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论文(共13篇)
1.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一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 2 《嘉莉妹妹》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7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圣经原型解读 10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11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海斯特—《红字》中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英雄 13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14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17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18 浅析《老人与海》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19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20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商务策略研究——论沃尔玛的营销策略 22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23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25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26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28 试析译者主体性在《到灯塔去》两个汉译本中的体现 29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 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32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34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36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 39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比较研究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41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 42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3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44 超验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 47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与电影版本的差异分析 50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 51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52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 53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54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55 为什么穷人会愤怒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 57 透过电影《假结婚》看中美传统婚姻习俗差异 58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59 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61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 62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 63 《在路上》:垮掉一代的反叛与追求 64 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67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 69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 70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叙事中的后现代特征分析 72 从高校课桌文化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压力 73 东西方人名文化与翻译—以英汉人名为例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75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77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78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 79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悲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解构《飘》中塔拉庄园的象征意义 81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 82 中文被动句的英译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84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85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86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88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 89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90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91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92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94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 95 傻瓜并不愚蠢——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与《李尔王》中傻瓜角色的对比研究 96 从广告语看中西文化观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98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99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从 “进步”话语解读《苔丝》中环境因素与人物性格 101 商务英语的语用特点及翻译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 104 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105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07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 108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小说中心的消失 110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111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 112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114 “误译”现象的合理性探析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 116 中国与美国家庭教育的差别
彼得潘--孩子和成人共同的童话 118 网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120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
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及其制约因素——以《别对我说谎》为例 122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123 《围城》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124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126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127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128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 129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130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 131 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33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Francesca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Based on Jung’s Collective Unconscious 135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 136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 138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139 浅析《简爱》的主人公简爱 140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141 英语委婉语浅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143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 144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1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6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47 浅析英语新词的构成与翻译 148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 149 探讨《根》中黑人与美国人的根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151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52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美剧《越狱》字幕的翻译 153 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学观和内在矛盾
154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55 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 156 浅析英语委婉语
157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158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 159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160 从文化语境分析习语翻译 161 浅谈年世界金融海啸
162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 163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
164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 165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 166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 167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168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
16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群像 170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171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 172 丰田如何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商
