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13篇)
1.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篇一
一、智慧大转盘
1、动动脑筋,说出下面脑筋急转弯的答案。
矛和盾相拼,最后到底是什么结果?()
2、把下面八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1)耳听为(),眼见为()。
(2)()在天边,()在眼前。
(3)()事不足,()事有余。
(4)宁为玉(),不为瓦()
我发现每组成语中所填的两个字都是()
二、选词填空。
仍然果然居然
(1)天气预报说今天有暴雨,()在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大雨。
(2)粮店老板卖“黑心面”,6袋面粉()没有一袋是够称的。
(3)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干扰,今年我国的经济()会高速增长。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住嘴”铁罐恼怒()了。
(3)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4)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2.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篇二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3.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篇三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4.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 篇四
miǎnfèilìdǎoyǔshǔmòtú
()()沙()()()金()()生长()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只有细心的同学才能发现他们的不同。
胞()潮()披()牧()
包()嘲()拔()枚()
三、补充词语,相信你是词语专家。
窃窃()景色()物产()极目()
风和()各()各()议论()()澎湃
四、照样子填空,它会因你更美丽!
温暖的阳光的海景的珍珠
的玻璃的世界的岛屿
五、给下面的词语找个合适的位置吧!
宁静安静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
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立刻下来。
神秘秘密
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篇五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一定在忙着备考,可是这备考也是需要合适的复习资料的。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希望大家认真作答,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一、基础知识我最棒。
1、看拼音写词语。
xìnɡ fú jì xù qiánɡ liè jī ’ è
wēi xiǎn yù shì línɡ qián pí láo
2、圈出正确的读音。
给予(ɡěi jǐ) 堵塞( sè sāi ) 水分 (fēn fèn)
尽管(jìn jǐn) 战斗( dǒu dòu ) 答应( dá dā )
3、选字组成词语。
顽 玩 ( )皮 ( )具 ( )固
壮 状 强( ) 形( ) ( )大
厉 历 严( ) ( )害 经( )
危 威 ( )险 ( )武 ( )力
4、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雨伞 一( )衣服 一( )剪子
一( )饼干 一( )皮鞋 一( )帽子
5、按要求写词语。
(1)反义词:战争( ) 悲伤( ) 责备( )
(2)带“想”字的成语:
(3)带“情”字的.成语:
(4)我本学期积累的成语:
二、句子练习我能行。
1、修改病句:
(1)我们写作文前应该认真视察生活。
(2)妈妈经常反复对我说:“要好好学习” 。
2、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例: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3、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愿望。
4、缩句: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三、课内知识记得牢。
1、 ,白银盘里一青螺。
千门万户瞳瞳日, 。
2、《丑小鸭》的作者是 ,我还读过他写的童话:《 》。
3、我想把 连在柳树根上。我想把 装在风筝上。我想把自己 。
4、 ,匹夫有责。
四、课外知识我也行。
小 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做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句正确的诗。
2、文章按照 、 、 、 的顺序写小草。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短文是围绕 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画上“ ”线。
五、习作练习我不怕。(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字数300字左右。)
1、你希望自己的房间什么样?请写出自己想像中的房间,题目自拟。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六
xìngyùn zīzhù shíjiànhuìjù
( )( )( )( )
chángshìpínqióngjīchǔ yāngqiú
( )( )( )(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勉强”、“强大”的“强”读音是“qiāng”。()
2.“兴奋”的近义词是“激动”。()
3.“揉”和“润”的声母都是“r”。()
4,“祥”的部首有5画。()
三、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恰当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才:①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②只有,仅仅;③刚刚。
1.外婆到我家才三天,就想回家去了。()
2.昨天晚上,爸爸12点钟才回家。()
3.读了这篇课文,我才知道纸是我国人民发明的。()
4参加篮球训练的同学不多,连你才六个人。()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不经过努力,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7.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篇七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8.七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篇八
A.2 B.-2 C.4 D.-4
2.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由此推测32015的个位数字是( ).
A.3 B.9 C.7 D.1
3.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中”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我 B.的
C.梦 D.国 图1
4.一种上衣每件成本为60元,按高出成本价的25%标价出售,后因库存积压,又按标价的80%出售,每件上衣还能盈利( ).
A.0元 B.1.5元
C.4.8元 D.5元
5.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 ). 图2
A.36° B.54° C.45° D.68°
6.已知线段AB的长为12cm,先取它的中点C,再画BC的中点D,最后画AD的中点E,那么AE等于 cm.
