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册答案(精选8篇)
1.习题册答案 篇一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 ①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②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①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②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星火相传的。
3、谈谈当代中国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和真却的政绩观的结合点。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改革的成果和发展的绩效的根本尺度。
(2)科学的发展观暗示者,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前提。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3)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人们树立全面、公平、文明的发展理念,实现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原则,特别是要通过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构建一个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使人们在这个制度框架内,能够生活殷实,基本权益和利益得到切实保障,逐渐走向健康、公平、和谐、文明、科学的发展之路。这也正是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和意义所在。
第二章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
(1)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3)实事求是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我们没有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果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极大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丰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背离了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历史证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为什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必须走自己的路? 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
(1)革命走自己的路。虽然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与此同时,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2)建设要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改革要走自己的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中国人自己探索的一条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自己的路,而且必须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立稳脚跟,中华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章
1、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迪?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灵魂的具体体现,其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道路,开创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的先河,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领导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斗争方向,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人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创立,总结了殖民地半殖地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暴力革命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可供了可参考的重要经验。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及其实践,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2、论述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己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3)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4、论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不能同时进行,也就是说,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合并在民主革命任务之中一起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缘由。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经过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近代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即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目标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此阶段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早在中共二大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革命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即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报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对中国革命的历程问题做了科学的论述。
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可逾越,这是中国革命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第四章
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所有的社会现状都有它的既得利益者,不进行改造,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是不可能翻身做主人的。因为所有的社会生产资料都在旧的上层建筑手里,他们是不愿意进行任何改变的,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社会也会渐渐停止进步,直至腐朽。如历史中的各个朝代,只有进行改造,确定新的能代表底层民众的上层建筑,才能使底层大众得到利益,底层大众得到利益后,为使自己利益不断扩大,就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第五章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分析这一论断。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历史发展看,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关键是生产力的水平。
无产阶级始终代表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通过党的组织活动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无产阶级同发展生产力相适应的愿望和要求,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促进力量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力量。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先进政党,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而且从它诞生以来的一切奋斗,都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特别是邓小平提出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党的性质、宗旨之间的关系,为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是党坚持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因为我们党在本质上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因此说,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
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和意义。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客观必然性。
(1)原因: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②这是由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特定的较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这历史条件下,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2)重要意义: ①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反对冒进,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其次,明确长期性,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勤俭建国、艰苦奋斗。再次,明确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用上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发达国家。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不是从一般原则,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
2、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①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O二O年力争比二OOO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③重大意义:(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在完成“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后,必须确立更高目标,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刚大提高.(2)全面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坚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需要,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4)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第七章
1、试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一片混乱;经济情况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试论述如何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政府的宏观调控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3、结合相关理论,如何正确理解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答:(1)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只要可以和我们互通有无,我们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他国的贸易。
(2)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格局。
(3)要立足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等领域。
第八章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和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关系?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怎样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分配关系的问题。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要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②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第九章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右击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绝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做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且也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绝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2、试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答:(1)如何坚持: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于稳定;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2)如何完善: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只是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就为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
