”的故事讲述的实际是地地道道追寻、实现“中国梦”的故事。

一、中国梦?美国梦?

1931年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首次提出“美国梦”:不论家世和背景, 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 都有机会能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1]。这一言论成为世代美国人的精神支柱, 并吸引无数移民。《中国合伙人》前段, 主人公们或多或少都做着美国梦, 片中大使馆门外签证失败时的一句“美国人民需要我”充分表达了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对美国的狂热追求。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去美国做什么, 单纯假想着美国的自由、民主、希望和成功, 片中孟晓俊正是这样一个做着美国梦的中国青年人。

“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 并不是这一简单信念就引人趋之若鹜。而是从“五月花”号的第一批移民在北美新大陆重获新生, 从发明家爱迪生、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IT巨头比尔盖茨等众多名流的成功案例, 到林肯、里根总统的胜利, 上演了太多美国梦想成真的真人秀, 让大家相信它的真实存在, 相信只要努力幸福一定会来敲门。直至今天的奥巴马, 用他非主流的身世和亲身经历向世人诠释何谓“美国梦”。究竟什么是“美国梦”?它所宣扬的价值观是什么?纵观历史上上演的一出出美国梦想剧, 我们可以解读“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通过努力所获得的财富和地位的个体主义梦想。

而中国, 自古以来也是一个有梦的国家, 从庄子超然浪漫的梦蝶哲学、屈原的政治家国梦, 自古的帝王梦、洪秀全的天国梦, 孙中山先生的共和梦、革命先烈的救国梦, 到今天我们提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国梦, 一路坎坷, 一路艰辛, 流下了汗水和鲜血, 带来了我们今天的希望。2012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 并先后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问题。综观中国历史, 中国梦的历史记载和故事讲述的不单单是个人奋斗的历程, 更是关乎集体、国家、民族尊严的故事, 中国梦是家国梦, 是从集体到个人、个人到集体相互成就的伟大梦想。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其一, 承载的内涵不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 即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美国梦主要包括房子、汽车、高等教育、退休保障、医疗保险与休闲时间等六个方面[2]”, 个人在追求这些美好事物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最高层次的享受、权利和尊敬, 是以物质追求为基本内容的梦想。而“中国梦”正如习总书记所阐释的,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物质追求只是“中国梦”里最基础的内容, 是关乎民生的梦。在热议“中国梦”的网络帖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百姓的中国梦是关系孩子上学、病人求医、百姓谋生等各类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 中国老百姓做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成就的梦, 而是一个集体的中国发展进步的梦。其二, 梦实现的价值不同。实现“美国梦”追求的是以个人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个人价值的体现, 个人价值与个人奋斗是至高无上的。而“中国梦”追求的是在个人自由、民主、平等基础上的集体和谐, 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 是承载历史使命的伟大梦想。

二、影片中的梦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讲述“美国梦”到“中国梦”演变的电影。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三个怀揣不同梦想的年青人, 在经历了种种磨练后走到一起, 共同圆梦的故事。

影片前期的美国梦。故事围绕成东青、孟晓俊和王阳在学生时代的美国梦一步步展开。电影一开始处处都是关于出国的视觉冲击, 签证、英语辞典、大使馆、美国妞儿、卡耐基、英文版的《红楼梦》, 充分显现了80年代出国追求美国梦的热情, 孟晓俊、成东青、王阳也不乏在留美潮人群中。孟晓俊, 出身于留学世家, 以美国为宿命, 志向远大却傲慢自大, 敢在课堂上与老师叫板, 一心要去美国寻求自由。成东青, 似乎和美国梦扯不上太大关系, 但身在中国最高学府又赶上出国潮, 历经艰难追上的女生顺利去了美国, 美国梦是圆不了了, 留在国内的他才恍然, 谋生、活下来才是他的路, 生在农村、靠母亲借全村人的钱才完成学业的他, 光宗耀祖、承担家族使命似乎才是他的梦。王阳, 不做美国梦不行, 爱卡耐基, 游刃于各种舞会, 天生浪漫、长发翩翩的他赢得了美国女神的芳心, 美国签证来的容易, 可偏偏女神跟他开了个玩笑, 他放弃了去美国、女友却又离他而去。三个年青人基于个人成就和爱情的梦想都没有实现, 对美国的憧憬和向往在一个个现实面前终究破碎。

