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美援朝主题团课观后感(精选4篇)
1.致敬抗美援朝主题团课观后感 篇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烈士陵园悼英烈。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赴朝后首战,历经两年零9个月浴血奋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才赢得了伟大胜利。70年后的今天,19时30分,团中央面向全国团员、队员推出“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共同回眸峥嵘岁月,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团课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关于抗美援朝重要讲话精神“翻译”为具体场景、展品、故事,让我们共青团员更容易理解这场战争“为什么打,为什么赢,为什么伟大”;
经特批进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进行的拍摄镜头,让我们真切看到了震撼人心的展览,振奋人心;
团课也发掘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积极贡献,更让我增强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团员的光荣感……这是一回精彩的沉浸体验,是一曲雄壮的英雄赞歌,更是一次震撼的精神洗礼!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七十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虽没有经历那个激昂的时代,仍要谨记周恩来总理那句振奋人心的呐喊: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为庶民者,当居安而思危;
为国策者,当未雨而绸缪。作为新时代的的青年,我们要有民族风骨、民族力量、民族血性和民族智慧,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入学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争做薪火传人,坚定必胜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致敬抗美援朝主题团课观后感 篇二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观后感心得1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同时,国内开展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度。
广大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志愿军和各种军事干部学校。他们还走上街头,以活报剧、快板剧等形势,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侵略行径,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理家喻户晓。工农群众努力增产,支援前线。各界人民群众还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共捐献战斗机3710架以上,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抗美援朝运动既保证了前线的军事行动胜利,又促进了国内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血雨腥风中强胜了,中国在狐狸和猎狗眼中成熟了,中国在呕心沥血中繁荣了。
中国由贫穷到富有,由到强胜都是由中国人民生命和鲜血捍卫的,我爱中国,中国是我一辈子的骄傲。今天我看到两部短片《断刀》和《决战平津湖》更加的加深了我对祖国的英雄们的敬佩。在《断刀》中,讲述的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有一个山岭如果让敌人先到达,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国志愿军不顾一切竟然在一夜之间走了114里路,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在这惊人的数字中牺牲了多少英雄烈士啊!中国志愿军没有白白的付出,领先到达了那个山岭,到达后5分钟,敌人就到了这短短的5分钟就是决战胜利的关键,在这场战役中中国牺牲了几千人,然而在《决战平津湖》时中国牺牲的却是上万人啊!虽然有很多人牺牲了,但是最后还是中国志愿军胜利了。有很多人会问“中国人是靠什么赢的”因为中国志愿军每个人都穿着单衣,武器也是非常落后的,在大雪中和敌人的飞机大炮对抗,在很多人的眼里中国是不可能赢的,而中国志愿军却赢了。其中有一场战役最令我难忘,那是在非常冷的雪中,志愿军一动不动的等待着敌人靠近,团长吹起了冲锋号,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动,因为他们都冻死了,只剩团长一个人了,团长挥了挥泪,孤身一人奋勇作战,最后也壮烈牺牲了。
中国志愿军就是靠着这种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信念胜利了,他们赢了,赢得光荣!赢得潇洒!同时,我也为我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中国啊!你是我的母亲!我爱您!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观后感心得2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电影院观看《上甘岭》这部电影。说起上甘岭战仗,可算得上是我军历史上灿烂的一页。
《上甘岭》这部电影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七连在前沿阵地上,无水无粮跟敌人顽强拼搏,浴血奋战了二十多天。为了生存,七连连长三番五次组织人员抢水,可是牺牲了许多勇士……就这样,七连终于拖住了敌人的主力,为我主力部队发起进攻赢得了时间,做好了准备。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七连的全体指战员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看完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想起在社会上、学校里、家庭里,常常有人不关紧水龙头,造成长流水的现象,我气从心头起。我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同学一天节约一杯水.我校的一千五百名同学,一天便可节约一百五十桶水。每桶水按二十公斤计算,一个同学每天喝两公斤水,可供一个同学喝四年多!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时我心情无比激动,眼前又浮现出那些为水而献身的烈士的身影。散场后,大家一起商量,要用自己的行动向志愿军叔叔学习,要珍惜每一滴水,因为它是用鲜血换来的。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观后感心得3
一九四九年末春,一个国民党老兵随一艘军舰由上海转退到台湾,此后近三十年听不到家乡父老妻小的音信。为了生计,流浪到美国。那时中美正在朝鲜酣战,当地一些仇华反华分子见到这个中国流浪儿威胁道:不知天高地厚,敢同美国较量,中国佬,滚回去!
