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精选7篇)
1.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5题。
2、第33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时多煅练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思维敏捷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一8---15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
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概括总结,点明课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下复习。
板书:复习课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共有24个班。运动会前夕,学校为每个班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又买了12套飞镖玩具作为奖品。请你算一算:
(1)买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买飞镖玩具需要多少元?飞镖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独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买羽
毛球拍的钱数不会超过480元。
学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个班想成25个班,20×25=500(元),买羽毛球拍不会超过500元。
学生丙:飞镖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买飞镖的钱数比250元多。
计算准确结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质疑:有什么疑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丁:在计算25×12时,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教师: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的非常好,当一个数与25相乘时,如果乘数中含有因数4,就先算25×4,这样简便。那你知道怎样计算26×35吗?
3.数学规律。
(1)先口算下面各题,然后观察这些算式,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怎样计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一个数与25相乘时,可以把这个数先扩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结果不变。
(3)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因为扩大100后再除以4(缩小4倍)实际上就是扩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这样的规律。
小结:对于这样的规律,同学们要灵活运用,分析一下是乘25简便还是除以4简便,切不可盲目计算。
(三)思维训练8---13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14、15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表现?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你还有哪些困惑?
2.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二
一、确立复习理论,奠定复习基础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应遵循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结合当前课改精神,改变以往的做法。在总复习的课堂上,教师要准确定位师生的角色。教师只是复习课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复习课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复习活动更应倡导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在复习内容组织上,不要选择过多资料,要注意所选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对学生的开发效用。
二、完善知识体系,全力备考
1.狠抓基础、完善结构、形成体系。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一般按“易、中、难”7∶2∶1的比例命题,100分的考题中有90分左右是考查学生对“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在总复习时,教材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对课本上所有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梳理和串联,让学生将各章节知识熟记于胸,并多用发散思维思索本章知识点能够和其他章节的那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在考试时就可以运用相关知识体系解答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最佳发挥。在“知识准备”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两点:一要查缺补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补缺记录”。让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法则等,使基础更加扎实;二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统计思想等)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配方、换元、消元、待定系数、构建数学模型等)的运用,这些都是中考数学必考的内容。
2.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性、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已逐步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这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各地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就会发现探索、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
3.重视对数学应用的训练。近年来,各地数学试题中逐步加强了应用意识的考查,应用题型逐年增加,比例增大,题型多样,其主要特点是:(1)结合教材,联系实际,贴近生活;(2)经常涉及几何、三角、方程、函数、统计、概率等重点知识。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或中考复习阶段都要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性的训练。要让学生会计算、会证明、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尽量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发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书面整洁规范、条理清楚。
三、总复习的应对策略
1.培养语言能力。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是对客观世界一系列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材料,离开了教学语言,思维不可能得以表达清楚。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强调以下三点:(1)教学语言转换(如命题改写);(2)教学模型的构建;(3)教学内容的总结。
2.例题、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由于复习时无具体资料,又因教师水平各不相同,极易导致例题、习题无典型性。好的习题、例题至少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易忘、重要、疑难的知识点;(2)基础题性,但易发挥、拓展;(3)能利用多种方法求解;(4)综合性强;(5)注重现实生活应用。复习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精选例题、习题:(1)加强集体备课研讨;(2)加强信息沟通;(3)开展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心理活动研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配备相应的例题、习题。
3.加强知识联系。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站在高处”解题,帮助他们体验数学的逻辑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可用以下方法解决:(1)让学生阅读教材,以章节为单位,梳理知识的结构图表;(2)结合知识体系进行典型例题讲解;(3)适当加强题组式复习;(4)采用不同方法转化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选择以下方法:1采用因材施教、分层互助的方法进行教学;2加强师生交流,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智力因素的开发;3研究学困生的特长,开展特长教育。(5)优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在应用时突出“变”,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多种方法并轨”,可选择以下三种方法:1单元循环教学法。包括:A.基本原理阶段:B.基本方法阶段;C.解法分析阶段;D.系统总结阶段;E.综合提高阶段。2问题教学法。包括:A.启发设问;B.分析矛盾;C.揭示规律。3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包括:A.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B.教师做画龙点睛式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C.在课堂上做必要的练习,基本做到理解、消化和巩固。
除上述之外,在数学总复习中还有以下四点也不容忽视: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计划和奋斗目标,然后逐步努力实现并尽力稳步提高;2.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教学中要转变“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观念,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渠道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4.认真分析,领会《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了解数学命题的方向、题型结构,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总复习工作。
3.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三
【点拨】 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可用There will be ... 或There is going to be ...。例如:
There will / is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有一场篮球赛。
2. 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100年后人们还用钱吗?
