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工笔国画教学计划大纲(精选6篇)
1.儿童工笔国画教学计划大纲 篇一
最终效果图
1.用套索工具画花瓣,一定要画出花瓣的共性形态,以便下一步复制变形,
2.填充白色,目的是为下一步复制防止透明而垫底。
3.在用渐变工具填充红色。注意花瓣的色阶过渡,以及受光面。
4.用白色描边,描边像素为1。
5.再用套索工具画一点花瓣的卷起部分。
6.同样填充白色,渐变填充红色,也用白色描边。
7.花瓣画好以后,按自己的思路复制,移动,变形,
8.不断复制和变形,安排好每一花瓣的位置,大小,注意透视关系。
9.整体花朵出来后,用制作花瓣的方法,补充一些卷起的花瓣。
10.点缀花芯。
11.用同样的方法绘制花叶,安排妥当。
12.在混合模式下,选“着色”,给花叶上色。
13.好了,打开花的眼睛,看看效果。
14.用制作花瓣的方法,复制已经完成的牡丹花,可以多得几朵。并进行色阶调整。一直到满意为止。这样,一幅工笔
笔国画牡丹图就出来了。还有就是画枝干:用画笔画好枝干后,在虑镜里面进行查找边缘处理。ok!
2.儿童工笔国画教学计划大纲 篇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画基础与鉴赏 课程类别: 开设学期:
总学时:30 计划学分: 考核方式: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是全院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画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整个中国画的特色与发展历程,同时经过训练对山水、花鸟各科传统绘画艺术观念有所了解和提高绘画 实践能力。
三.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国山水画技法》 白雪石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参考教材:《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中国名画》 乔伊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1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中国画概论(2课时)知识点:
1、国画常识
2、中国画发展简史 二.笔墨基础(2课时)
1、笔墨的特点
2、笔墨的控制训练
三.写意花鸟画训练(10课时)知识点:
1、“四君子”(松、梅、竹、菊)名作画法解析
2、花卉虫鸟画法
四.山水画法训练(10课时)知识点:
1、传统山水画法解析(树、山石、水、云、瀑、舟桥)
2、古代山水临摹
3、山水画科现代与传统技法的差异 五.人物画训练(4课时)知识点:
1、人物画名作赏析
2、经典临摹
六、期末创作(2课时)知识点:
1、国画构图
2、创作指导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方法 考核类型:创作 考核方式: 最终作品 考核时间: 一周
(二)成绩评定 最终创作成绩:占 60 %
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 15 %平时实践(实验、实训)操作情况:占 25%
六.编制与审核 编制人:徐学毅
3.儿童中国画入门教学计划精华 篇三
教学内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厚,清新雅致,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中国画,是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此次中国画教学的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主要定为小写意花鸟鱼虫,蔬菜瓜果,穿插书法教学。选取身边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和花花草草,水果为主要内容,是因为一方面孩子对这些对象较为熟悉,感兴趣。二方面,这些是较为容易绘制的对象,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也可以完成。穿插书法教学是因为 一方面让孩子感受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作用(这点很重要),在小写意画中,也需要孩子自己的提款来完整幅画的创作。二方面:从小学习书法,让孩子懂得汉字的间架结构,对以后钢笔字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和好处。
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合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主题性发展,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想象,成长。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找到学习中国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画打下坚定的基础。
课程安排:每周两个课时,学时暂定一年
教学具体计划:将全年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分别为前两个月的学习,中间三个月的学习,其后四个月的学习,和最后三个月的学习。
前两个月的学习,旨在培养起孩子对中国画的兴趣所在,让孩子充分了解笔墨纸砚的特性,掌握正确的用笔姿势、作画姿势,了解不同运笔在宣纸上的不同效果,了解墨和中国画颜料的性能,学会简单的调色调墨。绘制一些简单的有意思的瓜果,小动物,如:柿子,琵琶,金鱼等,做小幅练习,主要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接触到文房四宝,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并加以应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期间,教师主要运用讲解示范教学的方法,手把手教孩子了解国画,了解毛笔,也可熟悉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喜好,为今后的教学铺路。每月底一次书法课程,主要练习大楷,为的是让孩子更好的熟悉笔性。课程结束之时,做到每个孩子都可以熟练运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简单的绘画,并且对国画也产生浓厚的兴趣。中间三个月,是对基本笔性的了解过程,前一个月延续第一阶段对于小画幅简单瓜果小动物的学习,在孩子掌握了笔墨宣纸的特性后,再练习加以巩固。后两个月渐渐加入一些简单花卉的学习,如:梅花,兰草,竹子等,主要采用单元式教学的方法,一种题材为一单元,比如,学习梅花的画法,从临摹各类梅花的画稿开始,教材上可选用《芥子园画谱》或者儿童入门教材,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画,让孩子掌握好一种花卉的画法。题材的选择可根据具体季节时间来确定。还可运用范画和实物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小孩的兴趣,让孩子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结构规律,更好的运用到作画中去。争取学一种,会一种。这期间,可给孩子看一些古代经典花卉图册,提高孩子对国画的审美情趣,也可带领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去参观画展,让孩子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孩子的眼界,陶冶情操。等学习到一定成熟的程度,可带孩子外出对物写生,到附近的公园、植物园去,让孩子亲临其境,一方面亲近了大自然,一方面提高绘画技巧。这样跟画写生相结合,对于孩子绘画技巧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也提升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了的兴趣爱好。每月一次的书