173 《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 174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75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176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17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 17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9 论《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的生态观 180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181 中美立法语言的模糊性研究
182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183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
184 走出精神的困境: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中维奥莱特的自我救赎 185 中学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分析
186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87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188 《红字》中的若干象征意义
18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 190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91(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192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193 论杰伊盖茨比之“了不起”
194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 195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非乐观性”
196 从《劝导》主人公形象看奥斯丁创作思想新特点 197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198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特征
199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200 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
2.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二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 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把翻译看成是种跨语、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交际的目的是清楚地传递信息, 使得交际双方能够沟通, 因此, 翻译首先要译意。由于不同的语表示形式各异, 因此译意必须改变语的表达形式。奈达的所有翻译理论都是围绕这基本思想展的。
关于翻译的性质, 他先是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 具体来说, 就是“从语义到语体, 在目的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传统的翻译方法是以形式为标准的翻译, 运用这种方法的译者认为, 各种语大致是相似的, 译者可以从种语直接转换成另种语, 这种方法般被称为“形式对应”, 也就是重点要放在原文或源语的表达形式上, 译者尽切努力从种语的表层结构直接转换成另种语的表层结构。奈达认为个称职的译者, 应该经过个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的过程, 把重点放在原文的内容上, 力求使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趋于致, 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中心。他说:“衡量个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换句话说, 要判断某个译作是优还是劣, 是合格还是不合格, 我们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 而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感觉为衡量标准。”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基本相等, 那么便可认为是合格的翻译。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的表现形式, 而应当是译者对译文的反应, 并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加以对比。
奈达这思想引起了不少误解, 很多人认为翻译只要翻译内容, 而不必顾及语的表达形式, 所以奈达后来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 认为翻译不仅包括思想内容, 还包括语形式。功能对等的翻译, 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 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在某种程度上, 形式也表达意义, 改变形式就改变了意义。奈达对翻译时改变形式提出五个条件: (1) 直译会导致意义上的错误; (2) 引入外来语形成语义空白; (3) 形式对应引起严重的意义晦涩 ; (4) 形式对应引起作者原意没有的歧义; (5) 形式对应违反目的语的语法或文体规范。其实, 奈达初对“动态对等”的定义, 即“从语义到语体, 在接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 已经对“语体”这种形式因素作了规定, 它要求目的语文本在不同的语结构里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文本旨意, 与传统的“自由翻译”或“活译”是不同的, 因为自由翻译没有此种要求, 往往是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
奈达对“功能对等”做了进步的阐述, 认为“切近的自然对等”的说法是不够的, 可能有几种译文都达到了功能对等, 但没有种译文可以称得上与原文是完美的对等。因此他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翻译对等这概念, 即“高层次的对等”和“低层次的对等”。所谓“高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 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作出反应, 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致”。所谓低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 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在这两种对等之间, 还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 因此允许翻译中存在定程度的差异。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评价与影响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重点放在语的表现形式上, 强调对原文的忠实、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较多地强调处理语中的特殊现象, 如修辞、格律等形式上的东西, 而往往忽略译文读者的反应。然而, 由于汉英语的差异, 汉英修辞格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 英语中的押韵就很难用汉语表达。除此之外, 汉英中有些修辞格虽然名称相同, 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差别很大, 在翻译时, 很难寻求目的语中对应的形式, 因而, 用传统的翻译理论很难评判并指导某些具体的翻译实践。
奈达主张更多地从译文读者的角度考虑译文的成功与否, 尽量使译文流畅自然, 甚至可以针对层次不同的读者由一种原文译出不同的译文。这种理论在翻译及翻译理论上引起的结果是革命性的, 产生了深远影响, 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在美国本土, 至少有两本较有影响的教科书, 一本是约翰·比克曼和约翰·卡洛合写的《翻译圣经》, 一本是米尔德里德·L·拉森的《意义翻译法:语际对等指南》, 都是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写成的。从上世纪50年代直至今日, 在美国《圣经》翻译领域, 译者一直普遍遵循。奈达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他是在中国介绍得最多的一位西方翻译理论家, 在我国产生了极大反响, 并引发了不少争论, 在我国的翻译实践中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介绍其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功能对等的评价与影响, 使读者对尤金的翻译理论有更明确的把握。
关键词: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翻译
参考文献
[1]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 2004.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析成语翻译 篇三
【关键词】功能对等 成语翻译 意义 文化
成语是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部分的成语出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传说。成语的结构紧密,形式以四字居多,一般不能随意变动词序。成语所蕴含的意义往往不是表面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层的隐含意义。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程度仍然很高。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是经典作品的翻译中,成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看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趋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举例来说,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而其中出现的成语也成为了翻译的难点。所以,如何能够准确的翻译成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对成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1.功能对等理论。谭载喜在其《西方翻译简史》中这样评价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他是迄今美国翻译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由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翻译理论的一大突破。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研究翻译,注重的是原文和译文在语法和结构之间的对等。功能对等理论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束缚,该理论把重点放在了目标语读者的身上,它强调的是使目标语读者能够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奈达认为“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的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译文读者做出的反应如果基本等同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那就可以认为这部译作是成功的”。
2.功能对等理论对成语翻译的指导作用。成语一般以四字为主,具有言简意赅、整齐匀称的特点。由于成语具有特殊的词汇结构,如果在翻译中只追求结构和字面意义上的对等,就很难生动形象的进行翻译。直译出来的成语有些会显得生硬难懂,译文读者很可能会觉得不知所云甚至产生误解。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从读者的感受出发,重点在于能够使译文读者完全理解并且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成语翻译正是需要这样的衡量标准来判断是否是达到了生动形象的翻译。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成语翻译中的体现
1.意义对等。成语和一般的词汇不同,它的意义不是单纯的词素的组合。由于中英文结构的不同,汉语当中很多言简意赅,结构紧凑的词句在英语当中很难找出完全对应的部分。成语的翻译要达到意义和功能上的完全对等,既要考虑其所携带信息的对等程度,也要考虑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其反应的对等程度。例如成语“非驴非马”,意思是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像。驴和马本身是比较相似的动物,除此之外,汉语中的“驴”和“马”又是词形非常相像的字。在翻译为英语时,如果简单的换成“donkey”和“horse”,则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对应。所以用“Neither fish,nor flesh,nor fowl.”来表示非驴非马则更为合适。
