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共20篇)(共20篇)
1.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一
大豆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程序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大豆磷脂组成进行分析,在15 min内将大豆磷脂中4种重要组分: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和磷脂酸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用外标法对这4 种重要成分进行定量,线性范围为0.2~5.8 g/L;回收率为96.7~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0.82%~1.34%.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作 者:夏海涛 安红 刘郁芬 于春玲 作者单位:夏海涛,安红,刘郁芬(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
于春玲(北华大学吉林林学院)
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A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年,卷(期):29(9)分类号:O65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大豆磷脂 卵磷脂 脑磷脂
2.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二
1 建立单味中药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2000年,我国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全面启动。指纹图谱能根据中医用药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完成对中药的综合分析和整体分析,表达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均一性;有效地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指导中药种植符合GAP的要求。它是中药质量标准的一个飞跃,也是中药实现国际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余静等通过对同一产地(龙江伊春南岔)10批刺五加样品,采用HPLC-UV、HPLC-MS进行分析,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均较好的刺五加药材HPLC-UV及HPLC-MS指纹图谱,并分别对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中5个色谱峰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中8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定性。2个指纹图谱相互补充为刺五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数据。同时表明质谱检测器对UV检测器是较好的补充。刘艳娥等通过对10批金银花药材样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确定了它们有11个共有峰。王荣等在对甘肃地产大黄药材样品的5批样品及其不同用药部位的HPLC研究中确定了7个特征峰,并且发现其中的α值(α=Tri/Trs,Tri为各组分的出峰时间,Trs为内参照峰的出峰时间)为0.12、0.13、0.28、0.67,它们在标准对照药材中未标出。由此认为共有7个色谱峰是大黄药材鉴定的有力依据。
对单味中药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不仅在基础理论上为药材质量的评价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而且也为指纹图谱理论在应用领域中的开展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李磊等在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以HPLC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正品丹参共有18个共有峰,与其他鼠尾草属植物的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并且采用归一化数药法处理HPLC指纹图谱得到不同类别丹参的典型指纹条形码图。该条形码图简单明了,能直观、快捷地对不同等级和质量的丹参做出评价,对不同来源及真伪丹参做出准确鉴别。
2 不同地域、批次药材中主要化学成分比较的指纹图谱研究
对于部分应用时间长、疗效肯定、成分明确的药材,通过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从方法学的角度讲,能够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结果比较确定,能对药材质量做出更好的评价。陈志霞等通过对化橘红黄酮成分的HPLC法研究,从不同品种和产地的10批样品中得到三十余个峰,其中共有峰20多个,并发现大部分光橘红样品在51.40 min有一个含量超过10%的峰,而毛橘红则检测到此峰的含量极低。此外,毛橘红中的柚皮苷的含量均在70%以下,表明化州柚和柚主要有效部位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别。马翠英等对10批不同地区的黄芩样品采用溶剂系统梯度洗脱后,确定了14个共有峰的HPLC指纹图谱。此外,张雯洁等进行了三七不同部位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认为三七不同部位中皂苷成分大体相同,并确定了17个特征峰。
3 应用于相似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
许多同科或同属的药材,由于其具有相似的功效,在临床上有时混用,或在药材流通中掺伪。与此同时,某些资源匮乏、稀有的名贵药材,也存在急需寻找替代品的问题。而上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有力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来解决,HPLC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李晓蒙等通过对5批水牛角和羚羊角样品的HPLC法测定,发现羚羊角与水牛角的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差异,前者含较高的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而后者则是丙氨酸、颉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2者可以用HPLC法区分。张聪等对中国红参和高丽红参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表明国产红参和高丽红参的品质十分接近。
4 中药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制剂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质量控制是影响其全面发展和国际化的一个瓶颈。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而其他剂型的指纹图谱也相继有人开展了研究。苗爱军通过对2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的分析,建立其24个特征峰的HPLC指纹图谱,并发现不同厂家的产品共有峰面积的比值有一定差异,认为HPLC指纹特征图谱可以快速区分不同的产品。而沈嘉等对不同工艺、不同原料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制品以及日本汉方黄连解毒汤剂用HPLC法分析,发现共有15~16个特征峰为共有峰,而不同生产工艺及原料制品的特征峰与内标峰的峰高比有显著区别,他们认为HPLC指纹图谱可以量化区分不同原料和生产工艺生产的同处方复方中药的质量特征。
5 中药方剂(见表1)
中药方剂一般由几种甚至几十种中药材组成,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目前我们对中药方剂中的有效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有待开发准确地评价中药方剂质量的分析方法。人们由分析中药复方制剂中的一种活性组分到分析几种活性组分,逐渐提高评价中药制剂的水平。日本和台湾的健康福利部门都已明确规定,凡申请检察和注册的中药制剂必须包括至少2个作为质量指标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分析。
Wen等对3种含黄芩、葛根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黄芩甙、葛根素进行了测定。Lee以0.03%磷酸/乙腈(V/V)为流动相在Cosmosil 5C18-AR柱上用梯度洗脱,同时测定了由多味药材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的甘草甙、甘草甜素、橙皮甙、桂皮酸、桂皮醛和厚朴酚等6种活性组分。在同样的柱和流动相条件下,Lin等以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为内标,测定了中药制剂中的龙胆苦甙、芒果甙、小檗碱、黄芩甙、次黄芩素和甘草酸。表1中列出了近年来为分析中药制剂中的活性组分开发的HPLC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吸取了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2种方法的优点,它必将在中药鉴定以及中药材的种植、中药炮制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分析、生产工艺规范与优化、中药及其制剂生产的质量监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物质基础的复杂性,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摘要:随着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需求也不断增长,开展植物药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研究和质量控制,开发快速、灵敏、具有选择性的分析方法也越来越迫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分析化学成分的有效手段,近年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现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生药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生药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春丽,刘满仓,朱彭龄,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及植物药的进展[C].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2]杨义芳,蔡定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概况[C].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3]余静,李茜,沈文斌,等.刺五加HPIC/UV/MS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2):148~150.
[4]刘艳娥,吴致涵,吴玉田,等.金银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3):161~164.
[5]王荣,张强,贾正平,等.色谱指纹技术在甘肃道地药材大黄鉴定中的应用[J].中药材,2003,26(7):484~486.
[6]李磊,黎先春,王小如.丹参品质鉴定和评价的HPLC指纹条形码技术[J].中草药,2003,34(7):649~653.
[7]陈志霞,林励,林冬梅.化橘红黄酮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3,34(7):657~661.
[8]马翠英,戴宝成,林瑞超.黄芩中4种黄酮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及其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3,23(2):83~86.
[9]张雯洁,张斌华,李忠琼.三七不同部位皂苷成分的HPLC的特征研究[J].中药材,2003,26(3):181~182.
[10]李晓蒙,何新荣.水牛角与羚羊角的HPLC法鉴别[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97~98.
[11]苗爱东,彭燕,胡辉,等.刺五加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03,26(3):195~198.
