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全国高考题(共10篇)
1.化学选修3全国高考题 篇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认识电解池组成,理解电解原理并初步掌握电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学生学会利用对比总结的方法,比较学习离子放电顺序。
(3)综合分析设计实验验证电解池两极产物。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应用化学和物理知识动手实验,体验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探究过程;
(2)应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信息,应用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组实验与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感受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2、教学难点;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放电顺序判断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教师:电解池、CuCl2溶液、KI淀粉试纸、多媒体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2.化学选修3全国高考题 篇二
第一章静电场
【考纲解读】
本章Ⅱ级要求知识点有: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势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场的描述,涉及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差、电势、等势面等,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及相互区别和联系的理解;二是电场力、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还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将电场概念、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和计算题.
【重点突破】
一、克服基本方法、技能的缺失
要善于运用电场线、等势面为工具,将抽象的电场形象化后再对电场的场强、电势进行具体分析.
【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1所示,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 =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 平面内,则()
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
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
D.φP大于φM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点电荷的电场线、等势线的掌握情况.
【解析】由于点电荷的等势线是以点电荷为圆心的圆,只要做MN、FP的中垂线,两条中垂线的交点即为点电荷所在位置.由数学知识可知选项A正确;再根据正点电荷的电场线是由点电荷指向无穷远处,而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B、C错误.
二、灵活处理带 电粒子在 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
【例2】(2014·山东卷)如图2所示,场强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 电场中有 一矩形区域abcd,水平边ab长为s,竖直边ad长为h.质量均为m、带电量分别为+q和-q的两粒子,由a、c两点先后沿ab、和cd方向以速度v0进入矩形区(两粒子不同时出现在电场中).不计重力.若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则v0等于()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的偏转.
【解析】两带电粒子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在同一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匀强电场中做 类平抛运动.结合题意不难分析出两轨迹的相切点位于矩形区域abcd的对角线交点处.所以由类平抛知识得
【例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3所示,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3/2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 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该小球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B点,且到达B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6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点时的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命题立意】本题涉及匀强电场、重力场、动能定理以及平抛运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章恒定电流
【考纲解读】
本章Ⅱ级要求知识点有: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三种题型都有:若以选择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主要考查电路分析,包括闭合电路动态分析、含容电路、故障分析、非纯电阻电路等;若是计算题,多是和电磁感应、交流电知识结合,需要运用电路知识、动力学规律、能量观点综合解决问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实验题出现的概率较大,2014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题都涉及了本章的实验,但历年实验题的得分情况却不容乐观.
编者语:由于涉及的高考真题本期后面文章已经选用,在此不再赘述.本章内容以电学实验题的形式出现最为常见,故此对其中三个重要考点进行了适当梳理,并对命题动向和应试策略加以适当阐述,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由于体例与上下文不太相同,故将内容放在了文章末尾处,请稍后翻阅.
第三章磁场
【考纲解读】
本章Ⅱ级要求知识点有: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伦兹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磁场的主要考点包括磁场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及应用等.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及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该内容与平面几何联系紧密.热点是磁场在近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等.选择题侧重考查磁场的基本概念、安培力的简单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磁场相关的计算题往往是压轴题,侧重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考查综合运用力学和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重点突破】
一、对磁场性质的考查
【例4】(2014·海南卷)如图5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2l,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恒定电流;a、b、c是导线所在平面内的三点,左侧导线与它们的距离分别为l/2、l和3l.关于这三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比c处的大
B.b、c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
C.a、c两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
D.b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通电直导线磁场特点的了解与掌握、磁场的叠加.
【解析】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离导线越远磁场越弱.由于两导线电流大小相等,因此在离导线相等距离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根据磁场叠加可知,Bb=0,Ba>Bc>Bb,Ba垂直平面向里,Bc垂直平面向外.故选项A、D正确,选项B、C错误.
二、对热点问题的综合考查
【例5】(2014·福建卷)如图6所示,某一新型发电装置的发电管是横截面为矩形的水平管道,管道的长为L、宽度为d、高为h,上下两面是绝缘板,前后两侧面M、N是电阻可忽略的导体板,两导体板与开关S和定值电阻R相连.整个管道置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沿z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管道内始终充满电阻率为ρ的导电液体(有大量的正、负离子),且开关闭合前后,液体在管道进、出口两端压强差的作用下,均以恒定速率v0沿x轴正向流动,液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不变.
(1)求开关闭合前,M、N两板间的电势差大小U0;
(2)求开关闭合前后,管道两端压强差的变化Δp;
(3)调整矩形管道的宽和高,但保持其他量和矩形管道的横截面S=dh不变,求电阻R可获得的最大 功率Pm及相应的 宽高比d/h的值.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磁流体发电机基本原理、电荷受力与运动关系分析及闭合电路的相关计算.
【解析】(1)设带电离子所带的电量为q,当其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平衡时,U0保持恒定,有
(2)设开关闭合前后,管道两端压强差分别为p1、p2,液体所受的摩擦阻力均为f,开关闭合后管道内液体受到安培力为F安,有
一、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
考点解读】1理解描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外电路、内电路、电源、电动势、电压、电阻、电流、电功、电功率等知识,属于电路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虽不是高考的重点,但在高考的重点———电学实验和力、电综合题中都有所体现.
2闭合电路基本参量的计算是指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路端电压、闭合电路的功率分配和能量转化的关系的计算,题型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难度中等.
3当电路中任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将会引起电路中各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本考点在高考中常常涉及,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试题难度中等.要迅速正确解答这一类问题,必须具有熟练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物理量关系的熟练运用能力.
4电容器在稳恒电路中是断路,明确含容电路的电路结构,画出电流流向图,看清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哪一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试题难度中等.
【命题动向】电阻决定因素的考查;电源的U-I图线电动势、内电阻的考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的总电阻发生变化,引起干路电流变化,电源内、外电压变化的电路动态问题的考查;含容电路结构的认识及充放电的考查.