7.若单项式ax2yn+1与-axmy4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2n= .
8.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落在A′处,EF为折痕,再将另一角折叠,使顶点B落在EA′上的B′点处,折痕为EG,则∠FEG等于 . 图3
9.如果|a+2|+(b-1)2=0,那么代数式(a+ b)2015= .
10.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这样一道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请回答:良马 天可以追上驽马.
11.(1)计算:
-1100-(1-0.5)××[3-(-3)2];
(2)先化简,再求值:
x-2(x-y2)+(-x+y2),其中x=-2,y=.
12.如图4,∠AOB=α,∠COD=β,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
(1)若∠AOB=50°、∠COD=30°,当∠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至射线OB与OC重合时,如图5所示,则∠MON的大小 为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继续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COD,当∠BOC=10°时(如图6),求∠MO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在∠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MON=__________.(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图4 图5 图6
13.解方程:(1)3(x+4)=x
(2)-1=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与=6x-2的解互为倒数,求m的值.
(4)某商品的进价为100元,标价为140元,商家要求该商品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问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9.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九
chuān(jiǎ(dài)zhuāng)zhāo(guān(chá)hu)kǒnghúdi(qu(cūzhuàng)fn)(lì(shǐ)yǒu)xìjìn()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字音下打“√”(4分)
(假(jiàjiǎ)装.
白发(fā.fà)
好(hàohǎo)奇.
似(shì.sì)乎
朝(zhāo.cháo)霞
盛(chngshng)饭.
照相(xiāngxiàng).
摇晃(huānghuǎng).
三、辨一辨,组一组(5分)
峰(蜂())瓣(辫())钓(钩())绿(录())耍(要())
四、照样子,写词语。分,每小题填出2个即可。多填并正确可按每空0.5分的标准加分。
(4)ABB――例:笑呵呵)
ABAC――例:又高又陡(ABCC――例:白发苍苍(AABB――例:安安静静
五、照样子变一变,给词语穿新衣。(6分)
1.例:铜钟(古老的铜钟)蜜蜂(清香())手掌(花瓣())力量(决心())
2.例:草地(一片草地)【提示:填数量词】绒毛(照片())学校(歌声())台阶(小路())
六、给词语写近、反义词。分)
1、写出近义词打扮()仔细()汲取()飘荡()
2、写出反义词甜蜜()居然()喜爱()鲜艳()
七、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有的像有的像
2、我奋力的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的向上爬......一会儿一会儿
3、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
4、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有有有还有
八、句子模仿秀。
1、例:快乐的飘荡着孩子们田野里歌声
组句: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弟弟组句:
2、例:姑娘把槐米塞进了篮子。改句:槐米被姑娘塞进了篮子。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改句:
3、例:孩子们进入了梦乡。填充:(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草地上盛开着花儿。填充:()草地上(争先恐后地)盛开着()花儿。草地上常常我玩耍在和。
4、例:八月,天多热。把句子写具体: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①雨,真大。②天,真冷。③他(她),真好。④同学们读书真认真。
10.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篇十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ù
diã
píng bà
mì
shí
hã lǒng
()()()()
mǎn zài
ãr guī
yǐn rãn zhù
mù
()()wán shuǎ
chuān daì
jí
qǔ
shâng kāi()()()()
二、比一比,再组词
珠()桥()停()襟()亿()朱()乔()亭()禁()乙()谋()障()诗()绿()某()章()寺()录()
三、拼一拼,再组词
jiǎ()
hǎo()
fā()假
好
发
jià()
hào()
fà()
huǎng()
zhāo()
晃
朝
huàng()
cháo()
四、选词填空
1、座
坐
在汽车上,我刚()下,正好上来一位老奶奶,我把()位让给了她。
2、飘
漂
刚刚()荡在空中的塑料袋,现在落入河中,在水面上来回()浮。
3、尊
遵
小明是一个()敬师长、()守纪律的好学生。
4、爱惜
爱护
我们小学生要()时间。
5、严肃
严格
王老师虽然和蔼可亲,但是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挺()的。
6、精彩
美丽
今天,李明表演的节目真(),搏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7、沉重
繁重
周玲玲知道自己错了,心情格外()。
8、连续
继续。
我的成绩虽然进步很快,但还要()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
2、我()向峰顶爬去。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4、多么()的草地!多么()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
()我常常扒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了水池里去。()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七、读一读,做一做。
(一)、课内阅读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舞----
居然----汲取----
决心----
2、“居然”的意思是:
。朗读这段对话时要用的语气来读。
3、“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A、“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B、“我”和老爷爷相互扶着,一起爬上天都峰的。
4、爸爸说的“汲取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A、面对困难能勇于挑战,顽强向前,就是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B、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
(二)、课外阅读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烂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先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好词佳句„„肚子里的词汇多了,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 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①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②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③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2.写近义词。
品味()
奇怪()
3、我会写句子。
不仅„„.还„„..4、在文中用“
”划出怎样煮书的句子。
5、煮书有什么好处?
