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调查报告

2025-03-2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出生年月调查报告(共6篇)

1.出生年月调查报告 篇一

年“&MID(A2,9,2)&”月“&MID(#REF!,11,2)&”日“),(MID(A2,7,4)&”年“&MID(A2,11,2)&”月“&MID(A2,13,2)&”日“))=IF(LEN(A2)=15,(”19“&MID(A2,7,2)&MID(A2,9,2)&MID(A2,11,2)),(MID(A2,7,4)&MID(A2,11,2)&MID(A2,13,2)))=DATE(MID(A2,7,4),MID(A2,11,2),MID(A2,13,2))=IF(MOD(MID(A2,17,1),2),”男“,”女“)自己对应单元格输入你需要的内容 不会的我在线教你

可以使用EXCEL中的字符串截取函数截取指定位置的出生日期

比如说想返回标准日期格式 假设A2放置了身份证号,则可以将目标单元格设置为DATE格式

用DATE(MID(A2,7,4),MID(A2,11,2),MID(A2,13,2))

性别同 可以加个if判断截取的字符串然后返回男或者女

具体的用法百度一下就行了

例:A1为***631 大多数身份证号码的位数是18,从左数第7位开始的8个数是生日,如19731029

则提取生日的公式为:

=MID(A1,7,8)(最简单公式)

表示在A1的数字中,从左到右的第7位开始,提取8个数字。即为00000000的格式了。

如要使日期格式为如1973-10-29,则公式为:

=TEXT(MID($A3,7,4)&”-“&MID($A3,11,2)&”-“&MID($A3,13,2),”yyyy-m-d“)

身份证中要判断性别,从左数第17位数(右数第2位)奇数就是男,偶数就是女。=IF(MOD(MID(A3,17,1),2),”男“,”女“)MOD(MID(A3,17,1),2)表示,如果A1中数字的第17位数除以2的余数,即判断奇偶。

但是也有少数身份证也有15位数的。为了方便,把15位数和18位数的身份证统一设置公式: 计算生日

(格式:00000000,如20100311)

=IF(LEN($A1)=18,MID($A1,7,8),”19“&MID($A1,7,6))(格式:yyyy-m-d,如2010-3-11)

=TEXT(IF(LEN($A1)=18,MID($A1,7,4)&”-“&MID($A1,11,2)&”-“&MID($A1,13,2),”19“&MID($A1,7,2)&”-“&MID($A1,9,2)&”-“&MID($A1,11,2)),”yyyy-m-d“)

判断性别:

=IF(MOD(MID($A1,15+(LEN($A1)=18)*2,1),2),”男“,”女“)

在excel中如何把00000000转换成0000-00-00格式

=TEXT(A1,”0000-00-00")

如何转化日期00000000成“”0000-00-00“”格式

   | 浏览:111

  | 更新:2014-11-18 11:03

日期格式转化是一种办公常见问题,使用函数可以方便转化

工具/原料

 excel软件

方法/步骤

1.1 用left、mid、right函数分别提取00000000中的年、月、日数据,如图

2.2 使用日期函数date连接年、月、日数据成0000-00-00格式,如图

3.3 按回车,完成转化

END

2.出生年月调查报告 篇二

由美国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写的畅销书《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2]里的第一章“马太效应”和第二章“10000小时的标准”有两个很有趣的现象:加拿大冰球球员主要出生在1、2、3月和比尔·盖茨等IT巨头主要出生在1955年左右。这两个现象一个与出生月份有关, 另一个与出生年份有关。我们对此十分感兴趣, 想研究此现象在中国社交网络上的情况。

我们将在第二部分介绍使用网页爬虫工具进行数据采集的知识, 第三部分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

1 数据采集

由于“人人网”页面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月份和年份信息, 所以使用网络爬虫工具对其页面进行数据采集。网络爬虫[3]的主要工作机制是利用程序来模拟浏览器向人人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得相关页面信息, 然后利用适当的工具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解析从而获得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将所得到的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以进行后续的实验和分析。本次数据采集所获得的页面信息中, 共有1657名学生有出生年月信息, 这些样本都是随机选择的。

2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2.1 学生数与出生月份关系

从我们的数据中统计发现共有1657学生有出生月份信息, 根据学生出生月份与学生数画图1如下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发现:11月份出生的学生最多, 为172人, 4月份出生的学生最少, 为108人;10月份出生的学生比4月份出生的学生多出64人, 占4月份学生数的59.3%;从10月份开始学生数逐月递减, 到4月份的时候又开始逐渐递增;10、11、12月这三个月出生的学生最多, 这三个月出生的学生比其他9个月平均每月出生的学生数要多出28.9%。