还有像“生龙活虎”和“开门见山”这样的成语。前者是用来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如果在翻译中把龙和虎直译为“dragon”和“tiger”,相信会使很多译文读者感到迷惑,也不能准确地表达该成语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就从其内涵出发,直接意译为“bursting with energy”更为合适。相同的还有“开门见山”,用来比喻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如果直译为“You can see the mountain after open the door.”就完全丧失了该成语的含义。同样的,也应该从其内涵入手,译为“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2.文化对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不同的语言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及内涵。中英文两种语言不仅在形式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其各自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大不相同。特别是在成语的翻译过程当中,其本身就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所以在翻译成语时,尤其要注意到文化方面的对等。成语因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寓意,使其的翻译也显得尤为复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该只是追求简单的字面意义上的对等,而要结合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读者的感受出发,尽自己所能去追求功能上的对等。
由于文化和民族差异,有时候采用直译法会使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误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原文本的语境及原词语真正的内涵来进行意译。有很多成语不是简单的一个词语,而是来源于一个典故或寓言。像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在翻译这类成语的时候,如果译者只是给出字面意思的话,不了解该典故的译文读者根本无法理解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较好的翻译是直接译出它的内涵意义,例如译为“misfortunes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或“a loss,no bad thing”。另外,也可以在译文后面加上其所蕴含典故的注解翻译。
类似的例子还有“杀鸡儆猴”,这是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有威胁恫吓之意,是一种驭众手段。如果译者只是翻译为“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就会使译文读者迷惑不解。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后面加上关于这个成语的注释说明。例如可以在后面加上“punish somebody as a warning to others”。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载体,有着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民族色彩,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并且衡量成语的翻译。本文以该理论为基础,根据成语翻译的特点和要求,从意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既要充分表达其含义,也要传递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民族色彩。这就要求译者不能只追求字面意思上的对等,更重要的是关注其内涵意义及文化层面的对等。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4.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期权理论及其功能分析论文 篇四
摘要:期权理论是近三十年财务与金融最重要的发展。期权与其他衍生工具相比有着自己独特之处。期权在现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财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两个方面。
关键词:期权理论;财务功能;管理功能
1、期权及其特征
期权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权,是指期权卖方在收到一定的期权购买费用(权利金)之后,承诺给期权买方一份在特定的期限内以特定的价格从期权卖方购买(看涨期权)或卖给期权买方(看跌期权)一定数量相关标的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的合约或合同。期权的价值包括履约价值和时间价值两个部分:履约价值是指期权被立即执行时的标的物市价与履约价格之间的差异,履约价值最低值为零;时间价值是由于标的物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超过期权履约价值以上的额外价值。期权价值主要受标的资产价格、期权执行价格、到期时间、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率、无风险利率、标的资产收益率等六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期权价值总是在一定的上、下限范围内波动。期权的下限是期权的履约价值;期权的上限分为买权价格和卖权价格两种,买权价格上限是标的资产的价格,卖权的上限是执行价格。
期权与其他衍生金融资产有所不同,其特征主要有:
(1)期权作为一种衍生金融产品,体现的是一种合约关系。期权的交易对象是一种权利,即买进或卖出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并不承担一定要买进或卖出的义务。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权便会自动失效。
(2)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在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买方支付权利金后,就获得买进或卖出的权利,而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卖方收取权利金后,负有买方要求,必须买进或卖出某一确定标的物的义务,而没有不买或不卖的权利。
(3)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期权买方的风险是已知的,仅限于支付的权利金,不存在追加义务,但是其潜在的收益在理论上是无限的;期权卖方的收益是有限的,其收益值就是收到的权利金,但是风险损失在理论上是无限的。由于期权卖方承受的风险很大,为取得平衡,设计期权时通常会使期权卖方的获利的可能性远大于期权买方。
(4)期权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在期权交易中,买方面临的风险和损失是有限、可预知的,其最大损失就是权利金,因此,期权买方无须缴存保证金;卖方在期权卖出后至履约前,处于某种商品或金融资产空头,面临的风险是无限的,但只需向交易所缴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一般为合约金额的一定百分比,因此,期权具有较强的杠杆性和投机性。
2、期权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2.1期权的财务功能
(1)套期保值功能。
期权的套期保值功能是指通过设立一个与现货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权头寸:买进现货时,同时持有卖权(看跌期权);卖出现货时同时持有买权(看涨期权)。这样对冲组合的总价值将会保持不变。
资产保值的思路是:无风险状态可以通过资产权利与义务的分离来实现。其保值的公式为:无风险资产价值=看跌期权+风险资产现行价值-看涨期权价值。财务含义是持有风险资产与卖权多头、买权多头的组合,具有保险的功能,是一份无风险资产的复制品。
①买入套期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中购入期货,以期货市场的多头来保证现货市场的空头,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
例:某油脂厂3月份计划两个月后购进100吨大豆,当时的现货价为每吨0.22万元,5月份期货价为每吨0.23万元。该厂担心价格上涨,于是买入100吨大豆期货。到了5月份,现货价果然上涨至每吨0.24万元,而期货价为每吨0.25万元。该厂于是买入现货,每吨亏损0.02万元;同时卖出期货,每吨盈利0.02万元。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锁定了成本。
②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出售期货,以期货市场上的空头来保证现货市场的多头,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
例:5月份供销公司与橡胶轮胎厂签订8月份销售100吨天然橡胶的合同,价格按市价计算,8月份期货价为每吨1.25万元。供销公司担心价格下跌,于是卖出100吨天然橡胶期货。8月份时,现货价跌至每吨1.1万元。该公司卖出现货,每吨亏损0.1万元;又按每吨1.15万元价格买进100吨的期货,每吨盈利0.1万元。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的风险。
(2)套期谋利功能。
套期保值功能是通过期权机制与期货机制相结合。对于期权买方来说,买权多头与期货空头的组合、卖权多头与期货多头的组合;对于期权卖方来说,买权空头与期货多头的组合、卖权空头于期货空头的组合。
套期谋利的公式是:看涨期权价值=风险资产价值-无风险资产价值+看跌期权价值。财务含义是负债投资与一个卖权多头、一个买权空头的组合,具有价值增值的功能,是一份看涨期权的复制品。
例:假设“龙山”的股价是20元,一张“龙山”的认购权证可以认购1张“龙山”的股票,认购价格为25元,而认购权证的市价(即期权费用)为5元。故拥有1张“龙山”的认购权证,等于是用5元的代价来投资25元(认购价格)的股票,今若“龙山”的股价上涨到38元,则其报酬额为38-25-5=8(元)(未考虑交易成本),即使去掉交易成本,也应该是赚钱的。
(3)价值定位功能。
价值定位功能是通过供求双方对标的物未来价格的预计来确定期权的执行价格,这个价格是双方达成的市场均衡价格,给现货市场的标的物价值定位提供了方向。另外,权利金的确定为资产所附属权利的价值提供了衡量方式,也为如何把不确定性转换为经济价值提供了可行性。
价值定位的公式是:风险资产价值=无风险资产价值+看涨期权价值-看跌期权价值。财务含义是风险资产价值由既定的无风险资产价值和风险行动的价值所构成,持有一个无风险资产与一个在买权多头和卖权空头上风险行动的组合,具有价值定位的功能,是一份风险资产的复制品。
例:4月,深万科发行总额为15亿、5年期、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1.5%、每年付息一次的可转换债券,债券契约规定债券持有人可以按转换价格12.10元降可转换债券转换位公司的普通股票并可上市流通。发行时万科的股价是11.57元,股价的历史波动率为21.89%,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为2.15%(以9905国债5月29日价格计算),与该可转换债券信用等级相同但不附转换条款的同类债券的市场收益率假定为5.5%(取同期的五年期银行贷款年利率)。
(1)万科可转换债券期权价值C的确定。
由已知得:t=0,n=5,P=100,r=1.5%,X=12.10,S0=11.57,σ=21.89%,rf=log(1+2.15)=2.13%,
d1=log(stX)+rf(n-t)+σ2(n-t)2σn-t=log(s0X)+rfn+σ2n2σn=0.3708
d2=d1-σn-t=d1-σn=-0.1187
万科转债每份期权的价值为:
c(t)=StN(d1)-Xe-rf(n-t)N(d2)=S0N(d1)-Xe-rfnN(d2)=2.534
由于转换比率R=P/X=8.26,所以每张可转换债券转换权在发行时点0的价值为:
C(0)=R×c(0)=8.26×2.534=20.94
(2)万科转债市场价值M的确定。
由假设条件可知r0=5.5%,万科转债在时点0的直接债券价值为:
B(0)=∑3i=1Ii+pi(1+r0)i=82.92
其中,pi,Ii分别为时点i时债券本金和利息的支付额。
万科转债在时点0的价值为:
M(0)=B(0)+C(0)=82.92+20.94=103.862.2期权的管理功能
(1)期权的激励功能。
现代公司典型特征就是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代理,经营者如何才能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在公司的管理中产生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股票期权制度中,经理人可以在规定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购买本公司股票,这个购买过程称为行权。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的持有人没有现金收益行权以后,其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经理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在何时出售所得股票。股票期权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价格因素,股票未来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经理人的收益。可见企业引入股票期权制度以后,经理人员能够享受本公司股票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增长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样经理人的个人收益与其经营业绩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建立起一种正相关关系,从而鼓励经理人更多地关注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由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股东和经理人员的共同目标。
(2)期权的投资决策功能。
期权理论完善了传统投资决策的中的净现值决策方法和内含报酬率决策方法。在期权法下,管理者决策的价值将被考虑、得到评估,这正体现了期权理论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相结合的现实意义,能给投资者未来继续投资提供可选择性。因此引入期权后,投资项目的价值=传统的NPV+期权价值。传统净现值法孤立考虑每个阶段的投资,有可能使公司丧失许多宝贵的投资与成长机会。而现实中许多项目的建设需要多期投资才能完成,这类投资决策都可以看作对复合期权的选择,每阶段完成后,企业就具有了是否完成下阶段的期权。投资决策转化为如何最有效执行期权的问题,把整个项目各阶段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将使决策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邵函,苏海燕.期权理论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理财版),,(12).