6. 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怎么理解的?
7、读了这片课文,你觉得应该怎样还能学好语文?
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chuān dài hú diã
yïu xì
wán shuǎ
jiǎ
zhuānɡ()()()()()ɡuān chá
yǒnɡ qì
rïnɡ máo hã
lǒnɡ
jìnɡ
lǐ()()()()()
二、我会连。(4分)
禁
chàn
攀
链 颤
dǎi
铁
登 傣
jìn
摔
亭 某
mǒu
凉
跤
三、组词。(10分)
瓣()峰()坪()孔()掌()辫()锋()评()礼()常()
四、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6分)
假日(jià jiǎ)
好奇(hǎo hào)
白发(fā
fà)似的(shì sì)
摇晃(huǎnɡ
huànɡ)朝霞(cháo zhāo)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2、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六、照样子,写词语。(8分)
白发苍苍()()()()
笑呵呵
()()()()
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教师
一()小路 一()草地
一()课文
一()相
一()炊烟 一()槐米
一()小学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早晨,从()上,从()里,从一条条开着()和()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景颇族的,有()和德昂族的,还有()的。
2、你们这()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力量。
3、(),怕得鱼惊不应人。
九、照样子写句子。(6分)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得翅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得,像觅食的小鸭子。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十、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向 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
它是金色的 草地也是金色的 花朵合拢时
金色的花瓣被包住
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1分)
2、给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3分)
3、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2分)
4、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5分)第一层:
。第二层:。
十一、写一写你课余参加的一项活动,注意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活动的过程,还要注意写出自己参加活动时的感受。(23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bí lǜ
liáo kuî
wēi wǔ
zhù mù
fǎn huí
()
()
()
()
()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上的在音节上面打√)。(4分)倒闭(dǎo dào)灿烂(làn lán)朝阳(cháo zhāo)暑假(jiǎ jià)
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将()乘()揪()积()漫()
蒋()剩()秋()极()慢()
四、按要求写词语。(8分)
1、反义词:
开心—()
前进—()
喜爱—()
假—()
神奇—()
合拢—()
将来—()
正—()
2、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许许()();
漫()遍();
()()注目;
()光()色
()云()雾;
阳光()();
大()小();
()风()浪
五、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8分)
碧绿的 阳光
马在 路上
坐
火红的 大海
鸟在 空中
跑
灿烂的 树叶
人在 山上
开
蔚蓝的 枫叶
花在 车上
飞
六、选词填空。(6分)
1.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的小花。(引人注目 ; 引人入胜)
2.我()王小华学习成绩赶上来,因为他现在变得()时间,发愤学习了。
(爱惜;珍惜;发现;发明)
七、读句子,写句子。(5分)
1、当我近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
当
,又。
2、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他脸上。
等,便。
3、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当
时候,是。
4、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辅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好像。
5、水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还有的像矗立的宝塔。
八、造句。(4分)
1.闪耀:
2.威武:
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4分)
1. 辽阔的天空
无边的大海
2. 我是
少先队员
队旗
也是
十、在下列句子中的错字下面画上横线,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4分)1.清晨,天气格外晴朗。
()
2.他在用心思索一道难提。
()
3.那天,我起得很早去站台,发明铁轨上停着一辆很长的火车。
()
4.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旺盛。
()
十一、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标在括号里。(5分)()路上,我遇见一个小男孩。他正认真地用破砖头在一个洼地建“桥墩”。
()我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于是,我转身向自己的家走去。
()“桥墩”建好了,他扛来了一块小木板铺在“桥墩”上,然后站在“桥面”上试着过桥。但是,小桥倒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被一道数学难题难住了。我走出家门想到同学家去问问。
()他不声不响地蹲下去,重新建起“桥”来,而且比刚才更认真。
十二、填空。(6分)1.在《爱是什么颜色》这首诗中,写火红的诗句是。
2.我的家住在,窗前是。
上有的蒲公英。