美国梦到中国梦的蜕变和崛起。故事中三个有梦想的年青人, 最初都做着美国梦, 每个人都与美国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又与它若即若离, 美国梦最终“渐行渐远渐无书”。孟晓俊是三人中的一枝独秀, 最具实现美国梦的背景、气质和机遇, 一心要在美国证明自己, 可“自由女神”对他弃若敝履, 触手可及的美国梦破碎在美国。美国梦对王阳来说是最没有吸引力的, 他似乎没什么大志, 成为女友遗留在中国的一件包袱, 美国女神抛弃了他, 为此他剪掉长发、丢掉了浪漫, 一度没了梦想。土鳖成东青也许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去美国, 签证失败后, 他费心追到手的女神去了美国离他而去, 在经历丢掉饭碗等一系列失败后, 顾不上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在生计的道路上他误闯误撞, 走出一条实现自我的中国梦想道路, 而且带着两个兄弟一起圆梦。最终三人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 实现了个人的梦想, 也成就了“新梦想”的集体梦想。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三人“美国梦”破灭的故事, 从孟晓俊回国, 三人重聚, 则是影片“中国梦”的崛起。三兄弟联手打天下开创“新梦想”培训学校, 历经重重困难, 最终公司远赴美国上市, 事业成功、寻回尊严, 成就了他们的个人梦、集体梦和民族梦。电影中孟晓俊回国后, 反复问成东青“你的梦想是什么”, 笑而不答的成东青不是不想回答, 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影片巧妙地在这里给美国梦作了个了结, 让片中人物开始思考、编制他们新的梦想, 伴随“新梦想”的创办、发展和壮大, 成东青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明了。多年前, 成东青视孟晓俊为自己的偶像, 孟晓俊成为他永远够不着的梦, 可到了“新梦想”成功的今天, 成东青对于自己的梦想已经有了答案, 他可以在自己的偶像孟晓俊提出公司上市时勇敢说No。“梦想是什么, 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成东青在说这句话时已经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而不再是依附于孟晓俊的美国梦。而孟晓俊的梦又是什么?从他美国丢梦、回国演讲受挫, 到引领“新梦想”创新发展, 在一对一的面签培训中, 孟晓俊找回自我, 直到三人共赴美国, 谈判成功并顺利上市, 才是真正圆他尊严梦的时刻, 此时的梦早已不是当年在美国实现自我的梦想, 而是关系个人、民族和国家的“中国梦”, 是对“美国梦”的有力反击。而王阳, 从三人不打不相识结为兄弟开始, 一直以他中国式的中庸在二人之间扮演着调和剂, 没有这个中间人, 孟晓俊和成东青一个阳春白雪, 一个下里巴人, 两人恐怕难以成为好兄弟, 尤其是“新梦想”的成功更是离不开王阳在中间的调节。三个年青人奋斗的故事中映射的是日渐强大的中国, 他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好机遇, 在中国经济步入世界轨道的大好时代, 三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美国人民暂时不需要你”到“美国人民需要我”, 这是时代的呼唤, 是世界的需要, 美国已不再是人人憧憬向往的理想国。三个年青人是时代的缩影, 是影片最后一带而过的成功人士们的集体艺术剪影, 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梦想, 而他们也用自己的成功谱写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梦”。这恰恰符合了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概述,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三、结论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追逐美国梦失败后成就中国梦的故事。也许导演陈可辛自己都没料到电影上映后的热烈共鸣, 没有料到这部电影在“中国梦”时代上映的恰到好处。《中国合伙人》的另一个中文名《中国先生》正是电影关于“中国梦”的恰当标签, 它引起了实现“中国梦”的70一代的共鸣, 又激起了正在追求“中国梦”的80、90一代的雄心壮志, 更点燃了00后新生代的“中国梦”。无论是“中国梦”, 还是“美国梦”, 只要在失败中坚持梦想, 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梦想将一步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显信, 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 2013 (02) .