3、试论述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及其意义? 答:(1)如何加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城市居民对居住地公共事务管理的民主自治;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2)意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第十章
1、试述现阶段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当今社会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种体制障碍,改变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相对分散、总体实力弱的现状,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的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奋斗
3、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答:(1)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实践有了遵循。
(2)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观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融入,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十一章
1、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持续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2.习题册答案 篇二
在教学中, 一般的物理教师都能做到课前精选例题习题, 讲解时认真分析题意, 帮助学生在审题中抓住关键点, 解决问题后及时总结以及对习题进行扩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从生活或实验中寻找物理问题的情境, 设计一些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物理习题, 使得学生在习题教学中能发现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 同时能够借助自己生活实践中的经验, 深刻理解学到的物理学知识。
然而习题教学中容易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就是进行答案验证的步骤。在实践教学中发现, 有很多学生没有对答案进行验证的习惯, 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这一习惯, 但是做法一般是从头再做一遍进行检查;再好一点的学生会使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来验证不同解法的结果是否一致。实际中往往发现, 学生对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很难检查出来。如计算漂浮在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时, 计算结果为每立方厘米1.5g, 明显与常理不合, 学生竟也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强调的是如何更好地完成题目, 而对于完成之后答案的验证重视不足。
在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一书中, 笔者发现该教材的例题讲解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分析概括问题、求解未知量、验证答案。可见, 美国的物理教学非常重视对答案进行简单的验证。这一过程并非可有可无, 教师对学生强调这一步骤, 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及对答案正确与否的敏感性。
笔者认为在习题教学中, 教师应该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答案验证:单位是否正确和数值是否合理。
一、单位是否正确, 在验证时要用到量纲分析
对单位进行合理性分析, 可以用来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多物理问题的解答, 并不是简单地带入公式, 而是选用公式的变形或者是连续使用好几个公式来实现的。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快速自检的方法就是检查结果的单位是否合理。教师在例题讲解后可以要求学生看一看答案的单位是否和所求物理量的单位一致, 从中还可以教给学生量纲分析的观念, 也就是把单位作为代数量与其他物理量一样进行运算分析。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物理量的单位有更明晰的认识, 而且能让学生发现公式记忆中的错误。如单摆的周期公式中, 很多学生容易记成T=2π姨g/l, 应用量纲分析:g的单位是m/s2, l的单位是m, 就能发现T的单位是l/s, 而不是周期的单位s, 从而得到正确的公式应该是T=2π姨l/g。
例1 (2009北京卷22题)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 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1的表达式; (2) 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求卫星的运行周期T。
错解:有些学生记不清向心力的表达式, 错记为mg=mv12, 计算结果就变成了, 或者记错周期和角速度的关系为ω=T/2π, 结果就是。如果重新做一次来检查, 由于公式记错, 很难发觉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时采用量纲分析, 就会发现单位有问题。仅以第一问为例:速度的单位是m/s, 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m/s2, 半径的单位是m, 得到的是时间的单位s, 因此结果只可能是。学生通过量纲分析, 就能发现单位上的不对等, 进一步检查后就会发现起因是mg=mv12这一式子中g的单位和v12的单位不对等。
二、数值是否合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数据是否符合常识
很多学生习题做完, 用量纲分析发现单位没有问题就觉得万事大吉, 也没有进一步地思考数据是否与常识吻合。教师在完成习题讲解后应强调将结论与生活常识对照, 看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避免学生得出摩天大楼的高度为十几米或者蚂蚁的速度比飞机飞行的速度还快也浑然不觉。
例2 (2008上海卷20B) 某小型实验水电站输出功率是20kW, 输电线路总电阻是6Ω。 (1) 若采用380V输电, 求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 (2) 若改用5000V高压输电, 用户端利用n1∶n2=22∶1的变压器降压, 求用户得到的电压。
解: (1) 答案略。 (2) (具体代值计算过程略) 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I=P/U=4A, 用户端在变压器降压前得到的电压为U1=U-IR=4976V, 根据U1∶U2=n1∶n2, 用户得到的电压为。
错解:有些学生将变压公式错记为U1∶U2=n2∶n1, 计算出来的电压值为。根据常识, 用户得到的电压一般应为220V左右, 这一结果明显有误, 进一步分析, 学生就能够发现可能是公式记错。
2. 数据是否符合简单的物理原理
有时候计算出来的数据和常识是否吻合很难判定, 然而用简单的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教师在习题讲解中应注意全面分析结论是否符合物理原理。比如水平投掷飞镖时靶也正好下落, 判断是否能击中靶, 很多学生分析竖直方向的运动, 认为飞镖下落与靶下落距离一致, 因而可以击中;却没有讨论飞镖的射程是否能到达靶位, 如果飞镖初速度较小, 射程比靶位与出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还短, 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击中靶。学生想当然的分析有时会与基本的物理原理不符。
例3一个体积为25cm3的物体, 所受重力为0.2牛, 求该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多大? (取g=10 m/s2)
解:物体的密度为0.8g/cm3, 小于水的密度, 因此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 所受浮力与重力平衡, 为0.2牛。
错解:浮力F=ρ水V排g=1.0×103kg/m3×10N/kg×2.5×10-5m3=0.25N, 学生没有判断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因而错将物体体积作为排开水的体积。如果养成答案验证的习惯, 就能注意到所计算出的浮力大于重力, 因而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违反简单的受力平衡原理。
3. 结果是否符合图示
在物理习题解答过程中, 经常要借助图示法, 同时要借助几何分析来完成一些数据关系的建立。如果计算中没有用到图示法, 教师可以在验证时作出图像, 找出其中的几何关系, 验证数据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在完成习题之后, 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完成对自己结论的检验。如教师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习题时, 可以先用代数方法解题, 然后用作图法来判断数值是否合理。平时训练学生习惯用图示来检验做题结果, 还有助于学生在图像类选择题中选择正确的图示。
例4 (2009江苏卷4题) 在无风的情况下, 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 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 下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vx、竖直分量大小vy与时间t的图像, 可能正确的是 () 。
解:此题为选择题, 可以采用答案验证法来完成。从题意分析:跳伞运动员水平方向初速度为飞机的速度, 水平方向受到空气阻力作用, 做减速运动, 由于空气阻力随速度减小而减小, 因而加速度越来越小, 故运动员水平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B图示符合理论分析, 故正确;竖直方向上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速度增大, 同时受空气阻力, 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为保证自己安全落地, 跳伞运动员会适时打开伞包, 增加阻力, 竖直速度又开始减小, C和D的图像都是竖直速度不断增大, 故不正确。
综上所述, 答案验证应该成为习题教学中一个必须强调的内容, 教师如果能在例题讲解、练习评讲中注意增加这一环节, 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一习惯, 就能主动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主动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 同时进一步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参考文献
3.习题册答案 篇三
1.-6 cm2.-1503. - 8664. ③5. 日一
6. A 7. B 8. B 9. C 10. B
11. (1) 9 -2 004 (2)--
12. (1)263 m.
(2)分别为- 8m,+ 7 m,+ 2m,+ 4m,- 5m.
“有理数”检测题
1. ±20 2.>< 3. 2±4 4. 23 5. 4 0176.2 0080
7. A8. B9. C10. B11. A12. C
13. 如表1.
14. 如图1,-2<-0.25<0<<3.
15. 如图2.
16. 如图3.
“有理数的加减法”检测题
1.-9.22.-73. 4.-18℃5.-4或-14
6. C7. D8. C9. C10. A
11. -+-×|-24|
=-×24
=-2.
12. (-2)@3+2@(-3)
=(-2) -(-3)+1+2-[-(-3)]+1
=-2+3+1+2-3+1
=2.
13. 由题意得x-6=0,y+2=0,所以x=6,y=-2.
2x+y=2 × 6+(-2)=12-2=10.
14. 星期一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3-(- 0.5)=0.8(元).
星期二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3-0.2=0.1(元).
星期三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 0.12)=0.12(元).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
1.<2. 03.>><4.-215. -16. 1
7. A8. C9. B10. D11. D12. C
13. 原式=[×-+-×-]×
=-+ ×
=-2+3
=1.
14. (1)0;(2)0.
15. 原式=÷+--+(+--) × 36
= × -+- × 36
=--3
=-.
16. (1)解法1是错误的.
(2)-÷-+-的倒数是-+- ÷ -.
-+- ÷ -
=-+- × (-42)
=-7+9-28+12
=-14.
故- ÷ -+-=-.
“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
1. 3×3×3×3 4×4×4 (-1) × (-1) 1.1×1.1×1.1 2. 负4的5次方底数指数负数3. 9 924. 1-45. 006.-47. 1 0028. 1002
9. D10. D11. B12. A13. D14. D
15. 因为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所以a+b=0,cd=1.
又因为|y+1|=5,所以y+1=5或y+1=-5.
所以y=4或y=-6.
当y=4时,y2+(a+b+cd)2 004+(-cd)2 005=16;
当y=-6时,y2+(a+b+cd)2 004+(-cd)2 005=36.
16. 因为a=(m为正整数),且a值存在,所以m必为奇数,此时a=1.
又因为a、b互为相反数,b、c互为倒数,所以b=-1,c=-1.所以
ab+bm-(b-c)2m
=1 × (-1)+(-1)m-[(-1)-(-1)]2m
=-2.
“有理数”综合测试题
1. 23,12.1,2.3. 350m4. 05. 万分 36.-3,-2,-1 7. 36-368.
9. C10. C11. C12. D13. A14. A15. A16. B
17. (1)原式=-34+5=-29.
(2)原式=- 40 + 55 + 56=71.
(3)原式=-6+2-1=-5.
(4)原式=-1- × - ×÷
=-1+ ×××
=-1+
=-.
18. 小明所在位置相对于山脚的高度为[15-(-9)]÷6= 24÷6= 4(km).
19. 将每袋小麦超过90kg的部分记作正数,不足90kg的部分记作负数.
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则有
1+1+1.5+(-1)+1.2+1.3+(-1.3)+(-1.2)+1.8+1.1
=[1+(-1)]+[1.2+(-1.2)]+[1.3+(-1.3)]+(1+1.5+1.8+1.1)
=5.4.
90 × 10+5.4=905.4(kg).
故这10袋小麦的总质量为905.4kg.
