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材料

2025-06-1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放射科材料(20篇)

1.放射科材料 篇一

推荐材料 2015年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放射科在院办的领导指挥下,在我的带领及科室内同事们的全力配合协作下,工作扎实推进,科室内氛围和谐,同志们团结一心,不仅超额完成的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而且在二甲评审中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测评,这对本院、我科工作及我本人,都是一个莫大的肯定。一年里我求真务实,引领正确的工作方向,不断调整科室工作状态,使得放射科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故参加优秀管理奖的评定,理由简列如下:

1、思想作风建设: 我严格按照医院安排,积极开展医德医风建设,重视狠抓医疗安全建设等活动,要求科室内成员认真执行医院有关规定,按要求制定计划,及时组织实施。在工作中,我号召大家要“以病人为中心”为服务宗旨,努力为病人就诊提供各种方便,做到随到随诊,尽量满足病人要求。在我的监督指导下,全科成员工作耐心、细致,服务周到,全年无一例差错事故、纠纷和投诉发生,确保了医疗工作的安全,取得病人好评。同时我还不断完善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二甲”评审为突破口,做好本科室建章立制的工作。“二甲”评审工作中,在几无借鉴的情况下,我凭借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的积淀,从医院、科室的实际出发,对医院制定的规章

制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根据我科实际状况及发展方向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流程,在医技科室中率先完成资料、档案的整理工作,并为其他的医技科室在“二甲”评审工作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今年我科有数名新入科的同志,我注意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作观。还依据影像医学发展趋势及我院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建设影像中心的具体的意见,为医院的发展及科室的规划做好合理化设计,以期科室能够长足进步,不断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造福人民群众。

2、科室管理工作及质量管理: 我在科室管理中,及时传达科主任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医院下发的各类文件,坚决执行医院决定,按时保质完成医院交办的各项任务;把科室内同志的合理化建议归纳总结,反映到院办或医务科,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工作中我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在我的带领下,不断增强科室凝聚力,与科内成员共同构建和谐科室。在质量管理中,我要求严格落实核心制度,不断强化制度规章的重要性,要求各成员一切工作都按制度办,按操作规程办,并从我做起,一切向我看齐。我会组织科室内成员,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工作,对于医务科指出及及自我检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好计划拿出措施,并督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我还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不徇私舞弊,不亲近

疏远,一切从公开公正透明出发,按照规定分配绩效工资。

3、理论学习及处置设备问题: 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以身作则,坚持学习,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主持科内理论学习、业务读片,在我的带领下,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同志也很快熟悉本专业的业务技能。科里设备维护,我从未忽视,出现设备故障问题,总是第一个出现,查找原因,努力排除故障,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下,尽量减少报修,为医院节约了一大笔维修开支。除了以上所说的,我还做了很多,目的只是为了打造一支有强大凝聚力、业务水平高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团结向上的科室。希望我所做的能够得到医院的认可,这不仅是对我作为科室管理者肯定,也是对我所带团队的鼓励。我也相信,在院里关心领导下,通过我的努力,在科室成员的团结协作下,我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绩,为医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放射科 2015年12月10日

2.放射科材料 篇二

1 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来源与危害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物中砖、瓦、水泥、石灰及石材等建筑材料是极为常见的, 而放射性物质也多来自于这些材料中, 而且在这些材料中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以天然放射性元素居多。特别是在石材中, 由于其在衰变的情况下会产生镭和铀, 而且石材衰度达到一定值时, 则放射性的“比活度”则会处于较高的水平, 给人体带来的损害也最大。而且通过一项真实的抽样检查发现, 在石材中放射性镭和铀物质含量最高而且放射性最强的为花岗岩。

建筑材料的中的放射性物质利用内照射和外照射两种方式来对人们产生危害。内照射即是指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会有射性物质及其子体形成;而外照射则是对人体的射线源进行照射, 这种照射一旦达到一定的量或是累积低能量进行照射必然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严重的甚至会致死亡。通常情况下, 放射性物质的损害主要会在人体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体现出来, 而且射线如果损害了生殖细胞, 则会导致下一代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损害不可小视, 加强对建筑材料放射性进行检测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2 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标准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筑材料放射物质所给人们身段带来的损害, 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控制, 许多国家都先后制订了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标准, 我国也不例外。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颁布了关于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检测标准, 但范围较窄, 只对直接用工业废渣进行生产的建材商品进行检测, 不全面, 所以在后来又进行了完善, 将所有建材产品都涵盖在内。但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后来又相继对天然石及墙地、饰面等材料放射性检测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 目前我国实施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不仅科学、合理、统一, 而且覆盖的面积较广, 更为详尽。

3 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的方法

3.1 高电压电离室法

高电压电离室法的原理是在高电压电离室受到辐射能量后进行充电、放电, 再配合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静电计的数据为检测的依据。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高压电离室敏度很高, 达到了一定标准的稳定, 十分适合伽马射线外照射的测量。但是在建材放射性检测中由于使用仪器规格不同或者操作方法不同, 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3.2 伽马计量率仪法

伽马计量率仪法的原理是因为伽马射线是属于电磁辐射, 能够从原子核的内部发射出来, 当射线与探测器的探头相碰撞时, 光子本身将被吸收, 释放出光电子。而且伽马射线的效应在探测器上形成的电子量与它的能量成正比, 经过电子放大系统记录下来, 从而检测出伽马射线的强度。这种测量的方法的好处在于稳定可靠, 操作十分方便, 检测出来的速度很快, 而且成本低。因此在测量建筑材料表面被广泛的应用。

3.2.1 检测技术原理

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发射a、β的同时还发射γ射线, 利用其发射的γ射线的能量不同。在能谱中, 全吸收峰的道址和入射的γ射线的能量成正比, 是定性应用的基础。全吸收峰下的净峰面积与探测器相互作用的该能量的γ射线数成正比, 是定量应用的基础。γ射线作用于Na I探头使晶体接受λ射线后产生的光电效应强弱和能谱的差异经线性放大和前级放大, 可在记录仪表上显示出不同能谱的道址峰, 从这些特征峰道址位置和峰面积, 就可以判定属于哪种核素及其放射性强度。

3.2.2 检测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磨碎, 磨细至粒径不大于0.16mm。称重后将其放入与刻度谱仪的体标准源相同形状和体积的样品盒中, 密封后待测量。

(2) 创建标准谱数据库。测量时间根据被测标准源或样品的强弱而定, 常规情况下测量时间为1小时。因建库程序自动将测得的单核素标准谱数据扣除本底后, 经归一化处理存人数据库中, 故建库时必须先测量并保存本底谱, 再按天然刻度源参数提供的参数依次进行测量。

(3) 能量刻度。能量刻度的具体做法是测量已知能量的标准源, 按软件要求在能量刻度子菜单中输入峰位 (道址) 一能量, 由软件自动完成能量刻度。

(4) 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当待检建材中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后, 在与标准样品测量条件相同情况下, 采用低本底多道R能谱仪对其进行226Ra、232Th和40K比活度测量。