3.《金色的草地》里的“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蒲公英:
十三、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1.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在段中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词语下面画“~~~~”。
3.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打比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
4.这段话先总写,接着从
、和腹部三个方面具体写,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 上册第一单元
(8
一、看拼音,写词语: 分)看拼音,写词语: píng(wán(bà)shuǎ)((yǒng qì)(yǒu qù)(guān chá)(hú diã)(kǒng quâ)rïng máo)
1、这时候,窗外十分()(,)不摇了,()不叫了,()这些。()停在)
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 里的(),是那样()的是,跑来了几只()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2、花朵(时,()时,它是()的()的,草地也是()被包住,草地就变成()望:啊,()的;花朵()的了。)这么高,在()
3、我站在天都峰脚下(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二、辨一辨,组一组: 辨一辨,组一组:(10 分)要(耍()劲()经()钓()钩()辫()瓣()扰()拢()))叫人发颤!)。宝贝书橱
4、路人借问遥招手,(八、阅读并回答问题(10 分)阅读并回答问题(三、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分)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标出: 标出(4 假(jiǎ zhuāng)装(6
四、我会填: 分)我会填:(摇晃()的草地)(假装()的铜钟)(攀登()的枝干)假(jià rì)日 晃(huǎng yǎn)眼 摇(yáo huàng)晃
我家房间的东南墙角,摆着一只棕色的书橱。它有 150 厘米高,书橱顶端的左右 角上还安装了会旋转的小蜡烛灯呢!一打开的话,光彩夺目,漂亮极了。书橱分上中下三层。不同类的书分别摆在不同的层次,上层放的都是字典 之类的工具书 如果学习上我碰到困难 它们便是我的小老师 辞海
中间一层放的是知
(6
五、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 分)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 忽然 居然 果然)让我找到了。)下起了雨。
识性的百科书和一些文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百科全书》《格林童、、话集》《鲁滨逊漂流记》等,其中有中文版的,还有英文版的呢!下面一层放的是爸、爸、妈妈的书刊杂志。瞧,我一个人就占了书橱的两层,这两层里不仅放满了书,而 且装满了爸爸妈妈对我的希望啊!每当我走进房间,看着一排排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好像感到它们在提醒我: “你可千万别把我当作摆设,要把我的知识全部装进你脑袋 里,不然我会被压在里面喘不过气的啊!”我想,我一定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书中。的营养,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我爱我家的书橱,它可是我家的宝贝。!1.给第 2 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1、这本书我丢了好多天,没想到,今天(2、气象预报说今天午后有雨,吃完午饭,(3、从路边()窜出一条大黄狗,把我吓了一大跳。
(6
六、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分)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秋天,一片片红红的、黄黄的叶子像2、3、多么 像一只离弦的箭。!多么
(12 分)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2.照样子写词语。整整齐齐 3.文章首先对书橱的 颜色 对书橱里的书进行了介绍。外形 作了介绍,然后按从 上 到 下 的顺序
11.新目标七年级下期末测试题(三) 篇十一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 Green Garden is b____ Sunshine Supermarket and Happy Library.
2. Her father works in the h____. He is a doctor.
3. He doesn’t like the r____ days.
4. My mother would like a m____ cup of coffee.
5. His uncle is average b____.
B)根据括号中所给词的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6. Don’t ____(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7. Mr Jones ____(go) to Australia last Monday.
8. Look! Linda’s brother ____(play) soccer with his friends.
9. This girl has to ____(help) her mother make dinner every day.
10. Do you enjoy ____(read) Miss Smith’s articles?
C)用方框中所给词语完成下列句子。
friendly, reporter, restaurant, snowing, bank clerk
11. A waiter works in a ____.
12. Jack is always ____ to me. I like him.
13. It’s cold and ____ in Moscow.
14. A ____ sees a lot of money every day.
15. A ____ works for a magazine.
D)从方框中选出适当的短语完成下列句子及对话(注意部分短语的形式变化)。
arrive late for, on vacation, long curly hair, be from, in front of
16. Where did your aunt go ____?
17. My pen pal ____ Japan.
18. His house is ____ Green High School.
19. Her brother is very lazy. He often ____ school.
20. ——What does your sister look like?
——She has ____.