【应试策略】1要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阻定律、焦耳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含义,另外,要密切注意半导体、超导材料等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的新情景问题,并能正确进行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物理量的计算.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上一点纵横坐标的比值表示电阻,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斜率表示电源内阻,在纵轴(U轴)上的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在横轴(I轴)的截距表示短路电流.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上点的纵横坐标的乘积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
2对于一个复杂的混联电路,不容易从原电路上看连接的方式,最好的方法是画出等效电路图,画出容易看得出来的串联和并联形式,串联的部分,应用串联的两个特点和三个性质,并联的部分应用并联的两个特点和三个性质,这样就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3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例如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如果电路中接有电动机、蓄电池等非纯电阻元件,电能大部分就要转化成机械能输出对外做功,或者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对整个电路来说欧姆定律就不再适用了.
4电路中某些元件(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会引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解决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如假设法、理想化方法、极端法、赋值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考点解读】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在近几年高考中几乎是100%出现,是重中之重的热点实验,是考查电路知识的侧重点.这类试题灵活多变,要注重研究方法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本质上是测电阻的实验,属高考间歇性热点,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命题:一是选择器材、电路、判断电流表的内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及实物连线等;二是根据数据画伏安特性曲线,分析曲线弯曲的原因,求某一电流对应的电阻等;三是更换器材,如探究热敏电阻或其他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四是在本实验的基础上,探究电阻的功率、电流或电压的曲线等.
【命题动向】螺旋测微器读数的考查;电路选择、实物连图、数据处理、补全步骤、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的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的选择、误差分析等.
【应试策略】熟悉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方法、留迹法、模拟法、放大法;熟悉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多次测量法、累积法;熟悉实验数据的测量方法:直接和间接测量;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直接比较法、平均值法、列表法、图像法.这些基本的实验方法贯穿在每个实验题的考查过程中,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考点解读】1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等实验器材操作测定,且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蕴含了多种物理实验方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培养实验能力的经典实验,是各省市高考命题的热点.
2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属于高考间歇性热点,高考命题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多用电表的使用,包括各种测量挡的读数,与电路的连接方式;二是用欧姆挡测电阻,这是命题重点,主要涉及测量步骤正确与否的判断、表达、纠错,以填空题型为主;三是根据题意画出黑箱中的电路;四是利用多用电表检测电路的故障.
【命题动向】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电路选择、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注意事项等是常考点;考查多用电表的内部结构、读数、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步骤、探测黑箱元件等.
3.高考化学选修的知识点 篇三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⑴ 烷烃(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⑵ 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
⑶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
⑴ 记忆法:
① 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两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
② 碳原子数目1~4的一价烷基:甲基一种(—CH3),乙基一种(—CH2CH3),丙基两种(—CH2CH2CH3、—CH(CH3)2),丁基四种(—CH2CH2CH2CH3、、—CH2CH(CH3)2、—C(CH3)
③ 一价苯基一种、二价苯基三种(邻、间、对三种)。
⑵ 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成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连接而成)也分别有四种。
⑶ 等同转换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等同转换。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样,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
⑷ 等效氢法:等效氢指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等效氢任一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一物质。其判断方法有:
①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CH3中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个甲基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
③ 同一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或轴对称)位置的氢原子等效。
★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 化学选修四教学计划
★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 高中冲刺化学知识点复习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要点知识点
★ 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
★ 高考化学关于金属性的知识点
★ 高考化学冲刺复习阶段学习方法
4.化学选修3全国高考题 篇四
一、条件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B|A);
2.由古典概型可得:P(B|A)n(AB)P(AB);一般情况,P(B|A); n(A)P(A)
3.条件概率具有概率的性质,即0≤P(B|A)≤1;
4.如果B,C是两个互斥事件,那么P(BC|A)P(B|A)P(C|A);如:在一副扑克牌的13张红心中,当先抽出红心A后,再抽一张恰是红心2或3的概率是多少?此题中A表示抽到的是红心A的事件,B表示抽到的是红心2的事件,C表示抽到的是红心3的事
11件,显然事件B与事件C互斥.而P(B|A),P(C|A),那么
1212111; P(B|C)A(P|B)A(|PC)A12126
二、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概念:
(1)若事件A的发生对事件B是否发生没有影响,事件B的发生对事件A是否发生也没有影响,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如:抛骰子两次,第一次出现3点记为事件A,第二次出现5点记为事件B,显然,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2)若事件A与事件B满足P(AB)P(A)P(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如: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9,问他连续射击两次都命中的概率是多少?本题中,可把第一次命中目标记为事件A、第二次命中目标记为事件B,则两次都命中就是)P(B)0.90.90.81. 事件AB,由于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所以P(AB)P(A·
2.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
(1)事件的“互斥”与“相互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事件“互斥”是指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A与B也都相互独立.
(2)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A与B,A与B,(3)P(AB)P(A)P(B)使用的前提是A,B为相互独立事件.也就是说,只有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才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相互独立,则这n个事件都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1A2An)P(A1)P(A2)P(An).同样,只有当A1,A2,,An相互独立时,这n个事件同
用心
爱心
专心 时发生的概率,才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
(4)1P(A)P(B)表示两个相互独立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
三、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次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注意这里强调了三点:(1)相同条件;(2)多次重复;(3)各次之间相互独立;
2.二项分布的概念:一般地,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kknk率为P(Xk)C(k,0,1,2,n.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np(1p),X~B(n,p),并称p为成功概率.
四、注意事项
1.求解条件概率时,必须认真分析题意,对照条件概率模式,有时的转化是隐含的、巧妙的.
2.对事件的独立性,要结合以前学习的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加以理解独立事件的概念.注意应用独立事件的概念,证明两个事件的独立性.
3.在求事件的概率时,有时遇到求“至少„”或“至多„”等事件概率的问题,如果从正面考查这些问题,它们是诸多事件的和或积,求解过程繁琐,但“至少„”、“至多„”这些事件的对立事件却往往很简单,其概率也易求出,此时,可逆向思考,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进而求得原来事件的概率.