[2]赵宁.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及思考[J].社科纵横,2006,(4).
5.论语篇功能思想的元理论意义 篇五
论语篇功能思想的元理论意义
韩礼德首创语篇功能概念之后的数十年间,他本人及许多其他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如Hasan,Matthiessen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一概念;本文旨在梳理语篇功能思想的渊源并厘清其含义.作者指出,该概念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富含元理论意义,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所强调的语篇功能的非本源属性不仅与逻辑相对主义思潮遥相呼应而且有助于揭示语言构建现实的机制.近年来,随着语法隐喻理论的`逐步成熟,语篇功能概念被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哲学含义,而许多中国学者将这一概念限制在语篇分析领域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对此概念的曲解.
作 者:严世清 YAN Shi-qing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务处,江苏,215006 刊 名:外国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5) 分类号:H04 关键词:语篇功能 非本源性 语法隐喻 元功能6.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六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交流.在新闻翻译中,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是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
作 者:肖萌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新闻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
7.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篇七
关键词:广告翻译,功能对等,指导作用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普及, 广告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广告语言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国外的商品、服务要打进中国, 国内的商品、劳务要进入国际市场, 都需要广告, 需要翻译。可以说, 广告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产品在另一国的形象以及市场。众所周知, 广告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盈利。因此, 广告翻译不能生搬硬造, 必须起到好的宣传作用, 达到促进盈利的目的。
长久以来, 不管中国还是西方, 也不管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 翻译的理论很多都相似, 即基本的“忠实”、“通顺”, 其他的也不过是对原有理论的拓展与细分。对于大多数翻译来说, 这样的理论为其制定了基本的准则, 但广告翻译作为非文学翻译的一种, 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文本。造成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的目的——盈利。中外文化、语言差异很大, 用一国语言作的广告, “忠实”地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或许就达不到源语在本国的效果, 甚至译文会触犯译入语国家的忌讳, 影响宣传效果。因此, 我们必须了解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
二、广告的语言特点
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 提升形象, 最终开拓市场,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 广告要能轻易地引起人们注意, 使之关注产品。对于很多广告来说, 语言成功就意味着广告成功。在进行广告的翻译中, 我们不能忽视广告的语言的点及其目的性, 这样才能做好广告翻译。
基于广告的目的, 不论源语广告还是译入语广告, 都必须坚持目的性原则。即广告翻译也必须能够起到和源语广告在本国一致甚至更好的效果, 必须传达产品信息, 提升产品形象, 促进消费, 最终能够获得利润。
其一, 广告一般都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这是因为广告一般都会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和时间,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宣传, 赢得最大的利润。比如央视广告是以秒计费, 商家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用画面和广告语言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如若追求“忠实、通顺”, 则很可能占据较大篇幅和较长时间, 成本也增加了, 而且在如今广告满天飞、广告花样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广告篇幅太大、时间太长不利于消费者短期记忆印象的建立, 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如MINI的广告Let’s MINI.
其二, 广告语言可以是不完整句, 常用省略句、祈使句甚至单个的单词, 力图以精确简洁的文字使消费者印象深刻。如DHL快递的广告就只有一个单词:URGENT!
其三, 很多广告好用修辞, 常用拟人、比喻使形象生动, 用双关、重复、押韵使广告易记。例如通利琴行的广告“Think Music Think Tom Lee”, 既用了祈使句, 又使用了重复, 朗朗上口, 简单易记。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前面提到广告语言具有目的性、简洁性的特点, 并且可不过分拘泥于语法。因此, 若按照传统的“忠实、通顺”原则对广告语言进行翻译, 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虽也有其局限性, 但他认为, “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这一点对于广告翻译是完全适用的。因此, 接下来将具体阐述其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首先, 奈达认为:“语言之所以互不相同, 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各自互不相同的形式, 因此翻译中如果要保持原作的内容, 就必须改变形式。”在广告英汉翻译的过程中, 不应拘泥于原广告语的语言形式, 更不应该逐字逐句地死译。如:Taking you forward (Ericsson) , 这则广告如果要追求词义、形式对等, 译为“带你向前”, 就无任何特色。译为“以爱立信, 以信致远”则更好, 虽然打破了形式, 但寓意更为深远, 且一语双关地展示了品牌名称, 无形中加深了人们的印象。
其次, 英汉语言表达不同, 因此源语与广告译入语差别也大, 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用功能的对等。如雷达牌驱虫剂:蚊子杀、杀、杀。译文为Mosquto bye bye bye.没有讲求字词的对应, 但同样使用重复进行强调, 并达到语用功能, 即该驱虫剂的作用表现出来了。再比如Choose The“White”Way, 译为“美白有法”, 巧妙地翻译出了原文的双关, 并展示了产品的功效。
另外,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 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社会文化的对等。由于广告的目的性, 很多源语广告在本国可能效益很好, 但翻译后所表达的意义可能会发生不好的变化, 让人误解, 甚至会涉及译入语国家的禁忌, 翻译时若是不注意译入语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 轻则损害产品形象, 无法拓展市场, 重则损害公司形象, 影响长久的信誉。例如“银耳”汤被翻译成“white fungus”soup, 表面上是对的, 但实际上在英文中, “fungus”还可以用来表示“other species which are inedible and perhaps distasteful”。无疑这样的翻译会带给人不好的印象, 影响产品形象。
四、结语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行为, 目的性是广告最大的特点, 这也就要求广告翻译要坚持其目的性, 而不是“忠实、通顺”,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在翻译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功能对等即达到目的, 再兼顾其他, 这样才能真正译出好广告。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Taber, 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69/2004.
