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努力》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0篇)
1.《我们会努力》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我们需要“鲁迅年”》阅读练习训练及答案
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完成9~11题。(共9分)
鲁迅先生离世已有70多年了,要写纪念他的文字,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把先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一些国民劣根性与社会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dié)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
www.
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然而,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每逢鲁迅的诞辰或忌日,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确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是欧洲的“莫扎特年”,为纪念他250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20,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诞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是丹麦的“安徒生年”。是“雨果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而我们,何时能有自己的“李白年”、“曹雪芹年”、“鲁迅年”?
9.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不得用到“鲁迅年”三个字)。(2分)
10.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作简要阐述。(3分)
11.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自身的感受,简要阐述你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4分)
郁达夫在纪 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有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 望的奴隶之邦。”
参考答案:
9.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文化伟人。(2分。只说鲁迅得1分,意对即可)
10.提示:先举一个对比论证的例子,后阐述这样对比的目的和作用。(3分。举例1分,阐述2分,意对即可)
11.提示:共4分。两个方面,结合上文,联系自身感受,阐述充分,表达流畅。根据理解层次与语言表述按4、3、2、1给分。
参考:鲁迅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有了他却不懂得爱戴和崇仰,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成了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对句子的理解)(2分)因此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伟人,这个民族就有了希望,这个民族才会振兴。(2分)(紧扣文章中心来答)
2.《我们会努力》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二
(1)让我们把所有作为依傍的拐杖扔掉。
(2)请给我们的生活撒把盐吧。
拐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的旋钮却不允许我们随意地调频”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希望扔掉“拐杖”,站立成“一棵树”,为此谈了哪些理由?请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长辈的呵护和爱抚。
(2)生活中的摔打、碰撞和搏击。
2、我们要敢于正视生活的失利与碰壁,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
3.《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三
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的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的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的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地出去一看,就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的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29.请用文中的一句话给本文拟题。(2分)
30.第④自然段最后加横线的句子在情节设置上起什么作用?(2分)
31.想象一下,说说文尼斯基还回来的硬币为什么是“濡湿的”?沃尔特的心头为什么又会“陡然荡起一股暖流的热流”?(2分)
32.请用一句格言式的短句,说说文章最后加横线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3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2分)
五、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10分)
29.(2分)善良无须考核
30.(2分)为后文写让小男孩出演剧本埋下伏笔。(答“设置悬念”亦可。)
31.(2分)硬币为什么是“濡湿的”?有可能是刚刚通过擦鞋得来的硬币,上面还沾有劳动的汉水;也有可能是一直想着要归还钱币,而在手心攥得太久。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此时此刻,文尼斯基的勤劳和诚实,都深深地打动了沃尔斯,所以,他的心头都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答对一问得1分。)
32.(2分)示例:善有善报;积善行德;好人总有好报;机遇总是垂青心地善良的人;善良是人生的通行证等。
4.《红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四
红叶
唐吴融
露染霜乾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1.红叶即枫叶。到秋冬时节,枫叶因 而变红,所以叫红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烘”一词,渲染出晚照下枫叶火红一片的景致。
B.颔联由静转动,描写枫叶随风飘零、随浪泛流的轻盈之态。
C.颈联是写夜景,用“鸟藏”、“蛩伴”比拟枫林的`万种风情。
D.尾联格调昂扬,抒发作者身处衰飒寒秋却积极乐观的心境。
3.末句“看着清风彩剪成”,化用了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请结合全诗意境,对这句的表达效果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1.霜染
2.C
5.《时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五