3.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保健食品;违禁药物
【中图分类号】TQ460.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1004-4949(2015)02-0276-01
0.引言
目前市场上保健食品主要以补益类、减肥类以及控血糖类食品居多,在这些食品中化学成分较为复杂,部分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以获取非法利益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而所加入的违禁药物不仅仅会使药物质量降低,同时会直接影响到服用者的健康情况,若服用周期较长甚至可能使受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检出手段对保健食品进行检测,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达到标准[1]。
1高效液相色谱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最为常见的检测分离技术,细分又涵盖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以及凝胶色谱。该技术具有分离纯度高、灵敏度高、高效性等特点,但相对成本也偏高[2]。一般情况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遵循以下流程:先对样品情况进行大致掌握并确定分离目的,然后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及特殊处理再筛选合适的检测仪器并对检测参数进行调控[3],对色谱进行有效筛选并进行预实验同时评估最佳分离条件,优化分离条件,对分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定量校正。
2相关实验分析
以补益类药品为例进行具体实验分析,如下所示:
2.1实验仪器及试剂
西力士标准品,伐地那非标准品、新阳碱、还阳碱、甲醇、乙醇、磷酸、蒸馏水等;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超声波清洗器、去离子水制备系统、相关工作站等。
2.2实验步骤
对他达那非、伐地那非等对照品进行准确称量,质量为0.0500g。将所取5份样品分别置于50ml量瓶中,向瓶中置入甲醇(40ml)溶解,溶解时间为5min,冷却后进行稀释,获取浓度为1mg/ml的对照品液,于4℃条件下进行保存。之后配置标准液,用甲醇液对对照品进行稀释,得到梯度浓度溶液(4.0ug/ml,10.0ug/ml,20.0ug/ml,40.0ug/ml,100.0ug/ml,200.0ug/ml)作为工作液。
色谱柱规格为250mm*4.6mm,5um,柱温设定为30℃,样品温度为室温,每次进样20ul,色谱柱流速为1.0ml/min。流动相取乙腈:磷酸缓冲液(0.02%)=1:3。
取相关胶囊内容物研磨充分,精确称取0.10g,将其置于50ml容量瓶中,添加甲醇进行溶解,利用超声波提取,冷却,继续加甲醇定容,利用微孔滤膜过滤作为固体样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对他达那非、伐地那非、新阳碱、还阳碱等样品及标准品提取液进行测定。
2.3讨论
经过光谱分析发现甲磺酸西地那非与新阳碱在波长为225nm处存在最大吸收,他达那非在波长为199nm出存在最大吸收,伐地那非在波长为215nm条件下存在最大吸收,还阳碱在波长为280nm下存在最大吸收。由于在225nm处还阳碱吸收能力较强,可选225nm作为检测波长对上述样品进行实际分析。在色谱柱筛选方面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不同流动相以及不同色谱柱条件下样品出峰顺序、保留时间以及峰形包括响应值等都存在较大差异,经综合研判发现安捷伦C18柱效果最优,柱规格为250mm*4.6mm,5um。流动相方面选取乙腈:磷酸缓冲液(0.02%)摒弃了缓冲液调节pH操作,并且不会受到挥发性影响。柱温30℃可保证样品波峰清晰分离,不会出现重叠情况并延长了波峰保留时间。流速方面采取1.0ml/min进行过柱操作,可保证波峰清晰分离,具有较为理想的分离度。经过线性回归处理得到上述化合物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伐地那非(A=6.38*10^4C-11.4*10^4,r2=0.9991,线性范围为4.0-200.0ug/ml);
还阳碱(A=3.57*10^4C-7.56*10^4,r2=0.9994,线性范围为4.0-200.0ug/ml);
甲磺酸西地那非(A=6.56*10^4C-8.97*10^4,r2=0.9993,线性范围为4.0-200.0ug/ml);
新阳碱(A=5.99*10^4C-1.51*10^4,r2=0.9997,线性范围为4.0-200.0ug/ml);
他达那非(A=10.4*10^4C+2.85*10^4,r2=0.9995,线性范围为4.0-200.0ug/ml)。
通过上述处理可使得相关检测物质达到基线分离目的,同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控制柱温与pH来获取理想分离效果,在分离过程中通过对样品液进行适当稀释可更好的对样品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在PDA检测器基础上可提升容错率,特别是对复杂样品测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结语
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保健食品检测过程中承载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该方法可准确捕捉到保健食品中的违禁药物含量,为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严爱花,李贤良. 液相色谱-串级质谱法同时检测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2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J]. 分析化学. 2013(04)
[2] 葛宝坤,张群谦,赵孔祥.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减肥类保健食品中盐酸西布曲明和酚酞[J]. 药物分析杂志. 2012(11)
4.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四
高效液相色谱直接测定保健酒中的牛蒡苷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保健酒中的牛蒡苷.方法:选择甲醇/水为流动相体系,流速 0.8 ml/min.结果:当检测波长为 230 nm 时检出限为 0.8 ng,加标回收率为 94.6%~105%,线性范围为 0.025~5.0 μg,相关系数为0.9998,相对标准偏差为 1.07%;当检测波长为 280 nm 时,检出限为 3.0 ng,加标回收率为 99.2%~104%,线性范围为 0.05~5.0 μg,相关系数为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 1.12%.结论:直接测定法方法简便、结果可靠、灵敏度高.
作 者:李蔚 陈金东 陆冰贞 作者单位: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250014刊 名: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年,卷(期):15(10)分类号:O657.7+2关键词:牛蒡苷 保健食品 高效液相色谱
5.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五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3种有机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和3种黄酮(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的`方法.样品中6个组分用50%甲醇在80℃水浴浸泡提取1 h,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用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3.3%-98.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操作简单、准确,可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的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
作 者:胡海山 余燕影 万春花 鄢兵 龙洲雄 Hu Haishan Yu Yanying Wan Chunhua Yan Bing Long Zhouxiong 作者单位:胡海山,Hu Haishan(南昌大学化学系,南昌,330031;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南昌,330029)
余燕影,Yu Yanying(南昌大学化学系,南昌,330031)
万春花,鄢兵,龙洲雄,Wan Chunhua,Yan Bing,Long Zhouxiong(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南昌,330029)
6.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六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卷烟及其主流烟气中的维生素E
样品用饱和抗坏血酸乙醇溶液萃取.ZORBAX Extend-C_(18)(5μm,4.6×150mm)色谱柱及FLD检测器在激发波长为298nm,发射波长为325nm下检测,流动相为100%甲醇.采用外标法定量,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6,检出限为0.12μg/mL,卷烟及其主流烟气中维生素E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和97.4%,RSD分别为0.70%和4.70%.研究表明:烤烟型卷烟烟丝比混合型卷烟烟丝中维生素E含量高,烤烟型卷烟主流烟气比混合型卷烟主流烟气中维生素E含量高,维生素E从卷烟烟丝到主流烟气的迁移率为7%-16%.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光谱实验室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年,卷(期):2009 26(6) 分类号:O657.7~+2 关键词:维生素E 高效液相色谱 烟草制品 主流烟气 Vitamin E HPLC Cigarette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7.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七
1 基因突变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一段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双链DNA序列。人类染色体的DNA包含着10万个左右的基因。人类基因有大有小, 平均约为 (1.0~1.5) kb。基因具有遗传性及变异性双重性。
所有生物的基因组DNA并不稳定, 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而导致变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异形式就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涉及基因内一个或多个位点上的碱基的改变, 故也称为点突变。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可逆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基因突变可分为中性突变和病理性突变。前者不引起分子表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后者则会发生分子表型的改变并引起疾病。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 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体细胞突变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但若发生在性细胞, 则可以引起遗传病。原癌基因若发生突变, 则可引起细胞发生不可控制的分裂, 引起癌症[3]。基因发生自发突变的几率很低, 主要是由于嘌呤碱和嘧啶碱的不稳定性和DNA复制的错误所致。诱发性点突变主要是由于环境中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 (如辐射、紫外线、烷化剂等) 造成DNA分子结构的损伤。按类型分, 基因突变又可分为碱基取代 (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延长突变) 、缺插性点突变、非编码序列的点突变、DNA重排等几种。