E)选出适当的一项替换划线部分。
21. My bike is black, what about yours?
A. how about isB. what color isC. what colorD. how about are
22. They got to Beijing on time.
A. arrive inB. arriveC. arrived inD. arrived
23. The yellow shirt is not cheap.
A. expensiveB. interestingC. goodD. nice
24. It is raining now.
A. rainB. rainsC. rainyD. to rain
25. Bridge Street is a good place to have fun.
A. enjoy yourselvesB. having fun
C. has a good time D. enjoy a good time
Ⅱ.选择填空。(15分)
根据句意,选择最佳答案。
1. ____ Saturday morning, he went to the park.
A. AtB. InC. On
2. This boy has no pens ____ no pencils.
A. orB. andC. but
3. There is ____ orange juice in the glass.
A. a littleB. manyC. a little bit
4. Bill is from London and he is an ____ boy.
A. eight years old
B. eight-years-old
C. eight-year-old
5. This TV show is ____ boring.
A. kind ofB. a little ofC. a kind of
6. How did you ____ your weekend?
A. spendB. takeC. do
7. The children had fun ____ at Linda’s party.
A. playB. playingC. plays
8. My brother wants ____ a reporter because he likes to talk to people and ____ stories.
A. to be, writesB. being, writeC. to be, write
9. It’s time ____ class. Let’s ____ into the classroom.
A. to have, goB. have, goC. to have, to go
10. What ____ your mother ____ last night?
A. does, doB. did, doC. do, did
11. It’s ____ outside. We have to ____ at home.
A. rain, stayB. raining, stayingC. raining, stay
12. ——What does your father ____?
——He is medium build.
A. look likeB. likeC. do
13. ——What is your uncle doing?
——He ____ his car.
A. cleansB. cleaningC. is cleaning
14. ——____. Is there a post office on Center Street?
——No, there isn’t.
A. SorryB. Excuse meC. Nice to meet you
15. ——____?
——I’d like a small bowl of noodles.
A. How are you
B. Can I help you
C.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Ⅲ.句型转换。(10分)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每空一词。
1. He did his homework last night.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he ____ his homework last night?
2. I asked students about fashion last week. (改为否定句)
I ____ ____ students about fashion last week.
3. My father went to the hotel by taxi. (改为同义句)
My father ____ a taxi ____ the hotel.
4. You can’t play the guitar in the classroom. (改为祈使句)
____ ____ the guitar in the classroom.
5. Her uncle is sleeping in the bedroom.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is her uncle ____ in the bedroom?
Ⅳ.连词成句。(5分)
把所给单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句,注意每句的标点符号。
1. neighborhood, there, the, school, in, i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o, not, for, class, be, la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exchange, Linda, to, be, an, wants, stud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short, a, with, Mr Smith, man, hair,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is, Peter’s, kind, music, favorite, what,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汉译英。(10分)
根据汉语句子完成下列英语句子,每空一词。
1. 我爷爷会说一点儿法语。
My grandfather can speak ____ ____ French.
2. 一群女孩子正在做游戏。
A ____ ____ girls are playing games.
3. 我们学校在中心花园的对面。
Our school is ____ ____ Center Garden.
4. 琳达不戴眼镜。
Linda doesn’t ____ ____.
5. 我们必须戴帽子吗?
Do we ____ ____ wear hats?
Ⅵ.情景交际。(15分)
A)将下面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组成一段完整的对话。
A. You’re welcome. But the lights are red.
B.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 The park is near a tall office building. It’ll take you about fifteen minutes.
C. How can we get there?
D. Excuse me, is the People’s Park far from here?
E. Now the lights are green. You can go!
F. Thank you very much.
G. Well, we have to wait.
H. You can take the No. 5 bus there, or you can walk there.
I. No, it’s not far.
J. How do we walk there?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5.____ 6.____ 7.____ 8.____ 9.____ 10.____
B)选择方框中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对话。
A. He speaks English and Chinese.
B. He is thin and has short curly hair.
C. Yes, he does.
D. I’m writing a letter to my new pen pal, Bob.
E. He is from Canada.
A: Hello, Bill. What are you doing now?
B: __11__
A: Where is he from?
B: __12__
A: What language does he speak?
B: __13__ Sometimes he writes to me in Chinese.
A: Really? He is so great. What does he look like?
B: __14__
A: Does he like China?
B: __15__ He thinks China is a beautiful country.
Ⅶ.完形填空。(10分)
The first class was over at nine. Betty went out of the __1__. She played games with Jenny and Sandy in the hallway. At __2__, the sec-ond class began. Betty put a gum(口香糖) in her mouth and went into the classroom.