4.二项分布指的是随机变量的概率,两点分布指的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两点分布列,这是它们的区别.
用心
爱心
5.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篇五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傍晚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候,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塘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藉的画图。在作者的妙笔下,心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两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杨万里《暑热游荷池上》共五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诗的一、一句写的是,在一个酷热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诗的二、四句,写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意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两首诗题材相同,写法亦相同,不同的是题旨不同,抒发的情感不同,感情基凋不同。答题时就需关注到其中的“同”与“不同”。
二、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如湖南卷的第1小题对柳宗元和李德裕两诗之中“望”字功用的辨析;第2小题则是对诗歌形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分析。而辽宁卷第1小题是对意象与情感的比较感知;第2小题是对语言进行品味,体会表达效果。
【例二】(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答案:(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解析: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李德裕是杰出的政治家,武宗李炎朝任宰相,可惜宣宗李忱继位以后.最终将他窜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登崖州城作》便是他在崖州时所作。两首诗颇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迁谪失意之人,同样是以山作为描写背景。然而,两诗所反映的诗人的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意境、风格也迥然不同。
虽然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他虽思归不得,但北归的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而李德裕之贬在崖州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正因如此,两诗的“望”山本质上是不同的。
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中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之中的比较,发掘出“异”。
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如天津卷中第2小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福建卷第1小题“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重庆卷第2小题“‘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北京卷第3小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如浙江卷、湖南卷,还有辽宁卷、上海卷。至于比较途径和目的,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果用“同中求异”这一类型。如辽宁卷的第1小题“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还有浙江卷、湖南卷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当关注以下对比热点(这也就是命题人常设题作“比”的方面):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高考语文全国卷中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与4首同是写送别的唐诗进行写法上的比较,就是这种类型。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文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出自/>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结合任一联均可)
(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答:。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彭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参考答案:
(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②两者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4、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答:。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答:。
参考答案:
(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足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3)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解答问题: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两首都写到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
答:。
参考答案:
《春晓》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早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以用“春意闹”的“闹”字来表现。《田园乐》最后才写到春眠,花落莺啼反衬山客的居处和心境越加宁静,其意境主要在“静”上。
6、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1)、(2)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荆,但对项别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
参考答案:
(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6.一道2007年化学高考题解析 篇六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
(2)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
(3)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
(4)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
(1)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m 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ykg(即y/11.2×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m 3(标准状况).
解析:第一问:变相考查同分异构体及相对分子质量的知识;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首先同分异构体可以满足,可推知有乙醇,其次再根据C、H、O个数的改变达到题目的要求,则有甲酸.
答案(1)CH3CH2OH、HCOOH.
出现问题:由于思维不周密,遗漏HCOOH.
第二问:考察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此题并不是对化学方程式记忆的单纯再现,而是给出限定条件,由同学们自己去判断产物,很好的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首先找出关键词: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这句话说明生成物中有CO2、H2O、O2中的一种,其中由于CO和H2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则不可能生成氧气,再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可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2)3CO+3H2=CH3OCH3+CO2或2CO+4H2=CH3OCH3+H2O
出现问题:对题目理解不够深刻,分析不到位,没有抓住关键点,不能准确写出答案.
第三问:考察电化学知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关注了社会热点———燃料电池问题.要想写出正确的电极反应式,首先判断谁作阳极,谁作阴极失电子的一端作负极则负极反应物质为CH3OCH3;第二步,写出总反应式:CH3OCH3+3O2+4OH-※2CO 32-+5H2O;第二步写出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3)CH3OCH3+16OH--12e-=2CO 2-3+11H2O
出现问题:对得失电子数不能准确判断,耗时长.
第四问:(1)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的相关知识;要想知道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联系课本讲授知识可知,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系数小的方向移动,因此需写出催化反应室发生的反应:CO2+CH4=2H2+2CO、H2O+CH4=3H2+CO,则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甲烷转化率减小.
(2)考查有关化学计算能力,难度系数大,区分度高,体现了高考对选拔人才的要求.首先,由CH4+2O2※2H2O+CO2可知,xm 3(标准状况)的甲烷在理论上可产生3xm 3(标准状况)的H2O和CO2,其次,还原反应室有5ykg(y/11.2×103mol)铁生成,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需CO和H2混合气体为:
y/11.2×103mol×3/2×22.4L/mol=3000yL=3ym 3
由C、H原子个数守恒可知生成CO2和H2O的总体积为3ym 3,加上从燃烧室中生成的CO2和H2O,共有3(x+y)m 3的H2O和CO2进入催化反应室,最后由CO2+CH4=2H2+2CO,H2O+CH4=3H2+CO两个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可知,1体积的混合气体(任意比例)进入催化反应室,总会生成4体积的合成气,因此,当3(x+y)m 3的H2O和CO2进入催化反应室可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12(x+y)m 3(标准状况).