3.中国梦和少年梦 篇三

“梦想”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渴望,二曰空想、妄想。我们在这里指的显然是“渴望”,有“理想”的含义。

少年儿童是一个充满梦想的群体,少年儿童是天生的梦想家。梦想,是孩子们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梦想,也是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最天真的憧憬。曾经看到过一幅在国际上得金奖的儿童画《在月亮上荡秋千》,画面上是一位小姑娘在荡秋千,而她脚下的秋千却是挂在月牙上的,多大胆、多美好的愿望啊!说不定,长大以后,她就是一位登上月球的女宇航员呢!所以,对孩子们来说,梦想不仅仅是一个小心愿、一个美好愿望、一种期盼和向往,梦想更会产生创造的动力,提供精神的支撑,坚定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梦想,引领着孩子们的未来!

因此,我们作为“少年儿童人生追求引领者”的少先队辅导员,应该积极引导少年儿童筑梦,使孩子们对自己有梦想,对学校有梦想,对队组织有梦想,对家庭有梦想,对家乡有梦想,对国家民族有梦想……要通过“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有梦的孩子最美丽,追梦的孩子最快乐,圆梦的孩子最幸福。

然而,今天的孩子并不是人人都有梦想。部分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奢求,使孩子们不敢有自己的梦想;学校的片面强调升学率、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很多孩子没有筑梦的时间,因此也没有了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也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梦想导航。

4.中国梦和实现路径的认识和理解 篇四

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请你谈谈中国梦和实现路径的认识和理解。

答: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这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华夏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也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愿望和梦想。“中国梦”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共同为这一目标共同奋斗。所以实现中国梦事关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切实利益,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的三件大事: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实施为中国梦的提出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梦的提出是符合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工作作风、文风等变化的。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我们要走新路、走正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被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它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我国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还有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种种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所以,实现“中国梦”,我们首先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发扬。梦不同,梦背后的价值支撑和精神支撑也不同,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才能实现。;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共同梦想而奋斗,那么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中国社会这些年来通过阶层分化,整个社会被划分为各个不同的阶层,通过这种阶层分化能够寻求竞争和活力,但是在今天,中国社会更需要一种整合,就是要把你们、我们、他们重新整合成大家。只有整合成大家,那么大家才有共同理想,才能凝聚力量。(也可以通过分别论述五位一体来论述落实“中国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亦或是可以通过分别论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来落实“中国梦”。)

5.中国梦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担当 篇五

何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如何接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青年一代,我们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习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亿万国人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们说的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习书记的讲话具有承前启后的强大穿透力,传递出了中国“追梦”信心。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触动并激发了每个年轻人内心深处“中国梦”的畅想,让年轻人充满期待和力量,让一个国家的复兴梦想与青年的梦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回首近代以来,国家面临瓜分割据的危险,帝国主义的阴霾挥之不去,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何言“中国梦”?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艰辛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日益强盛,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再次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梦引领新航程,中国梦饱含民族魂。从中华民族独立梦到两弹一星梦,从奥运世博梦到飞天潜海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中国人民不屈服于任何敌对力量的自强之梦。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个人的梦想要在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中实现。

现实情况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国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实现全民幸福、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人民之梦。复兴之路,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心血汗水。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的梦,也是我们每一名青年学子的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但心中要有梦,更要坚定这个梦,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紧跟党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锤炼出高尚的品格,成为祖国栋梁。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练好本领,提升道德品格和人文素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和力量。吾辈青年应时刻铭记“少年强则国强”的警言,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6.梦和泪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能领会课文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取材、剪裁特色。

3.能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想结合的写作特色,理解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冰心的伟大人格。

2.文章选材、构思的特色。

【教学难点】将对人物精神和品格的理解。

【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

2.诵读法

3.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生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冰心的形象特征及文章的中心;初步领会文章在选材、剪裁上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每个人都会做梦,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的内容和意义却大不相同。有这么一位喜欢做美梦的老人,她曾经在世界上整整走过一个世纪,她个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以下她的伟大人格和魅力。

二、打开课本到P13,先看“阅读提示”,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本文的基本程序。

三、初读课文。

注意:阅读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比如默读、小声诵读等。

要求:读后能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看看文中的冰心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四、讨论交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冰心老人是怎样一个人?她有哪些品格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答: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代表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从文中所写的材料看,冰心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她爱做美梦,因为她“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她是一位充满真、善、美理想的老人;二是她又曾经声泪俱下地豪恸过,因为她“有深仇有大恨”也“有大情”,她是一位时刻不忘民族屈辱,有着强烈爱憎情怀的爱国老人。