2 DHPLC
2.1 DHPLC工作原理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又称为温度调控的杂合双链色谱 (temperature modulated heteroduplex chromatography, TMHC) , 可在部分变性的温度下, 通过离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到不完全匹配的杂合双链。DHPLC技术最先由Oefner等[2]于1995年建立。该技术使用的仪器设备是由HPLC仪、PCR仪、生物纳米材料吸附分离柱等组成。其原理与DGGE类似, 不同的是DHPLC以HPLC这种精确度更高、分离范围更大的色谱技术代替了DGGE中的凝胶电泳, 在部分变性条件下, 将发生错配的异源杂合双链DNA与完全匹配的同源双链DNA分离出来。
在DHPLC系统, DNA片段在液体缓冲剂中通过DHPLC系统形成液体流动相。依据DNA片段的大小分离DNA片段是通过DNA色谱柱-DNASep柱系统 (USA) 流动相和固体相之间吸收或分区的差别完成的。DNA片段的分离发生在分析柱。DNA片段通过紫外线分光光度检测器检测, 并且, 模拟信号会转换成数值。结果会以色谱图的形式显示, 也就是对应DNA片段的一系列波峰[4]。
DHPLC进行突变检测的原理就是同源和异源双链DNA在柱上的保留不同。所有基因组DNA的单拷贝均可通过PCR反应大量扩增, 杂合子个体的DNA经扩增产生杂合二倍体, 它与纯合子个体的DNA扩增产物-完全匹配的纯合二倍体的解链特征不同。结合在柱上的DNA分子由离子对试剂三乙铵醋酸盐 (TEAA) 介导, 被线性梯度的乙腈断开, 从而导致DNA从固定相向流动相移动, 通过分析柱到达检测器。由于DNA分子带负电荷, 而分离用色谱柱的固相呈电中性疏水性, 因此DNA分子本身不能直接吸附到柱子上。而离子对试剂TEAA (三乙铵醋酸盐) 可以帮助DNA分子与柱子固相填料表面分子结合, 其阳性铵离子可与DNA相互作用, 同时其烷基链又与柱子的疏水表面相互作用, 这样DNA分子越长, 结合的TEAA越多, 与固相结合得越牢固, 越不易被洗脱, 但羟基链与固相结合的强度会随着流动相中乙腈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且大小相同的片段其与柱子结合的难易程度也会因其序列不同而不同[5]。
DHPLC通过检测来自两种PCR产物的包含错配序列核苷酸的杂交双链鉴别突变和多态性。当野生型和突变型DNA在变性和退火时, 序列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混合的同源双链体和异源双链体。这些混合的DNA片段在部分变性温度下通过DHPLC分析, 由于解链温度不同, 异源双链通过线性的乙腈梯度较同源双链更快的从柱上洗脱下来。因此, 当非变性型 (同源双链) DNA被分析时, 色谱图上观察到的是单峰;相反的, 当分析突变型 (杂交双链) 样本时, 会出现2个或者更多的峰。
DHPLC可在非变性温度 (40 ℃~50 ℃) 条件下对不同长度的双链DNA进行分离, 在部分变性温度 (51 ℃~75 ℃) 条件下进行SNP检测, 在完全变性温度 (70 ℃~80 ℃) 条件下对寡核苷酸进行质量控制和纯化。可见, 用DHPLC进行突变分析是否成功, 分析的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同源和异源双链DNA在柱上保留的差别只有在部分变性的条件下才能被观察到。不同的温度使得DNA片段的保留时间改变。解链温度 (Tm) 由解链曲线决定, 突变检测的温度比解链温度低1摄氏度。在实际应用中, 样本的运行可能需要不只一个温度条件。
2.2 DHPLC筛查基因突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 PCR引物的设计
虽然DHPLC可以检测出1.5 kb长的片段内的单个碱基变异, 但DHPLC对于长度为150 bp~600 bp的片段检测最为灵敏。因此, , 设计PCR引物以得到只有一个溶解区域的片段, 避免多个溶解区域非常重要。应该尽可能地将溶解区域温度范围控制在5℃以内, 避免带有非模板尾巴如通用测序引物。一般推荐的引物褪火温度 (Tm) 为56 ℃, 引物之间的Tm差异应该小于1 ℃, 且引物应该是高纯度的, 没有错配序列。
2.2.2 PCR产物
DHPLC对PCR中的引物和试剂虽无特殊要求, 而且也不必对PCR产物进行预处理, 但是PCR扩产物的忠实性和扩增产量对分析十分重要。要尽量保证PCR扩增产物的忠实性, 避免人为引入错配碱基。
2.2.3 DNA聚合酶
TaqDNA聚合酶对DHPLC分析产生两种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在DHPLC图谱的主峰前, 形成一个额外小峰, 影响DHPLC对杂合双链的分辨能力。另一种影响是难以形成正常的DHPLC色谱图, 导致检测的失败。具校正功能的DNA聚合酶和TaqgoldDNA聚合酶对DHPLC几乎不产生这些负面影响。为了提高PCR扩增的保真性, PfuDNA聚合酶常是优先选用的品种[6], 对于小于250 bp的片段, 当PCR循环数与碱基数的乘积<10 000时, Taq或Taqgold聚合酶也能获得保真性较高的PCR产物。
2.2.4 PCR试剂
由于DNASep柱非常精密, 也非常易损, 对许多常用的PCR试剂均有一定要求。有些试剂在反应体系中含量超过10%时会对DNASep柱有损害, 如牛血清白蛋白 (BSA) 。对普通PCR缓冲液, 常包含的某些成分也有限制。
2.2.5 分离温度
分离柱的温度改变会明显地影响DHPLC图谱的形状。温度是影响DHPLC检测基因突变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有些SNP对温度不敏感, 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 (相差8 ℃左右) 都可对其进行有效筛检, 但不少文献报道SNPs分析对温度要求严格, 如将检测温度提高2 ℃后, 就可在RET基因中发现两个漏检的SNPs。
2.2.6 洗脱梯度的影响
对于突变检测模式分析而言, 软件自动预测的梯度通常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必要时可进行Time shift等的调整。
2.2.7 固定相
目前, 有几种不同的分离介质被用于DHPLC分析, 如美国Transgenomic公司用粒径为2 μm的无孔聚苯乙烯颗粒, 惠普公司则使用孔径为315 μm的硅胶作为分离柱介质。最近, 瓦里安公司开发出多聚物包被的碱性化硅胶柱。
2.2.8 流动相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TEAA的浓度对DHPLC分析所需温度有显著影响, TEAA的浓度从100 mmolPL升高至200 mmolPL, 对应的最佳检测温度就要提高4.0 ℃~4.5 ℃。流动相的pH值在6~9范围内对检测效果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但pH值过高, 将会使双链DNA完全变性, 达不到检测目的, 而pH值过低, 又会干扰DNA与TEAA的相互作用, 影响检测效果。
2.3 DHPLC技术临床应用
DHPLC在哺乳动物中被广泛的用于研究, 它检测基因突变的灵敏度据估计有97%或更多[7]。DHPLC主要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还可以用来进行基因分型。该技术不需要制备凝胶, 在疾病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基因克隆、法医学亲子鉴定、病原体检测、寡核苷酸分离纯化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也为加快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研究步伐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DHPLC技术曾被用来进行比较DNA测序。近年来大量的报道显示, DHPLC有着较高的精确性和极好的灵敏性 (96%~100%) 。DHPLC在那些已知的多形态和大量基因突变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DHPLC被广泛的用于基因突变的检测工具, 但很少被作为定量工具进行探究。Lim等[8]在mtDNA突变研究中首先证实了DHPLC技术可用于定量分析。例如, 肿瘤组织不同于正常组织 (肿瘤细胞常常是非整背性且周围被正常组织包绕) 这种肿瘤组织样本的获得可能同时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DNA。位于这种组织的突变检测更有益于肿瘤的基因鉴定。应用DHPLC技术调查了异源双链体峰区和异质性水平之间的关系, 发现峰区和基因突变负荷之间是抛物线而不是直线关系。应用定量DHPLC分析方法, 可对很多已知突变负荷DNA样本的异质性水平进行测定。但DHPLC在DNA突变中定量分析的应用目前还没有普及。
遗传异质性是很多复杂疾病的特点, 而DHPLC技术因其准确性高和敏感性强, 是筛查遗传异质性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的理想方法。这在对腓骨肌萎缩症 (CMT) 和Wilson病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近年来, 人们应用DHPLC技术对一些重要的遗传病开展了基因诊断或突变筛查,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连锁遗传病、线粒体疾病等。对于某些多表型疾病, 如感觉神经性耳聋、色素性视网膜炎和外周神经疾病等, 都有大量的疾病相关基因突变位点, DHPLC技术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高通量基因突变筛查方法。还有人应用DHPLC技术对一些常见的复杂疾病开展了相关基因筛查, 如精神分裂症、2型糖尿病、早老性痴呆症等。尤其是一些增加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突变基因, 应用DHPLC技术可望加速其筛查[9]。
2.4 DHPLC技术的优缺点
DHPLC的应用使异源双链DNA的检测变得更加简单、快速, 并可自动化操作。DHPLC主要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的仪器、快速的分析 (每个样本约6 min) 、低廉的价格、高通量, 并且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 其检测基因突变的精确度在92.5%~100.0%[10,11,12]。与传统的杂合双链分析技术相比较, 该技术不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自动化程度高, 样本只需1次循环反应, PCR产物直接进行分析, 无需染料标记、纯化等繁琐步骤, 96孔样品板自动上样。且该技术成本比直接测序的成本大约降低了10倍左右, 有利于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同时还可以分析异质性样本、进行混合样品的分离检测。
最近的研究报道, DHPLC与DNA测序相比, 前者的灵敏度为100%, 其特异性在98%以上[13]。同其他突变检测方法一样, 包括基因测序, DHPLC也有其局限性[14,15]。它可能检测不到位于片段末端的突变。为了克服这种可能性, 引物应该位于兴趣基因的区域之外。有研究已经成功的鉴定了16种跨越外显子1, 2和3的突变[16]。
8.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八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食品检测;应用
1.HPLC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1.1食品甜味剂的检测
甜味剂是指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其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型与非营养型甜味剂,通常所讲的甜味剂系指人工合成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如糖精钠、环己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塞蜜)和天冬酰苯丙氨甲酯(甜味素和阿斯巴甜)等。目前,糖精钠价格低廉,应用广泛,但过量添加会损害人的健康。采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SpherigelC18色谱柱,电喷雾负离子采集模式,甲醇-甲酸-三乙胺缓冲盐梯度洗脱,定量测定果冻等食品中安赛蜜、糖精钠和甜蜜素含量,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3.19%~100.90%,相关标准偏差(RSD)为1.05%~2.04%。该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定量准确,分析时间短,同时也适用于饮料等其他食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测定食品中的糖精钠,最低检出限在0.005~0.200mg/ml,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相比较,HPLC-FLD法重现性好,准确度更高,由于FLD的选择性响应,降低了对色谱柱的性能要求,更适合复杂样品的快速分析,使其具有比UV法更高的可靠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糖精钠检测方法。