答案(4)(1)减小(2)12(x+y)
7.全国高考真题全国卷3文综试卷 篇七
相关文章推荐:
1.年全国高考文综真题全国卷1
2.2016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图片版)
3.2016年高考全国卷1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4.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真题全国卷1(word版)
5.2016年全国高考真题全国卷2文综试题
6.北京高考文综试题答案与解析
7.2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试题
8.高考真题―文综(新课标I卷)
9.全国大纲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8.2011高考作文冲刺题_3 篇八
【冲刺题1】: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和蝶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冲刺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所谓“变”,就是和原来不同,改变,短时期的,特殊情形的;所谓“常”,就是一般,普通、不变的,经常的,持久的。人生和社会时时都在变化,’但人生和社会又必有某种恒常和不变。变有变的好处或坏处,常也有常的好处或坏处。人最重要的一种觉悟就是对常与变的觉悟。
请以“常与变”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800字以上。
【冲刺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诗一首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注]贼,杀害。
这首古诗用极普通的事例,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请选择四句诗中的一句作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副标题可自拟也可不拟)【思路提示】:
这是一道供材料的命题作文。写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吃透四句诗的内涵。“甘瓜抱苦蒂”等诗句字面上不难读懂,而且提示语“„„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已经对它们作了解释(“贪人还自贼”说的是贪图利益的人会伤害到自身,也属于“利与害相生相伴”)。
二、精选自己体会最深刻、积累素材最丰富、最利于展示个性的一句作为题目并构思成文。
三、如果不用原有的诗句作为标题,还是依照写话题作文的***惯,把题目自定为“甘苦浅说”“甘与苦”“好与坏”“苦尽甘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利与害同在”等,就明明白白地违反了作文的要求,无疑是要扣分的。如果画蛇添足,在规定的题目后又加上其他字词,如“甘瓜抱苦蒂,有你也有我”“甘瓜抱苦蒂的真谤”,同样不合要求。
四、可以自拟一个副标题,以揭示文章的对象或主旨。例如“甘瓜抱苦蒂——人生际遇的苦与甘”“甘瓜抱苦蒂——成全你也成全我”“贪人还自贼——琵琶女自述”。还可以在题目下自拟一则切题的题记。比如“利旁有倚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美枣生荆棘——利刺与香花,是玫瑰冷傲于群花中的本钱”。
【冲刺题4】:
阅读杜运燮的诗歌《光和影》,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朝阳的一面
│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总在反射着阳光
│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要求:找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
【冲刺题5】:
我们常常用“俗话说的好”来说服别人,但俗话又往往矛盾对立的两面。例如下面三组俗话:
(1)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3)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请从三组俗话中任选其中的一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章内容必须与该组的两句俗话都相关。
【冲刺题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时报讯
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举止不出格、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对此回应道“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查阅文献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思路点拨】:
1、以行动兑现了在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着这一承诺。”
2、进入公共图书馆是每个人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其身份、职业、衣着等的限制。当然,正如乞丐有权进入公共图书馆读书一样,对此无法接受的人也可以选择离开,因为那同样是他的权利。这也正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特征——你有决定自己行为的权利,但你也必须尊重别人的权利。
3、“城市应该给予底层人群更多的善意,应该能有听任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群的特殊关照,更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须。”善待乞丐、拾荒者的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宽容、尊重他人的精神——这正是一座优秀的公共图书馆所应该承载的精神。
【冲刺题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谷仓里发生火灾,仓鼠纷纷跳窜。火灾过后,人们发现一个角落里有两只被烧死的老鼠,细看之下,发现了它们葬身火海的原因。原来其中一只是瞎了双目的老鼠,它拼命逃向错误的方向,而另一只健康的老鼠拼命拖它逃向正确的方向,结果双双葬身火海。人们纷纷在揣测两只老鼠的关系,母子?兄妹?夫妻?就在此时,一个孩子在旁边插问了一句:“难道它们之间就一定得有关系吗?”一时间,四周寂静。
【冲刺题8】: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广东白云学院今年开学时,公开废除“贫困生”称谓,一律改叫“家庭困难生”。校方称,这是为了更好关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
近年来,此类更名现象屡见报端。如“残废”更换为“残疾”,“差生”更换为“后进生”,“失业”变为“下岗”。
请你针对此现象,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
1、消除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仅仅是换个名词吗?
2、用语言形式的变化来掩饰思想的僵化,典型的讳疾恶医,采用瞒与欺的手段,回避矛盾,粉饰太平
3、语言形式的变化的确可以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但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更应该落实在切切实实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冲刺题9】: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近来发生了一些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争议。
1.江苏泰州徐师傅驾车回家途中,路见一起车祸,伤者浑身是血,躺在地上呻吟,周围已有不少围观群众,见此情景,徐师傅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摄了事件现场、并请在场的几位群众作证,留下了他们的手机号码,随后即用自己的车,将伤者紧急送往医院急救。
2、人民网2011年1月15日报道,78岁老人跌倒,罗湖外语学校高三学生周天成、罗炜上前搀扶,在深圳引起轰动。昨日,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两人各1万元。
3、南京晨报2009年2月23日报道,昨天上午,一名75岁的老汉在南京市下关区三汊河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面对这些事件,你有些什么看法? [思路点拨]:
周天成和罗炜同学的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行为,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风尚、一种导向,其精神高尚、价值可贵、意义非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
老汉摔跤“摔”出了社会的道德危机。这个危机是多重的,既有信任危机,也有社会爱心危机,其深层次的是我们的法制建设的危机。值得追问的是,是什么导致这类事情的反复发生?“助人为乐”这一传统美德是否已经在当今社会中消失?社会需要建立怎么的机制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我们的法制如何才能做到“惩恶扬善”?