法课,大楷的练习仍然坚持下去,加入讲解一些字形结构特点,让孩子更好的了解汉字。第二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做到每个孩子对于国画的审美都有所提高,能独立临摹小画幅花卉,提升自己在学习国画方面的成就感,为继续学习增添动力。
其后四个月,也就是第三阶段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第一个月,延续上一阶段对于简单花卉的学习,温习学过的每种花卉,大量练习。从第二个月开始,逐渐开始加入一些笔墨技巧的讲述,比如皴擦点染的不同效果,墨的干湿浓淡等等,教学安排上应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在单元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入手临摹名家名派作品,仍然采用示范跟画的方法,画稿的选择也应从简入难,选择一些简单的大师的作品进行讲解和示范,比如:齐白石的花鸟画、郑乃珖的小写意花鸟等。由于学习难度的逐渐加大,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孩子,以免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产生厌倦或倦怠感。也可举行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制作国画小扇面或是小贺卡,再提起孩子的绘画兴趣。这一阶段的学习,难度略大,所以安排此课程时间较长,旨在阶段课程结束时,孩子能够对国画在潜移默化中有更高一层次的认识,能够独立地临摹完成一些简单的花鸟画稿,并且能够结合写生,为之后的创作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每月一次的书法课程,继续讲解字形结构,并加入书法中的运笔技巧的内容,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来。
4.儿童手工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课程编码:暂无 课程名称:儿童手工 总学时:32课时 适用专业:幼师专业
一、课程性质:
手工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同一学科的两个部分。同样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幼儿圆日常的美术教育工作,科学、合理地知道幼儿从事美术创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和掌握平面纸工、立体纸工和利用废旧物造型等手工教学内容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平面、立体造型能力以及眼、手、脑协调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训练双手动作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很好地完成教育事业的工作。课程要求:
(1)绘画为手工制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要求具备较好的绘画基础功底才能做好手工。
(2)美术欣赏为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要求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与能力。(3)手工制作过程要充分发挥想象,能举一反三,大胆创新,避免一味的模仿。
二、课程内容
(一)概述
1、教学要求:
学习与掌握手工的教学性质、内容与要求。
2、教学内容:
(1)学习与掌握手工的教学性质。(2)学习与掌握手工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二)第一章平面纸工
1、教学要求:(1)学会利用纸材料以及相应的工具,运用剪、粘贴、折、撕等方法,按照一定的造型方式塑造物体的平面形象。
(2)掌握平面纸工基本的造型规律与方法。
2、教学内容:(1)折纸(2)剪贴(3)撕贴(4)纸版画
3、教学建议: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激发创作灵感。
(三)第二章 立体纸工
1、教学要求:
(1)学会运用纸张以及辅助材料、工具,运用折叠、卷曲、剪切、粘贴等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律与方法塑造物体的立体形象。
(2)掌握立体纸造型的规律与方法。
2、教学内容:(1)折纸(2)纸造型
3、教学建议:
教师可根据制作的立体纸造型的方式为教室布置。
(四)第三章 利用废旧物造型
1、教学要求:
(1)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手工艺品以及为幼儿制作玩具、教具。(2)了解废旧材料利用的方法。
2、教学内容:(1)利用纸质品造型(2)利用塑料质品造型
3、教学建议:
在学习期间应该有意识的收集各种废旧物材料,动脑研究制作方案并尝试制作。
三、课时安排 概述(2课时)平面纸工 折纸(8课时)剪贴(8课时)撕贴(4课时)纸版画(8课时)立体纸工 折纸(4课时)纸造型(8课时)利用废旧物造型
利用纸质品造型(2课时)利用塑料质品造型(4课时)
四、考核
5.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代码: 1440140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 一 年级 二 学期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立足师范院校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的基本理论、年龄特征、以及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能很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教师初步的职业素养
3、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鉴赏、学前儿童需求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创作、幼儿诗的创作、婴幼儿生活故事创作、幼儿图画创作、婴幼儿散文创作及幼儿戏剧的创作与改编。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文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1.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1.1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了解
1.2 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掌握
1.3 学前儿童文学特点
1.4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儿歌
2.1 儿歌概说
2.2 儿歌鉴赏
2.3 儿歌创作
3.幼儿诗
3.1 幼儿诗概说
3.2 幼儿诗鉴赏
3.3 幼儿诗创作
4.婴幼儿童话
4.1童话概说
4.2 婴幼儿童话的鉴赏
4.3 婴幼儿童话的创作和改编
5.婴幼儿故事
5.1 婴幼儿故事概说
5.2 婴幼儿生活故事
5.3 婴幼儿故事鉴赏
5.4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
6.婴幼儿图画书