[2]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8.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八
【关键词】The Distracted Preacher 奈达 功能对等
一、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1914-2011),是公认的现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在 1964 年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简单地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译文应在功能上与原作对等,并且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决定是否对等的是读者。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相似才是奈达所关注的。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本篇小说英译汉实践中的应用
在进行小说翻译时,应确保译文不仅能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而且要能再现原著的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及艺术意境等。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共同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下文将以哈代的小说The Distracted Preacher汉译为例,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对小说翻译过程中实现功能对等的方法进行探讨。
1.词汇层面的功能对等。
(1)直译加注。为了实现译文与原文功能上的对等,在翻译涉及到用典时,可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来消除两种语言之间的障碍。例1:Yet all reason was so much against her being elsewhere, that he was constrained to go back again to the unlikely theory of a heavy sleep, though he had heard neither breath nor movement during a shouting and knocking loud enough to rouse the Seven Sleepers.(The Distracted Preacher P29.)译文:“虽然他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足以惊醒长眠七圣(注:因受皇帝Decian迫害而在山洞中睡了187年的七个以弗所年轻基督教徒。),可是他却没有听到丽丝房间里的有任何动静,但是所有的原因又不足以证明她没有在房间里,最后只能认为她睡得太死了。”
(2)词汇变通。关于词汇的理解和翻译,可以理解为“咬文嚼字”或者“一词多义”的过程。笔者认为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关键词的翻译,必要时候可以进行词义变通以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例2:Stockdale might have waited a long time to know the real cause of her sleeplessness, had it not happened that one dark night he was sitting in his bedroom jotting down notes for a sermon, which occupied him perfunctorily for a considerable time after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had retired.(The Distracted Preacher P27.)译文:“时间一长,斯道克德尔终于弄清楚她失眠的原因了。一天深夜,家里的其他人都入睡了,他独坐在自己的卧室里用了很长的时间草草记录着一段祷告词。”分析:此处的had retired不应该按字面意思直译为“退休”,而是应该结合语境变通为“入睡”之意。
2.句法层面的功能对等。
(1)意译及归化。句子是能传达完整思想的最小单位。为了再现原文风格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译文应尽量保留原作语言结构。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以及归化的翻译策略,考虑原文的语言风格,在译文中体现出这种风格,同时争取达到形式上的对等。
例3:'O, I don't mean on that account,' said Stockdale. 'What can you have to do further in this unhallowed affair?' Only a little, she said. (The Distracted Preacher P57.)译文:“哦,我不是要说那个,你还要在这浑水里趟多久?”斯托克代尔问。“不会太久了,”她说。分析:“unhallowed affair”译成“这浑水里”,中国素有“趟浑水”一说,也体现了意译的翻译策略。
例4:“…and I'll march straight back to her, and ask her flat, as soon as the last plate is on the dresser!”(The Distracted Preacher P22.)译文:“……到那时候我会回来找她,直接向她求婚!”分析:这里讲的是牧师的心理活动,牧师想等他试用期结束之后回来找丽丝。dresser是化妆台的意思,指代的是待出嫁的女人,所以这句话很可能与结婚有关,鉴于牧师是想一切妥当之后回来找丽丝,那么就应该是要向她求婚的意思,因此译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以求达到功能上的对等,符合原文意思。
(2)长句拆译。如果原文句子长而复杂,或是各成分逻辑关系复杂,译文无法一气呵成,这时可根据其语义逻辑关系,拆长为短,使之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便于理解。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分析,为使译文贴切自然,当内容、形式不可两全时当舍其形式对等而保其内容上的功能对等。
笔者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小说翻译过程中有其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其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用功能对等理论来为翻译工作服务,在译文“忠实、通顺”的基础上,争取使译文避免“翻译腔”,争取达到形式和功能的双重对等。
参考文献:
9.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九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
本文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针对约定俗成、回译、音译、省译和加注这五种方法,探讨专有名词的翻译技巧.