第一章课后补充题
一、习题1.1补充题
1. 略. 2. 分针逆时针旋转120° 3. A
4. A地最高,C地最低.
5. 建筑物高度38 m,潜水艇高度-42 m.
二、习题1.2补充题
1. 答案不唯一,如1和- 1.2. 03.-34. ± 3或± 4 5. 增大 减小 6.-1107.-2.58.-5 -4或4
9. 35个.
10. 从表中看第6个零件质量最好. 因为 |-0.1|=0.1,第6个零件与规定直径只差0.1 mm,其他产品质量离规定直径都大于0.1 mm,故第6个零件质量最好.
11. 由图可知: a<0,b>0 ,且 |a|<|b|.
因为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所以-a>0,-b<0.
又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 |a|=
|-a|,|-b|=|b|,所以|-a|<|b|,|a|<|-b|.
而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就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所以 b>-a>a>-b .
三、习题1.3补充题
1. 6-11482.-4、5、143. D4. C
5.-.6. 2 017 kg.7.-,依据略.
四、习题1.4补充题
1.-92.><><3. C4. C5. C6. B
7. (1)330.(2)-0.5.
8.-7(利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9. (1)-100.(2)75.
10. 8.
11. 15.01 mm.
12. 3×(-4)=-12,(-10)+(-2)= -12.(答案不唯一)
五、习题1.5补充题
1. 2--的平方2. ± 33. 6.1×1094. B5. D 6. C
7. 13.8.-37.
9. 填空略.(-3)n的个位数字随n由1开始不断以3、9、7、1循环.(-3)2 008的个位数是1.
10. (1)3.128×107元 .(2)125所.
11. (1)<<>>>
(2)当n<3时,nn + 1<(n+1)n;当n≥3时,nn + 1>(n+1)n.
(3)2 0072 008>2 0082 007.
(参考答案由题目编拟者给出)
4.范进中举练习题答案及答案 篇四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 )______
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 ) B.泯然众人矣( )
(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B.自为其名( )
(3)A.余闻之也久( ) B.不能称前时之闻( )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1)pān 同“攀”,牵,引。 (2)yè,拜访
(3)chèn 相当 (4)mǐn 尽,消失
3.(1)A.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A.从 B.自己
(3)A.听说 B.传闻
4.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1)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中心思想。
(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3)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三下补充习题答案 篇五
一、选字填空。
1、偏旁
诗篇
遍地
2、驾驶
书架
责骂
3、蜻蜓
蜿蜒
拖延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海关,巨龙穿行,连绵起伏
2、首都北京,天堂杭州,稠带飘落,银光闪闪。
3、巨龙,雄伟,绸带,美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中秋节到了,天上的月亮像银盘一样。万里长城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
四、观察课本上的长城图,写一段话,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曲折蜿蜒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五,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美不胜收
古老
博大雄伟
绿意盎然
2、紧紧围着
看不清楚
3、八达岭长城的四季美不胜收。春,夏,秋,冬。喜爱。4,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六,连一连。北京故宫
拉萨布达拉宫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四川乐山大佛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难以计数选第2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找错别字。
1、座布
2、仅计
三、选词填空。1辽阔 广阔
宽阔 2蕴藏 蕴含 3胜地 圣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航行
捕鱼,开垦 种植,搏击风浪的汗水;生息繁衍的烟灰。
2、难以计数
珍贵,极为丰富 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第二波斯湾。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海洋生物矿产资源 海洋动力。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画第一句。
2、标点有 逗号 2个顿号 逗号句号 3.好像 未来
舞动
4,蓝玉,翡翠,水天相连,五彩缤纷。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庐山的云雾
一、先组词,再填空。
反向
写字
暴风 返回
一泻千里
瀑布 方 访
火 伙
包 泡
二、填上合适的词。
神秘
顶茫茫
座舒服
座秀丽
条
三、写成语。
1,一泻千里2,腾云驾雾3,千姿百态
四、填空。1、雄伟
2、美丽的南沙群岛真令人流连往返。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变幻无常 一泻千里。
2、千姿百态。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1、千姿百态
2、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阻挡山峰。绒帽,玉带,大海,天幕。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那些云彩不知从哪里飘过来的,一朵朵散落在天空,仿佛茫茫草原上欢快的羊群。不一会儿,调皮的羊儿们开始玩耍起来,一只只首尾相连,就像一条夕阳下飞舞的巨龙。不知为何巨龙又盘旋起来,慢慢地聚拢成一座巨大的山峰,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大约是风姑娘不愿意这座大山吓坏了孩子们,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大山就碎成了无数小块,像极了一群顽皮可爱的小白兔。孩子们高兴地笑了„„
第二单元
4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遗憾 选第2个,其余都是选第1个
二、仿照例子造句。
1、舅舅买了辆新车,我们一家前去祝贺。
2、当初要是好好学习,也不至于考得这么差。
三、表格。
2001想法 “我”将来能和约翰逊跑得一样快吗?
2002表现 “我”第一次和他一起站在跑道上,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
想法 “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感到很遗憾,2003表现 “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差距越来越小。
想法 “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2004表现 “我“打破了亚洲纪录,打败了约翰逊
想法 “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四、照样子,根据意思写成语。、一毛不拔
2、一目十行
3、天翻地覆 4,唇枪舌剑 5,寸草不生 6,鸦雀无声 7,博古通今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我”不再惧怕约翰逊了,而且有了超越他的信心。
2、第2小节
1、加标点
:??
:“!”
2、“更快、更高、更强 ”
“自信、自强、自尊”
“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
3、略
4,一是靠顽强拼搏,二是靠不断积累的自信
5雪儿
一、查字典,填空。
1、A 点横 哀伤
2、S
直刀旁
二、填空。
道
明媚
轻轻只
蓝蓝
咕咕双 漂浮
喃喃
三、选词填空。
1、顽强
坚强
2、连续 陆续
继续
四、仔细观察课本上的雪儿插图,用几句话描写出雪儿的样子,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雪儿的羽毛雪白雪白的,长着一双金黄的眼珠,一见到我就咕咕只叫。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㈠
1、我很喜欢雪儿,希望雪儿早点好。
2、看蓝天上那自由飞翔的小鸟。
㈡1逗号 冒号 引号 逗号 逗号 句号 引号 逗号 逗号
2、雪儿你去吧,我会祝福你的。谢谢。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雪儿,保重,我会想念你的。
6花瓣飘香
一、写汉字。
二、选字填空。
1、辫
瓣
辨
辩
2、盘 盆
三、将正确的词语填入括号。
1、惶恐
2、惊恐
四、填空。
1、俯
摘
捧
穿
跑
2、摘
合看
五,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好奇
伤心 好奇
2、懂事的
1、小女孩,小女孩很懂事,我的母亲,我被小女孩感到了。
2、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会说些什么?