4 加强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标准的执行

4.1 加强开发商和施工方对建材材料放射性的重视, 在施工中不仅要做好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工作, 而且要确保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使用绿色环保型的产品。

4.2 监理人员加强现场对建筑材料的检查

监理人员需要在监理工作中, 对施工现场的建设材料的检测证明进行检查, 严禁使用放射性超标的建筑材料, 而且对于现场内的建筑材料来对其按照放射性的大小进行分类, 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建筑材料进行合理配置。

4.3 装修时选择具有检测证明的材料

在进行房屋装修时, 选择装修材料时需要商家提供检测证明, 在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同时, 还要确保一种材料不能在同一个房间内大量使用, 而且装修完成后要加强房间的通风, 以便能有效的降低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5 结束语

虽然建材料中放射性物质不同程度的存在, 但由于在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存在是较为广泛的, 所以本底辐射是人们每时每刻都要经历的事情, 一定课题的辐射对人体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所以人们不必对放射性辐射在着强烈的恐惧心理。但建筑材料在进行使用前, 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放射性检测, 确保材料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春杰, 王寒竹.水泥质量波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水泥, 2010 (10) .

[2]宋建华, 杨明亮.建筑材料放射性的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8, 35 (4) .

3.放射科材料 篇三

负责该项研究的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生物材料学副教授乔尔-帕夫拉克说,正如我们目前在日本所看到的,由核电事故引发的众多灾害中,放射性碘化物对饮用水水体的污染是其中的一大问题。由于放射性碘化学性质与非放射性碘化物相同,人体无法通过感官进行区分,而这种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甲状腺中形成沉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便有可能引发癌症。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材料是一种半纤维素的复合物,外形如同塑料泡沫一般,主要由林业副产品和壳聚糖组成,外部涂有一层木质纤维。该材料在水中能与放射性碘相结合并将其捕获,在使用时只需将其浸入需要净化的水中即可,不需要电力和专门的装置。此外,帕夫拉克和他的同事还发现,该材料也能清除淡水或海水中的砷等重金属物质。

帕夫拉克说,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时,供电一般都会出现紧张,复杂的大型电力净化装置一般都难以派上用场,此时这种新材料的优势便会体现出来。该材料应用起来也较为方便灵活:小尺度应用中,可将这种材料像茶包一样浸入杯中实现净水;在大规模净化中,则可以将其制成大型过滤装置,让需要净化的水从其中通过即可。

4.放射科材料 篇四

阐述了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该规范仅对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测量不确定度D(当K=1时,D≤20%)提出了要求,未对测量时间、仪器测量下限和放射性物质特征峰漂移提出要求.实验证明,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影响.

作 者:张勋 王鹏 汪家胜 侯义芹 闫振雪 ZHANG Xun WANG Peng WANG Jia-sheng HOU Yi-qin YAN Zhen-xue 作者单位:大连渤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21刊 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年,卷(期):18(6)分类号:X837关键词:建筑材料 放射性测量 测量时间 仪器测量下限

5.放射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篇五

一、放射科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

二、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持放射工作人员证及佩戴个人剂量证方可上岗。

三、机房门外必须安装“正在放射”指示灯及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四、照射期间除患者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若需要陪伴协助的,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穿戴防护服。

五、常规体检时只能一次一人,不得有多人在机器房内等候。

六、育龄妇女、孕妇及小儿的X线检查,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方可行下腹部屏蔽照射。

七、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放射事故发生,杜绝隐患。

八、机器发生故障,及时向院领导汇报,视其情况,由医院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共1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非本科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擅自使用和操作诊断X线机及其他设备。

二、本科人员在上机操作前,必须掌握本科机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及熟悉操作手册,熟悉机器的操作、控制,未熟悉前不得上机操作。

三、在设定暴光条件时,不得超过手册规定的上限值,如因设定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操作者后果自负。

四、在机器使用中,必须按手册要求设定环境温度和湿度,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五、除维修人员及指定的相关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设备故障,以避免设备进一步损坏,如因此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本人负责。

六、当班人每天必须检查电源、设备、器材及药水情况,如有问题,立即停止运作,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七、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当班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须将机器上粘附的照影剂等清除,每周进行一次设备的常规维护、保养。

八、严格执行双签名制,特殊照影检查,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检查的目的、方法及使用照影剂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患者未签字进行检查而发生事故者,责任由操作者承担。

九、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女性患者做需要暴露特殊部位的检查时,需两人或请患者家属陪伴到场。

6.放射科发展思路 篇六

科室建设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二则是无形的软件建设。制定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对医院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1问题

1.1 学科带头人方面

科主任在本科室是学科带头人,素质要不断提高,发挥组织能力,领导协调全科人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宣讲鼓励能者,防范妒贤嫉能,使科室健康有序发展。

1.2 个人素质方面

每个人的各方面素质不同,工作的主动性也不相同。科室内也经常有一些突发的事件,如果没有量化指标考核,在每一个人的绩效、进修等方面,很难处理的公平。对待付出者如果处理不公平会挫伤积极性。

1.3 设备使用和保养 现在医院使用的X线机、CR、CT、DSA都是集成电路,维修需要专职人员。设备维修和保养原则上医院由设备科负责,由公司派工程师来维修,机器出现故障能及时通知设备科。作为设备使用者科内设备由医生轮流操作,如何能落实责任,规范操作,才能使机器故障率降到最低。在涉及到开机时球管训练、机房内温度、湿度控制,机器外表清洁等诸多操作上的事情责任到人,才能保障规范操作,杜绝责任上扯皮。

1.4 放射防护

防护越来越被重视,患者的防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医务人员需要放射防护,被检查者也需要放射防护,放射防护要当成工作重点内容之一来做。医务人员自身的射线防护已做好,而对被检查者一方常常因为工作忙、患者多而被忽略。

1.5 绩效分配 绩效分配是科室最敏感的问题,单纯按职称系数分配存在着同样职称工作量不同,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计件分配出现如科室管理、设备维护保养、防护等科室公共事情无人问津。放射科管理实施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量化考核非常重要,科室要施行量化考核首先要有完整的管理机制,健全的科室规章制度,实施过程如下。

2.1 竞聘上岗 竞聘上岗可以为量化考核创造条件,科室首先制定各个岗位考核的内容。科室内所有人员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备的资格,对竞聘岗位要求能否胜任,自己认为能完成本岗位工作,提出竞聘上岗的申请。

2.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常规,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

2.3 科室管理

科室管理包括如下7个方面。

2.3.1 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建立如下内容:个人情况、进修晋级、论文发表、业务学习、工作业绩、奖励处罚、年终评语。