社会的道德体系是社会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但是一旦破坏了,重建的过程将是漫长的。这就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了,它包括全社会成员长期的努力。我们身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包括原有道德体系的解构与新的道德体系的重建两方面。而此时此刻,重新找回我们社会的传统美德,重构全社会的价值体系已经刻不容缓。没有精神支柱,我们这个社会即将崩溃,不是经济崩溃,而是道德崩溃。在一个道德崩溃的社会中,规则是微不足道的,人们将失去安全感,人人自危。
一次平凡的搀扶,现在竟然能感动了一座城市,这不禁让我们唏嘘。一次平凡的援手,获得一万元的奖金和“助人为乐阳光少年”的称号,让我们感觉到目前社会所表现出的道德焦虑。自从“彭宇案”以来,对于曾经认为平常的搀扶,如今却让人视作雷区。各种媒体关于老人因为摔倒无人搀扶导致死亡的报道也已屡见不鲜。我们如果连起码的出自道德热心的扶助都不敢实施,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深圳的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目前现状表现出的道德焦虑,但比较我们前段时间出现的道德绝望,这种焦虑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有问题,就要正视,有问题,就要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是解救道德困境的最好办法,因此,对深圳的这种“极端”做法,我觉得怎么褒
奖都不算过分。
公众道德感麻木和冷漠本质上是人们一种特定的畸变状态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怀疑、漠视道德行为等对道德的冷漠感情,以及拒绝、推卸道德义务等消极性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
价值观遭遇挑战,传统道德不断沉沦、道德底线逐渐退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宁坐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抑或是“恨我爸不是李刚”的自嘲,都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焦虑症的具体病症。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躲在背后充当看客或哄客,要是人人都将一己私利置放在社会公德之上,那所谓的和谐社会,现代文明,无异于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深圳两高中生救助跌倒老太能让我们清醒吗?面对倒地者不敢施救事件的屡次上演加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裂变和心理危机,证明了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冷漠化、物质化和形式化现象,也是是非观底线下沉的表现。
深圳两高中生救助跌倒老太成为新闻点是社会的“污点”,更是社会的道德短板显现。当然,从另一方面,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对两位高中生见义勇为的高调重奖,堪称首善之举。对于匡扶濒危的普世价值,很有必要和意义。奖励学生是给孩子们以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应给社会以正确的是非观。
【文章结构】:
一、探究人们为什么不敢见义勇为了呢?(1)社会风气的滑坡,社会道德的沦丧(2)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3)个别案例附带来的恶劣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重塑道德观,重新挽救社会风气。
二、如何认识见义智为这一做法? 应当从两方面辨证地看待:
(1)积极的一面:取得了双赢的局面,避免了许多麻烦,客观上对净化社会风气有一定帮助。
(2)本质的一面:还是道德沦丧、信任不再的无奈之举,“智”的后面是勇为者的重重顾虑、多方考量,如果当“智为”的条件不具备是,不是仍留下见义不为的悲惨、遗憾与无奈吗?
三、应当大力提倡见义勇为,正面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见义勇为精神虽遭破坏,却从未消失 社会应大力弘扬,民众应努力践行。见义勇为的事例:
1、北京大学生张华勇救落入粪池的农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长江学院的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献出了生命。陈及时、方拓、何东旭、军人孟祥斌冰河求人
3、南京“彭宇案”的判决影响。社会上小偷公然行窃,旁人熟视无睹的怪像。
4、曹操逃难途中杀了吕伯奢一家,使追随他的陈宫寒了心。
5、司马光砸缸救人时,是否要先去考虑如何善后?如何去赔偿被砸坏的缸?
几组重要的关系:
1、理想与现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我们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范文】
山高水远而跋山涉水
在时光的川流之上,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执著前行,内心坚定,纵使山高水远,路途多舛,未来夐渺而不可知。他们清亮的眼眸泛着炽热的渴望,偶尔望一望云端,以血肉之躯忍受步行的焦灼与疼痛,山高水远而跋山涉水。
玄奘即是如此。他凝望着千里黄沙,于猎猎罡风中彳亍而行。告别那诗礼簪缨,钟鸣鼎食的大唐盛世,越过衮衮不绝的崔嵬山脉去寻找凌驾于幻世之上的哲思,只因憧憬着远方陌路之上远涉而来的佛光。取经的路途恁远,万水千山,只身一人,他一路传播仁慈,传扬佛法,将莲座上的经文化成了内心对于远方的坚定信念,纵然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也要将那苦山恶水连缀成一首信仰的赞歌。
异域诸国的尘埃中,他面朝远方,甘之如饴,在荒凉而空廓的大背景下,他那永不漫漶的脚印是永远清晰亮烈的那道光。
正如博尔赫斯所说:“理想的拉力用大于现实的推力,正因为有了无数人不畏艰难地追求理想中的希望,才使得那么多生命的璀璨明丽得以成就。”打开现实的镣铐,不畏舟楫地踏上通往远方的道路,唯有如此方可觅得生命的真谛与信仰。
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亦是如此。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并不能阻碍她们突破黑暗统治的罗网而踏上自由的征途。她们追随身为革命者的丈夫,吻别熟睡的幼子,在荒时暴月中,用自己的冰雪肌肤亲触西伯利亚岩壁的锋利与土地的沙砾。在通往莽莽雪原的驿道上,她们坚定的脚步伴随着镣铐敲击岩石的声音,在洪荒蛮地里竟也升起了一股歌意。
她们向往远方,到西伯利亚的矿井之中去照顾被流放的革命者,与她们的丈夫一道用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道自由的彩虹。
山高水远而跋山涉水,这是秋色如焚里蔡文姬荡气回肠的一曲《胡笳十二拍》,也是波澜渌水上郑和的千面船帆的无尽探索,亦是山峦如狱中苏武几十年如一日的遥望故国。
圣经上说:“人生若经历过炼金之人的火与硷布之人的碱,必能尝得丰溢的酒杯。”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路途之折或远,并不是用来灭绝人,相反而是给人一个机会,看你能攀越多高,奔赴多远,坚韧多久,看你能否从兽性中挣脱出来,成为了人,能否从人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成为了神。
所以,山高水远而跋山涉水,大千世界,浩浩尘寰,纵使来时的路曲折动荡,常令人想起,内心伤感复杂,然而只要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路一定会出现,远方也必将到达。
相 约 远 方
尼采说:“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无追求。”追求,是一种心灵的渴望,是寻找一种依托。在远方,有我们的精神故土,我们魂牵梦萦的追求之地,它使我们常常心潮澎湃,虽不能至,心犹向往之。
远方有片广阔的星空,相约在那里,我们亲近着永恒的自然。托尔斯泰曾说,在人群里,我们面对的只是个体,而只有当独处时,我们才能以赤裸的心灵去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宗教的体验令人感动,令人欣喜地发现自己
和自然有了共同的脉搏。那是来自自然的宁静天地,我们这些尘世的心灵在那纯净的空气里,仿佛听到了贝多芬“我的王国在天空”的呼喊,仿佛捕捉到了张若虚“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呢喃„„.远方有块朴素的大地,真实的记录了蜿蜒前行的历史。当我们思考着自己从何而来,当我们对哲学的结果感到茫茫无期,不如踏上征程,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们一起,长途跋涉到佛罗伦萨,不惜住在马厩和破旧的阁楼里,只为聆听古希腊语的教授传授给我们那种古老而神秘的语言,以便亲自翻阅废墟里留下的荷马史诗和索福克斯悲剧诗篇;不如漂洋过海到圆明园残骸前,只为从那尖锐,唯美得触目惊心的破碎里得到启示;不如伫立于远方旷野上神秘巨石阵,仰望那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天文台,潜心思考古人的智慧与困惑。当我们的心贴近远方的这一个个历史片段,而不是局限于自我小世界庸碌一生,个体的生命就会连接上历史血脉,承载了一定的重量和质量。