【点拨】 介词in后面接表示一段时间的名词短语,意为“在……以后”,一般与一般将来时连用。例如:
He will be back in three days. 他将在三天后回来。
3. Ill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I went to Shanghai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我将会居住在上海,因为我去年到上海去了,而且喜欢上了它。
【点拨】 fall in love with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喜欢、爱上”,通常指突然间爱上某人或某物。例如:
They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他们相爱了。
4. On the weekends, Ill be able to dress more casually. 在周末,我可以穿得更随便些。
【点拨】 dress作“穿”讲,意为“穿衣”,后面不能接表示衣服的词,但后面可接人作宾语。例如:
Get up and dress quickly. 快起床穿衣。
The girl can dress herself. 这个女孩能给自己穿衣服了。
5. There were many famous predictions that never came true. 有很多著名的预言根本没有实现。
【点拨】 come true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实现、成为现实”。例如:
After many years hard work, her dream has come true at last.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6.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such robots in the future. 一些科学家相信将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
【点拨】 so与such都有“如此、这样”的意思。such是形容词,意为“这样的、这种”,可修饰可数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或不可数名词。修饰可数名词单数时,such要放在不定冠词的前面。so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当名词前有many, much, few, little等表示数量的词修饰时,也要用so。例如:
Ive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flowers. 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花。
7. I need to get some money to pay for summer camp. 我需要得到一些钱来为夏令营付款。
【点拨】 pay for意为“付款”,“为……付款、付钱”,一般要用人来作主语。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book? 买这本书你付了多少钱?
8. No,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either. 不,他也没有钱。
【点拨】 either作“也”讲时,一般用于否定句中;too, also作“也”讲时,用在肯定句或疑问句中。
9. I need some money to buy gifts for my family. 我需要一些钱给我家人买礼物。
【点拨】 动词buy后面可以接双宾语,即buy sb. sth,也可用buy sth. for sb.来表达。
10. Everyone else in my class was invited except me. 除了我之外,我班其他人都受到了邀请。
【点拨】 except是介词,意为“除……之外”,即从整体中除去,不包括在内。例如:
He works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除了星期天外,他每天都工作。
11. You left your homework at home. 你把作业落在家里了。
【点拨】 表示“把某物忘在某地”,要用“leave + 某物 +地点”。而forget表示“忘记”时,一般指忘记某事,不与地点连用。例如:
I left my key at school. 我把钥匙忘在了学校。
Im sorry I forgot his name. 对不起,我忘了他的名字。
12.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when the UFO took off? 当飞碟起飞时,那个女孩在干什么?
【点拨】 1) 过去进行时由“was / were +动词的现在分词”构成,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常与过去进行时连用的时间状语有at that moment, 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nine oclock yesterday等以及由when或while引导的过去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eight oclock last night. 昨天晚上八点我正在做作业。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r friend came to visit you? 当你的朋友来看望你时,你在做什么?
2) 句中的take off意为“起飞”。take off还有另一个意思是“脱下”。例如:
Please take off your dirty clothes. 请脱下你的脏衣服。
The plane took off ten minutes ago. 飞机10分钟前就起飞了。
13. You were supposed to meet at the bus stop this morning to return it. 你应该今天早上在车站见面以归还上衣。
【点拨】 be supposed to意为“理应;应该”,后面跟动词原形,相当于should。例如:
Everyone is supposed to wear a seat belt in the car. 在汽车里每个人都得带上安全带。
14. If you do, the teacher wont let you in. 如果你那样做,老师不会让你进去。
【点拨】 如果主句用了一般将来时,那么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来替代一般将来时。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既可放在主句之前,也可放在主句之后;放在主句之前时,要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例如: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go the park.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15.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youll be able to make a living doing something you love.如果你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你就可以做你喜爱做的事来谋生。
make a living (by)意为“以……谋生”,介词by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动词-ing形式,有时by也可省略。例如:
The young woman makes a living by singing. 这个年轻的妇女以唱歌谋生。
巩固练习
()1. There ______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serving in Beijing in August 2008. (2008云南昆明)
A. will have B. are going to have
C. are D. will be
()2. I hear that he will be back _______ two weeks time. (2008广东省)
A. atB. inC. afterD. for
()3. Qingdao is such a lovely city that I _______it when I first visit it. (2008云南昆明)
A. knew about B. fell in love with
C. found D. noticed
()4. —Can you_____ your little brother? Im busy now.
—OK. Ill do it right now. (2008湖北咸宁)
A. wear B. put on C. dress D. in
()5. —Could you help me do some cleaning tomorrow?
—If I _______, I will do it. (2008辽宁12市)
A. am free B. will be free
C. will have timeD. had time
()6. It was __________ music that I lost myself in it. (2008江苏泰州)
A. such a beautiful B. so beautiful a
C. so beautifulD. such beautiful
()7. If you dont want to _______ for plastic bags in most supermarkets, youll have to bring your own shopping bag. (2008山东临沂)
A. spendB. takeC. payD. cost
()8. —I havent seen Bob for a long time.