中国的学校新生入学在每年的九月份, 并且很多省份有入学年龄的限制, 即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入学。从而使得10月份出生的学生入学的时候其实已经6岁11个月了, 比其他月份出生的小孩都要大, 相对来说其智力水平会更高一些。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选拔中, 10月份出生的小孩相对其他小孩成绩要好一些, 从而导致在大学生里10月份出生的小孩最多。美国两位研究人员在8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年级中的夏季后儿童学习上一般在中上水平, 而夏季儿童一般在中下水平[4]。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

2.2 学生数与出生年份关系

共有1635位学生有出生年份信息, 由于年份信息跨度较大, 我们选取1980年到1995年这16年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出生年份与学生数进行画图2如下所示:

从图2可以发现:从1980年到1987年, 学生数逐年递增, 从1987年到1995年, 学生数逐年递减;1985年到1990年这6年出生的人为1532位, 占总人数的93.7%, 而其他10年出生的人加起来才占总人数的6.3%;1987年出生的人最多, 共481人, 占总人数的29.4%, 1988年出生的学生数第二多, 为340人, 占总人数的20.8%, 这两年的学生数占这16年出生人数的50.2%;91年到95年出生的人为50, 占总人数的3.1%, 说明这五年出生的人使用该网站的人数剧减。但是该学校这几年一直在扩张, 说明这五年出生的学生数并不比其他年份少, 反而要多。从而可以得出使用该网站的人数越来越少, 至少在该学校是这样的情况。

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与其发展周期有关, 人人网成立于2005年, 2011年5月4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其发展势头迅猛, 从而集聚了大量85年到90年出生的在校大学生。但如今人人网面对众多竞争对手, 增长乏力, 从而导致91到95年出生的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大量使用人人网, 转而使用微博, 如新浪、腾讯、搜狐微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5], 截止到2010年6月, 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 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 该数据与我们的推论相符。与移动互联网流量的限制对其发展不利带来的影响有关, 人人网吸引用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靠耗费流量的视频和图片支撑起来, 这可以从其花费8000万美金收购视频网站“56网”可以得出, 相对来说限制字数和主要靠文字支撑起来的微博更适应现今移动互联网的模式。这可从2011百度沸点11月榜单十大随身应用[6]中微博排名第一, 而人人网并未进入前十的榜单, 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7]中手机微博成为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和手机上网仍以低流量应用为主得到印证。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明显时代特征, 即85年到90年出生的大学生有大量使用人人网的特征, 而91到95年出生的大学生则有大量使用微博的特征。

3 结语

本文以社交网络上学生出生月份研究入学年龄限制对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影响, 以学生出生年份研究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研究结果符合我们最初的预想, 即入学年龄限制的确对在校大学生数量有一定影响, 10、11、12月这三个月出生的学生最多, 这三个月出生的学生比其他9个月平均每月出生的学生数要多出28.9%;学生的出生年份对学生数量的影响较大, 1985年到1990年这6年出生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93.7%, 而1980年到1995年的另外十年的学生数只占到6.3%, 说明学生出生年份对其起使用社交网络平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直接从学校有关部门获取所有学生出生年月的信息, 从而扩大研究样本和研究数据的准确性。也可在全国范围内其他高校展开同样的研究, 从而进一步验证该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王轶.校园SNS网站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1.

[2]季丽娜.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3]网络爬虫.百度百科[EB/OL]. (2011-12-13) [2011-12-21].http://baike.baidu.com/view/284853.htm.

[4]王养华, 阚蔚.关于年龄因素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 6.

[5]调查显示微博渐成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主流渠道.新华网[EB/OL]. (2011-9-13) [2011-12-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13/c_122023788.htm.

[6]2011百度沸点11月榜单.百度网[EB/OL].http://hot.baidu.com/.