Mr Brown put a map on the blackboard. He is __3__ and often tells his students to keep the rules. But he’s a good __4__ teacher, so the children like him. He asked, “Where’s Egypt? __5__ can answer it?”
All the children began to think of __6__. Mr Brown looked around and waited. He found Betty __7__ something and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He was __8__ and came up to her. Now he knew what the girl was chewing (咀嚼).
“Betty!” said Mr Brown. “Take the gum out of your __9__! And then __10__ us the answer!”
1. A. bedroomB. officeC. classroom
2. A. half past eightB. nineC. half past nine
3. A. shyB. strictC. friendly
4. A. geographyB. physicsC. gym
5. A. WhoB. WhatC. Where
6. A. themB. theyC. it
7. A. makingB. eatingC. watching
8. A. happyB. angryC. tired
9. A. pocketB. bagC. mouth
10. A. tellB. sayC. speak
Ⅷ.阅读理解。(10分)
(A)
I cleaned my room yesterday. I found an old diary. I wrote it when I was ten years old and I am fifteen now.
When I was ten, my mother took me to math classes three times a week. She wanted me to be a scientist. And I had to practice the guitar for two hours at home every day. But I don’t do these activities now. I often play chess and basketball.
I also found some old photos. I was short when I was ten. I had long hair. Now I’m quite tall and my hair is very short.
I didn’t like the teachers when I was ten. So I didn’t study hard. And I got low marks. Things are fine now. I am good at all my subjects. I couldn’t stand the school rules now. I know they are good for us.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B)
根据以上规则回答下列问题。
6. What must the students do when a teacher comes into the class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When must the students arrive at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What must a student do if he is 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Can the students drink in the class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Must the students stay at the school at lunch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Ⅸ.书面表达。(10分)
假如你是Bill,是Green High School的一名学生。请给你新结识的笔友Bob发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你的外貌、爱好、学校生活,70词左右(注意电子邮件的格式)。
————————————————————————————
————————————————————————————
12.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篇十二
《课程标准》指出:计算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强调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注重口算,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了第一学段最为复杂的计算知识, 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其中, 教材在内容编排、例题安排、素材选取都体现了《标准》中关于计算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加大教学步子, 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等。但事实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由于部分教师对课标理解不深, 课堂表面热闹了, 算法多样了, 在练习的时间、数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 忽视了学生思维及技能的训练, 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弱化的趋势。因此, 本研究是针对区域小学生第一学段学习后,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保持情况如何?计算的基本技能如何?期望通过采集一些真实可信的数据, 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同时, 通过对部分师生的访谈, 了解新课程下师生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二、测试目的及方式
1. 测试目的。期望通过这次测试与分析的结果,
能对新课程下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为第一学段结束后基本计算技能掌握效果方面的测试提供一个数据参照。其次, 通过对测试情况的分析, 收集部分典型计算错例, 尝试对错例进行分类划分, 探讨影响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心理因素, 促使教师改变单纯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另外, 通过对师生访谈, 了解计算教与学的现状。
2. 测试方式。
为了减低因多次考试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测试与三年级数学期末区域质量抽测相结合。测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及《广州市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标准》为依据, 进行测试量表的设计, 本测试研究从计算的正确性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完成题目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反映。
3. 测试样本。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代表性,
以整个区域学校的一个班整群抽样, 抽取了89个班, 3615份测试卷作为基本计算技能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收集教师测试分析表89份, 对60位教师作了访谈记录, 并抽取相应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案访谈。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1. 口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 有76%的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且不出错, 说明这部分学生口算技能相当熟练且注意力集中。而答对10题以上的学生占95%, 说明学生整体口算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然有1%的学生正确题数低于5题以下,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分布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或民办学校, 其中, 样本班的数据显示约占1到2名学生。通过查阅测试卷发现这部分学生书写潦草, 做题格式不规范等。从数学知识的纵向角度分析, 发现此类学生的估算、笔算题出错率高, 甚至个别学生不能完成。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口算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因注意因素导致的错误。如100÷5=500, 学生在不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下, 受前面几道题乘法的影响, 错将除法做成乘法算。如14×20=180, 13×300=3300,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顾此失彼, 只注意乘个位或十位而忘记乘另一位。如30×50=150, 700×30=2100, 学生没有发挥注意的监督功能, 忘记添0。