老兵觉得天地之大,竟无其容身之处,家不能回,父老妻小不能相见,又恨又恼。回想当初在上海,见到的洋人个个趾高气扬,心中倍感伤痛酸楚,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受那般恶气,不过那时毕竟还能和家人相通,如今……竟不如当初,连父老妻小的生死都不知道了。他恨国民党无能,让国家战乱不断;他恨共产党无事生非,让他远离家乡。他实在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这样懦弱,共产党又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这必败必羞的一战。老兵的烦恼担忧太重了。
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不是他的留根之地,南下吧。但他不知道终点何在。途径中美洲,小国夷民同样鄙视他这个中国人。老兵只是想找一块安身谋生之地,并无他求,可前无去路,后无归路,他开始恨自己是中国人!
一天,孤独的老兵实在太累太累,第二天起床很晚,顾不上吃饭直奔南下的班车,恰共产党胜于国民党,好赶上刚刚启动的汽车。一个黑人双眼直直地盯着他,还不停的摇头。老兵毛骨悚然,想不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忌,看来麻烦又来了。黑人慢慢的移到老兵身旁,满脸不解的样子,轻轻地问道:“中国人吗?”“是的。”话音刚落,黑人猛一转身,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抬高嗓门对着满车箱的人大声说:“朋友们!朋友们!这位先生是伟大的中国人,中国替我们在韩国恨恨地教训了美国这个恶邻。三天前美国佬和他们签定了三八线停战协定,美国佬软啦!”他带头鼓掌,众人稍静,突然整个车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车嘎然而止。老兵就在一瞬间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尊、自信,他自豪地站了起来,忘却了对家人的担忧,忘却了共产党把他赶出国门的愤恨。应黑人、司机等满车人相邀,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亲历的以往缄口难开的国共决战史,倒像一个共产党人,顿时,满车箱的小国夷民都成了他的友好。后来,老兵第一次回国探亲前夕,这当中还有五人向他祝福。
怀着自尊、自信、自豪和众人的劝导,老兵依然重返美国谋生。他常常默默自语:“打得好!打得及时!”
一九七八年仲夏,中美尚未建交,老兵冲破重重障碍,辗转月余,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始终认为那场朝鲜战争,为中国人找回了失落一百多年的自尊、自信、自豪。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观后感心得4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对那些试图包括使用军事手段在内的所有方式来遏制中华民族崛起的国家发出了这样清晰而明确的警示,一切试图阻止中华民族崛起的妄想,都是徒劳的。
上个星期藉着学院开展形势教育的契机,我们观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纪录片》,让我对于这场伟大的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台节目再现抗美援朝历史,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过了60多年,再看朝鲜现状,百姓们以前一直议论,这场援朝战争就不该打!档案节目给了很好的解说回答。这是三把尖刀插在我们身上,1,朝鲜这把刀插在我们头上。2,台湾这把刀插在我们腰上。3,越南这把刀插在我们脚上。美国当年对中国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政治上颠覆。和日本,南韩,台湾,越南,印度联手形成了包围圈。“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战略决策是英明的。这场战争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换来了60年的和平,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和西方诸国明白,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这也是美军建军史上第一次没有取得胜利签署的“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及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使朝鲜免遭了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保卫了世界的和平,同时也有力地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打出了新中国应有的的国际地位,而且更主要的是新中国通过抗美援朝向世界宣告了,世界的事务、尤其是亚洲的事务没有新中国的参与,是无法解决的。但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伟大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中华民族在这场反击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不仅仅在于中华民族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自身的崛起,甚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最伟大意义都不在于中华民族自身。抗美援朝战争的最伟大意义就在于它撬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美苏两个大国主宰世界的格局,在于它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了大国主宰世界时代的结束,在于它彻底颠覆了几百年来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的世界上的事务只能由少数几个西方大国来主宰的传统认识,在于它给全世界注入了小国要敢于反抗大国的欺凌、弱国能够战胜强国的压迫、各国的事务只能由各国人民来管,世界的事务必须由世界人民来管、世界是世界全体人民的世界而不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的世界这样一种全新的理念,在于它开启了国家不分大小、民族不分强弱而一律平等的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崭新时代,在于它为全人类开辟了一条可以通过以战止战的方式来求得共存共生的未来道路。
抗美援朝的胜利固然是伟大的,值得歌颂的。但我觉得更应该值得铭记的是那些为了中国的安全和尊严,不惜倾其所有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最惨烈的是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之战。在五圣山这高度仅597米的土山上,战后随手抓起一把土,就有32粒弹片;一面军旗上,就有381个弹孔;山头上的树冠,全被美国飞机倾泻的炸弹燃烧弹炸秃了,那一米多高的树桩上,竟有100多个枪眼弹头弹片!据15军军长秦基伟将军日记,像孙占元黄继光那样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枪眼,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啊!这是一支怎样的视死如归不可战胜的军队!连美军军官日记里也写下“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观后感心得5