3.榆中县出生缺陷干预效果调查分析 篇三

【关键词】 出生缺陷;人工干预;整群抽样;优生咨询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8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来源于2006-2009年就诊对象,均为榆中县城镇及农村妇女,年龄23-35岁,进行孕前、孕后酶免法TORCH检测及孕期彩色B超检查,并实施人工干预措施者共3000人,同期同条件妇女,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者共3000人。

1.2 干预措施 实施三级预防措施,一级干预是孕前对新婚夫妇的宣传教育、营养素的补充,如孕前后3个月积极投放叶酸及斯利安、碘的补充。二级预防是孕前及孕早期进行优生TORCH四项检测,孕早中期行产前筛查及彩色B超检查。尽早发现胎儿宫内感染及胎儿畸形,及時推荐上级医院检查,以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三级预防是对缺陷儿尽早治疗以减轻致残的程度。

2 结果

2.1 实际检查情况 2006-2009年行彩色B超检查和优生检测共6000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干预措施者为试验组,未接受干预措施者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就彩色B超检查结果情况比较,详细结果,见下表:

2.2 根据上表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致畸人数在同期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致畸率的降低说明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讨论

根据我县计生部门和卫生部门B超临床检测显示,畸形胎儿主要以神经管畸形儿多见,因此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是比要的,于是加强孕妇营养,孕前、孕后三个月投放小剂量的叶酸,选择好适宜的受孕季节及年龄,便成为一级干预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我县属于贫困县区,育龄群众文化层次落后,优生意识淡薄,传统任其自然的思想仍占主导,药物漏服或者边远山区发放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干预工作的不彻底性,因此上级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县乡两级计划生育及医疗部门应加大宣传及落实力度,尽可能地保证此项措施得到很好的落实。

由于基层条件有限,技术人员水平及各种检测仪器的落后,造成了部分缺陷儿的漏诊,因此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培训相关技术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尽可能的开展产前及孕前优生TORCH四项检测,孕早中期产前筛查AFP、FreeB-HCG、PAPP-A及彩超检查。检查出明显畸形儿及时终止妊娠,更进一步降低足月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从而减少返贫人数,提高我县的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N].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那年月,有个硬汉 篇四

这条好汉出现在1978年,那部《追捕》,在看惯了红色娘子军的观众心中像台风一样掀起巨浪。一家国内服装厂赶制出了杜丘穿的风衣,几天功夫,十万件一销而空,要知道,那时没有网购,人们的工资才几十块钱。一个年轻小伙子,在看到“杜丘”之后,开始竖起衣领、经常沉默,并且毅然辞去棉麻厂工作,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多年后,张艺谋这个名字与电影密不可分。

张艺谋不知道老爷子的纠结,“生平第一次上妆那天,眼泪夺眶而出。不知怎的,我像是成了小丑。” 在《隐秘的羞耻》里,高仓健这样写道。那时,在家乡人眼中,演员和乞丐是一个阶层,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母亲还劝他别当演员,回家干点正事。他不,借助那些逃亡奔逐的故事,锤炼出坚毅的形象,成为东方男性气概的符号,硬汉渐成。

然而硬汉多孤单,高仓健的传记,叫《孤雁行》,丧女和与江利智惠的离异让这只孤雁形单影只。1982年2月13日,东京一所公寓里,人们发现了江利智惠美逝世,最后陪伴身边的只有她的爱犬。葬礼上,记者们并没有看到高仓健的身影,很多人开始痛恨他的绝情寡义。一个星期后,在江利智惠美的娘家,高仓健一个人来了,手里拿着白色的菊花,无言地坐在她的灵位前,台前那张黑白照片,恰恰是他见她最初的模样。这一年,高仓健已过半百。 此后多年,高仓健一直单身,不再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愿再演电影,每年2月13日,在江利智惠美的墓前,人们总能看到他献花焚香,默默无语,神情凄然。

5.那年月,金门岛上的血光 篇五

一次是蒋经国去世,全岛战备。就不多说了,我都不记得那警戒恐惧延续了多长的时间,一个月?两个月?那时每个连都配四辆轻战车,我们那个连只有一辆,我是战车机枪手,记忆里好长一段时日我们根本是围绕着那辆战车作息,吃喝拉撒,睡也是用睡袋睡在履带旁。总之是随时要翻上坦克,是准战争状态。

另一次发生什么事,当时我们部队没有一个人知道。只知道当时郝柏村(他是那时的“参谋总长”)搭专机驾临金门,全岛戒备。“金门防区司令”赵万富,人称“金门王”,是蒋经国手中的红人,通常像战地司令,每两年一定轮调,因为各军团将领拥兵不听“中央”命令是政治大忌。但这个赵万富,金门一待四年,旅部以下全是他自己的人,可以说部队、居民全当他是大王、岛主。那次,据说郝柏村飞过来金门,赵万富就是搭那班飞机原机返回台岛。等于是统帅亲自来拔掉你,且怕军心不稳,留在金门压了两个礼拜。新递上的司令官叫黄幸强,李登辉时期当到“陆军总司令”。