2.3.2理财管理

建立奖金分配评优制度,依据个人考核结果分配季度或年终奖。每一个人对自己当月量化考核应该大致有数,分管项目年终一次性奖励多少也一目了然。透明的分配制度增进工作积极性,也杜绝了人情方面的任意性及猜疑。

2.3.3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要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性能、使用情况、保养情况、记录每日使用记录本中记录的重大事情,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中的综合情况等。每天使用有使用记录、机房温度、湿度记录,使用交接班记录。

2.3.4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包括科室工作流程,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人员每日工作的具体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外出学习,根据个人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专项主攻项目,突出其单项更高水准。并按月轮流讲课,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整体提高。

2.3.5 物品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医疗用品管理、药品管理、消耗品管理、办公用品管理。

2.3.6 放射防护 放射防护方面例行职业职能,做好定期检查记录,建全放射防护规章制度,设立每日防护记录本。

2.3.7 综合管理

科室书刊杂志、工会事务、安全防火、物价费用录入、考勤等。

2.4 科室分工 科室按照上述管理内容,对科室具体工作进行详细分工。按科室人数进一步划分,每人都要承担一项工作,将上述7方面管理工作分解。

2.5 量化考核细则

2.5.1 日常工作的考核 日常工作的量化考核根据自己科室具体情况而定,可量化到每一个细节,例如拍一张片子,写一份报告、复合、介入、骨密度、刻盘、CT、洗片、接诊等来考核。每个岗位根据责任大小、工作量轻重来制定量化考核的分值。

2.5.2 技术量化考核

每月量按拍片数量计算,再按质量加减分值。值班等按适当比例制定分值。在保证质量方面也采取措施,例如X线胸片,按照放射质控中心的要求二级甲等医院甲片率要>35%,以此为基数,当月拍片总数中甲片率高于这个基数1个百分点则加分,若低1个百分点减分。对丙级片和废片也制定出细则。

2.5.3 每人一项兼职工作的考核

这一部分的工作也与考核挂钩。并纳入科室奖金中年终奖。在年终根据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完成情况给于奖励。放射科管理方法的评价

3.1 科室工作有了明确分工 不论是业务方面,还是管理方面每个人都有明确职责,科主任不用把精力全部放在管理方面,可以有时间钻研业务。处理事物方面有据可依,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3.2 量化考核使之促进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但要保证质量。对每项工作不达标的也做出考核标准。责任到相关人和事。

3.3 设备管理方面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 详细记录设备性能、运行情况、保养情况、使用记录等。操作者有使用记录和交接班记录,记载机房温度、湿度、机器运行情况及设备卫生情况。科室责任区卫生做出明确规定。

3.4 人员管理方面科室设立了个人技术档案

档案内记录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进修、学习,、论文、奖励、处罚、业务考核、年终评语等项内容。将每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记录在内,年终考评、选拔培养、奖励处罚根据考核记录,而不是凭主观意识,也不会因时间长将某个人的业绩忘掉。这样更能体现公平,使每一个人在轻松中工作,把精力用在专业上。

3.5 只有提高业务素质才是科室发展的根本 鼓励发表论文。作为进修、聘用的考核依据,同时根据论文的质量和级别在年底给予一次性奖励。

3.6 个人管理在医德医风方面的体现 只要患者有投诉就扣罚当事人绩效,根据情节以50元为基数。除现金以外,被患者投诉者在年终将取消评优资格。同样,哪位成员收到表扬信科室奖励50元,收到锦旗、篇牌奖励100元。奖罚措施意使每一位科室成员都注意个人的形象。

3.7 科室将具体工作按人数划分 科室有多少人分成多少项,每人具体负责一项工作。上述分工每月检查。将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发展思路

学习和科室工作 主治以上职称的医师参临床工作,并在网上每月不少于四次直接调阅示教片,进行自学,做有笔记。各医师相同,均参加临床一线追踪工作,在全面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做好组建覆盖整个放射科pacs的准备工作,使放射科的影像学检查实现无片化和无纸化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放射科目前统一影像学检查的号码,设置并有现在做起统一pacs要求及所属设备和装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全面实现按系统划分专业(分为:神经、心血管、胸部、腹部和肌肉骨骼等专业)的工作流程,提前掌握pacs的管理功能及使用。更新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跟随数字化医学影像学设备的不断进步,ct、pet、spect、dsa、mri、cr、dr等新技术相继问世,医学影像学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pacs通过数字医学影像传输的标准通迅协议实现了数字影像的网络传输与存储,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带的来革命性变革。

7.放射科材料 篇七

1 检测过程简述

测量对象: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测量依据:GB 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3];

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

测量仪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 (扩展不确定U=10%, k=2) ;

电子天平 (测量范围0 g~500 g, 精确度0.01 g) ;

测量环境:温度25℃±2℃, 湿度50±5%;

试验方法:根据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规定方法, 随机抽取2份样品, 每份不少于2 kg, 一份封存, 另一份作为检验样品。将检验样品破碎, 磨细至粒径不大于0.16 mm, 将其放入与标准样品几何形态一致的样品盒中, 称重 (精确至0.1 g) 、密封、待测。当检验样品中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后, 在与标准样品测量条件相同情况下, 采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对其进行Ra-226、Th-232、K-40比活度测量。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放射性的内照指数与外照指数。

对于本次试验, 检测样品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制备样品重量为300 g, 密封静置15 d后放置与经标准样品校准后的设备中进行检测, 共检测10次, 每次测量1 h, 并分别记录检测结果。

评定方法: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方法进行评定。

2 数学模型

a.内照指数计算公式为:IRa=CRa/200

式中IRa—内照指数;

CRa—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 单位为Bq·kg-1;

200—仅考虑内照射情况下, 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的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Ra-226的放射性比活度限量, 单位为Bq·kg-1。

b.外照指数计算公式为:Iγ=CRa/370+CTh/260+CK/4200

式中Iγ—外照射指数;

CRa—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Ra-226的放射性比活度, 单位为Bq·kg-1;

CTh—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Th-232的放射性比活度, 单位为Bq·kg-1;

CK—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K-40的放射性比活度, 单位为Bq·kg-1;

370、260、4200—仅考虑外照射情况下,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的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Ra-226、Th-232和K-40在其各自单独存在时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的限量, 单位为Bq·kg-1。

由数学模型可知, 内照指数与外照指数的计算结果中各个检测值的比活度之间相互独立。

3 计算结果

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4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 测量不确定度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A类评定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B类评定是指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的评定。对于本试验, A类评定主要是指由测量重复性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B类评定主要是指由检测设备、标准物质、样品匀质性、样品称重、检测环境、静置时间等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

4.1 A类评定

A类评定主要是指Ra-226、Th-232和K-40的比活度检测结果引起的不确定度。

4.1.1 CRa的不确定度uA1

10次检测的CRa的平均值为

4.1.2 CTh的不确定度uA2

4.1.3 CK的不确定度uA3

4.2 B类评定

B类评定主要是指由检测设备、标定设备的标准物质、样品匀质性、样品称重设备、检测环境、静置时间、人为因素等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不同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相互独立。