1.2食品防腐剂的检测
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钠盐等,因其具有毒性小的特点,故国标法中允许一部分食品中加入少量的防腐剂。但防腐剂的富集对人体机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食品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显得非常重要。
利用HPLC测定含乳饮料中苯甲酸的含量。用Zn(Ac)2和KFe(CN)3溶液作为沉淀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磷酸盐缓冲液和甲醇混合溶液为流动相,C18色谱柱,于波长225nm处紫外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既适用于大部分含乳饮料,也适用于纯牛奶的测定。苏爱梅采用加沉淀剂沉淀法对火腿肠样品进行预处理,过滤后用RP-HPLC法测定火腿肠中防腐剂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含量。色谱柱为Symetry-C18,以0.02mol/L乙酸铵-甲醇(9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苯甲酸和山梨酸浓度在0~0.05g/L范围内线性很好(r=0.9996);山梨酸最低检出限为0.024g/L,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0.68%。
1.3食品色素的检测
目前已经公认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应逐步限制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至今仍有少数不法商人,超标准使用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甚至利用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染料,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采用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黄金搭档包衣片中食用合成色素,样品前处理用粉碎提取法和漂洗法,聚酰胺吸附纯化LichrospherC18柱,甲醇-乙酸铵流动相梯度洗脱,单波长或多波长测定柠檬黄、靛蓝和诱惑红3种色素。其线性范围宽(0~100g/ml),回收率高(91.3%~103.1%),重现性好(RSD=2.11%~5.63%),最低检出限为2~11ng。其中,尤以粉碎提取法,梯度洗脱,多波长检测效果更佳。
2.HPLC在食品营养成分领域的应用
2.1碳水化合物的检测
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测定,HPLC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各种糖,国际上已将HPLC法作为酒类糖分含量测定的仲裁法。
2.2氨基酸的检测
氨基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生命物质,是组成酶和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准确灵敏地测定食物中氨基酸的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灵活和易于推广的特点。
采用邻苯二甲醛(OPA)-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进行氨基酸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氨基酸含量。3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氨基酸标准溶液线性关系良好,样品保留时间绝对误差小于0.1min,重现性RSD值低于4%,加标回收率均在90%~110%。
2.3脂肪酸的检测
脂肪酸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有机物。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三脂酰苷油磷脂卵磷脂等,对人体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HPLC法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技术联用,分析蛋黄中磷脂粗提物。将从蛋黄中提取的多种磷脂通过HPLC预先分离,收集各组分后分别进行MALDI-TOF-MS分析得到比较清晰的质谱图。选用RP-HPLC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结合的方法分离测定肉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与亚油酸5种未衍生化长链脂肪酸,采用HypersilODSC18色谱柱,以甲醇-1mmol/L醋酸钠(78∶22,V/V)为流动相,结果表明,硬脂酸在5~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其他4种酸线性范围为2~200μg/ml。将此种方法用于检测南瓜、大豆、米糠及棕榈油中脂肪酸,与标准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相比,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3.HPLC在食品污染物领域的应用
3.1食品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
农药残留是由于使用农药而导致的在食品、农产品或动物饲料中残留的一定物质,国家相关标准都有明确的药物最大残留量,超过其值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运用HPLC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苹果、梨、桃、葡萄、香蕉和芒果等水果样品中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三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克百威和甲萘威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结果7种农药3种不同浓度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2.5%~116.2%,最低检出限为0.0037~0.0074mg/kg。
3.2食品中其他来源化学污染物的检测
环境污染物以及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如包装材料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3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检测
食品中存在多种霉菌毒素,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粮食及食品由于霉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有些还会造成误食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癌症。
4.小结
目前在食品安全检测高标准的情况下,HPLC分析技术以其分辨率、灵敏度及定量精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现今科学技术日益更新,高效液相色谱仪器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并且与各种检测技术的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液相色谱(LC)和质谱仪(MS)及核磁共振谱仪的集成(LC-MS-NMR)、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联用(GC-HPLC)、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联用(SPME-HPLC)、聚焦微波辅助萃取-液相色谱联用(FAME-HPLC),大大拓宽了HPLC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检测水平,在今后HPLC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9.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HR尿液中犬尿喹啉酸含量的变化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尿液中犬尿喹啉酸(KYNA)含量的方法,观察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正常对照大鼠(WKY)的尿KYNA含量变化.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采用的色谱柱为ODS色谱柱,流动相为10mmol/L醋酸钠缓冲液(pH4.5)和乙腈(体积95:5),激发波344 nm,发射波398nm.选择4周龄WKY大鼠和SHR各4只、16周龄WKY大鼠和SHR各6只检测24h尿液中的KYN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KYNA浓度检测的.线性范围0.220~33.000nmol/mL(R2=0.999 1),回收率为(90.37±8.47)%,日内差异为4.70%~9.40%,日间差异为5.20%~7.50%.4周龄WKY组24h尿KYNA含量为(41.251±22.663)μg/24h尿,SHR组为(35.387±10.814)μg/24h尿,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16周龄SHR尿KYNA含量为(39.511±15.985)μg/24h尿,较WKY组(90.690±42.189)μg/24h尿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方法具有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等特点,可用于临床检测尿KYNA.成年SHR尿KYNA含量较WKY大鼠减少,提示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 者:张国昌 高平进 沈杰 朱鼎良 ZHANG Guo-chang GAO Ping-jin SHEN Jie ZHU Ding-liang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血管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5刊 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年,卷(期):27(4)分类号:O657.7 R-332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犬尿喹啉酸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10.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肉苁蓉中的甜菜碱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中药材肉苁蓉中甜菜碱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Spherisorb S5 NH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25℃,流动相为0.1%(体积分数)三氟乙酸水溶液-甲醇(体积比为15:85),流速0.6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90℃,喷雾器温度45℃,载气(氮气)压力110kPa(16 psi).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不同种肉苁蓉的.测定结果表明:管花肉苁蓉不含甜菜碱,因此建议将甜菜碱作为标志物质来鉴别正品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Ma)和管花肉苁蓉(C.tubulosa(schenk)R.Wight).