(2) 因记忆导致的错误。如3.1-0.8=3.3,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漏减1。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教师认为教得最满意的是口算课, 认为口算能力是形成估算能力、笔算能力的基础, 只有口算过关了, 估算和笔算才有可能过关。在课堂上会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 如开火车、夺红花、小竞赛等。家庭作业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对于口算经常出错的学生, 教师都把错误原因归为粗心、不审题, 改进建议也一再强调多练, 较少从心理角度分析原因, 而采取针对性强的策略。
2. 估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2)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影响估算题正确的主要因素有:
(1) 题目类型。从表中数据看, 有关“估计积 (商) 大约是多少”“估计积 (商) 在什么范围”。这两种类型的估算题, 学生的正确率都在80%以上。填空第11题, 学生的正确率只有76%, 题目是要求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 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2) 题目数字特征的因素。如:88÷3≈的正确率是87.7%, 而497÷7≈的正确率是80%。这说明数字位数是影响估算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同时, 数字在估算中调整幅度的大小除了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也影响策略的选择, 即采取截取策略 (497÷7≈, 可把497看作490) 比采用取整策略 (88÷3≈, 可把88看作90) 的正确率低。
(3) 题目的运算形式。从表格数据发现, 乘法估算的正确率优于除法估算。
(4) 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如:53×62≈300, 27×83≈240, 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估算的意识, 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因此, 口算的熟练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5) 估算意识的影响。如:497÷7≈71……3, 学生把497看作500, 再把500÷7=进行精算。三年学生估算情感属于初步形成时期, 学生对估算是一种不精确的计算的认同, 对自己估算能力的自信心不足, 因此他们更相信通过精确计算出的答案。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估算方法的训练 (如取整、四舍五入等) , 也注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估算, 但忽视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未能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解释估算思路的训练, 因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3. 笔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3) 从表中数据来看, 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较高, 都在80%以上, 同时也表明基本口算失误造成的笔算错误数量也较多, 尤其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计算和退位减法;大数乘小数 (89×32) 的错误率低于小数乘大数 (56×74) ;位数的多少及涉及数字0或7的计算也较容易出错, 学生粗心、书写不当产生的错误等。另外, 选择第4题考查算理方面的正确率只有52%, 这说明算理的理解仍然是教师最忽视的, 片面认为练习数量多少是提升技能的唯一手段。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笔算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口算错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口计算如56×74= (5×4得20忘记加进位的, 除法退位减法的错误) , 极个别学生是因为乘法口诀错误。
(2) 计算法则方面的错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的错误;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除法试商的错误;商和除数相乘的错误。
(3) 粗心、书写不当的错误。抄错数字、横式漏写、抄错答案等。
(4) 理解算理方面的错误。如选择题要求学生理解5×3实际上是计算什么,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答案 (1) 。
结合学生访谈了解到, 学生认为计算特别难的点有:算理的理解;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知道运算的依据, 算理的理解较为清晰, 能自觉地训练多一点的题目, 能灵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反复讲解和训练, 依靠记忆或凭感觉, 对算理的理解不甚清楚, 完成作业时不注意思考, 有时甚至还会互相抄袭。
结合教师访谈了解到, 大部分教师认为: (1) 学生形成计算技能的最重要环节有:熟记乘法口诀;理解算理;牢记法则;重复训练;书写格式;检查习惯。 (2) 对于计算老是出错的学生, 教师采取的策略有: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如经常提问、在黑板上板演等;帮助学生分析错因, 找出症结, 并针对错因进行个别辅导;反复训练, 课后布置专项练习;同学之间采取一帮一;设立“纠错本”、多复习;编顺口溜记忆计算难点;通过数学游戏, 提高兴趣, 如24点游戏。 (3) 关于笔算教学:要注重概念法则的教学, 对法则要牢固记忆;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 要理解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 关注知识的形成;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练习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反复训练;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 而且有经验的教师都有一套训练学生笔算技能的有效方法, 但从数据反映仍然忽视了算理方面的教学, 这说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不一致性。
四、初步结论
1. 期望通过学业质量抽测开展测试分析的实践研究, 就如何从整体的面面俱到到某一专题作出尝试, 以期末抽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计算能力为切入口, 指导教师进行测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汇总的分析表发现教师从应付的态度向认真的关注, 从过多地关注分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渡, 并对学生的计算错例进行摘录分类, 分析错误原因,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区域数据的比较了解到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水平。实践证明, 错例的整理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梳理, 为日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2. 充分利用区域教研特色“三级教研网络”的教研体制,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进行指导和监控, 从量的分析角度,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通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数据的统计, 得到比较真实数据的参照, 从质性分析的角度, 通过对师生的访谈, 初步探讨影响形成技能的心理因素。