4.2.1 由检测设备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1

本试验采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 设备厂家提供的证书中显示设备的扩展不确定度U=10%, k=2, 所以检测设备的相对不确定度为urel B1=10%/2=5%。

4.2.2 由标定设备的标准物质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2

设备标定使用的标准物质的放射源检定证书显示, 标定设备的标准物质的扩展不确定度为6%, k=2, 所以标定设备的标准物质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2=6%/2=3%。

4.2.3 由样品匀质性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3

由于检测样品准备时要求样品<0.16mm, 无法保证样品中所含放射性物质能够均匀分布, 但该项目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 根据经验, 选定其相对不确定度为urelB3=1%。

4.2.4 由样品称重设备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4

该试验采用的称重设备为JY/2002型电子天平, 分辨力为0.01 g, 按平均分布计算, 由分辨率产生的不确定度为。该试验样品重量为300 g, 所以由电子天平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为urel B4=0.006/300=0.002%

4.2.5 由检测环境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5

该试验为室内检测, 实验室设置了空调、空气加湿器等设备, 确保试验过程中环境的稳定性, 因此检测环境引起的不确定度较小, 选取为urel B5=1%。

4.2.6 由静置时间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6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规定, 检验样品需在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后进行检测, 根据经验, 样品密封静置15 d后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 因此静置时间引起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小, 选取为urel B6=1%。

4.2.7 由人为为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urel B7

我单位对墙体材料放射性检测非常重视, 检测人员均经培训后上岗, 并对检测岗位进行专人负责, 确保放射性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因此, 人为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较小, 选取为urel B7=0.5%。

5 合成不确定度

由于所有因素构成的不确定度均为彼此独立, 由此可得合成不确定度如下:

6 扩展不确定度

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规定, 通常测量中, 扩展因子一般取k=2, 所确定的区间具有的包含概率约为95%。本试验取扩展因子k=2, 则:

7 结论

利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对墙体材料放射性进行测量, 并对墙体材料中Ra-226、Th-232和K-40的放射性比活度的不确定度作出评定, 评定结果符合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的U≤20%要求。各因素对墙体材料放射性检测的不确定度影响不大, 均满足实验要求。

摘要:通过对墙体材料放射性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因素, 为提高检测水平和精确度提供指导。

关键词:墙体材料,放射性,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白晓莉, 张晓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内/外照射指数的不确定度分析[J].计量技术, 2007 (9) .

[2]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S].

[3]GB 11968-200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S].

8.放射科材料 篇八

【关键词】放射科专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83-01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群众的保健意识的增强,在交通、通讯发达的当今世界,医学影像资料已成为了一种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对医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疾病的诊断需求也越来越大。放射科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射诊断是以放射影像为载体,以临床病史、主诉、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等病理生理特征为参考,通过医师的分析得出医学诊断的过程。,画面尽管各有不同但都考验着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我国放射事业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和提高。CT、DSA、MRI等一代代先进的影像设备不断地被用于临床,一批批年轻的专业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使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在防病治病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增加,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安全愈来愈显重要。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提高放射科专业技术水平日趋重要。

一、及时补充优良的新设备更新老化的设备院方购买性价比好的材料

1.1没有相应的设备不能进行相应的诊断,没有先进的设备,有了相应的设备,就必须充分利用,挖掘潜力。材料的选择。包括对各种影像检查所选用的各种材料,胶片、增感屏、显、定影液、造影剂等的规格及厂家。医学影像资料的产生,主要的是制定一系列完善齐全的检查制度,CT的,普通放射的,各类造影的,平时的,急诊的。这是放射QC管理的最主要环节。对X线剂量的控制,要做到既能得到稳定的高质量的影像,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射线对受检者和工作者的辐射。

1.2增強责任心,落实责任制,增强责任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责任源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承诺,是社会关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桥梁和纽带。责任的基本内涵在于主体一方对客体一方必须负有义务。也就是说,责任就是责任主体方对客体方承担必须承担的任务,完成必须完成的使命,做好必须做好的工作。在这方面,以人为本,增强思想素质,端正服务态度,放射专业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思想决定意识,思想指导一个人的行为,只有高尚的思想素质才能成就良好的服务态度,热爱本专业,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精神,不怕挫折、不怕困难。遵守政策法规和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工作质量的保障。团结同志,尊纪守法。讲究职业道德,爱护仪器设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工作认真,精益求精,胆大心细,虚心好学,经常注意知识更新。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确保了工作的秩序性,连续性。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我们只有不断地钻研业务,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坚持疑难病例会诊、读片追踪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不但要学习基础知识,更要学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经常阅读医疗杂志和书籍,补充新的知识,开展业务学习,加强同志之间的互相学习,邀请专家到院授课、交流、派遣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胜任不断更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为患者服务。

三、提高工作环境质量,使工作人员办公舒心,提高工作效率。

9.放射科主任职责 篇九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学影像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持续改进服务品质,按期总结汇报。

4.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和管理,保证对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5.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单,亲自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和投照质量。

6.参加医院工作会议,主持科务会,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7.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学习、使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督促科内人员做好资料积累与登记、统计工作。

8.担任教学,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9.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工作人员防护情况,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10.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和休假。

11.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经常检查机器的使用与保管情况。

12.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放射科副主任职责

10.放射科医师职责 篇十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按照本专业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负责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正确书写各种检查、诊断报告,制定专科治疗计划,做好病例讨论记录和登记,统计工作,以及资料的整理保管工作。

3、参加教学担任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4、学习、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5、参加放射线诊断,介入治疗和集体阅片。

11.放射科材料 篇十一

关键词 皮肤防护剂 放射性损伤 皮肤黏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0.192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8月收治头颈部肿瘤患者14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30~65岁,中位年龄45岁。对照组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24~67,中位年龄50岁。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主要成分聚乙二醇等。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6MV直线加速器,放疗方案均采用常规放疗,即Dt 2.0GY,5次/周。两组放疗部位接近,射野、剂量大小相近。

观察标准:采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⑴急性皮肤损伤分级:①0级:无变化;②1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③2级:触痛性或鲜红色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④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样水肿;⑤4级:溃疡,出血,坏死。⑵急性黏膜损伤分级:①0级:无变化;②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③2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血清血液分泌物、或有中度疼痛,需用止痛药;④3级融合的纤维性黏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药;⑤4级:溃疡,出血,坏死。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

结 果

两组患者在皮肤出现1级放射损伤的发生概率有所不同,当皮肤吸收剂量达到20GY、30GY、40GY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这提示放射皮肤防护剂能明显提高皮肤的辐射耐受剂量,延缓皮肤损伤的发生。见表1。