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中国政府看透了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因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难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根绳子同时绑住两个人的一条腿,然后围着操场跑一圈,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老师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分组,结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赵子晗,我高兴地几乎要喊出声来。我想这还不简单,凭我俩的默契,我们一定会取胜的。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赶紧向前冲,可看事容易做事难,还没走出几米,我们就摔倒了好几次,摔得灰头土脸的,我们挣扎着爬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着子晗轻声说:“现在听我口令,我喊一的时候我们一起迈绑着的腿,我喊二的时候迈另一腿。”子晗会意的点点头。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跑的很流畅,最终我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3.致敬抗美援朝主题团课观后感 篇三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时代楷模
中宣部近日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孙景坤(1924年—),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1947年参军入伍,先后在辽沈战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分立二等功。
10月14日,中宣部在中央广电总台举行“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授予孙景坤“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72年前,孙景坤入伍,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毅然参军,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征战中落下20多处伤疤。孙景坤选择了深藏功名,返回家乡务农。
徐振明
徐振明(1925年7月—),男,汉族,祖籍江苏省赣榆县,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离休干部。1942年7月参加工作,1948年7月入党,1980年底从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岗位离休。
月,中宣部授予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1942年,16岁的徐振明加入八路军,在伏击日军的战斗中因作战勇猛荣立一等功。
4.致敬抗美援朝主题团课观后感 篇四
一、用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2人)
(1)杨根思,生于1922年,江苏省泰兴县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7日随中国人民军第九兵团第20军赴朝作战,任20军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1950年11月29日,在围歼美军陆战1师的长津湖战斗,他带领本连3排守卫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战斗中,指挥全排连续打退敌人在飞机、大炮支援下8次攻击后,3排只乘下两名伤员,但敌人并没有停止进攻,仍向小高岭阵地发动了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他见40多名敌人蜂拥向他冲来,这位1950年以“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名义出席过全国战斗英雄大会的英雄连长没有被敌人所吓倒,多处负伤的他,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便向敌群勇猛冲去.在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后,杨根思与40多名美军陆战1师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8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他生前指挥的1营3连,被志司命名为“杨根思连”.杨根思的伟大创举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他称赞杨根思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特授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际勋章和金星奖章.
继杨根思后,志愿军第20军还涌现一位同样用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他的名字叫葛英东.
(2)葛英东,生于1928年,江苏省盐城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1月7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入朝作战,任20军特务团4连排长.在1951年的金城之南的734高地阻击战中,他指挥全排打退敌人5次进攻后,全排战士先后牺牲,但此时敌仍向他发动第6次进攻.葛英东面对敌人的进攻毫无惧色,当即抱起炸药包与进攻之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二、用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6人)
(1)杨春增,生于1929年,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5师104团2营4连副排长.1952年8月5日,在金城座首洞541高地战斗中,全排从6日拂晓打到当天下午3时,先后击退敌人14次反扑,毙伤敌100多人,战至仅剩他和一名卫生员时,百余名敌人向他们冲来,杨春增见势即将手中最后一颗手雷引爆冲向敌人,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当年11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也是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2)李华云,生于1925年,四川省仁寿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入朝作战,任38军114师340团1营1连班长.他在1952年白马山战斗中4次负伤后见多名敌人向他涌来,即用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3)孙占元,生于1925年,河南省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3营7连排长.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发动当天,他奉命带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先后抗击敌人数次冲锋,毙敌多人.当夜,他又率排在向敌占领的我表面阵地2号阵地反击时双腿负重伤,但他仍爬行指挥部队作战.在弹药用完的情况下,他忍着伤腿疼痛爬到敌人尸体堆里去解下敌人身上的手雷为武器.当一群敌人包围他时,他即拉响手雷与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给孙占元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又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当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级勋章和金星奖章.