6.1 图画书概说
6.2图画书种类和特征
6.3 幼儿图画的创作和改编
7.婴幼儿散文
7.1婴幼儿散文概说
7.2 婴幼儿散文的鉴赏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3541 1
7.3 婴幼儿散文的创作
掌握
8.幼儿戏剧
8.1幼儿戏剧概说
掌握8.2 幼儿戏剧鉴赏
掌握8.3 幼儿戏剧的创作和改编
掌握9.调查、见习
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 4— 6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1、调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全班调查全市十几所幼儿园,重点了解儿童文学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学前儿童文学教育观念、儿童的文学发展状况等。2、2-3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主要见习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讲述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等,要求学生评价某一儿童文学教育活动,写见习报告。
六、考查范围与题型
(1)创作婴幼儿儿歌或幼儿诗
(2)改写或续写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故事、故事
(3)学习创作故事、图画书、婴幼儿散文
(4)学习表演幼儿戏剧(课本剧)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李莹、肖育林主编:学前儿童文学
2006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参考资料:
(1)王泉根编著:《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2)黄云生著:《儿童文学教程》,浙江大学生出版社,1996年版
6.《儿童美术教学法》复习大纲 篇六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纸工一般有 折纸、剪贴、撕纸 三种形式。
二、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 知觉、体验 与 反思、表达 这样一个流程。
三、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 明暗 程度。
四、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的一般方法: 观察法、范例和演示、游戏练习、语言指导。
五、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分为:涂鸦期(1-3岁)、象征期(3-5岁)、图式期(5-8岁)。
六、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 欣赏、绘画 和 手工 三大方面。
七、色彩的三要素是 色相、纯度、明度。
八、专门性的美术活动,主要指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以美术内容为主的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有: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
九、儿童美术造型活动设计原则: 综合性、适度性、连续性。
十、儿童美术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分类可分为 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
十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绘画、手工和色彩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十二、教师应该自觉运用教育评价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十三、1923年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十四、象征期美术作品构思的表现特性是:主观轮廓性、模糊性、简约性。
十五、大班剪纸课题设计是让儿童“自剪自贴”,重点在剪
十六、遮挡式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十七、儿童更多重视的是造型,而不是色彩
十八、学前儿童一般不会用透视方法构图
十九、儿童早期画的人常被叫做“蝌蚪人”
二十、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二十一、午餐后带孩子在院内散步,和幼儿谈论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随机欣赏孩子们带来的新玩具等,都属于随机的美术指导
二十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1)审美性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2)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二十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小班活动应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情,鼓励用简单线条或线条与图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中班活动中幼儿观察过的、认识过的事物都可以选择。还可针对性选择运用图形组合、图案花纹等让幼儿练习。大班活动可以选择比较复杂的建筑物、动植物、生活场景和情节等作为创作内容。还可以安排写生活动。
二十四、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有助于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
二十五、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材料,如美术作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
二十六、撰写教案
以《神奇的小手》为题,撰写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一份。要求:
1、活动能体现该年龄段的特点;
2、教学方式能引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3、能使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以《美丽的孔雀》为题,撰写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一份。
要求:
1、活动能体现该年龄段的特点;
2、教学方式能引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儿童工笔国画教学计划大纲】推荐阅读:
工笔人物写生学习心得07-24
儿童美术教学大纲09-13
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教学大纲12-2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08-03
儿童钢琴教学04-02
儿童英语教学计划08-06
留守儿童关爱计划12-09
肥胖儿童管理计划01-12
儿童素描入门教学03-15
儿童声乐教学曲目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