—I havent seen him, ______.(2008四川成都)
A. tooB. eitherC. instead
()9. My father will ________. (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A. buy a new book me
B. buy a new book for me
C. buy a new book to me
D. buy a new book at me
()10. —All the clerks went home _________ Mr.Wang. Why?
—Because he had to finish his work.
(2008湖北咸宁)
A. except B. besidesC. without D. beside
()11. This morning I went to school in such a hurry(匆忙) that I _______ my notebook at home.(2008福建厦门)
A. leftB. forgotC. lost
()12. —Were you at home at 9 oclock last night?
—Yes, I _______ a shower at that time.(2008吉林省)
A. tookB. was taking
C. was takenD. am taking
()13. The plane from Shanghai to Paris will _______ in an hour. (2008上海市)
A. take upB. take away
C. take outD. take off
()14. From what we get, we can _______ a living;what we give, however, makes a life.(2008云南)
A. get B. make C. takeD. have
15.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我希望去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
I wish to watch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My dream has __________ __________ now. (2008甘肃兰州)
4.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四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计划 篇五
和兴小学:秦健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整体学习兴趣较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表现欲强。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而且有几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无法下笔解决问题。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面积
第六单元:年、月、日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二)第九单元:总复习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回忆这学期的学习收获,对全册内容进行整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加深对全册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唤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经验的回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方法策略的有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面积的计算和单位的换算、年月日的计算题、小数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五、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 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 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 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 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 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 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6.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3)提问:
①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万位在第()(2)一万里面有()个千。
(3)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2)二百八十三(3)九千(4)五百(5)一千零一十(6)一万
(四)变式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① 204② 2040③ 2400④ 2004(2)550比150多()① 600②700③400④500(3)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1)1090 1009 1100 1909(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四)拓展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最小能填几?)
7□23 〉7667 2.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1)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第二课时 有余数除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竖式计算
43÷7
47÷9
34÷6(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二)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5<32()×7<46()×9<42
(三)拓展练习
1、有16个放木块。
(1)摆5个过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放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放木块。
2、有86个蘑菇,平均放在9个小筐里,每个小筐放几个?还剩几个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秒钟能爬2米,杆长15米,小猴子7分钟能爬到杆顶吗?
4、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5、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四)提高练习
1、大汽车:每次可以运5吨牛肉
小汽车:每次可以运3吨牛肉(1)有13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2)有14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32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5块,还余2块,共发给几个小朋友?
3、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4、请算出第22个图形和第48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
第三课时 混合运算、多位数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口算、竖式笔算、脱式计算等方法进行计算,会估计物
体数目。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竖式笔算、脱式计算等计算方法
三、复习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
(1)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多位数加减法
1、口算加减法
把整百整十数看成整整百数和整十数的和,然后相加减。
1、计算的方法(1)竖式计算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2)脱式计算。(3)验算
加法:减法验算,或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减法: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
(三)基础练习 填空题
1、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应先算()法,再算()法。2、16÷8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3、5×7-2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
4、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
5、甲数是700,乙数是125,这两个数的和是(),差是()。
6、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差是()。 计算题
16+24÷8
18-9×2
30÷6-3
(16+24)÷8
406-168
564+256
498-(146+237)
748-279-327
(四)拓展练习
1、罐头:每盒5元
饼干:每包4元
面包:每袋6元(1)买6包饼干和1盒鱼罐头,一共需要多少元?(2)小明带了20元钱,买了2袋面包,还剩多少钱?
2、水果店原来有123千克苹果,又运来589千克,现在有多少千克苹果?
3、火车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车320人,上车412人,火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4、图书馆有故事书345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12本,科技书有多少本?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
(五)提高练习
1、红红的奶奶今年的岁数是最小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一个最大的一位数,你知道红红奶奶今年多少岁吗?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题时,把个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错看成9,结果和是75,那么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
3、儿子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再过5年,妈妈比儿子大多少岁?