(4)栗振林,生于1933年,河南省林县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1营3连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指挥全排歼敌80多人.战斗中,他见敌人向他冲来,即用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9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他与15军45师135团的蒋元伦、田立明3人,都是19岁就英勇牺牲的悲壮英雄.
(5)蒋元伦,生于1933年,四川省中江县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2营6连副排长,中共党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队进攻受阻时,即从侧翼扑向正在射击的敌地堡,用手雷与敌地堡内的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9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6)唐治平,生于1930年,四川省宜宾市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29师86团2营5连副班长,青年团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2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三、用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8人)
(1)杨伯钊,生于1936年,四川省云阳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4师100团3营9连战士,青年团员.在志愿军全军中,是最年轻的战士,入朝时,他才15岁.1952年,在763高地扼守战中,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手提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6岁,是32名杨根思式英雄中最年轻的悲壮英雄、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2)李忠先,生于1928年,山东省平西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3营7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上甘岭战役的597.9高地反击战中,他怀抱两根爆破筒爆炸敌地堡时与地堡内的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4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3)田立明,生于1933年,湖北省洪山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1营1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全班击退敌人6次反扑并毙、伤敌170多人后,当敌人又一次进行反扑时,他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9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4)曾平章,生于1925年,四川省富顺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1师92团1营2连副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全班歼敌300多人,负伤后他看到敌人冲来,乃抱起爆破筒冲入敌群,与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5)龙世昌,生于1929年,贵州省松桃县人,苗族,他是32位杨根思式英雄中两名少数民族战士之一(另一名是38军的彝族班长潘学仕).1950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4团3营8连战士,青年团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负伤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为爆破敌地堡,他把爆破筒塞入敌地堡,谁知刚塞进即被敌人推出,他见此情况毅然用自己胸膛抵住爆破筒,与地堡内的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6)刘保成,生于1928年,安徽省阜阳县人,1950年参加中华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4师102团3营9连班长,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甘岭537.7高地战斗中,他带领班里5名战士攻打敌人两个排占领的6号阵地时负伤.但他负伤不下火线,仍奋勇冲上敌占阵地,后被几十名敌人包围,他当即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4岁.1953年3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7)穆守营,生于1928年,山东省沂南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199团2营6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中,他带领班里8名战士增援石砚洞北山次峰我军途中与敌遭遇,敌我当即展开激战.当敌人向他蜂涌扑来时,他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8)贾云明,生于1930年,江苏省沛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2营4连战士,青年团员.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中,他先抢救了3名伤员,后与兄弟班一起连续打退敌人30多次反扑,当身边弹药打光后,敌人仍继续反扑,就在这紧急时刻,他用身边最后一根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四、用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12人)
(1)刘维汉,生于1925年,河南省桃源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40军入朝作战,任40军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作战中,他带领班里一个战斗小组在前沿阵地打退了敌人6次冲锋,毙敌100余人.敌继续进攻时,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2)倪祥明,生于1925年,河南省杞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9军入朝作战,任39军115师343团3营7连副班长.1952年7月22日在老秃山222.9高地防御作战中,他手中的子弹打完后即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先展开肉搏,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战后,志愿军39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当年9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3)潘学仕,生于1922年,云南省路南县人,彝族,是32名杨根思式英雄中的少数民族悲壮英雄.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赴朝作战,任38军114师342团1营2连班长.1951年2月11日,在京安里276.8高地战斗中,他带领全班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多次进攻时双腿负伤.这时,他接到上级撤退命令,因他双腿负重伤无法行走,遂令班里剩下的战士先撤,他则留下掩护大家撤退.班里战士撤退后,敌人遂将他包围,他当即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9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4)姜世福,生于1928年,黑龙江省东宁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入朝作战,任38军113师337团1营3连六o炮班班长.在第四次战役中,他用六o炮准确打退敌人6次进攻.炮弹打完,他即参加步兵作战.战斗中他双腿负伤,敌人见后企图活捉他.他见敌人涌来时即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1952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5)曹庆功,生于1925年,云南省武定县人.