第三单元
7菩萨兵
一、选择读音。
3题全是先选1再 选2
二、选择语气。1C2A 3B
三、读句子,填空。
1、结果 种子选第一个,其余选第二个。红军播下的种子,对藏民的爱。
2、反动军队,来糟蹋他们的。
3、善良的人。感激
四、阅读完成练习。
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肯定受不了。
2、担心,在山里受不了,赶不上。非常关心藏民。
1、悄悄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感激
2、红军帮助他们春耕。
五、编写故事提纲。
1、又有军队,躲进山里。急坏了
2、去找藏胞
3、想帮助他们把地抢种上 4,帮助藏胞春耕
5,回来了,流下感激的泪水。
8李广射虎
一、选择读音。
第一行选第一个,第二行选第2个。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搜寻
寻找
查寻
2、不但 而且 不是 而是
三、用表示声音的词语。
1、呼呼
2、汪汪
3、沙沙4,哗哗
四、默写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唐
卢纶
2、李广
西汉
3、平明,没在4,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神勇无比,臂力惊人。五,阅读,完成练习。
1、朦胧 拈弓搭箭 选第一个,其余选第二个。
2、李广射虎的情况。事情发展
3,1,2句话画横线。最后一句话画浪线。4,警惕,搜寻,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
1、寡不敌众,闻名于世
2、第3句话
3、最后一句。
9.少年王勃
一.选择正确读音。
1、选1再选2
2、选1再选2
3、选1再选2 二.组词
南昌
探望
田字格 唱歌
深水
阁楼 三.写成语。
1拍案叫绝2水天相连3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
四、完成练习
1、凝望,披着,余晖,缓缓,飘荡
2、边看边想,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滕王阁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画第一段冒号后面的内容。
4,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才华超众 才气过人 才气无双 才识过人 盖世之才 七步之才学富五车。
10.大作家和小老师
一、选字填空
1、毫毛
自豪
豪杰
2、联系
连续
联合
二、连话并加标点
1、一个人不论取得多么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2、春雨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2、英
莫斯科
四、阅读,完成练习(一)
1、:“。。”
2、骄傲 谦虚 骄傲
3、娜塔沙
萧伯纳
4、画第一句
(二)1、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和全文最后一句。变化原因是为儿子没有说谎而高兴。
2、因为屠格涅夫说的是真话,是个诚实的孩子。
3、是个诚实的孩子
第四单元
11.赶海
一、选择正确读音或汉字
暑假(读音)似的 好像 战利品选第2个 其余选第一
1、支 只 个 员
2、哦 哎 嘿 咦
三、照样子,把话写具体
1、辽阔的 奇妙
2、西边的 快要
四、完成练习
1、好 因为这样写首尾呼应
2、捞鱼 捉海星 抓大虾 捡贝壳
3、每当唱起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五、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赶海的过程。
2、副倒数第2句。
一只大虾 一员武将 生动形象有趣
3、抓来的敌人 大虾
4、逗
船头溅起的浪花
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2.荷花
一、换字,组词。济南
饱胀
张开 裂开
例子 舞蹈
水稻 莲蓬
缝隙
翩翩起舞
偏旁
二、填词造句。
1、一
就
2、如果,那
3、不是,是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高兴得跳了起来。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1,⑵ ⑶
2,⑵ ⑶⑴
四、阅读,完成练习
1,全选第一个。
2,荷花生命力茂盛。
3、第2句。荷叶
大圆盘。颜色,形状,碧绿 大圆盘。
4、3 才开两三片的,花瓣全展开的,花骨朵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回答问题。
1、填空省略大自然
大自然
2、填空省略
13、古诗两首
一、介绍带点字。
1、包含
2、河流
3、好像
二、填表
读音全选第2个。字义全选第一个。
三、背诵填空。、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夸张。
2、杜甫,黄 翠 白 青,春天。湛蓝的,碧绿的,在柳树上鸣叫。飞上青天。
第五单元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拼音。
除“松散”选第二个,其余三个选第一个
组词 散会
当铺
灾难
挑担
二、写词语。
1、又白又胖
又细又长
2、惊天动地
改天换地
三、句子换种说法。
1、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就会拔不出来。
2、马跑得越快,离越国就会越远。
四、写理解
1、小溪
2、非常、特别
3、事情发生的很突然
五、填空。
1、挺委屈
担心
自豪
长的又大又厚
保护眼睛
储存足够的养料
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2、沙漠之舟
不毛之地
飞沙走石
想方设法
坚定不移
有志者事竟成六、练笔自己写吧!别太懒了!
15、水上飞机
一、组新字,再组词。l、援(支援)缓(缓慢)
2、谈(谈话)淡(淡淡)
二、造句。
l、(1)遗件事究竟是为什么?
(2)小明遇到问题总该刨桶问,弄个究竟。
2、(1)春天来了,气温渐渐变暖了。
(2)小姑娘听了大家的劝说,渐渐停止了哭声。
三、修改病句。
1、遗幅山水画多么漂亮啊!
2、乌云密市,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经过努力,小华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4、我断定这个好主意是聪聪想出来的。
5、他一口气把小姑娘背到了医院。
四、片段练习。
1、标点见课文。
2、填空见课文。
3、各种各样的水上飞机
4、水上战斗机、水上运输机、水上灭火机
进行水底侦探
水底侦察机
五、阅读短文。
1、我的本领很大、环境
魔术师
通讯
异常
3、特殊
维护
扰乱
本事
4、破坏
吐出
朋友
增强
5、这是大树最重要的本领,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拟人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6、这句话说明了树木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和除陈噪音的作用。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一、比一比,组词。
厉害 历史
一泻千里
泄气
愤怒力
二、加标点。
:“?!”
“!”,“?”
三、填空。
1、哼
2、哈
3、喂
四、造句。
王爷爷和李爷爷在大樟树下谈笑风生。
她并没有觉得紧张,和客人谈笑风生,场面十分融洽。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自己照书填。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全选第2个。
2、球形,罐头形,煤气罐,哑铃形,纺锤形,风车行
3、帆板
无线电天线
4、因为这种形状便于保持运动稳定,不至于随意乱翻乱滚。
第六单元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写字。
二、改写句子。
1、鱼杆被汤姆拖出水面。
2、你为什么不把这条鱼放掉?