作 者:龚立冬 曹玉华 侯建霞 GONG Lidong CAO Yuhua HOU Jianxia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刊 名:色谱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年,卷(期):200725(2)分类号:O65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 甜菜碱(betaine) 肉苁蓉(Herba Cistanche)
11.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胡桃醌;核桃;青皮
中图分类号:O657.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259-02
收稿日期:2013-06-05
基金项目:贵州省林业科研技术基金(编号:黔林科合J字[2012]18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编号:2011DFB41640)。
作者简介:李青(1987—),男,湖南益阳人,硕士,主要从事仪器分析方法的开发研究。E-mail:287476045@qq.com。胡桃醌是核桃青皮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抑菌及抗病毒、抗氧化等活性,目前已被應用于医药方面的研究[1]。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与其他色谱法相同,都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被分别分离的原理[2]。现在使用的微处理机控制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不仅能控制仪器的相关操作参数(如溶剂的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量与流速、柱温、自动进样、洗脱液收集、检测器功能等),而且还能对获得的色谱图进行收缩、放大、叠加,并对保留时间和峰高、峰面积进行综合处理,使色谱分析工作者能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分析工作[3],因此它在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的研究及植物药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不像化学药品那样简单、规范、物质单一,它们不仅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分,而且各种成分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目的以及要求,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天然产物某一成分化合物建立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或定量方法。本试验就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胡桃醌含量的高效、快速的HPLC检测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核桃主要由贵州省赫章县提供。
97%胡桃醌标准品(Sigma公司)、磷酸、磷酸氢二钠、无水乙醇、氯仿、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甲醇为色谱纯。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PHS-3C型精密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S-20B粉碎机(上海兆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LC-110.4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H-1850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101-2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C-316冰箱(山东省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78-1型磁力搅拌器(江苏省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KQ-50型超声波清洗器(江苏省昆山市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色谱条件色谱柱选用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采用甲醇-水(体积比1 ∶1),水相先用磷酸调节pH值约为4,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 250 nm,柱温为 30 ℃。
1.2.2胡桃醌标准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胡桃醌标准品 5.0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在超声波清洗器上振荡5 min后)在室温下冷却后再用甲醇定容,摇匀,即得200 μg/mL胡桃醌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须放在冰箱中保存,防止甲醇挥发和长时间放置在阳光下使标准溶液物质分解,给试验带来误差。
1.2.3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和选择对胡桃醌标准溶液在220~400 nm的范围内进行紫外光谱扫描,选定检测波长。
1.2.4流动相组成的确定以甲醇-水体系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固定流动相的流速为0.8 mL/min。为了选择最佳的流动相配比,改变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使其体积分数分别为20%、30%、40%、50%、60%、70%、80%、90%,测定胡桃醌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1.2.5pH值的确定常用来调节流动相pH值的化合物有磷酸、醋酸、磷酸盐缓冲溶液和醋酸盐缓冲溶液。本试验采用磷酸来调节pH值而不采用醋酸的主要原因是磷酸的紫外吸收较小且属于中等强酸,等量的0.1%磷酸溶液和1%醋酸溶液的pH值相等,除此之外,磷酸还不损坏色谱仪器的接口。
用磷酸调节水相的pH值分别为2、3、4、5、6、7,加入流动相中的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 ∶1,测定不同pH值下胡桃醌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1.2.6柱温的选择本试验考察了温度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在选定的上述条件下,分别在柱温为18、22、26、30、34、38、42 ℃ 时测定胡桃醌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1.2.7标准曲线的建立用甲醇稀释200 μg/mL胡桃醌标准溶液,制备质量浓度为10、20、50、100、120、150 μg/mL 系列标准品工作溶液,按照上述确定的色谱条件测定标准品系列工作溶液的峰面积,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作工作曲线,求得标准曲线方程。
1.2.8精密度试验取质量浓度分别10、50、100 μg/mL标准溶液,按照已经确定的色谱条件,各进样3次,分别测定峰面积并计算胡桃醌浓度、相对标准偏差(RSD)。
1.2.9稳定性试验将20 μg/mL标准溶液放置在室温条件下,不做任何避光保护,每隔2 h进样测定1次,共进行5次,分别测定其峰面积并计算胡桃醌浓度、相对标准偏差。
1.2.10重复性试验取20 μg/mL标准溶液5份,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分别测定峰面积并计算胡桃醌浓度、相对标准偏差。
nlc202309041845
1.2.11加标回收率试验分别取3份5 mL 50 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0.5、0.8、1.0 mL 200 μg/mL胡桃醌标准溶液,按照上述进样方法操作,测定其峰面积,重复测定3次,计算平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
2结果与分析
2.1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和选择
由图1可知,胡桃醌的最大吸收波长出现在250 nm左右,此时受干扰较少。因此选择250 nm为测定波长。
2.2流动相组成的影响试验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水的比例增加,流动相的极性增大,保留时间也延长。当甲醇的体积分数小于50%时,分析时间过长,峰形开始逐渐变差。综合以上情况,选用甲醇的体积分数为50%(即甲醇与水体积比为1 ∶1)。
2.3pH值的影响试验
流动相中水相的pH值在2~7范围对胡桃醌的保留时间(图3)和峰面积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当pH值为4时,峰型较好,因此本试验中选取水相的pH值为4。
2.4柱温的选择试验
试验结果(图4)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各物质之间的分离效果有所提高,当温度高于30℃,分离效果随着温度升高变
化不再明显,考虑到色谱柱使用温度条件,选择柱温30 ℃。
2.5标准曲线的建立
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作工作曲线,得到图5,对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胡桃醌含量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598 860x-49 983(r2=0.999 1),表明胡桃醌在 10~15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6精密度试验
由表1可知,高、中、低3个不同水平的标准品溶液RSD值均小于2%,表明仪器及进样的精密度良好。
参考文献:
[1]许绍惠,许弘. 胡桃属植物毒性成分及其应用[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0,21(2):167-170.
[2]朱明华,胡坪. 仪器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6-67.
[3]孟霞.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几种药用植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9.高渊,朱君,吕飞,等. 江苏口岸截获入境皮蠹疫情分析 [J]. 江苏农业科學,2014,42(1):261-262.
12.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试剂与材料
仪器:美国AB公司ABI4000 Q TRAP三级四级杆质谱仪, 配有电喷雾离子源 (ESI) ;美国Agilent公司1100液相色谱系统。美国Waters固相萃取仪, ZORBAX XDB-C18柱 (3ml/60mg) 。
试剂:乙酸铵 (色谱纯, 美国Dima-Tech公司;乙腈 (色谱纯, 美国Fisher Sci-entitle公司) ;实验用水为Milli-Q1级超纯水。大黄酚 (chrysophanol, 纯度大于97.5%) 、大黄素甲醚 (physcion, 纯度大于98%) 、大黄酸 (rhein, 纯度大于98%) 、大黄素 (emodin, 纯度大于97%) 、芦荟大黄素 (aloe-emodin, 纯度大于97%) 及虎杖苷 (polydatin, 纯度大于98%) 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得。
材料:虎杖药材购于武汉雄楚大道药材市场, 经鉴定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
1.2 样品制备
取虎杖药材粉末1.0g (过60目筛) , 置于具塞三角瓶中, 加入50 ml甲醇, 称重。置于超声振荡器中提取30 min, 取出后放置至室温, 称重。补充甲醇至原重量, 混匀, 过0.22 m微孔滤膜, 得到虎杖药材供试液。称取对照品各10mg, 分别用甲醇定容到10mL, 配成质量浓度为1g/L的储备液;取25uL储备液, 用甲醇定容到25mL, 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mg/L的供试溶液。
1.3 色谱-质谱联用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XDB-C18柱 (50mm~2.1mm, 3.5um) 。流动相为 (甲醇) :V (纯水) =88:12, 流量为200u L/min。进样量为5ul。
质谱条件:电喷雾ESI离子源;气帘气为45psi;雾化气 (GAS1) 为45psi;加热辅助气 (GAS2) 为55psi;碰撞气CAD为Medium;喷雾电压IS为-4500V;雾化温度为500℃;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离子反应检测 (MRM) , PCP用于定性分析的离子对为m/z264.9/37.2和m/z264.9/35.2, 其中m/z264.9/37.2为定量分析的离子。
2 结果
对虎杖药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分析。由于蒽醌苷元在负离子模式下具有较好的质谱响应, 因此, 着重分析负离子模式结果, 将正离子模式结果作为成分鉴别的辅助依据。对每个谱峰的多级碎片进行解析, 对比对照品的裂解规律, 综合紫外 (UV) 数据、保留时间及参考文献, 共鉴别了12个化学成分, 分别为:大黄素、fallaeinol、大黄素-8-甲醚、大黄素-6-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β-谷甾醇、香豆素、齐墩果酸、2-乙氧基-8-乙酰基-1, 4-奈醌。
3 讨论
虎杖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已较为深入, 迄今已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萘醌类、黄酮类等。其中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有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及蒽甙等.大黄素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对人肺癌细胞分裂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且不产生耐药性;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大黄素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抑制系膜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等带来的肾小球局部炎症效应。大黄素对正常小鼠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如减轻免疫器官的重量, 并减少抗体的产生, 抑制碳粒廓清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降低白细胞数;对cc14损伤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显著保护作用, 对ACT、AST和MDA水平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显著改善损伤肝细胞的增殖;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治疗作用。
虎杖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很广泛, 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品质也各不相同, 造成了目前市场上虎杖药材质量不稳定, 影响到虎杖药材及制剂的生产和临床使用。近年来对虎杖质量鉴别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高效液相色谱, 虽然方法分析精度较高, 但是分析过程复杂, 速度较慢[2,3]。如果能将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 则可以充分发挥超高效液相色谱的高速、高分离度与串联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优势, 采用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可提供特征的母离子及其子离子信息, 为目标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本文的工作, 我们认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中药虎杖成分分析, 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特异的优点, 值得在药物分析研究中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虎杖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ZORBAX XDB-C18柱为分析柱, 流动相为V (甲醇) :V (纯水) =88:12, 流量为200uL/min;质谱条件选用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源 (ESI) , 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离子反应检测 (MRM) ;PCP标准曲线线形范围为0.1-100ug/L。结果 对每个谱峰的多级碎片进行解析, 对比对照品的裂解规律, 综合紫外 (UV) 数据、保留时间及参考文献, 共鉴别出了中药虎杖中的10个化学成分。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中药虎杖成分分析, 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特异的优点, 值得在药物分析研究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虎杖,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1]么春艳, 刘文哲.虎杖营养器官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5, 18 (3) :198.