这件事当时在金门风声鹤唳,消息封锁。当时金门的连长和我是“麻吉”(好朋友),他休假回台湾时,才辗转从杂志记者那边听说出了大事。听他描述,非常惊险:那个夜晚,有一艘渔船趁着涨潮,要强行抢滩。岛上海岸的守军有标准程序:几百米内对空鸣枪;几百米内用机枪朝靠近船只旁边的海面射击,驱赶并阻吓;或也用扩音喇叭喊话;若船只再继续逼近,则指挥官可下令将之击沉,将船上人员射杀。

但当时或已久无战事,官兵一个犹豫,那艘渔船硬是在夜浪中抢滩。搁浅在沙滩时,渔船上举手哀求别开枪,陆续爬下船的是一些老弱妇孺,在守军持枪层层包围下跪趴成一圈。他们表现出如同雕塑一样永恒的表情:惊恐、哀求、颤抖、身躯极尽卑屈化。穿制服持兵器者的咆哮、混乱的喊叫声,在黑夜的岛滩被海浪的拍打节奏冲得时隐时现……

指挥官用无线电话向上呈报,连部,营部,再向上呈报,旅部。深夜的电话。在旅部作了决定,没再往上打扰。指示:按往例处理。

往常的处置就是就地枪杀。这在那个年代,金门外岛海滩,每年可能都有几起渔船抢滩,守军在恍神,戊守准则的第一瞬没发现,让不明船只登岸,追究起来是向上连坐。战地对这种与部队系统运转无关紧要的麻烦,就是清除、清理。射杀,就地挖坑掩埋。

但这次的难题是人数太多了。如果在海上漂进之际,将之击沉,那就是个不存在之境里一阵逆飞的光焰。但越过那隐秘之线,匍伏在这些年轻军人的军靴脚下,他们是一些眼珠骨碌转,不断释放信息“别杀我,别杀我”的身体。指挥官收了无线讲机,下令开枪。但竟没有一个士兵听令扣扳机。所有人被魇住了。不知这段怪异、静止的古典道德剧如博格曼电影的时光,在那些人的记忆里是多长的时间尺度?十秒?三十秒?三分钟?五分钟?

最后是那挂阶少尉的指挥官,怒吼一声,抢过部下手中的机枪,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把沙滩上跪伏的那些渔民全部射杀。这事后来的回述更绘声绘影增漾了恐怖的景象:据说那里头还有大肚子的孕妇,被子弹打烂后,婴孩还从破开的肠肚流出……

他们在天亮前,就地挖了一个非常大的坑,将全部死者埋进,那坑有多大呢?因为据说是连那艘载运这些“进入死亡”的倒霉鬼上岸的渔船,也一并被埋下。

这件事,后来被称为“小金门三七事件”,共有19位越南难民全部被杀。正是这起事件导致了“金门王”赵万富被调职。

6.邹静之 我的年月 我的开心 篇六

虽有“中国第一编剧”的美誉,但邹静之完全没有他的文字那么“招摇”。采访之前,有人告诉《英才》记者:“邹老师充满诗情画意”。但是,采访中他并没有表现出诗情画意,反而一再强调“我是一个‘老派’的人”。

邹静之的“老派”很容易看出来,不单单是性格,在他的家里处处都是“老”的东西,比如家具几乎都是明清的。客厅正中的竹制沙发算是“新”的。邹静之说,如果不是为了客人准备,他们家是不会放沙发的,都是硬板凳。

也许,对着电脑屏幕打字的现代写作者们,无法想象邹静之的数部作品都是他坐在硬板凳上,用圆珠笔一字一句地写出来的。

四级瓦匠

2008年,邹静之、刘恒、万方携手万科影视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龙马剧社,该剧社以创作话剧作品为主。成立到现在五年多,龙马剧社刚刚实现很微小的盈利,前几年邹静之还常贴钱进去。

作为影视界的大腕,一掷千金请邹静之写剧本的人不在少数,为何放着容易的钱不挣,去做赔钱的买卖?