3、一轮明月像一个大圆盘似的从湖面上慢慢升起。
三、填空。
低沉
很不情愿
指指手表
四周 斩钉截铁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努
1、铭刻、坚定
2、惊喜——不情愿——无可奈何——遗憾
3、“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4、因为在那晚汤姆钓到了他今生钓到的最大的鲈鱼,而且最后还无可奈何地放走了,这样的情景让人难忘;同时从那晚的情景中他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自觉遵守公共规定的道理。所以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
(二)、1、路过、竟然
2、根据短文中的第二小节(在骑马的男子帮助克雷斯后,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过的人。)
3、首先这句话是克雷斯一直牢记并转述的,他很熟悉,再次听到是多么亲切,温暖。而且他更高兴的是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慢慢地传递开来,所以他很温暖!
18狼和鹿、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悲惨 袅袅 选第2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狼,狼吃掉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太快。
2、鹿,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片段中的第二句话。
2、对照课本。
3、消退(蔓延)
4、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最后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打扫的意思是“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要清理干净。”
2、不仅能变成肥料,增强土壤的肥力,还能为一些小动物提供食物和隐蔽场所。
3、根本原因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④②③①
五、小练笔
人们、鹿群和狼群各自的想法结合课文内容和思路,生动完整地来写。要求写到八行。
19放飞蜻蜓
一、选择读音
孑孓选第一个,其余全选第二个
二、填充
l、慈爱
2、七嘴八舌、入神,用商量的口吻
4、纷纷
三、填空
1、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2、很大,复杂。成千上万的眼睛,四面八方的虫子。
3、吃蚊子。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玲珑、闪闪发光、灰褐色、光滑、毛茸茸、漂亮
从前到后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美丽,讨人喜欢!
2、用“先„„再„„然后„„最后”来说一段话,可以写写洗衣服、洗碗、做菜等内容,这几个词语一定要用到、用好!要求内容达到四行!
第七单元
20恐龙
一、查字典
1、田,4、害怕
2、戈,7
二、选字填空
1、迷惑
谜语
谜团
迷路
2、血型
形状
形势
模型
3、漫游
快慢
傲慢
弥漫
4、弓箭
宝剑
剑术
射箭
三、填空,仿写。
千姿百态
望而生畏
展翅高飞
锋利无比
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中心句是第一句话!
2、还把梁龙比作一架移动的吊桥。
3、对照课文中我们记的课堂笔记,进行批改!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题目:翼龙
2、恐龙、飞翔、现代爬行动物和鸟类、鸟类、特别发达、它们的翅膀宽大。
3、因为翼龙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而且翼龙的小脑叶片特别发达,更有利于保持平衡,所以说翼龙是飞行能手!
21.槐乡五月
一、写字组词。
1、槐花
怀念
2、坚定
肩膀
监视、挎包
跨越
4、搅拌
伙伴
办法
5、炒芝麻
争吵
6、计算
大蒜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玉雕
好客
勤劳
甜甜
槐乡
长长
俊俏
孩子
瓜子
啤酒
刀子
清香
三、写出对应的句子。
书上有,照上抄。
四、读下面的几句话,完成练习。
1、槐乡的小小子们喜欢槐花,不时享享口福。
2、有口福在这里指的是槐乡的小小子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甜丝丝的槐花!
3、要写清楚谁、在哪里、吃什么、怎么吃、味道如何,要求突出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映衬、竞相、伸展、弥漫
2、划去(撑着)
3、浓郁:桂花的香味很浓。
舒坦:心里感到舒服。
4、第一小节中的:它形态可爱,香气醉人,用途广泛。
5、选择第三个。
6、桂花的香味醉人。
22.海底世界
一、比一比,再组词。
凶猛 蜜蜂 旅行
汹涌 茂密 民族
二、写句子。
1、翩翩起舞
2、一头老水牛,一群骏马,一栋楼房。
三、填空。
(见课文)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第一小节的第一句话。
2、如果„„就„„
3、蜜蜂、小鸟、小狗、人、吃东西、行进、遇到危险。
4、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地说话。
用窃窃私语造句,课后习题,我们已经练习。说完整。
5、想象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1、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
2、“这种设计”指的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排序。2、1、4、323日月潭的传说
一、比一比,再组词。
漆黑 剪刀 英雄
膝盖 煎饼 艰难
二、选择正确读音。
全部选每一个。
三、比较句子,完成填空。
1、很漂亮。
2、恶龙很凶猛,他俩很辛苦。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台湾、最大、湖泊、为了纪念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大尖哥和水社姐。
2、(1)、只有„„才„„
用这个关联词来造句,这是一个事物最终结果的必要条件。
(2)、聚集(集合、聚拢)
拯救(挽救)
3、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
五、小练笔
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在哪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用什么方法战胜的,要突出整个过程的危险和艰难,最终他们用不屈的意志终于战胜了困难。突出人物的言行,刻画出故事的细节来,让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显现出来。要求写满。
例文:
大尖哥和水社姐在去阿里山的路上很辛苦,他们遇到了灌木丛,上面全是刺,走都走不起来,水社姐举着火把照亮,大尖哥便用砍刀把这些灌木砍掉,才走了过去。他们走在树林里,食物很快就吃完了,水社姐就去树上采点野果充饥;渴了就去找河水或泉水喝。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降服恶龙去了。
第八单元
24寓言两则
一、画错别字,并改正。
1、棵 拔 筋(书上是“筋”,觉得“精”也可以,以书为准)
2、毫 示
二、写出近义词。
疲惫不堪
着急
眉开眼笑
疑惑
兴致盎然
希望
三、选择。、选2 选1
2、选
1、选
3、选
2、选4
四、填空。
1、长得快,往上拔,枯死。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互不相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2、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3、选择第二个。
25争论的故事
一、组词。
辩论
解剖
关键
辨别
部队
健身
考试
评论
我们俩
烤火
苹果 两个
二、选择。
1、2, 3, 2 2、1, 2
三、选词。
1、建议 意见
2、赞扬
赞许
3、不但 而且,不是 而是,不管 都。
四、读句子,再填空。
1、(1)、怎么吃大雁?