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40军入朝作战,任40军118师356团1营1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第四次战役执行阻击任务中,他右臂被炸断.当阵地只剩他一个人时,敌群向他冲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6)李吉武(出生年月不详),宁夏中宁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2月1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63军入朝作战,任战士(具体部队番号不详),中共党员.1952年在智灵洞阻击战中,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7)孙子明,生于1928年,江苏省高邮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1营1连战士,青年团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面对大批敌人向他冲来时当即拉响3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4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8)刘俊卿,生于1919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机炮连班长,中共党员.上甘岭战役中,他一个人就用手中的炮消灭敌人90多人,炮弹打完后,敌人蜂涌向他涌来想活捉他,他当即用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33岁,他是牺牲的32名杨根思悲壮英雄中参军早、年龄大的八路军老战士.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9)欧阳代炎,生于1926年,湖南省耒阳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4团4连副排长,中共党员.上甘岭战役中,他不仅一个人炸毁敌人一个暗堡,还指挥全排打退敌人两次进攻.最后,当敌人又一次反扑时,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10)漆少泉,生于19,湖南省湘潭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199团3营7连战士,中共党员.1953年7月,在涟川郡西北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带领的一个战斗小组就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之后,敌人30多人向他冲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33岁.他也是牺牲的35名杨根思式英雄中年龄最大的悲壮英雄之一.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11)麻俊坤,生于1927年,内蒙古赤峰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2月2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入朝作战,任54军135师404团1营3连排长.在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中,他两腿打断后仍爬行指挥全排先后打退敌人多次反扑,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12)薛志高,生于1930年,四川省简阳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29师87团2营5连副班长,青年团员.上甘岭战斗中,当本班班长牺牲后,尽管他的左臂负伤,乃代替班长继续指挥全班与敌作战,歼敌28人.战斗中,班里战士王合良负伤,把他向另一阵地转移途中即遭敌反扑.他当即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2岁.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五、用迫击炮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
方新,生于1925年,安徽省蒙城县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1950年12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入朝作战,任38军114师342团1营教导员.1951年2月12日,在汉江南岸的守备战中,他的左腿被打断,眼见敌人冲来,他即怀抱一颗迫击炮弹,拖着伤腿奋勇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1952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他是32位杨根思式悲壮英雄中唯一一位志愿军营级干部.
六、用爆破筒与敌人铁丝网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
梅怀清(出生年月不详),四川省綦江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6月22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65军入朝作战,任65军194师580团2营5连战士,中共党员.在朝鲜163.3高地反击战中,他见敌最后一道铁丝网挡住部队的前进道路,为了给部队开路,毅然决定用手中的爆破筒与敌人设置的铁丝网一起炸毁而壮烈牺牲.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除此,杨根思式的悲壮英雄还有: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第68军203师609团2营机枪连排长刘根全(山西省定平县人)在1951年的金城阻战中;第三兵团第12军34师100团1营1连战士冉隆华(四川省酉阳县人)在1952年的官岱里战斗中;第三兵团第15军44师130团警卫连排长李文彦(河南省沁阳县人)在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作战中;第三兵团第15军45师124团2营6连排长葛洪臣(河南省临颖县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第三兵团第12军31师93团3营9连副班长杨国良(四川省大足县人)在上甘岭战役中,与勇士在孤军与敌激战到最后时,分别用手雷、爆破筒、手榴弹等武器与敌同归于尽.牺牲后,刘根全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冉隆华被授予“二级爆破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李文彦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葛洪臣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杨国良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七、黄继光和黄继光式的志愿军悲壮英雄
在世界战争史上,前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涌现过用自己身体堵敌枪口的伟大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根据他的英雄事迹,苏联电影制片厂专门拍了一部电影《普通一兵》.他的英名和英雄事迹早已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军人所知晓,且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5个军里,也先后涌现了7名马特洛索夫式悲壮英雄.
(1)黄继光,生于1931年,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上甘岭战役开始后,黄继光所在的2营奉命向597.9高地之敌进行反击作战.当部队攻克数处阵地后,即被敌7挺机枪组织的集体火力压制而不能前进.在这关键时刻,担负爆破任务的黄继光和战友吴三羊、肖登良奉命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他们在摧毁敌火力点时,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负重伤,黄继光只好单身1人用手雷继续摧毁敌人的火力点.运动中,黄继光连中3弹倒在地上.这时,他见敌还有一挺机枪仍疯狂对我扫射,妄图阻击我部队前进.黄继光为给部队开辟前进道路,毅然起身用自己的身躯扑在敌机枪射孔上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1岁.15军军长秦基伟得到报告,心情十分激动,他称赞黄继光是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上甘岭上筑起了不可摇撼的阵地.他为他指挥的军涌现这位马特洛索夫式英雄而感到自豪!