它像海绵里的水,它像指缝里的沙。
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唯一的裁判,如神;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甚至可以被任何一个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如奴隶。
它操纵着生命又似乎被人操纵。它掌管了生杀予夺之权而又形影无声。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太阳和月亮的约会;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是俯视万物的眼睛,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它是一个善变的精灵二对于小孩子来说,它是那样像老人,它拖延着;对“找时间”的人,它躲闪着;对“赶时间”的人,它飞跑着。
它貌似公平却又并不公平。它给每个人是24小时又不是24小时。你对它越怪吝,它对你越慷慨;你对它越慷慨,它却对你越怪吝。
它是谁?它就是时间。
1.根据原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比喻句。
它像海绵里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像指缝里的.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给每个人是24小时又不是24小时”,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摘抄一个你认为富有哲理的句子,并简要说明你摘抄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你越是挤它就越多 你越想牢牢地握住它,它就流得越是快(意思相同即可)
2.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对于蹂跄岁月的人来说,每天的时间当然只有24小时.但对于珍借时间的人来说,它在同样多的时间里所获得的要比别人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每天享有的时间要比别人多。
6.汉书·段会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六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更尽还。以单于当朝,徒为雁门大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会宗为人好大节,矜功名,与谷永相友善。谷水闵其老复远出,予书戒曰:“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会宗既出,城郭甚亲附。岁余,小昆弥为国民所杀,诸翕侯大乱。征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碌大夫,使安辑乌孙。立小昆弥兄末振将。定其国而还。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元延中,遣会宗即诛末振将大子番丘。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姿地,选精兵三十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以:“末振将骨肉相杀,杀汉公主子孙,未伏诛而死,使者受诏诛番丘。”即手剑击杀番丘。小昆弥乌犁靡者,末振将兄子也,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昆弥以下号泣罢去。公卿议会宗权得便宜,以轻兵深入乌孙,即诛番丘,宣明国威,宜加重赏。天子赐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是时,小昆弥季父卑爰疐拥众欲害昆弥,汉复遣会宗使安辑。明年,会宗病死乌孙中,年七十五矣,城邓诸国为发丧立祠焉。
(节选自《汉书·段会宗传》)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B、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C、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D、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在今山西代县、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山峦起伏,山脊上为长城。
B、城郭,内城的墙和外城的墙,内城和外城,此处指有城郭的各国。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C、昆弥,一译昆莫,古代中国西域匈奴王国的名号。匈奴有大小二昆弥,受汉王朝册封。
D、弩,古代用来射箭的装有臂的一种兵器,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会宗治绩突出,受西域人敬重他在杜陵令任上被五府举荐为西域都护,其治理赢得了西域人的爱戴;他离任以后,西域各国上书希望派他来任职。
B、段会宗心系边安。愿意建功立名。他同谷永的交情很好,谷永怜惜他年老又到远方任职,曾当面对他进行劝诫,但他还是出边安定边疆,为朝廷分忧。
C、段会宗便宜从事,完成朝廷使命。元延年中,朝廷派遣他带兵诛杀末振将的儿子番丘,他担心打草惊蛇,只带精兵三十人,亲手杀死番丘并全身而退。
D、段会宗病死任上,享受各国祭祀。卑爰疐率领众人想加害国王,汉朝派遣段会宗前去安抚;第二年,段会宗病死。西域各国为他发丧,建立祠堂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
(2)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
14、段会宗杀死番丘后,赶来报复的人因何而畏服?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D
11、C“古代中国西域匈奴王国的名号。匈奴有大小二昆弥”错误。
12、B“当面对他进行劝诫”错误。
13、(1)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恰巧末振将病死了,汉朝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明年”,第二年;“会”,恰巧;“恨”,遗憾。)
(2)如果事先告诉乌孙王,乌孙王让番丘逃走躲藏起来,就要犯下大罪。如果你们供给他饮食后再交给我,那就伤害了骨肉的恩情﹐所以没有事先告知。(“豫”,同“预”,预先,事先;“匿”,使动用法,使(让)……躲藏;“即”,如果,假如;“饮食”,作动词,供给饮食,提供饮食。)
14、①段会宗说他们把自己杀掉,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对汉王朝没有什么损伤;②如果汉兵讨伐,他们的下场将像宛王、郅支一样被杀头示众。
参考译文:
7.《惩罚微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七
【原文展示】
一位内地企业家到香港办厂,他住的别墅到停车地要经过一段“S”形草地,其实路很短。那天,他出门晚了,一急便从草地直接穿过,跨过低栏就上车。这时,一位年轻的香港警察走了过来,很礼貌地给他撕了张罚单,处罚280元港币。他愣了,根本没想到这会是“事”。280元港币折合人民币也不过区区300元,问题是太丢面子了,而且丢在香港。这对于一个处处让人仰视、处处有人伺候、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什么事都可以摆平的“领导”来说,心理上无论如何难以接受。但现在没人帮他,这是在香港,就他们两个人。一个西装革履的内地大老总,面对一个一脸稚气的香港警察。