冰心身上那种真诚、善良和充满爱心,她那种敢爱敢恨的爱国情怀都是令人敬佩的。

(学生回答时,要求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事例等来分析)

2.课后“思考和练习”第四题,借此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见书)

五、再读课文,分析研究文章在选材、组材方面的特色,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本文叙述事件的顺序和事件发生时间顺序不完全一致。试按时间顺序把文中讲述的事件梳理出来,然后比较一下,说说本文采用这样的叙述顺寻有什么表达效果。

事件 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本文的 叙述顺序 这样写的作用

冰心的哭

冰心的梦 后

先 先

后 以梦和泪为线索贯穿全文,打破叙述的时空限制和一般的叙述顺序,突出表现冰心的“赤子之心”,集中展示冰心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伟大人格和人生追求,从而使文章成为众多描写冰心的文中中与众不同的一篇。

六、小结:本文选取独特的视角和材料,以“梦”作为文章的经纬,以“泪”为焦点,作为人物形象传神的写照,着眼点小,而立意却非常深刻,主题非常鲜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探讨文章构思和写法上的特色,完成本课相关练习。

【教学步骤】

一、学生再读课文,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两个深入思考:

1.作者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这些材料那些是作者的亲历和见闻,哪些是作者转述冰心所讲的内容?

(答案略)

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冰心的哭是一种真正的大哭,一种“毫不掩饰”的“声泪俱下”的“号啕大哭”,其声势“荡气回肠”,“像火山爆发”,感情流露是“最真挚的”。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一向微笑的老人如此“豪恸大悲”呢?“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这种感情是“最博大、最无私”的,它是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总之,写泪是为了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3.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写冰心有什么关系?

答:冰心的泪不是偶然的,她的爱国情愫、赤子之心是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作者回过头去叙述关于冰心父母的故事。福州主街上的“白榜”,母亲怀揣的“大烟”,大连水域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士兵不屈的精神,时时牵动着冰心的心,直到95岁高龄,“她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就是记下少年时父辈们多次讲述的那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正是它们不止一次地引得老人号啕大哭”。这就是冰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的灵魂,冰心之泪的思想基础。

4.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这与冰心的泪有什么关系?

答:仅仅是写泪,冰心的形象是不全面的,文章的妙处在于将此时的冰心和她的一生巧妙地联系起来,给读者以一个完整的形象。于是,作者写冰心的梦。“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欢乐与痛苦,记下亲情与离别,记下成功与失落,她用梦的经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这就是她那“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赤子之心的伟大创作,这就是她爱国情愫的具体写照。至此,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了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文章以点带面,详略结合,将深刻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5.文章中有好几处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找出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为了写好“梦和泪”,文章进行了多层次的对比、烘托和渲染。一面写冰心的放声大哭,一面则强调冰心她“并不有泪轻弹”,在丈夫吴文藻先生病逝时,“她把泪藏在心里”,写成“一篇纪念长文,文字却非常活泼”;一面写冰心的泪,一面则写冰心很美很精的梦;一面要写一部大作品,一面则说写短文是冰心“近年的一种文学主张”;一面写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可贵的执着精神,一面又写她对艺术的可贵的执着精神。在不同层次的对比、烘托和渲染中,冰心的“梦和泪”得到了升华。

6.文中有不少议论或抒情的句子,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参看“思考和练习第三题)总之,这些文字是在大量叙述的基础上的直抒胸臆,既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又能深深打动读者,有力地表达出对冰心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二、讨论上述问题,重点落实:

1.文章的中心和材料。(答案见上)

2.文章的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主要答案和分析见上面各题),补充“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练而又形象,晓畅而又含蓄,作者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时而娓娓而谈,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节奏明朗,时而深沉隽永,值得细细品味。

三、巩固性练习

完成《学习指导用书》上本课的作业。

四、课外阅读推荐:

7.梦和实际相比初一作文 篇七

泉,蝶在清洌的泉边迈着轻灵的步骤跳舞着;田,人们劳动着,交织穿叉在郊野中大片大片的绿里;竹,陪伴着轻风寥落的如花絮飘落在我的肩上。

我跟着桃花源人的足迹来到了一个与尘脱俗的处所。来到桃源人的家里,热情好客的.主人好奇地问:“您是什么人?您生计的老家必然很瑰丽吧!”“我,我只是一个打渔的人,我生计的处所不是你们想像中的那么柔美,那是一个抵牾四伏,战乱繁多的处所,称得上瑰丽吗?”说到这里,我的神色骤然坠落,摇曳,吐作声音:

自秦以来,战乱四起,奸臣当道,有志之士不得发挥才能,个中屈原就是一位典范的代表人物。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后,楚怀王虽受秦国陵暴但又想与齐国连系,秦昭襄王即位往后,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去武关订立盟约,楚怀王接信后,不知怎样是好,便找大臣们磋商。医生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霸道得像虎豹一样,咱们被秦国陵暴不止一次,大王一去准上骗局。”可楚怀王的儿子却劝他去。功效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进秦国就中了匿伏,被扣押了一年多,吃尽了苦头,最后病死异乡。屈原出格生机,想报仇雪耻,便给新立的国君提提议,反倒招来一些大臣的敌视,每天在大王眼前说屈原的流言,大王x怒,便充军了屈原。因为屈原不肯意同流合污地在世,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5那天,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汩罗江里自杀了。

“哎,多好的一个人啊!不值得!”村中一位老人说道,其他人都脸色哀痛,感想可惜。

“你们此刻都知道我们已往生计在奈何的水深火热里了吧!”我哀叹道。老人抚摸着我的头说:“我们要学会感激已往,它给了我们很大的辅佐。不信?愣住你慌忙的脚步,好好转头看看已往,好的回想使我们更快乐、自信;欠好的回想则可以停止我们重蹈覆辙。以是我们要感激已往,由于:将来,还将来;已往,还已往。”

“是啊,我大白了。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我该回到我的老家去了,但愿有一天我的老家会酿成一个世外桃源,不再是梦,是实际。”

8.中国梦和美好生活 篇八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3.了解课文设疑与释义、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以冰心的诗歌欣赏为导入)

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冰心作品《繁星》《春水》(节选),说出你读到出了什么?

繁星

(一)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春水

(一)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 “我的朋友!

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二)四时缓缓的过去—— 百花互相耳语说 “我们都只是弱者!甜香的梦 轮流着做罢 憔悴的杯

也轮流着饮罢”

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呵!繁星、春水,透出清雅、细腻、含蓄的意味。《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名声最响亮的作品之二,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心声。就像大多数感情细腻的作家一样,她既爱做梦,有时也不免流泪。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描写冰心伟大品质的文章《梦和泪》。

二、简介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冰心装在洁白的玉壶中,永远保持着纯洁无瑕的心灵。

她的散文和诗歌都是新文学运动初期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3年,她先后结集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这三百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书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新、意蕴隽永。

冰心热心于儿童文学创作。1926年,结集出版了29封用亲昵恳切的语句写成的给小朋友们的信——《寄小读者》。冰心的散文被称为“冰心体”,语言清丽、典雅。例如:

在这里,出游稍远便可看见水。曲折行来,道滑如拭。重重的树荫之外,不时倏忽的掩映着水光。我最爱的是玷池(Spotpind),称她为池真委屈了,她比小的湖还大呢!——有三四个小鸟在水中央,上面随意地长着小树。

池四围是丛林,绿意浓极。每日晚餐后我便出来游散,缓驰的车上,湖光中看遍了美人芳草!——真是“水边多丽人”。

看三三两两成群携手的人儿,男孩子都去领卷袖,女孩子穿着颜色极明艳的夏衣,短发飘拂,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过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

三、字词学习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标注加点字的读音或按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解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噩(è)梦 搁(gē)下笔 号(háo)啕大哭 真挚(zhì)....豪恸(tòng)愕(è)然 凝(níng)结 吴文藻(zǎo)....吊唁(yàn)屈辱(rǔ)铿锵(kēng qiāng)有声 流淌(tǎng).....病榻(tà)呓(yì)语 璀璨(cuǐ càn)多彩 报丧(sāng).....沉默guǎ(寡)言 揪(jiū)心 嘱(zhǔ)咐 烟cōng(囱).泅(qiú)水 梦寐(mèi)以求 宛(wàn)如大海 ...