黄继光牺牲后,15军党委根据他生前的入党申请,特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战后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李井泉批准将黄继光生前的出生地中江县石马乡命名为“继光乡”.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黄继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2)陈开茂,也生于1931年,四川省安县人,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7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补充团入朝作战,任60军179师535团3营9连战士.当年8月,陈开茂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翌年5月被评为“模范团员”.11月,荣立三等功.1953年1月5日,在朝鲜东线鱼隐山883.7高地东北无名高地战斗中,他见敌主峰山脚下的敌暗堡火力疯狂向我前进部队扫射时,当即向班长杨志成请求去摧毁这个火力点.话完,卧在雪地上的陈开茂猛地起身,端起冲锋枪便对敌暗堡射孔扫射,谁知刚打了5发子弹,枪栓因天气30多度的严寒被冻住而射不出去.他随即便向敌机枪射孔投去两枚手榴弹,可手榴弹却被暗堡里的敌人战前置放的铁丝网阻拦而未能凑效.这时,只见陈开茂迅速越过铁丝网猛地扑在敌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1岁.战后,60军党委根据陈开茂生前的入党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陈开茂所在军继任军长张祖谅(前任军长韦杰)得到报告,当即挥泪写《悼词》追悼烈士.他在《悼词》里赞扬陈开茂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猛烈发射机枪子弹的枪眼,掩护部队冲锋,说陈开茂这种英雄行为是60军全军的无尚光荣!《悼词》号召60军指战员学习他的英雄品质,争取歼灭更多敌人,创造更大的胜利!为烈士报仇!新华社朝鲜战地分社记者于1953年1月23日以“在朝鲜金城东南鱼隐山前线一次战斗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实即志愿军第60军)又出现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陈开茂”为题,专门发电讯介绍这位黄继光式英雄陈开茂的事迹.四川省人民政府看到电讯,很快做出决定,将陈开茂生前家乡四川安县安昌乡命名为“开茂乡”.该乡小学也改名为“开茂小学”.陈开茂是志愿军第二位马特洛索夫式战斗英雄,也是志愿军全军继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之后的第一位黄继光式悲壮英雄.
(3)蔡朝兴,生于1934年,与陈开茂同是四川省安县人,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7月,他同陈开茂一起,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补充团同时入朝作战,任60军179师535团3营9连战士.1951年10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蔡朝兴同陈开茂不仅同月参加解放军,又同时入朝,入朝后又一起分到一个部队、一个班、一个战斗小组.在班里,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舞.生前,他们都表示当兵就要当出个“名堂”来,并相互表示:谁也不落谁后,谁也不能给父母、给亲人、给家乡人民丢脸.
蔡朝兴比陈开茂小3岁,在部队,他俩既是战友,又似兄弟.战前,蔡朝兴对陈开茂说:上战场后,你开茂哥能做到什么,我蔡朝兴也保证能做到什么,并互相展开了挑战.他的诺言终于在1953年1月5日的883.7高地战斗中得到实现:此时,当蔡朝兴看到陈开茂猛然起身扑在敌人机枪射孔后,班长杨志成立即高呼全班:“同志们,冲啊!”3班战士当即起身正准备冲时,没料,地堡里的敌人把陈开茂的身体向洞口侧边掀开,敌机枪随即又疯狂地向3班战士猛射,好几名战士中弹倒下,其他战士又只好卧在雪地上.就在这时,蔡朝兴大声高呼:“同志们,为陈开茂报仇,冲啊!”话完,他猛地向敌人地堡扑去,用他年轻的生命去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19岁.这一前一后的壮举,两位四川安县战士的鲜血流在了一起,时间相隔不到10分钟!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蔡朝兴“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4)赵永旺(出生年月不详),山西省左云县人.1951年3月18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入朝作战,任60军180师540团侦察连侦察员.1953年2月12日,他在朝鲜金城东南渔云里战斗中,看到前进部队受阻时,乃毅然向敌地堡的重机枪火力点扑去,同样用自己的身躯去堵住了敌人的射击而壮烈牺牲.山西左云县籍的侦察战士赵永旺,是60军第3位、也是全志愿军第4位用自己身躯堵敌机枪射击的黄继光式悲壮英雄.战后,同蔡朝兴一样,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赵永旺“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5)许家朋,生于1931年,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200团3营9连战士.1953年4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7月6日,他在朝鲜铁原以西的石砚洞北山反击中,看到突击排被敌暗堡的机枪火力所阻,此时,担任爆破的战友牺牲,遂奋勇抱起炸药包冲向前去.途中,他两腿中弹负伤倒下,但他并没有因负伤停下步来,乃拖着伤腿向敌暗堡爬去.他决定用炸药包对敌地堡进行爆破,谁知炸药包淋雨,爆破未成.此时的许家朋没有犹豫,当即向敌暗堡扑去,用自己的身体抵住敌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3岁.