[2]倪网东, 满瑞林, 李志明, 卢红梅.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虎杖中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J].化学工程师.2006, 11 (10) :70.
13.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草兰豆酊、浸膏中香兰素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草兰豆酊、浸膏中香兰素含量,色谱柱为C_(18)柱,甲醇/0.5%冰乙酸水溶液(20/80.v/v)为流动相,等浓度洗脱,测定波长为280 nm,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8%和0.24%.加标回收率为97.89%~100.71%.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香草兰豆酊、浸膏等精深加工产品中香兰素含量的检测分析.
作 者:卢少芳 初众 赵建平Lu Shaofang Chu Zhong Zhao Jianping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兴隆,571533刊 名:热带作物学报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年,卷(期):30(10)分类号:O657.72关键词:香兰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vanillin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determination.
14.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四
动态微波辅助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通过流动注射的.方法将动态微波辅助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相连接,用于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萃取过程在一个循环体系中完成,萃取后,通过采样环采集到的20 μL样品被流动相载带到色谱系统进行分离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25和0.83μ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4%和4.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
作 者:陈立钢 丁兰 于爱民 张坤 李建涛 金海燕 张寒琦 CHEN Li-gang DING Lan YU Ai-min ZHANG Kun LI Jian-tao JIN Hai-yan ZHANG Han-qi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12刊 名: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46(1)分类号:O657.7关键词:动态微波辅助萃取 在线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 金银花 绿原酸
15.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五
当前国内很多学者对银黄口服液中的黄芩苷开展了含量测定[3,4,5],但很少对其开展不确定度分析。本文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6](JJF1059-1999) 中有关规定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分量进行评估,最终给出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以期加强对含量测定的数据分析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G1314B紫外检测器,GZX-9070 MBE恒温箱,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ODS2(5μm,250 mm×4.6mm,瑞典Kromasil公司),AB104-N电子天平(瑞士METTER公司);KQ-100 型超声波清洗机(江苏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金银花、黄芩药材均购自江西省樟树市药材市场,黄芩苷购自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质量分数>98%,批号:110715-201016),甲醇为色谱纯,其他为分析纯;水为双蒸馏水。
1.2 银黄口服液制备
取黄芩和金银花,参照《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7]进行提取,分别得黄芩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将黄芩提取物加水适量使之溶解,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值为8.0,过滤,滤液与金银花提取物合并,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值到7.2,煮沸1 h,过滤,加入单糖浆适量,加水至全量,摇匀,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值到7.2,加水至1 000 ml,滤过,灭菌即得银黄口服液样品。
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ODS2(5μm,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 水- 磷酸(45.0∶55.0∶0.2)。检测波长:280 nm;柱温:室温;流速:1 ml/min;理论塔板数按黄芩苷的色谱峰计算不少于2 200。
1.4 溶液制备
1.4.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的黄芩苷对照品6.8 mg于25 ml的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超声20 min,摇匀,定容至刻度,即得到浓度为0.272mg/m L的对照品溶液。
1.4.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银黄口服液2.0 ml置于25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超声30 min,摇匀过滤,定容至刻度,即得供试品溶液。1.4.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取金银花按照《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7]制备工艺制备成相应的阴性样品溶液。
1.5 方法学考察
1.5.1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0.272 mg/ml的黄芩苷对照品溶液0.2、0.4、1.0、2.0、3.0 和4.0 ml分别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得到0.00544、0.01088、0.0272、0.0544、0.0816 及0.1088 mg/ml的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以上6 种对照品溶液各进样10μl,记录色谱图色谱峰面积,以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峰面积值Y为纵坐标作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 =5835.5 x-79.640,r =0.9992,表明黄芩苷进样量在0.0000544 mg~0.001088 m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1.5.2精密度试验
取浓度为0.272 mg/ml的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6 次,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得黄芩苷峰面积的RSD为0.91%。
1.5.3稳定性试验
取配制好的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12 和24 h进样各1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RSD值,RSD为1.2%,表明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24 h内基本稳定,可以用于样品的重复测定。
1.5.4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银黄口服液样品(批号:140608)6 份,精密吸取,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测得黄芩苷含量为0.09449 mg/ml,RSD为1.3%。
1.5.5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号银黄口服液样品(批号:140710)6份,再分别用移液管精密移取1 ml溶液于3只10 ml容量瓶中,进行编号。再分别用移液管量取对照品溶液(0.272 mg/ml)相当于供试品溶液质量的80%、100%及120%于上述3个容量瓶中,摇匀,按样品溶液制备项下操作,进样、记录色谱峰面积并计算回收率。见表1。
1.6 样品测定
精密量取对照品与样品溶液(批号:140608、140609 及140610)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方法测定,按照外标法根据峰面积计算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
2 不确定度评定
2.1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于测量过程中样品与对照品的质量不确定度、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回收率影响引入的不确定度、液相测试过程随机效应带来的不确定度。采用重复性研究数据及实验准确度的回收率试验数据,将涵盖所有样品制备与检测过程中随机效应及仪器操作、样品基质等因素的系统误差所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2.2 不确定度分量量化
2.2.1试验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测定
根据试验方法学对重复性试验数据进行验证,采用公式(1)对测定方法中精密度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u(p)/p为相对标准不确定度,RSDi为样本i的相对标准偏差,ni为样本i的重复测定次数
2.2.2试验方法准确度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测定u(Rm)/(Rm)
试验方法准确度是通过加样回收率试验测定的,回收率不确定度按照公式(2)评定。
式中为对照品平均测得量,m为平均回收率,为回收率试验测定过程不确定度,n为回收率测定的次数,Sobs为对照品含量实际测得量的方差,u(mspike)/(mspike)为对照品加入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回收率试验中对照品溶液的配制是采用的是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精密称量对照品12.9 mg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采用2 ml移液管分别吸取0.8,1.0,1.2 ml加至样品溶液中,所有引入的不确定度u(mspike)/(mspike)包括对照品称量u(m)、对照品溶液配制u(V1)与对照品溶液的移取u(V2)共3部分所引入的不确定度。
电子天平称量允许的误差为±0.1 mg,对允许误差采用矩形分布计算示值不确定度,对标准偏差采用正态分布的计算称量重复性不确定度。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2 ml单标移液管、10 ml量瓶的容量允许误差分别为0.01 及0.02 ml,样品稀释过程中校准不确定度及量器允差按三角分布计算,采用试验中各规格量器重复吸取各标称容量蒸馏水共6次,以质量所得出的标准偏差,按正态分布计算其不确定度,对照品溶液配制的相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见表3。
2.2.3 计算对照品加入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试验方法准确度不确定度u(Rm)根据公式2评定,结果m=99,97%,,量取对照品溶液相当于供试品溶液质量的80%、100%及120%进行3组试验,每组试验的方差分别为S1=0.0089 mg、S2=0.0028 mg、S3=0.0137 mg,所以合并方差Sp=0.0096 mg,u(mspike)/(mspike)=0.0077,u(Rm)/(Rm)=0.0081。
2.2.4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由上述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定量相对不确定度为[8]:
2.2.5扩展不确定度及报告不确定度
95%置信概率下取包含因子k=2,则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95(W)=k×U=0.0240=2.40%。由实验所测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W=0.09449 mg/ml,故其扩展不确定度为:U95=0.009449×0.0240=0.00023 mg/ml,本次实验所测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W=(0.09449±0.00023)mg/ml。
3 讨论
选取银黄口服液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根据不确定度理论对回收率试验及方法重复性不确定度评定,并于95%可信空间下得出该法测定含量结果扩展的不确定度为(W×2.40%)mg/ml,对试验方法可信度进行定量描述,可作为银黄口服液中测定黄芩苷含量方法学验证的补充[9]。
本实验不确定度分析中,从不确定度量化及表3 对照品溶液配制的不确定可以看出,本方法测定黄芩苷结果各分量的不确定度均较小,而测量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测量过程中样品与对照品的质量不确定度、对照品溶液配制的不确定度、样品回收率影响引入的不确定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来自对照品溶液配制的不确定度[10]。因此在本实验操作中为减小操作过程中因实验操作者熟练程度产生的不确定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需增强操作者的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并尽量避免小容量体积溶液的配制、量取、定容,从而减少因实验操作引入的不确定度。同时在数据分析中采用方差分析以进一步判断不确定度分析中一个独立变量是否受到一个或多个变量因素的影响,从而判断结果不确定度是一个因素的作用还是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从而较真实的反映实验操作过程对结果的影响,并避免复杂实验操作中对各个实验操作开展不确定度的分析,从而减少不确定度分析的工作量,以达到对各分量进行快速准确的不确定度分析的评估目的。
在药物分析检测评定不确定度时,应尽可能的分析产生不确定度的所有可能来源。目前,分析测试领域中多采用对每个测定步骤的分析以得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但由于化学分析操作相对较复杂,需附加试验后再进行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而且其测定过程中对A类不确定度也较难评定,本实验通过实验室内部方法学验证法的数据进行评定,通过采用方法学考察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试验,整体考察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为实际生产中药物分析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 建立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再根据方法学验证数据,对测定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量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采用本方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40%。结论 建立的黄芩苷HPLC定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适用于HPLC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不确定度分析。
关键词:银黄口服液,黄芩苷,HPLC,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34-42.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6.