作 者:胡维佳 HU Wei-jia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年,卷(期):2006“”(4)分类号:H3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 目的论 专有名词 翻译技巧
10.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十
★ 多媒体技术的设想论文
★ 浅谈中药房的药学服务论文
★ 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论文
★ 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论文
★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构建论文
11.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环保标示语;湖州;英译
标示语是在大众场合给大众或者特殊人群一些建议或者服务的一种语言。环保标示语是关于环境的一种标示语。随着世界变成一个整体,中国变得越来越开放,湖州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为了让湖州有更好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环保标示语,正确地翻译环保标示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分析如何更好地翻译环保标示语是一个必要的需要。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著名的翻译学家尤金. 奈达提出的。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①词汇对等;②句法对等;③篇章对等;④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有很多学者对于该理论有过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在环保标示语方面有过研究。所以在我们看来,在该理论上来研究环保标示语的英译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保标示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在我们的学校,在湖州一些美丽的公园。在空余时间,我们收集了较多的湖州的环保标示语。基于此,我们将在本文中谈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环保标示语的英译。
一、环保标示语的特点以及湖州环保标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标示语的特点。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所以我们才能把它和别的语言区别开来。环保标示语也是这样的。在接下来的部分,我将会从功能和风格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功能特点。环保标示语有以下几个功能特点,为了让它显得更加真实,特举几个收集到的例子。
①限制功能:限制功能是为了限制人们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而告诉人们保护环境。通常,这类环保示语简单、直接而并非粗鲁、不礼貌的。
例1:非垂钓区,请不要垂钓。
例2:请不要在亭台楼阁上随意刻字或书写。
例3:花草树木,请勿攀摘。——来自湖州飞英公园
例4:观赏草坪,请勿践踏。
例5:请勿乱扔垃圾,保护公园环境。——来自湖州项王公园
②召唤功能:召唤功能是为了鼓励人们去保护环境。
例1: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热情和真诚,共同创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生活环境,为打造实力湖州、活力湖州、美丽湖州、幸福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出一份力。
例2:走持续发展之路,倡环境保护之风。
例3:绿色象征生命,珍惜生命,环保第一。
第二,风格特点。环保标示语的风格特点是基于环保标示语的语言特点。当我们讨论功能特点的时候,风格特点也应该和它一道讨论。
我们知道一种语言不应该有不必要的词语,因此,环保标示语应该有简洁的特点。比如:请勿向河中抛掷杂物。如果我们把它翻译为:please do not throw rubbish into the river. 可能人们就会误解,认为人们可以不能把垃圾扔在河里,但是可以扔在河边。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翻译为: No littering. 不但不会有人误解,而且还很简洁。环保标示语的目标人群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它们,它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明白。所以,语言需要足够的简洁。但是,简洁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环保标示语所拥有的。有些环保标示语可能是冗长的。
2.湖州环保标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语言上的问题。首先,环保标示语的错误拼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它可能是由于翻译者或者印刷者的粗心大意。例如在湖州的项王公园的环保标示语:请爱护我们的家园。它被写成了:Take care of our hometawn. 显然,hometawn 是拼写错误的。我认为只要足够细心,这个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其次,语法上的错误也是十分常见的。在项王公园的一个例子:请勿乱扔垃圾,保护公园环境。它被译成了:please do not litter, protection park environment. 事实上,protection 是一个名词,但是在这个句子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动词。它应该是:please do not litter, protect park environment.
最后,词汇上的错误也时有存在。词汇问题主要表现为词汇的乱用。比如:严禁随地吐痰、便溺。它被翻译成了:Do not spit, piss and shit everywhere. 事实上,像piss 和shit 在英语中是禁忌的词语。正确的翻译应该是:No spitting, urinating or defecating in public place.
第二,文化上的问题。首先,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气的问题。例如湖州白鱼潭的环保标示语:芳草茵茵,踏之何忍。它和“请勿践踏草坪”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翻译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翻译成:Keep off the grass.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the grass is fair, needs your care. 这样翻译显示出了原来句子语气的优美柔和。
其次,我们的日常翻译中,逐字翻译是十分常见的。例如湖州的白鱼潭公园的环保标示语:芳草献出爱心,请您脚下留情。它被翻译成:Fragrant grass offers whole heart, please let your feet. 显然,它带有中式英语的特点。正确的翻译应该是:Give fragrant grass love, spare your feet.
nlc202309032332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湖州环保标示语英译中的应用
1.语言方面。纠正拼写错误。规范的环保标示语应该包括许多方面:正确的拼写、典雅的字形、合适的大小以及其他。拼写错误是有时会发生的。它可能是由于翻译者或者印刷者的错误。如果是翻译者的错误,我认为翻译者需要提高他们的理论基础。当他们忘记单词如何拼写的时候,他们可以翻阅字典。
2.文化方面。奈达说:如果语言和它的功能在社会中不存在很多的误解,那么将不会构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此的困难。
第一,解释的运用。中文和英文的标示语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它们在语言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为了翻译地更好,我们需要运用解释的技巧。事实上,解释的技巧是十分常见的,比如我们可以在中国古诗词的翻译中经常看到。
第二,拼音的运用。很多的中国字是不能翻译为英文的,特别是一些地名。湖州的大多数环保标示语的地名运用的是拼音。比如:白鱼潭、项王公园以及其他。
3.实用方面。提高翻译者的水平。奈达说:双语和二元文化对于一个合格的翻译者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些不合格的翻译家,无论是他们达不到源语言的需求,还是在目标语言上面英语水平低,或者是他们没有文化意识,都要从他们的岗位上辞职。事实上,大多数的环保标示语的错误是因为翻译者对文化的低水平的理解、匮乏的词汇量以及对翻译工作的态度。翻译者必须拥有良好的词汇和对于文化的了解。湖州的政府应该对翻译者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水平。
三、结语
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州环保标示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策略。事实上,环保标示语的英译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之更加完善。为提升湖州文化和国际形象,让人们更加注意到环保标示语的英译,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环保标示语的英译。希望湖州环保标示语的英译会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 田传茂. 汉英翻译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赵东林. 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 陈宏薇.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2.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十二
本文所讨论的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翻译大师尤金·奈达提出,同时也是他的核心翻译理论。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功能对等”已成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他创造性的将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等效”(Dynamic Equivalence)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尤其是他的 “动态对等”理论,后来改称为“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一经引入就打破了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国内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奈达的理论“帮助创造了一种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的新姿态,增进了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谭载喜,1999) 。
二、“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所以,“一带一路”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 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之一,中国将秉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周边各国再次开创世界性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合作交流,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评析现存译本
本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目前有代表性的几个译本进行评析。奈达指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Nida, 2004)。根据奈达的功能等效理论,译者不仅要领会源语文本的内容,忠实地传达源语内容,同时还要考虑读者的反应。
1 . 中国式直译。目前的各大报纸和网站大多选择诸如One Belt,(and) One Road比较简洁的译本。就字面来看,外国人可能会理解为“一条腰带和一条马路”, 实则这种忧虑是多余的。“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创,世界上独一无二,所以在语境之下,老外会不知其内涵,但不会误解为“腰带和马路”。 所以如若选择此种翻译,那么建议在随后的文本中一定要有有展开性的解释或加助,这样才可做到让国外读者和国内读者有共同的读者效应。
2.直译加意译。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5月19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应邀出席美国一学生公开论坛并发表演讲。其中提到“一带一路”,英文版为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programs,得到国内翻译界的赞赏。
For its part, China has initiated 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programs to strengthen Asian and Eurasian connectivity.