那时,阳光极好,从维多利亚港湾升起的朝阳,温柔异常,将老总的面孔照得红扑扑的。他gāngà( )地笑着,赶忙递上盒好烟,低三下四地说:“对不起,我错了。主要是有急事……”那年轻警察也笑了。他虽然听不懂老总那“半土半洋”的普通话,但明白意思,摆摆手很礼貌地谢绝了香烟。老总见对方笑了,且很真诚,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使劲比划着:“我保证,下不为例,绝对下不为例!”年轻警察始终微笑着。老总的心彻底放下了。他收起罚单,向对方亲切地“拜拜”一声,开车走了,在警察微笑的目光中渐渐远去。
这件事,很快忘记了。一星期后,他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老总莫名其妙,没做犯法的事啊!急忙找律师,律师问他近日有无“犯规”的情况?他苦思冥想,猛地想到了那次过草地,可已经解决了呀!律师听后摇头道:“你误会了,绝不可能那样解决。按香港法律,一个星期不到指定地点交罚款,法院传你;再不理睬,就要拘捕你。”老总慌神了,忙请律师疏通。律师说道:“这不比内地,没用的,我也不会去疏通。最好的办法,老老实实认错受罚。”老总没辙了。开庭那天,还有几个“犯规”的人。老总确实老实,见到法官,就点头哈腰地笑。法官问他“犯罪”事实,他一一承认,毫不犯犟。谁知审判结果,其他人都按罚单罚,惟独他加罚一倍:560元港币。他憋气,又不敢问,交了罚款就去找律师。律师也莫名其妙,建议他直接去问法官,并说这是法律允许的,很正常。老总想了想,决定学秋菊讨个说法,不能当冤大头。去一问,法官很严肃:“违反了法规,自己也承认,可见法官就笑,这本身就是miǎoshì( )法庭,所以加重处罚。”
老总简直傻了!后来,他忍不住将这个“教训”逢人便讲……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会议上,是一个从香港归来的代表说的。当时听的人哈哈笑后又陷入了沉思。
【阅读训练】
1. 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笑”贯穿全文,请说说文中写了几个人的“笑”,分别是怎样的笑容?
3.“年轻警察始终微笑着”,怎么理解这句话?
4.文中老总的教训是什么?
5.你怎么看“惩罚微笑”这件事?说说自己的看法及这件事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尴尬 藐视
2. 年轻警察:微笑。内地老总:尴尬的笑;灿烂的笑;点头哈腰的笑。
3. “年轻警察始终微笑着”表现了他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4. “笑”必须分场合;“笑”不是万能的。
8.享受读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八
(二)享受读书(12分)
黄新民
读书,是人类用来不断进化自己的一种高明伟大的方式。
读书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才逐渐聪明起来。我生长在农村,家境贫穷,发奋读书是为了改变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环境。那时真有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萤窗雪案、旰食宵衣,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平静的生活里我仍然不改读书习惯,并且越来越钟情于读书。后来又爱好读书画作品,并与书画家们谈书说画,从中收获不小。①好书如同良师,有了这样的良师,人生的道路就会走得踏实、稳健得多。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周国平先生曾说过:②“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可悲的黑洞,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读书,关注内心世界,充实精神生活。读历史,读哲学,能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透视眼前迷雾,走出人生黑洞,踏上铺满阳光与鲜花的道路,迎接人生的春天。读书,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谋求自我精神充实和心灵健康。当我们怀着一颗被汉赋唐诗宋词浸润过、被孔子苏格拉底的哲学洗礼过的心灵走进社会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读书让人快乐。读书可以在心中给自己留一块默默耕耘的圣地;读书是一种乐趣无穷、美不胜收的享受。读书决不能成为一项任务或为了装饰门面,这样会成为负担和包袱;只有为修炼自己的灵魂而读书时,才能体会到那种真正超凡脱俗妙不可言的快乐。手捧着充满哲理与智慧的书籍,常常会感受到某种巨大的思想震撼力。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读前人的哲学著作,如同获得黑夜中行走的勇气和力量。读书,能改变我们孤独、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生活中的.困惑、思想的衰老,对待挫折才不会怨天尤人。大师们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可贵的品质,都会使我们对待生活时变得开阔、乐观、旷达,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鲜活灵动起来,永远追求那种充满激情的人生境界。
读书可以拓宽人生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不懈学习、慎独自律的结果,是在不断学习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结果。思想境界高的人,不会计较小事,不会计较名利。“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读书,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和品位,能拓宽视野和境界。“胸藏万卷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用读书指导生活,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最有用。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总结,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读书加以思索,能使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自己。“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有学问的人,会把自己看得低一点,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明白能者如云。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让人成功的思想境界。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我的书房一直挂着这副对联,以此来勉励自己,教育儿子。对于我来说,读书已成一种习惯,一种享受。读一首唐诗宋词,如饮一杯陈年佳酿;读一本哲理美文,如品一顿丰盛大餐。如此美味,何乐而不为?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郁达夫说:“诗书误我半生闻达。”闻达不可乞求,诗书不可不读。学习无止境,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超脱世事纷争,人生就会有所收获。无论迈入怎样的年华,我将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文中划线句①②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文章第二段现身说法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4:.第三段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请你为第二段也补写一个道理论据(2分)