观察组黏膜发生严重放射损伤(3级)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讨 论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人体患病部位进行照射,使病变的组织细胞损伤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但往往受照射的部位不仅包括患病组织,还包括一些正常组织,这些正常组织的细胞也会受到射线的损伤。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杀死病变组织细胞,同时有效保护正常组织细胞,一直是放疗医生所追求的目标。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由于肿瘤细胞接受电离辐射的同时,机体自身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易被大量损伤,免疫力降低,更易被致病菌侵入伤口,造成感染,形成皮肤黏膜损伤[2]。因此预防皮肤黏膜放射损伤对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放射性损伤的发生与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有关[3],而所有有效防护剂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在分子的一端有1个-SH基(或者潜在的SH基)在分子的另一端则有1个强的碱性功能基团如胺或胍,中间由2~3个碳原子的直链将他们相连。巯基化合物是对稀疏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的有效防护剂。作用机制包括自由基的清除。临床发现自由基由于外层有1个不配对的电子,因此非常活跃,然其寿命只有5~10秒,在有氧存在时,可出现F+O2=FO2(F代表自由基)。这个高活跃的产物FO2已在其系统内组成1个新的带电分子。而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里含有大量巯基化合物,可通过和氧争夺自由基而阻断这一反应,从而对稀疏辐射反应起到最大保护作用[4]。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 房彤.头颈部肿瘤病人急性放射性皮肤和口腔黏膜损伤的调查分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18(5):350-350.

3 吴士良,王尉平,徐岚,等.60COγ射线局部外照射对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6.

4 刘树铮.医学放射生物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

12.PACS在放射科的应用研究 篇十二

医学影像存储和通讯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 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获取、显示、存储、传输、管理和共享的综合系统。它可将医院内不同类型的影像诊断设备 (如:MRI、CT、DR、CR、B超、检验、DSA、内窥镜、X线、病理、红外成像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连为一体, 实现影像资源共享, 大大地方便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提高了影像诊断的水平与效率[1], 为综合发挥各类影像检查手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显著提高科室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将医学影像诊断带入了数字化、无胶片化管理的时代, 为远程医学奠定了坚实基础。PACS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 也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手段, 使医学影像学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层次[2,3]。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家拥有1 500多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 放射科拥有数台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 其中MR 2台:GE公司的1.5T超导核磁、日立0.3T永磁核磁;CT 3台:东芝公司的64排螺旋CT、GE公司的16排螺旋CT以及飞利浦的320排螺旋CT;多台CR和DR摄片系统;2台数字化胃肠X线机及多台激光照相机等。

1.2 方法

本院于2008年5月引进北京天健公司的PACS, 目前该系统已经运行了5 a多。该软件以Windows (R) Server为操作平台, 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2个部分,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使用同一软件, 系统采用多级管理机制, 系统管理员通过对各级人员的权限分配, 做到所有人员只能查看与自己相关的数据, 保证影像数据和诊断报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该软件主要包括预约登记功能、诊断报告功能、查询统计功能、图像管理功能、数据库维护和系统设置功能等。

1.3 PACS在本院的构造和应用

PACS必须严格遵循影像诊断科室的操作习惯, 配备多种图像获取方式, 将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

1.3.1 医学图像的获取

医学图像包括在医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与医学诊断、治疗有关的各种图像数据, 主要是指与医学影像有关的图像信息, 包括X线、CT、MR、CR、DR、DSA、内窥镜等检查产生的图像资料。图像获取通过DICOM 3.0接口实现医学影像的数字传输。

1.3.2 大容量数据存储

据统计, 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影像数据量占据整个医院数据的80%以上, 如此大的影像数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往往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因此, 选择的影像存储方案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在文字信息方面, 我们将这部分数据根据访问的频率直接分层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 并提供查询访问及备份工具, 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方便医生的直接访问。在影像数据存储方面, 由于影像的数据量比较大, 考虑到其备份问题及网络速度, 我们用集中存储、分布存储、集中/分布存储3种方式对数据进行保存。集中存储就是将影像数据直接存储在影像服务器中, 互联的影像终端直接从影像服务器中访问数据, 此种方式对数据的管理比较安全, 但网络的访问容易产生瓶颈。分布存储是将PACS网络内的影像数据直接存储到各影像科室服务器内, 其他终端的访问直接从各影像科室服务器内读取图像, 此种方式对影像数据的访问比较便捷, 但数据管理相对分散。集中/分布存储方式即按照影像数据访问的频率将近期的数据直接存储在影像服务器内, 将相对远期的数据分布存储在PACS网络内的其他终端硬盘上, 同时刻录成光盘, 以做备份。其他终端访问近期数据时直接从影像服务器中读取, 访问远期数据时, 从其他存储图像的终端中读取, 从而扩大影像数据的在线存储量。

1.3.3 图像的显示和处理

图像管理系统中所采集和存储的图像最终是为医生服务的。图像的显示主要支持:可直接在计算机显示器中显示处理、激光打印到纸张和透明胶片、回放到视频相机 (激光相机) 、重新拍摄到DICOM Printer上。图像的处理主要取决于图像获取的方式, 通过数字DICOM 3.0传输采集的图像可调范围较广。

1.3.4 数据库管理

PACS中与数据库有关的文字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诊断资料、随访结果资料、收费及成本等各种资料。这些资料与医学影像诊断科室医生的日常工作密切相连, 同时也是管理图像、控制图像流向的基本手段。因此, PACS的数据库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就是这些文字资料的管理, 文字管理是一个完善的PACS的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

1.3.5 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网络

我院的PACS已包括医院所有的影像科室, 系统访问界面简单、统一, 医生经过简单切换即可访问其他科室患者的所有影像资料。

2 结果

在我院, PACS除了节省胶片的相关开支外, 还具有如下的优势:

(1) 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管理的数字化和现代化, 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加了医院收入。

(2) 提高了医院总体水平和竞争力。

(3) 吸引了优质医疗、技术和其他人才。

(4) 加强了对患者资料的管理, 提高了医疗水平。

(5) 保护了医院的利益, 在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能够找到更充分和完全的病史资料。

(6) 节省了胶片开支, 保护环境。可以跟欧美和台湾一样, 如果患者有需要, 发给光盘。

(7) 院领导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工作量、收费、曝光量、阳性率等统计数据, 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4]。

(8) PACS与RIS完成相应的整合, 使得整个影像科的工作流程更方便、更合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科室和医生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还能间接或直接地减少患者的病痛, 真正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5]。系统之间的联结效果直接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

3 讨论

如今大型医院信息化规划都是以建立全院电子病历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为发展目标的[6], PACS是专门为图像管理而设计的, 它包括图像存档、检索、传送、显示、处理和拷贝或打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PACS属于医院在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 因此, PACS的引进势在必行。本院自引进PACS后, 实现了图像资源的共享, 方便了医生的诊断, 加快了医学影像传输速度, 增强了医院收容患者的能力, 同时也降低了存储费用, 并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临床对医学影像的依赖逐渐增加, 使得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呈几何级数增长。建立院级PACS/RIS, 将从根本上改变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 实现无胶片化管理, 大大地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探讨PACS在放射科的应用。方法:将PACS和MRI、CT、CR及激光相机等联结在一起, 组成一个局域信息网。结果:应用PACS后, 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缩短了报告的发出时间,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加强了科室管理。结论:PACS的实施, 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 对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PACS,影像工作站,网络

参考文献

[1]田军章, 江桂华, 郑丽吟, 等.基于医学影像存贮与传输系统的交互式CT影像教学模块的开发与实践[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 (3) :276-278.