3. 专项调查结果表明: (1) 区域三年级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总体达到了教学要求, 口算合格以上的学生占测试总人数的90%, 估算、笔算技能的掌握较好, 正确率都在80%以上, 但需要学生理解算理、表达过程的题目得分率较低。 (2) 偏向农村地域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水平低于镇街学生, 镇街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的学生差异较明显, 这反映本区域的数学教育存在差距。 (3)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问题有:乘法口诀熟记程度、算理理解不透、计算法则掌握不好、书写检查习惯、注意力的保持、非智力因素等。 (4)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形成的因素有:教师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对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理解, 对教材编写的理解及把握, 练习设计及实施的有效性、对学生计算错误的态度及相应的措施;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兴趣, 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 对练习量的认同度等。
五、讨论及思考
本测试抽取样本的数量及样本的分布基本上都能代表区域的实际情况, 有待改进的地方: (1) 测试题以《课标》及人教版 (三下) 教参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制定双向细目表, 测试题可能偏重主观, 欠缺镇街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数据的差异检验、离散度的检验。 (2) 本测试是与数学期末抽测相结合, 评价方式限于正确性这一维度, 速度与合理性未能体现。 (3) 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层次性的特点, 本次测试只针对口算、估算、算理、笔算四方面的数据统计, 对于是否加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 有待进一步思考。 (4) 学生计算能力的深入研究, 仅从量的角度测试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本研究还结合质的分析, 但访谈的内容还是侧重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和教学行为, 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计算中的思维过程的访谈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2]张晓霞, 马垊兴.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技能的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13.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篇十三
|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
2、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华()罗庚
()
尽()力
令()人敬()佩
3、华罗庚回祖国是为了什么?
4、“学识渊博,令人敬佩”说明
5.你觉得华罗庚是个怎样的人?
6、我还从课外积累了两句爱国的名言。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检测题第四单元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èng
chăn
lù
zhū
băi
măn
qiáo
dòng
zhì
zào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镇()
置()
拔()
分()
填()
植()
拨()
份()
底()
坐()
蜜()
招()
低()
座()
密()
召()
三、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分:
()()
着:
()()
()()
()()
()()
四、补充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各()各()
不()自()热情()()
()()相对
目不()()
五()十()
:
四、照样子写一写
火辣辣的 水灵灵的黄澄澄的的金灿灿的 红通通的的的五、填上适当的量词。
(不重复)一()高山
一()大江
一()丝线
一()图画
一()笑脸
一()小船
一()露珠
一()奖章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楚江开。,孤帆。
2、敕勒川,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
七、句式练习
1、两条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当成玩具。(改为“被”
字句)
2、成串的葡萄被人们挂在架子上。(改为“把”
字句)
3.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仿写句子)
八: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热情地
自己的老人
产品
各种
介绍
2、小镇
美
江南水乡的多么
啊
早晨
阅读天地
(一)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并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闪烁——()各式各样——()
安静——()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浑浊——()
吵闹——()
3.语段中有哪些词语突出了小镇“安静”的特点?找出来,抄在下面。
4、照样子,写一写。
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有鲜嫩嫩的小白菜,有红红的辣椒,有白胖胖的冬瓜,有紫色的茄子……真叫人目不暇接。
真叫人目不暇接。
(二)梧
桐
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划出短文中的拟人句。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填空。
()地绽开
()的绿叶
()的阳光
()的眼睛
()地落叶
()的笑声
3.短文中的“你”指的是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绽开:
密匝匝:
5、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分别从、、、这些季节来描写校园里的梧桐树。
6.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检测题第五单元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xuān
gào
jī
è
ér
tóng
gù
zhí
dào
qiàn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给予(jǐ
gěi)
挨打(āi
ái)
画卷(juān
juàn)
眼眶(kuāng
kuàng)
干净(jìn
jìng)
恐惧
(jù
jǜ)
三、形近字组词
探()
剩()
除()
历()
深()
乘()
余()
厉()
谅()
秒()
群()
幻()
晾()
妙()
洋()
幼()
四、补充词语
争()恐()
【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推荐阅读:
三年级上册音乐测试题09-27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02-03
31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12-12
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12-0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的测试题10-14
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能力测试卷11-06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口语测试题12-01
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02-07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人教版10-0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