第四课时
长度单位、方向与位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8个方向,能正确介绍路线。
2、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1、长度单位的换算。
2、描述路线。
三、教学过程
(一)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千米=()米
(二)方向与位置
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5题
(1)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2)是简单路线图的理想,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几条路线图,求出长度,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长度单位练习 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2、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用()表示,每1大格的长度是1()。3、10厘米就是()分米,分米用()表示。4、1000米就是1(),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表示。
5、1厘米=()毫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1米=()厘米 1千米=()米
想一想,填一填。
5千米=()米
6000米=()千米 3米=()分米 400厘米=()米 200毫米=()厘米 50厘米=()分米
70毫米=()厘米 18分米=()厘米
9厘米=()毫米 40分米=()米 70厘米=()分米 15米=()分米
4分米=()毫米 300毫米=()分米
三、比一比
80千米()8000米 9分米()3米 5厘米()50毫米 28毫米()6厘米 500毫米()50厘米 6米()58分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80厘米()700毫米 90分米○9米 300分米()300厘米
四、填合适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高峰,高约8848(),长颈鹿的身高约5(2、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蚂蚁的身长约3()
3、青蛙一次能跳7(),数学课本长约2()
4、一棵大树高12()一本书厚20()
5、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550()一张课桌高7()
6、猎豹每分钟约跑2(),兔子的尾巴长约7()
7、小金鱼身长约1(),蜡笔长6()
8、一辆小轿车每小时行驶80(),粉笔长8()
9、钢笔长14(),10张纸厚1()
10、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回形针长约30()。
11、我国最长的铁路线是京九铁路,总长2536()。 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00米。() 排列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70米 800分米 800厘米()2、80米 790分米 78米())
第五课时
角、图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和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情感目标:认识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难点
1、用电子图(格子图)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图形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角
1、特点:1个顶点。2条边
2、分类
锐角:比直角小。
直角: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钝角:比直角大。
3、判断角的方法 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二)四边形
1、长方形特点
①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在一个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正方形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特点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三)基础练习
1、一个角有()个顶点,红领巾有()个角。
2、所有三角形都有()个角,()条边。
3、()和()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边都相等,长方形()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5、把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四)变式练习 判断
1、用放大镜看直角,直角变大。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3、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只有两个角是直角。
5、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 问答题
在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多少厘米? 操作题
1、在点子图中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锐角。
3、在给定的边上画一个钝角。
(五)提高练习
1、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只剪一刀,剩下的图形可能有几个角?
2、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角?
公开课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公开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颍上县培蕾小学设计人: 设计时间:
7.浅谈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方略 篇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45-02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不应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要体现基础性、有效性、发展性,促使学生认知的深化与提高。重视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做好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谈点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乐于独立思考,勇于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在数学复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在复习的过程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复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尝试,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2.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信心受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过重的心理冲击和无形的偏见,老师的有色“眼镜”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是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所以,教师更应该具有一颗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回答问题时讲错了,也应该让他们讲下去,在回答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对全班学生都会有很大启发,这样既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讲出新观点,更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比单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
二、做到四个明确
1.准确把握中考的走向,明确“如何考”,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前提。如压轴题的内容大多是函数、几何操作,图表信息,方案设计,阅读理解,立体图形等,题型多样化。
2.抓纲扣本,明白“考什么”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基础认真研读《中考说明》,明确考什么不考什么,做到考什么就复习什么,不做无用功。
3.准确了解学情,明确“教什么”,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保证学生的情况是任何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管你是由浅入深,还是由深入浅,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4.精选教法,明确“如何教”,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手段。我们知道,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有法,但又无定法,用什么教法,怎样把握复习课的度,关键是我们如何安排复习课的内容。一堂课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重点讲什么,首先讲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做到胸中有数。
三、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精选例题和习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初中的知识体系就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上新课的同时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心中就非常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内容学得好,哪些内容学得差,复习时对症下药,少走弯路,少用时间,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精选例题和习题:(1)精选题例,熟悉考点,强化知识点,在复习中,①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例题,根据复习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②在综合复习阶段,围绕各单元的重难点和中考热点,要精选一些综合性题例,这样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③对有规律的问题要组织学生探究、提炼解题方法,总结规律做到举一反三。(2)精讲点拨,整合知识点。对于初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把多个知识点集中在一个例题或习题中,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由此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创建思维的高速公路,使学生不满足于“知其一”,更追求“知其二,知其三”,举一返三,一通百通,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整合知识可以通过解决复杂的题目来进行。例如,解一道较复杂的分式混合运算题,就可能串连起整式、分式的混合运算与因式分解等知识;解一个较复杂的无理方程,就可能串连起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及其运算、换元法、配方法等知识;画一条抛物线,就可能串连起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轴对称等知识。
四、注重数学方法的复习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化归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具体抽象思想和统计随机思想等。
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像法、解析法、分析法、综合法、作图法、反证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复习中要进行训练,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可采用以下形式:
1.题型变式训练。对同一类问题不断改变题型,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阅读理解题、探究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目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思想、方法未变,增强了训练的兴趣。
2.结构变化训练。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在原型题上下功夫,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感到旧貌变新颜,解题思想、方法变了,引起学生求知欲。
3.题组强化训练。用一定时间对同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而牢。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1-1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03-1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3)B卷03-26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1-06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题09-08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08-19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04-05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