此种译法的确抓住了“一带一路”的核心,即两条“丝绸之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丝绸之路”是他们脑海中具象化的中西文化交流符号,将此概念与古丝绸之路相关联,用它来帮助国外读者们领悟“一带一路”这一概念的关键,因此可以大大帮助读者做到理解上的效应对等。
3.解释性译本。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6月中旬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The best way Western observers have been able to visualize Beijing’s plan is a revival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which linked Europe to China as a major trade route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go, boosting the economies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 of all the peoples along the way.
在此译本中,作者提出该战略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随后用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该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可谓概念清晰,点明主旨,哪怕是不知概念的中国读者也会知道该战略的内容了。
四、结语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鉴于翻译没有绝对的正确,因此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译文,作为译者,首先一定要牢记探究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做到忠实于原文,不能曲解或漏译;其次才能考虑根据语境选择什么样的译文。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他将译文的评价的标准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别的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效果对等只存在于理论上。因此,如果译文读者达到了原文读者的最低限度的理解,即语言的关键,那么该译本即可采用。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因此,如何正确的让世界了解其内涵,对于该战略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运用功能对等主义理论来评析常用现存译本,以更好地为国际合作交流起到绵薄之力。
13.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十三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仅包括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而且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和临床疗效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思路用现代医学阐释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现代研究的根本前提[1],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问题。近日Qin等 ( 以下简称“他文”)[2]基于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挖掘出一致性的模式基因 ( 包括看家基因和选择性/特异性表达基因) ,分析了这些模式基因在组织器官功能中的潜在角色,构建了一个组织器官功能联系图,展示了组织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 ( 如图1) ,将人体组织器官分为7个功能群: 脑、肌肉、免疫、代谢、神经传导、黏液、脂肪和腺体。
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解剖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中医学对组织器官的认知逐渐模糊化,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司外揣内确立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联系,形成了以主要器官主导的功能群来认知人体病理生理规律,即中医藏象理论。中医藏象理论主要突出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与现代解剖学的相应器官基本对应( 脾存在很大争议) ,强调五脏的功能联系,形成人体的五个机能系统,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强调机体内在联系与统一,强调五脏是产生精神活动的物质。因此,在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规律,必将为认知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联系提供新的视域。换言之,从功能群的角度认知人体的生理功能更接近中医藏象理论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对“他文”人体组织器官难以解释的功能关系,利用中医藏象理论进行简要解读,为中医藏象理论指导现代临床研究及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1对“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的启发
在“他文”图1各组织器官基因表达谱聚类分析中,脑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群,位于第一大姊妹群,与所有组织器官并列,提示脑基因表达模式、功能和地位最为重要; 第二大姊妹群为心和肌肉,与免疫、代谢、神经传导、黏液、脂肪和腺体等功能群并列。中医学界由来已久的“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3],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其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1) 脑主神明说:主要是李时珍提出的“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提出的“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以及从现代解剖学对大脑功能的认识进行论证。2) 心主神明说:主要是认为中医学中的“心”是综合性功能单位,不等同于现代解剖学中的“心”,如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可出现精神障碍。3) 心脑共主神明说: 此认识是近代中西医结合的`认知结果,如张云云等[4]认为“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争论是由于对心脑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认知的历史局限所致; 朱向东等[5]则认为,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争论是无价值的,引起争论的原因是因为未阐明“神”与“明”的含义及“心神”与“脑神”的相互关系,而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视角可以实现“心脑共主神”的完美结合。“他文”的研究结果在基因表达水平证实了心和脑在机体功能中有近乎同等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心、脑的功能联系机制,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慢病的干预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另外,临床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发现,心脏和脑的病理生理过程往往互为因果,也表明心脏和脑在功能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医学死亡标准上出现“心死说”和“脑死说”之争,虽然目前“心死说”这种传统的学说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居于支配地位,但医学界主张“脑死说”的观点日益变得有力起来,大有取代“心死说”的发展趋势[6],“他文”的研究结果也为“脑死说”提供了新的有利证据。
值 得 注 意 的 是,“他 文”在SupplementaryFigure S2a中发现心和舌的基因表达模式相似,聚在同一个姊妹群,从基因表达谱的角度可以为“舌为心之苗”提供证据,也为开展舌诊辅助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表达谱数据参考。因此,利用组学研究结果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联系,从神经传导-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的角度深入探讨机体心、脑的功能联系,可以为中医学心藏象理论研究提供科学证据,甚至为重新定位心、脑的中医藏象地位提供依据,必将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对肝肾同源与“治未病”的启发
肝肾同源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病理和生理两层概念。肝肾同源理论多从母子相生、精血之间的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来论述。临床发现肝、肾具有相同的疾病易感性,如糖尿病相关肝肾并发症更为广泛、预后较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相关性肾炎和临床常见的肝肾综合征,这为肝肾同源在病理学层面提供了例证。中医学则从肝肾同源理论立足,确立肝肾相关疾病的病机和诊疗思路,强调肝肾两脏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或同质性,且 肝 肾 两 脏 的 生 理 特 性、结 构 基 础 相关[7 - 8].虽然肝、肾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无任何组织相似性,但“他文”却发现肝肾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认为是基因表达谱的噪声导致。如果从中医藏象学说中肝肾同源理论出发,则很容易理解这一结果,同时也为肝肾同源提供了有力的分子证据。因此,以肝肾共同的基因模式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肝肾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机制,探讨研究肝肾同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必将为肝肾同源理论提供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肝、肾、大肠、小肠聚在同一个姊妹群,共同参与机体代谢,特别是肝脏承担着消化、解毒、代谢等重要的人体机能。中医藏象理论强调五脏之病“相传”,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形成中医特色的“治未病”理论。例如,临床发现中医健脾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癌患者肝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9],健脾中药复方可以改善NASH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10].这些结果也提示,肠道菌群不仅是健脾治疗的关键作用靶点,也是中医脾功能的关键执行者。同时也说明,肠道菌群可能是肝、肾、大肠、小肠基因表达模式类似的关键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肝、肾基因表达及疾病发1、肾、脾藏象的本质提供重要证据。
3肺藏象与黏膜免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主宣发肃降,输布津液。《素问》提出的“肺朝百脉” “主治节”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对肺系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1].在图1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中,肺与骨髓和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免疫组织器官并列为3个姊妹群,提示肺功能与免疫具有重要的联系。中医理论提出“肺开窍于鼻” “肺病则鼻为之不利” “肺在液为涕”,认为外感或内伤皆可病及于肺,影响肺之宣肃功能,导致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发生。中医临床发现,从肺脾论治过敏性疾病具有显着效果,提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肺脾脏腑功能虚损是病理基础,在治则治法上应“以肺为标,以脾为本”[12].