战后,23军党委根据许家朋生前的入党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4年2月15日,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同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6)李家发,生于1934年,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6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第67军入朝作战,任67军199师595团1营1连战士.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7月13日,在轿岩山战斗中,他在炸毁敌堡外围火力点时负伤7处,但他为了给部队开辟前进道路,毅然用身体堵住了敌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19岁.牺牲后,67军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9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同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7)李曙荷,生于1926年,湖南省湘潭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10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入朝作战,任24军72师215团3营7连副排长,中共党员.在1953年7月13日发起的金城战役中,他3次负伤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后在战斗中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7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上述志愿军7位马特洛索夫式战斗英雄中,四川省最多,为3人.志愿军第60军又最多,也为3人.四川省籍的3人中,60军的陈开茂与蔡朝兴又都出生在四川省安县,生前,两位烈士的家乡仅相距30多华里.他们是志愿军329名各级战斗英雄中,唯一一对前赴后继的黄继光式悲壮英雄!
八、邱少云和邱少云式的志愿军悲壮英雄
邱少云,生于1931年,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29师87团3营9连战士,青年团员.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所在9连奉命对金化以西的391高地之敌进行反击.为达到突袭的目的,部队于11日子夜即开赴距敌60余米的草丛潜伏,以便第2天晚上对敌发起突然袭击.当晚,参战部队到达潜伏地区后都安全进行了潜伏,没想到第2天中午,敌人一发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的草丛附近.很快,烈火迅速蔓延到邱少云潜伏的草丛.不一会,邱少云身穿的棉衣、头戴的棉帽都烧着了,随即又烧及到他的皮肉.为了不暴露潜伏战友和部队当天的作战行动,邱少云忍着巨痛,任烈火烧身,直到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1岁.战后,志愿军15军党委追认邱少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当年11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际勋章和金星奖章.
然而,邱少云式的英雄不是没有.据作者所知,志愿军第60军在1953年6月10日进行的3800人的敌前大潜伏行动第2天,这个军就涌现多达30多名邱少云式的英雄战士,遗憾的是,志愿军60军没有向志愿军总部申报一名战斗英雄!战后,60军只是对这30多名勇士中的179师535团战士张保才批了一个一等功臣!在黄继光式英雄中,60军179师535团3营9连第一个堵敌枪眼的陈开茂,本可以呈报为一级战斗英雄,但60军没有呈报,仅报了一个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可在陈开茂1953年1月5日牺牲之后半年,1953年7月6日牺牲的志愿军第23军许家朋及之后7月13日牺牲的志愿军第67军李家发,均向上申报为一级战斗英雄,虽然他们在陈开茂之后半年涌现,且都是用自己身躯堵敌枪眼,志司批准了两军的申报,分别授予许家朋和李家发为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都记特等功,而在前牺牲的陈开茂则是二级战斗英雄,
原因是,60军全军尽管先后涌现了3名黄继光式战斗英雄,由于五次战役该军180师为掩护友军后撤自己却受挫的“阴影”未除,使60军领导背上沉重思想包袱,谨小慎为,大功小报,最后导致该军在同期入朝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的3个军中,唯一没有呈报一个一级战斗英雄的军.这不仅使本文作者感到遗憾,也使健在的60军广大指战员感到深深的遗憾!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团课观后感】推荐阅读: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心得05-25
致敬抗美援朝争做时代新人主题作文07-22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观看心得11-25
致敬抗美援朝争做时代新人征文06-26
关于组织收看《致敬向疫而行的你》主题晚会精选个人心得体会12-20
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感悟11-23
《榜样》观后感:致敬大国工匠10-27
榜样·致敬老英雄观后感03-06
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11-27
《一起》致敬平凡英雄观后感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