噩梦: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着实:确实、的确、委实。号啕大哭:放声大哭。

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这里形容感人肺腑。豪恸:极悲伤地痛哭。没有拘束地痛哭。愕然:形容吃惊。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呓语:梦话。比喻不切实际的话。璀璨:这里形容光彩鲜明。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雪耻:洗掉耻辱。(报国雪耻)厮杀:相互拼杀,战斗。

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希望。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四、课文研讨,体会冰心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

1.文中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冰心“哭”的地方。

参考答案:

①第5段:冰心为威海而哭。

②第13-25段:冰心想要写关于甲午海战的作品,但哭得不能自已,没法写作。(可让学生齐读,让学生感受冰心的激烈情感)

③第31段:甲午战争中的故事让冰心不止一次号啕大哭。

④第36段:冰心幼年跟随父亲在海军学校生活,听了很多海军英勇作战的故事,“积压了一个世纪的号啕大哭”。

2.文中那么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是否代表她软弱、懦弱呢?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并不代表冰心先生懦弱。第24段说到,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去世后,她当着人没有落过泪。后来又写成一篇文字活泼的纪念长文。她并不有泪轻弹。

3.我们发现,让冰心哭的都是因为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甲午海战,战争的惨烈残酷。

4.文章中提到冰心每想到甲午海战都“豪恸大悲”,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25段:冰心先生的豪恸全是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中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多少次了,都是这样。她是一位真人,坦诚而透明,她落的泪,就是她的诗,一种最激烈、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可让学生齐读,体会冰心的哭的深刻内涵)

5.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中中心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冰心那“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大哭,具体、生动地展示了冰心的民族灵魂和她的爱国情愫、赤子之心,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6.学生齐读课文第31-34段,朗读后思考: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冰心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后得出: 福州主街上的“白榜”,冰心母亲怀揣的“大烟”,冰心父亲与日军的激烈作战(大连水域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士兵不屈的精神,母亲忠贞、刚烈的品行,时时牵动着冰心的心,激励着冰心的民族灵魂。这个,是冰心的泪的思想基础。

(第36段:冰心的父亲带着女儿创建海军学校,让女儿着男装,教她骑马,带她上军舰,听军乐演奏,看旗语挥舞,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种上厮杀疆场的男儿英雄气概。)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曾经亲自参与甲午海战。父亲身体力行,以言行举止教导小冰心甲午海战中中国士兵的英勇无畏以及战争的惨烈,冰心耳濡目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价值取向——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担忧,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也是冰心每每想到甲午海战就会号啕大哭、字不成行的人生背景。

五、课文研讨,理解冰心“梦”的内涵,以及“梦”与“泪”的关系

1.文章的题目叫“梦和泪”,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冰心的梦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梦的句子: ①(第1段)梦是人生的一部分。②(第2段)冰心爱做美梦。

③(第27段)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

④(第28段)冰心先生喜欢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

⑤(第29段)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它们是梦的经纬,它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

⑥(第38段)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⑦(第39段)冰心先生爱浮想,自称之为“昼梦”,白日做梦。⑧(第40段)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⑨(第42段)梦为她作证。

2.我们发现,“梦”贯穿了全文,成为了全文的线索。大家在这些描写“梦”的句子中,找出三个标志性的句子。

参考答案:(第1段)“梦是人生的一部分。”(第15段)“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第38段)“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

3.课文中说“梦即性格”(第三部分)。冰心的梦(冰心的性格)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41段)这就是可爱的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

4.课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冰心的“梦”和“泪”有什么关系?

学生联系前后文,讨论后得出:

冰心的梦,是怀着赤子之心,追求完满和美好。但是父亲所讲述的历史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战争的惨烈)和家庭的不幸(母亲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她不得不流泪。冰心是在为民族的不幸而流泪。“梦”和“泪”两方面加起来来表达冰心的赤子情、爱国心。如果只写梦,文章会显得没有深度;如果只写泪,文章只表达了冰心的恨。

只有两者统一,才能完整表达她的赤子之心,追求完满和美好的爱国情怀。总结: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材料安排的特点 1.找一下文章组织材料的顺序,看能不能说出是什么顺序。参考答案:

①1995年,作者去威海参加笔会。

②1994年,冰心想写文章纪念甲午海战,“要写一部大作品”。③十年前,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去世,冰心当着人没有落过泪。④早年的中国海军中福建人居多(甲午海战),冰心的父亲在外征战,冰心的母亲坚贞不屈。

⑤冰心父亲谢葆璋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创建烟台海军学校。

2.我们似乎没办法说文章是用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那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要这样组织文章的材料?