远方有我们寄托精神诉求的一隅净土,我们因此如海德格尔所言能够诗意地栖居。梭罗去瓦尔登湖时仅带了一本《圣经》,他自己筑舍而居,悠然自得。“我勘察一切,像一个皇帝”,“ 我宁愿一个人坐在南瓜马车上,独自拥有它,也不愿和许多人一起挤在天鹅绒的垫子上。”他选择远方,因为远方使他心中纯净的火焰燃烧;为了求得人性的自由,但丁呼喊出自己的心声却被迫流浪,他回不到佛罗伦萨,漂荡在异国他乡,尽管心灵流泪,却坚强地用鹅毛笔奋斗不止,是远方的自由给了他力量;犹太人这个流浪的民族,虽分布于世界各地,却每年相约于哭墙,在那里他们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忘却了所有的疲惫和颠沛流离的痛苦,只知道远方有这一块圣地值得他虔诚地向往,他能像远古的人们一样,伏在它赤裸的胸膛上祈祷。当我们把心灵寄托于远方,即便现世多么不令人留恋,多么令人苦痛,我们也有勇气为追求自由而付诸一切,哪怕毁灭自己。因为诚如海子,普拉斯,他们伸向铁轨和煤气盘的头颅多么完美地诠释柯本的话:“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痛快地燃烧!”那是一种因为信仰而具有的勇气,信仰梦在远方。
“愿我的高傲陪伴我的智慧,如果智慧竟舍弃了我,我的高傲还可以和我继续狂飞。”是的,像尼采一样,我们一直希望自由地,高傲地飞向远方,纵情追求那遥远的一片天地,相约在那里,我们从此拥有高尚的情怀。
2、有欲与无欲
林则徐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拿破仑又有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3、雅与俗
最近山东阳谷县与临清市争相打起“金瓶梅”的文化牌。两地争相利用西门庆与潘金莲等人大做文章。在阳谷县旅游城里,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王婆茶坊”内西门庆初会潘金莲的场景被塑造的惟妙惟肖。临清市内邀请游客参与表演“武大捉奸”等节目。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与评价? 【思路点拨】:
1、媚俗文化大行其道,错把“庸俗”“低俗”当“高雅”。
2、文化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4、知识与文化(才与德)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药家鑫虽身为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却在交通肇事后残忍地杀害受害者。刘海洋虽身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却将浓流酸残忍地泼向动物园中的狗熊。
【思考】: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多少并不与文化的多少成正比,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文化,无知识也不意味着没文化,但知识是文化的基础,我们在知识的积累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的塑造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真正意义。
5、言与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又有言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
6、真实与谎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泰戈尔 “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
------戈培尔
7、纪律与自由
8、人与社会
没有人是座孤岛
独自一人
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陆的一部分 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 欧洲就少了一点 如同一座海峡少一些一样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 因为我是处于人为之中 因此不必去知道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是为你而鸣
9.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策略 篇九
一、化学实验考题特点分析
1.题型分析:福建省高考化学近些年实验考题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2.考查内容分析。
(1)选择题考查内容。
福建省理综卷中化学部分,选择题有7题,其中有1题是考实验内容,主要以文字表达或装置图形式出现,更多的是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考查的内容包括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选择的正确性、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以及仪器使用中数据处理等问题。
(2)填空题考查内容。
填空题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主要以 “工艺流程图”为背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二是以 “实验装置图”为背景,主要是以教材中的实验为基础,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或者重新组合或截取片段,通过查阅资料的信息来迁移新物质的制取题型。通常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除杂(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性质的检验、气体的收集、尾气处理装置以及防倒吸装置。这类题型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实验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能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二、根据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总结几点复习策略
1.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回归课本。
(1)注重基础知识的整合。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2)回归课本。
高考中实验的考查基本都是以教材实验为基础来加以调整,而且平时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几度强调,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将课本中的实验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对比学习记忆,形成自己的网络。这样不至于因为知识点太多过于松散而显得难记。例如我们常见试纸的使用方法及其具体用途,将它们进行对比记忆,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口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
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1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红碱蓝)
2p H试纸:定量(粗测,测量值只能为整数)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3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4KI- 淀粉试纸: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2)试纸的使用方法。
1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间,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2检验气体:一般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出气口,观察颜色的变化。(注意:PH试纸检验不能润湿,其他气体的检验前需润湿)
2.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
在高考中,我们所见的题都是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但知识点一定是课本中能找到的 。 所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得尤其重要 。 例如课本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我们常用的是固固加热装置,那我们能否改成用其他装置呢?在干燥氨气时我们用碱石灰进行干燥,能否用其他的干燥剂呢?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不拘泥于课本上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 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那我们在高考中就可以临危不惧,应对自如了 。