[3]朱啸风,孙钦美,刘景俊.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J].齐鲁药事,2004,23(6):25-26.
[4]桑旭峰,吴海雯,徐奇超.HPLC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J].中成药,2005,27(1):96-98.
[5]韦国兵,胡奇军,廖夫生.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35(5):79-82.
[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1-11.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82-1083.
[8]韦国兵,胡奇军,张秀秀.HPLC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含量及不确定度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5):60-63.
[9]李卓,李湘斌.反相HPLC法测定咽喉炎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0,38(4):64-65.
16.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六
【摘要】目的 建立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的中性氧化铝小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方法 植物油经正己烷溶解后过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 Waters PAH 4.6×250mm色谱柱进行分离,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5ml/min,进样量10ul,柱温30,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15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溶液在浓度为0.01-0.50ug/mL的范围内,在荧光检测器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1.5ug/kg之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62.14%-120.35%之间,RSD在0.91%-4.32%之间。结论 本实验所用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方法高效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植物油中多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检测。
【关键词】多环芳烃;植物油;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5 PAHs in plant oil by SPE-HPLC.Methods The edible vegetable oil was dissolved in n-hexaneand,cleaned up with neutral alumina SPE cartridges. The 15 PAHs was carried out by waters-PAHs column ( 4. 6 mm ×250 mm) with a gradient elution using acetonitrile-water as m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1. 5 ml /min,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and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 μl. Dete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a fluorescence detector with external standard.Results The 15 PAHs solution w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at a concentration within a range of 0.01-0.50ug / mL, The LOD was in the range of 0. 1 ~ 1.5 μg /kg with average recovery ranging from 62.14% to 120.35%. The RSD was in the range of 0. 91% ~ 4.32 0%.Conclusions The method had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treatment,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15 PAHs in plant oil.
Keywords: PAHs ;Edible vegetable oil ;HPLC;Food safety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10-02
多环芳烃是一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和稠环链接在一起的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来源于工业生产、有机物热解或不完全燃烧等,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环境中的PAH能通过生物转化[2,3]等多种途径到达食物链,参与机体的代谢作用。PAHs 对生育、发育、血液、心脏、神经及免疫系统等具 有毒性,能诱发多种癌症[4]。流行病学研究表明[5],PAHs 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均可被人体吸收,有诱发皮肤癌、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作用,人类对 PAHs 暴露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饮食[6]。 植物油是饮食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7]。由于植物原料中 PAHs 的存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条件的不足,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受环境污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食用油中最终含有一定量PAHs。因此建立植物油中多种PAHs同时测定的方法,监测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食用植物油基质复杂,PAHs种类繁多且大多含量较低,高效的提取净化浓缩方法是测定的关键。目前植物油中PAHs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分光光度法、GC/GC-MS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及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建立了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e2695-2475),色谱柱Waters PAH 4.6×250mm,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Cleanert BaP-SPE,快速混合器,氮吹仪;高频数控超声清洗器;旋转蒸发仪,电热恒温水浴锅,16种PAHs 混合标准品(o2si)。其它试剂:正己烷,乙腈,四氢呋喃,高纯水。
1.2方法
1.2.1仪器条件
1.2.1.1 高效液相色谱仪条件
色谱柱:Waters PAH 4.6×250mm C18;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25分钟内乙腈浓度50%至100%变化;流速:1.5ml/min;进样量:10?l;柱温30℃ 。
1.2.1.2 15种多环芳烃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设置,见表1。
1.2.2样品前处理
取样:准确称取0.400g植物油于50ml离心管,用5 mL正己烷溶解,涡旋混匀;过柱:将溶解好的油样通过预先用30 mL正己烷活化过的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Cleanert BaP-SPE,用80mL正己烷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在45℃水浴中将洗脱液旋转蒸发至近干,用总计10 mL的正己烷分三次淋洗旋蒸瓶,合并淋洗液到15ml离心管,氮吹仪吹干;定容:用200?L的乙腈四氢呋喃溶液(9+1)定容。
1.2.3标准系列的制备
将200mg/L的PAHs混合标准溶液用乙腈稀释至2.0ug/mL的中间储备液,-18℃避光保存,临用时再用乙腈配制浓度为0.01,0.02,0.04,0.08,0.16,0.20ug/mL的标准系列。
2结果与讨论
2.1检出限、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荧光强度y对多环芳烃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得到15种多环芳烃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在0.9984~0.9997之间,15种多环芳烃在浓度为0.01~0.50ug/mL的范围内,荧光检测器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0.08ug/ml的标准溶液按照1.2.1的仪器条件重复测定6次,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计算各多环芳烃的RSD。将一定含量的标准品加入植物油样品基质中,按本文方法处理后上机测定,根据各种PAHs的色谱图信噪比计算出每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加入到0.400g基质油样品中,震荡混匀,前处理后上机测定,根据峰面积计算1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每个浓度水平测定三次,用均值计算15种多环芳烃的加标回收率。
2.2色谱柱的选择
将Waters PAHs专用柱和普通C18柱分离多环芳烃进行效果比较,发现Waters PAHs柱具有分析时间短,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的特点,15种多环芳烃标准在Waters PAHs柱上均能达到基线分离,而waters SunFireTMC18色谱柱有芴、二氢苊以及苯并[g,h,i]芘、茚并[1,2,3-c,d]芘分离效果不佳,可能会对化合物的定性定量产生影响,且全部分析时间明显长于Waters PAHs专用柱,降低了实验效率,不利于数量较大样品的检测。因此本方法采用Waters PAHs柱对15种多环芳烃进行分离。
2.3实际样品的测定
本次实验从西安市各大超市采集了桶装定型包装菜籽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用本方法检测,各种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的检测结果均小于检出限,为未检出,实际样品图谱见图3。
3 结论
实践证明本实验所用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方法高效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植物油中多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检测。
参考文献
[1]金华丽,谷克仁.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危害预防[J].中国油脂,2010,35(9):74-77.
[2]PURCARO G,MORET S,CONTE LS.Overview 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ccurrence,legislation and innovative determination in foods[J].Talanta,2013,105(4): 292-305.
[3]RAMESH A,ARCHIBONG AE,HUDERSON AC,etal.Veterinary Toxicol ogy[M].Second Edition .USA:Academic Press ,2012:797-809.
[4]曹梦思,王君,张立实.食品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J].卫生研究,2015,44(1):151-157.
[5]王振刚.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Al-RASHDAN A,HELALEH MIH,NISAR A,etal.Determination of the level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oasted brea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J].Int J Anal Chem,2010,2010(7):8:1-9.
17.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六种动物组织中盐酸氯丙嗪残留
建立了检测六种动物组织中盐酸氯丙嗪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碱性乙醚提取,浓缩后用甲醇溶解,经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检测(MRM)模式下测定.在3 min以内完成盐酸氯丙嗪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盐酸氯丙嗪标准曲线在0.2~1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溶液中D3-氯丙嗪内标浓度为固定值5 μ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8;在0.5、1、5、10 μg/kg添加水平下,盐酸氯丙嗪的加标回收率在83%~1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n=6);本方法对六种动物组织中盐酸氯丙嗪的定量限为0.5 μg/kg (S/N>10),检出限为0.2 μg/kg (S/N>3).
作 者:李丹妮 黄士新 张文刚 张鑫 LI Dan-Ni HUANG Shi-xin ZHANG Wen-gang ZHANG Xin 作者单位:上海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上海,201103刊 名:中国兽药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DRUG年,卷(期):201044(2)分类号:S859.84关键词:盐酸氯丙嗪 动物组织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8.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八
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鸡蛋中11种磺胺类化合物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PDA检测器快速测定鸡蛋中11种常用磺胺类化合物(磺胺、磺胺噻唑、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多辛、磺胺甲二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达嗪、磺胺二甲异恶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的方法.方法: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Waters Aequity BEH C18柱(1.7 um,2.1 mm×100 mm),0.02 mol/L醋酸胺水溶液(pH=4.2)+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柱温为40℃,使用PD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定量,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提取方法计算的最低检测限磺胺、磺胺噻唑、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达嗪和磺胺二甲异恶唑为4 ug/kg,磺胺多辛、磺胺甲二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为6 ug/kg,回收率能达到80.3%~96.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满足日常大批量快速分析要求.