(2)、哥哥的“理”是烤了吃,烟熏火燎的,不会有什么好味道。弟弟的“理”是鸭子可以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大雁也行。
2、赞许的意思是以为好而加以称赞。
因为盛老师听了学生们的回答,知道了学生们了解了这个故事,并且懂得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同时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学会了表达,达到了盛老师教育的目的,所以盛老师想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猪和乌鸦(其实,黑是漂亮的)
2、“,!”。
3、(1)、乌鸦很气愤,那是因为猪说,乌鸦是一个黑得可怜的小东西。
(2)、因为乌鸦认识到了错误,说黑也是漂亮的,所以猪感到很快乐。
4、大树下、池塘边。一(1-5小节)、二(6-7小节)
26剪枝的学问
一、写汉字。
二、补充词语。
又惊又喜
远近闻名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欢天喜地
三、选择。
1、D
2、D
四、填空。(略)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暑假(jià)、仿佛(fú)、不禁(jīn)
2、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1)光鲜红润的桃子比作胖娃娃的脸蛋。突出了桃子的形状,更加生动、形象。
(2)造句,用“仿佛、好像、像、宛如”。
3、王大伯的话中,蕴含着“减少就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冬天里减少了桃树的枝条,到了春天的时候,营养就会更加集中地提供给桃子,可以让桃子长得更大更圆。
期末综合测试
一、看拼音,写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自豪 丝毫 暑假
笼罩 迅速 关键
货轮 喜讯 建设
旅行 翩翩起舞
俘虏 窃窃私语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流连忘返 星罗棋布 喜笑颜开
后生可畏 谈笑风生
义无反顾 展翅高飞
神勇无比 聚精会神
拍案叫绝
3、一望无际 波涛汹涌
波峰浪谷
千姿百态
飘飘欲仙
朦朦胧胧
4、渔翁得利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四面楚歌
入木三分
二、选择正确答案
1、mò nàn dī jiàng dǎo cáng sì
ái
2、休2 全3 3、4 4、2 1 5、1
三、填空。
1、育人有方
才思敏捷
力大无穷
身先士卒 2、3、略
4、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必须遵守规则。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一(第1小节)、二(第2、3小节)、三(第四小节)
2、。“
?!
”
3、洪亮(宏亮、响亮)
顺当(顺利)
4、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小街上,主要人物是一位老大爷和两位小伙子。事件是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小街被堵塞了,一位老大爷镇定指挥,令小街又畅通无阻了。
5、小溪是指小街上的人流;大石头指的是两个小伙子撞在一起,互不相让。
6、②③①
7、一位老大爷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小伙子,并镇定地指挥交通,让小街又恢复了畅通。
6.高频习题答案3 篇六
3-1 某谐振功率放大器,已知Vcc24V,输出功率Po5W,晶体管集电极电流中的直流分量Ic0250mA,输出电压Ucm22.5V,试求:直流电源输入功率P;集电极效率c;谐振回路谐振电阻RP;基波电流Ic1m;半通角c。
题意分析 此题没有指明是临界状态,实际上是用尖顶脉冲的分解系数0(c)、1(c)来进行计算,也就是说计算的不是欠压就是临界状态。过压状态为凹顶脉冲,不能用尖顶脉冲分解系数,只能定性分析。
解
(1)直流电源输入功率PVccIc0240.256(W)(2)集电极效率cPo/P5/683.3%(3)谐振回路谐振电阻RP
22Ucm1Ucm22.52由P可得RP50.63()o2RP2Po25(4)基波电流Ic1m 由Po12P25UcmIc1m可得Ic1mo0.4444(A)=444.4(mA)2Ucm22.5(5)半通角c 由c2120.833g1(c)可得g1(c)c1.777,查表,c62。222.5/243-9 某高频功率放大器,晶体管的理想化输出特性如图3-25所示。已知
输入电压ub0.4cost(V),输出电压uc10cost(V),试求: Vcc12V,Vbb0.4V,(1)作动态特性,画出ic与uce的波形,并说明放大器工作于什么状态?(2)计算直流电源Vcc提供直流输入功率P、高频输出功率Po、集电极损耗功率Pc、集电极效率c。
题意分析 此题是要掌握动态特性的作法以及判断工作状态。而功率、效率计算只是通过图找出ICM并计算出c就可以解出各量。
解
(1)根据已知条件Vcc12V,Vbb0.4V ,Ubm0.4V ,Ucm10V,而gc和UbZ可由输出特性求出,可得
UbZ0.50V
gcic600mA=2000(ms)ube(0.8-0.5)V采用虚拟电流法可得
①Vcc12V
②IQgc(UbZVbb)2000(0.50.4)200(mA)由①②决定Q点的坐标(见图3-25),③ubemaxVbbUbm0.40.40.8(V)④uceminVccUcm12102(V)由③④决定A点的坐标。连AQ交于B点,图3-25 晶体管输出特性
⑤ucemaxVccUcm121022(V)
由⑤与ic0,决定C点坐标,则ABBC折线为动态特性。
由于A点在ubemax与饱和临界线的交点上,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集电极电流ic和uce的波形如图3-25所示。
(2)根据动态特性可知,集电极电流脉冲的幅值ICM600mA,而
coscUbZVbb0.50.40.25
Ubm0.4可得c75.5,查表0(c)0.271,1(c)0.457,则
直流电源Vcc提供输入功率P
PVccIc0VccICM0(c)126000.2711951.2mW 高频输出功率Po
11PoUcmIc1mUcmICM1(c)0.5106000.4571371mW
22集电极损耗功率Pc
PcPPo1951.21371580.2mW
集电极效率c
c
Po137170.3% P1951.23-2有一谐振功率放大器,已知晶体管的gc2000ms,UbZ0.5V,Vcc12V,谐振回路谐振电阻RP=130,集电极效率c74.6%,输出功率Po500mW,且工作于欠压状态。试求:(1)Ucm、c、Ic1m、Ic0、ICM;
(2)为了提高效率c在保持Vcc、RP、Po不变的条件下,将通角c减小到60°,计算对应于c60的Ic1m、Ic0、ICM、c;
(3)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达到将c变为60°的目的? 题意分析 此题的目的是分析计算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参数变化时,各项指标应该怎样变化。
解
21Ucm(1)由P可得Ucm2PooRP20.513011.4(V)
2RP由c220.746121Ucmg1(c)可得g1(c)cVcc1.57,查表
Ucm11.42VccIc1mUcm/RP11.4/13087.69(mA)
ICMIc1m/1(90)87.69/0.500175.38(mA)Ic0ICM0(90)175.380.31955.95(mA)
(2)若Vcc、RP、Po不变,c60
由于Po、RP不变,则Ucm不变,Ic1m不变,则
1111.4c(60)[Ucm/Vcc]g1(60)1.8085.5%
2212Ic1m87.69mA
ICMIc1m/1(60)87.69/0.391224.27(mA)Ic0ICM0(60)224.270.21848.89(mA)(3)在保持Vcc、RP、Po不变的条件下,要将c90改为c60,它应满足的条件是Ic1m不变,ICM(90)175.38(mA),ICM(60)224.27(mA)
由于ICM(90)gcUbm(1cos90),所以
Ubm(90)ICM(90)175.380.08769(V)87.69(mV)gc2000c90,0(90)0.319 ,1(90)0.500
Vbb(90)UbZ0.5(V)
由于ICM(60)gcUbm(60)(1cos60),所以
Ubm(60)ICM(60)224.270.24427(V)244.27(mV)
gc(1-cos60)1000由cos60可得 UbZVbb(60)0.5Vbb(60)0.5
Ubm(60)0.24427Vbb(60)0.112135(V)112.135(mV)
因此,若要保持Vcc、则Ubm由87.89 mV变为244.27 mV,RP、Po不变将c由90°变为60°,而Vbb由500 mV变为112.135 mV。