从解剖学上看,肺、气管和支气管生长着广泛的黏膜免疫组织,与淋巴结、扁桃体、唾液等密切相关,从胚胎发育角度看它们共同起源于内胚层,但由于气管和肠道的微生物菌群显着不同,导致气管和肠道建立的黏膜免疫各有其特殊功能和独特性质,这可能是肺与大肠、小肠在基因表达谱上不同的根本原因。因此,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气管和肠道黏膜免疫反应机制差异,能够为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4大数据时代中医藏象理论研究发展前景
藏象经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藏象经络的研究进展决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其中藏象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以解剖学方法为主,而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工具,以取象比类、推演络绎、察外知内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概括对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强调机体脏腑功能与自然的高度协调统一[13].
生命体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系统,组织细胞有序排列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组织器官的发育形成和功能的精确执行涉及基因变异、表观遗传改变、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调控等诸多层次的复杂调控机制。遗憾的是,由于技术的局限人们对组织细胞的复杂调控机制依然知之甚少,这也是现代生命科学至今难以理解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原因。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物医学相关研究领域已进入了大规模组学数据呈指数增长的后基因组时代,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等先进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为在分子水平理解生命调控系统提供了高通量组学数据 ( 大数据) 支撑,现代医学也越来越依靠信息科学为其做数据分析与决策参考,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探寻疾病遗传易感性和分子标志物、个性化诊断治疗及指导药物开发应用提供新的方法[14 - 16].
在中医藏象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他文”的研究方法,以肝肾同源为例,利用不同的组学数据,选择合适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合理的研究路径 ( 如图2) ,探索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联系。以中医方剂作为拯救手段进行反证,以疗效评价作为标准,诠释中医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实现去伪存真,为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临床科研和实践提供思路和证据,同时也为发现新的病理生理规律和知识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各种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不同层次的调控因子及其在全基因组的分布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联性陆续被发掘和解析。在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下,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系统研究组织器官功能联系揭示中医藏象理论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系统研究临床发病机理、最佳疾病靶点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必将为人们认知组织器官功能联系提供新的理论视域,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医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1]闪增郁,张智,刘洋,等。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起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11) :4-6.
[2]QIN Y,PAN J,CAI M,et al. Pattern genes suggest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organs[J]. Sci Rep,,6:26501.doi:10. 1038 / srep26501.
[3]杨忠奇,赵立诚。“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7(2) :123-125.
[4]张云云,王文健。从中西医学角度认识“心主神明”[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0(3) :347-349.
[5]朱向东,田文景,李兰珍。“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再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 :15-17.
[6]熊永明。论死亡标准的冲突对刑法适用的影响: 兼评我国死亡标准的取舍[J].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41(2) :39-44.
[7]王耀光。“肝肾同源”论初探[J].中医杂志,,49(1) :5-7.
[8]马纲,牛永宁,柴可夫,等。从“乙癸同源、肝肾同治”谈糖尿病眼肾微血管病变综合防治的新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7(7) :2058-2061.
[9]解奕瑞。肝移植急性排斥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特征及肠道菌群改变对排斥大鼠肝损伤的影响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12.
[10]于洪波。复方中药和微生态制剂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实验研究[D].大连: 大连医科大学,.
[11]王传博,王婕琼,李泽庚,等。“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3,54(15) :1341-1342.
[12]史琦,宋芊,阎�h,等。从肺脾论治过敏性疾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 :3265-3268.
[13]张珍玉,张庆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述评[J].中医药通报,,1(3) :21-25.
[14]李大鹏,鞠颖,廖之君,等。与肿瘤相关的计算microRNA组学研究综述[J].生物信息学,,13(4) :225-230.
[15]谢兵兵,杨亚东,丁楠,等。整合分析多组学数据筛选疾病靶点的精准医学策略[J].遗传,2015,37(7) :655-663.
【功能对等理论论文】推荐阅读:
功能对等理论论文题目07-02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语论文题目06-17
功能对等理论科技英语论文参考文献06-21
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07-06
翻译对等理论论文题目06-10
对等理论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06-25
社会功能哲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06-25
商标翻译中的对等现象及常见技巧01-26
功能性食品论文大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