[2]杜祥培.试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及其标准[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47.

[3]黄应堂, 姚亚军, 高永峰.教学督导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03 (3) :11-12.

[4]王经天, 王艳玲, 张达伟, 等.医学影像PACS网络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0) :91, 143.

[5]屈健.PACS系统的益处[J].医学信息, 2012, 10 (2) :15-16.

13.放射科自查报告 篇十三

第一部分

1.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

2009年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上班无迟到、早退、脱岗等现象。工作人员服从领导,团结协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高。处处以病人为中心,无病人及家属的投诉,廉洁自律,爱护公共财物。2.科室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药卫生法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从未发生医疗责任事故。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各项交接班制度。

1.业务发展目标(1).开展新业务一项。

(2).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3).科室工作量较去年增长15%。(4).培养出了1名科室业务骨干。2.一般项目

(1).报告登记本项目齐全。

(2).报告正确率99%,X线甲片率55%。

第二部分(3).报告单送报及时无误。3.检查报告单管理

报告单项目齐全,诊断详细、正规。急诊报告及时回报,平诊报告当天回报。建立有报告单签送登记本,有专人签送。入档报告做到一人一档。

4.仪器设备的管理

14.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十四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放射科应急预案三、【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15.放射科材料 篇十五

1 病情分析

我院收治地震转移伤员14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在当地医院行简单清创包扎处理后即转院治疗。根据病情遵医嘱行X线摄影、CT扫描及磁共振扫描。伤员入院时由于地震时强烈的精神刺激出现了精神应激反应,表情极其淡漠、反应迟钝、焦虑、不安,甚至有个别伤员出现不愿与人交流、不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所以,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是伤员普遍存在的情况。

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后,在灾区有限的医疗条件下通过简单的清创处理随后转入我院。由于伤员大部分存在开放性骨折或挤压后的深部肌肉损伤,在医疗物品紧缺的条件下,无法对创面进行彻底的消毒,所以伤员的感染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严重创伤的缺氧环境下,很容易发生气性坏疽,如果不加强感染管理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

2 感染管理对策

2.1 提高感染管理的认知水平

在接收伤员前对工作人员做紧急动员、培训会。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强调操作时做好个人的防护和对患者的隔离工作。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后洗手等预防措施。对开放性创伤的患者特别注意隔离措施。

2.2 加强检查室感染控制

检查室是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重要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程序。定专人在上班前和下班后采用湿式清扫减少尘埃,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以减少空气污染。CT、MRI等检查室使用一次性床单,以减少交叉感染。预开放性创伤或可疑感染伤员,可对其接触过的物品用1∶500郎索消毒液擦拭;检查间隙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做到空气消毒;对直接接触患者体表的检查器械如X线片盒、X线检查床等要使用消毒液做清洁消毒处理。

2.3 加强标准预防措施

由于造成医源性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就是医务人员的手,所以洗手是最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也是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在直接接触伤员体表的操作后必须洗手,洗手后尽量采用一次性纸巾、个人专用毛巾或自然晾干代替公用毛巾,杜绝再污染。

3 总结分析

通过对感染控制知识的强化、操作间感染控制、工作人员标准预防措施的普及,有效地杜绝了地震灾区伤员中可能出现的感染及传染问题。经统计,我院接收168名地震灾区伤员,仅1例出现气性坏疽。因隔离及时,且在放射诊疗操作期间注意了感染控制手段,故并未造成传染性。由此可见,此次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中,我们的感染管理对策切实可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可继续总结、优化,杜绝放射科感染管理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席梅,侯建盛,刘爱兵.国际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医疗力量配置分析[J].灾害学,2007,04(22):138-141.

[2]杨莉萍,冯青青.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46(4):126.

16.放射性射线的发现 篇十六

这是谁在捣鬼?物理学家像大海捞针似地开始寻找原因。他把桌子上的所有东西都仔细观察过;把照相底片看了又看,把桌子上的硫化锌、硫化钙试了又试,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他的视线落到了桌子上的一瓶黄色晶体上,终于解开了谜底。原来这种黄色的晶体,就是铀钾硫酸盐,它具有一种奇妙的性质——能射出看不见的射线,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后来,经过居里夫人与皮耶尔·居里的艰苦工作,在1898年,发现两种新的元素即镭和钋,能够发出比铀更强的放射性射线。过了不久,许多别的放射性元素,也开始一个个被找到了。

不过,这些看不见的射线是非常厉害的,它能杀死细胞,损害身体。

皮耶尔·居里为了探索这个秘密,曾拿自己的一个手指做实验,让手受放射性射线的灼伤,起初发红,随后就出现了溃伤和死肉,经过好几个月的治疗,才完全治愈。

放射性现象被发现了,可是射线是什么东西呢?很多出类拔萃的科学家被激发起来,渴望尽早揭开这个谜。

17.放射科报告单 篇十七

诊断报告

检查ID: 0 报告日期: 2013-05-16

═════════════════════════════════════════ 姓名:性别:年龄:登记日期:2013-05-16 科别:住院号:病房:床号:

════════════════════════════════════ 检查部位: 正侧位CR 检查方法:

影像所见:

印象:

报告医师: 于涛 审核医师:

18.放射科各项制度 篇十八

1、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各级管理,制定各岗位的工作制度,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科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各级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胸牌。在手术诊疗时,应按无菌手术要求进行操作。

3、各种X线检查均须由经管医师详细填写影像诊疗申请单,经登记编号后,方可检查。急诊患者随到随检。特殊造影检查均应事先预约。

4、推行放射诊断的全面质量管理(QA),执行影像诊疗规程。重危患者必须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检查完毕,等观察照片合格后,方嘱患者离开。

5、每天集体读片与评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及评定照片质量优劣,诊疗报告应由医师以上人员复核后发出。

6、定期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评定诊断符合率。同时,应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集体讨论,不断总结提高。

7、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逐一登记和统计,资料妥善保管,归档存放。

8、具有医疗、教学、科研价值的病例,必须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并妥善保管。

9、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物资和药品的领取、保管及账册注销工作。

10、医技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休假。严禁在科内吸烟。

11、严格遵守上下班工作制度,不得迟到、早退,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放射科急诊工作制度