作 者:刘莉治 林玉娜 罗晓燕 周洪伟 杨阳 Liu Li-zhi Lin Yu-na Luo Xiao-yan Zhou Hong-wei Yang Yang 作者单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510080 刊 名: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18(12) 分类号:O657.7+2 关键词:磺胺类化合物 起高效液相色谱 鸡蛋 固相萃取19.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十九
1 仪器、试剂与动物
Waters 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数据处理系统;LDZ5—2型台式离心机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DY89—1型电动玻璃匀浆机 (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 ;YKH—Ⅱ型液体快速混合器 (江西医疗器械厂) ;SZ—93型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SR-N由本实验自制, 含量:99.24%;咖啡因, 含量:98%;甲醇为色谱纯, 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乙酸乙酯、三氯甲烷、醋酸均为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生产;二次重蒸水, 自制。
大鼠:Wistar种, 雌雄兼用,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品种合格证编号为医动字SCXK (军) 2005—001。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处理方法
精密称量SR-N与血浆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血浆样品, 精密吸取200μL血浆样品, 精密加入40μL咖啡因内标溶液 (30μg·m L-1) 和1 m L甲醇, 涡旋混合5 min, 3 500 r/min离心5 min, 转移上清液至另一试管, 于37℃水浴中氮气挥干。残留物用100μL流动相溶解, 涡旋1 min混匀, 10 000 r/min离心5 min, 精密吸取上清液20μL进行HPLC分析。
2.2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C18 (4.6 mm×150 mm, 5μm) ;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0∶80∶0.5;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7 nm;进样量:20μL。在上述条件下, 样品与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分离效果良好, SR-N保留时间为11.0 min, 内标物咖啡因的保留时间为8.3 min, 色谱行为良好。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具塞离心管数只, 分别配制含量为0.75、3、6、15、30、60、100、120μg·m L-1的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以SR-N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Y对SR-N浓度X (μg·m L-1) 进行回归计算。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Y=0.024 7X+0.002 5, r=0.999 4 (n=3) 。结果表明:SR-N在0.75~120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2.4 检测限和定量限
配制不同浓度的SR-N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信噪比 (S/N) 为3时SR-N检测限为0.25μg·m L-1, 信噪比 (S/N) 为10时定量限为0.75μg·m L-1。
2.5 血浆中样品回收率试验
配制浓度为30μg·m L-1的SR-N标准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 测得SR-N平均回收率为: (91.82±2.08) % (n=5) 。
2.6 稳定性试验
2.6.1 常温稳定性试验
配制浓度分别为6、30、120μg·m L-1的SR-N标准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后,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分别于1 d内和5 d内进样, 求得SR-N日内RSD分别为4.52%、1.72%、1.89% (n=5) 。日间RSD分别为:8.45%、7.99%、7.46% (n=5) 。结果表明, 样品常温放置至少在5 d内稳定。
2.6.2 冷藏稳定性试验
按“2.6.1”项配制血浆样品数份, 分别冻融一次和冻融三次后,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计算RSD分别为2.25% (n=3) 和3.66% (n=3) 。结果表明, 血浆样品冻融条件下至少冻融3次稳定。
3 讨论
3.1 色谱系统的选择
本文在选择色谱条件时, 对流动相和色谱柱均进行了考察, 色谱柱考察了Diamonsil C18柱和Agilent Eclipse C18柱, 流动相考察了甲醇-0.050 mol·L-1磷酸二氢钾 (p H调至2.5) 系统、甲醇-乙腈-0.050 mol·L-1磷酸二氢钾 (p H调至2.5) 系统、甲醇-水-冰醋酸=20∶80∶0.5体系、甲醇-乙酸-三乙胺系统、甲醇-乙腈--乙酸-三乙胺系统。分析比较各种条件下的色谱行为, 最终选择了Agilent Eclipse C18柱甲醇-水-冰醋酸=20∶80∶0.5体系, 该体系可使各成分的分离度均大于1.5, 且色谱行为良好。
3.2 血浆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本文在血浆样品提取中提取剂试验了甲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乙腈。它们的平均提取率依次为61.4%、8.7%、8.2%、0.2%、10.2%, 同时甲醇对内标物咖啡因的提取率为77.6%。
3.3 结论
本文建立的样品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血浆中的SR-N, 为血样中SR-N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 高效的样品处理方法。实验表明, 样品在0.75~120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在常温5 d和冻融三次后的稳定性良好。本文建立的HPLC方法可以将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和SR-N分离, 符合SR-N血样中检测条件, 为其后续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分析方法。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样中的3-烟酰胺基-1, 2, 4-苯并三嗪-1, 4-二氧化物 (SR-N) 。Agilent Eclipse C18柱 (4.6 mm×150 mm, 5μm) , 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5, 流速1.0 mL·min-1, 柱温25℃, 检测波长277 nm。在选定的液相色谱条件下, SR-N血浆标准曲线在0.7512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 4) 。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5、0.75μg·mL-1。
关键词:HPLC,3-烟酰胺基-1, 2, 4-苯并三嗪-1, 4-二氧化物,肿瘤乏氧
参考文献
[1] Teicher B A.Hypoxia and drug resistance.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iews, 1994;13 (2) :139—168
[2] Giatromanolaki A, Koukourakis M I, Turley H, et al.Phosphorylated KDR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relates to HIF1α/VEGF pathway and unfavourable prognosis.Modern Pathology, 2006;19 (5) :701—707
20.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二十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烤烟;绿原酸;品种
绿原酸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形成的酯,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消炎、降血脂和保肝利胆等多种功效。茄科烟属植物烤烟中富含绿原酸类化合物。但不同品种以及不同部位的烤烟中绿原酸含量差异较大。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下简称HPLC法)对5个烤烟品种中绿原酸含量进行分析,为不同烤烟品种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及分离、纯化提供参考,为烤烟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仪器:KQ-1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Agilent1100组合式高效液相色谱仪;ALC-1104电子天平。试剂:绿原酸标准品,乙腈为色谱纯,乙醇、磷酸为分析纯。
1.2试验材料 5个烤烟品种:NC89、NC196、豫烟6号、鲁烟1号、韭菜坪2号,分别于2015年采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烟叶试验站。洗净后低温烘干,备用。
1.3色谱条件 Ultimate AQ-C18(250mm×4.6mm,5um)色谱柱;流动相为25%甲醇+75%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4.0);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20uL;检测波长326nm。
1.4溶液制备 标准溶液制备:称取绿原酸标准品0.02g,用95%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作为原液,摇匀备用。再分别稀释到0.08mg/mL、0.05mg/mL、0.03mg/mL、0.005mg/mL。待测液制备:称取烤烟粉末1.0g,加入60%乙醇10 mL,超声波辅助提取65min,作为样品待测液。
2.结果与分析
2.1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稳定性考察 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按色谱条件进行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为y=61302x-158.79,相关系数r=0.9999。表明绿原酸在0.05-0.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取0.05-0.2mg/mL的绿原酸标准品溶液,每隔2h进样,测定标准品峰面积,结果表明绿原酸标准品的峰面积在24h内稳定。
2.2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精密度考察 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精密度考察見表1。测定其峰面积RSD为0.13%,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精密度良好。
2.3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加样回收率考察 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加样回收率考察见表2。在样品中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绿原酸标准品溶液,分别计算加样回收率,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54%。
2.4样品含量的测定 分别称取5个烤烟品种叶片和花粉末,按“1.4”的方法制备样液,对5个烤烟品种的叶片和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各品种含量差异较大,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分布范围4.7-9.3mg/g,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分布范围5.3-12.4mg,g,其中鲁烟1号中绿原酸含量最高,叶片中含量9.3mg/g,花中绿原酸含量为12.4mg/g。NCl96中绿原酸含量最低,叶片中含量4.7mg/g,花中绿原酸含量为5.3mg/g。
【番石榴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推荐阅读:
大豆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03-27
黄瓜番茄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01-18
初见石榴花,初见石榴花陆游,初见石榴花的意思,初见石榴花赏析12-26
2023-2028年中国石榴石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08-10
我最喜欢的水果——石榴08-30
描写石榴的日记400字11-12
描写石榴的说明文作文11-08
我家的石榴树五年级作文07-02
石榴花的等待优秀作文12-13
介绍石榴的450字说明文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