(2)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是迁移能力。在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首先要了解课本每个实验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各实验中存在着某种的相似性,通过同类变式题的演变、 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例如:(2014·福建高考节选)25.(15分)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产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 SO2= 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 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 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填序号)。
很显然,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我们课本中不需要掌握的物质,很多学生看到这个物质可能就开始害怕,但等我们看清题意之后会发现,实验一第(1)问中考查的是实验室SO2的制备,虽然在鲁教版的教材中,我们并没有明确说明SO2的制备, 但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对于SO2制备也是经常考查,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所以第(1)题难不倒学生。再看看第(3) 题,其实尾气处理问题不少见了,这题也不难分析出考查的就是SO2的尾气处理,除了要吸收SO2,还要防止倒吸,根据分析也不难选出选择d。所以,显而易见,掌握好课本,再具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稍微对知识迁移一下就不难解出这道题了。
(3)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评价设计能力。
近几年,以“实验装置”为背景考查探究性实验题型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它主要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于实验方案准确性的判断。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强调探究实验设计的四原则和对于一个化学实验好坏评价的五视角。四原则包括科学性的原则、对照性的原则、等量性的原则和控制变量原则;五视角主要是可行性、规范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安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于以上几点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遇到新的问题知道从哪里入手。
3.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答题能力。
掌握了以上的几项能力之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对答题的语言规范上。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学生第二卷的实验题所拿的分值并不高。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达的条理性把握不准,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练,词不达意从而造成大量失分。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这方面加以强化,让学生答到点上。例如在“工业流程”中有一种对于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考查。像这种题型,我们要有一套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量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入几滴XXX试剂,若不能观察到XXX现象,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主要遵从:操作→试剂→ 现象→结论。语言简洁明了,答案一目了然。这样长期训练,学生也就不会惧怕这类型题目了。
总之,从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分析,我们从试题中领略高考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在高考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有效利用教材有效资源,并在课程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实验设计的思想,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解读实验,对实验素材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
10.化学选修3全国高考题 篇十
U1.2.3.4.5. A集合 1.2 B集合 2.3.4
则 1.已知全集合1.A的补集合CUA =
B的补集合CUB =
2.A∩B= A∪B = 3.CUA∩B =
CUA∪B = 4.A∩CUB =
A∪CUB = 5.CU(A∩B)= CU(A∪B)= 6.CUA∩CUB = CUA∪CUB = 1.M∩N = M ∪ N = 2.CUM∩N = CUN∩M = 3.CUM∪N = M ∪CUN = 设全集合UR Mx x1 N集合x 1x2 则
M 0.a.b 则 集合M有
个 3 设集合1.非空子集合2.真子集合 3.非空真子集合2x , x 是方程 x-x-30 的两根,则(x11)(x21) 124
1092x2kx150 的两根的平方和为,45 关于x的方程 则K的绝对值是 关于x的方程x2xm0 的两根., 满足 345
则m = 3xm2mx17 关于x的方程 的解小于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222ab 有a-3a-10, b-3b-10 则 ab 8 若实数
329关于x的方程 x(1m)x20的两个根的等差中项为2,则m
210关于x的方程x2xm0两根差的平方是16.则m 已知2
12若2 x19240
x =
xx2x19240
x = 已知 aR 则
成立 22(A)若 a0
则a0
(B)若a0
则aa 22(C)若 a0 则aa
(D)若aa 则a0 已知 ab 则
必成立
11b1ab(A)ab
(B)a(C)22(D)lg(ab)0
2215 a0时 关于x的不等式 x4ax5a0的解是 解下列绝对值不等式:
1.3.23x1
2.4.23x210
232x144xx23
217 关于x的不等式(a-2)x2(a-2)x-40的解集合为R ,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8幂.指.对数的运算
1log23a 则 41.若3.a-1lg2a log252
2log64N-N3
2.xlog 3 log37 x7
1loga(53), log(53)a45.若
成等差数列a =
1 a.b R 且a , , b 成等比数列 则 log4alog4b 26.若
7.若实数x满足2sinlog2x3 求 x-2x32 的值
3a2a()18.若 2
a =
xf()1ax f(3)65 f(1) 19 2
2f(x)x-bxc.有 f(1x)f(1-x), f(-1)0
则 f(x)的最小值是 20
axbf(x)2 f(1)2 f(4)8 f(0) 21
已知 2f(1)f(2)0 且 f(-1)2 则 f(-2) 22 奇函数yf(x)23 是偶函数且在区间(0 ,∝)上是单调增函数的是
(A)yx(B)ylog 是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的是 1-x(C)y1x21(D)y22x(A)yx2(B)ylogx 2x-2 2x(C)y(1)(D)y1-x2 2
3425 1.若x5x5 X的取值范围是
log3 2.若a71 a的取值范围是 26 函数y5x2kx6 图象顶点坐标为(-1,a)则 k = a = 27 函数yx2kx5 满足 f(2)3 且 f(x)9 X的取值范围是 28 1.函数 y1xx2 的最大值是 2.函数 y(x3)(x2)2 的最大值是
3.函数 y2x22x2 最小值是 4.函数 yx23x最小值是 函数yx23xm的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 m = 30 求下列函数定义域
1ylg12y1lg(1ylog1(x1)1.x2 2.x)3.2
1xy2xylog1xy14.lg(x1)5.3 6.22
f(x)1 31 212x1 是
(A)奇函数(B)偶函数(C)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D)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函数yx22x(-2≤x≤4)的最小值是 最大值是(0,33 是偶函数且在2)