3-3某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已知晶体管饱和临界线斜率gcr0.9s,UbZ0.6V,电源电压Vcc18V,Vbb0.5V,输入电压振幅Ubm2.5V,集电极电流脉冲幅值ICM1.8A,且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试求:(1)直流电源Vcc提供的输入功率P;(2)高频输出功率P(3)集电极损耗功率P(4)集电极效率c;(5)输出回路的谐振电阻RP。o;c;题意分析 此题是利用在临界工作状态已知ICM、gcr、Vcc求出Ucm,然后根据cosc(UbZVbb)/Ubm计算出c,查表得0(c)、1(c),则可解出各项值。
解
由于工作于临界状态,则ICMgcr(VccUcm),可得
UcmVccICM1.81816(V)gcr0.9由coscUbZVbb0.6(0.5)0.44,得c63.9,查表
Ubm2.50(63.9)0.232,1(63.9)0.410
则 Ic0ICM0(c)1.80.2320.4176(A)417.6(mA)
Ic1mICM1(c)1.80.4100.738(A)738(mA)
(1)直流电源Vcc提供输入功率(2)高频输出功率
PVccIc018417.67516.8(mW)
1PoUcmIc1m0.5167385904(mW)
2(3)集电极损耗功率
PcPPo7516.859041612.8(mW)
(4)集电极效率
c(5)输出回路的谐振电阻
Po590478.5% P7516.8RP UCM1621.68()Ic1m0.7383-4某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已知晶体管饱和临界线斜率gcr0.9s,UbZ0.6V,电源电压Vcc18V,Vbb0.5V,输入电压振幅Ubm2.5V,集电极电流脉冲幅值ICM1.8A,且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试求:(1)直流电源Vcc提供的输入功率P;(2)高频输出功率P(3)集电极损耗功率P(4)集电极效率c;(5)输出回路的谐振电阻RP。o;c;题意分析 此题是利用在临界工作状态已知ICM、gcr、Vcc求出Ucm,然后根据cosc(UbZVbb)/Ubm计算出c,查表得0(c)、1(c),则可解出各项值。
解
由于工作于临界状态,则ICMgcr(VccUcm),可得
UcmVccICM1.81816(V)gcr0.9由coscUbZVbb0.6(0.5)0.44,得c63.9,查表
Ubm2.50(63.9)0.232,1(63.9)0.410
则 Ic0ICM0(c)1.80.2320.4176(A)417.6(mA)
Ic1mICM1(c)1.80.4100.738(A)738(mA)
(1)直流电源Vcc提供输入功率(2)高频输出功率
PVccIc018417.67516.8(mW)
1PoUcmIc1m0.5167385904(mW)
2(3)集电极损耗功率
PcPPo7516.859041612.8(mW)
(4)集电极效率
c(5)输出回路的谐振电阻
Po590478.5% P7516.8RPUCM1621.68()Ic1m0.7383-5 晶体管3DG12B组成谐振功率放大器,已知电源电压Vcc18V,电压利用系数0.94,gcr0.219s,c80,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试求:(1)直流电源Vcc提供输入功率P;(2)高频输出功率Po;(3)集电极损耗功率Pc;(4)集电极效率c;(5)输出回路谐振电阻RP。
题意分析 此题是利用在临界工作状态,已知gcr、Ucm/Vcc、Vcc求出ICM,然后根据c查出0(c)、1(c),则可解出各项值。
解
由于工作于临界状态,则ICMgcr(VccUcm)可得
UcmVcc0.941816.92(V)
则ICMgcr(VccUcm)0.219(1816.92)0.2365(A)236.5(mA)
Ic0ICM0(80)236.50.28667.6(mA)Ic1mICM1(80)236.50.472111.6(mA)
(1)直流电源Vcc提供输入功率
PVccIc01867.61216.8(mW)
(2)高频输出功率
11PoUcmIc1m16.92111.6944.1(mW)
22(3)集电极损耗功率
PcPPo1216.8944.1272.7(mW)
(4)集电极效率
c(5)输出回路谐振电阻
Po944.177.6% P1216.8RPUcm16.92151.6 Ic1m0.11163-6 某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已知Vcc24V,饱和临界线斜率gcr0.6s,通角c80,0(80)0.286,1(80)0.472,输出功率Po2W,试求:(1)直流电源Vcc提供输入功率;(2)集电极损耗功率;(3)集电极效率;(4)输出回路谐振电阻RP。
题意分析 此题是利用在临界工作状态,已知gcr、Po11UcmIc1mUcmICM1(c)221Ucmgcr(VccUcm)1(c)和c、Vcc,计算出Ucm和ICM,然后可解出各项值。2解
由于ICMgcr(VccUcm),Ic1mICM1(c)可得
11PoUcmIc1mUcmgcr(VccUcm)1(c)
22112gcrVcc1(c)Ucmgcr1(c)Ucm 22则 UcmVccUcm即 Ucm24Ucm222Po0
gcr1(c)220
0.60.472242424Ucm240.60.472
由ICM则 Ucm23.4(V)或0.6(V)(舍去)gcr(VccUcm)0.6(2423.4)0.36(A)360(mA)
Ic0ICM0(c)3600.286102.96(mA)Ic1mICM1(c)3600.472169.92(mA)PVccIc024102.962471.04(mW)(1)直流电源Vcc提供输入功率(2)集电极损耗功率
PcPPo2471.042000471.04(mW)
(3)集电极效率
c(4)输出回路谐振电阻
Po200080.9% P2471.04RP
Ucm23.4137.7 Ic1m0.169923-10 试分析图3-26所示传输线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关系。
+IiU+-B1IIU+-Ui-RiU+-B2IRL+UI-
图3-26 传输线变压器
题意分析 此题是对传输线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关系的分析。解
7.习题册答案 篇七
下面就我对物理习题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做以下阐述:
一、物理习题教学的基本目标
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大体上可分为两个:
1.强化新授课的教学目标, 加强对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和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解题中的技能、技巧等,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物理习题教学的总体规划与实施
(一) 选题———物理习题教学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习题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不小心就成了“题海”, 所以如何选题、选题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到物理习题教学的质量。怎样在题海中捞“金”呢?大体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从巩固所学知识点的角度出发, 所选习题应与教学大纲中的学习目标要求相符、具有覆盖性和针对性。
教学大纲中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掌握、理解、知道、记住等) , 习题的选取应覆盖所有这些方面。同时, 习题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针对难点。
2.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 所选习题要多种多样。
物理的习题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灵活多变的。让学生不断接受应变性的锻炼, 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困扰,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多种新情境的适应能力。
(1) 应安排一些多条件或有隐含条件的习题。
例一、填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 ρ甲=3000千克/立方米ρ乙=1500千克/立方米, 现将甲、乙放入某液体, 甲有2/5体积露出液面, 乙有1/5体积露出液面, 问:甲受到的浮力F甲和乙受到的浮力F乙的关系为:F甲____F乙 (填<、=、>)
(2) 习题的教学要安排一些设计型习题和黑箱习题。
例二、给你一个普通玻璃杯 (无刻度) , 足够的水和一架天平,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例三、图中a b c为三条平行光线, 光路如图, 画出未知方格中的光学元件和相应光路图。
(3) 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概括表达能力, 应设计一些说理题。
例四、一个瓶子可以装下100克水, 它能装下100克酒吗?说明理由。
例五、人走路时, 脚被石头绊住, 为什麽会向前倾倒?
