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应龙《个性化备课经验》有感(共2篇)(共2篇)
1.读华应龙《个性化备课经验》有感 篇一
小学数学教育的智者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华应龙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他的数学课有其独特的光彩和风格,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层的意蕴,为众多的学者同仁所推崇。我有幸在前几年浙大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聆听了几节华老师的数学课,感受颇深,让我和现场的教师们一致奉为经典,“相见恨晚”。从此华应龙老师成为我最敬佩的数学名师之一,随后购得一本他撰写的课堂实录《我这样教数学》拜读,深有所感。
本书引用了12个比较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内容相当丰富。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课前的思考准备设计,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解决的过程详尽地、无私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能重新经历华老师的备课过程,更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养分。
很多像我这样的普通教师可能会问,华应龙这样的特级教师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教学思路和创意,有各种独特而吸引学生的教学语言和上课风格,还有随机应变善于抓住各种机会进行教学生成的课堂应变能力,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和闪光的思想精华。读了本书,或许我们会找到一些答案。
华老师是热爱数学的,同时也热爱生活,一直从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开展教育想象,获得灵感,因而总是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想象力和
创造力。比如,他竟然把打篮球和自己成长联系到一起,把篮球当作自己的导师,而且产生了一种美好而遥远的想象——庞加莱猜想。生活处处有智慧,如何认识生活对待生活,实质是如何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期间会产生智慧。
华老师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由此可见,他的数学智慧,也是不断学习、思考、发现以及时间中一点点地积累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告诉我们,坚持是一种比天赋和聪明更重要的品质。
对于生活,华老师充满热爱、激情,不断地刻苦开垦、耕耘;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学生,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发现。他认为儿童本身就是充满创造性、优越性的存在,“一切奇迹都可能在课堂上发生”,“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基于儿童心灵的发现,基于儿童最伟大之处——可能性的发现。因此,他总是理解包容孩子们在可能中出现的差错,从中发现其正确的思路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并常常作为一种宝贵的课堂资源加以利用,生成正确的有用的思路或解决方法。
华老师对人的认识是智慧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是一种智慧。他认为教育教学应该像农民种地一样,要像农民一样不误农时,因物因地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一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一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把学生整整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习像呼吸一
样自由”,做到因教而学,从整体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整个系统,先见森林而后见树木。他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可见,华应龙老师确实是一位小学数学教育的智者。都说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技能,教思想,而华应龙这本《我这样教数学》对于我的意义也不仅是告诉我数学教师该如何教知识和方法,更给了我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对待人生以及如何重新认识数学、认识学生、认识我们日常教学的新的、重要的启示。或许我们都没有成为特级教师的可能,但我们可以通过不停地学习、实践、感悟、积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探索,做一位更高层次的小学数学的教育者。
2.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篇二
华应龙老师致力于探索“化错教学”30多年,近日有幸品读了华老师的专著《华应龙与化错教学》,着实受益良多。无论是“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师生情谊,还是“以爱育爱”的新型师生关系,都拨动着我的心弦,现将华老师的教育观之我见部分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化腐朽为神奇
华老师说:没有错的课堂绝不是一节真课堂,少了差错就少了真实。其实“错”更是课堂中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华老师把化错归纳为: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等三个阶段。这是化错课堂的三个阶段,也是对待差错的三种境界。
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日常常态课,我们都不能怕在课堂上出错,我自然达不到华老师的化错水平,但是我一直认同并践行着,在课堂上只有充分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真正的融入课堂,不怕出错,甚至有时候故意有意识的“导误”。因为出错有时候反而是好事,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知道授课的关键点遗漏在哪里;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深挖出知识点的突破口;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剖析出出错的原因,找出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提高。
二、师者若水
“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言。华老师的体味是“师者若水”。师者若水,宽容博爱。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师者至柔为上,温温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