小题5:.文章最后说“无论迈入怎样的年华,我将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从全文来看,我为什么要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享受读书。或:无论迈入怎样的年华,我将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2分)
小题1:①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述了读书可以医愚的道理。
②运用道理论证,通过具体言论从反面鲜明地论证了读书可以净化心灵的道理。(4分)
小题1:作为论据证明“读书可以医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小题1:如: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2分)
小题1:因为读书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净化心灵,读书让人快乐,读书可以拓宽人生境界。(2分)
9.量质平衡的四个努力阅读题及答案 篇九
(1)该反应可能是由C转化为A、B,也可能是由A、B转化为C,采用极限法判断B的取值范围;
(2)pH=2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浓度大于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继续电离出氢离子;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时,需要金属的质量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3)化学平衡常数K=c(CH3OH)c(CO).c2(H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4)要使溶液中产生沉淀,则c(OH-)>√Kspc(Cu2+),再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氢离子浓度,从而计算溶液的pH.
【解答】
解:(1)该反应可能是由C转化为A、B,也可能是由A、B转化为C,如果该反应由A、B转化为C,转化为C时需要c(B)=12c(C)=2mol/L,则B的初始浓度为9mol/L,如果反应是由C转化为A和B,转化为2mol/LA时,转化为B为4mol/L,则原来气体中存在B为3mol/L,所以B初始浓度范围为:3mol??L-1~9mol??L-1,故答案为:3mol??L-1~9mol??L-1;
(2)pH=2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浓度大于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继续电离出氢离子,所以醋酸pH变化较缓慢,则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为B;
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时,需要金属的质量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pH相等的醋酸和盐酸,醋酸浓度大于元素,等体积等pH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所以醋酸需要金属的质量多,故答案为:B;<;
(3)化学平衡常数K=c(CH3OH)c(CO).c2(H2);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c(CH3OH)c(CO).c2(H2);减小;
(4)要使溶液中产生沉淀,则c(OH-)>√Kspc(Cu2+)mol/L=√2×10-200.02=10-9 mol/L,再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得氢离子浓度<10-1410-9mol/L=10-5mol/L,则pH大于5,故答案为:5.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点,根据溶度积常数、化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0.初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十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小题3: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3分)
小题4: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2分)
小题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头子”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仇。(2分)
小题1:(1)拟人,将钩子人格化,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2分)(2)比喻,将鬼子的头比喻成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头子对鬼子的仇恨。(2分)
小题1: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2分)
小题1:略
小题1:自尊自信。有爱国热情,憎恨敌人。机智勇敢。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所以围绕“老头为女孩子报仇以及敌人的悲惨下场”来概括本文的情节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句的能力。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有时根据上下文,结合词句原意,从词性的活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并从进行鉴赏的角度进行评价。(1)句从“拟人“以及”敌人的愚蠢“这个角度来赏析,(2)句从“比喻”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来赏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2)推动情节的发展,(3)暗示故事的主题。所以根据此时“老头的轻松、愉悦心情以及敌人的下场“等方面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联系文章的内容,如本文要想揣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必须根据“老头的行为以及敌人的悲惨下场”来揣摩。示例:别看他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机智,这么勇敢,真了不起!我要好好向他学习。
【《我们会努力》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晨会讲话:我们一直在努力05-14
奋斗演讲稿:学会拼搏,学会竞争与奋斗演讲稿:我们奋斗我们努力04-10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文 追梦话题优秀征文04-08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节选》阅读及答案09-03
Dhhzuql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前特别要04-12
我们的手阅读理解答案07-20
《构建我们精神的庙宇》现代文阅读答案08-22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会造风》02-08
爸爸,我们还能做什么的阅读与答案11-13
努力才会成功的名言警句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