1、各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影像诊疗申请单上签注“急”字,申请目的及检查部位均应填写明确,并注明患者住址或电话号码。

2、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及时签发诊疗报告。

3、重危患者应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4、遇有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5、急诊患者做完检查后,胶片应及时发出并同时向患者做出解释,并告知其流程,次日由医师以上人员对科内留档资料仔细复核后发出诊疗报告。

放射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1、非办公时间和节假日,均应安排听/值班人员。

2、听/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3、听/值班人员应检查科室范围内的门、窗、水、暖、电和煤气,保证科内安全。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大事件及时汇报,并记好值班日志。

放射科查对制度

1、接收放射科诊疗申请单时,要查对填写是否符合规范;查对初步诊断、部位与检查目的是否相符;查对交费手续是否完备。

2、技术人员照片和医师进行诊疗及签发报告等各环节均需查对片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检查部位和目的,防止差错。

3、在诊疗过程中,应查对造影剂及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查造影剂及药物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查患者有无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查使用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或危重病例术前,应查安全急救措施是否完备,并注意术后反应。

放射科透视检查规则

X线机所使用的透视电流、电压。

1、透视检查前,值班医师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并调节好

2、透视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完毕,应认真书写诊断报告。

3、透视中,检查要细心,诊断要谨慎,发现疑难问题或微小病变观察不清时,应确定部位,再进一步摂片检查。

4、急诊、重危病例随到随诊。对年迈、体弱、病重患者进行透视时,应有陪同人员协助扶持。

5、对已知法定传染病的患者透视后,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放射科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1、每日集体读片,应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复审。

4、诊疗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发出,遇有特殊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原因。

放射科评片制度

1、评片的目的是运用质量检测的手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照片质量控制(QC),不断改进技术工作,提高优片率,减少重摂片,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

2、应定期在科主任或主管技师主持下,由各级技术人员参加,对照片质量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废片和重摂片登记在案,并对差片提出改进意见。

3、评片标准详见质量管理(QA)。

4、定期统计公布评片质量结果,对优片率高者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差片率高者应令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放射科DR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机器开、关机操作规程。

2、IP板曝光后及时打号、扫描。

3、按照直方图调整图像对比度、黑化度、清晰度等,保存后传输图像。

4、选择相机、合适的模板及胶片尺寸,进行图像打印。

5、不许更改计算机设置,不许删除计算机内应用程序,不许在计算机内安装软件。

放射科资料登记制度

1、任何诊疗申请单必须办妥手续,如批价、缴费、登记后,方可进行检查。初诊患者应依次序编排新号;复诊患者要查找老号,同时取出初诊资料,供诊疗参考。

2、各项特殊造影检查应发给预约单,向患者交待诊疗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住院患者优先预约。

3、及时送发诊疗报告,并注意信息核对。

4、按月做好各项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5、非本科室人员不得进入登记室或资料库自行调取资料。

放射科补印照片及报告制度

1、补印照片及报告者,需本人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本等)办理补印手续。

2、别人代办者应持有照片者本人授权委托书和代办者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3、缴纳胶片成本费。

4、将照片IP号、姓名、性别、年龄、摂片部位、补印时间、有效证件号码等如实登记,补印报告需在报告上注明“某年某月某日补”字样。

5、办理者签名。

6、由当日登记人员负责办理手续。

放射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在计划购买设备前,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科室医疗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全科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应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帐帐、帐物、帐卡相符。

4、大型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从仪器到货、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等过程,都应安排专人到场,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工作,熟悉仪器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修理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

5、大型设备的账卡和档案资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办理清点移交,做到账卡与物核对无误,账卡不得涂改或遗失。

6、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还本能力等问题,应由专人在负责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使用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

放射科防护保健制度

1、各室机房设置位置要合理,应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安全。要有足够的面积和高度,周围墙壁、门窗均应达到防护标准。

2、各类X线机透视及照片的最高照射条件应在安全使用范围之内。

3、在每次检修时,更换与防护有关的零部件后,应请有关防护监测机构再次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应尽量减少受检者的X线照射,避免重复检查,对非受检部位应加强防护。儿童、孕妇及妇女月经期间尤应重视,必须接受检查时,应尽量减少下腹部接受不必要的照射剂量。除重危患者外,检查室内应减少陪人或尽量缩短陪伴时间。

5、必须配备受检防护用品,如腰系防护巾、防护三角等。

6、放射科候诊处应达到防护要求。患者一般不得在机房内候诊。

7、在摂片时,必须要有封顶的防护铅垒,不宜用铅屏风代替。

8、对刚开始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到有关防护机构进行体格检查及防护知识培训,两者合格后,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书,方能参加放射专业工作。凡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9、医护人员接触X线时,必须戴铅眼镜、铅手套、铅帽及铅围裙等防护用品,并佩戴个人辐射线剂量计。

10、医、技、护人员按国家规定享受保健假和营养津贴。休假期间严格避免再接受x线照射。

1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在妊娠的最初4个

月,应避免直接接触放射线工作。

放射科消毒隔离、清洁卫生制度

1、各诊疗室定期消毒。在法定传染病患者诊疗后,所用器械物品、诊疗台均应严格消毒,房间通风或用紫外线照射。

2、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为防止交叉感染,提倡使用一次性诊疗用品(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杯、一次性造影导管等)。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做到一人一份,使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

4、机房内必须干燥通风,尽量采用干式清扫,或使用吸尘器。机器受潮后必须经干燥处理后方可使用。

19.放射科材料 篇十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开始使用PACS系统以来至今已有9个月, 使用数字化摄影的检查人数已逾21287例, 形成的数字影像照片已达到25002张。被检查的人数, 年龄范围在1天到91岁之间, 期中男性患者12897例, 女性患者8390例, 男女比例为1.54:1。

1.2 方法

根据全国医院放射科的质量保证 (QA) 以及质量监控 (QC) 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纪要, 并且依照国家三甲医院的影响图片的评片标准, 将25002张数字影像照片按照甲、乙、丙和废片四个等级。医院放射科的工作站中有质量控制小组的专业技师以及当班主治医师2人以上对数字影像进行等级的划分。将这些统计数据以及影像图像的质量当作PACS系统应用的实验组, 而未使用之前的影像图片质量就最为对照组, 两者进行对比。

1.3 判定标准

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量减少、耗材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9个月内使用PACS系统的影响图片质量进行分析, 随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 并且所有的计量资料都使用t检验, 技术资料使用x2检验。通过检验, 显示结果和水准都为P<0.01, 差异具备显著性特征。