“我30岁之前,并不是写作者,30到40岁,我写诗歌、散文、随笔和极少的小说,40到50岁,我写电视剧。50岁之后,我开始写舞台剧和电影。而且50岁之后,我特别迷恋舞台剧。写歌剧、话剧让我感觉到挑战和兴奋,乐此不疲。”邹静之用了孔子的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解释他的选择。

邹静之16岁半就赶上上山下乡的浪潮,在黑龙江省劳动六年,河南农村插队两年。这期间,他深深爱上了音乐,并且数年如一日,天天练声。当年,他曾去过很多地方演出,也获过大大小小的奖。不过,阴差阳错地两次与专业歌舞团失之交臂。返城后只能选择被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院当名瓦匠。

“我是四级瓦匠,可以砌那种四面都必须非常平的垛子”。这个四级瓦匠常常站在脚手架上唱舒伯特小夜曲。后来,文艺特长为他换来了进办公室工作的机会,他理所当然地以为,总有一天,音乐会成为他真正的事业。直到有一天,父亲一语惊醒梦中人:“静之,如果你用唱歌这份毅力做别的事情,什么都做成了。”后来,邹静之上了大学,开始写小说,写诗,当了编辑,再后来便成为剧作家,一切都顺风顺水。

“别人写作数年,作品都难得有几篇发表,而我一写就能发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当时影响力特别大的刊物上。别人写剧本找不到导演拍,田壮壮用五分钟教会我分场后,我就开始写剧本。写一部上一部,还得了不少专业奖项。我不得不相信,文学对我的眷顾是超过音乐的。”

文学成就了邹静之,却没有扑灭他曾经的梦想。写舞台剧便是圆梦。“50岁的时候,我突然有种感觉,写作生命有限,我不可能永远写下去了。50岁之前是写一部多一部,50岁之后是写一部少一部。这种感觉就让我开始狂写舞台剧。”

他在散文集《九栋》的序中曾写道:“那天去看花,突然一影子从十年前的玉兰树后移了出来。是我。相对无言。树没变,花没变,春天也没变,我看我觉得陌生了。”

被“起哄”

不写电视剧还有一个原因,邹静之还是那个邹静之,但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邹静之说,当年《康熙微服私访》创下40%的收视率,现在不可能再出现了。现在的电视剧似乎也不需要文学性了,他写不了。邹静之把文学的流俗,归根到书写工作的顺利。

“一部金瓶梅是不可能在龟甲上刻出来的。”他说,自己活在写作工具的节点上。进不得,退不得。最好的选择便是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

有一次,邹静之和郭敬明出席同一活动。邹静之在发言中比喻后者是城市里豪华的大厦,而自己则是大厦旁边一家小小的古玩店,不追求风光无限,但总有人会进来买东西。

邹静之对于郭敬明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们,并没有任何偏见,甚至还是敬佩的。他无法理解的,是这个时代。

“许多人批判以郭敬明为代表的一部分年轻人,认为他们扭曲粉丝们的价值观。但实际上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非常复杂的,绝不是电影或者文学能够左右的。粉丝买的电影票,其实就是投的选票。通过这些选票我们就能看到,所有的教化思想,是被计划生育的这一代人唾弃的。而且他们认为他们的态度更高级”,邹静之举了个例子,“比如同性恋这件事,我虽然对同性恋者没有偏见,但也想不到会成为一种时尚。”

邹静之用“起哄”来评价这个时代。的确,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社会,想博出位,只能做些惊人的事。而且因为变化太快,再轰动的事,过不了多久便会销声匿迹,为了不被遗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被“起哄”。文学、艺术、电影……很多本应该充满情怀的追求,也因物质变了味道。

“好名声是奖章,恶名声也是奖章,不管什么奖章,戴得越多,价值就变得越大。”邹静之想不通社会为什么这样,甚至,他找不到了故乡的模样。“我生长在北京,这里就是我的故乡,可是现在我不认识她了,别人是‘北漂’,我是‘漂’在故乡。”

2003年,邹静之开始学习书法,11年来几乎天天写。没有别的追求,就是为了修身养性。邹静之相信,经典是有能力穿透时间。“世事本是此消彼长,潮流都是一时的,能留下的才是经典”。

邹静之没有说他是否希望自己也有经典作品留下,他的很多疑惑也都找不到答案。有一天,他突然觉得答案并不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将要选择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环境下,了此一生。

写至此,突然想起邹静之写在《一代宗师》中的台词:或去,或留,我选择了留在我的年月,那是最开心的日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个人住房装修合同样本下一篇:中国梦班会策划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