3.习题的选取应重质不重量。
在物理的习题教学中, 习题就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忌搞题海战术, 应多参与同题比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 激发联想, 将相关知识、方法、经验教训联系在头脑中, 形成一个灵活的知识系统。
(1) 一题多变
天平的使用, 测固体和液体的注意事项不同。我们可以设计:
例六、如何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如何测一滴墨水的质量?
(2) 一题多解
同样的一道题, 采取不同的解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无论是一题多变, 还是一题多解, 都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好办法。
(二) 习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思想的灌输与清晰的思路、方法的点拨
物理覆盖许多相关学科, 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习题种类极其丰富, 初中生初次面对如此多的形式的习题, 接触如此生疏的物理解题方法, 教师要特别注意解题的思路的剖析和方法的训练,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解决物理问题要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 最主要的是思维。在习题教学过程中, 除了解题思路方法的引导之外, 还要注重科学思想的灌输, 这样有利于学生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由定势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习题的安排要统筹规划,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物理习题教学, 针对课堂练习、章末复习和期末复习的不同, 制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同, 所以要有统筹地规划, 要冷静地安排, 抓住重点, 针对难点, 而且习题的层次性难度要逐渐体现, 以便达到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和灵活运用。
另外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人的实践、主观努力和先天遗传素质等因素的不同, 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故教学要求的提出不应只是一个层次。习题教学中用的习题的设计安排要针对这些层次展开, 面向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
(四) 对于习题教学的结果, 教师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
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可见这也是习题教学关键的一环。
物理习题教学虽然只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 但它在整个学科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为了搞好物理习题教学, 除了要求教师拥有以上认识以外, 还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专业知识 (对教材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以优化课堂结构、完善整体教学为途径, 努力搞好物理知识教学、物理习题教学, 从而彻底地减轻学生肩上过重的包袱, 让学生冲破习题的樊笼。
摘要:任何真理都要经过“理论——实践”和“实践——理论”这样两个过程, 由此可见, 物理中的习题教学是进行物理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而习题教学的最大禁忌是“就事论事, 就题论题”.搞题海战术, 不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也增加学生的负担, 也是与提倡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本文就物理习题教学作了全面简要的分析, 就本人对物理习题教学的认识和看法作了简要的阐述。
8.习题册答案 篇八
1.习题1〔直接用定义求平方根〕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25 (2)■ (3)15 (4) 0.09
【设计意图】这个例题的设计直接用平方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理解平方根的含义,理解平方根与以前学的平方运算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要理解平方根的符号表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现在我们用的是2013的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的教材,我发现在这个例题的书写上,现在的书写与以前的不同,现在是直接写出的平方根,而以前的教材较详细地写出有定义分析的过程,最后用符号表示等于什么。我觉得以前的做法比较好。以第(1)小题为例
现在的教材解法
解:25的平方根是±■,即±5.
以前的教材解法
解:∵(±5)2=25
∴25的平方根是±5,即±■=±5.
用以前的方法可以看出用定义解题的过程,学生比较容易入手, 解题的最后用符号表示,这样学生知道用符号表示的简约性和抽象性. 在讲完第(1)小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仿效这样的格式自己练习书写后面的3个小题, 要说明的是15的平方根是±■,■这样的数,这在后面学习无理数时,会做介绍学习,现在只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数是存在的即可,怎么说明存在?用计算器按一下,显示的是是9位小数,实际上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习题2(平方根的符号形式 习题1的深化)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3 (2)2x2 (3)3x2-75=0
【设计意图】在这里,解方程求的值,实际上就是已知数(平方幂),求底数的过程,而且这里要直接写出平方根,用符号表示,显然要求高了一些。通过这个题目的讲解,学生可以对平方根有更加深入地理解,以前不会解的一些方程也可以解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我特别地增加了第(1)小题,此题是此类方程最简单的形式,学生理解起来要容易一些。而学生理解了这个题目,那么后面的两个小题可以转化为第(1)小题去解。在这里转化方法的讲授,可以让学生体会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第(2)题可以转化简单形式x2=5从而x=±■.
第(3)题可以转化为简单形式x2=25从而x=±5.
方程有两个解,这与初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是不一样的,要求学生知道这一点,方程的解不一定只有一个。以后我们还会知道一个方程有许多的解。
3.习题3 (概念的拓展延伸)
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x+1和x-7,则x2-2x+3的平方根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考察了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学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对平方根性质的认识,对代数式的认识,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步去做,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先解决其中的一部分,再去解另一部分,这样就可以获得对整个问题的求解。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我们要求解x2+2x+3的平方根,需要知道x2-2x+3的值,而要知道x2-2x+3的值,我们需要知道x的值
(2)问题的前部“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x+1和x-7”,我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3)我们知道“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2x+1)+(x-7)=0. 由此,我们可以求出x=2
(1)把x=2带入代数式x2-2x+3,求得x2-2x+3=3
(2)x2-2x+3的平方根是±■
总结与思考:
(1)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平方根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新的内容,平方根概念的抽象性,符号表示的简约性,学生刚开始是不习惯的。这需要老师去引导归纳。习题的配置同样是重要的,好的习题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代表性
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全面到全面的。文中我们设计的习题先是由定义直接求解,然后到方程,逐步抽象,再到填空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习题四和习题五则对知识的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解决思想和方法是有益的。
(3)习题教学要重在讲解解题方法
【习题册答案】推荐阅读:
经济学练习题与习题答案09-28
补充习题答案08-29
设备习题答案06-09
中国税制习题答案06-27
普法习题及答案07-25
autocad习题答案09-04
简爱习题及答案09-27
统计习题及答案10-04
课程习题及答案10-08
项目二习题答案10-29