参考答案:

文章不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安排,而是根据文章表达主题的需要来安排。先说冰心流过很多泪,再解释冰心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就算丈夫去世都没有哭得那么惨痛)。先写冰心的“泪”,再写“泪”的基础和人生背景。这样能突出主题,突出表现冰心的“赤子之心”。

也还有一个作用——设疑激趣。开头写参加笔会并题词,引发兴趣——“为什么冰心会哭呢?”激发阅读的兴趣。

3.文章还提到了“冰心爱做美梦,巴金爱做噩梦”,为什么要提到巴金? 冰心的许多作品(《繁星》《春水》《致小读者》)都是很唯美的作品,而巴金的不少作品则是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残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个封建家族崩坏的故事),如“人生的噩梦”。冰心和巴金的作品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七、拓展阅读

9.梦和现实初一作文 篇九

篇一:梦和现实在当今时代,年轻人拼命赚钱,上班族没日没夜的上班,不少人身处异乡创业。这都是为了什么?他们都是为了一套房子!因为房子对他们的意义非常:房子是居所,房子是人们的小天地,房子是安居乐业的根本!所以大多数商品房一出售就抢购一空,还有许多人还不能住上房子,现在住房正面临着僧多粥少的情况,怎么解决人多房少的情况呢?我陷入了沉思……很快进入了梦乡……

这天中午,我做了一个梦:我走在大路上,有个人给了我一颗种子,说这颗种子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于是我把这颗种子种下去,这颗种子很快长成了葡萄,很快扩大了一倍,十倍,百倍。之后变成了楼房一般大小的葡萄。

每颗葡萄都是一间房间,我赶紧爬上房间,从窗户上往下看,人只有蚂蚁大小,车也变得只有一个小点那么大,我宣布,这些房间将是无房者的家。楼下的人们听了,一阵欢呼。要是还有这种种子该多好。就可以多几栋不用只砖片瓦的房子了。

紧促的按铃声把我从梦乡拉回现实,我赶紧给爸爸讲了这个奇怪的梦,爸爸说,虽然现在科技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但未来实现这个梦想不是问题。

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位科学家,研制出这种种子,解决无房者的难题!

篇二:梦和现实中国的梦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原来是个落后的国家,可中国人有强大的梦想,最终夺回了自己的领土。

因为中国的梦,让我们的航天飞机飞上了天。因为中国的梦,所我们有勇气去创造,因为中国的梦我国自行研究的第一架喷矢式飞机飞上了天。体育上打败了美国人,连续几届奥运会名列三甲。因为中国的梦,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上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昔日的強国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国家有梦想,个人也有梦想,每个

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期人望同步共振,实现中华族的伟大复兴。

我的梦是成为一个舞蹈老师,教一群可爱的小孩子,可能这个梦不一定实现。但我也会一直喜欢舞蹈,我会跳一辈子。人它一身的.梦想不多,而我要做到!最好,因为我就是我,我的梦我想完成,不想别人替我完成。我不知道这个梦想能不能完成,但我会努力,就算没有完成但我努力过。

少年梦,强国梦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梦。但这是梦想,大家的梦,是中国人的梦。

中国的梦是我们对中国的盼望,但我们也要从个做起,一个关于水龙头关不紧一个月能流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能流掉3至25立方米水。用水浪费让人心痛。北京生活用水严重超标,月用水量超过8吨以上的用户占总用尸的七层以上。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费占相当大的比例。如果把这些洗衣机全部换成节水洗衣机,一年大约能节约714个昆明湖或93个怀柔水库。大家不能用水过多,会把地球的水资源浪费完。

有很多人都是因中国的梦成为了名人,比加断臂钢琴王子刘伟,他在10岁时因为电击失去了双臂。可他偏偏爱上了专门为手设计的乐器-钢琴。对干一个平常人来说还都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梦想,但是他做到了,用他的信念与坚持做到了。但是他冈的是脚,弹奏出了人间最美的音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今日雨水朋友圈文案下一篇:反习惯性违章管理规定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