内为增函数的是(A)ycosx(B)ytgx(C)yx21(D)y2x2
f(x)x334 已知函数 3x1 f(a)2 f(-a)
a, b , a + b为下列函数定义域中的任意实数, 则满足关系 f(ab)f(a)f(b)的(A)f(x)log2xf(x)2x
(B)
(C)f(x)2x
(D)f(x)x2
f(x)x23x18 的定义域为 37 f(x)3x5ax3bx8.f(-2)10, f(2) 38 抛物线 y2axx21 恒在x轴的下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关于x的方程x2(2m4)x2m24m50的两根之积的最大值是
两根之积的最小值
有
3f(x)x1 在区间(-∝ +∝)上满足 40 函数
(A)f(x)f(x)
(B)f(x)f(x)(C)单调递增
(D)单调递减
2x(m3)xm0 有两个正根,求m的取值范围。41 设方程
242
1.函数f(x)x4(lgm)x1的最小值是-63,求m的值。
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1)在y轴上的截距为-4 则在x上的截距是
函数f(x)2(k1)x(k3)x(k1)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在点(-1,0)的两侧,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44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23y12sinxyx2sinx
3.1.2.22yx1sinx2x
4.y2
ycos5.x3yx3xysinx1ytgxsin3x3
6.7.8.9121545 等差数列{an}中,已知6, 则20
.46 1与9的等差中项是
等比中项是
.2s5n2n
则其第三项是
n47 已知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an2an1lg2,aaaa30s48 已知数列{an}满足
首项为1 ,则其通项公式是
已知数 k , 2k2, 3k3 是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则第四项是 50 已知数列{an}满足an13an2 ,且 a3a820 , 求3第十项的值.2s3n2n,则an为 n51 等差数列{an}前n项的和为
an an1an252 等比数列{an}各项均为正数,且满足 其公比的值是
在-5与16之间插入n个数, 使它们成为和是88的等差数列,求n与公差的值..n54 等比数列{an} 满足n1 其公比是
用0,1,2,3,4,5.可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56 8件产品中有一级品三件, 二级品五件, 抽取三件检查,最多抽出两件一级品的取法
有
种.a2s12yaxbxc 57 从0,1,2,3,4.中任取三个数分别记为a,b,c.最多可作
条抛物线58
a,b全不是零.是ab0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3 是 sin32 的 59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是 函数 f(x)axbxc
为偶函数的 60
b0 ,(a0)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且cos0(02)261
若 则角的值为
已知角的终边过点p(-8,6)sinsin2 sin
已知角的终边过点(3,1)则角的最大负角是
222864
=
4sin22.52 135tg , 则 sin2cos2sin()2465
7tg3121tg75713tg1tg7512 66
cos267 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1.ysin2xcos2x
2.ysin2xcos2x
2y(sin2xcos2x)
3.4.3ysin(2x)sin2x32ysin3x
5.6.2ytan(x)22ysin3xcos3x 36
7.8.y12sin2x22
函数y3sin2xcos2x的最小正周期是
ytg(2x)4的最小正周期是 69
函数70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sin2xcos2x
2.y3sin2xcos2x3
21123ycosx(cos)sinxsinysin22xsin4x52252
3.4.3,最小值是-2, 求实数a.b的值.71 已知函数yasinxb,最大值为22f(x)sin(x)cos(x)63的最大值与最小值.72 求函数73 求函数f(x)sinx4sinx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74 设锐角△ABC的面积是8,AB4,AC5, 则BC 2,AB5,BC4,AC75 在ABC中在ABC中,A为钝角, sinA76
21,则BC边上的中线AD
4, AB5,AC3 则 BC 5
直线x3y20的倾角是
过原点及(-2 , 2)的直线的倾角是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过点(6, 8)与直线3x4y60平行.2.过点(6, 8)与直线6x4y10垂直.3 过点(5,-2)与直线3x60平行.4.过原点与直线3xy60平行.22xy6x4y0的圆心与直线2xy60垂直.5.过圆6.在Y轴上的截距为2且与3xy60平行.80 直线3xy60与23x2y50间的距离是 81 直线3xy60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22xy2x8y80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则PA的长为 82 过点P(2 , 0)作圆22xy18x450相切,且与直线3x4y15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83求与圆
圆心在(2,-1)并过点(3 , 0)的圆的方程是
已知点A(-4 , 6)B(2 , 8)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286 圆xy1上的点到直线3x4y25的距离最小值是
最大值是 287 直线3y2x30关于y轴对称直线方程为
9y2x36588 椭圆的离心率为
2x2y11的离心率e, 则 k 等于289 若椭圆k89 290 焦点为(-5 , 0)与(5 , 0), 且过点(3 , 0)的双曲线方程为
y2x1591 双曲线的焦距为 4x2y2192592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2x2y215493 设椭圆 两焦点为F1 F2,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 则△B F1 F2的周长为 2x94 抛物线2py,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x2y21(2,3)m495 过点的椭圆的焦距 96 yxm 交 y22x于A,B两点,若其中点的横坐标为2,则 m= 11(64)3(0.125)33log53log343log597
计算
759log35
f(x)198
已知函数
2sin2xco2sx34sin2x.求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但当x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是多少?
f(x)(log21x)6log1x8, 当 f(x)0 时.求x的取值范围.99 已知函数
3的直线与x2y2k100 设4a2b21交于点(2 , 3)且椭圆的右交点到该直线的 12
距离为5 , 求,a2 b2 的值.101 已知:向量 a(1,3),若单位向量U 使得 a,U60则U=
102过圆0外一点P向圆引两条切线.A ,B为切点。设OAa OBbAOB120
则向量PO
103设向量a , b 已知ab a2 b1若a(t23)b与atb互相垂直,值。
104已知:向量OA(3,2),OB(4,y)若OAOB 则 OB =
105已知向量 a(1,2)b(3,4)c(5,6)则
a(bc)
求实数t的 参考答案
1,5
1.A的补集合CUA = 3,4,5
B的补集合CUB = 1,2,3,4 2.A∩B = 2 A∪B = 3.CUA∩B = 3,4
CUA∪B = 2,3,4,5
A∪CB = 1,2,5 4.A∩CUB = U6.CUA∩CUB = 5 CU(A∪B)= 5 2 1.M∩N = UU1,3,45 CA∪CUB = 1,3,45
5.CU(A∩B)=
U M 0.a.b 则 集合M有 8 个 3 设集合1.非空子集合 7
2.真子集合 7
3.非空真子集合 6
x1x1 M ∪ N = xx2 x1x2 CN∩M =xx1 2.CM∩N =xx1 M ∪CN =xx1或x2 3.CM∪N =
U
【化学选修3全国高考题】推荐阅读:
高二化学选修3导学案12-05
全国卷化学选修三分析02-03
选修三化学键02-16
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教师教学用书03-27
日常化学选修课论文10-22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01-29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教案01-29
化学实验选修课02-13
高中化学选修五总结05-25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全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