2 结果

通过分析9个月内利用PACS系统所形成的24005张影像图片, 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站内质量控制小组的专业技师和当班就诊医师的严格评价和管理的标准下, 将这些影像图片划分为甲、乙、丙以及废片四个等级, 其中甲片率高于87%, 废片率低于0.4%。通过观察组 (使用PACS系统) 和对照组 (未使用PACS系统) 的影像图片的质量对比, 两组影像图片的质量差距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下表1。另外, 论文还将使用PACS系统后9个月期间内的业务收入设置为观察组, 将未使用PACS系统时的业务收入作为对照组, 对比观察使用前后的业务收入, 同样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PACS系统应用于医院放射科前后的影像图片质量和业务收入等情况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利用PACS系统后, 放射科的影像图片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废片率几乎为零。不仅如此, PACS系统同样也优化了医院放射科的工作流程, 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这样的基础上, 病人留院观察的时间就相应减少,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诊病人多、环境较差的问题, 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和医院的负担。不仅如此, 通过PACS系统, 还有效地减少了耗材的使用数量, 因而缩减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而言, 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综上所述, 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放射科医用影像图片的质量、降低废片率, 还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医院的就诊程序、方便就诊。不仅如此, 通过PACS系统, 还节约了一定的医疗资源, 降低了医院的运行的运行成本。所以, PACS所具有的优势必将使其成为医院放射科的发展趋势。相信在未来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 PACS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筝, 袁慧书, 赵亮.PACS/RIS在大型综合医院放射科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09) .

[2]蒋义强, 杨绍伟, 黄穗, 杨锦元, 张穗.PACS系统在放射科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2) .

[3]朱全荣, 朱玉春, 周伟, 王建良, 沈纪芳.基层医院放射科PACS/RIS构建与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24) .

20.让笔下的眼神放射光彩 篇二十

古人说:“以目传神”。现代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言语难于表达的微妙情意,却能通过眼神进行传递;在文学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两眼对望,情溢其间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他们在特殊情景中用眼神交流信息以及心灵的活动。

关于画眼睛,在画史上就流传着许多佳话,有时甚至衍变而成神话。

晋代的顾恺之,画过《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名画,据说,他画的人物,往往好几年不点眼睛。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

南北朝时的画家张僧繇,擅长画龙,民间故事说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壁间画了四条龙,不点上眼睛的时候一切如常,一点上眼睛,龙便破壁飞去了。“画龙点睛”这句话,就由此产生。

现代的湘绣,也很讲究绣眼睛的技巧。据说,当年最著名的湘绣,绣眼睛成为“家传之秘”。人像的眼睛、动物的卷毛这些细活,总是放在内室,由湘绣名家的儿媳们自己做,不传外人。绣线也异常考究,一根丝线,要分成16股;一种颜色,从最浅到最深,要分成13种。用这种丝线和这种技艺绣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那眼睛竟像会动一样。

透过神话的迷雾,透过“玄妙”的气氛,我们看到了艺术上一项重要的真理:画龙必须点睛。不点上眼睛,龙始终活不起来。文学作品亦是如此,无论是林妹妹初进贾府时与宝玉的惊鸿一瞥,还是樱木花道杀死你的眼神,以目传情是我们熟悉的戏法。因此,我一直觉得如果你一直看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深入他的内心。那是光,是影,是透明的窗。所以,我们要——画眼睛。

如何画好人物的眼睛呢?首先要学会观察。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睛完全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心情……其眼神也是不一样的,写出这种差异,就能发掘出深层的东西。其次,要学习一些技法,这样才能使得笔下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直面刻画式

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即直接从正面描写眼睛的形状、神态、动作等方面。如王愿坚《七根火柴》写卢进勇发现无名战士时,他“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其中,“深深地”“塌陷”“闭”,表明无名战士饥饿、寒冷、疲倦,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当他把火柴放到卢进勇手中时,“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直直地”“盯”,一神态一动作。这眼神,是无名战士内心世界崇高内在美的反应,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她何尝不知道自己的丹凤眼是美的。那双眼睛的确不大,细细的,长长的,眼微微地向鬓角挑去;眼珠虽不黑,但目光流盼时,深灰色的瞳仁里不时有一颗颗火星进发,眼白却白得淡淡地泛出蓝色的闪光;单眼皮,睫毛并不长,但又密又黑,使眼睛围着云雾一般,朦朦胧胧的,显得深不可测,神秘、诱人。但她的眼睛真正的美是美在笑,不论是浅笑,还是大笑,只要一笑,那双眼睛里就会有鲜花开放。那花儿鲜艳、娇媚、逗人喜爱,使她的面颊甜蜜、俊俏、神采飞扬。即使她气恼、冷笑,那眼里依然隐约有花儿颤动。

《诗经》中描写过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大概赞美的就是这种眼睛吧。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秦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是“画眼睛”的范例。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用他的如椽大笔,精雕细刻,把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眼睛写得惟妙惟肖。作者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敏锐的洞察力。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地表达出来。

二、烘云托月式

即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眼睛的神韵与魅力。

王小玉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刘鹗《老残游记》

这一段是写王小玉出场说书的情景。短短一百多字,就把王小玉的容貌举止、观众反应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其情其景如在眼前。我要问,靠什么取得这样的效果呢?靠的是眼神!这就是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魅力。

其实春玲为人温和,极少同人吵架发脾气,而且富于感情,也不吝惜眼泪。孙若西却觉得她那墨黑的大眼睛里,使他猜测不透里面藏的究竟是温情的柔光,还是愤怒的刺芒。反正他看什么是什么。尤其她那两道细眉的尖端,随着眼睛变圆而扬起来,简直是两座冰峰,令孙若西感到心里发寒。这些倔强的东西,使孙若西生畏,又使他更加着迷,感到她是多么高傲,占有她是多么了不起。

——冯德英《迎春花》

此文写的是孙若西心目中曹春玲的眼睛,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更好地反映了人物复杂的心理。

三、演绎进程式

即详细描写眼睛或眼神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折射人物内心的酸甜苦辣,演绎人生故事的悲欢离合。

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她的眼睛是“顺着”看人;两个月后,她因再嫁又死去丈夫,被迫第二次来到鲁家时,她虽“顺着眼”看人,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当她知道周围的人是在嘲笑她再嫁之事时,她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在她去世前,“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从传神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祥林嫂由安分守己的性格、吃苦耐劳的品质、良好的身体状态,到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明显失去对生活希望的痛苦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

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眼睛变化的描写,将吃人的封建礼教逐步强加在她身上的苦难,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来,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啊!

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细长眉。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

“林”,她唤我。

我们的眼睛又一次对望着,那对大眼睛。那两道细长眉。但是表情变化得很快,春天。秋天,轮流地交替,在这样短的时间里。

“林,你还爱我吗,象从前那样?”她忽然问,声音象春夜吹的洞箫,阴云遮了眼睛,象是要落雨了。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眉目传情,心领意会,一对恋人,从变化的眼睛中看到了对方的心情和无法表达的爱。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论文格式下一篇:选人用人问题突出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